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一章 夢魘江南 (1)

關燈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十二月十五日淩晨三時左右的祭天地大典是一個超現實主義的魔幻表演舞臺,在極短的時間內祭臺上經歷了晴空萬裏、烏雲、大風、火焰、大雨、冰雹、晴空萬裏的變化。雲收雨住之後,臺上一片寂靜。

唯一的近距離觀賞者宋光宗趙惇表情呆呆的。當時人們覺得他是被嚇呆了,事後才發現他是被嚇瘋了。

關於被嚇瘋的原因,很多事後總結者都認為是他本身的心理承受力實在太弱。這是無解的、先天的,比如他的大哥原皇太子趙愭就是被一群不良重考生隔著轎子“吼”死的。

因此老天爺的近距離錯亂型發作,他怎麽能承受得住呢?

這一點相信趙惇本人也無話可說,只是會覺得委屈。難道他快五十歲的人是嚇大的嗎?人家也是正常長大的爺們兒,打雷下雨收衣服每年都見過。

只不過這一次他心裏有鬼。

祭祀前一晚,他老婆——南宋皇後李鳳娘派人來傳話,他的貴妃——他最喜歡的女人黃氏突發暴癥死了。對此他心知肚明,以他對李鳳娘的了解,黃氏一定是她虐殺的。

之前他隨口稱讚了一個宮女的手好看,他老婆就能砍下那雙手,放在食盒裏送給他,讓他近距離欣賞。這次趁他沒法回宮,那死女人還不乘機除掉情敵?

天色突變,祭壇崩壞,這一定是獲罪於天,上帝怪他娶了個惡女人,降下了災禍!相信每一個生活在古代的人都會這麽想,不管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

趙惇被內侍們扶上車駕,趕回皇宮,直接陷入了重度昏迷。這時沒有誰知道這次驚嚇的後果是什麽,以至於處理的辦法只是找太醫、找太上皇等傳統套路。

太上皇趙昚、太皇太後謝氏立即趕了過來。到了之後,二位馬上火冒三丈怒不可遏。他們所看到的是:兒子趙惇臉色灰白,神色驚悸地躺在床上,滿嘴胡話,陷入了深深的噩夢裏不能自拔。

而床邊,卻沒有皇後李鳳娘的影子。

這女人哪兒去了,還有比照顧皇上更重要的事嗎?!口口聲聲說她是皇上的結發妻子,卻在丈夫重度昏迷的時候玩消失!

趙昚快氣瘋了,他實在是後悔,當初為什麽會千挑萬選,給兒子定了這麽個老婆……不過這是他老爹趙構越層決定的,他也沒法否決啊。

怒火中,李風娘終於出現。她在一大群太監的簇擁下款款而來,面對太上皇的憤怒,這女人表現得非常鎮定。

問病因。

答:皇帝很可能是飲酒過量了。這是全天下都知道的,趙惇酷愛杯中物,喝起來沒日沒夜,誰勸也不聽,包括他父親、他爺爺。

問為什麽消失。

答:去找太醫,核對病情,好仔細治療……趙昚的怒火瞬間再高漲三尺,這混賬女人,居然當面撒謊,有皇帝病在後宮,皇後去太醫院了解病情的嗎?!

這是皇帝生病還是農民工生病?

趙昚怒斥:“你不好好照顧皇帝,使他病到這等地步,完全不顧宗廟社稷之重。”說完這句,他覺得內容不確切。這女人會把宗廟社稷放在心上嗎?根本不屑一顧,要威脅就得抓到她的痛處。趙昚臨走前扔下了一句狠話:“萬一不愈,誅滅你李家!”

趙昚走了,他怒氣沖沖地趕回重華宮,想法子治兒子。在他身後,李鳳娘露出了陰險的笑容。她當然不是去什麽太醫院,她有太多的事情要善後。

虐殺黃貴妃滿宮皆知,她得壓下去,至少不能在這時被太上皇知道。不然老頭兒真的怒到暴跳,而她丈夫還在昏迷中,沒人擋箭,她就真的危險了。

這時混過去,大事自然化小。

李鳳娘是個悍婦、潑婦、沒見識的婦、總能把事情搞到最糟糕的地步的婦,可她處理問題時還真是不含糊,第一膽子大,第二看得準,幾乎生來就是虐待宋朝官方的料子。

她膽子大,什麽事都敢做。

她看得準,知道只要熬過一時,最重視禮儀的宋朝絕不會公開處理她。理由無他,好面子爾,尤其是老公公趙昚,說啥都不會搞出家庭醜聞的。

她安靜地坐在皇宮深處,讓身邊的閹貨們全體出動,全力打探這幾天宋廷上下內外的動靜。處處都得留神,太上皇自然是重中之重,而臣子們也不可小覷。

宋朝的臣子一旦知道了她的所作所為,鐵了心犯倔,一定要聯名彈劾她,即使不成功,也會搞得她灰頭土臉。

閹貨們工作認真,很快就有了消息。朝廷上下還是安靜的,因為什麽內幕都沒洩露出去。嗯,看來保密工作還是很到位的。

重華宮方面,太上皇的怒火已經四面八方地暴射,受創最重的是宰相留正。留正,生於公元1129年,現年六十二歲,履歷我們不必去關註,正常科考,一步步熬,年過花甲升到宰執。要不怎麽說政治家的工作有時就像藝術家一樣——一定要長壽才成。

留正的壽命遠遠沒有到頭,六十二歲之後還有大把的歲月等著他。這時他站在重華宮裏面對太上皇的怒火,表現得非常戰栗。

直到他保證以後一定不惜一切地向皇帝苦諫、強諫,才被放回家。之後趙昚展開了救兒子的行動,思來想去,也就只有兩個辦法。

他在重華宮焚香祝天給兒子祈福消災:再遍求江南名醫,給兒子確診治病。除這兩點之外,他實在是想不出還能幹什麽了。

李鳳娘的心情變得安穩,她知道這一關算是基本上通過了。通過了……她的邪惡本性再次浮現,太上皇那死老頭兒吼她、罵她、威脅她,難道就這樣算了不成?!

聰明的女人都知道,想修理自己的老公公,還不承擔任何後果,辦法只有一個——通過她丈夫。那些只知道大喊大叫的女人,只會在老公公轟然倒地的同時,她自己也一身腥膻,形象盡毀。

李鳳娘之前用的招數就很有這個趨勢,所以她的聲名逐漸狼藉,所要辦的事一件不成。比如她親生的兒子仍然不是皇太子。

此時她卻難得聰明了起來。這女人思前想後,太上皇不是最疼子孫後代嗎,那就從這裏下手。趙惇醒過來之後,她一邊向天發誓黃貴妃不是她害的,一邊哭成了個淚人,向丈夫傾訴:“我勸官家少飲酒,你就是不聽。現在你病了,壽皇要誅滅我李家,我李家何處不是,招此罪過?”

趙惇無動於衷。

李鳳娘繼續:“宰相留正得了聖語,如再過重華宮,必留住官家,不讓還宮。”

趙惇神色劇變,這讓他瞬間想起了最害怕的事。他的皇位是不穩的,他兒子的皇位是沒指望的,如果到了重華宮,站在太上皇面前,他會被剝奪得一無所有!

這時,還沒有人能確定趙惇得了什麽病,病到了什麽程度。無論誰,都認為他只是驚嚇過度,導致神情恍惚,只需要靜靜地休養一段時間,就會正常過來。

李鳳娘如是想,太上皇趙昚也一樣,所以都把他當正常人對待,而整個帝國更是不敢去懷疑皇帝陛下的神經是不是出了問題。

趙惇的行為卻與此相反,深深地感動了整個帝國臣民,讓每一個人都為之欽佩。那是在祭典魔幻夜之後的半個月左右,趙惇終於斷藥了,他的身體極度虛弱,連每年只有三次的大朝會都沒法升殿主持。

每年三次大朝會,分別是元日、五月初一、冬至日。這是國家重典大禮之日,一般來說,皇帝只要有口氣,就得出面。

可趙惇病骨支離,連邁步登樓都做不到,哪能全副皇帝裝地出席主持大典?沒辦法,只好取消。

但是在幾天之後,南宋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一月二十五日,法定的每月四次覲見太上皇的日子到了,趙惇卻頑強地站了起來,抱病前往重華宮。

那一天,臨安城裏下起了紛紛揚揚的大雪,趙惇的車駕在大雪中艱難前行,從大內向重華宮進發。這讓全臨安的百姓都看到了,他們震驚於皇帝的孝道,集體認為這一屆皇帝的孝順前所未有。

太上皇趙昚既心疼又感動,本想多留兒子住幾天,不要在風雪嚴寒中當天返回大內,以免病情反覆。趙惇卻表示得回去,他會每隔七天就來一次,與父親相見之日很多。

趙昚無奈,只好叮囑病好以前,不必再依例過宮問安了。

誰都知道,這是人之常情,父親心疼兒子的一句隨口話。會當真嗎?會,至少在兒子病好之前。不會嗎?這怎麽也不能成為父子長年不見的憑據吧!

事情偏偏直轉而下,從這次感動天地感動人民的風雪探爹行之後,整整一年的時間裏,趙昚在重華宮裏望眼欲穿,也沒見到兒子一面。

其間包括了他的生日那天,他的孝順兒子都沒來向他祝壽。

這是自有宋以來從未有過的醜聞,讓南宋國內的每一個人都不齒趙惇的忤逆。孝,乃漢民族的精神內核最重要的一個節點,無論誰與之相悖,都會被人所唾棄,哪怕他是皇帝。

皇帝呢,卻振振有詞。

這一年裏每次應該過宮探望的日子到了,他都會擡出太上皇說的那句話,說:“我的病沒好,不能,也不敢違背父命擅自探望……”這樣的借口反覆使用,在半年左右終於過期,臣民們都不信了,心裏也從最初的感動變成了厭惡。

皇帝不在乎,他始終縮在皇宮的深處不露面,面對質疑和鄙視,他的應對之道是把理由升級。那句話有效期既然過了,就扔掉好了。下半年他每次應去而不去時,都對外宣稱是得到了重華宮的命令,是太上皇命令他不必過宮問安。

這是即時性命令,是每次他都準備好了之後,才由重華宮臨時傳出的。所以,不是他不孝順,不看望老爹,而是老爹沒興致,不想見兒子。

看似拙劣的謊言,偏偏無數次之後也沒被拆穿。理由無他,仍然還是那個無解的癥結——面子。趙昚太好面子了,他怎麽能主動站出去向全世界拆穿自己兒子不孝的真實面目呢?

那樣,不僅是他兒子的恥辱,更是他的失敗。

養不教,父之過。他這樣一個一生追求高大全偉大形象的人,怎麽會教養出這樣一個混賬忤逆不知所謂的兒子?

那會讓金國的女真人都笑話的!

於是太上皇趙昚只好打掉牙往肚子裏咽,默默地接受了這種始料不及更無法理解的現實,用無聲來替兒子圓謊,把這事遮住了。

可是外界仍然漸漸地傳開了,他的兒子、南宋帝國的第三任皇帝——趙惇的精神出了問題,似乎是成了精神病啦。

這只能怪趙惇的精神病癥狀比較另類,屬於外露型的。如果他像北宋真宗末年、仁宗某一階段那樣,盡管有各種反常,但深藏不露徹底沈默不語,外人還是很難下定論的。可他總是在各個方面勇於表現自己是多麽反常。

小的事無數,首先成年累月醫生圍在左右隨時待命,時刻拿出救命的架勢,恨不得讓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常年垂危。

相比醫生,侍衛們更悲催。按說都常年垂危了,就安靜地躺著算了,侍衛們也可以輕松些,不必每天早早起床,到宮門外列隊等他。但趙惇偏不,他不請假,也就是說整個皇宮系統因為他的不請假而必須每天照常運行。

於是乎,每天黎明前侍衛們盛裝列隊全副鑾駕等待侍候皇帝上班,而日上三竿皇帝還不見影兒。他們繼續等,皇宮裏終於傳出命令。

陛下今天不爽,不上朝了……不必長此以往,只需要連續六七次以上,誰都會脫口而出“有病”吧。這類事口口相傳,在臨安、江南大地上肆意傳播,皇帝的病態逐漸成了臣民們公開的笑談。

對此,太上皇趙昚痛心且無奈;李鳳娘卻無動於衷,她覺得這樣非常好。她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任何事了。

趙宋帝國已經不能再阻止她了!

自趙惇祭壇發病以後,南宋“政事多決於後”。只是李鳳娘的執政水平實在拙劣,幾件事之後搞得她自己都興趣索然。心煩之後,她重新調整了工作方向。

李鳳娘開始全心全意地為娘家撈好處。

宋制遵循西漢初年劉邦所定的“非劉氏不封王”之制,嚴格控制外戚的勢力。開國以來,不能說完全杜絕外戚封王,但人次極少,並且基本上是在某外戚年高且病將死未死時才封,屬於提前追贈一類。李鳳娘打破了這一切。

李氏“三代封王”,連她的侄子都官拜節度使。她歸謁家廟時,推恩親屬二十六人,授使臣一百七十二人,門客都蔭補進宮。臨走前她回頭看了一眼,覺得家廟門前不那麽恢宏,少了點什麽呢?嗯,崗哨少了點。李鳳娘下令增加防護侍衛。

人數比趙氏宗廟的還多!

回望皇帝本人,對這些卻仿佛樂在其中、樂此不疲。他玩得很開心,主要體現在兩件比較重要的事上。

第一件:宰相、皇帝兩不相見多半年。

這事兒的起因是一個人的職務調動。這人叫姜特立,趙惇某天心血來潮,突然間宣布,他特別任命姜特立為浙東馬步軍副總管,並宣他入宮,賜錢兩千貫當行裝費。

這裏面透出了濃厚的親近味道。

這讓宰執大臣們非常不安。

姜特立是趙惇太子府時的舊吏,陪著趙惇從少年、青年到中年一路走來,是他的貼心近人。大家都知道,精神病態裏非常顯著的一個特征就是沒有安全感,趙惇就是這樣。在他的內心世界裏,父親是隨時要廢掉他之人;妻子是暴戾強悍隨時海扁他,動輒就搞出人命嚇唬他之人;滿朝大臣不是太上皇的人就是他妻子的人,總之他極度缺乏安全感。

姜特立這樣的舊人是他所渴望的、急需的。

宰執大臣們明白這一點,更看出了這裏的貓膩。上任前進宮賜行裝錢,兩人一見面肯定就分不開了,皇帝會借坡下驢,把姜特立留在身邊任職。這等同於外戚、宗室幹政,必須制止。

上面是公理,私下還有些恩怨。

姜特立本就是京官,仗著皇帝寵信公開收賄,是留正把他揭發並趕出去的。這時要回來,留正當然百倍警惕。

據史料記載,留正是第一個確信趙惇精神有問題的大臣,但他不說,並且在大臣們質問時義正詞嚴地反駁,他恪守臣子之道,絕不會公開對外宣稱皇帝有病,或者直接對皇帝本人說“陛下,您瘋了”。

所以他很清楚,和皇帝講道理是沒用的,他直接威脅。

“陛下,四年前是我把姜特立貶出朝廷的,現在無故召他回京,是對我當年的否定。既然這樣,我請求罷相。留我還是要他,您一言而決。”

趙惇沈默。

留正等了好幾天,不得要領,覺得很可能是力度不夠。於是他往前邁了一步,說:“某與姜特立,實難並立於朝,請早賜處分。”

這回威脅生效,趙惇有反應了:“成命已行,朕無反悔,卿宜自處。”

留正有些傻眼,皇帝的態度很強硬。事到如今,只有比皇帝更硬才行。他從即日起給自己放假,扔下首相位置和全國政務,回家躺著休息。

名曰“待罪”。

他等待了整整七天,帝國正常運轉,皇宮平靜如常。真應了那句老話兒,地球少了誰都轉。留正抑郁,看來力度還是不夠!

他搬家,從城裏搬到了城外的六和塔,在那兒繼續“待罪”。又等了三天,還是啥反應沒有,他無可奈何地提筆寫辭職信。

按宋朝慣例,到了這步,除非皇帝連續駁回請辭,不然留正罷相是肯定的了。可趙惇有新招,他既不批準,也不駁回,不管首相大人怎麽折騰,就是啥反應也沒有。

接連被忽視,留正終於無法忍受了。獨角戲是吧,沒觀眾是吧,那我就唱到底!他使出了最後一招,把入仕以來歷次升遷所有的任命敕令都找了出來,打包送進皇宮裏,以示與皇帝徹底決裂。

這一招無比剛烈,可以說再無絲毫轉圜餘地。相信全帝國的人都會喝聲彩,首相大人有種。可惜的是,皇宮裏仍然沈默……

這該死的沈默,直接把留正玩死了。他難道真的願意為了一個政敵可能存在的升遷而辭職嗎?一輩子熬到了花甲之年才爬上了帝國首相的寶座,這可不是說扔就能扔下的!

留正有苦說不出,為了實踐諾言,還得從六和塔搬出來,住到更遠些的範村僧舍裏,做出時刻準備遠行回鄉的樣子。

唉,把自己頂在南墻上的人啊,想下來都難。怎麽辦呢?時間給了留正機會。他在範村裏住著,小橋流水人家,枯藤老樹昏鴉,看似逍遙實則煎熬地度過了快三個月之後,機會終於來了。

九月四日是趙惇的生日,當時名叫“重明節”,按例百官要由首相帶隊集體拜壽。首相,由於皇宮深處一直沈默,留正仍然保有這一職位。那麽他是去呢還是不去呢?

留正去了,他穿起了久違了一百多天的首相朝服,神態昂然地回到了議事大殿之前。迎接他的,不只是似笑非笑的百官,還有當頭一棒。皇帝下令,這一次拜壽的首領不再是留正,而是時任右相,也就是副相的葛邲。

百官們的表情更加微妙了,首相大人何以自處,是不是應該拂袖而去,甚至自絕於宮門之前?

只見留正呆呆地站了很久,之後慢慢地移動腳步,他……走進了百官的隊列裏。沒有自殺,沒有離開,他沈穩地站著,非常平靜。

好一會兒,有人才突然間明白過來。首相大人站的位置非常講究,一點都沒違反朝廷制度。那個位置是給少保的,留正除了首相頭銜外,還有少保一職。

當天留正站在官員隊伍裏隨波逐流給皇帝拜壽。儀式結束,他仍然出城,去了範村繼續住僧舍。而皇宮深處也沒有作出任何處理他的決定。

首相還是他。

時光繼續流逝,轉眼間又三個月過去。年底到了,冬至日大朝會上有個新節目,要給太上皇的妻子謝太後上尊號。這個儀式必須得由首相主持,再用副相,那是對太後的不尊重。這樣,留正的田園生活終於結束,趙惇派人召他回都堂理政。

順便說一句,同時宣布的命令裏還有一條:姜特立仍任浙東副總管,但不必持詔入朝陛見了。

兩宋歷史裏絕無僅有的一次皇帝、首相慪氣,長達一百四十餘天不見面,視國朝政務如兒戲的荒唐事件終於結束了。

天下輿論紛亂,說什麽的都有。兩位當事人倒是非常平靜,留正像什麽事兒都沒有發生過一樣,昂昂然、飄飄然每天上朝下班,毫無驕矜更毫無愧色;皇帝神色歡愉,面對久不見面的首相晴空朗月、纖芥不存,之前互不相讓的較勁都不存在了。

這件事雖然很轟動,但在政治環境裏並不罕見。世人早已見慣,只要涉及政治,什麽樣的怪事都可能發生。所以,趙惇是不是個神經病,並不能用這件事確診。

看第二件事:四川軍權更替。

話說南渡以來軍帥林立,威猛如韓世忠、奸猾如劉光世、無恥如張俊、精忠似岳飛,到頭來都只是春夢一場,十餘年後全部成了過眼雲煙,能留下的只是一些傳說而已。相比之,唯有蜀川吳氏兄弟生前游離於主集團之外,死後仍然獨霸一方。

到了趙惇時代,吳家掌權人叫吳挺。

吳挺,生於公元1138年,為吳氏兄弟裏弟弟吳璘的第五子,生來智勇雙全膽略過人,很早就成了蜀川吳氏的第三代首領。

他很不容易,伯父死後吳家軍被趙構一分為三,父親吳璘只得了其中一份而已。幸虧之後完顏亮南侵、雍熙北伐等大戰接連而起,逼著南宋必須倚仗吳璘、劉锜等宿將,這樣蜀川的兵權才再度回到了吳氏手中。可吳挺照樣過得如履薄冰。

他在蜀川掌權,他的兒子,準確地說是他的次子吳曦留在臨安城裏“侍奉”天子。誰都知道,這是人質。這就是臨安與成都的關系,永遠地、毫不懈怠地相互提防監視。

機會在公元1193年六月出現,吳挺死了,吳曦在江南,南宋皇帝只要按部就班地派人入川接收軍權,就會拔掉這顆釘子。

這遠比當年吳玠死、吳璘還在,而硬邦邦地收兵權好得多,一切只等趙惇一句話。奈何他偏偏就是不說,實在逼急了,他把吳挺的死亡通知扔到一邊,憤怒地吼一聲:“吳卿明明還活著,你們為什麽騙我說他死了?!”

這句話雷倒了南宋全體朝臣,讓每個人都欲哭無淚。陛下,就算您真是金口玉牙,也不能這樣亂講吧,吳挺明明死了嘛……

沒死!

趙惇斬釘截鐵,不可置疑地下了定論。

於是大家只好沈默。

這個時期正好是南宋史上最微妙的一段。太上皇每天只是發呆想念兒子,但是恪守風度,他絕不主動去大內探望,並且還是風度的原因,他絕不主動插手朝政;李鳳娘醉心於為李氏宗族爭利益,別人的死活,尤其是川娃兒的死活,她半點都不在意;首相……留正在範村的僧舍裏裝十三呢,裝得極其投入,全部政務都扔到了一邊。

整個南宋朝局居然是趙惇這個神經病患者說了算。

這創造了一個紀錄,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紀錄是由於趙惇堅信吳挺還活著,說什麽都不派人去接收蜀川軍權,於是在大半年的時間裏,那邊一片真空,沒人能下任何軍事命令;改變命運的那個人是吳曦,他是這件事的唯一受益人。

吳曦傳承了他祖父吳璘的一些特征,性格早熟,生有大志,舉止英武。這本是極可貴的,可是生在了吳曦的身上,就成了悲劇。

他年幼時的某天,父親吳挺問他志向,小小年紀的吳曦昂然說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男兒當……”“當”的一聲,他被他爹一腳踢了出去。小吳曦在地上翻滾,掉進了一個火爐裏。他的臉被燒壞了,從此人們叫他“吳疤子”。這一腳踢醒了他,他再也不說那些豪言壯語了,同時也不恨他的父親。他記住了自己的身份——人質。

人質要雄心來幹什麽,說出口又算是什麽?!

壓抑,讓本來英武的心變得陰沈。人質的生涯,讓吳曦對南宋皇廷沒有半點的歸宿感。而他的父親突然死亡,讓他焦急萬分,眼看著家族基業——那些由祖父輩奮戰一生才積攢下的基業就要被他人劫掠。他急,他恨,他無能為力,只能繼續安靜。

誰知道趙惇卻偏偏讓那個位置空著!

這大半年的時間,正是改變宋朝格局的關鍵時段。之所以關鍵,之所以改變了南宋的格局,是因為趙昚、趙惇這對父子之間出了大問題。

趙惇在公元1192年年初得病。這一年裏他用各種借口掩飾,無論如何不去重華宮探望父親。在年底的會慶節,也就是他父親趙昚的生日,十一月二十八日這一天達到了一個讓全體國民都無法容忍的程度。

他說自己病得太重,實在沒法出宮,太上皇也體諒到這一點,告訴他不必勉強。可是三天之前,他能和老婆一起喝酒慶祝他兒子嘉王的生日,此後的一天,他又駕臨經筵,和士大夫、儒生一起研討學問。這是病得太重,沒法出宮?!

不孝到這種地步,堪稱冷血忤逆。

這樣搞的後果很嚴重,比打了敗仗割地賠款還讓南宋臣民受不了。這時沒人再有興致勸他什麽了,而是公開威脅他。

“……人心益弛,主勢益輕。如有奸險之人乘機生事,則中外之情不通,威信之柄可移。即使擅傳諭旨,恐怕也無從深察,或放散儀衛,或隔退臣僚,或間諜宮闈,或激怒軍旅,恐陛下孤立,外延無以效忠。”

趙惇很難得地聽了進去。他在一個月的時間裏,三次朝見重華宮,讓年老的父親、天下的臣民們都欣慰了一下。

因為最後一次是南宋紹熙四年(公元1193年)夏歷正月初一,所以,我們可以說這一年的開端還是很不錯的。

可惜的是後面的一切……

趙惇的毛病又犯了,過了新春,他連續兩個多月不出門,將國政家事都扔到了一邊。重華宮……有人提到,他轉身就走。直到註定了會在歷史上留名的宗室異類趙汝愚、太上皇趙昚的嫡親哥哥趙伯圭兩方調停,他才破例開恩一樣,陪著父親去了趟公園。

那個園子是當初趙昚專門為趙構建造的奉養之園,瀕臨西湖,占地廣闊,是臨安最大的皇家禦園,名為“聚景園”。

那一天是四月二十九日,趙惇陪著父親在園子裏緩步游春,趙昚欣悅安慰,在早春的陽光下容光煥發。這是他的兒子在發病後第一次陪他游玩散步。

他沒有料到,這也是最後一次。

趙惇說什麽都不再去重華宮,政務國事也隨心所欲,閑著沒事,會因為一個曾經的近臣與首相慪氣,導致國家一百四十多天沒首相辦公。

這樣的事都做得出,每月四次的重華宮覲見又算得了什麽呢?至於大臣們的勸誡,根本沒有半點用處,連威脅都不生效了。

趙惇就像是只害蟲,用過了殺蟲劑就有了抗體,得有新花樣才成。

新的花樣在他本人的生日——九月三十日那天出現了。使用的人不是某個大臣,大臣們的腦子早被氣蒙了,得民間的高手出面才行。

這是一個叫謝岳甫的福建人,他說盡孝要及時,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是天下最傷痛的事。這時你不去見太上皇,真等到太上皇百年萬歲之後,你追悔無及。

趙惇被震動了,他當場表示,明天就覲見重華宮,探望老父親。

在場的人一片漠然,沒人歡呼慶祝。這樣的命令太多了,天知道明天啥情況。轉眼第二天,還別說,等大臣、侍衛們在內殿的屏風前排好隊之後,皇帝真的盛裝出現了。難道這次是真的?

趙惇真的邁步走了出來,可是……屏風後伸出了一只手,緊緊地拉住了他。皇後李鳳娘駕到,她走出屏風挽住皇帝,嬌聲說道:“天寒,官家還是飲酒去吧。”

趙惇習慣性地站住了,轉身要往回走。

大臣們再也忍不住了,這該死的女人果然肆無忌憚,深宮後院裏也就罷了,居然當著大臣們的面也離間父子之情!

中書舍人陳傅良走出班列,疾步上前,一把拉住了趙惇的衣裾,要他立即出宮,按原計劃辦事。趙惇不理會,順著李鳳娘的手往屏風後面走。陳傅良也不松手,幾步之間就將其拉扯到了屏風背後。

李鳳娘火了,厲聲呵斥道:“這裏是什麽地方!你們秀才要造反嗎?”

陳傅良無奈,只好松手下殿,放聲痛哭。到了這一步,李鳳娘又勝利了。她用她的蠻橫潑辣,毫不顧忌皇後的體面,再一次達到了目的。她應該滿足了,把大臣都搞哭了,這在宋朝已經是宮廷雌性生物的顛覆性成就。

可她還是不滿意,聽見陳傅良的哭聲後,她立即派太監出來問:“這是什麽禮?”儒家以禮治天下,大哭大鬧算什麽?

陳傅良冷冷地回了一句:“子諫父不聽,則隨之以號泣!”這是聖人的話,有書為證,有據可查,混賬女人你懂什麽?

說完,陳傅良直接下殿,根本不再理會什麽皇帝皇後。

這下子李鳳娘徹底瘋了,她在屏風後面氣急敗壞地下令,把陳傅良的進宮議事等權力全部剝奪,立即執行。

這一切都在趙惇的眼前發生,可這個人自始至終一言未發,木然地任由李鳳娘頤指氣使呵斥廷臣如家奴仆輩。

從這一刻起,大臣近侍們對他最後一點點殘存的敬意都泯滅了。這還是個人嗎?不是!連自己的生身父親都置之腦後。這還是個男人嗎?不是!連自己的老婆都肆意妄為視其如無物。之所以大臣們還能對他參拜叩頭,不過是禮法所定而已。

日子一天天過去,趙惇的蠢事一件件發生,包括留正的自我流放,蜀帥缺人死不承認。與之相比,每月四次的重華宮覲見都沒人再提了,只是由負責起居的官員每次記檔,知道有這麽回事就是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這一年的十一月二十八日,太上皇生日的這一天。

這一天是躲不過去的,上一次是自己的生日,不過宮感謝父親的養育之恩是很不孝的;這一次是老爹的生日,當兒子的再不去致敬,怎樣都說不過去了吧?

官員們早就領教了皇帝的各種無恥,為了確保這一次的過宮成功,他們想到了打提前量,先期把最大的那個借口堵死。

他們紛紛上奏重華宮,要求太上皇不要再頒降免朝重華宮的旨意。

趙昚有苦難言,他怎麽知道當時一句心疼兒子的隨口話,會變成一條橫江的鐵索,生生地擋在他們父子之間,讓全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