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30章 糖拌藕

關燈
因著十月裏的那場秋決,天下議論紛紛,傳頌楊繼盛或是張經的故事,底下的那些百姓好些日子都頗為難受。但這顯然並沒有影響到皇帝的日子,九月裏新秀女入宮,到了十二月,西苑裏已經添了好些年紀輕、容貌佳的小秀女,一眼望去好似冬日裏吹過一陣的春風,桃紅柳綠,仿佛世間男兒心生向往的溫柔鄉。

經過李清漪和高拱等人的幾番勸說,裕王到底還是克服了對皇帝的懼怕,多次前去西苑請安求見。當然,皇帝心裏有些忌諱,十次裏能見著一次面,已經算是極好極好了。裕王常來常往,皇帝心裏頭倒也頗有些高興。

按著皇帝的心思:他不想見兒子和兒子沒孝心不來請安是兩回事。更重要的是,他年歲漸長又只剩下兩個兒子,心裏自然也是有所期盼的。原本,景王有個寵妃母親,時不時的就在皇帝耳邊念叨“景王的孝心”,對比起見著自己就躲的裕王,皇帝心裏自然更加偏心景王。可裕王現今時不時就來,皇帝一顆心又漸漸往裕王偏一些。

這一日,裕王是來和皇帝談寧安公主和駙馬的事。

去年,裕王和皇帝說了寧安公主的事,禮部和錦衣衛挑了好些人,寧安公主本人也悄悄在後頭看過了,這才選出了個李和。此人乃是河北寧晉縣人,一雙劍眉極是英挺,頗有些才氣。寧安公主躲在屏風後面瞧了好幾眼,臉都有些紅了,悄悄就點了頭。

皇帝疼女兒,不僅提了駙馬的歲俸,還賜了寧安公主仁壽、未央二宮,更有一千一百五十四頃八十六畝的莊地。自從成婚,這兩人夫妻恩愛,幾乎形影不離,不久便有了喜訊。

裕王早早得知,特意趕了個早來和皇帝說此事:“說來也是巧了,兒臣昨日回府時正好在府邸門口遇見了個道士。兒臣想著,到底是方外之人,既是遇見了也算是有緣,便讓人招待了茶水。哪裏知道那道士喝了茶,就讓人來恭喜我,說是親眷近日將要有喜訊。”

皇帝素來喜歡聽這些“神啊鬼啊道士啊”的事,聞言不由一笑:“哦?”

裕王心裏早早打好腹稿,接著說道:“父皇你是知道的,兒臣府上並無半個侍妾,四弟那裏雖是有了消息但也並非近日,後來一問,竟是寧安有了!”

“這倒是巧了。”皇帝沈吟了片刻,語氣微微有些沈。

裕王跟著一笑:“是啊,確實是巧了。我上公主府去看他,她自個兒也才剛剛請了太醫來看脈呢,正好就撞見了這件大喜事。寧安本是立時就要來和父皇說得,只是我怕她身子弱,舟馬勞頓不好,這才厚著臉跑來替她和父皇說一聲。”

“她這才幾月?是要好好在家養著。”皇帝膝下只有二子二女,寧安公主又是他素日疼愛的,聽著裕王這話亦是不假思索的點了點頭。

裕王連連稱是,順嘴恭維一句:“寧安說了,都是因著父皇您的恩典,她和駙馬才有今日。若是得子,便取名‘承恩’,以報父皇之恩。”

皇帝素來冷淡的面上不免露出一絲笑來,口上卻道:“她有心便是了,孩子還小,都不知男女呢。”

裕王笑著附和了幾句,果是把皇帝說得高興起來,於是又說起要給公主府的賞賜一事,說著說著便忘了時間。等到午膳時候,太監李芳上來請示:“陛下,時候到了,該用膳呢。”

皇帝想了想也沒趕人,直接和裕王道:“行了,你留下吧,正好和朕一起用膳。”

雖說皇帝每日裏吃素,禦膳也沒好吃到哪裏,而且對著皇帝吃起飯來規矩更多,沒有自家裏的自在。但這卻是少之又少的恩典啊。裕王心裏雖是有些嘀咕,面上卻還是受寵若驚,用手把眼睛搓紅,連連道:“等小承恩出生了,兒臣這個做舅舅的一定要給他送份厚禮。兒臣,兒臣長這麽大還沒和父皇吃過幾頓飯呢。”

皇帝見他紅了眼睛,心裏倒是一軟——他平日裏確實是對這個兒子不太關心。他擡手用拂塵拍了拍裕王的肩,冷著臉笑罵了一句:“好了好了,多大的人了,一頓飯就哭起來了?日後還敢指望你什麽。”

裕王聽著這話音就知道皇帝心裏幹脆端起了端起來做兒子的委屈模樣,小聲道:“兒臣這是喜極而泣。”

皇帝果是被他這模樣逗笑了,順嘴給自己找了個理由:“朕吃素,你們小孩家總也吃不慣,這才沒叫上你們。”

裕王連連點頭應是,小白兔似的跟著皇帝。

正好,午膳上正好有道糖拌藕。

裕王心念一轉,倒是提了一句:“兒臣聽人說,這糖拌藕還是在江南吃最有滋味。”

皇帝瞥了他一眼:“你一輩子都沒出過京,是聽哪個說的?”

這話卻是有些險了——裕王府的幾個講官都不是江南人。他若是說起旁人,反倒要引起皇帝對他“結黨營私”的懷疑。

裕王心中咯噔了一下,摸了摸鼻子,應聲道:“這倒是忘了,許是那本書看到的也不一定。”

“你這記性,是該好好長長心了。”皇帝若有所思卻也沒再追問下去。

裕王心一跳,斟酌再三還是在狠了狠心,故作無意的嘆氣道:“不過如今江南倭寇橫行,老百姓怕也吃不著什麽好的。”他稍稍一頓,輕聲道,“說來,那張經已死,不知父皇你可選好新總督了?”

皇帝本還稍見柔和的目光立刻就淩厲起來,他擡目看著裕王,一字一句,緩緩道:“是誰教你問這個的?!”

頂著皇帝猶如刀劍的目光,裕王本人都快要坐不穩身子了,本能的想要跪下求饒,甚至,他下意識的就想要順著皇帝的話音把這鍋丟給別人。

但是,他到底不是當初那個只聽著皇帝聲音就嚇破膽子的裕王,他咬緊牙竭力穩住氣息,輕聲道:“是,是兒臣自己想的。”話一出口,雖然還頂著皇帝目光的壓力,可他還是有些發顫的舌頭倒是自在了不少,流利的把話接著說了下去,“兒臣今日乃是湊巧才和父皇用膳,更是湊巧碰著了糖拌藕,吃了這麽一頓。這話,就是順口……”

皇帝聞言微一思忖,倒也知道他說的是真的,於是手一擺,便道:“你啊,朕就隨口一問,瞧你嚇得這熊樣。”

裕王抹了抹額頭上的汗水,睜大眼睛,故作委屈的道:“都說虎父無犬子,兒子若是熊樣,父皇又是什麽樣?!”

這話說得倒是難得的大膽,皇帝頗是得趣,有些受用,詳怒的瞪他一眼:“行了行了,朕就幾句話,你倒是一車軲轆等著。”他心裏受用,面上便顯了出來,索性放下筷子,讓邊上伺候的李芳拿了筆墨寫了張小紙條,“把這字條送去嚴府,給惟中。”

裕王心一跳——惟中乃是嚴嵩的字。皇帝喚臣子一般都是連名帶姓,這會兒用字來叫,可見嚴嵩受寵。他心裏很是好奇,忍不住往那紙條上看了眼。

有了先前那幾句話作底,皇帝這會兒倒也計較,反倒把字條往他的方向斜了斜,問他:“看清了?”

那紙條上寫著幾個字:憲似速,宜如何?

這話似乎是再說“胡宗憲似乎升的太快,該怎麽辦?”。

裕王知道這些事不是自己這個“不關心朝事”的親王該知道的,他心中一凜,故作無知的點點頭。

皇帝順嘴考問他:“知道這是什麽意思?”

皇帝本人博聞強識,最喜歡賣弄知識,往日裏常常寫些小紙條給朝臣,讓他們猜“聖意”。當初還寫過一張“卿齒與德,何如?”的字條捉弄徐階。徐階剛拿到手的時候簡直嚇了一跳——這話翻譯一下便是:你的年齡和德行,匹配嗎?這皇帝可是頂頭老板,他要是懷疑徐階的德行,徐階還要不要在朝裏混了?好在,徐階後來靜下心一想,還是明白了皇帝的本意:這裏頭的德不是德行,而是朝中的大臣歐陽德。這句話不過是個調侃:你和歐陽德的年齡,誰大?

裕王此時哪裏敢接口,連連搖頭:“兒臣素日裏在府念書,不知朝事,哪裏明白父皇聖意?”

皇帝極具深意的看了他一眼,忽然開口教訓了幾句:“君王駕馭朝臣,恩威二字必不可免——施恩,要是大恩,叫人感激涕零;行威,就以重刑,叫人心存畏懼。平日裏,偶爾也要行非常之事,叫下臣明白什麽是‘君心莫測’,從而不生貳心。”

裕王心裏其實不大信服皇帝這話——他私心裏覺得皇帝這是求神問道久了,學著那些道士裝神弄鬼起來了。他自小跟著高拱這一幫子做學問、學孔孟之道的學習,信奉的是孟子的“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他一貫覺得:君臣之間自有恩義。

不過,皇帝難得說出這般的話來,裕王面上不免作出受教的模樣,連連點頭,道:“兒臣明白了,謝父皇教誨。”

皇帝見他這模樣又覺掃興,冷眼罵道:“榆木腦袋!”

話已至此,兩人都沒了繼續說下去的心情。

父子兩個收了聲,安安靜靜的把飯個吃完了。飯一吃完,裕王就被皇帝趕著走了,他俯身行禮,順便在臨走前把今日的來意給道明:“兒臣瞧著,府上那個道士能算出寧安的喜訊,想來也是頗有些神通,不若讓他來西苑給父皇盡忠?”

皇帝見他一雙眼睛亮亮的,好似小狗討賞一般,想著也是兒子的一片孝心,那道士既然能算出寧安的喜訊,似也有些本事。他心裏稍稍緩了緩,面色淡淡的用拂塵輕輕的打了打裕王的背,懶懶道:“行了行了,一個道士,也值得你這般小心。”

這是應了的意思。

裕王這才緩緩起身,退了出去。

等回了府,他連忙尋了高拱來,把那字條的事給說了,問他:“胡宗憲現在也算是嚴家的人,嚴家那邊說不得真要提他做總督。”

“不對,陛下既然這般問您,想來事情不是表面的這般簡單。”高拱在書房繞了好幾圈,左右琢磨了一下,一拍桌子,“這字條裏的‘宜’是指楊宜。皇上這是讓嚴家推薦楊宜為新總督。”這總督的位置及其重要,胡宗憲到底年紀尚輕,前次雖是立了大功,皇帝怕也不想他這麽早就登上總督位置。

裕王前頭得了張經的話,如今對著被劃分為嚴黨的胡宗憲頗有些覆雜的心緒,此時聞言,微微有些怔,心裏也不知是何感受。

高拱卻跟著摸了摸自己的絡腮胡子,長長嘆息了一回:“不過,雖是如此,那總督的位置,楊宜想來也坐不了多長時間。胡宗憲有嚴家做靠山,日後總是不愁的。”

能做總督確實是算是本事,可真說起來又有什麽用?張經也做了浙直總督,還打了勝仗,可最後又是什麽下場?官場之上,要把底下的位置坐穩,那可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