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花廊相伴
關燈
小
中
大
陳端禮白日不常著家,午時他在家會客,送走客人,轉身往東院去,他走在長廊,突然聽到有人在身後說:“陳綱首,晚輩又來擾叨。”陳端禮回頭一看來者,把他手臂,說:“由晟,來得正好,郁兒在院裏。”
陳端禮跟由晟的祖父有交情,也見過由晟年幼時的模樣,再說小兒子又與他親昵,因此多幾分親近。趙由晟在城西有頑劣傳聞,不過陳端禮知他是個不錯的後生。
兩人結伴往院中走,一年長一青少,宅中仆人見他們交談的模樣,也知他們一個賞識,一個敬佩,倒有幾分父子的錯覺。
東院裏,戚適昌拿根竹竿在勾掛在樹梢的風箏,樹下圍著陳郁、墨玉,還有另兩個南院的女婢。
兩個女婢本在說笑,見陳端禮來,忙退到一旁,低頭不敢言語。畢竟,如此清閑,把風箏放到隔壁來,要被主人責問。
陳端禮徑自走到樹下,問適昌是怎麽回事,適昌說風大刮斷風箏線,飄來東院,他幫忙取風箏。此時,陳郁心思哪還在樹上的風箏,他看見趙由晟,一臉喜色。
陳郁走到由晟身邊,驚喜道:“阿剩,怎麽和我父親同來?”
趙由晟看適昌和陳端禮說話,而適昌剛好也朝他瞧去,四目相處,由晟目光冷漠,轉頭對陳郁說:“我與令尊在廊上相遇。”由晟不笑時,給人面冷難親近之感,但他和陳郁說話,眉眼明顯溫和許多,似乎有雙無形的手,將他的菱菱角角撫平。
“今日宗學放假,我正想午後放學去找你。”陳郁心裏的開心都寫在臉上,笑得眉眼彎彎。
他看來數著日子,竟如此清楚趙由晟幾時放假。
“我不是來了。”趙由晟這一句,說得雲淡風輕般,仔細品味,又似有寵縱在裏邊意味。
他們兩人走在一旁交談,似乎周邊的事物都與他們無關,翠綠的湘妃竹襯著他們年少的身影,兩人一個稍微低首,一個微微擡頭,一個紫袍,一個朱衣,分外順眼。
陳端禮離去,兩位女婢面有愧色帶著風箏回去,戚適昌獨自在樹下,他拿眼瞅那個跟陳郁特別親昵的貴家子弟,想這人是誰?
適昌膽大,故意走到陳郁身旁,陳郁介紹他和趙由晟認識。適昌聽說又是位住在當地的皇族子弟,心裏難免驚訝,前天他才見到陳郁一位圓臉的小夥伴,據說也是個皇族子弟呢。
不過眼前這人給他的感覺,讓他不大舒服,看他的眼神很冷,仿佛自己曾得罪過他。
趙由晟當然認識戚適昌,上一世,這人一直跟在陳郁身邊,陳家對他有恩,卻不想他最終恩將仇報。
由晟沒料想戚適昌這麽快便就到陳宅來,記憶裏他似乎到明年夏時才來,也怪自己上一世忽視他,沒留心。
若不是經由歲月沈澱,趙由晟性子沈穩,按他年少時的那股剛戾勁,保不準將什麽也還沒做的戚適昌按地暴揍一頓。
戚適昌跟隨陳郁,而趙由晟一直在往長廊的方向走去,陳郁當然緊隨由晟,戚適昌漸覺兩人間,似乎插不進外人,他無趣留步,看他倆並肩走向長廊。
東院的長廊,圍繞一個水池,水池夏日會開荷花,木構的長廊頂棚,攀爬紫藤,到冬日,這些美景都不見,但對兩個行走其間的人而言,仿佛周身到處是盛景。
如果喜悅會在長廊上綻放出蓮花,那麽陳郁大概要步步生蓮。
禿禿的水池,魚兒靜止不動,待在水中,仿佛睡去,陳郁和由晟坐在木欄上,互相講述這些日子裏的事。年少的時光,最是愜意無憂,無需為成長焦躁,不必擔負家人的期望,而且時局還穩定,讓他們像水池中的兩尾魚兒,自在而舒適地過活。
“爹說番醫是三佛齊國人,我聽他說話,有幾句能聽懂,阿剩,我母親會不會是三佛齊那兒的人?”
陳郁有些想法不跟別人說,包括他親近的父親,但會跟趙由晟說。
“應當不是,漢人和三佛齊國人生的孩子膚色要黑許多,而且眉目依稀有番人樣。”趙由晟幼年在廣州生活,他是祖父疼愛的孫子,常跟隨祖父拜訪番坊居住的番人。不說趙由晟熟悉番人的習俗,對他們也見怪不怪,就是番語,他也能說上幾句。
趙由晟的目光在陳郁臉龐上游走,從眉到眼睛,眼睛到鼻子,鼻子到嘴巴,如此近看陳郁的臉龐,他氣息略為不穩,隱隱又似揪心,他撫平情愫,如尋常那般口吻說:“你長得白皙,樣貌和我們無異。小郁的母親,或許是位僑民的女兒。”
所謂僑民,指居住在番國夷島的華人,可能本來身份是漁民,是海商,甚至可能是逃戶。
聽到趙由晟喚他“小郁”,陳郁才想起,他似乎好些時日沒這麽喚他,不過這段日子,兩人莫名地很疏遠,像被什麽阻隔,予他相見不容易的錯覺。
陳郁看映在水中的自己,也去看趙由晟的倒影,其實對方的輪廓,眉眼唇鼻,都印在他心中。他對趙由晟最初的記憶,是他牽著自己的手,笑著奔跑過公廨長長的廡屋,那是廣州市舶司的官廨,一群官員忙碌不已,只有兩個快活的小孩兒。那年陳郁七歲,趙由晟九歲。
遠渡大洋,跟隨父親回國,來到陌生的地方,語言不通,那種孤獨感,非常地深刻,在很多年後都相伴著陳郁。
“手腳還會發涼嗎?”
趙由晟看向陳郁擱在朱欄上白皙的手臂,他沒有去碰觸,只是問。
陳郁擡起頭來,嘴角揚起,眸子亮晶晶,他拿手掌去貼趙由晟的臉頰,本帶著孩子氣,不想在手指碰觸到由晟的臉時,見他的臉色遽變,像似被淩冬凍住那般,唇線緊抿,眸子放大幽深不見底。
陳郁不由地心中微顫,那是種不明原由的心悸,他忙縮回手,眼瞼垂下,仿佛犯了錯誤那般。少頃,聽他嚅囁:“近來不涼了。”
趙由晟的手抓住木欄,使了力氣,指骨迸顯,扣去上一世在南溪和陳郁的最後擁抱外,他們已許久沒有過這般親昵舉止。
“莊蝶說你腳酸發軟,在吃香藥丸,腳好些了嗎?”
趙由晟言語平靜,他其實知道陳郁不是生病,而是體質的緣故。
兩人畢竟親昵,很快適才那份異樣感就被抹去,陳郁縮起兩條腳,輕輕蕩動,帶著笑意道:“好啦!不過爹說還要吃藥,免得覆發,可是香藥丸苦澀難食。”
陳郁對那苦澀的味道,常常吃過既忘,他這年紀真是無憂,心常開懷。
趙由晟看著陳郁的笑臉,想起上一世,隨著年歲增加,陳郁臉上的笑容逐漸失去,甚至心中苦楚,而自己,怕正是他痛苦的來源。
“莊蝶邀請過幾日去他舅家的田莊玩,小郁能去嗎?”趙由晟想帶陳郁外出,終日關家裏反倒對他身體不好。莊蝶老舅是位土財主,有處大田莊,陳郁以前也去過。
陳郁突然從木欄下來,驚喜道:“能去,阿剩,我們一起騎馬去!”
他也實在是關怕了,性子再靜,畢竟是個少年,總想去野外,無拘地游玩。
在陳郁下來那瞬,趙由晟伸出雙臂想護他,又悄無聲息收回。見陳郁如此高興,趙由晟也笑了,說:“等約好日子,我來接你。”
“要再等一旬嗎?”陳郁想起宗學十日才有一次放假,他好想早些去。
趙由晟回道:“不用,有時宗學教授也好說話,可以告假。”
陳郁開心不已,和趙由晟說話的聲音也大,他說得正歡,突然董宛著急跑來,喊道:“小郎君讓我好找,快遲到啦!”
魏先生的書館午時有一個時辰休息,給學生回家吃飯,這一個時辰都已耗去,過得飛快。陳郁不舍和趙由晟分別,道:“董宛,你跟先生說我病了吧。”
董宛一動沒動,之前陳郁請假,都是陳父做主。
趙由晟勸道:“去吧,過幾日我來找你。”
陳郁依依不舍,但只能跟著董宛離開,在長廊上還回過頭,見趙由晟對他揮了下手。
等陳郁遠去,趙由晟也離開,他走在寂寥的長廊上,回想起春時一廊的花卉。上一世,他和陳郁無數次並肩行走在這條長廊,並在後來漸行漸遠……
趙由晟背手,踽踽獨行,他的腳步沈穩,剛健。
重來一世,自有重來一世的活法。
墨玉追趕南院的花貍,小跑至長廊,正好見趙由晟離去的身影,她佇足看,心想趙郎君真俊,這才十六歲,等長到十八九歲,可怎了得。
不過,小主人也俊呢,兩人在一起令人悅目,兩個感情也好,想來長大後也是這般親好呢。
花貍身上纏繞墨玉的繡線,越跑纏裹得越緊,行動不再輕盈,終被墨玉抓住。墨玉坐在木欄旁幫它解線,邊解邊說:“南院的風箏跑來是風大,小花貍怎麽也總跑來搗亂。”
陳繁這個陳家大郎,別看他常板著臉,一向放任院中奴仆不管,而且他經常不著家。南院的女婢放風箏,養花貍,相當逍遙自在。不過,今日摘風箏的事教陳端禮看見,他家風嚴謹,想是會說說大兒子。
作者有話要說:陳繁(拎起花貍):我在家時,個個危行側視,振動悼慄,我不在就胡鬧,是該懲罰。
韓九郎(搶走花貍):你這人真沒愛心!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陳端禮跟由晟的祖父有交情,也見過由晟年幼時的模樣,再說小兒子又與他親昵,因此多幾分親近。趙由晟在城西有頑劣傳聞,不過陳端禮知他是個不錯的後生。
兩人結伴往院中走,一年長一青少,宅中仆人見他們交談的模樣,也知他們一個賞識,一個敬佩,倒有幾分父子的錯覺。
東院裏,戚適昌拿根竹竿在勾掛在樹梢的風箏,樹下圍著陳郁、墨玉,還有另兩個南院的女婢。
兩個女婢本在說笑,見陳端禮來,忙退到一旁,低頭不敢言語。畢竟,如此清閑,把風箏放到隔壁來,要被主人責問。
陳端禮徑自走到樹下,問適昌是怎麽回事,適昌說風大刮斷風箏線,飄來東院,他幫忙取風箏。此時,陳郁心思哪還在樹上的風箏,他看見趙由晟,一臉喜色。
陳郁走到由晟身邊,驚喜道:“阿剩,怎麽和我父親同來?”
趙由晟看適昌和陳端禮說話,而適昌剛好也朝他瞧去,四目相處,由晟目光冷漠,轉頭對陳郁說:“我與令尊在廊上相遇。”由晟不笑時,給人面冷難親近之感,但他和陳郁說話,眉眼明顯溫和許多,似乎有雙無形的手,將他的菱菱角角撫平。
“今日宗學放假,我正想午後放學去找你。”陳郁心裏的開心都寫在臉上,笑得眉眼彎彎。
他看來數著日子,竟如此清楚趙由晟幾時放假。
“我不是來了。”趙由晟這一句,說得雲淡風輕般,仔細品味,又似有寵縱在裏邊意味。
他們兩人走在一旁交談,似乎周邊的事物都與他們無關,翠綠的湘妃竹襯著他們年少的身影,兩人一個稍微低首,一個微微擡頭,一個紫袍,一個朱衣,分外順眼。
陳端禮離去,兩位女婢面有愧色帶著風箏回去,戚適昌獨自在樹下,他拿眼瞅那個跟陳郁特別親昵的貴家子弟,想這人是誰?
適昌膽大,故意走到陳郁身旁,陳郁介紹他和趙由晟認識。適昌聽說又是位住在當地的皇族子弟,心裏難免驚訝,前天他才見到陳郁一位圓臉的小夥伴,據說也是個皇族子弟呢。
不過眼前這人給他的感覺,讓他不大舒服,看他的眼神很冷,仿佛自己曾得罪過他。
趙由晟當然認識戚適昌,上一世,這人一直跟在陳郁身邊,陳家對他有恩,卻不想他最終恩將仇報。
由晟沒料想戚適昌這麽快便就到陳宅來,記憶裏他似乎到明年夏時才來,也怪自己上一世忽視他,沒留心。
若不是經由歲月沈澱,趙由晟性子沈穩,按他年少時的那股剛戾勁,保不準將什麽也還沒做的戚適昌按地暴揍一頓。
戚適昌跟隨陳郁,而趙由晟一直在往長廊的方向走去,陳郁當然緊隨由晟,戚適昌漸覺兩人間,似乎插不進外人,他無趣留步,看他倆並肩走向長廊。
東院的長廊,圍繞一個水池,水池夏日會開荷花,木構的長廊頂棚,攀爬紫藤,到冬日,這些美景都不見,但對兩個行走其間的人而言,仿佛周身到處是盛景。
如果喜悅會在長廊上綻放出蓮花,那麽陳郁大概要步步生蓮。
禿禿的水池,魚兒靜止不動,待在水中,仿佛睡去,陳郁和由晟坐在木欄上,互相講述這些日子裏的事。年少的時光,最是愜意無憂,無需為成長焦躁,不必擔負家人的期望,而且時局還穩定,讓他們像水池中的兩尾魚兒,自在而舒適地過活。
“爹說番醫是三佛齊國人,我聽他說話,有幾句能聽懂,阿剩,我母親會不會是三佛齊那兒的人?”
陳郁有些想法不跟別人說,包括他親近的父親,但會跟趙由晟說。
“應當不是,漢人和三佛齊國人生的孩子膚色要黑許多,而且眉目依稀有番人樣。”趙由晟幼年在廣州生活,他是祖父疼愛的孫子,常跟隨祖父拜訪番坊居住的番人。不說趙由晟熟悉番人的習俗,對他們也見怪不怪,就是番語,他也能說上幾句。
趙由晟的目光在陳郁臉龐上游走,從眉到眼睛,眼睛到鼻子,鼻子到嘴巴,如此近看陳郁的臉龐,他氣息略為不穩,隱隱又似揪心,他撫平情愫,如尋常那般口吻說:“你長得白皙,樣貌和我們無異。小郁的母親,或許是位僑民的女兒。”
所謂僑民,指居住在番國夷島的華人,可能本來身份是漁民,是海商,甚至可能是逃戶。
聽到趙由晟喚他“小郁”,陳郁才想起,他似乎好些時日沒這麽喚他,不過這段日子,兩人莫名地很疏遠,像被什麽阻隔,予他相見不容易的錯覺。
陳郁看映在水中的自己,也去看趙由晟的倒影,其實對方的輪廓,眉眼唇鼻,都印在他心中。他對趙由晟最初的記憶,是他牽著自己的手,笑著奔跑過公廨長長的廡屋,那是廣州市舶司的官廨,一群官員忙碌不已,只有兩個快活的小孩兒。那年陳郁七歲,趙由晟九歲。
遠渡大洋,跟隨父親回國,來到陌生的地方,語言不通,那種孤獨感,非常地深刻,在很多年後都相伴著陳郁。
“手腳還會發涼嗎?”
趙由晟看向陳郁擱在朱欄上白皙的手臂,他沒有去碰觸,只是問。
陳郁擡起頭來,嘴角揚起,眸子亮晶晶,他拿手掌去貼趙由晟的臉頰,本帶著孩子氣,不想在手指碰觸到由晟的臉時,見他的臉色遽變,像似被淩冬凍住那般,唇線緊抿,眸子放大幽深不見底。
陳郁不由地心中微顫,那是種不明原由的心悸,他忙縮回手,眼瞼垂下,仿佛犯了錯誤那般。少頃,聽他嚅囁:“近來不涼了。”
趙由晟的手抓住木欄,使了力氣,指骨迸顯,扣去上一世在南溪和陳郁的最後擁抱外,他們已許久沒有過這般親昵舉止。
“莊蝶說你腳酸發軟,在吃香藥丸,腳好些了嗎?”
趙由晟言語平靜,他其實知道陳郁不是生病,而是體質的緣故。
兩人畢竟親昵,很快適才那份異樣感就被抹去,陳郁縮起兩條腳,輕輕蕩動,帶著笑意道:“好啦!不過爹說還要吃藥,免得覆發,可是香藥丸苦澀難食。”
陳郁對那苦澀的味道,常常吃過既忘,他這年紀真是無憂,心常開懷。
趙由晟看著陳郁的笑臉,想起上一世,隨著年歲增加,陳郁臉上的笑容逐漸失去,甚至心中苦楚,而自己,怕正是他痛苦的來源。
“莊蝶邀請過幾日去他舅家的田莊玩,小郁能去嗎?”趙由晟想帶陳郁外出,終日關家裏反倒對他身體不好。莊蝶老舅是位土財主,有處大田莊,陳郁以前也去過。
陳郁突然從木欄下來,驚喜道:“能去,阿剩,我們一起騎馬去!”
他也實在是關怕了,性子再靜,畢竟是個少年,總想去野外,無拘地游玩。
在陳郁下來那瞬,趙由晟伸出雙臂想護他,又悄無聲息收回。見陳郁如此高興,趙由晟也笑了,說:“等約好日子,我來接你。”
“要再等一旬嗎?”陳郁想起宗學十日才有一次放假,他好想早些去。
趙由晟回道:“不用,有時宗學教授也好說話,可以告假。”
陳郁開心不已,和趙由晟說話的聲音也大,他說得正歡,突然董宛著急跑來,喊道:“小郎君讓我好找,快遲到啦!”
魏先生的書館午時有一個時辰休息,給學生回家吃飯,這一個時辰都已耗去,過得飛快。陳郁不舍和趙由晟分別,道:“董宛,你跟先生說我病了吧。”
董宛一動沒動,之前陳郁請假,都是陳父做主。
趙由晟勸道:“去吧,過幾日我來找你。”
陳郁依依不舍,但只能跟著董宛離開,在長廊上還回過頭,見趙由晟對他揮了下手。
等陳郁遠去,趙由晟也離開,他走在寂寥的長廊上,回想起春時一廊的花卉。上一世,他和陳郁無數次並肩行走在這條長廊,並在後來漸行漸遠……
趙由晟背手,踽踽獨行,他的腳步沈穩,剛健。
重來一世,自有重來一世的活法。
墨玉追趕南院的花貍,小跑至長廊,正好見趙由晟離去的身影,她佇足看,心想趙郎君真俊,這才十六歲,等長到十八九歲,可怎了得。
不過,小主人也俊呢,兩人在一起令人悅目,兩個感情也好,想來長大後也是這般親好呢。
花貍身上纏繞墨玉的繡線,越跑纏裹得越緊,行動不再輕盈,終被墨玉抓住。墨玉坐在木欄旁幫它解線,邊解邊說:“南院的風箏跑來是風大,小花貍怎麽也總跑來搗亂。”
陳繁這個陳家大郎,別看他常板著臉,一向放任院中奴仆不管,而且他經常不著家。南院的女婢放風箏,養花貍,相當逍遙自在。不過,今日摘風箏的事教陳端禮看見,他家風嚴謹,想是會說說大兒子。
作者有話要說:陳繁(拎起花貍):我在家時,個個危行側視,振動悼慄,我不在就胡鬧,是該懲罰。
韓九郎(搶走花貍):你這人真沒愛心!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