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楚帝被迫欲南遷
關燈
小
中
大
昌城內每日把守嚴謹,晝夜皆有人巡邏,今聽聞楚軍撤退,頗為詫異,以為有詐,然過去數日,不見動靜,方才知曉楚軍真的撤離。
藏荼等人無事,遂與田橫等人告別,說來田橫也是有些膽量,楚軍撤離之後,齊軍順勢竟奪回五城,楚軍身後有事,自是不與齊軍糾纏,隨他攻下幾城,好在田橫見好就收,也沒有出現什麽意外。
楚軍撤離還是有些原因的,楚帝熊心近日確實和劉邦來往甚密,原因很簡單,九江靠山環水,地處西南,根本沒有人註意到他的威脅所在,縱使胡亥奪得趙國,與楚講和,也只是口中略微談論一番九江事宜,並未有發兵的想法。
而劉邦在九江亦有半載,谷物成熟一季,兵馬充足,又有夏侯嬰、酈生等人佐助,實力無非稍遜色於項羽等人。
因此也不再默默埋頭於九江,然而最好下手的地方只有兩個,那就是臨江和會稽,至於衡山王共敖,面對著秦國的壓力,劉邦還不想早日攻破衡山,待時與秦楚相鄰,恐有滅國之災。
至於臨江後方便是巴蜀之地,那裏民風淳樸,秦國一半以上的糧食皆是從巴蜀運往鹹陽,況且還有章邯和王離把守,更是無從下手,而且最近劉邦還聽說蒙恬帶領五萬士卒過臨江而南下,使得劉邦對秦稍微有點忌憚,故而不敢大張旗鼓,擾亂秦國邊境。
秦臨江不能出兵,若是出兵衡山,與共敖相爭,最後只會讓秦楚得利,非智者所為,故而酈生等人建議派使者前往會稽,迎接楚帝,牽制霸王,如此楚國會稽可不廢一兵一卒,便為漢有,待時項羽也無可奈何,畢竟楚帝是他立的,而今反悔,失信於天下,豈不被天下人恥笑,其不敢為也。
而楚帝熊心忌憚項羽甚久,今聽聞漢王派兵求和,表面欲要南遷,實則是與項羽分開,免得人身受到威脅,而且會稽可讓漢王派兵把守。
相對於項羽,楚帝還是對劉邦的信任度高一些,畢竟當初諸公同時來會稽的時候,漢王為人最為恭敬,反倒是項羽頗有些蠻橫,使得楚帝心中耿耿於懷。
南方的大致情況如此,彭城相範增得到消息,立即派周蘭將項羽請回,不過讓範增驚訝的是,項羽竟然全部撤軍,沒有留楚軍回防,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楚帝乃心腹大患,必須早些解決。
三日時間,項羽便撤昌城,過泗水直奔彭城而來,此刻諸多將士已經集聚殿內,項羽戰袍尚未換下,便倉促趕來。
不待範增起身迎接,項羽便率先問道:“亞父,會稽楚帝意欲何為,今聞周蘭所說似乎與漢王劉邦有所來往。”
範增聞言,稍微嘆息一聲,“是啊,最近劉邦與楚帝來往頗為密切,老夫覺得楚帝欲南遷,與劉邦同謀,牽制吾等,故而派周蘭告知與大王,還望大王速速發兵,早做處置。
項羽沈思良久,季布見狀,緩緩上前,有些低聲地說道:“啟稟大王,微臣覺得亞父所言有些不妥,畢竟楚帝身份尊貴,貿然出兵,天下之人若是恥笑,為之奈何?”
“嗯,季布所言有理,亞父可有其他良策?”項羽頷首道。
在範增看來,項羽兵權已經達到至高,況且前些時日又占領齊國數城,今日發兵與會稽,天下最多敢怒不敢言,之後再以德服人,彌補過失,未曾想卻被季布駁回,而且其言也有幾分道理,範增也不再多說。
周蘭在旁邊,眼神陡然明亮,當即起身說道:“啟稟大王,今所憂不過是會稽被漢王占領,日後難以奪回,若這般,微臣倒有一計。”
“計將安出?”項羽亦是急忙問道。
“今會稽乃楚國王宮所在,大王若輕易占領,必然有所顧忌,若楚帝不在會稽,吾等增兵,天下必然無話可說,如此會稽必定為大王所有。”周蘭認真道。
眾人皆是紛紛點頭,範增臉色疑惑,“只是那楚帝在會稽日久,豈肯離開,況且如何離開也是問題啊。”
“此事不難,就按照劉邦與楚帝交往之事,大做文章,可寫劉邦心有謀反的意思,待時希望楚帝遣往他處,以保安全,待時遣往何處都無所計較,如此大王起兵之地豈不是失而覆得,再歸大王賬下。”
項羽聽罷,心中大喜,況且範增等人也找不到其他方法,雖然計策有些唐突,但著實可行啊。
“那就按照周蘭之意,備好兵馬,隨時前往會稽,就算那楚帝不走,本王也要出兵,名曰肅清奸臣,待時吳苪不走也得走,他若走了,楚帝便無謀臣,如此會稽無憂矣。”項羽信誓旦旦地說道。
諸事既定,先由項莊帶領一千兵馬前往會稽,此刻的楚帝熊心也在商議遷都的事情,不過需要劉邦派兵把守會稽,因為劉邦還未出兵,所以楚帝至今還未動身,最主要的是不知道前往何處,經吳苪的建議,先在會稽按兵不動,且看項羽如何行事,之後再做定奪。
哪知道這個時候項莊突然來到會稽,熊心也不想見到霸王的人,不過事已至此,只得設殿禮見項莊。
君臣禮畢,項莊才拿出帛書,很是恭敬地說道:“啟稟陛下,彭城霸王有帛書一封,上有諸多建議,還望陛下讀之納之,不傷君王之情誼。”
楚帝頷首,命舍人呈上帛書,其言曰:“霸王拜陛下,題直莫怪,今天下盜賊蜂擁,群侯並起,微臣雖剿力四方,尚不能滅之,致使得齊燕諸國並存,北有衡山,外乖內巧,南有九江,楚皮漢骨,實乃兩患,然衡山雖強,四面環敵,不敢妄動也,臣所憂慮者,唯九江劉邦豎子也。”
“自微臣南征北戰以來,其獨守一隅,不與國通,明則禮賢下士,暗則招兵買馬,若無歹心,養民惠國即可,何至於如此大動幹戈。”
“秦楚講和,不再有戰,漢之此舉,意在會稽,其賬下素有良謀,多為勇將,陛下信之,則國不保,故而微臣有列數舉。”
“其一斷絕楚漢往來,與秦同好,扼其咽喉,如此便不敢囂張跋扈,直指王都。”
“其二陛下或遷或移,群僚隨行,另駐他國,待此子平定,陛下再回王都。”
“其三微臣帶兵與戰,陛下安心政事、、、。”
楚帝看罷,心中憤懣,縱使無能,也知霸王要自己南遷的意思,然卻不知如何是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藏荼等人無事,遂與田橫等人告別,說來田橫也是有些膽量,楚軍撤離之後,齊軍順勢竟奪回五城,楚軍身後有事,自是不與齊軍糾纏,隨他攻下幾城,好在田橫見好就收,也沒有出現什麽意外。
楚軍撤離還是有些原因的,楚帝熊心近日確實和劉邦來往甚密,原因很簡單,九江靠山環水,地處西南,根本沒有人註意到他的威脅所在,縱使胡亥奪得趙國,與楚講和,也只是口中略微談論一番九江事宜,並未有發兵的想法。
而劉邦在九江亦有半載,谷物成熟一季,兵馬充足,又有夏侯嬰、酈生等人佐助,實力無非稍遜色於項羽等人。
因此也不再默默埋頭於九江,然而最好下手的地方只有兩個,那就是臨江和會稽,至於衡山王共敖,面對著秦國的壓力,劉邦還不想早日攻破衡山,待時與秦楚相鄰,恐有滅國之災。
至於臨江後方便是巴蜀之地,那裏民風淳樸,秦國一半以上的糧食皆是從巴蜀運往鹹陽,況且還有章邯和王離把守,更是無從下手,而且最近劉邦還聽說蒙恬帶領五萬士卒過臨江而南下,使得劉邦對秦稍微有點忌憚,故而不敢大張旗鼓,擾亂秦國邊境。
秦臨江不能出兵,若是出兵衡山,與共敖相爭,最後只會讓秦楚得利,非智者所為,故而酈生等人建議派使者前往會稽,迎接楚帝,牽制霸王,如此楚國會稽可不廢一兵一卒,便為漢有,待時項羽也無可奈何,畢竟楚帝是他立的,而今反悔,失信於天下,豈不被天下人恥笑,其不敢為也。
而楚帝熊心忌憚項羽甚久,今聽聞漢王派兵求和,表面欲要南遷,實則是與項羽分開,免得人身受到威脅,而且會稽可讓漢王派兵把守。
相對於項羽,楚帝還是對劉邦的信任度高一些,畢竟當初諸公同時來會稽的時候,漢王為人最為恭敬,反倒是項羽頗有些蠻橫,使得楚帝心中耿耿於懷。
南方的大致情況如此,彭城相範增得到消息,立即派周蘭將項羽請回,不過讓範增驚訝的是,項羽竟然全部撤軍,沒有留楚軍回防,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楚帝乃心腹大患,必須早些解決。
三日時間,項羽便撤昌城,過泗水直奔彭城而來,此刻諸多將士已經集聚殿內,項羽戰袍尚未換下,便倉促趕來。
不待範增起身迎接,項羽便率先問道:“亞父,會稽楚帝意欲何為,今聞周蘭所說似乎與漢王劉邦有所來往。”
範增聞言,稍微嘆息一聲,“是啊,最近劉邦與楚帝來往頗為密切,老夫覺得楚帝欲南遷,與劉邦同謀,牽制吾等,故而派周蘭告知與大王,還望大王速速發兵,早做處置。
項羽沈思良久,季布見狀,緩緩上前,有些低聲地說道:“啟稟大王,微臣覺得亞父所言有些不妥,畢竟楚帝身份尊貴,貿然出兵,天下之人若是恥笑,為之奈何?”
“嗯,季布所言有理,亞父可有其他良策?”項羽頷首道。
在範增看來,項羽兵權已經達到至高,況且前些時日又占領齊國數城,今日發兵與會稽,天下最多敢怒不敢言,之後再以德服人,彌補過失,未曾想卻被季布駁回,而且其言也有幾分道理,範增也不再多說。
周蘭在旁邊,眼神陡然明亮,當即起身說道:“啟稟大王,今所憂不過是會稽被漢王占領,日後難以奪回,若這般,微臣倒有一計。”
“計將安出?”項羽亦是急忙問道。
“今會稽乃楚國王宮所在,大王若輕易占領,必然有所顧忌,若楚帝不在會稽,吾等增兵,天下必然無話可說,如此會稽必定為大王所有。”周蘭認真道。
眾人皆是紛紛點頭,範增臉色疑惑,“只是那楚帝在會稽日久,豈肯離開,況且如何離開也是問題啊。”
“此事不難,就按照劉邦與楚帝交往之事,大做文章,可寫劉邦心有謀反的意思,待時希望楚帝遣往他處,以保安全,待時遣往何處都無所計較,如此大王起兵之地豈不是失而覆得,再歸大王賬下。”
項羽聽罷,心中大喜,況且範增等人也找不到其他方法,雖然計策有些唐突,但著實可行啊。
“那就按照周蘭之意,備好兵馬,隨時前往會稽,就算那楚帝不走,本王也要出兵,名曰肅清奸臣,待時吳苪不走也得走,他若走了,楚帝便無謀臣,如此會稽無憂矣。”項羽信誓旦旦地說道。
諸事既定,先由項莊帶領一千兵馬前往會稽,此刻的楚帝熊心也在商議遷都的事情,不過需要劉邦派兵把守會稽,因為劉邦還未出兵,所以楚帝至今還未動身,最主要的是不知道前往何處,經吳苪的建議,先在會稽按兵不動,且看項羽如何行事,之後再做定奪。
哪知道這個時候項莊突然來到會稽,熊心也不想見到霸王的人,不過事已至此,只得設殿禮見項莊。
君臣禮畢,項莊才拿出帛書,很是恭敬地說道:“啟稟陛下,彭城霸王有帛書一封,上有諸多建議,還望陛下讀之納之,不傷君王之情誼。”
楚帝頷首,命舍人呈上帛書,其言曰:“霸王拜陛下,題直莫怪,今天下盜賊蜂擁,群侯並起,微臣雖剿力四方,尚不能滅之,致使得齊燕諸國並存,北有衡山,外乖內巧,南有九江,楚皮漢骨,實乃兩患,然衡山雖強,四面環敵,不敢妄動也,臣所憂慮者,唯九江劉邦豎子也。”
“自微臣南征北戰以來,其獨守一隅,不與國通,明則禮賢下士,暗則招兵買馬,若無歹心,養民惠國即可,何至於如此大動幹戈。”
“秦楚講和,不再有戰,漢之此舉,意在會稽,其賬下素有良謀,多為勇將,陛下信之,則國不保,故而微臣有列數舉。”
“其一斷絕楚漢往來,與秦同好,扼其咽喉,如此便不敢囂張跋扈,直指王都。”
“其二陛下或遷或移,群僚隨行,另駐他國,待此子平定,陛下再回王都。”
“其三微臣帶兵與戰,陛下安心政事、、、。”
楚帝看罷,心中憤懣,縱使無能,也知霸王要自己南遷的意思,然卻不知如何是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