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老莊

關燈
對於大歷史來說,一點轉變都是以百年為單位的。比如漢對匈奴作戰,唐推廣科舉,都是百年以上的事情,但對我們個人來說,就是一輩子看不到的變化。

1840年以來的西學東漸,風起雲湧,其實也不過不到兩個世紀,對歷史來說,不過一個呼吸。

紅塵滾滾,總之做什麽都不容易,看的書越多,越覺得自己需要看的越多。

比如碼字,更可能是徒勞的舉動,然則總是需要嘗試。相對於其他事情,已經是最簡單的了。

比如求知,總是一種正面有效的努力,至少可以讓你獲得更多的生存幾率。至少可以保住生存的底線。

常說世事無常,其實不存在安穩的工作,國企下崗,現在教師也去事業編制,安知明天公務員如何?世間十年一小變,三十年一大變,六十年一甲子輪回。

所以這個世界上,唯一相對外環境安穩的,就是自己控制一個自己穩定的內環境,也就是自己對世界的變化心中有知識藍圖,可以應付環境的變更。

所以,這就是求知的意義。

恐懼源自無知。

而真理必叫你得以自由。

人生有限,必須集中到有限的領域,我有心寄情天道,然則環境總是種種無奈。

都說人心不足,沒錢想發財,發財想當官,當官想當皇,當皇想長生。我還在第一步掙紮,又怎麽成就最終成就?

也是癡人說夢罷了。

人不能活在真空裏,所以不存在挑花源,人被環境驅動和影響,不可能做個隱士,哪怕去寺廟也躲避不了江湖,然則環境同時給人一種扮演的氛圍,讓人走出內心的小圈子,獲得一種存在。

這有和無的辯證,大概是哲學上的命題。

有一句哲言:“人的痛苦往往不是因為自己的苦悶本身,而是因為看到了他人的幸福。”

比如一個原始人,整天打獵收集,也不會覺得痛苦,可如果一個現代人穿越到遠古時代,就會覺得痛苦。

因心生苦,苦本由心,苦海無邊,皆因欲望無窮。看破欲望,即是智慧。

這個社會由人組成,人本質是生物,人類的群體遵守生物群落的規則,自然演化出的一套規則,每一個人都在規則下生活,互相遏制,走不出去,也就是黃仁宇之類所謂的大歷史,歷史三峽。

可以的話,真想跳出這局棋,出國去。

身在棋中,或高或低,都逃不過棋子的命運,必然的博弈。信息時代反而造就了網絡的無處不在。

以我之見,未來如何,誰也不知道,不過誰也無法提著自己的頭發拉自己起來,除非力從地起,像***或者太祖一樣裹挾民意,才有可能改變舊規則,走出歷史三峽,開創康莊大道。

我們作為小民,其實也就那樣,打工,買賣,吃飯,睡覺,逃不出的規則,走不出來的格局,凜冬將至,餓不死就是勝利。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回歸學生時代熬夜看好書的簡單快樂和充實感,如佛如禪的心境,即是解脫。要是人有無限的時間和無限的腦子,可以做成任何事情,可惜時間和腦子都是有限的。三歲看終身。我果然是個書呆子,沒什麽賭徒性格,回歸最初簡單快樂的自己。

近年愛看諸如王安憶或者池莉之類把現實殘酷扯開的小說,我想著,其實人一輩子,健健康康到老,其實是什麽都強。

凜冬將至,少消費,多種地,至少餓不死。這種時候,越接地氣的活越能活,因為門口面店是剛需,什麽時候都要吃,反而奢飾品店不是剛需,反而難有需求。比如網文,IT,娛樂之類的東東,也會難過起來。說不定農村有點地種種菜,反而死不了。

人生風水輪流轉,往往比小說還精彩,就是這樣的。

近年來外資比如三星全都撤離了中國,正如早幾年外資大規模進入北上廣樓市撈錢。這些不是秘密,網上新聞散落到處都是。

比如97年也曾經經歷這樣的經濟周期。

冬天來了,就不要想著吃多肥了,應該藏起來冬眠,等待下一個經濟周期。

當年抄底也是一種機會,比如李超人發家就是因為當年香港樓市低迷他趁機吃下。今年股市有上漲也是因為之前的抄底。另外李超人也跑路歐洲了。李超人靠危機起家的,鼻子很靈的。

我等小民來說,也僅僅求一個一技之長餓不死罷了。

電子,AI,IT之類的東西一理同,百理通,做點電子維修什麽的,可能餓不死,因為大家沒錢買新貨,維修就能生存了嘛。大概就是這樣。

大環境就是這樣,一般應對也就是開源節流,估計公務員也不會好過,有動作的,一切改革都是逼出來的。

所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想一套模式吃一輩子,是不可能的,比如外企見勢不對就跑,你還想在外企做到什麽位置,不也是一場空嗎?

想著人活著都不容易,如同廣義的人道主義。

“悲憫自我以及他人,以及蒼生”

想來我們的生活的時代,也如同《花樣年華》。漸漸遠去的。

哪朝哪代,故事都一樣的,宋有王安石,明有張居正,清有雍正,像崇禎的時候,下面餓死,皇帝拿不出錢打仗,大臣富的流油,最後李自成來了,敲詐大臣的錢多的可以滅十次李闖的軍費。。。每次周期性的輪回,都是這樣。。。機構的臃腫,財政的壓縮,改革,掙紮,變化。。。只是我們時代大環境的不同,或許可以走出這種輪回。。。

我們都只是歷史的塵埃。。。

然則機關算盡,也不過短短幾十年而已,比如紅樓夢裏的賈敬,求仙問道,能說他不聰明嗎?賈寶玉棄世出家,畢竟只是藝術,現象中的曹雪芹只是中年困頓而死。

想著什麽修齊治平,什麽長生久視,都是虛妄,到頭來都如《秋水圍的日與夜》,簡單平靜的生活而已。倒是學問上的事情很有趣。我想著,悠悠閑閑的讀書,從老莊墨韓,程朱理學,芝加哥學派到智能革命,慢慢的欣賞前人的智慧,倒是一種享受,幾乎我們能想到,都有人寫過,然則思維隨著新技術突破,繼往聖之絕學,開萬世之太平,本身也是一種存在本身不是?這樣想的話,倒超脫了自身的命運,有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味道。常言道:“人生憂患讀書始。”我言道:“人過而立方知書。”很多書學生時代翻過,但近年生活思考多了,才慢慢品出三味。大約大多書對於對這個社會的建模,而沒有對這個社會的認知,建模就是空中樓閣。別說論語孟子,就是那些老舊的文藝片,也是近年才學會品味。

諸如《男人四十》《百年浮城》之類的東東,何嘗不是智慧優雅?

然則人的腦子畢竟有限,能學的能看的有限,我想長生,其實只是想看看無限未來的無限可能。

只是能學的知識畢竟有限。我這種腐儒其實也做不了什麽事。存在即合理。社會自然進化多少年,演化的格局,生存的生物,不是幾本破書可以解釋的。每一個人類的腦容量都差不多,他們為了生存可以演變出多少覆雜的互動。可能隨便一個小吏都能碾壓我。

只是我天性喜歡多想而已,大概也是早年環境逼迫養成的習慣,大概杞人憂天就是這種了。

這麽想的話,生活多了一些豁達,其實人生怎麽不能過,諸如李安的《飲食男女》.簡單的生活,何嘗不是一種平凡的智慧?

所謂武俠,本身就是一種童話,很多事情,殺人不必用刀劍。所謂最終武俠,也只是一種理想的喧嘩罷了。

倒是我輩,或文或工,見風使舵,不管什麽時代,都混口飯吃,大概是最現實的成就了。大時代裏的小民浮沈,不管怎麽樣,這麽大的土地,總不至於連我一口飯吃都容不下吧。

世間之事,難說的很,千年前,就有聖人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理想國》裏的哲人王,古人說的“內聖外王”,其實是一回事,然則我們的環境和人心的互動,依舊跳不出小市民和農民聰狹的本能。這樣的環境裏,一個讀書人的思維,反而是一種“知見障”。大家身材差不多,你綁著腿,背著包,怎麽跑得過別人呢?

誰說讀書就能混的好的?多少臭老九一事無成,多少混社會的發財無敵?

本質上人也是一種動物而已,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罷了。

經濟周期嘛。中學課本裏有說的,把牛奶倒進河裏。供大於求,然後大家都沒飯吃,蕭條一段時間,淘汰一批企業,然後大家又有市場了,於是經濟又繁榮了。

這就是馬克思說的資本主義的落後性。

所謂供應側改革,其實就是人為淘汰落後產能,減少搶飯吃的人。

明年又要選太子了,雞飛狗跳,一批人上去,一批人死掉。看站隊了。

覆雜的世界,和小民無關。

小民繼續努力經營知識樹,做技術宅。有一技之長,遠離覆雜的生活,過自己的小日子。

其實我覺得健健康康比什麽都重要。其他的事情其實也沒有精力去想。身體不好,英雄氣短,也沒餘力想其他的了。人生如此多難,唯出家之心以求清靜。原無欲望心,但求安度餘生。一如老僧。

其實倒覺得做出家的修行人挺好的,做個世俗的小民太多無奈。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覆雜的社會讓人生畏又無趣。比如真遇見了壞事,黑的白的,我等小民其實也是無能為力。所以期待社會的進步,一個更文明自由的未來。

如果道家真的可以長生,倒真想出家去,好過在這個喧嘩的世間打滾。

按說妥妥的黑科技文版本,接下去世界的發展會集中在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幹細胞以及基因和蛋白質圖譜,攻克絕癥,延長生命,可控核聚變,航空科技等突破口,諸如IT大牛一個個去投資航空或者生物,才是真正的位面之子,諸如社會進步或者金融游戲,也是無法逃避的未來。

這樣的人生,遠比每天老老實實上班有趣多了。按說以金融,認知科學,it,管理,生物的技能樹玩著,就算做不了位面之子,混個吃飯的潮人,也是有趣的多的事情。比老老實實上班有趣多了。

只是個人的時間,腦子和能力有限。

以出家平靜之心求入世永恒之道。如道似禪,修身養性,倒別有一種充實。半源讀書半源佛,別有自在是逍遙,這樣的日子其實過的挺好的。

想象力改變世界,如果這個世界沒有過盧卡斯或者金庸,該是多麽的無趣。

人所追求的夢想,與存在的價值,超脫他個體的境遇本身。

“孔孟老莊,聖賢也要人來做。詩詞歌賦,遐想自可寄餘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