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雨霖鈴(四)
關燈
小
中
大
九月十七,是聖駕啟程去木蘭圍場的前一日。
西藏的六世達賴活佛桑格嘉措(其實這個人在歷史上叫格桑嘉措,不過既我要架空瞎寫,就給他改個名字哈。)一路跋涉千裏,終抵熱河,於此同時,蒙古各部宗教首領也集於外八寺。這是大清皇帝秋圍前後的慣例,雖看似是個宗教性質的集會,實則是皇帝禮遇活佛,尊一人而安萬人的政治策略。
既然本質是個政治性的集會,那除了論經之外,更多則是商討宗教政策,和劃分宗教領地。
因此歷代大清皇帝對此都十分重視。
皇帝在九月十六五日就出了避暑山莊。
這日王疏月陪著大阿哥用早膳。梁安進來道:“主兒,張公公從外八寺回來了。”
王疏月偏頭朝通廊看去,見張得通掛著笑站在那裏。
“給和主兒請安,萬歲爺讓奴才來接您和大阿哥。”
王疏月站起身走出去道:“皇上那邊忙閑了嗎?”
張得通道:“哪兒能啊,和主兒您是知道皇上那個人的,什麽時候肯給自個清閑,不過萬歲爺今兒留了一日給主兒,說是允諾帶您去普仁寺見桑格活佛。您吶,也不用備什麽,晚些萬歲爺和您一道回來,明日就要啟程去木蘭圍場了。
大阿哥從裏面跟出來,牽住王疏月的袖口道:“和娘娘,我們給皇阿瑪包些茯苓糕去吧。您今天做的茯苓糕特別好吃。兒臣喜歡吃,皇阿瑪也肯定也喜歡吃。”
張得通彎腰道:“哎喲,小主子,萬歲爺今兒早上還特意提了一嘴和娘娘的茯苓糕呢。”
所謂的父子的口腹之欲的緣分,還真是神奇。
“好,那張公公,你侯一侯,我去更衣。”
“欸,主兒您快著些。”
***
外八寺雖然叫外八寺,但到了賀龐這一朝已然不止八座寺廟。只是因為其中有八座寺廟受理藩院管理,又都修建在古北口外,才被稱做外八廟。
普仁寺是其中第十座寺廟,也是最新建成的,是皇帝為六世活佛桑格嘉措修建,供他居住講經之處。
王疏月牽著大阿哥的手走進普仁寺山門前的時候,太陽正將近正午。
山麓間,但凡遇見晴好的天氣,便能看見雲海翻湧流動,日光落在重檐歇山頂鎏金瓦頂上,輝映著背後牌樓上彩畫,光華流轉,色彩斑斕。
這是一座典型藏式寺廟,但細節之處又能看見漢式風格裝飾。
一入山門,入眼的便是碑亭,為一塊整石所造,碑座為一巨石雕成龜趺。大阿哥顯然對那碑座有興趣,拉著王疏月過去看,王疏月則在看那碑座上的文字,那字體她太熟悉,正是出自皇帝之手。
“恒卓。”
背後傳來這一聲,大阿哥被下了一大跳。忙轉過身去請安。
“皇阿瑪。”
王疏月也跟著一道行禮。
“恒卓,過來。”
在這座宏偉的佛寺之中,又當著大阿哥的面,皇帝板著慣常的那一副嚴肅的面孔,
大阿哥有些怯,擡頭看著王疏月。王疏月輕輕推了推他的後背。
“去呀,你不是跟著和娘娘走累了嗎?和娘娘抱不動你,讓你皇阿瑪抱會兒你。”
大阿哥聽了王疏月的話,當真開心的伸開手沖著皇帝撲了過去。
皇帝覺得王疏月一定是故意這麽說的。
但情景至此處,孩子又是一臉天真單純的歡樂,他也不好再刻板地拒絕,彎腰將大阿哥抱了起來。
張得通在一旁,正想要上去替皇帝的手。
卻見王疏月沖著他悄悄搖頭,擡頭又見自己的主子也沒說什麽。三人立在一處,頭頂煙翻雲湧,皇帝雖沒什麽表情,但王疏月面色溫柔寧靜,大阿哥眉梢上都是歡喜,這場景,連他一個多年沒有家世的無根人都動了老大的凡心。
皇帝抱著大阿哥,王疏月挽住了他的胳膊。
“你又跟朕放肆。”
王疏月沒有看他,拉起大阿哥鬥篷上的帽子,遮得大阿哥只剩兩只眼睛,滴溜溜地看看她,又看看皇帝。
“妾今日膽子大,有我們大阿哥給妾撐腰。”
說著,牽著皇帝的胳膊,把他的手挪到了大阿哥的膝彎處。
“您得抱這兒。不然,大阿哥不舒服。”
皇帝哂了一聲,卻還是配合了她。
“朕沒看出來恒卓能給你撐什麽腰,反而是你給他撐腰。”
王疏月挽緊了他的胳膊。
“好了,我的主子,您說的要帶我們看普仁寺,這會兒又這麽多話。”
張得通刻意讓皇帝的儀仗跟得遠了些。
三人在前面走,他與何慶也退到了十米開外地方的隨著。
山麓上的風是由上至下鋪面而來的,由於高出的巨佛像前焚著香,風裏的檀香氣便十分濃郁,因而男女之間的關聯,好像也褪掉了淫靡氣,而裸露出一種“相知相伴”的本質來。
何慶偏頭對張得通道:“欸,師傅,您覺不覺得啊,自從和主兒伺候了皇上,咱們皇上,也像個人了。”
張得通在他腦袋上狠狠一敲。
“說什麽掉腦袋的話。”
“不是,奴才的意思是,咱們皇上以前跟個神佛金身一樣,那光芒萬丈的,連大阿哥都不敢親近他,不過,咱們萬歲爺如今……對對,也是光芒萬丈,但是您看啊,萬歲爺和小主子,現在這樣,嘖嘖,多好。”
他的話是有道理的。
張得通服侍了皇帝二十多年,看著他從一個不受重視先帝重視,甚至時常被貶斥的皇子,到如今君臨天下。
皇帝在骨肉親情這件事情上,是有心結的。這麽些年,成妃也好,皇後也好,沒有一個人敢想,他會和大阿哥有除了學業之外的交談,更不敢想皇帝會主動親近大阿哥。
但王疏月看似沒有用任何的氣力,卻讓皇帝為自己的兒子彎了腰。
“他像個人了。”
這話……雖然掉腦袋,但好像也沒什麽毛病。
皇帝抱著大阿哥與王疏月一路往上行。
普仁寺是倚山勢而建的。層層疊疊的殿宇錯落在山間。中間修築了很多處石階,將各處殿宇相連。
過了碑亭往北,便能看見普仁寺的主殿大紅臺,壁面上辟有三層漢式垂花窗戶,盲窗與實窗相間,共有三十孔之多。窗頭上浮嵌琉璃制垂花門頭,雕刻著精細的花紋。
王疏月瞇著眼睛細看。
皇帝卻開口道:“仔細把眼睛逼瞎了,那是禪宗的蓮花紋,是從丁觀鵬(這是一個康熙年間畫佛畫的畫家)的佛畫上移過來,衍雕上去的。”
“既是黃教寺廟,為何又飾以漢傳的圖樣呢。”
“這是融合,天地融合,其實還不夠。”
說著,他側過面,深看向她:“王疏月,融人才是最重要的。滿漢藏蒙,對朕而言都應該是朕的子民。先祖以武力馳騁天下,到了朕這一朝,兵不能廢,征伐天下要有道,因此,窮兵黷武絕部不是此時的主道。朕修建普仁寺,是為了融人,朕讓你在長洲修覆臥雲精舍,信用你的父親,也是一個道理。”
王疏月靠著他的肩。
也許是因為他在這座佛寺裏呆得時間長了,皇帝的袍衣上竟也有了厚重的佛香味。
“這話您是說給大阿哥聽,還是說給妾聽。”
“說給恒卓聽,不是在這個時候。他還小了,王疏月,朕說給你聽的。”
他說完這話,王疏月卻沈默了須臾。
“所以,您才不肯赦了十一爺。”
皇帝停住腳步。
她犯他的禁忌。若換成以前,他定會治罪。但如今皇帝又覺得,沒這個必要。
王疏月見他沒有說話,忍不住屈膝,靜靜地跪了下去。
皇帝托了托大阿哥的腰,將他抱得高些,低頭對王疏月道:“朕沒讓你跪,起來。”
“奴才不敢。”
皇帝望著她笑了一聲:“你這話對朕而言,不逾越。你說的是對的。十一是將才,是我大清的巴圖魯。入關後,皇父平定前明餘孽,掃除南方舊番,他都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並不是為將的心,所以朕可以放了廢太子,但是十一,朕要關他一輩子。”
說完,他續步往前走。
向後留了一句話:“沒手扶你,你自己起來。前面是大紅臺群房,第一層東面有四大天王坐像、十八羅漢像和喇嘛教噶舉派祖師那若巴的佛說法像。其中這那若巴像,你在長洲和京城都是沒有見過的。”
這邊何慶已經跟了上來,扶王疏月起身。
皇帝抱著大阿哥已經走到大紅臺下面去了。大阿哥趴在他肩上,迷迷糊糊地一會兒睜眼一會兒閉眼。
“主兒,趕緊跟上去吧。”
***
沿階而上。不知不覺就繞過了大紅臺的群樓。
群樓中的法相,有漢傳佛教中的羅漢天王,也有黃教中的尊者,其中大部分黃教尊者她都是不認識的。皇帝帶著她一尊一尊地看過去,其間跟王疏月和大阿哥講了那若巴的十二大苦行(這一段典故其實蠻神奇的,有興趣的天使們可以自己去搜搜)。
大阿哥似乎是為了他皇阿瑪這次帶他來普仁寺而做了功課。偶爾竟然也能應答皇帝兩三句。
比起賀臨,皇帝的確是一個更淵博和廣袤的人。
王疏月很喜歡聽他不急不慢地跟她講述黃教之中高深玄妙的東西。
比如他說黃教的教義與漢傳禪宗不同。禪宗的發展歷經千百年來,士大夫階層的傳承與擴展,生出了太多形式。繼而逐漸成為了文人精神的依托,不免在動蕩時狂亂,不然就是流於對經論的過度研討,而歧義亂生,這樣並不利於文心和人心的安定。但漢人對這一點並不自知。
黃教的傳承,多年來卻極其樸素。這也和西邊少數民族落戶的文化水平有關。它的傳承,依托的是聖者的言傳和身教,這些喜馬拉雅山脈中聖者本身就是經典,他們以自身演繹,所以信徒更為純粹虔誠。
所以禪宗他要動用皇權幹涉壓抑,但黃教卻要大力扶持弘揚。
對於王疏月而言,他是臥雲精舍之外,一個更為現實的世界。
皇帝的這個世界不回避對文華與藝術的欣賞與追逐,也不乏對歷史和時代的思考。
在他的闡述之中,王疏月似乎也慢慢看到了父親這些前明文人的局限。
正所謂“不避涉歷史長河,也斟酌一日陰晴”
憑心而論。
王疏月很愛慕這樣一個人。
但是礙於他的帝王身份,也礙於她的漢女出身。很多情意盈盈的話,王疏月暫時還說不出口。
皇帝在言辭上到是比王疏月要自如很多。然而奈何他多年不識情愛的那顆鋼鐵心,以及君臣之間說話的章法,一時難以扭改,導致他雖然說話說得自如,但那些話卻時常硬得像釘子一樣往王疏月身上落。大半年了,始終和他那身龍袍一樣,穿得嚴絲合縫,開不了一絲竅。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西藏的六世達賴活佛桑格嘉措(其實這個人在歷史上叫格桑嘉措,不過既我要架空瞎寫,就給他改個名字哈。)一路跋涉千裏,終抵熱河,於此同時,蒙古各部宗教首領也集於外八寺。這是大清皇帝秋圍前後的慣例,雖看似是個宗教性質的集會,實則是皇帝禮遇活佛,尊一人而安萬人的政治策略。
既然本質是個政治性的集會,那除了論經之外,更多則是商討宗教政策,和劃分宗教領地。
因此歷代大清皇帝對此都十分重視。
皇帝在九月十六五日就出了避暑山莊。
這日王疏月陪著大阿哥用早膳。梁安進來道:“主兒,張公公從外八寺回來了。”
王疏月偏頭朝通廊看去,見張得通掛著笑站在那裏。
“給和主兒請安,萬歲爺讓奴才來接您和大阿哥。”
王疏月站起身走出去道:“皇上那邊忙閑了嗎?”
張得通道:“哪兒能啊,和主兒您是知道皇上那個人的,什麽時候肯給自個清閑,不過萬歲爺今兒留了一日給主兒,說是允諾帶您去普仁寺見桑格活佛。您吶,也不用備什麽,晚些萬歲爺和您一道回來,明日就要啟程去木蘭圍場了。
大阿哥從裏面跟出來,牽住王疏月的袖口道:“和娘娘,我們給皇阿瑪包些茯苓糕去吧。您今天做的茯苓糕特別好吃。兒臣喜歡吃,皇阿瑪也肯定也喜歡吃。”
張得通彎腰道:“哎喲,小主子,萬歲爺今兒早上還特意提了一嘴和娘娘的茯苓糕呢。”
所謂的父子的口腹之欲的緣分,還真是神奇。
“好,那張公公,你侯一侯,我去更衣。”
“欸,主兒您快著些。”
***
外八寺雖然叫外八寺,但到了賀龐這一朝已然不止八座寺廟。只是因為其中有八座寺廟受理藩院管理,又都修建在古北口外,才被稱做外八廟。
普仁寺是其中第十座寺廟,也是最新建成的,是皇帝為六世活佛桑格嘉措修建,供他居住講經之處。
王疏月牽著大阿哥的手走進普仁寺山門前的時候,太陽正將近正午。
山麓間,但凡遇見晴好的天氣,便能看見雲海翻湧流動,日光落在重檐歇山頂鎏金瓦頂上,輝映著背後牌樓上彩畫,光華流轉,色彩斑斕。
這是一座典型藏式寺廟,但細節之處又能看見漢式風格裝飾。
一入山門,入眼的便是碑亭,為一塊整石所造,碑座為一巨石雕成龜趺。大阿哥顯然對那碑座有興趣,拉著王疏月過去看,王疏月則在看那碑座上的文字,那字體她太熟悉,正是出自皇帝之手。
“恒卓。”
背後傳來這一聲,大阿哥被下了一大跳。忙轉過身去請安。
“皇阿瑪。”
王疏月也跟著一道行禮。
“恒卓,過來。”
在這座宏偉的佛寺之中,又當著大阿哥的面,皇帝板著慣常的那一副嚴肅的面孔,
大阿哥有些怯,擡頭看著王疏月。王疏月輕輕推了推他的後背。
“去呀,你不是跟著和娘娘走累了嗎?和娘娘抱不動你,讓你皇阿瑪抱會兒你。”
大阿哥聽了王疏月的話,當真開心的伸開手沖著皇帝撲了過去。
皇帝覺得王疏月一定是故意這麽說的。
但情景至此處,孩子又是一臉天真單純的歡樂,他也不好再刻板地拒絕,彎腰將大阿哥抱了起來。
張得通在一旁,正想要上去替皇帝的手。
卻見王疏月沖著他悄悄搖頭,擡頭又見自己的主子也沒說什麽。三人立在一處,頭頂煙翻雲湧,皇帝雖沒什麽表情,但王疏月面色溫柔寧靜,大阿哥眉梢上都是歡喜,這場景,連他一個多年沒有家世的無根人都動了老大的凡心。
皇帝抱著大阿哥,王疏月挽住了他的胳膊。
“你又跟朕放肆。”
王疏月沒有看他,拉起大阿哥鬥篷上的帽子,遮得大阿哥只剩兩只眼睛,滴溜溜地看看她,又看看皇帝。
“妾今日膽子大,有我們大阿哥給妾撐腰。”
說著,牽著皇帝的胳膊,把他的手挪到了大阿哥的膝彎處。
“您得抱這兒。不然,大阿哥不舒服。”
皇帝哂了一聲,卻還是配合了她。
“朕沒看出來恒卓能給你撐什麽腰,反而是你給他撐腰。”
王疏月挽緊了他的胳膊。
“好了,我的主子,您說的要帶我們看普仁寺,這會兒又這麽多話。”
張得通刻意讓皇帝的儀仗跟得遠了些。
三人在前面走,他與何慶也退到了十米開外地方的隨著。
山麓上的風是由上至下鋪面而來的,由於高出的巨佛像前焚著香,風裏的檀香氣便十分濃郁,因而男女之間的關聯,好像也褪掉了淫靡氣,而裸露出一種“相知相伴”的本質來。
何慶偏頭對張得通道:“欸,師傅,您覺不覺得啊,自從和主兒伺候了皇上,咱們皇上,也像個人了。”
張得通在他腦袋上狠狠一敲。
“說什麽掉腦袋的話。”
“不是,奴才的意思是,咱們皇上以前跟個神佛金身一樣,那光芒萬丈的,連大阿哥都不敢親近他,不過,咱們萬歲爺如今……對對,也是光芒萬丈,但是您看啊,萬歲爺和小主子,現在這樣,嘖嘖,多好。”
他的話是有道理的。
張得通服侍了皇帝二十多年,看著他從一個不受重視先帝重視,甚至時常被貶斥的皇子,到如今君臨天下。
皇帝在骨肉親情這件事情上,是有心結的。這麽些年,成妃也好,皇後也好,沒有一個人敢想,他會和大阿哥有除了學業之外的交談,更不敢想皇帝會主動親近大阿哥。
但王疏月看似沒有用任何的氣力,卻讓皇帝為自己的兒子彎了腰。
“他像個人了。”
這話……雖然掉腦袋,但好像也沒什麽毛病。
皇帝抱著大阿哥與王疏月一路往上行。
普仁寺是倚山勢而建的。層層疊疊的殿宇錯落在山間。中間修築了很多處石階,將各處殿宇相連。
過了碑亭往北,便能看見普仁寺的主殿大紅臺,壁面上辟有三層漢式垂花窗戶,盲窗與實窗相間,共有三十孔之多。窗頭上浮嵌琉璃制垂花門頭,雕刻著精細的花紋。
王疏月瞇著眼睛細看。
皇帝卻開口道:“仔細把眼睛逼瞎了,那是禪宗的蓮花紋,是從丁觀鵬(這是一個康熙年間畫佛畫的畫家)的佛畫上移過來,衍雕上去的。”
“既是黃教寺廟,為何又飾以漢傳的圖樣呢。”
“這是融合,天地融合,其實還不夠。”
說著,他側過面,深看向她:“王疏月,融人才是最重要的。滿漢藏蒙,對朕而言都應該是朕的子民。先祖以武力馳騁天下,到了朕這一朝,兵不能廢,征伐天下要有道,因此,窮兵黷武絕部不是此時的主道。朕修建普仁寺,是為了融人,朕讓你在長洲修覆臥雲精舍,信用你的父親,也是一個道理。”
王疏月靠著他的肩。
也許是因為他在這座佛寺裏呆得時間長了,皇帝的袍衣上竟也有了厚重的佛香味。
“這話您是說給大阿哥聽,還是說給妾聽。”
“說給恒卓聽,不是在這個時候。他還小了,王疏月,朕說給你聽的。”
他說完這話,王疏月卻沈默了須臾。
“所以,您才不肯赦了十一爺。”
皇帝停住腳步。
她犯他的禁忌。若換成以前,他定會治罪。但如今皇帝又覺得,沒這個必要。
王疏月見他沒有說話,忍不住屈膝,靜靜地跪了下去。
皇帝托了托大阿哥的腰,將他抱得高些,低頭對王疏月道:“朕沒讓你跪,起來。”
“奴才不敢。”
皇帝望著她笑了一聲:“你這話對朕而言,不逾越。你說的是對的。十一是將才,是我大清的巴圖魯。入關後,皇父平定前明餘孽,掃除南方舊番,他都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並不是為將的心,所以朕可以放了廢太子,但是十一,朕要關他一輩子。”
說完,他續步往前走。
向後留了一句話:“沒手扶你,你自己起來。前面是大紅臺群房,第一層東面有四大天王坐像、十八羅漢像和喇嘛教噶舉派祖師那若巴的佛說法像。其中這那若巴像,你在長洲和京城都是沒有見過的。”
這邊何慶已經跟了上來,扶王疏月起身。
皇帝抱著大阿哥已經走到大紅臺下面去了。大阿哥趴在他肩上,迷迷糊糊地一會兒睜眼一會兒閉眼。
“主兒,趕緊跟上去吧。”
***
沿階而上。不知不覺就繞過了大紅臺的群樓。
群樓中的法相,有漢傳佛教中的羅漢天王,也有黃教中的尊者,其中大部分黃教尊者她都是不認識的。皇帝帶著她一尊一尊地看過去,其間跟王疏月和大阿哥講了那若巴的十二大苦行(這一段典故其實蠻神奇的,有興趣的天使們可以自己去搜搜)。
大阿哥似乎是為了他皇阿瑪這次帶他來普仁寺而做了功課。偶爾竟然也能應答皇帝兩三句。
比起賀臨,皇帝的確是一個更淵博和廣袤的人。
王疏月很喜歡聽他不急不慢地跟她講述黃教之中高深玄妙的東西。
比如他說黃教的教義與漢傳禪宗不同。禪宗的發展歷經千百年來,士大夫階層的傳承與擴展,生出了太多形式。繼而逐漸成為了文人精神的依托,不免在動蕩時狂亂,不然就是流於對經論的過度研討,而歧義亂生,這樣並不利於文心和人心的安定。但漢人對這一點並不自知。
黃教的傳承,多年來卻極其樸素。這也和西邊少數民族落戶的文化水平有關。它的傳承,依托的是聖者的言傳和身教,這些喜馬拉雅山脈中聖者本身就是經典,他們以自身演繹,所以信徒更為純粹虔誠。
所以禪宗他要動用皇權幹涉壓抑,但黃教卻要大力扶持弘揚。
對於王疏月而言,他是臥雲精舍之外,一個更為現實的世界。
皇帝的這個世界不回避對文華與藝術的欣賞與追逐,也不乏對歷史和時代的思考。
在他的闡述之中,王疏月似乎也慢慢看到了父親這些前明文人的局限。
正所謂“不避涉歷史長河,也斟酌一日陰晴”
憑心而論。
王疏月很愛慕這樣一個人。
但是礙於他的帝王身份,也礙於她的漢女出身。很多情意盈盈的話,王疏月暫時還說不出口。
皇帝在言辭上到是比王疏月要自如很多。然而奈何他多年不識情愛的那顆鋼鐵心,以及君臣之間說話的章法,一時難以扭改,導致他雖然說話說得自如,但那些話卻時常硬得像釘子一樣往王疏月身上落。大半年了,始終和他那身龍袍一樣,穿得嚴絲合縫,開不了一絲竅。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