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能力

關燈
《獵場》裏鄭秋冬讀大學因為逃課去尼泊爾挖蟲草被開除,後來在監獄裏學了人力資源自考本科,然後沒卵用,所以冒充北大MBA靑飛的身份,羅伊人說現在人靠的是能力,然則其實是相對的。

就跟積木一樣,文憑要求越來越高。和實際工作需要脫節,也是鏡花水月。

比如你做編輯吧,不但要文憑,也要有文字能力,但只要有文字能力,大可以去網上寫小說,沒有門檻,金庸,古龍,溫瑞安,番茄全是肄業生,關鍵是能力,沒能力你就是混個工作也做不好。

比如金融吧,你混個基金經理,可能需要文憑和一些證取信客戶,但你真有能力,大可自己炒股,無非是多花點時間多翻幾番的區別。

很多專業的證書市場很認可,但可能報考需要門檻,也是人為的刷掉一些人,比如司考,可能法碩都拿不下,以前法律自考就能考,現在則需要全日制法律專業,大多證書都要求本科學歷報考,其實有心的話也就多費兩三年,因為專科網絡教育很容易過,所以其實只要用心對付兩三年的自考本科。對平均三五十年的工作生命,也不算什麽。

比如銷售或者工廠管理,也不需要文憑,因為這是很考驗社會能力的,一個包工頭比一個大學生合適,做著做著就秀下限,大把人擠在一起搶飯吃。

比如數據分析這個工作,英美有專業的碩士學位,但學外語跑過國外何苦呢,關鍵技術網上大把課程,關鍵不是怎麽處理數據能力,而是你怎麽搞到數據,現實中很多數據散亂且不可信,這種真實數據的獲得能力才是首席信息官的首要能力。經濟學文憑什麽,不過錦上添花罷了。

計算機產業可能是最不重視文憑的技術領域,關鍵是你要真有技術能力。

大概就是如此。

恩格斯說他從巴爾紮克的小說裏學的東西比什麽都多。

天朝的電視劇歷史和都市二分天下.歷史劇裏學歷史,都市劇裏學社會。表面歸於經濟數據,其實歸於思維人心。

其實理論上,我們的社會給了開了一道縫,用時間澆出花來,雖然難是難了,還要走教育的路子。但不管怎麽樣,肯努力總會天無絕人之路。

古代也一樣,沒有秀才文憑,文人圈一般混不下去,但是也有不少奇葩,就是才華橫溢,木有功名

大多知名小說家都是如此。蘭陵笑笑生,蒲松齡,曹雪芹,羅貫中,關漢卿,施耐庵,吳承恩。全是沒有功名的。

因為古代小說屬於下裏巴人,大文人不幹,大文人玩的是經史朝堂,估計也沒空玩這個。

估計腦子也不一樣,搞八股的腦子和搞創作的腦子思維模式也不同,對沖。

實際能力吧

哪怕是廚藝

也能開個飯店

或者理發?。

或者其他食腦的,程序上覆雜一點?。

但本質上也是一樣?。

說到底,工作都是一樣為了生活而已?。

我說的不是文憑?。

是一考定終身?。

很多人讀書的時候沒覺悟,或者環境不好,也是有的。

但社會給人希望?。

以後也是可以努力的額?。

年紀大了,讀書的性價比就不高,花太多時間在教條上,未必有用,就跟八股一樣,老八股,考起來就得不償失了,只是我自己閑著也是閑著,自己也愛看書,就當買保險了。

各種各樣的人在不同的年代演著不同的戲,但總的套路大同小異。

無可無不可,如同看破人生的滄桑,或者敲著經鼓的老僧。

鐵打的戲臺流水的角,一代又一代,愛恨情仇,矛盾博弈,你方唱罷我登場。

《三妹》簡單的思維和人際,男女子孫,人一輩子就這麽嗖的過去了。然則覆雜如《門第》和《婆婆來了》,個人能做的事情輻射也相當有限。只不過裝修布景和服裝道具不同,戲還是那麽些戲。無非經濟人心。

說到底,人一天二十四小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能做的相當有限。一天一天又一天,日子糊裏糊塗就過了。

那麽多人讀書考研,無非渴望有種生活的改變,然則讀了書,還不是照樣要去職場打工。

人食五谷,說到底都是凡夫俗子。

古代人八股科舉,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未必是什麽野心,理想,只是人活著,總想有些改變,有些事情幹。就跟游戲要練級一樣,是天性。雖然考上了也未必能如何。人碼字,也是這種心態,關天茶舍大把民科哲學家,都是吃飽了空虛折騰罷了。年輕人打籃球,跳街舞,玩極限,都是如此罷了。

人活一世,最後除了什麽文字都不留下,可是文字本身,也只是虛妄

很多事情就跟社保一樣,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退休用到,但是還是得那麽按部就班的活著。

工作,學習,上班,乃至婚姻,都是如此

======

《三妹》這片子很多地方就是看的生氣。比如三妹,人是好,未免太蠢了。很多事情,自己說清楚就可以了,被人捏來捏去。像假消息,假信,報警,看人什麽的,有點心機都可以搞明白了。信真的假的,連字跡,暗號都沒有,也沒有什麽直接通信對號的手段。像有那上海知青一半的厲害,就不會被楊豆筋那種有點原始小聰明的流氓被忽悠了。這種農村劇或者年代劇,其實更見功力,就跟圍棋一樣,很多粗淺的盤外招高手過招不屑下,可他確實存在,因為無知,更見野蠻。《馬向陽》《燦爛的日子》還有《天下糧田》。像《天下糧田》裏假信,假案玩出花來,像三妹這種,還不被吃的渣都不剩啊。

但是我自己當年也沒聰明到哪裏去。

文明社會,鬼蜮伎倆無所遁形,秩序系統,才能更加光明。

但是也就三妹這種死腦筋,才會幾十年如一日的做鄉村教師,也是符合角色人設的。

像楊豆筋這種人,在年代算不老實,放現在,可能多的多。真的去上海了,跑銷售,說不定正合適。

銷售跑酒場,酒不過助興,關鍵是話,好話要說的人不反感,挑動人的心理,也是一種藝術,和碼字一樣,人人知道碼字甩YY,可怎麽YY,才能不落俗套,不讓人反感。所以人不是喝酒,不是看書,人是在接受心理治療。

像楊豆筋這種人,就跟韋小寶一樣,天生敏感人心。雖然做不了名臣,但大可以做個弄臣。

現實世界,楊豆筋這種人遠遠比三妹這種人混的好,這是數學概率的問題,現實裏的人的互動,只遵從客觀規律。這就跟下棋一樣,不是誰都能跟《天下糧田》裏的劉統勳一樣明察秋毫,糊裏糊塗,大多數人一輩子也就折騰過去了

說起來人一輩子就過了,三妹至少有一種高尚的意義,我自己還不如她呢,糊裏糊塗就過了半輩子。人如果像三妹,保爾·柯察金那樣活著,本身也有自己的存在意義。

如果站在更高的高度,看人生的棋局,愛欲成敗,其實也算不了什麽,觀棋爛柯罷了。又何須斤斤計算其中的小便宜?但反過來,小便宜積累多了,就成大利益。人一輩子嗖的一下就過了,也無非就這麽點區別。這樣的辯證矛盾對立,大概也有哲學上的意義。古人說殺人不過頭點地,機關算盡,其實也不外如是.說起來,中國人的酒色人際,可以說是一種群體性的心理扭曲。層層疊疊,無聊的很。要我做銷售,也許也行,但我真不想這麽生活,很多無聊的人際,也懶得去做。既沒必要,心理也不爽。做了多半也沒用,做了也沒什麽意思。還不如老老實實去畫圖碼字生活自在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天與地》裏救贖與沈淪,兩種人格的兩個豬腳互相轉換,也是很覆雜的事情。如同《覆活》。人心的覆雜,極難界定。就如甘地,一直有清教徒的傾向,時機所至,就成了聖雄。但環境不同,甘地可能一輩子就是南非一個功利的英語語言印裔律師。

每一個的生活本身是碎片化的故事,將碎片化的故事組織成有情節,有沖突,有矛盾,有角色性格的故事,就是小說的藝術。碼字就跟炒菜一樣,要做廚神,時也命也,但學學做做,做出一般的味道,開個小飯店,還是概率很大的。怎麽著,這日子也就過了。

就如我碎片化的這本故事,轉化成小說的認識,也只是一種技術上的問題罷了

===========

《門第》這個故事,羅家其實也不算什麽。

雖然是將軍家吧,但將軍走了。兒子雖然值錢生意不小,但大多靠將軍關系拉的貸款,將軍走了,兒子破產,就一酒吧。還不是自己的店面,就三年租期。女兒財務畢業,一月一萬多一些。

也不算什麽。

春生當上樓層經理,一年也有五六千。

也就別墅值錢,但估計是部隊福利,老太太過了就收回。

大概最大的財產是之前買的電梯房。

有啥好嘚瑟的。

北上廣大把這樣的人。扯什麽門第。

羅家那個兒子順風順水習慣了。

沒了關系,根本不會做生意。

比如那個酒吧吧。

就算沒有春生。

大可以自己去找個靠譜的廚師長。

也就做起來了。

說到底,羅小貝最後靠的也是讀書出來的本錢生存。

最終人還是要靠自己的能力最靠譜。

春申分析各種小吃,找最合適的店學醬肉秘方,那也是用心的信息收集和經營。

也是一種技術性的努力。

人是逼出來的,能力也是逼出來的,最後羅家兒子也是一樣拿著計算器精打細算起來。

其實說覆雜也覆雜,說簡單也簡單。

市場經濟下,人只是經濟數據系統下的寄生蟲。

順道者生,逆道者亡。

說起來,很多時候人只是沒被逼到那份上,否則我自己就是天天日更萬字,也得忍下去,也能做得到。所謂能力,無非就是如此罷了。比如經濟啦,比如認知啦,比如人心啦,比如文筆啦,人覆雜了就會去想,想明白了就通了。

人覺得痛苦,才會尋找改變,才會去思考,所以哲學的根源是痛苦。

安安樂樂的,有幾個人需要去苦思冥想呢?

覆雜社會裏,人只要做好一個很小的環節就能生存,要生存就是如此,哪輪到你自己想要怎麽生活?

說起來,我手速一小時一千,邊想邊寫邊改,寫的慢,日更萬字要十個小時寫,早八點到晚八點,中間吃飯休息。

說累也累,但跟搬磚比起來也不算什麽了,很多工作起的更早,下班更晚,幹的累,賺的少。

所以沒辦法,日更萬字也是被逼出來的,真要生活,也得咬牙撐下去。

其實高科技也可以碼字,比如小黑屋,或者文字借鑒軟件。

比如你寫打鬥,智能軟件就會把神機,蛤蟆,之類的相關片段搜出來讓你參考。

這種理論上是可能實現的,也不能算抄襲。

或者語音碼字。

躺被窩裏用手機耳塞錄字錄了,後期再稍微修改一下。

很多盲人都是這麽寫作的。

不用天天坐著碼字腰肌勞損。

現在科技發展了,語音辨識度提高了很多。

據說現在AI也可以碼字,前幾年奧運的新聞報有部分是人工智能寫的。

微軟小冰基本可以流暢對話。

也可以用大數據搜最新潮流,H點,爽點,文化點。

這些理論上都可以實現。

其實很多時候,都是人腦來處理這些信息,不過人腦畢竟不比電腦。

雖然不能用AI取代人腦,但可以輔助處理信息。

很多所謂作家的才能本身就是這種信息處理的一部分。

老派作家的生活,北京弄子,上海胡同。

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小說。

=========

松下幸之助,生於日本和歌山縣的一個農夫家庭,幼時家境困苦,9歲時即被迫中斷學業,開始做學徒,在一家自行車店做了五年學徒,當時電器時代剛剛開始,他自學電器知識,去找相關工作,一開始別人公司都不要,一連找個三個月,每次都進步一些,最後對方公司被他感動,要了他,16歲他進大阪電燈公司做配電工,23歲開始開了個小電器廠時,已經是電器方面的專家。

就如同豐臣秀吉,很小就到處流浪,做行商,小廝,武士仆人等等,十幾年後,雖然什麽成就也沒有,卻磨礪出一顆玲瓏心,投靠信長後,不管多難多刁鉆的任務,猴子都沒有讓信長失望過一次。

太祖少年友人曾評論太祖:太祖這個人,不管做什麽,都會肯用心,做最大的準備,盡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

又如李嘉誠創業,去意大利工廠學塑膠花工藝,最後回香港做成塑膠花大王,然後就是資本運作了。

======

做人做事,無非態度問題。

無論是碼字,還是考證,認準了目標就做到最好。

朱元璋25歲起兵,40歲就當了皇帝,而他之前只是個不認識字的流浪和尚,但後來治國,理政,看賬,打仗,用人,全都會。無非用心罷了。

人活著,總要做點什麽,留給世界看看。

境隨心轉,無可無不可,心理學的真實,倒近於佛家的智慧,感悟如此,則得解脫.

境隨心轉,心隨意生,心如流水,無我無相。

雖然沒有刻意讀佛經,卻有了佛法的心境。

紅塵於我如浮雲,不如清靜時節一碗粥。

來來去去的角色戲,然則打心裏覺得沒什麽欲望,看戲如水,平淡止水。連逛街都懶得去。

也許沒事,像現在這樣修修改改,寫寫字,看看書,也很簡單就過日子了。

人不懂經濟學,吃的大虧多了去了。

學點經濟學,至少可以活的聰明點。

人最基本的本錢是勞動時間,勞動時間轉化生產資料。

碼字是高風險投資,畫圖是保底工資,考證是低風險投資,三管齊下,小市民的一輩子也就打發了。

所謂生活,不外如是。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