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1)
關燈
小
中
大
=================
書名:耳食錄譯著
作者:立仁
文案
《耳食錄》為清代著名文學家樂鈞所著,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此書與《聊齋志異》一樣,都是闡述怪力亂神的故事。內容則“多出於兒女纏綿,仙鬼幽渺,間以裏巷諧笑助其波瀾”,“以粲花之筆,抒鏤雪之思”。文筆優美,言情狀物,描寫細膩,故事性強,得《聊齋》之神髓而稍纖弱。但和同時代同類型的作品相比,仍不失為佼佼之作,對清代文言小說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為方便愛好者閱讀,作者將全書用文白對照的方式做了翻譯,編輯為《耳食錄譯著》。
本譯著以錢建文所制電子書《耳食錄》為底本,參照其他版本及相關文獻校勘。
本譯著依據篇目,按原文加譯文編排。對首編、二編及重印的序言等不做譯註,原文附於書後。
譯文兼顧文意準確與行文流暢,凡艱澀之處,以意譯為主。對原文中較為生僻的典故、舊例等,隨文加“譯者註”,不另作註釋。
內容標簽:靈異神怪 傳奇
搜索關鍵字:主角: ┃ 配角: ┃ 其它:
==================
☆、說明及目錄
【說明】
本譯著以錢建文所制電子書《耳食錄》為底本,參照其他版本及相關文獻校勘。
本譯著依據篇目,按原文加譯文編排。對首編、二編及重印的序言等不做譯註,也未附原文。
譯文兼顧文意準確與行文流暢,凡艱澀之處,以意譯為主。對原文中較為生僻的典故、舊例等,隨文加“譯者註”,不另作註釋。
目錄
(將在全文發完後補充)
☆、夕芳
原文:
宜川張伊理,邃於學而不偶,家故貧。一子名露,年十三而伊理卒。露幼頗慧,善讀父書。伊理以不遇感憤,竟令露廢業。藉樵牧以奉母三載矣。
同邑黃生,伊理舊友也。以文學教授鄉裏,憐而收之,今就學。露母泣而謂黃曰;“公惠救藐孤,實起死人而肉白骨。雖然,露之勿學,夫子之志也。”黃曰;“嫂氏休矣!郁而不發,豈理也哉張吾軍者非露而誰?故人有知,當亦首肯。”卒教之。三年而文成,令就郡試。
試有期矣,偶登城闕,興發高吟,得“夕陽片石明羊角,芳草孤洲暗虎頭”之句。一儒巾少年神骨清迥,前揖之曰:“君非宜川張君者歟?餘雲林鄭玉也。適聞佳句,不減義山《錦瑟》之調。”露怪其擬議不倫,且問何以相識。玉笑曰:“仆固識君,君自不識仆耳。”露終茫然,陽謝之而心儀其人,漸與浹洽。
日既暮,邀歸旅舍。偶及試事,玉曰:“君程文太高,恐不諧俗。盍揣摩時好,以圖一當”露笑曰:“伯牙不以裏耳改弦,王良不為獲禽易轍,況文章不朽之業,安敢自貶”玉唯唯,比曉辭去。數日,杳不覆至。
試既畢,玉忽來,袖出露試卷擲案上。露失色,問所從來。玉指其卷曰:“此豈利器哉吾為君謀易之,已獲售矣。”露意疑。已而果售,始異其盲。及視所易卷,文甚劣,然心德之,向玉稱謝。玉嘆曰:“吾非逐臭名場者。以君祿命太薄,又得文名,恐造物見怒,姑為此態。君先世有清德,厥後必大。”露由是愈奇之。居數日,別去。露亦歸,往見黃,未言也。
勿報玉至,仆從甚都,即執贄見黃,願為弟子。黃既以露為先容,深器之。玉覆與露約為兄弟,玉長一歲,露兄之。明日,玉至露家,升堂拜母,以金帛數事為羔雁。露及母堅辭不受。玉曰:“以吾弟空乏,且當周贈無己;戔戔之奉,何乃卻之弟母即我母也,又何間焉?”露始謝而受之。嗣是,日用衣食之需悉取給於玉。而贈黃者亦甚厚。
居數月,玉曰:“已為弟謀得佳婦,六禮無所需,吉期在邇,弟當往贅。如以慈母暌隔為辭,一月後俱歸可也。”露問為誰氏之女,五日:“即去當知之。”問之再三,終不告。露疑,以白母及黃。黃曰:“鄭生固良士,其所謀當不妄。秘之,故以示奇耳。否則,為爾惜費也。爾第行。”
乃與玉俱,不三十裏而至。朱門洞啟,院宇軒華。玉下馬徑入,使露候於外。
須臾,主人出,年五十許,儀服偉然,肅客入。露趨拜,主人熟視而稱曰:“真英特也!”既坐,主人曰:“舊奉賢尊命,許與老夫結朱陳,今以次女夕芳侍君子箕帚。荊婦舐犢之愛,不欲弱女遽隔晨昏,故累君下賁耳。”露起面謝曰:“叨近冰清,極知欣幸。然露先人早背,安得與大人聯姻且露之來也,鄭兄實媒之。適奉尊教,誠所未喻。”主人笑曰:“未識鄭玉耶老大賤息也。數歲前受業賢尊,老夫心契,嗣是有婚姻之約,故令玉訪君。而君‘夕陽芳草’之句,適隱道小女之名,故玉得相遇於城闥也。”
露再欲啟問,忽傳夫人出見婿。顏貌如三十許人,衣飾華潔。侍者數人,序坐少時,多作家人憐惜之語。而堂角簾小諸女窺客,吃吃笑語。露頗踧踖,莫知措對。已而玉整衣而出,笑曰:“昔為盟弟,今則內兄矣。”露亦笑。遂引入賓館,設食。有數女,或稱青姑,或稱雲閣夫人,或稱素英姊,或稱阿麗,往來戲樂。窺瞰其門,風態妖冶。言詞謔浪,竊竊私語。露頗聞之,而莫敢支應,腹議而已。
次日,庭施供帳,工奏音樂。女仆執燭捧香,擁夕芳出。嚴妝袨服,珠翠熒煌。成禮於金碧之堂,同牢於綺羅之席。既成眷屬,情好篤洽。玉相得之歡,亦更愈於往日。甫匝月,露乃告歸,將迎婦以覲母。夕芳了無難辭,而玉父母皆有悵恨之色。
露歸告母,母甚喜悅。黃聞之,亦先來問狀。既言及其父約婚授徒之事,露疑昔時父或為之。母愕然曰:“爾父平昔家居交接殊募,安得有是是必有異。”翌日。同往跡之。至則斜陽一片,秋草離離,愁白楊之悲風,咽空山之流水。知逢鬼物,舉家驚訝。露心傷目斷,殆亦離魂,躑躅而歸,耿耿終日。
一夜,夢門外簿鹵騶從,肩輿中一人乃其父也,謂露曰:“餘向館鄭氏,獲訂姻事。今年蒙上帝授地府司憲,迫於公劇,末暇視爾。茲因鳳皇山苞元神君邀赴賞花之宴,故迂道來家,告爾以由。鄭氏偶為避難,移家陽曲。新婦賢淑,終當合並。吾已使人籌畫,爾無憂也。爾師厚德,吾所深銘。玉前奉爾師金帛,皆吾俸餘之物。為吾謝之,匪以雲報,亦故人地下之情耳!爾母吾不及晤,爾其告之”言訖,揮淚而去。露覺而異之,聞者亦莫不嗟嘆。然“合並”之語,莫得而明,意謂非死不能也,露殆不永矣,反更憂之。
一日,露傍徨郊外,遙見彩輿一秉,後一人,從數十騎,來甚建。既近,則玉也。即下馬相持痛哭,語別後事,不勝嗚咽,雲:“自君去之夕,即為仇家所攻,幾投兇暴之燼。賴與府帥有舊。遣兵救護,老幼家口僅以獲免,避患他州。極知爽信始憂,無由陳達,比得尊人書諭,伸玉送舍妹於歸。今已送至君家,君宜速歸,加意調護。玉亦從此別矣,幽明道隔,相見伺期!”言罷,覆痛哭。留之,不可,上馬馳去。
露踉蹌至家,寂然無所見。神色黯悴,徑投臥內,將以啼痕長漬衾枕矣。既入,乃見錦帳低垂,奩具盈室。亟呼母,搴帷視之,一麗女臥於繡榻,氣息如縷,乃夕芳也。
有頃,目開四顧,見露而泣,半晌能言,曰:“妾形體初覆,宜令人環坐,以受生氣。”於是鄰女駢集,皆言國色。夕芳故善言詞,雖臥息寡言,而偶爾酬答,悉出意表。諸女鹹悅之,晝夜更番守坐,爭以氣噓其口中。
七日而起坐,半月而能行,一月而飲食起居,丁與人無異。
乃言其父鄭氏,名洛,雲林人,家頗豐。男女仆婢數十人,悉死於疫。妾時年十六,其司言陽數未終,當再生為君妻。風雷啟墓,輿馬護行,迷罔之間,遂已至此。前者一月繾綣,猶能記憶了了。所謂仇家肴,蓋疫鬼也。
夕芳性質柔婉,伉儷甚篤,事堂上尤以孝稱。常念其父母兄弟不置。每歲寒食,輒與露掃其墓,慟哭而歸。後舉一子,仕至州刺史。
一—此前明天啟時事。
譯:
宜川人張伊理,精於學業而始終不得志,因此家境貧寒。有一個兒子叫張露,到十三歲時,父親張伊理便離開了人世。張露從小很聰明,能讀得懂父親收藏的那些書。張伊理因自己一生讀書不得志而深感痛切,竟然讓張露廢止了學業。父親去世後,張露靠打柴、放牧供養母親都三年了。
同鄉有一個姓黃的讀書人,是張伊理的舊友,在鄉裏開學館教書。他很同情張露,打算收他為學生,這天去約張露上學。張露的母親哭著對黃先生說:“您以恩惠救助孤兒,實在是起死回生的善舉。盡管如此,但張露的輟學,是出於他父親的意思啊。”黃先生說:“嫂子別說了!讀書人郁郁不得志的,哪只張伊理一個人呢!將來能為我們這些讀書人伸張志氣的,除了露兒還有誰?他在天之靈如有知,也肯定會答應的。”最終還是收了張露並教他讀書。三年,已經能寫文了,老師就讓他去參加縣試。
考試前的一天,張露登上城門樓,偶發詩興高聲吟唱,當吟到“夕陽片石明羊角,芳草孤洲暗虎頭”這一句時,一位頭戴儒巾、神清目秀的少年,上前揖拜並說道:“您是不是宜川的張露?我是雲林的鄭玉呀。剛才聽到的佳句,其韻味比李商隱的《錦瑟》一點不差。”張露對他關於“錦瑟”的比方感到不合適,並問他怎麽會認識自己。鄭玉笑道:“我本來就認識您的,只不過您不認識我罷了。”張露始終感到很茫然,但還是明確地表達了感謝之意,私下裏也產生了仰慕之情,言語漸漸地變得融洽起來。
天快黑了,張露邀請他一同回到自己下榻的旅舍。偶然談到考試的事,鄭玉說道:“您對文章的立意要求太高,恐怕與世俗不相合。為何不下些功夫多多揣摩現代人的喜好,以圖一舉成功?”張露笑道:“伯牙不因為欣賞能力差的人而改變曲調,王良不因為嬖奚打獵有收獲而改變駕車方法,況且文章是不朽的功業,哪敢自我損貶?” 鄭玉只能表示隨聲附和,到拂曉時告別離去。過了好幾天,再沒來過。
考試結束後,鄭玉卻忽然來了,從袖子裏掏出張露的考試卷扔在桌子上。張露大驚失色,問是從來哪裏來的。鄭玉指著卷子道:“你這哪是取得功名的‘利器’呀!我出於成就你的目的替你改換了內容,現在已經成功了。”張露心下很懷疑。考試公榜以後,張露果然考中了,這才為自己的糊塗感到詫異。仔細看過鄭玉改換的卷子,覺得行文非常粗劣。盡管如此,心裏還是感激他,並向他當面稱謝。鄭玉嘆道:“我並不是那種在名利場中如蠅逐臭的人。因為你的官運很薄,偏偏又有文才,擔心造物主被激怒,才故意這樣做的。你先世有很清高的德性,其後人本應該有好的回報。”張露因此更加對鄭玉產生了好奇心。鄭玉同他在一起住了幾天後,告別離去。張露也回家去了,前往拜見黃先生,並沒有提及這些經過。
一天忽然得到消息說鄭玉來了,跟隨的仆從都很整齊華美,帶著拜師的禮品前來見黃先生,表示願意做黃先生的學生。黃先生因為聽了張露的事先介紹,深深地器重他。鄭玉又與張露結為兄弟,鄭玉大一歲,張露喊他哥哥。第二天,鄭玉到了張露家,升堂拜母,以好些值錢的東西作為見面禮。張露和母親都堅辭不接受。鄭玉說道:“因為我弟弟確實太貧困,本想以後常常給予一些幫助的。這點東西,為何不接收呢?弟弟的母親就是我的母親,又何必分彼此呢?”張露這才表示感謝並收下了。從此,日用衣食方面的生活來源,全都是鄭玉供給的。而他贈給黃先生的東西也很豐厚。
幾個月後,鄭玉忽然說道:“我已經為弟弟找了一門好親,‘六禮’等一概全免,黃道吉日就在最近,弟弟可以前往迎聘。如果對方以舍不得母親為由來推辭的話,過一個月後再一起回來就行了。”張露問是哪家的姑娘,鄭玉說道:“去了就知道了。”多次追問,還是不告訴真情。張露心下懷疑,將事情告訴了母親和黃先生。黃先生說:“鄭玉是一個不錯的人,他謀劃的事情應該不是虛妄的。之所以秘而不宣,可能是故意讓你感到驚奇而已。要不然,就是為你節省聘禮。你可以去。”
於是就與鄭玉一同前往,路程不足三十裏就到了。見到朱紅色的大門敞開,高屋大院十分精美。鄭玉下馬直接進去了,讓張露在門外等候。
不一會兒,主人出來了,五十左右年紀,衣著整齊,請客人進屋。張露上前跪拜,主人端詳很久後稱讚說:“真的很英俊偉岸哪!”入座以後,主人說:“曾經奉你父親的命,許下了與老夫結為親家,現將我的小女兒夕芳許配給你為妻。但我老伴有些舍不得,不想讓她突然間離開身邊,故而連累你親自來。”張露站起身謝道:“承蒙大恩讓我得以親近德行高潔的前輩,深感榮幸。然而露兒我的父親早逝,怎麽會與大人聯姻?況且露兒這次前來,實在是因為鄭兄做媒呀。剛才聽了您的教誨,還是沒弄明白。”主人笑著說道:“不知道鄭玉吧?他是我的兒子呀。多年前是跟從你父親讀書的,老夫心中一直惦念,後代早有婚姻之約,於是就讓鄭玉去訪你。恰恰你的‘夕陽芳草’的詩句,暗合了小女‘夕芳’的名字,所以鄭玉才得以在城門與你相遇。”
張露本想再問些事,忽然有人傳話說夫人要出來見女婿。夫人的顏貌像三十多歲的人,衣著打扮華麗整潔。有幾名侍女跟隨,按次序入座後,夫人大多說的是一些婦道人家的憐惜之語。這時堂側角門簾後有一些女孩子偷偷窺看客人,時時傳出嘰嘰喳喳的笑語聲。張露有些局促不安,不能自如地對答夫人的話。一會兒,鄭玉換了一身整潔的衣服走出來,笑道:“以前你是我的盟弟,今後我則是你的內兄了。”張露也笑了。鄭玉於是就將張露領到客人的住處,安排飲食。有幾個女子,相互稱呼青姑、雲閣夫人、素英姊、阿麗什麽的,在外面嘻嘻哈哈,要麽扒門偷看,體態妖艷很不莊重,要麽竊竊私語,言辭放蕩。張露都聽到了,但不敢回應,只是心裏不滿而已。
第二天,庭院掛起了華麗的帷帳,奏起了美妙的音樂。女仆們捧著蠟燭檀香,簇擁著夕芳走出來。一身嚴妝禮服,珠翠輝煌。在金碧裝飾的大堂上完成婚禮,共入洞房。既成眷屬,兩相情愛。鄭玉的滿足歡喜之情,也更勝過往日。才滿月,張露就請求回家,好安排迎娶新媳婦回家見婆婆。夕芳並沒有一點為難的言語,倒是鄭玉的父母流露些舍不得的意思。
張露回來詳盡地告訴了母親這一切,母親很高興。黃先生得訊,也先來問候。既而說到父親約婚、授徒的事,張露認為以前父親可能做過這些事也說不定的。母親卻很愕然,說道:“你父親平日很少出門交接的人並不廣,哪有這種情況?這件事必定有異。”第二天,一同前往鄭玉家去探看,到了後竟發現,斜陽之下,只有秋草離離,白楊颯颯,空山流水而已。知道碰到了鬼物,全家驚訝。張露更是心傷魂斷,躊躇而回,自此終日耿耿於懷。
一夜,夢見門外有儀仗跟從,坐在轎子中一個人是自己的父親,對張露說:“我從前確實在鄭氏家中教過書,訂過兒女婚姻。今年承蒙上帝授我地府司憲一職,迫於公務繁忙,沒空來看你。今天因為鳳皇山的苞元神君請我赴賞花之宴,特意繞道來家,將來龍去脈告訴你。鄭氏偶然因為避難,搬到陽曲去了。新媳婦人很賢淑,你們最終還是要‘合並’的。我已讓人做安排了,你沒什麽可憂慮。你的老師對你恩德厚重,我已深深銘記在心。鄭玉以前送給你老師的東西,都是我俸祿的剩餘之物。是代我來感謝你老師的,不能說是報答,也算是老朋友在地下的一片心意而已!你的母親我來不及見面,你轉告她吧”說完,抹淚離去了。張露醒來後感到很奇怪,聽他說過的人沒有不感嘆的。然而,“合並”這個話是什麽意思呢?沒辦法理解,難道是說死後合葬,張露活不了多久了?反而更添憂慮。
有一天,張露在郊外行走,遠遠地看見一擡彩轎,後邊有一人,數十人騎馬跟從,來得很快。走近後一看,原來是鄭玉。鄭玉立即下馬,兩人相持痛哭,談起分別後的事,鄭玉嗚咽痛哭,說道:“自從你離開的當天晚上,就遭到了仇家的攻擊,幾乎成了兇暴的灰燼。全仗我家與府帥有舊情。帥府派兵救護,一家老幼的性命才得以保全,逃到外地避難。深感自家違背了信約而憂愁不已,又無法前來說明,等得到了令尊的書信諭示,讓我送妹妹出嫁。今天已經送到了你家,你趕快回去吧,對她需要用心調養護理。我也從此告別了,陰陽相隔,相見只有等機會了!”說完,又痛哭不已。張露有意挽留,鄭玉沒答應,上馬走了。
張露踉踉蹌蹌回到家,卻一點動靜都沒有。神色黯然、憔悴,直接奔臥室,準備用流不盡的眼淚浸泡枕頭了。進到臥室,發現錦帳被放下了,婦女用的梳妝器具之類的東西擺了一屋。緊忙喊來母親,掀起帷帳一看,一個美麗的女子睡在繡榻上,氣息很微弱,正是夕芳。
過了好半天,夕芳張開眼睛到處看,見是張露就啼哭起來,半晌才能說話,說道:“我的形體剛剛回覆為人,適合多一些人坐在我身邊,好接受生氣。”於是,鄰女們都來了,都說是國色天香。夕芳本來就很會說話,雖然氣息不足很少說話,偶爾應答,常出人意料。女孩子們都很喜歡她,晝夜輪番守坐,爭相用氣吹到她口中。
七天後能起坐,半月可以行走,一月後,飲食起居都與常人無異。
說起身世,夕芳說,父親姓鄭,名洛,雲林人,家道很富裕。男女傭人就有好十人,全都死於疫病。她當時十六歲,閻王認為陽數未終,當再生成為張露的妻子。一時間風雷開啟墳墓,轎馬護送,迷罔之中,就已經到了這裏。此前一月的溫柔相伴,還能記得清清楚楚。所謂的仇家,正是疫鬼。
夕芳生性柔婉,夫妻感情極好,事奉婆婆以孝出名。常念其父母兄弟,心中放置不下。每年寒食節,就與張露一起掃墓,慟哭過後才回。後生下一男孩,官至州刺史。
這些都是明朝天啟年間的事。
☆、鄧無影
原文
鄧乙年三十,獨處,每夜坐,一燈熒然,沈思郁結。
因顧影嘆息曰:“我與爾周旋日久,寧不能少怡我乎”其影忽從壁上下,應曰:“唯命。”乙甚驚,而影且笑曰:“既欲爾怡,而反我慢,何也”乙心定,乃問:“爾有何道而使我樂?”曰:“惟所欲。”
乙曰:“吾以孤棲無偶,欲一少年良友長夜晤對,可乎”影應曰;“何難”即已成一少年。鴻騫玉立,傾吐風流,真良友也。乙又令作貴人。餓頃,少年忽成官長,衣冠儼然,踞床中坐,乃至聲音笑貌,無不逼肖。乙戲拜之,拱受而已。乙又笑曰:“能為妙人乎”官長點頭下床,眨眼間便作少女,容華絕代,長袖無言。乙即與同寢,無異妻妾。
由是日晏燈明,變幻百出,罔不如念。久之。日中亦漸離形而為怪矣。他人不見,唯乙見之。如醉如狂,無覆常態。人頗怪之,因詁而知之。視其影,果不與形肖也,形立而影或坐,形男而影或女也。以問乙,而乙言其所見則又不同。一鄉之人以為妖焉。
後數年,影忽辭去。問其所之,雲在寓次之山,去此數萬餘裏。乙泣而送之門外,與之訣。影淩風而起,頃刻不見。乙自是無影,人呼為“鄧無影”雲。
——徐懋庵言之。
譯:
鄧乙,三十歲,孤身一人。每到夜晚常面對燈燭獨坐,滿腹心思,郁結不解。
因而對著墻壁上自己的影子嘆息道:“我和你相處這麽久了,難道不能給我一點哪怕是很少的快樂嗎?”那影子忽然從墻壁上走下來,回答道:“遵命。”鄧乙很吃驚,而影子卻笑著說:“既想你自己高興,卻又責怪我,為什麽?”鄧乙心情平靜後,就問:“你有什麽辦法讓我快樂嗎?”影子說:“看你想要怎樣,聽你的。”
鄧乙說:“我孤身一人沒有伴侶,想要有一個年輕的的朋友在漫長的夜晚陪我聊天,可以嗎?”影子說:“這有何難。”隨即化成一個少年。翩如驚鴻,亭亭玉立,談吐風雅,真是一位可交的好友。鄧乙又讓他變作達官貴人模樣。轉眼間,少年變成了一個當官的,官服官帽穿戴整齊,端坐在床的正中,從形態到聲音笑貌,沒有不像的地方。鄧乙假裝跪拜,影子拱身接受,玩兒的象真的一樣。鄧乙又笑著說:“能變成美人嗎?”剛剛坐在床上的“官長”點點頭,走下床來,眨眼間就變成了少女,容華絕代,長袖漫舞,相對無言。鄧乙隨即與她同床共枕,形同夫妻。
從此,每當天黑,鄧乙家就亮起了燈火,影子變幻百出,都隨著鄧乙的想法而變化。時間一長,大白天太陽之下的影子也經常脫離身形,顯得很奇怪了。旁人看不見,只有鄧乙自己看得見。對鄧乙那種如醉如狂,不像正常人的表現,人們都覺得奇怪,經過鄧乙解釋才知道原因。再看他的影子,果然與體形不同:體形站立時而影子可能是坐著的;體形是男子而影子有時卻是女的。再追問鄧乙,而鄧乙講的情況又跟大家看到的不一樣。全鄉的人認為是妖異。
幾年後,影子忽然告辭要走。鄧乙問他要去哪裏,說是在“寓次之山”,離這裏有幾萬裏遠。鄧乙流淚送他到門外,與他道別。影子突然淩風而起,頃刻之間就不見了。鄧乙從此沒了影子,人們管他叫“鄧無影”。
這個故事是徐懋庵講的。
☆、雲陽鬼
原文:
雲陽之東有叢林,素傳多鬼魅,往往白晝搏人。
一健兒過其地,心甚怖。忽一少年奔而逐之,健兒駭呼曰:“鬼!鬼!……”因疾走,為梗絆而仆,幾傷足。少年追既及,攙健兒起,謂之曰:“無畏。”語未畢,健兒奮拳擊之,少年駐呼曰:“鬼……鬼……”乃亦攘臂擊健兒。
正鬥間,一人岸幘昂然而來,問二人何鬥,各應曰:“鬼!鬼!”岸幘者笑曰:“惑哉!是烏有鬼哉!”理論再三,二人始釋手。各通姓名鄉裏,蓋平昔相知而未相識者,遂相視面笑,且曰:“今三人同行,不覆畏矣。”
不數武,岸幘者在後大笑曰:“二公真雅量,如某之醜陋,猶不畏耶”二人回顧,見岸幘者身長丈餘,面大如方相,黑白各半。二人齊呼曰:“鬼!鬼!……”駭絕仆地,鬼亦遭滅。
非非子曰:甚矣,鬼之難識也!當二人疑懼之際,彼此互觀,覺衣服、手足、耳目事事皆鬼,而實則非鬼。而為之居間而排難者乃真鬼,而反親之而求助也。甚矣,鬼之難識也!
使鬼不乘釁而出,或見於二人獨行之時,則毒手飽拳,鬼當之矣。此鬼之所熟籌而萬萬不出於此者也。嗚呼!鬼亦狡譎矣哉!
譯:
在雲陽的東邊有片叢林,素來傳說那裏有很多鬼魅,往往大白天也出來抓人。
一天,一位壯漢路過這裏,一路提心吊膽。忽然,有一名少年奔跑著追趕他,壯漢嚇得直大聲呼喊:“鬼!鬼!……”就快速往前跑,卻被樹根絆了一跤,差點崴了腳。少年趁機追上來,扶起壯漢,對他說:“別害怕。”話未說完,壯漢先發制人揮拳擊向少年,少年楞了一下神兒叫道:“鬼……鬼……”也掄起胳膊來打壯漢。
兩人正打得不可開交,一位高戴頭巾的人不慌不忙走過來,問兩人為何打鬥,兩人都說曰:“鬼!鬼!”戴頭巾的人笑了笑說:“糊塗啊!這地方哪有鬼呢!”解釋半天,兩人才松手。各自通報姓名住址,原來都是相互知名但沒見過面的人,於是相視而笑,並說:“現在我們三人結伴同行,不用再害怕了。”
沒走幾步,戴頭巾的人在後面大笑道:“二位好膽量,像我這樣醜陋的人,竟然也不害怕!”兩人回頭一看,看到戴頭巾的人身高長一丈有餘,大臉如同兇惡的方相神(譯者註:方相神,神話中逐疫驅鬼之神,頭長雙角,鼓目呲牙,滿臉兇相,極其醜惡。),黑白各半。兩人一齊驚呼:“鬼!鬼!……”嚇得暈厥倒地,鬼也隨之消失了。
非非子(譯者註:非非子為作者樂鈞在書中的自稱)評論說:人與鬼的分辨太難了!當兩個人正在懷疑、恐懼的時候,彼此互相觀察對方,覺得衣服、手腳、五官到處都像鬼,而實際上並不是鬼。恰恰那個為他們調停、排解的人才是真鬼,兩人感到親切反而去求助於它。分清人鬼,真的太難啊!
假如鬼不是趁兩人因誤會大打出手時才出現,或者是在他們獨自走路時施以毒手的話,鬼也算是名符其實了。偏偏這個鬼經過籌劃反其道而行之。哎呀!鬼也太狡猾了啊!
☆、石室虎
原文:
裏人陳獻,無賴子也,多陰惡,而外覆無狀。人憚之,莫敢誰何。
一夜,夢一人來曰:“大王召爾。”獻問:“汝何人?”曰:“吾倀也。”獻不覺隨之行。至一山,林本深邃。入一石室,一虎頭人踞石而坐。倀前曰:“獻至。”使跪於前。虎頭人曰:“汝知我山中無食乎”獻叩頭乞哀。虎頭人曰:“汝性獷悍,行覆腥穢,實無人味。雖當果吾腹,而懼汙吾。”曰:“今召爾魂至,暫充庖廚,作蔬菜耳。若以為吾糧,非歷千劫不可也。”獻惶懼,不知所對。
倀鬼已前褫其衣,執之爨室,牛刀縷切之,餘其骨而已。痛楚萬狀,哀呼,終不顧。切既畢,盛以大盤。旁系二封豕。虎頭人取食之,每食一蹄,或一臠,輒以盤中物少許下之。獻雖痛極昏暈,知識終不昧。食盡,乃醒矣。
次夜,又夢之如初。如是將三年,無間夕。心甚惡之,未嘗告人。
一夜,虎頭人謂曰:“汝千劫已滿,骨味當少佳,可以飯我矣。明日正午,可沐浴俟我。”獻請曰;“某雖不善,當獲罪;面大王若此,不太虐乎”虎頭人曰:“是猶未足為甚也。尚有萬劫、數千劫者,下而至於數劫、數十劫不等。皆天曹所命,視其惡而斟酌焉。”因指倀鬼曰:“此萬劫者也。以汝所為,尚不指千劫。然汝妻□□娼且二十年,醜聲四播,故汝得從末減耳。”因取書一冊,令觀之。皆列當食者姓名,頗有平日相識者,而獻名亦在,劫亦符合。獻遂執書辨曰:“天下如某者亦豈少哉東村餘阿三者,罪與某略同,何不列名此書而考終牖下”虎頭人曰:“天曹之刑,不可備知。然所雲餘阿三,吾固聞之:彼已為豕矣,宰割千生,豈減於爾”獻又哀請,曰:某今知罪矣,願改行從善。大王獨不能赦某乎’虎頭人曰:“頗亦有所赦。奈汝孽太重,天曹有命:千劫已上者例不赦,萬劫者例不減。吾哀汝一念之覆,且佐吾盤餐者三年,豈得無情?當從例減汝。汝分於明日當食,今且寬一月。一月之後,汝當自經死;吾來啖汝屍,不致汝生受支解之苦:此所以減也。汝姑去。”獻倏然已醒。
自是神色沮喪,知死期將至。每為眾人言之,聞者皆股憟。
一日晨起,縊於庭椽。妻驚見,解救,——已死矣,——大呼鄰人。眾方集視,忽一黑虎沖門來,眾皆辟易。虎竟攫獻屍以去。
非非子曰:李青蓮先生自稱海上釣鰲客,謂以天下無義丈夫為餌。而辨之者曰:“是餌也,魚且不食,而況於鰲哉”此《巷伯》之六章詩人之旨也。然懸之虹蜺之絲,掛之明月之鉤,臨東海而漂之三年之久,則腥穢略除,氣味少變,以之享鰲,鰲其吐之乎?斯虎也,其知之矣!
譯:
同鄉中有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書名:耳食錄譯著
作者:立仁
文案
《耳食錄》為清代著名文學家樂鈞所著,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此書與《聊齋志異》一樣,都是闡述怪力亂神的故事。內容則“多出於兒女纏綿,仙鬼幽渺,間以裏巷諧笑助其波瀾”,“以粲花之筆,抒鏤雪之思”。文筆優美,言情狀物,描寫細膩,故事性強,得《聊齋》之神髓而稍纖弱。但和同時代同類型的作品相比,仍不失為佼佼之作,對清代文言小說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為方便愛好者閱讀,作者將全書用文白對照的方式做了翻譯,編輯為《耳食錄譯著》。
本譯著以錢建文所制電子書《耳食錄》為底本,參照其他版本及相關文獻校勘。
本譯著依據篇目,按原文加譯文編排。對首編、二編及重印的序言等不做譯註,原文附於書後。
譯文兼顧文意準確與行文流暢,凡艱澀之處,以意譯為主。對原文中較為生僻的典故、舊例等,隨文加“譯者註”,不另作註釋。
內容標簽:靈異神怪 傳奇
搜索關鍵字:主角: ┃ 配角: ┃ 其它:
==================
☆、說明及目錄
【說明】
本譯著以錢建文所制電子書《耳食錄》為底本,參照其他版本及相關文獻校勘。
本譯著依據篇目,按原文加譯文編排。對首編、二編及重印的序言等不做譯註,也未附原文。
譯文兼顧文意準確與行文流暢,凡艱澀之處,以意譯為主。對原文中較為生僻的典故、舊例等,隨文加“譯者註”,不另作註釋。
目錄
(將在全文發完後補充)
☆、夕芳
原文:
宜川張伊理,邃於學而不偶,家故貧。一子名露,年十三而伊理卒。露幼頗慧,善讀父書。伊理以不遇感憤,竟令露廢業。藉樵牧以奉母三載矣。
同邑黃生,伊理舊友也。以文學教授鄉裏,憐而收之,今就學。露母泣而謂黃曰;“公惠救藐孤,實起死人而肉白骨。雖然,露之勿學,夫子之志也。”黃曰;“嫂氏休矣!郁而不發,豈理也哉張吾軍者非露而誰?故人有知,當亦首肯。”卒教之。三年而文成,令就郡試。
試有期矣,偶登城闕,興發高吟,得“夕陽片石明羊角,芳草孤洲暗虎頭”之句。一儒巾少年神骨清迥,前揖之曰:“君非宜川張君者歟?餘雲林鄭玉也。適聞佳句,不減義山《錦瑟》之調。”露怪其擬議不倫,且問何以相識。玉笑曰:“仆固識君,君自不識仆耳。”露終茫然,陽謝之而心儀其人,漸與浹洽。
日既暮,邀歸旅舍。偶及試事,玉曰:“君程文太高,恐不諧俗。盍揣摩時好,以圖一當”露笑曰:“伯牙不以裏耳改弦,王良不為獲禽易轍,況文章不朽之業,安敢自貶”玉唯唯,比曉辭去。數日,杳不覆至。
試既畢,玉忽來,袖出露試卷擲案上。露失色,問所從來。玉指其卷曰:“此豈利器哉吾為君謀易之,已獲售矣。”露意疑。已而果售,始異其盲。及視所易卷,文甚劣,然心德之,向玉稱謝。玉嘆曰:“吾非逐臭名場者。以君祿命太薄,又得文名,恐造物見怒,姑為此態。君先世有清德,厥後必大。”露由是愈奇之。居數日,別去。露亦歸,往見黃,未言也。
勿報玉至,仆從甚都,即執贄見黃,願為弟子。黃既以露為先容,深器之。玉覆與露約為兄弟,玉長一歲,露兄之。明日,玉至露家,升堂拜母,以金帛數事為羔雁。露及母堅辭不受。玉曰:“以吾弟空乏,且當周贈無己;戔戔之奉,何乃卻之弟母即我母也,又何間焉?”露始謝而受之。嗣是,日用衣食之需悉取給於玉。而贈黃者亦甚厚。
居數月,玉曰:“已為弟謀得佳婦,六禮無所需,吉期在邇,弟當往贅。如以慈母暌隔為辭,一月後俱歸可也。”露問為誰氏之女,五日:“即去當知之。”問之再三,終不告。露疑,以白母及黃。黃曰:“鄭生固良士,其所謀當不妄。秘之,故以示奇耳。否則,為爾惜費也。爾第行。”
乃與玉俱,不三十裏而至。朱門洞啟,院宇軒華。玉下馬徑入,使露候於外。
須臾,主人出,年五十許,儀服偉然,肅客入。露趨拜,主人熟視而稱曰:“真英特也!”既坐,主人曰:“舊奉賢尊命,許與老夫結朱陳,今以次女夕芳侍君子箕帚。荊婦舐犢之愛,不欲弱女遽隔晨昏,故累君下賁耳。”露起面謝曰:“叨近冰清,極知欣幸。然露先人早背,安得與大人聯姻且露之來也,鄭兄實媒之。適奉尊教,誠所未喻。”主人笑曰:“未識鄭玉耶老大賤息也。數歲前受業賢尊,老夫心契,嗣是有婚姻之約,故令玉訪君。而君‘夕陽芳草’之句,適隱道小女之名,故玉得相遇於城闥也。”
露再欲啟問,忽傳夫人出見婿。顏貌如三十許人,衣飾華潔。侍者數人,序坐少時,多作家人憐惜之語。而堂角簾小諸女窺客,吃吃笑語。露頗踧踖,莫知措對。已而玉整衣而出,笑曰:“昔為盟弟,今則內兄矣。”露亦笑。遂引入賓館,設食。有數女,或稱青姑,或稱雲閣夫人,或稱素英姊,或稱阿麗,往來戲樂。窺瞰其門,風態妖冶。言詞謔浪,竊竊私語。露頗聞之,而莫敢支應,腹議而已。
次日,庭施供帳,工奏音樂。女仆執燭捧香,擁夕芳出。嚴妝袨服,珠翠熒煌。成禮於金碧之堂,同牢於綺羅之席。既成眷屬,情好篤洽。玉相得之歡,亦更愈於往日。甫匝月,露乃告歸,將迎婦以覲母。夕芳了無難辭,而玉父母皆有悵恨之色。
露歸告母,母甚喜悅。黃聞之,亦先來問狀。既言及其父約婚授徒之事,露疑昔時父或為之。母愕然曰:“爾父平昔家居交接殊募,安得有是是必有異。”翌日。同往跡之。至則斜陽一片,秋草離離,愁白楊之悲風,咽空山之流水。知逢鬼物,舉家驚訝。露心傷目斷,殆亦離魂,躑躅而歸,耿耿終日。
一夜,夢門外簿鹵騶從,肩輿中一人乃其父也,謂露曰:“餘向館鄭氏,獲訂姻事。今年蒙上帝授地府司憲,迫於公劇,末暇視爾。茲因鳳皇山苞元神君邀赴賞花之宴,故迂道來家,告爾以由。鄭氏偶為避難,移家陽曲。新婦賢淑,終當合並。吾已使人籌畫,爾無憂也。爾師厚德,吾所深銘。玉前奉爾師金帛,皆吾俸餘之物。為吾謝之,匪以雲報,亦故人地下之情耳!爾母吾不及晤,爾其告之”言訖,揮淚而去。露覺而異之,聞者亦莫不嗟嘆。然“合並”之語,莫得而明,意謂非死不能也,露殆不永矣,反更憂之。
一日,露傍徨郊外,遙見彩輿一秉,後一人,從數十騎,來甚建。既近,則玉也。即下馬相持痛哭,語別後事,不勝嗚咽,雲:“自君去之夕,即為仇家所攻,幾投兇暴之燼。賴與府帥有舊。遣兵救護,老幼家口僅以獲免,避患他州。極知爽信始憂,無由陳達,比得尊人書諭,伸玉送舍妹於歸。今已送至君家,君宜速歸,加意調護。玉亦從此別矣,幽明道隔,相見伺期!”言罷,覆痛哭。留之,不可,上馬馳去。
露踉蹌至家,寂然無所見。神色黯悴,徑投臥內,將以啼痕長漬衾枕矣。既入,乃見錦帳低垂,奩具盈室。亟呼母,搴帷視之,一麗女臥於繡榻,氣息如縷,乃夕芳也。
有頃,目開四顧,見露而泣,半晌能言,曰:“妾形體初覆,宜令人環坐,以受生氣。”於是鄰女駢集,皆言國色。夕芳故善言詞,雖臥息寡言,而偶爾酬答,悉出意表。諸女鹹悅之,晝夜更番守坐,爭以氣噓其口中。
七日而起坐,半月而能行,一月而飲食起居,丁與人無異。
乃言其父鄭氏,名洛,雲林人,家頗豐。男女仆婢數十人,悉死於疫。妾時年十六,其司言陽數未終,當再生為君妻。風雷啟墓,輿馬護行,迷罔之間,遂已至此。前者一月繾綣,猶能記憶了了。所謂仇家肴,蓋疫鬼也。
夕芳性質柔婉,伉儷甚篤,事堂上尤以孝稱。常念其父母兄弟不置。每歲寒食,輒與露掃其墓,慟哭而歸。後舉一子,仕至州刺史。
一—此前明天啟時事。
譯:
宜川人張伊理,精於學業而始終不得志,因此家境貧寒。有一個兒子叫張露,到十三歲時,父親張伊理便離開了人世。張露從小很聰明,能讀得懂父親收藏的那些書。張伊理因自己一生讀書不得志而深感痛切,竟然讓張露廢止了學業。父親去世後,張露靠打柴、放牧供養母親都三年了。
同鄉有一個姓黃的讀書人,是張伊理的舊友,在鄉裏開學館教書。他很同情張露,打算收他為學生,這天去約張露上學。張露的母親哭著對黃先生說:“您以恩惠救助孤兒,實在是起死回生的善舉。盡管如此,但張露的輟學,是出於他父親的意思啊。”黃先生說:“嫂子別說了!讀書人郁郁不得志的,哪只張伊理一個人呢!將來能為我們這些讀書人伸張志氣的,除了露兒還有誰?他在天之靈如有知,也肯定會答應的。”最終還是收了張露並教他讀書。三年,已經能寫文了,老師就讓他去參加縣試。
考試前的一天,張露登上城門樓,偶發詩興高聲吟唱,當吟到“夕陽片石明羊角,芳草孤洲暗虎頭”這一句時,一位頭戴儒巾、神清目秀的少年,上前揖拜並說道:“您是不是宜川的張露?我是雲林的鄭玉呀。剛才聽到的佳句,其韻味比李商隱的《錦瑟》一點不差。”張露對他關於“錦瑟”的比方感到不合適,並問他怎麽會認識自己。鄭玉笑道:“我本來就認識您的,只不過您不認識我罷了。”張露始終感到很茫然,但還是明確地表達了感謝之意,私下裏也產生了仰慕之情,言語漸漸地變得融洽起來。
天快黑了,張露邀請他一同回到自己下榻的旅舍。偶然談到考試的事,鄭玉說道:“您對文章的立意要求太高,恐怕與世俗不相合。為何不下些功夫多多揣摩現代人的喜好,以圖一舉成功?”張露笑道:“伯牙不因為欣賞能力差的人而改變曲調,王良不因為嬖奚打獵有收獲而改變駕車方法,況且文章是不朽的功業,哪敢自我損貶?” 鄭玉只能表示隨聲附和,到拂曉時告別離去。過了好幾天,再沒來過。
考試結束後,鄭玉卻忽然來了,從袖子裏掏出張露的考試卷扔在桌子上。張露大驚失色,問是從來哪裏來的。鄭玉指著卷子道:“你這哪是取得功名的‘利器’呀!我出於成就你的目的替你改換了內容,現在已經成功了。”張露心下很懷疑。考試公榜以後,張露果然考中了,這才為自己的糊塗感到詫異。仔細看過鄭玉改換的卷子,覺得行文非常粗劣。盡管如此,心裏還是感激他,並向他當面稱謝。鄭玉嘆道:“我並不是那種在名利場中如蠅逐臭的人。因為你的官運很薄,偏偏又有文才,擔心造物主被激怒,才故意這樣做的。你先世有很清高的德性,其後人本應該有好的回報。”張露因此更加對鄭玉產生了好奇心。鄭玉同他在一起住了幾天後,告別離去。張露也回家去了,前往拜見黃先生,並沒有提及這些經過。
一天忽然得到消息說鄭玉來了,跟隨的仆從都很整齊華美,帶著拜師的禮品前來見黃先生,表示願意做黃先生的學生。黃先生因為聽了張露的事先介紹,深深地器重他。鄭玉又與張露結為兄弟,鄭玉大一歲,張露喊他哥哥。第二天,鄭玉到了張露家,升堂拜母,以好些值錢的東西作為見面禮。張露和母親都堅辭不接受。鄭玉說道:“因為我弟弟確實太貧困,本想以後常常給予一些幫助的。這點東西,為何不接收呢?弟弟的母親就是我的母親,又何必分彼此呢?”張露這才表示感謝並收下了。從此,日用衣食方面的生活來源,全都是鄭玉供給的。而他贈給黃先生的東西也很豐厚。
幾個月後,鄭玉忽然說道:“我已經為弟弟找了一門好親,‘六禮’等一概全免,黃道吉日就在最近,弟弟可以前往迎聘。如果對方以舍不得母親為由來推辭的話,過一個月後再一起回來就行了。”張露問是哪家的姑娘,鄭玉說道:“去了就知道了。”多次追問,還是不告訴真情。張露心下懷疑,將事情告訴了母親和黃先生。黃先生說:“鄭玉是一個不錯的人,他謀劃的事情應該不是虛妄的。之所以秘而不宣,可能是故意讓你感到驚奇而已。要不然,就是為你節省聘禮。你可以去。”
於是就與鄭玉一同前往,路程不足三十裏就到了。見到朱紅色的大門敞開,高屋大院十分精美。鄭玉下馬直接進去了,讓張露在門外等候。
不一會兒,主人出來了,五十左右年紀,衣著整齊,請客人進屋。張露上前跪拜,主人端詳很久後稱讚說:“真的很英俊偉岸哪!”入座以後,主人說:“曾經奉你父親的命,許下了與老夫結為親家,現將我的小女兒夕芳許配給你為妻。但我老伴有些舍不得,不想讓她突然間離開身邊,故而連累你親自來。”張露站起身謝道:“承蒙大恩讓我得以親近德行高潔的前輩,深感榮幸。然而露兒我的父親早逝,怎麽會與大人聯姻?況且露兒這次前來,實在是因為鄭兄做媒呀。剛才聽了您的教誨,還是沒弄明白。”主人笑著說道:“不知道鄭玉吧?他是我的兒子呀。多年前是跟從你父親讀書的,老夫心中一直惦念,後代早有婚姻之約,於是就讓鄭玉去訪你。恰恰你的‘夕陽芳草’的詩句,暗合了小女‘夕芳’的名字,所以鄭玉才得以在城門與你相遇。”
張露本想再問些事,忽然有人傳話說夫人要出來見女婿。夫人的顏貌像三十多歲的人,衣著打扮華麗整潔。有幾名侍女跟隨,按次序入座後,夫人大多說的是一些婦道人家的憐惜之語。這時堂側角門簾後有一些女孩子偷偷窺看客人,時時傳出嘰嘰喳喳的笑語聲。張露有些局促不安,不能自如地對答夫人的話。一會兒,鄭玉換了一身整潔的衣服走出來,笑道:“以前你是我的盟弟,今後我則是你的內兄了。”張露也笑了。鄭玉於是就將張露領到客人的住處,安排飲食。有幾個女子,相互稱呼青姑、雲閣夫人、素英姊、阿麗什麽的,在外面嘻嘻哈哈,要麽扒門偷看,體態妖艷很不莊重,要麽竊竊私語,言辭放蕩。張露都聽到了,但不敢回應,只是心裏不滿而已。
第二天,庭院掛起了華麗的帷帳,奏起了美妙的音樂。女仆們捧著蠟燭檀香,簇擁著夕芳走出來。一身嚴妝禮服,珠翠輝煌。在金碧裝飾的大堂上完成婚禮,共入洞房。既成眷屬,兩相情愛。鄭玉的滿足歡喜之情,也更勝過往日。才滿月,張露就請求回家,好安排迎娶新媳婦回家見婆婆。夕芳並沒有一點為難的言語,倒是鄭玉的父母流露些舍不得的意思。
張露回來詳盡地告訴了母親這一切,母親很高興。黃先生得訊,也先來問候。既而說到父親約婚、授徒的事,張露認為以前父親可能做過這些事也說不定的。母親卻很愕然,說道:“你父親平日很少出門交接的人並不廣,哪有這種情況?這件事必定有異。”第二天,一同前往鄭玉家去探看,到了後竟發現,斜陽之下,只有秋草離離,白楊颯颯,空山流水而已。知道碰到了鬼物,全家驚訝。張露更是心傷魂斷,躊躇而回,自此終日耿耿於懷。
一夜,夢見門外有儀仗跟從,坐在轎子中一個人是自己的父親,對張露說:“我從前確實在鄭氏家中教過書,訂過兒女婚姻。今年承蒙上帝授我地府司憲一職,迫於公務繁忙,沒空來看你。今天因為鳳皇山的苞元神君請我赴賞花之宴,特意繞道來家,將來龍去脈告訴你。鄭氏偶然因為避難,搬到陽曲去了。新媳婦人很賢淑,你們最終還是要‘合並’的。我已讓人做安排了,你沒什麽可憂慮。你的老師對你恩德厚重,我已深深銘記在心。鄭玉以前送給你老師的東西,都是我俸祿的剩餘之物。是代我來感謝你老師的,不能說是報答,也算是老朋友在地下的一片心意而已!你的母親我來不及見面,你轉告她吧”說完,抹淚離去了。張露醒來後感到很奇怪,聽他說過的人沒有不感嘆的。然而,“合並”這個話是什麽意思呢?沒辦法理解,難道是說死後合葬,張露活不了多久了?反而更添憂慮。
有一天,張露在郊外行走,遠遠地看見一擡彩轎,後邊有一人,數十人騎馬跟從,來得很快。走近後一看,原來是鄭玉。鄭玉立即下馬,兩人相持痛哭,談起分別後的事,鄭玉嗚咽痛哭,說道:“自從你離開的當天晚上,就遭到了仇家的攻擊,幾乎成了兇暴的灰燼。全仗我家與府帥有舊情。帥府派兵救護,一家老幼的性命才得以保全,逃到外地避難。深感自家違背了信約而憂愁不已,又無法前來說明,等得到了令尊的書信諭示,讓我送妹妹出嫁。今天已經送到了你家,你趕快回去吧,對她需要用心調養護理。我也從此告別了,陰陽相隔,相見只有等機會了!”說完,又痛哭不已。張露有意挽留,鄭玉沒答應,上馬走了。
張露踉踉蹌蹌回到家,卻一點動靜都沒有。神色黯然、憔悴,直接奔臥室,準備用流不盡的眼淚浸泡枕頭了。進到臥室,發現錦帳被放下了,婦女用的梳妝器具之類的東西擺了一屋。緊忙喊來母親,掀起帷帳一看,一個美麗的女子睡在繡榻上,氣息很微弱,正是夕芳。
過了好半天,夕芳張開眼睛到處看,見是張露就啼哭起來,半晌才能說話,說道:“我的形體剛剛回覆為人,適合多一些人坐在我身邊,好接受生氣。”於是,鄰女們都來了,都說是國色天香。夕芳本來就很會說話,雖然氣息不足很少說話,偶爾應答,常出人意料。女孩子們都很喜歡她,晝夜輪番守坐,爭相用氣吹到她口中。
七天後能起坐,半月可以行走,一月後,飲食起居都與常人無異。
說起身世,夕芳說,父親姓鄭,名洛,雲林人,家道很富裕。男女傭人就有好十人,全都死於疫病。她當時十六歲,閻王認為陽數未終,當再生成為張露的妻子。一時間風雷開啟墳墓,轎馬護送,迷罔之中,就已經到了這裏。此前一月的溫柔相伴,還能記得清清楚楚。所謂的仇家,正是疫鬼。
夕芳生性柔婉,夫妻感情極好,事奉婆婆以孝出名。常念其父母兄弟,心中放置不下。每年寒食節,就與張露一起掃墓,慟哭過後才回。後生下一男孩,官至州刺史。
這些都是明朝天啟年間的事。
☆、鄧無影
原文
鄧乙年三十,獨處,每夜坐,一燈熒然,沈思郁結。
因顧影嘆息曰:“我與爾周旋日久,寧不能少怡我乎”其影忽從壁上下,應曰:“唯命。”乙甚驚,而影且笑曰:“既欲爾怡,而反我慢,何也”乙心定,乃問:“爾有何道而使我樂?”曰:“惟所欲。”
乙曰:“吾以孤棲無偶,欲一少年良友長夜晤對,可乎”影應曰;“何難”即已成一少年。鴻騫玉立,傾吐風流,真良友也。乙又令作貴人。餓頃,少年忽成官長,衣冠儼然,踞床中坐,乃至聲音笑貌,無不逼肖。乙戲拜之,拱受而已。乙又笑曰:“能為妙人乎”官長點頭下床,眨眼間便作少女,容華絕代,長袖無言。乙即與同寢,無異妻妾。
由是日晏燈明,變幻百出,罔不如念。久之。日中亦漸離形而為怪矣。他人不見,唯乙見之。如醉如狂,無覆常態。人頗怪之,因詁而知之。視其影,果不與形肖也,形立而影或坐,形男而影或女也。以問乙,而乙言其所見則又不同。一鄉之人以為妖焉。
後數年,影忽辭去。問其所之,雲在寓次之山,去此數萬餘裏。乙泣而送之門外,與之訣。影淩風而起,頃刻不見。乙自是無影,人呼為“鄧無影”雲。
——徐懋庵言之。
譯:
鄧乙,三十歲,孤身一人。每到夜晚常面對燈燭獨坐,滿腹心思,郁結不解。
因而對著墻壁上自己的影子嘆息道:“我和你相處這麽久了,難道不能給我一點哪怕是很少的快樂嗎?”那影子忽然從墻壁上走下來,回答道:“遵命。”鄧乙很吃驚,而影子卻笑著說:“既想你自己高興,卻又責怪我,為什麽?”鄧乙心情平靜後,就問:“你有什麽辦法讓我快樂嗎?”影子說:“看你想要怎樣,聽你的。”
鄧乙說:“我孤身一人沒有伴侶,想要有一個年輕的的朋友在漫長的夜晚陪我聊天,可以嗎?”影子說:“這有何難。”隨即化成一個少年。翩如驚鴻,亭亭玉立,談吐風雅,真是一位可交的好友。鄧乙又讓他變作達官貴人模樣。轉眼間,少年變成了一個當官的,官服官帽穿戴整齊,端坐在床的正中,從形態到聲音笑貌,沒有不像的地方。鄧乙假裝跪拜,影子拱身接受,玩兒的象真的一樣。鄧乙又笑著說:“能變成美人嗎?”剛剛坐在床上的“官長”點點頭,走下床來,眨眼間就變成了少女,容華絕代,長袖漫舞,相對無言。鄧乙隨即與她同床共枕,形同夫妻。
從此,每當天黑,鄧乙家就亮起了燈火,影子變幻百出,都隨著鄧乙的想法而變化。時間一長,大白天太陽之下的影子也經常脫離身形,顯得很奇怪了。旁人看不見,只有鄧乙自己看得見。對鄧乙那種如醉如狂,不像正常人的表現,人們都覺得奇怪,經過鄧乙解釋才知道原因。再看他的影子,果然與體形不同:體形站立時而影子可能是坐著的;體形是男子而影子有時卻是女的。再追問鄧乙,而鄧乙講的情況又跟大家看到的不一樣。全鄉的人認為是妖異。
幾年後,影子忽然告辭要走。鄧乙問他要去哪裏,說是在“寓次之山”,離這裏有幾萬裏遠。鄧乙流淚送他到門外,與他道別。影子突然淩風而起,頃刻之間就不見了。鄧乙從此沒了影子,人們管他叫“鄧無影”。
這個故事是徐懋庵講的。
☆、雲陽鬼
原文:
雲陽之東有叢林,素傳多鬼魅,往往白晝搏人。
一健兒過其地,心甚怖。忽一少年奔而逐之,健兒駭呼曰:“鬼!鬼!……”因疾走,為梗絆而仆,幾傷足。少年追既及,攙健兒起,謂之曰:“無畏。”語未畢,健兒奮拳擊之,少年駐呼曰:“鬼……鬼……”乃亦攘臂擊健兒。
正鬥間,一人岸幘昂然而來,問二人何鬥,各應曰:“鬼!鬼!”岸幘者笑曰:“惑哉!是烏有鬼哉!”理論再三,二人始釋手。各通姓名鄉裏,蓋平昔相知而未相識者,遂相視面笑,且曰:“今三人同行,不覆畏矣。”
不數武,岸幘者在後大笑曰:“二公真雅量,如某之醜陋,猶不畏耶”二人回顧,見岸幘者身長丈餘,面大如方相,黑白各半。二人齊呼曰:“鬼!鬼!……”駭絕仆地,鬼亦遭滅。
非非子曰:甚矣,鬼之難識也!當二人疑懼之際,彼此互觀,覺衣服、手足、耳目事事皆鬼,而實則非鬼。而為之居間而排難者乃真鬼,而反親之而求助也。甚矣,鬼之難識也!
使鬼不乘釁而出,或見於二人獨行之時,則毒手飽拳,鬼當之矣。此鬼之所熟籌而萬萬不出於此者也。嗚呼!鬼亦狡譎矣哉!
譯:
在雲陽的東邊有片叢林,素來傳說那裏有很多鬼魅,往往大白天也出來抓人。
一天,一位壯漢路過這裏,一路提心吊膽。忽然,有一名少年奔跑著追趕他,壯漢嚇得直大聲呼喊:“鬼!鬼!……”就快速往前跑,卻被樹根絆了一跤,差點崴了腳。少年趁機追上來,扶起壯漢,對他說:“別害怕。”話未說完,壯漢先發制人揮拳擊向少年,少年楞了一下神兒叫道:“鬼……鬼……”也掄起胳膊來打壯漢。
兩人正打得不可開交,一位高戴頭巾的人不慌不忙走過來,問兩人為何打鬥,兩人都說曰:“鬼!鬼!”戴頭巾的人笑了笑說:“糊塗啊!這地方哪有鬼呢!”解釋半天,兩人才松手。各自通報姓名住址,原來都是相互知名但沒見過面的人,於是相視而笑,並說:“現在我們三人結伴同行,不用再害怕了。”
沒走幾步,戴頭巾的人在後面大笑道:“二位好膽量,像我這樣醜陋的人,竟然也不害怕!”兩人回頭一看,看到戴頭巾的人身高長一丈有餘,大臉如同兇惡的方相神(譯者註:方相神,神話中逐疫驅鬼之神,頭長雙角,鼓目呲牙,滿臉兇相,極其醜惡。),黑白各半。兩人一齊驚呼:“鬼!鬼!……”嚇得暈厥倒地,鬼也隨之消失了。
非非子(譯者註:非非子為作者樂鈞在書中的自稱)評論說:人與鬼的分辨太難了!當兩個人正在懷疑、恐懼的時候,彼此互相觀察對方,覺得衣服、手腳、五官到處都像鬼,而實際上並不是鬼。恰恰那個為他們調停、排解的人才是真鬼,兩人感到親切反而去求助於它。分清人鬼,真的太難啊!
假如鬼不是趁兩人因誤會大打出手時才出現,或者是在他們獨自走路時施以毒手的話,鬼也算是名符其實了。偏偏這個鬼經過籌劃反其道而行之。哎呀!鬼也太狡猾了啊!
☆、石室虎
原文:
裏人陳獻,無賴子也,多陰惡,而外覆無狀。人憚之,莫敢誰何。
一夜,夢一人來曰:“大王召爾。”獻問:“汝何人?”曰:“吾倀也。”獻不覺隨之行。至一山,林本深邃。入一石室,一虎頭人踞石而坐。倀前曰:“獻至。”使跪於前。虎頭人曰:“汝知我山中無食乎”獻叩頭乞哀。虎頭人曰:“汝性獷悍,行覆腥穢,實無人味。雖當果吾腹,而懼汙吾。”曰:“今召爾魂至,暫充庖廚,作蔬菜耳。若以為吾糧,非歷千劫不可也。”獻惶懼,不知所對。
倀鬼已前褫其衣,執之爨室,牛刀縷切之,餘其骨而已。痛楚萬狀,哀呼,終不顧。切既畢,盛以大盤。旁系二封豕。虎頭人取食之,每食一蹄,或一臠,輒以盤中物少許下之。獻雖痛極昏暈,知識終不昧。食盡,乃醒矣。
次夜,又夢之如初。如是將三年,無間夕。心甚惡之,未嘗告人。
一夜,虎頭人謂曰:“汝千劫已滿,骨味當少佳,可以飯我矣。明日正午,可沐浴俟我。”獻請曰;“某雖不善,當獲罪;面大王若此,不太虐乎”虎頭人曰:“是猶未足為甚也。尚有萬劫、數千劫者,下而至於數劫、數十劫不等。皆天曹所命,視其惡而斟酌焉。”因指倀鬼曰:“此萬劫者也。以汝所為,尚不指千劫。然汝妻□□娼且二十年,醜聲四播,故汝得從末減耳。”因取書一冊,令觀之。皆列當食者姓名,頗有平日相識者,而獻名亦在,劫亦符合。獻遂執書辨曰:“天下如某者亦豈少哉東村餘阿三者,罪與某略同,何不列名此書而考終牖下”虎頭人曰:“天曹之刑,不可備知。然所雲餘阿三,吾固聞之:彼已為豕矣,宰割千生,豈減於爾”獻又哀請,曰:某今知罪矣,願改行從善。大王獨不能赦某乎’虎頭人曰:“頗亦有所赦。奈汝孽太重,天曹有命:千劫已上者例不赦,萬劫者例不減。吾哀汝一念之覆,且佐吾盤餐者三年,豈得無情?當從例減汝。汝分於明日當食,今且寬一月。一月之後,汝當自經死;吾來啖汝屍,不致汝生受支解之苦:此所以減也。汝姑去。”獻倏然已醒。
自是神色沮喪,知死期將至。每為眾人言之,聞者皆股憟。
一日晨起,縊於庭椽。妻驚見,解救,——已死矣,——大呼鄰人。眾方集視,忽一黑虎沖門來,眾皆辟易。虎竟攫獻屍以去。
非非子曰:李青蓮先生自稱海上釣鰲客,謂以天下無義丈夫為餌。而辨之者曰:“是餌也,魚且不食,而況於鰲哉”此《巷伯》之六章詩人之旨也。然懸之虹蜺之絲,掛之明月之鉤,臨東海而漂之三年之久,則腥穢略除,氣味少變,以之享鰲,鰲其吐之乎?斯虎也,其知之矣!
譯:
同鄉中有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