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8章 斷頭酒

關燈
十月二十九日,北風料峭,風卷烏雲,猶如大雨壓境。

右都禦史兼兵部右侍郎張經、浙江巡撫李天寵與楊繼盛等九人於西市處決。

李清漪與裕王親臨現場。因著身份都有些敏感,故而披樣式相近的灰色鑲銀鼠毛的鬥篷,遮了半張臉只是低調的站在下面。十月裏北風正冷,他們這身打扮倒是不太惹眼。

在場不少百姓皆是披麻戴孝,痛哭流涕。

可笑的是,臺上待斬的皆是大明的忠臣,天下皆知,唯君上一人不知——或者說,他只當不知。

大概是昨日和裕王談過一次,已經了結心願,張經默不作聲的站在上方,微微闔眼,神態平靜。

千古唯難一死,可在上的幾人卻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又有何懼?

下方圍觀的人群裏,最惹眼的還是站在前頭的王世貞一行人——他們一身素白衣衫,是來送楊繼盛最後一程的。

按理,王世貞之父親王忬為兵部左侍郎,他實實在在是位出身顯赫的貴公子,難能可貴的是他本人才華洋溢,文壇之中素有“南徐北王”一說——比起郁郁不得志的徐渭,少年即中進士,私下被稱作“第一才子”的王世貞的的確確是個風光至極的人物。偏偏,這樣的他和放牛娃出身、各方都平平的楊繼盛卻是至交好友。

楊繼盛入獄這幾年,便是王世貞為首的幾位同年好友在為他周旋。即便是皇帝勾決之後,王世貞還特意替楊繼盛之妻張氏寫了折子上奏,只盼著能牽動帝心,寬恕一二。因王世貞文采飛揚,張氏情真意切,這奏疏宛若心血凝就,十分感人:

“臣夫諫阻馬市,預伐仇鸞,聖旨薄謫。旋因鸞敗,首賜湔雪。一歲四遷,臣夫銜恩圖報……今混入張經疏尾,奉旨處決。臣仰惟聖德,昆蟲草木,皆欲得所,豈惜一回宸顧,下逮覆盆?倘以罪重,必不可赦,願斬臣妾首,以代夫誅。夫生一日,必能執戈矛,禦魑魅,為疆場效命之鬼,以報陛下。”

“願斬臣妾首,以代夫誅。”這是一個女人最樸素、最天真的心願。她與丈夫結發數十年,同甘共苦,早已存了同生共死之心。她或許不知到那些忠烈國事,可她卻是以自己整顆心愛著丈夫,倘若能以自己的性命救得丈夫,當真是蒼天垂憐。

可是,這份奏疏並未到禦前,剛剛遞了上去,便被嚴嵩扣下了。該秋後問斬的自然還是秋後問斬。

王世貞帶著仆從就站在前頭。秋日高懸,午時將至,即將開刀,看著上首的楊繼盛,他悲從心來,俯首於地,由衷的痛哭起來。淚眼模糊間,他想起當初自己與楊繼盛的對話——

“仲芳啊,你怕嗎?”

“怕什麽?”

“怕死。”

“世上何人能不死?”楊繼盛仰起頭朗朗而笑,雙眸猶如利劍刺破黑暗,看見了那即將到來的黎明,一時之間竟是微微含笑,“聖上平生所願,乃是‘永享仙壽,江山長固’,我平生之願卻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我死,天下皆知嚴嵩之惡;我死,天下皆明道在何處。”楊繼盛那一日的聲音極低極沈,至今仍舊回響在王世貞的耳邊,振聾發聵,“死得其所,有何懼?”

世無道,我當為天下人開之,何敢惜此身?

今日,楊繼盛就在上面,他傷痕累累,形銷骨立,可他此時揚眉一笑之間卻依舊是那個“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的楊仲芳。他也不知聽沒聽到好友的痛哭,只是竭力仰起頭,用自己全部的力氣朗聲念道: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前未了事,留與後人補。天王自聖明,制作高千古。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

好一個,留作忠魂補!

午時三刻,臨刑開刀,雪白的刀光映著冷冷的秋陽,刀光亦是雪似的冷。只一瞬的功夫,滾熱的鮮血淋漓灑下,猶如冬日落梅般殷紅,濺了一地,楊繼盛等人還瞪著眼睛的頭顱從上面滾下來,死不瞑目。

不見我大明天下太平,不見我大明子民安樂,豈敢瞑目?豈敢?

整個西市靜了一瞬,只聞呼吸之聲,寒風烈烈而過,帶著濃重而刺鼻的血腥味。不過片刻,立時便響起了震天的哭聲。許多披麻戴孝的百姓跪坐在地上,失聲痛哭。

“楊公這般忠烈之士都是這般下場,蒼天無眼啊……”

“忠貞之士竟是如此下場,可憐!可嘆……”

到底是大庭廣眾,倒也沒人敢罵昏君奸臣,只是哭聲震天。

李清漪和裕王攜手站在不遠處,一動不動的看著處刑臺上的那幾灘暗紅得刺目的鮮血,眼眶亦是微紅,眼前漸漸模糊。

裕王看了眼前頭抱著楊繼盛遺體痛苦的王世貞等人,握緊了李清漪的手,低聲道:“走吧。”

李清漪點點頭,握緊了裕王的手,與他一同走出西市。

他們此時心中思緒頻起,一口氣悶在胸口十分難受,故而都不打算立刻就回去也沒有立時就上馬車,而是握著手緩步往外走著。

“清漪,我好羞愧……”待得邊上漸漸無人,裕王方才垂下頭,他的臉漲的通紅,濃密的眼睫遮住了他眼中的覆雜情緒,近乎自語,“眼見忠臣義士如此卻不能救,甚至還不能說一句話,我,我……”

李清漪握緊了他的手。

他們兩人的手心都是濕冷的汗水,握在一起的時候卻微微有些熱。李清漪的聲音冷而靜,似深夜裏落下的銀白月光:“‘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張公、楊公等人已然以死證其心,天下皆知其仁義,死得其所。天理昭昭,眾怒難犯,嚴家得意不了多久。”

裕王緊緊握著她的手,像是想要從她手上汲取力量一般,沈默了片刻,聲氣稍稍和緩:“你說得對,嚴家如此行事,天怒人怨,總有一日要遭報應。”他頓了頓,又道,“我送你回去吧,你的身份,不好久留。”

李清漪點點頭,於是裕王先扶著她上了馬車,回首看了眼街邊蕭條的景象和來往匆匆、衣著襤褸的人,忽然長長嘆息卻還是垂下眼一字不說。

待得馬車出城,看到城墻底下赤膊曬太陽、潦倒待死的幾個乞丐,裕王終於再也忍不住了,紅著眼睛、啞聲道:“我終於明白,張大人念《離騷》時的那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心情了……”

李清漪怔了怔,擡手握住他的手掌,掌心相貼。

她的聲音很輕,很淡,卻有一種莫名的力量:“殿下,有些事情,在山腳做不了,等登到山頂那便輕而易舉了。”有些事情,楊繼盛、張經做不了,甚至裕王也做不了,天下只有皇帝能做。江山頹頹,生民倒懸,待明君久矣。

裕王聞言轉目看她,眸光極深,仿若清月落海,波光黯淡。他忽而一笑,說不出的覆雜意味:“是了,你說得對。”他親自把人送到白雲觀前,這才轉道離開。

李清漪目送著裕王離開,面上的神色稍稍收斂,恍然發現如今的裕王已然與自己印象中的那人截然不同——他已經從一個只會依靠別人的男孩成為一個有自己想法和目標的男人。

也不知,這對她是好還是壞。

李清漪嘆了口氣,起身往觀裏去,還未來得及出聲便見著裏頭已經鬧得人仰馬翻:

慈和和如英叉著腰站在臺階上頭,指揮著大黑咬人。一個穿著藍色布袍的小道士一手拎著自己的道冠,一手拿著竹竿驅趕著後頭“汪汪汪”大叫的黑狗。

李清漪心頭那點兒“忠臣義士”“物是人非”的小感慨立刻就像是小鳥一樣撲騰著翅膀飛走了。

她站在門口,咳了兩聲,剛剛還生龍活虎追人的大黑立馬竄了上來,繞著她轉悠。李清漪頂著所有人的目光,十分鎮靜的問道:“怎麽回事?”她看了眼那頭松了口氣正整理衣冠的小道士,轉而去問如英和慈和,“不知這位道長是……?”

慈和管廚房,往日裏殺雞殺鴨殺魚養出的好膽氣且又膀大腰粗,聽得這話立時就中氣十足的應道:“觀主你可回來了!這是山東來的騙子,剛叫對門那座青雲觀給趕出來,又跑來咱們這裏欺負人了。”

那道士聞言,跳著腳揚聲道:“我是借宿!借宿!”

“哈,我們這裏只四個道姑。你個年輕道士,來這借宿,安的什麽心?!”如英也忍不住了,恨恨的瞪了那道士一眼。

李清漪本也打算趕人出去,只是想起如今已是十月,距離十二月那件大事已經沒剩下多少時間了。她眸光一動,已是有了主意,笑了笑:“正所謂‘帝都居,大不易’,道長遠到而來又沒有個立腳的地方確實是麻煩。慈和你不是和山腳那幾戶人家有些交情,等會兒送道長去住一宿吧。”

那道士聽得這話,眼睛都亮了。他理了理衣冠,擡起手鄭重對著李清漪打了個道稽,含笑道:“多謝觀主。”他人身量纖瘦,生得清俊秀氣,板起臉來倒是有點兒仙風道骨的模樣。

李清漪心裏已是有了主意,此時倒是笑了笑,擡手做了個請的姿態:“道長遠道而來,能到白雲觀也算是有緣。不若入內喝口熱茶,也算是解解乏。”

道士忙不疊的點頭應下,隨即盯著慈和和如英兩張冷臉,十分小心的縮著肩膀跟在了李清漪的邊上,與她一同進了內堂。

李清漪另有打算,自是不好當著慈和和如英的面說,側頭吩咐了幾句把人支開:“慈和,等會兒你還要送道長下山,晚膳還需提早準備才好。如英,你去泡壺茶來。”

慈和和如英本還要再說幾句,見著李清漪的面色便又全都噤聲退了出去,臨走前,她們依舊不忘瞪幾眼那道士。

李清漪隨手指了指位置,兩人分別落座後方才開口問道:“還未來得及問道長道號,仙鄉何處?”

“貧道藍道行,”那道士仰起頭,努力做出一副灑脫的模樣,“山東人氏,青城宮道士。”

這年頭,皇帝信道,天下的道士就和雨後春筍似的紛紛冒頭,鄉野農莊裏的野道士或是小道觀更是數不勝數。李清漪思來想去,確實是沒聽過“青城宮”這個派別,忍著笑點頭道:“原來是青城宮道士,久仰久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