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軍雖未敗親已離
關燈
小
中
大
如張忠志所說,葉暢只要帶領了三萬兵,就沒有敗過,甚至兩萬以上的兵,他就從未吃過敗仗。
即使如安祿山所言,葉暢糾集的大軍以百姓為主,但按照葉暢此前的一慣風格,其中至少有三萬左右是有過戰鬥經驗的退伍老兵。只要有這些老兵為核心,那麽這支部隊在葉暢手中,就是一支擁有相當戰鬥力的軍隊。
至少張忠志不覺得,憑著自己帶一萬人馬前去,就能夠為崔乾佑解圍。
“這麽說來,將軍以為大王不是葉暢對手?”王武俊又問道。
張忠志沒有回答,偏著頭看了他好一會兒,然後冷笑道:“你想取我而代之?”
“將軍何出此言?”
“若非如此,為何要引我說這等話語?”
“將軍誤會卑職了,卑職如何敢有別的打算!”王武俊大驚,此時安祿山脾氣翻覆古怪,使得他的諸多部將也是人人自危,彼此之間的猜忌也極深。張忠志若是誤會了王武俊,以為他要去安祿山面前進讒言,少不得先將他砍了自保。
想到這裏,王武俊看了看周圍,見都是張忠志的親信,當下壓低聲音道:“卑職只是別有想法。”
“什麽想法?”
“若葉暢真有幾十萬人,崔乾佑豈能安然逃脫,以卑職之見,大王的王命不可違,葉暢的軍威不可觸,將軍此去,當以觀望為先。”
“觀望?”
“看看崔乾佑是否還在,若在,能救則救,不能救則自保。”
“大王若追究起來,如之奈何?”
“崔乾佑若敗,大王要操心的就是如何面對葉暢數十萬大軍,安有餘暇去追究將軍?如今亂世之兆已顯,將軍手下有兵有將,只要再有一塊地盤,何愁不能安身立命?”
張忠志楞了楞,這是在勸他自立!
雖然不是自立為王,至少是從安祿山的部屬中脫離出去,不再把自己和安祿山一夥逆黨綁在一起。
張忠志怦然心動。
如今這局勢,他其實也看不太明白,按理說安祿山在短時間內占據絕對優勢,因為他兵力要比葉暢多得多,只要能在占據絕對優勢的情形下將葉暢擊敗,哪怕是將他趕出關內,那麽接下來扼險而守,勝利的天秤還是傾向於安祿山這邊。
但是偏偏葉暢“變”出了大量的兵馬,安祿山不僅不能趕走葉暢,還必須在關內與葉暢進行一場沒有多少把握的決戰——誰都知道,在關內進行持久戰,葉暢肯定是能夠得到安西、北庭、劍南三鎮節度使支援的,而別的節度使大多會持觀望態度。這種情形下,葉暢的兵力會越來越多,而且是那些在邊境上久經戰陣的強兵越來越多。
故此,速戰速決是安祿山獲勝的唯一選擇。
“將軍,這雖然有些危險,總好過去葉暢那邊送死。”王武俊把話都說到了這個地步,也沒有什麽試探和藏掖,徑直對張忠志道:“當機不斷,必有所失!”
“這一切,都需得一個條件……廢話先不必說,先派人打探清楚前方戰況。”
他點齊人馬,率先而行,當到了郿縣時,前方崔乾佑第二批使者也趕到了。
“崔將軍已經兵敗,損失大半人馬,為準備再戰,而退至岐陽?”
這個消息傳入張忠志耳中,他覺得不對,要過地圖看了好一會兒,陰沈著臉將王武俊召來:“武俊,你看看!”
王武俊聽得崔乾佑退往岐陽,也是大驚:“為何不是退往岐山縣,而是岐陽?”
退往岐山縣,是往東南走,正好與安祿山大軍會合,退往岐陽,則是退往東面,與安祿山大軍只能算是平行。
“退往岐陽是假,退往邠州才是真吧!”張忠志道。
若不是王武俊此前的話語,張忠志絕對不會這樣作想,但是現在,他不得不這麽想。
他有觀望勝敗之心,崔乾佑難道沒有觀望之心?而且以安祿山現在的反覆無常暴躁脾氣,他吃了敗仗,如何敢回來見安祿山?不見他派來通報軍情的使者,都被安祿山一刀劈了麽!
“是,將軍說的是,他定然是去奪邠州了!”王武俊在地圖上看了一會兒,悚然道:“若真是如此,我軍不可再進,再進則危矣!”
他們再往西北進發,若是崔乾佑真在岐陽倒還好說,兩軍可成犄角之勢,但若崔乾佑跑到邠州去,那問題就大了,他們這萬餘人馬,等於是一頭紮進葉暢準備好的口袋之中。莫說葉暢那一二十萬大軍擁有一定的戰鬥力,就算真象安祿山所言,他們是臨時拉扯出來的百姓,也足以將他這一萬多兵馬吃掉。
“不進能如何,想來崔乾佑的使者到了大王那邊,大邊催促我們速度前進的人也會隨之而來了。”
“去陳倉!”王武俊又看了看地圖,然後說道。
去陳倉就是徑直西行,而不是向西北去與葉暢交戰。張忠志思忖良久,然後搖頭:“不可,不可,這樣就是在葉暢的鼻尖下經過,繞到他的側後翼,葉暢豈能容我!”
“將軍之意?”
“大王的軍令,是讓我們與崔乾佑會合,我們自然要依令行事。”張忠志眼中光芒一閃:“去岐陽!”
王武俊聞得此言,頓時明白,他自己已經覺得自己有些陰險了,而張忠志比他還要陰狡幾分!
崔乾佑的軍報中可是說了,他損失過半,這樣一來他的兵力就少,而張忠志兵力多,這等情形下,張忠志去與他合兵,誰主誰從豈不是很明白的事情!
吞並了崔乾佑部,張忠志實力大增,再順勢奪了邠州,即使下一步選擇投降葉暢,也有了足夠討價還價的餘地。
“妙計,張公所言甚是,正當如此!”王武俊大聲道:“願為前鋒,為張公效死力。”
他如今只是一個偏將,雖然有自己的打算,卻必須依靠於張忠志。但王武俊豈是願意久居人下者,張忠志有自己的打算,他同樣有自己的打算!若是借助張忠志的名義,吞並崔乾佑部,他就能獨當一面,有朝一日,也能為自己爭取一個好的前程。
經過此次大變,他們這些邊將算是看明白了,大唐進入了一個轉折點,兵強馬壯者的話語權將極大增強,即使葉暢力挽狂瀾,也改變不了這種趨勢,因為他自己,也應當算兵強馬壯者中的一員。
計議已定,他們便折向北面,追著崔乾佑部便去。沒一日,他們的消息傳到了葉暢處,聽得張忠志部的動向,葉暢那邊也有些摸不著頭腦。
葉暢雖然在戰略上對自己有十足的自信,但在戰術上卻不敢小看安祿山,他不怕傷亡,可是無謂的傷亡能避免就盡可能避免。故此,在發覺張忠志部與崔乾佑部脫離戰場,他並沒有妄動,而是廣派斥侯。足足用了兩日功夫,才確認張忠志與崔乾佑部再無戰意,這個結果出來,他也愕然。
“郎君如今聲名,當真是群邪退避!”部將當中有人便道:“既是如此,何不乘熱打鐵!”
“怎麽個乘熱打鐵法?”另有人道:“郎君說過很多次,不要將勝利的希望寄托在敵人犯錯之上,而是寄托在自己的全方位領先之上!張忠志與崔乾佑明顯是懷有異心,有此二人開頭,安祿山豈能不防?只怕接下來,就要面對安祿山的全力。我們當真做好了與安祿山決戰的準備了麽?”
這個問題提出來,眾人一時都安靜了。
確實,做好了與安祿山決戰的準備了麽?
敵人不知他們的虛實,他們身為葉暢帳下所親信的將領卻是知道的,目前葉暢手中的實力,確實還不足以獲取對安祿山的完勝。按照葉暢一向的風格,除非到了絕路,否則總會憑借自己全方位的優勢,以壓倒性的實力來減少自己的損失。
稍靜了片刻之後,諸將又開始議論,只不過這次大夥的聲音都小了許多。
葉暢坐在眾人中間,並沒有制止他們的討論。
他心中雖然已有定計,可是他很清楚,自己在戰場上的次數是越來越少了,現在在場的這些將領,絕大多數都是他培養出來的旅順書院的弟子,未來他們將成為戰場上的風雲兒。
乘著自己還在此坐鎮的機會,讓他們多鍛煉一番也是好的。
不過好一會兒之後,他們還沒有提出真正讓葉暢滿意的應對策略。
這與這些人的出身有關,他們都是旅順書院出來的,披堅執銳激勵士氣都是好手,排兵布陣操演訓練也都相當不錯,但真正在戰場上玩弄詭計陰謀,他們就還嫩了些。
或者說,他們只會單純地從軍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所想的,始終沒有離開“戰”這個字。
倒是在其中少數禁軍將領,相互之間擠眉弄眼,頗有些不以為然的模樣。
因為得葉暢看中的緣故,禁軍將領之中,安元光隱約為首,葉暢見他雖然也與同僚交換眼色,卻始終沒有發言,當下便點他的名道:“元光,你素來多智,說說你的看法吧。”
安元光苦笑了一下。
那些旅順書院出身的將領,為何如此積極發言,他心裏有數,倒有一半的緣故就在於他身上。
他們自以為從旅順書院畢業,算得上是葉暢的嫡系門生,因此眼裏自然有一股傲氣。而且他們練兵操演,也確實與舊式軍隊頗有不同之處,安元光此時還不能判斷孰優孰劣,但可以肯定,能坐在這裏的這些旅順書院的將領們,都有獨到之處。
以成才率而言,旅順書院的學生比起一般人要高得多,他們缺的,只是真正在戰場上多磨練、在戰場外多經歷。
而葉暢對安元光的重視,讓這些學生們很不快,從洛陽的戰事開始,安元光就被葉暢委予重任,他也不負葉暢所望,屢屢立下殊勳。在這些學生看來,安元光是個“外人”,搶了原本應當屬於他們的榮耀與戰功,雖然這種“不快”還不至於發展到相互傾軋的地步,但瞧安元光等禁軍一系將領不順眼,那是再正常不過的。
所以安元光並不想出這個風頭,但是葉暢點了名,他又不得不出這個風頭。他明白葉暢的意思,葉暢就是需要他這樣的人存在,一來給予旅順書院系的將領們壓力,二來也為今後更多不同出身的人加入自己的陣營做好準備。
若他不能表現出足夠的能力,葉暢就會扶植別人來擔當這個重任。
“我覺得,崔乾佑與張忠志之事,我們或者可以利用。”安元光說到這,稍稍停了一下,見葉暢臉上露出喜色,便知道自己想法與葉暢不謀而合,當下他又道:“這幾日得到的消息中,安祿山暴虐,已令其部下不堪折磨,崔乾佑與張忠志離開,也證明這一點。有此二人前鑒,安祿山對別的部下肯定更為猜忌,我們不妨多散流言,只道安祿山帳下諸將,都與葉公有密信往來,願為葉公內應。但是不願意為內應者,亦答應在戰事之中擁兵自保,絕不參與。”
旅順書院系的將領們並不傻,只不過他們更傾向於通過戰場來解決問題,而不是陰謀詭計。所以聽得安元光這番話之後,他們不禁微微屏住呼吸:此計若成,安祿山必然不能自安,非鬧得眾叛親離不可!
甚至可以說,他們有可能兵不血刃,就讓安祿山的十萬大軍分崩離析。
“元光,你尚有未盡之言,再往下說。”葉暢又道。
“是,卑職以為此策可為陽謀,葉公可以請聖人公開特赦,凡願意反戈一擊者,不再追究其叛逆從賊之罪。凡能立功者,朝廷都不吝名爵之賞。葉公也可能通過其餘渠道,去游說、收買這些將領,無論成與不成,都能讓安祿山焦頭爛額,也可以使其部下相互猜忌。”
葉暢點了點頭,這確實是陽謀,不過安元光還有話仍然沒有說出來。
“還有一事,葉公不妨說安祿山欲誅殺李亨自立為帝。無論安祿山有無此心,此等傳聞一出,安祿山與李亨之關系,必然破裂,長安城中,甚至還會有一番變動。若真如此,安祿山軍士必無戰心,只想著回長安城收拾局面。安祿山若是退回長安,則必死無疑!”安元光說到這裏,斬釘截鐵一般!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即使如安祿山所言,葉暢糾集的大軍以百姓為主,但按照葉暢此前的一慣風格,其中至少有三萬左右是有過戰鬥經驗的退伍老兵。只要有這些老兵為核心,那麽這支部隊在葉暢手中,就是一支擁有相當戰鬥力的軍隊。
至少張忠志不覺得,憑著自己帶一萬人馬前去,就能夠為崔乾佑解圍。
“這麽說來,將軍以為大王不是葉暢對手?”王武俊又問道。
張忠志沒有回答,偏著頭看了他好一會兒,然後冷笑道:“你想取我而代之?”
“將軍何出此言?”
“若非如此,為何要引我說這等話語?”
“將軍誤會卑職了,卑職如何敢有別的打算!”王武俊大驚,此時安祿山脾氣翻覆古怪,使得他的諸多部將也是人人自危,彼此之間的猜忌也極深。張忠志若是誤會了王武俊,以為他要去安祿山面前進讒言,少不得先將他砍了自保。
想到這裏,王武俊看了看周圍,見都是張忠志的親信,當下壓低聲音道:“卑職只是別有想法。”
“什麽想法?”
“若葉暢真有幾十萬人,崔乾佑豈能安然逃脫,以卑職之見,大王的王命不可違,葉暢的軍威不可觸,將軍此去,當以觀望為先。”
“觀望?”
“看看崔乾佑是否還在,若在,能救則救,不能救則自保。”
“大王若追究起來,如之奈何?”
“崔乾佑若敗,大王要操心的就是如何面對葉暢數十萬大軍,安有餘暇去追究將軍?如今亂世之兆已顯,將軍手下有兵有將,只要再有一塊地盤,何愁不能安身立命?”
張忠志楞了楞,這是在勸他自立!
雖然不是自立為王,至少是從安祿山的部屬中脫離出去,不再把自己和安祿山一夥逆黨綁在一起。
張忠志怦然心動。
如今這局勢,他其實也看不太明白,按理說安祿山在短時間內占據絕對優勢,因為他兵力要比葉暢多得多,只要能在占據絕對優勢的情形下將葉暢擊敗,哪怕是將他趕出關內,那麽接下來扼險而守,勝利的天秤還是傾向於安祿山這邊。
但是偏偏葉暢“變”出了大量的兵馬,安祿山不僅不能趕走葉暢,還必須在關內與葉暢進行一場沒有多少把握的決戰——誰都知道,在關內進行持久戰,葉暢肯定是能夠得到安西、北庭、劍南三鎮節度使支援的,而別的節度使大多會持觀望態度。這種情形下,葉暢的兵力會越來越多,而且是那些在邊境上久經戰陣的強兵越來越多。
故此,速戰速決是安祿山獲勝的唯一選擇。
“將軍,這雖然有些危險,總好過去葉暢那邊送死。”王武俊把話都說到了這個地步,也沒有什麽試探和藏掖,徑直對張忠志道:“當機不斷,必有所失!”
“這一切,都需得一個條件……廢話先不必說,先派人打探清楚前方戰況。”
他點齊人馬,率先而行,當到了郿縣時,前方崔乾佑第二批使者也趕到了。
“崔將軍已經兵敗,損失大半人馬,為準備再戰,而退至岐陽?”
這個消息傳入張忠志耳中,他覺得不對,要過地圖看了好一會兒,陰沈著臉將王武俊召來:“武俊,你看看!”
王武俊聽得崔乾佑退往岐陽,也是大驚:“為何不是退往岐山縣,而是岐陽?”
退往岐山縣,是往東南走,正好與安祿山大軍會合,退往岐陽,則是退往東面,與安祿山大軍只能算是平行。
“退往岐陽是假,退往邠州才是真吧!”張忠志道。
若不是王武俊此前的話語,張忠志絕對不會這樣作想,但是現在,他不得不這麽想。
他有觀望勝敗之心,崔乾佑難道沒有觀望之心?而且以安祿山現在的反覆無常暴躁脾氣,他吃了敗仗,如何敢回來見安祿山?不見他派來通報軍情的使者,都被安祿山一刀劈了麽!
“是,將軍說的是,他定然是去奪邠州了!”王武俊在地圖上看了一會兒,悚然道:“若真是如此,我軍不可再進,再進則危矣!”
他們再往西北進發,若是崔乾佑真在岐陽倒還好說,兩軍可成犄角之勢,但若崔乾佑跑到邠州去,那問題就大了,他們這萬餘人馬,等於是一頭紮進葉暢準備好的口袋之中。莫說葉暢那一二十萬大軍擁有一定的戰鬥力,就算真象安祿山所言,他們是臨時拉扯出來的百姓,也足以將他這一萬多兵馬吃掉。
“不進能如何,想來崔乾佑的使者到了大王那邊,大邊催促我們速度前進的人也會隨之而來了。”
“去陳倉!”王武俊又看了看地圖,然後說道。
去陳倉就是徑直西行,而不是向西北去與葉暢交戰。張忠志思忖良久,然後搖頭:“不可,不可,這樣就是在葉暢的鼻尖下經過,繞到他的側後翼,葉暢豈能容我!”
“將軍之意?”
“大王的軍令,是讓我們與崔乾佑會合,我們自然要依令行事。”張忠志眼中光芒一閃:“去岐陽!”
王武俊聞得此言,頓時明白,他自己已經覺得自己有些陰險了,而張忠志比他還要陰狡幾分!
崔乾佑的軍報中可是說了,他損失過半,這樣一來他的兵力就少,而張忠志兵力多,這等情形下,張忠志去與他合兵,誰主誰從豈不是很明白的事情!
吞並了崔乾佑部,張忠志實力大增,再順勢奪了邠州,即使下一步選擇投降葉暢,也有了足夠討價還價的餘地。
“妙計,張公所言甚是,正當如此!”王武俊大聲道:“願為前鋒,為張公效死力。”
他如今只是一個偏將,雖然有自己的打算,卻必須依靠於張忠志。但王武俊豈是願意久居人下者,張忠志有自己的打算,他同樣有自己的打算!若是借助張忠志的名義,吞並崔乾佑部,他就能獨當一面,有朝一日,也能為自己爭取一個好的前程。
經過此次大變,他們這些邊將算是看明白了,大唐進入了一個轉折點,兵強馬壯者的話語權將極大增強,即使葉暢力挽狂瀾,也改變不了這種趨勢,因為他自己,也應當算兵強馬壯者中的一員。
計議已定,他們便折向北面,追著崔乾佑部便去。沒一日,他們的消息傳到了葉暢處,聽得張忠志部的動向,葉暢那邊也有些摸不著頭腦。
葉暢雖然在戰略上對自己有十足的自信,但在戰術上卻不敢小看安祿山,他不怕傷亡,可是無謂的傷亡能避免就盡可能避免。故此,在發覺張忠志部與崔乾佑部脫離戰場,他並沒有妄動,而是廣派斥侯。足足用了兩日功夫,才確認張忠志與崔乾佑部再無戰意,這個結果出來,他也愕然。
“郎君如今聲名,當真是群邪退避!”部將當中有人便道:“既是如此,何不乘熱打鐵!”
“怎麽個乘熱打鐵法?”另有人道:“郎君說過很多次,不要將勝利的希望寄托在敵人犯錯之上,而是寄托在自己的全方位領先之上!張忠志與崔乾佑明顯是懷有異心,有此二人開頭,安祿山豈能不防?只怕接下來,就要面對安祿山的全力。我們當真做好了與安祿山決戰的準備了麽?”
這個問題提出來,眾人一時都安靜了。
確實,做好了與安祿山決戰的準備了麽?
敵人不知他們的虛實,他們身為葉暢帳下所親信的將領卻是知道的,目前葉暢手中的實力,確實還不足以獲取對安祿山的完勝。按照葉暢一向的風格,除非到了絕路,否則總會憑借自己全方位的優勢,以壓倒性的實力來減少自己的損失。
稍靜了片刻之後,諸將又開始議論,只不過這次大夥的聲音都小了許多。
葉暢坐在眾人中間,並沒有制止他們的討論。
他心中雖然已有定計,可是他很清楚,自己在戰場上的次數是越來越少了,現在在場的這些將領,絕大多數都是他培養出來的旅順書院的弟子,未來他們將成為戰場上的風雲兒。
乘著自己還在此坐鎮的機會,讓他們多鍛煉一番也是好的。
不過好一會兒之後,他們還沒有提出真正讓葉暢滿意的應對策略。
這與這些人的出身有關,他們都是旅順書院出來的,披堅執銳激勵士氣都是好手,排兵布陣操演訓練也都相當不錯,但真正在戰場上玩弄詭計陰謀,他們就還嫩了些。
或者說,他們只會單純地從軍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所想的,始終沒有離開“戰”這個字。
倒是在其中少數禁軍將領,相互之間擠眉弄眼,頗有些不以為然的模樣。
因為得葉暢看中的緣故,禁軍將領之中,安元光隱約為首,葉暢見他雖然也與同僚交換眼色,卻始終沒有發言,當下便點他的名道:“元光,你素來多智,說說你的看法吧。”
安元光苦笑了一下。
那些旅順書院出身的將領,為何如此積極發言,他心裏有數,倒有一半的緣故就在於他身上。
他們自以為從旅順書院畢業,算得上是葉暢的嫡系門生,因此眼裏自然有一股傲氣。而且他們練兵操演,也確實與舊式軍隊頗有不同之處,安元光此時還不能判斷孰優孰劣,但可以肯定,能坐在這裏的這些旅順書院的將領們,都有獨到之處。
以成才率而言,旅順書院的學生比起一般人要高得多,他們缺的,只是真正在戰場上多磨練、在戰場外多經歷。
而葉暢對安元光的重視,讓這些學生們很不快,從洛陽的戰事開始,安元光就被葉暢委予重任,他也不負葉暢所望,屢屢立下殊勳。在這些學生看來,安元光是個“外人”,搶了原本應當屬於他們的榮耀與戰功,雖然這種“不快”還不至於發展到相互傾軋的地步,但瞧安元光等禁軍一系將領不順眼,那是再正常不過的。
所以安元光並不想出這個風頭,但是葉暢點了名,他又不得不出這個風頭。他明白葉暢的意思,葉暢就是需要他這樣的人存在,一來給予旅順書院系的將領們壓力,二來也為今後更多不同出身的人加入自己的陣營做好準備。
若他不能表現出足夠的能力,葉暢就會扶植別人來擔當這個重任。
“我覺得,崔乾佑與張忠志之事,我們或者可以利用。”安元光說到這,稍稍停了一下,見葉暢臉上露出喜色,便知道自己想法與葉暢不謀而合,當下他又道:“這幾日得到的消息中,安祿山暴虐,已令其部下不堪折磨,崔乾佑與張忠志離開,也證明這一點。有此二人前鑒,安祿山對別的部下肯定更為猜忌,我們不妨多散流言,只道安祿山帳下諸將,都與葉公有密信往來,願為葉公內應。但是不願意為內應者,亦答應在戰事之中擁兵自保,絕不參與。”
旅順書院系的將領們並不傻,只不過他們更傾向於通過戰場來解決問題,而不是陰謀詭計。所以聽得安元光這番話之後,他們不禁微微屏住呼吸:此計若成,安祿山必然不能自安,非鬧得眾叛親離不可!
甚至可以說,他們有可能兵不血刃,就讓安祿山的十萬大軍分崩離析。
“元光,你尚有未盡之言,再往下說。”葉暢又道。
“是,卑職以為此策可為陽謀,葉公可以請聖人公開特赦,凡願意反戈一擊者,不再追究其叛逆從賊之罪。凡能立功者,朝廷都不吝名爵之賞。葉公也可能通過其餘渠道,去游說、收買這些將領,無論成與不成,都能讓安祿山焦頭爛額,也可以使其部下相互猜忌。”
葉暢點了點頭,這確實是陽謀,不過安元光還有話仍然沒有說出來。
“還有一事,葉公不妨說安祿山欲誅殺李亨自立為帝。無論安祿山有無此心,此等傳聞一出,安祿山與李亨之關系,必然破裂,長安城中,甚至還會有一番變動。若真如此,安祿山軍士必無戰心,只想著回長安城收拾局面。安祿山若是退回長安,則必死無疑!”安元光說到這裏,斬釘截鐵一般!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