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賽(上)
關燈
小
中
大
04號,羅曼·紮伊采夫,彼爾姆芭蕾學校。
05號,伊萬·維倫科,皇家芭蕾舞學校。
在離這兩個名字不遠的地方,是——
57號,伊瑟·霍夫曼,皇家芭蕾舞學校。
總共十二個選手,通過層層選拔,進入了這一年洛桑國際芭蕾舞比賽的決賽。
不同於前一天進入半決賽時的更多的是松了一口氣的感覺,在看到自己名字出現在進入決賽的最後名單上的那一瞬間,伊瑟仿佛看到了無數煙花在眼前盛開,每一個細胞都在叫囂著他們的喜悅。
這樣的欣喜之情,大抵還是她跳舞這十二年來的第一次。
她和斯塔克校長擁抱,嘴裏絮絮叨叨地在校長耳邊講了一大堆她自己也不太明白的話。
斯塔克安撫性地拍拍激動的小姑娘的背,心下也是感慨諸多。
不管接下來她能把多少有天分的孩子帶回倫敦,伊瑟·霍夫曼絕對是這屆洛桑賽上RBS收獲的最大驚喜。
四天的大課上下來,每個選手自然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提升。
可之於伊瑟,如果說比賽的第一天,她只是因為學得快狀態穩定而顯眼但在其他方面頂多是平平的話,到了第四天,她的出眾已經是全方位的了。
天生的好樂感和好舞感,來自多文化音樂家庭的獨特背景,俄羅斯學校給她打下的良好基礎,在RBS五年學習的厚積薄發,讓伊瑟在這五個除了睡覺吃飯就是全天候跳舞的日子裏以一個足以讓人側目的速度成長。
斯塔克能看到她在思考,在自己調整自己——像是半決賽這天早上她明顯不在狀態,下午站上舞臺的她卻帶來了迄今為止她最好的演出。
即便在賽前進行了一個餘月的突擊強化訓練,因為平時並不是那麽用功練功,伊瑟還是時常會出現這樣那樣大大小小的失誤。
但無論是規定古典變奏的《睡美人》第三幕奧羅拉變奏還是自選的《巴黎聖母院》艾絲美拉達變奏亦或是規定現代舞變奏,伊瑟不單單沒有出現什麽技術上的問題,在半決賽的這三支舞裏,她都表現出了她這個年齡段女孩所能表現出的極致。
就表演來說,伊瑟在同齡的孩子裏本來就算有靈氣的,但站在洛桑的斜臺上,小姑娘仍舊是那個臺上臺下都揚著明艷笑容的小姑娘,卻多了一分穩定和大氣。要是在決賽的舞臺上,她也能拿出一套這個水準的表現,拿個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他們在把小姑娘的影像寄給賽事組委會的時候,並沒有預料到伊瑟能走到這一步。
同屆的女孩子裏,雖然不如伊瑟先天條件出色,一直是班級第一,也已經在上一年以超低年齡拿到YBDY冠軍的露絲·卡利是學校最重點的培養對象。
但現在,伊瑟·霍夫曼彼時的表現已經證明了,她不僅僅在天賦上出類拔萃。
比賽第六日,下午三點,決賽。
只剩下最後十二個在各自熱身的參賽選手讓鮑力尤劇院後臺的大廳在這個星期裏難得的顯得相當空曠。
“你還好吧?”伊萬湊過來,小聲問道。
“不能更好了。”伊瑟知道她昨天那樣不笑不說話不吃飯大概有點嚇到伊萬了,仰臉對他笑笑答道。
說一點不緊張當然是在開玩笑,但伊瑟覺得她這時候的緊張和昨天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比起對於未知結果的擔憂,她彼時有別的擔心的事情。
伊萬認真地打量了一下伊瑟,確定她一切正常之後還沒來得及開口說下一句話,就聽到了面前女孩咬牙切齒的抱怨。
“我為什麽會抽到第二個出場啊啊啊!”
伊萬非常不優雅地翻了個白眼,這位同學,這句話你從昨晚上抽完簽之後念叨了有兩萬遍了好嗎?別說是他了,就是和他們不住一間酒店的羅曼都聽得耳朵起繭子了好嗎?
伊瑟撇嘴。
昨天的半決賽,在伊瑟看來就像是一場太過美好的夢境。
不同於四分之一決賽更像是學校考試的氛圍,半決賽是這屆比賽第一次面向公眾開放的場次。
候場的時候在後臺聽見觀眾的掌聲和喧嘩聲,伊瑟能感覺到自己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心跳又開始加速,血液再次沸騰。
但神奇的是,站上舞臺,聚光燈和滿劇院的觀眾們的目光匯聚到她身上的那一刻,絕大多數的不安和焦躁似乎都煙消雲散了。
或許她真的是舞臺體質,三支舞下來,即使對那個晚上的結果無法預料,但她知道自己已經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最好。
當然,她不得不承認的是,因為序號靠前的緣故,總是比她早出場的伊萬給了她太多的安定作用。
他的跳躍永遠那麽幹脆,旋轉永遠那麽穩定,一舉手一投足都是滿滿的氣質和性格,也不枉半決賽他跳完每個變奏之後觀眾獻上的比給別的選手多得多的掌聲。
但是!決賽的出場順序不是按照序號先後,而是抽簽來決定的啊!
最先抽簽的羅曼拿到的簽位應該算是最好的,正好排在正中間。在伊萬抽到了倒數第二個出場之後不久,伊瑟舉著那個寫著數字二的小球欲哭無淚。
伊萬安慰她說,好歹沒有抽到第一個,不算最壞的結果啦,但還是沒辦法讓她停下見到個人就叨叨一句的狀態,只得任她去了,殊不知伊瑟心裏默默在念,你個什麽時候出場都不怕的天才哪裏懂我等凡人的辛苦。
可怨念再多,也改變不了已經決定了的出場順序。
第一個出場的女孩的《堂吉訶德》第三幕女變奏已經跳完了,而側幕裏的伊瑟正無意識地捋著tutu的裙角,眼睛定定地看著空蕩蕩的舞臺。
身後的工作人員碰了碰她的手臂,示意到她上場了。
她深呼吸一口氣,終於邁步上臺,站定。
這是這周,她第三次在這個舞臺上跳這個變奏了。
《睡美人》第三幕奧羅拉變奏。
沒有多炫目的旋轉和跳躍,基本都是足尖上的小跳和小轉,考驗的是基本功和身體的控制能力。
即使已經在英國最好的芭蕾舞學校上了近五年學,三歲開始在俄羅斯學舞的伊瑟身上還是帶有不少瓦崗諾娃體系留下的印記,比如柔軟的手臂動作,比如紮實準確的基礎。
再加上,如果當年沒有隨父母移居英國而是繼續留在俄羅斯上學的話,十歲那年的冬天,伊瑟就應該開始上足尖了,在彼爾姆第一年的辛苦練習為的就是給上足尖打好基礎。
可當年的小伊瑟萬萬沒想到,因為RBS使用的是純英國式的和俄羅斯的瓦崗體系完全不同的教學方式,直到十一歲生日過了大半年,她才領到了她的第一雙足尖鞋。
比別人時間長得多,功夫花得多得多的打基礎時間給伊瑟帶來的好處太多了。
體現在這支舞上,就是如同踩在棉花上一樣的輕盈的足尖上的步伐和音樂走向□□之後穩定的快速對角線piqué和soutenu轉。
加上本來在參賽選手裏就小的年紀和稚氣未脫還帶著點嬰兒肥的小臉,大大的流露著光彩的褐色眸子以及露出兩顆小虎牙的可愛笑容,讓伊瑟看起來就像一只大號的洋娃娃,少女感十足,演繹甜美的奧羅拉公主再合適不過。
觀眾的掌聲證明了這一點。
這是個好的開始,不是嗎?伊瑟對自己說。
後面的兩支舞,分別是現代變奏和自選變奏。
現代變奏和規定古典變奏一樣,都是從主辦方圈定的若幹作品中選取一個來比賽。只不過規定古典變奏主要來自於知名的古典芭蕾舞劇,而現代變奏的作品是主辦方特意邀請了編舞為這個年齡段的參賽選手編寫的。
伊瑟的現代算不上特別突出但也不至於短腿,但本身現代變奏在技術難度上並不高,加上這次比賽她已經跳過兩次了,最後的這一次她也非常順利地跳了下來。
彼時她已無暇顧及自己的現代跳的怎麽樣了,她的註意力,主要還是放在了最後一支自選變奏上。
如果說規定古典變奏選的是伊瑟最擅長的東西,那自選古典變奏選的就是伊瑟最不擅長的東西了。
在準備比賽的這一個半月裏,伊瑟曾經無數次的懷疑,老師們給她選定《巴黎聖母院》的艾絲美拉達變奏,是不是為了逼著她好好練練旋轉。
是的,對於伊瑟·霍夫曼來說,旋轉是她最大的苦手,不說揮鞭轉了,就連最最普通的pirouette,轉的速度不快準備時間長不說,還每每轉著轉著就不是軸歪了就是位移了。
先天條件再好,領悟力再出色,有些東西還是不多多練習就得不到的。
不過至少這一個來月辛辛苦苦練到現在,變奏裏那兩次最主要的旋轉終於不會再像她老師說的那樣“前面都踩著節奏好好的,突然來個急剎車”的狀況了。
七天的比賽,最後一支舞。
不求超水平發揮,只要安安穩穩別出什麽問題地把這支舞順下來,就是成功!
伊瑟定了定神,搖著鈴鼓邁步跑上舞臺。
熟悉的音樂響起。
比起《睡美人》變奏的優雅,艾絲美拉達變奏要張揚不少——擊打鈴鼓的聲音在樂聲裏分外顯耳,伊瑟在紅黑色為主色調的服裝裏笑得奪目。
旁腿踢鈴鼓,幾個小轉之後是第一次旋轉。
一圈,兩圈,三圈。
成了!
然後又是三個足尖上的阿拉貝斯克,再接著同樣的小轉跟著同樣的旋轉。
上足尖開始轉的那一刻,伊瑟就知道要糟。
她似乎有點得意忘形,忘記了此刻她站著的舞臺,有不小的傾斜度。
轉軸歪了,重心就不穩了,重心不穩了,她就只能把在做吸腿的那條腿放下來保持平衡。
問題是,到她把腿放下來停止旋轉為止,她只轉了一圈。
一圈!
本來她轉完三圈,放下來那只腳應該正正好踩在這個樂句最後一個重音上的。但現在別說踩重音了,她的旋轉只用掉了一拍,直接就落到輕拍裏了,只能維持著那個姿勢等著那一秒鐘過去,等著這個樂句結束。
伊瑟覺得,那是她十五年的人生裏,最最漫長的一秒。
作者有話要說: 1.piqué:腿擡起伸出、像梭標一樣有力地紮在地面或紮在地面後做360度的旋轉動作
2.soutenu:半蹲點地,半蹲擡腿,soutenu en tournant和cha?nés(平轉)比較類似
3.pirouette:單腳尖旋轉
4.阿拉貝斯克:Arabespue, 迎風展翅舞姿【這翻譯的…雖然很形象吧……】
=============================================================================
推薦歌曲:Four Waltzes for Flute, Clar & Piano(四首為長笛、雙簧管和鋼琴創作的華爾茲) 肖斯塔科維奇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05號,伊萬·維倫科,皇家芭蕾舞學校。
在離這兩個名字不遠的地方,是——
57號,伊瑟·霍夫曼,皇家芭蕾舞學校。
總共十二個選手,通過層層選拔,進入了這一年洛桑國際芭蕾舞比賽的決賽。
不同於前一天進入半決賽時的更多的是松了一口氣的感覺,在看到自己名字出現在進入決賽的最後名單上的那一瞬間,伊瑟仿佛看到了無數煙花在眼前盛開,每一個細胞都在叫囂著他們的喜悅。
這樣的欣喜之情,大抵還是她跳舞這十二年來的第一次。
她和斯塔克校長擁抱,嘴裏絮絮叨叨地在校長耳邊講了一大堆她自己也不太明白的話。
斯塔克安撫性地拍拍激動的小姑娘的背,心下也是感慨諸多。
不管接下來她能把多少有天分的孩子帶回倫敦,伊瑟·霍夫曼絕對是這屆洛桑賽上RBS收獲的最大驚喜。
四天的大課上下來,每個選手自然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提升。
可之於伊瑟,如果說比賽的第一天,她只是因為學得快狀態穩定而顯眼但在其他方面頂多是平平的話,到了第四天,她的出眾已經是全方位的了。
天生的好樂感和好舞感,來自多文化音樂家庭的獨特背景,俄羅斯學校給她打下的良好基礎,在RBS五年學習的厚積薄發,讓伊瑟在這五個除了睡覺吃飯就是全天候跳舞的日子裏以一個足以讓人側目的速度成長。
斯塔克能看到她在思考,在自己調整自己——像是半決賽這天早上她明顯不在狀態,下午站上舞臺的她卻帶來了迄今為止她最好的演出。
即便在賽前進行了一個餘月的突擊強化訓練,因為平時並不是那麽用功練功,伊瑟還是時常會出現這樣那樣大大小小的失誤。
但無論是規定古典變奏的《睡美人》第三幕奧羅拉變奏還是自選的《巴黎聖母院》艾絲美拉達變奏亦或是規定現代舞變奏,伊瑟不單單沒有出現什麽技術上的問題,在半決賽的這三支舞裏,她都表現出了她這個年齡段女孩所能表現出的極致。
就表演來說,伊瑟在同齡的孩子裏本來就算有靈氣的,但站在洛桑的斜臺上,小姑娘仍舊是那個臺上臺下都揚著明艷笑容的小姑娘,卻多了一分穩定和大氣。要是在決賽的舞臺上,她也能拿出一套這個水準的表現,拿個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他們在把小姑娘的影像寄給賽事組委會的時候,並沒有預料到伊瑟能走到這一步。
同屆的女孩子裏,雖然不如伊瑟先天條件出色,一直是班級第一,也已經在上一年以超低年齡拿到YBDY冠軍的露絲·卡利是學校最重點的培養對象。
但現在,伊瑟·霍夫曼彼時的表現已經證明了,她不僅僅在天賦上出類拔萃。
比賽第六日,下午三點,決賽。
只剩下最後十二個在各自熱身的參賽選手讓鮑力尤劇院後臺的大廳在這個星期裏難得的顯得相當空曠。
“你還好吧?”伊萬湊過來,小聲問道。
“不能更好了。”伊瑟知道她昨天那樣不笑不說話不吃飯大概有點嚇到伊萬了,仰臉對他笑笑答道。
說一點不緊張當然是在開玩笑,但伊瑟覺得她這時候的緊張和昨天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比起對於未知結果的擔憂,她彼時有別的擔心的事情。
伊萬認真地打量了一下伊瑟,確定她一切正常之後還沒來得及開口說下一句話,就聽到了面前女孩咬牙切齒的抱怨。
“我為什麽會抽到第二個出場啊啊啊!”
伊萬非常不優雅地翻了個白眼,這位同學,這句話你從昨晚上抽完簽之後念叨了有兩萬遍了好嗎?別說是他了,就是和他們不住一間酒店的羅曼都聽得耳朵起繭子了好嗎?
伊瑟撇嘴。
昨天的半決賽,在伊瑟看來就像是一場太過美好的夢境。
不同於四分之一決賽更像是學校考試的氛圍,半決賽是這屆比賽第一次面向公眾開放的場次。
候場的時候在後臺聽見觀眾的掌聲和喧嘩聲,伊瑟能感覺到自己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心跳又開始加速,血液再次沸騰。
但神奇的是,站上舞臺,聚光燈和滿劇院的觀眾們的目光匯聚到她身上的那一刻,絕大多數的不安和焦躁似乎都煙消雲散了。
或許她真的是舞臺體質,三支舞下來,即使對那個晚上的結果無法預料,但她知道自己已經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最好。
當然,她不得不承認的是,因為序號靠前的緣故,總是比她早出場的伊萬給了她太多的安定作用。
他的跳躍永遠那麽幹脆,旋轉永遠那麽穩定,一舉手一投足都是滿滿的氣質和性格,也不枉半決賽他跳完每個變奏之後觀眾獻上的比給別的選手多得多的掌聲。
但是!決賽的出場順序不是按照序號先後,而是抽簽來決定的啊!
最先抽簽的羅曼拿到的簽位應該算是最好的,正好排在正中間。在伊萬抽到了倒數第二個出場之後不久,伊瑟舉著那個寫著數字二的小球欲哭無淚。
伊萬安慰她說,好歹沒有抽到第一個,不算最壞的結果啦,但還是沒辦法讓她停下見到個人就叨叨一句的狀態,只得任她去了,殊不知伊瑟心裏默默在念,你個什麽時候出場都不怕的天才哪裏懂我等凡人的辛苦。
可怨念再多,也改變不了已經決定了的出場順序。
第一個出場的女孩的《堂吉訶德》第三幕女變奏已經跳完了,而側幕裏的伊瑟正無意識地捋著tutu的裙角,眼睛定定地看著空蕩蕩的舞臺。
身後的工作人員碰了碰她的手臂,示意到她上場了。
她深呼吸一口氣,終於邁步上臺,站定。
這是這周,她第三次在這個舞臺上跳這個變奏了。
《睡美人》第三幕奧羅拉變奏。
沒有多炫目的旋轉和跳躍,基本都是足尖上的小跳和小轉,考驗的是基本功和身體的控制能力。
即使已經在英國最好的芭蕾舞學校上了近五年學,三歲開始在俄羅斯學舞的伊瑟身上還是帶有不少瓦崗諾娃體系留下的印記,比如柔軟的手臂動作,比如紮實準確的基礎。
再加上,如果當年沒有隨父母移居英國而是繼續留在俄羅斯上學的話,十歲那年的冬天,伊瑟就應該開始上足尖了,在彼爾姆第一年的辛苦練習為的就是給上足尖打好基礎。
可當年的小伊瑟萬萬沒想到,因為RBS使用的是純英國式的和俄羅斯的瓦崗體系完全不同的教學方式,直到十一歲生日過了大半年,她才領到了她的第一雙足尖鞋。
比別人時間長得多,功夫花得多得多的打基礎時間給伊瑟帶來的好處太多了。
體現在這支舞上,就是如同踩在棉花上一樣的輕盈的足尖上的步伐和音樂走向□□之後穩定的快速對角線piqué和soutenu轉。
加上本來在參賽選手裏就小的年紀和稚氣未脫還帶著點嬰兒肥的小臉,大大的流露著光彩的褐色眸子以及露出兩顆小虎牙的可愛笑容,讓伊瑟看起來就像一只大號的洋娃娃,少女感十足,演繹甜美的奧羅拉公主再合適不過。
觀眾的掌聲證明了這一點。
這是個好的開始,不是嗎?伊瑟對自己說。
後面的兩支舞,分別是現代變奏和自選變奏。
現代變奏和規定古典變奏一樣,都是從主辦方圈定的若幹作品中選取一個來比賽。只不過規定古典變奏主要來自於知名的古典芭蕾舞劇,而現代變奏的作品是主辦方特意邀請了編舞為這個年齡段的參賽選手編寫的。
伊瑟的現代算不上特別突出但也不至於短腿,但本身現代變奏在技術難度上並不高,加上這次比賽她已經跳過兩次了,最後的這一次她也非常順利地跳了下來。
彼時她已無暇顧及自己的現代跳的怎麽樣了,她的註意力,主要還是放在了最後一支自選變奏上。
如果說規定古典變奏選的是伊瑟最擅長的東西,那自選古典變奏選的就是伊瑟最不擅長的東西了。
在準備比賽的這一個半月裏,伊瑟曾經無數次的懷疑,老師們給她選定《巴黎聖母院》的艾絲美拉達變奏,是不是為了逼著她好好練練旋轉。
是的,對於伊瑟·霍夫曼來說,旋轉是她最大的苦手,不說揮鞭轉了,就連最最普通的pirouette,轉的速度不快準備時間長不說,還每每轉著轉著就不是軸歪了就是位移了。
先天條件再好,領悟力再出色,有些東西還是不多多練習就得不到的。
不過至少這一個來月辛辛苦苦練到現在,變奏裏那兩次最主要的旋轉終於不會再像她老師說的那樣“前面都踩著節奏好好的,突然來個急剎車”的狀況了。
七天的比賽,最後一支舞。
不求超水平發揮,只要安安穩穩別出什麽問題地把這支舞順下來,就是成功!
伊瑟定了定神,搖著鈴鼓邁步跑上舞臺。
熟悉的音樂響起。
比起《睡美人》變奏的優雅,艾絲美拉達變奏要張揚不少——擊打鈴鼓的聲音在樂聲裏分外顯耳,伊瑟在紅黑色為主色調的服裝裏笑得奪目。
旁腿踢鈴鼓,幾個小轉之後是第一次旋轉。
一圈,兩圈,三圈。
成了!
然後又是三個足尖上的阿拉貝斯克,再接著同樣的小轉跟著同樣的旋轉。
上足尖開始轉的那一刻,伊瑟就知道要糟。
她似乎有點得意忘形,忘記了此刻她站著的舞臺,有不小的傾斜度。
轉軸歪了,重心就不穩了,重心不穩了,她就只能把在做吸腿的那條腿放下來保持平衡。
問題是,到她把腿放下來停止旋轉為止,她只轉了一圈。
一圈!
本來她轉完三圈,放下來那只腳應該正正好踩在這個樂句最後一個重音上的。但現在別說踩重音了,她的旋轉只用掉了一拍,直接就落到輕拍裏了,只能維持著那個姿勢等著那一秒鐘過去,等著這個樂句結束。
伊瑟覺得,那是她十五年的人生裏,最最漫長的一秒。
作者有話要說: 1.piqué:腿擡起伸出、像梭標一樣有力地紮在地面或紮在地面後做360度的旋轉動作
2.soutenu:半蹲點地,半蹲擡腿,soutenu en tournant和cha?nés(平轉)比較類似
3.pirouette:單腳尖旋轉
4.阿拉貝斯克:Arabespue, 迎風展翅舞姿【這翻譯的…雖然很形象吧……】
=============================================================================
推薦歌曲:Four Waltzes for Flute, Clar & Piano(四首為長笛、雙簧管和鋼琴創作的華爾茲) 肖斯塔科維奇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