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豆沙包
關燈
小
中
大
楊瑾身形一頓,另一只腳停在門檻外頭,一時都忘記邁進來。馮知春看見他似不置信地瞇起眼睛,許是在分辨是不是喝太多出現幻影了吧……
馮知春拿著豆沙包,放下也不是,繼續吃也不是。腦子一抽,她舉起半個,問道:“挺好吃的,你餓不餓,要不要吃?”
楊瑾:“……”
馮知春:“……”
兩人雙眼互瞪,相看無言。
這就有點尷尬了。
不確定是不是自己聽錯了,馮知春似聽到楊瑾輕輕笑了一下,還沒看清他嘴角是不是彎起,就見楊瑾將門檻外的那只腳擡起,邁過門檻,徑直朝她走過來。
馮知春看著一片火紅“飄”到她面前,呆楞半天的腦袋中終於扯出方寸清明——喝酒拜堂,洞房花燭——窗外夜幕,正是“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時候。
她感覺自己的手被握住,轉眸便見楊瑾低頭,就著她的手,咬了一口她手中的豆沙包。
也不知是他在外頭喝了許多酒,還是喜服紅燭折出的光,楊瑾白皙的雙頰此刻飛滿紅霞,緋色一片,雙眸透出溫潤的光,雙唇隨著咀嚼的動作微動。
不知覺地,馮知春喉嚨滑動,吞咽了一口。
楊瑾輕聲道:“百福樓的豆沙包,果然很好吃。”
馮知春眨了眨眼。
“你還想不想吃?”
馮知春除了眨眼,好似什麽都不會做了,含在口中那個“嗯”最終拖出模糊綿長的尾音,化在甜甜的豆沙中。
再之後的事,她也記不太清了。
……
……
……
西南府。
東方初白,西南府名氣最大的醫館裏已是一片忙忙碌碌的景象。
在醫館最深處,一間小木屋獨立於一片藥田中,與相隔不遠的忙碌熱鬧的氣氛相比,這裏顯得十分冷清安靜。
那是醫館主人郭長生郭老大夫的住所。
昨日他又看診至深夜才歇下,徒弟們和打雜的夥計都不願擾他休息,連帶著——越靠近小木屋,那份熱鬧也有了幾分克制。
孫嬸子提著竹條編制成的食盒,穿過藥田,停在小木屋的門前。她擡頭看天色掐算時辰,本想等一等再敲門進去,輕微的聲響從屋內傳出,她側耳傾聽,片刻後露出無奈的神情,擡手叩了叩門。
“進來。”
孫嬸子推開門,話匣子與步子一致打開,“郭先生,您怎麽不多睡會,這麽早就起了。”
雖然孫嬸子平常嘴不把門,但面對郭長生,卻是十分尊敬,不敢有半分逾越冒犯。事實上,只要進醫館的人,不論幹活的還是看病的,就沒有誰不尊敬郭長生。
行醫濟世的活菩薩,有誰會不尊敬?
郭長生正端坐在案桌前,提筆書寫看診的心得。他聽見孫嬸子的聲音,便知道現在該是吃早膳的時辰了,於是擱筆轉身,慢悠悠走到圓桌前坐下。
孫嬸子一邊絮叨醫館的趣事,一邊將食盒裏的早膳端出:一碗冬菜撒面的白米粥,一碟鹵肉片,兩塊面餅,一盞濃茶。
郭長生見面餅表層起酥皮,微黃的面皮正中印著一個“囍”字,這是婚嫁的喜餅,千層酥皮下裹著白糖霜,他隨口問道:“是哪家成了親事?”
孫嬸子笑道:“是馮姑娘和楊公子的喜事。”
郭長生道:“救災那時的?”
孫嬸子點頭道:“可不正是!當初我就很喜歡這姑娘,還想著將她和我那遠房侄兒湊一對呢。現今看,她與楊公子才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郭長生了然地點點頭,那時這兩個年輕人的情意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們成了正果,確是喜事一樁。
孫嬸子見郭長生有點興趣,話匣子更一發不可收,“要說這兩人也都是苦命兒,聽說馮姑娘家中原在京城,後來只剩一家三個孩子,全靠馮姑娘這個長姐操持。而那位楊公子,聽說是抱養來的,結果父輩間鬧了不愉快,將他趕出家門,還在宗祠立證逐出門戶。瞧瞧這事做的,我瞧楊公子冷是冷了點,人倒是好的,好歹養這麽大,難道沒點情分在嗎?”
郭長生伸向喜餅的筷尖一頓,遲疑道:“京城?”
孫嬸子的話被打斷,回了味才覺出郭長生問的是誰,點頭道:“郭先生您不聽那些碎嘴話,自是不太清楚。”她壓低點聲音,“都說馮姑娘原是京城官家貴女,可惜父輩惹怒聖顏,家中百人就剩這三個小娃娃。好幾年前他們被流放到鎮上,這兩年才進了縣城。”
郭長生胡子花白,微微抖動。
孫嬸子沒發覺他眸中掀起驚濤駭浪,接著道:“可憐見的,父輩造孽孩子受罪,馮姑娘那時才多大,也不知是怎麽熬過來的。”
郭長生問:“她……可有說過她父親的名字?”
孫嬸子搖頭道:“這倒不曾。”
郭長生攪動碗裏的白粥,冬菜墨綠的碎影在白米粥間起伏,有的陷入粥中,再看不見。
那位大人知道馮家後人在這嗎?
他微不可微地嘆口氣,胃口已無,讓孫嬸子把早膳撤走,又歇息下了。
……
都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楊瑾自成親後,身上好似有福神眷顧,考場上一路通關。待到來年夏末,鄉試的成績公榜,他位居第三名,高中舉人。
接下來,便要準備年後京城的會試了。
中周縣離京城百千裏遠,此行一去,沒幾個月怕是到不了。
馬老爺雖不喜自己相好的兒媳婦被楊瑾拱了,但見他高中,比自己兒子不知有出息多少倍,出於商人素來的利益觀,他心覺在他尚能幫助的時候幫上一把,欠下個人情,也是有益無害的。馬家除了做做酒樓,還會天南海北的走貨,帶幾個人隨商隊進京,並不是難事。而馬老爺早年在京城置辦過間小院,久無人住,也是時候找人去添添人氣了。
入秋後,晚風終於稍減炎熱,夾帶絲絲涼意。
馮知春點亮燭臺,拿出繡盤裏做到一半的棉服,穿針引線,繼續縫制。
她女紅的手藝雖比不上原身,但這身骨的記憶還在,經過這兩年的熟練,衣服也越做越好看。
楊瑾赴宴歸來,推門而入,便見馮知春正專心致志縫制給他的棉服,彎唇一笑,步伐輕快地走近。棉服上的花樣已初成型,是歲寒三友,他讚道:“好花樣。”
馮知春放慢穿針的速度,邊問:“馬老爺請你吃飯,說了什麽事?”
楊瑾笑道:“你猜不出?”
馮知春嗔他一眼,總算停下手中的活,將針線棉服收好,正經問他:“你打算隨馬家的商隊進京?”
“嗯。他們騎馬,更快。這樣我也能多在家陪你們段時間。”楊瑾頓了頓,道,“其實……我在想,你們願不願意與我同去。”
“去京城?”
“對。考試都是盡人事聽天命,若此次不順,我再帶你們去京城就難了。”楊瑾言下之意,京城曾是他們三姐弟的家,大多人都會想回家看看,哪怕那裏已經舊景不在。若他落榜,錯過這次,又不知何時再有機會進京。
馮知春一時恍神,她已無法問原身還願不願意回去那個令她傷心的地方。有關京城的記憶仿佛刺滿利針,她一想,整顆心都疼得發顫。
而知夏、知秋,離京時他們還小,記憶遠沒有她的深刻。
馮知春垂眸想了片刻,答道:“早晚也要回去看看,知夏和知秋,還是讓他們自己做決定吧。”
她把兩個小家夥叫來,說明情況。如她所想,知夏知秋對京城的印象不深,但一聽可能會留他們守家,忙搖搖頭,也要一同跟去。
於是,在冬天漸近的時候,這間才住過一年的院子又空了下來。它的主人們都收拾起行囊,隨著貨物滿滿的馬家商隊,朝迢迢千裏外的京城行去。
馮知春坐在馬車上,掀開車窗簾遠眺,兩道的樹葉已轉為深沈倦怠的深綠。
等到京城,會是鵝雪紛飛?還是春意盎然?
重回家鄉,直面她不敢回首的往事,那又會是怎樣的光景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馮知春拿著豆沙包,放下也不是,繼續吃也不是。腦子一抽,她舉起半個,問道:“挺好吃的,你餓不餓,要不要吃?”
楊瑾:“……”
馮知春:“……”
兩人雙眼互瞪,相看無言。
這就有點尷尬了。
不確定是不是自己聽錯了,馮知春似聽到楊瑾輕輕笑了一下,還沒看清他嘴角是不是彎起,就見楊瑾將門檻外的那只腳擡起,邁過門檻,徑直朝她走過來。
馮知春看著一片火紅“飄”到她面前,呆楞半天的腦袋中終於扯出方寸清明——喝酒拜堂,洞房花燭——窗外夜幕,正是“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時候。
她感覺自己的手被握住,轉眸便見楊瑾低頭,就著她的手,咬了一口她手中的豆沙包。
也不知是他在外頭喝了許多酒,還是喜服紅燭折出的光,楊瑾白皙的雙頰此刻飛滿紅霞,緋色一片,雙眸透出溫潤的光,雙唇隨著咀嚼的動作微動。
不知覺地,馮知春喉嚨滑動,吞咽了一口。
楊瑾輕聲道:“百福樓的豆沙包,果然很好吃。”
馮知春眨了眨眼。
“你還想不想吃?”
馮知春除了眨眼,好似什麽都不會做了,含在口中那個“嗯”最終拖出模糊綿長的尾音,化在甜甜的豆沙中。
再之後的事,她也記不太清了。
……
……
……
西南府。
東方初白,西南府名氣最大的醫館裏已是一片忙忙碌碌的景象。
在醫館最深處,一間小木屋獨立於一片藥田中,與相隔不遠的忙碌熱鬧的氣氛相比,這裏顯得十分冷清安靜。
那是醫館主人郭長生郭老大夫的住所。
昨日他又看診至深夜才歇下,徒弟們和打雜的夥計都不願擾他休息,連帶著——越靠近小木屋,那份熱鬧也有了幾分克制。
孫嬸子提著竹條編制成的食盒,穿過藥田,停在小木屋的門前。她擡頭看天色掐算時辰,本想等一等再敲門進去,輕微的聲響從屋內傳出,她側耳傾聽,片刻後露出無奈的神情,擡手叩了叩門。
“進來。”
孫嬸子推開門,話匣子與步子一致打開,“郭先生,您怎麽不多睡會,這麽早就起了。”
雖然孫嬸子平常嘴不把門,但面對郭長生,卻是十分尊敬,不敢有半分逾越冒犯。事實上,只要進醫館的人,不論幹活的還是看病的,就沒有誰不尊敬郭長生。
行醫濟世的活菩薩,有誰會不尊敬?
郭長生正端坐在案桌前,提筆書寫看診的心得。他聽見孫嬸子的聲音,便知道現在該是吃早膳的時辰了,於是擱筆轉身,慢悠悠走到圓桌前坐下。
孫嬸子一邊絮叨醫館的趣事,一邊將食盒裏的早膳端出:一碗冬菜撒面的白米粥,一碟鹵肉片,兩塊面餅,一盞濃茶。
郭長生見面餅表層起酥皮,微黃的面皮正中印著一個“囍”字,這是婚嫁的喜餅,千層酥皮下裹著白糖霜,他隨口問道:“是哪家成了親事?”
孫嬸子笑道:“是馮姑娘和楊公子的喜事。”
郭長生道:“救災那時的?”
孫嬸子點頭道:“可不正是!當初我就很喜歡這姑娘,還想著將她和我那遠房侄兒湊一對呢。現今看,她與楊公子才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郭長生了然地點點頭,那時這兩個年輕人的情意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們成了正果,確是喜事一樁。
孫嬸子見郭長生有點興趣,話匣子更一發不可收,“要說這兩人也都是苦命兒,聽說馮姑娘家中原在京城,後來只剩一家三個孩子,全靠馮姑娘這個長姐操持。而那位楊公子,聽說是抱養來的,結果父輩間鬧了不愉快,將他趕出家門,還在宗祠立證逐出門戶。瞧瞧這事做的,我瞧楊公子冷是冷了點,人倒是好的,好歹養這麽大,難道沒點情分在嗎?”
郭長生伸向喜餅的筷尖一頓,遲疑道:“京城?”
孫嬸子的話被打斷,回了味才覺出郭長生問的是誰,點頭道:“郭先生您不聽那些碎嘴話,自是不太清楚。”她壓低點聲音,“都說馮姑娘原是京城官家貴女,可惜父輩惹怒聖顏,家中百人就剩這三個小娃娃。好幾年前他們被流放到鎮上,這兩年才進了縣城。”
郭長生胡子花白,微微抖動。
孫嬸子沒發覺他眸中掀起驚濤駭浪,接著道:“可憐見的,父輩造孽孩子受罪,馮姑娘那時才多大,也不知是怎麽熬過來的。”
郭長生問:“她……可有說過她父親的名字?”
孫嬸子搖頭道:“這倒不曾。”
郭長生攪動碗裏的白粥,冬菜墨綠的碎影在白米粥間起伏,有的陷入粥中,再看不見。
那位大人知道馮家後人在這嗎?
他微不可微地嘆口氣,胃口已無,讓孫嬸子把早膳撤走,又歇息下了。
……
都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楊瑾自成親後,身上好似有福神眷顧,考場上一路通關。待到來年夏末,鄉試的成績公榜,他位居第三名,高中舉人。
接下來,便要準備年後京城的會試了。
中周縣離京城百千裏遠,此行一去,沒幾個月怕是到不了。
馬老爺雖不喜自己相好的兒媳婦被楊瑾拱了,但見他高中,比自己兒子不知有出息多少倍,出於商人素來的利益觀,他心覺在他尚能幫助的時候幫上一把,欠下個人情,也是有益無害的。馬家除了做做酒樓,還會天南海北的走貨,帶幾個人隨商隊進京,並不是難事。而馬老爺早年在京城置辦過間小院,久無人住,也是時候找人去添添人氣了。
入秋後,晚風終於稍減炎熱,夾帶絲絲涼意。
馮知春點亮燭臺,拿出繡盤裏做到一半的棉服,穿針引線,繼續縫制。
她女紅的手藝雖比不上原身,但這身骨的記憶還在,經過這兩年的熟練,衣服也越做越好看。
楊瑾赴宴歸來,推門而入,便見馮知春正專心致志縫制給他的棉服,彎唇一笑,步伐輕快地走近。棉服上的花樣已初成型,是歲寒三友,他讚道:“好花樣。”
馮知春放慢穿針的速度,邊問:“馬老爺請你吃飯,說了什麽事?”
楊瑾笑道:“你猜不出?”
馮知春嗔他一眼,總算停下手中的活,將針線棉服收好,正經問他:“你打算隨馬家的商隊進京?”
“嗯。他們騎馬,更快。這樣我也能多在家陪你們段時間。”楊瑾頓了頓,道,“其實……我在想,你們願不願意與我同去。”
“去京城?”
“對。考試都是盡人事聽天命,若此次不順,我再帶你們去京城就難了。”楊瑾言下之意,京城曾是他們三姐弟的家,大多人都會想回家看看,哪怕那裏已經舊景不在。若他落榜,錯過這次,又不知何時再有機會進京。
馮知春一時恍神,她已無法問原身還願不願意回去那個令她傷心的地方。有關京城的記憶仿佛刺滿利針,她一想,整顆心都疼得發顫。
而知夏、知秋,離京時他們還小,記憶遠沒有她的深刻。
馮知春垂眸想了片刻,答道:“早晚也要回去看看,知夏和知秋,還是讓他們自己做決定吧。”
她把兩個小家夥叫來,說明情況。如她所想,知夏知秋對京城的印象不深,但一聽可能會留他們守家,忙搖搖頭,也要一同跟去。
於是,在冬天漸近的時候,這間才住過一年的院子又空了下來。它的主人們都收拾起行囊,隨著貨物滿滿的馬家商隊,朝迢迢千裏外的京城行去。
馮知春坐在馬車上,掀開車窗簾遠眺,兩道的樹葉已轉為深沈倦怠的深綠。
等到京城,會是鵝雪紛飛?還是春意盎然?
重回家鄉,直面她不敢回首的往事,那又會是怎樣的光景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