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十四章 河朔岳飛 (1)

關燈
事情發生在長江防線區域。前面說過,由於準備不充分,李橫的北伐失敗了,他不僅丟失了北伐中恢覆的國土,還把自己的防區襄陽一帶也丟失了。

南宋門戶大開。

金兀術在順勢南下和先取四川之間幸福地煩惱著,最終選擇去和吳玠死磕,這讓南宋集團非常高興。從理論上講,不管吳玠勝負如何,至少都為重建長江防線爭取了時間。他們抓緊時間,組織兵力,在各大將軍間挑選由誰出征。

精挑細選,優中選優,最終的人選居然是……岳飛。

不是劉光世,不是張俊,不是韓世忠,不是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張浚大人,而是剛剛有點小名氣的“小將”岳飛。

這時,黃天蕩、收覆建康兩戰已經過去整整四年了,這期間風雲變幻,人事紛紜,一切都在動蕩浮沈之中。今日之岳飛,不再是從前的岳飛了。

岳飛的一生是一首壯懷激烈的歌,每一段音符的起伏都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回音,它應該被銘記,被懷念,被傳唱。

現在,我就把他這四年裏的人生歷程一一述說出來。

必須要從收覆建康之後的一件小事說起。岳飛在當年的五月中旬收覆了建康城,城裏滿目瘡痍,遍地瓦礫,已是一座廢墟。岳飛滿腔憤恨,可惜力有不逮,只好將戰俘送交南宋行營,之後回宜興縣張渚鎮。在張渚,有一位鄉紳名叫張大年,他在太湖之濱修了一座別墅,取名“桃溪園”。

張大年請岳飛去桃溪園做客,在那裏,岳飛留下了一篇《題記》。那是與後來的《滿江紅》並稱的文字,是岳飛一生願望的誓詞。

我們必須重溫它,牢記它。現恭錄如下:

“近中原版蕩,金賊長驅,如入無人之境。將帥無能,不及長城之壯。餘發憤河朔,起自相臺,總發從軍,大小歷兩百餘戰,雖未及遠涉夷荒,討蕩巢穴,亦且快國仇之萬一。今又提一壘孤軍,振起宜興。建康之戰,一舉而覆,賊擁入江,倉皇宵遁,所恨不能匹馬不回耳!今且休兵養卒,蓄銳待敵。如或朝廷見念,賜予器甲,使之完備;頒降功賞,使人蒙恩。即當深入虜庭,縛賊主,喋血馬前,盡屠夷種,迎二聖覆還京師,取故土再上版籍。他時過此,勒功金石,豈不快哉!此心一發,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建炎四年六月望日,河朔岳飛書。”

英雄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岳飛的一生以此為證,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的理想,沒有任何一件事違背了這時的心聲。

這樣一位言行如一、精忠報國的將軍,剛剛立過一件大功,馬上又要去別的戰場廝殺。南宋的歷史裏記載的不是他的拳拳報國之心,而是這期間發生的另一件事。

岳飛的友軍是由一個名叫劉經的人率領的小部隊。在建康之戰前,兩人的合作很愉快。收覆建康之後,岳飛突然間把對方吞並了,而且用的手法既詭譎又兇狠,他讓自己的部下把劉經騙到一個指定的地點,殺劉經奪軍權,吃幹喝盡。

仁義的、光明的、像太陽神一樣的岳飛怎麽能這麽做呢?這是舊時代軍閥互相吞並時才用的辦法。於是,眾人嘆息,世上哪有什麽英雄,岳飛哪是什麽英雄……好了,看看有關細節。首先是環境,當時的確就是軍閥互相吞並的局面。

南宋中興四大將或者叫五大將之間的關系非常僵硬,準確地說,是仇恨。他們在戰鬥中有可能精誠合作,但平時看對方時,心裏想的是一塊塊的肥肉。

朝廷的封賞,是肥肉,要爭;戰時的軍功,是肥肉,要爭;頭銜的大小,是肥肉,要爭;對方的地盤、士兵、謀士、將軍,是肥肉,更要爭。

最後一條是重中之重,軍閥的根本是什麽,就是軍隊!他們不僅自己爭,還隨時吞並身邊的小隊伍,抓住一切機會擴充自己的實力。

比如吳玠,他熬過了和尚原、饒風關、仙人關三次生死考驗之後,威名大振也實力大損,這時想壯大力量怎麽辦?向趙構要兵、要餉、要裝備嗎?開玩笑,趙構自己還不足呢。他只能自己去想辦法。也算是天照應,他最急需兵力的時候,正是另一個將軍的人生最黑暗的時期。

同樣在西北大地上,原熙河軍主將、現防禦岷州至階州一線的關師古窮得連日子都過不下去了,他頂在前線和金軍死扛,也算是非常忠勇了。可是再忠也得吃飯,他的兵餓得跟骷髏似的,眼看著挺不住了。他每次向上級要糧,回覆都是沒有。不停地要,不停地沒有。逼得沒辦法,他只好越級向長江以南的趙構要,但是杳無音信,連個回條也沒有。

關師古真急了,誰也不給,那就去搶金國的!他率軍出擊,在石要嶺與金軍大戰,結果一敗塗地。這怪不了他,既無地利,也無兵力,兵都餓得快死了,讓他拿什麽去贏。之後,他氣得指天畫地、咒罵一切。憤怒達到頂點之後,他變態了。

他單騎出營,再出現時已經是金軍的一員了……關師古投敵了。這消息讓吳玠驚喜,他沒等這事兒傳出陜西大地,立即派人搶過去接收關師古的士兵。這是本錢,是他壯大自己的千載難逢之機!

回到岳飛身邊,劉經想要趁他在建康作戰時先殺光他的家小,再謀奪他的留守部隊,壯大之後,再趁他與金軍血戰之時趁火打劫、吞掉一切。

這樣的人是民族敗類,就算不吞並,也必須殺掉。

岳飛將宜興縣張渚鎮的駐軍很快遷移,這是意料之中的。他於國勢危難中奇跡般地擊敗金軍主將,收覆名城建康,這是必須要大力嘉獎的。

甚至,為了激勵士氣,轉移戰敗的實情,宋朝還要樹立起岳飛、韓世忠的英雄典型來。

實際上,宋朝也是這麽做的。黃天蕩之戰後,韓世忠的地位極速上升,趙構下了六道嘉獎令,升他為檢校少保、武成感德軍節度使、神武左軍都統制。

韓世忠一舉奠定中興大將的地位。

反觀岳飛,他也升官了,被任命為通泰鎮撫使,兼知泰州,轄區在揚州以東,泰州至南通一帶。這也算是有了頭銜,有了地盤,怎麽也應該高興吧。但他並不高興,而是第一時間寫奏章辭官。

有宋一代,官場的規矩是皇帝賞的東西,別管你有多喜歡,至少也要推辭兩次以上,直接收下的話,會被人鄙視,“吃相實在太難看了”。

岳飛的推辭卻不是這一套,他是真的要辭官。這個位置在平時來看,在以後的歷史裏,都代表著很大的榮耀和實權,可唯獨在這個時間段裏,對他來說是個巨大的侮辱!

環顧一下四周,跟他同級別的同事是這樣一群人,如揚州鎮撫使郭仲威、承州(今江蘇高郵縣)鎮撫使薛慶、舒州(今安徽潛山縣)鎮撫使李成、河南(今洛陽)鎮撫使翟興、楚州(今江蘇淮安縣)鎮撫使趙立、滁州鎮撫使劉位等。

這些人的身份是“游寇”。

建炎南渡,宋室再續的這段時間裏,趙構的敵人除了金軍之外,還有“寇”。寇分為兩大類,其中一個就是游寇。說起來這真是個悲劇,所謂游寇的“游”字,其實充滿了光榮的內涵。這些人本是在江北自發形成、與金軍抗爭的義軍,失敗之後,隊伍不散,轉戰流落到江南。

他們是為國出力的戰士,是國家的財富,本應作出更大的貢獻,可是,以趙構為首的建炎集團把他們定為“寇”,因為他們是流動性的,所以是游寇。

為了安置他們,趙構就把他們固定在長江一線。說得好聽些,是繼續為國出力;說得難聽些,就是讓他們與金軍、偽齊軍對耗,最好雙方都死幹凈了,讓南宋省心。

讓人家出力,總得給些頭銜吧。前面那位官場妖孽範宗尹曾經下令,在長江防線一帶設立若幹個“藩鎮”,自籌糧餉,自負傷殘。上面提到的那些老兄,就是這一批了。

可岳飛想不通,為啥要把他跟這些人等同起來?

其實,這就是岳飛一生的悲劇根源。岳飛的出身有問題,他不是張俊、劉光世、韓世忠,這三位都是正規軍出身,是老牌的西軍大將。人家根紅苗正,還第一時間和皇帝建立起了良好的私人關系。而且,從嚴格意義上說,岳飛的軍隊資歷裏的每一步,都是趙構最不喜歡的。

他出身農民,沒人引薦;他曾是王彥部下,王彥是八字軍首領,八字軍有自發基礎,王彥與官方對立;他是宗澤部下,宗澤……還用說嗎?這是趙構最不願面對的一個人;他又曾是杜充的部下,杜充……是讓趙構上當受騙的人。

凡此種種,一點都不招趙構喜歡,他自始至終也不是建炎集團的嫡系。能打又怎樣,宋朝需要的不是大將、勇將,而是良將!

關於這些,岳飛一直沒有領悟。他正在做對國家民族負責的事,覺得這樣就足夠了。於是,他在這時辭官,可是被拒絕了,最後只好按期上任。

在泰州防區,岳飛做了一件很著名的蠢事。當時是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十月左右,金軍大舉進攻江淮一帶,重點攻擊目標是楚州。宋廷下令楚州周邊所有軍鎮全力赴援,結果鎮撫使們不動,張俊不動,劉光世也不動,派出了他的強力將軍集團,慢慢向楚州移動。

韓世忠本來想動,趙構下令他不許動。由於他平定苗、劉事變時非常神勇,江南宋室已經把他當成護法神了,任何時候都是不可輕動的最可靠的力量。

只有岳飛迅速向楚州靠攏。

楚州在岳飛趕到之前陷落。這在以後成了別人非議岳飛的一大利器。岳飛怎麽可以置楚州安危於不顧呢?他為什麽就沒能迅速趕到,擊潰金軍,解楚州之圍呢?

連建康都能收覆,怎麽可能救不了楚州?

由此看來,岳飛真的是自找的。誰讓他非得急吼吼地沖出去救人,像其他將軍那樣圍觀不是很好嗎?

這件事過後不久,一些鎮撫使原形畢露,重新變成了游寇。其中,李成做得最徹底,他大範圍地游動,從山東到江南,幾乎把長江沿岸攪了個遍。

李成,雄州(今河北雄縣)人,字伯友。弓手出身,以悍勇聞名。他的人生分為前後兩部分,堪稱黑白對照,無比鮮明。他先是自發組織義軍抗金,哪怕轉戰千裏也決不投降。失敗後,率部越過長江,進入江南,第一時間表示要當正規軍。

趙構滿足了他。

李成叛變、搶劫。

劉光世出兵剿匪。李成服了,再次當官,被派往長江邊。

李成又叛變了,大範圍搶劫。

趙構派劉光世再次出兵,大衙內回信說沒空。韓世忠請戰,又一次不被批準。趙構將任務交給張俊,將岳飛暫時調撥給張俊剿匪。

這是岳飛和李成之間的故事的開始,也是岳飛和張俊之間的漫長故事的開始。這時,岳飛視張俊如兄長,張俊視岳飛為剿匪成功的第一保障,兩人的關系非常融洽,彼此都不會料到,有一天,岳飛會因張俊而死,張俊會因岳飛而遺臭萬年……

回到岳飛和李成身上。李成最大的噩夢降臨了,他發現行情變了。之前,他想叛變就隨時變身成土匪,想投降官軍也不會被剿殺到底,就像劉光世那樣,萬事都有商量,所以在叛變和投降之間,他可以從容地選擇,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可岳飛不一樣,這人滿江南地追殺他,就像跟他有深仇大恨一樣,簡直是不死不休。他實在是怕了,連主動投降都覺得不安全。一咬牙,他開始了下半生的生活。

李成重回江北,投降了偽齊。從此之後,他拼命抗宋,比從前抗金還要徹底、強硬。還記得李橫組織的第一次北伐是怎麽失敗的吧,反攻回宋境的偽齊軍就是李成率領的。

這人在劉豫的手下一直抗宋;偽齊倒了,他到金國當官,繼續抗宋;當岳飛北伐時,他竭力抗宋;岳飛去世了,他還在沒完沒了地抗宋。

這人活到七十歲才死,死的前一年居然起覆,還是抗宋……為啥這麽執著呢?很可能就是被岳飛逼的。

岳飛努力工作著,還沒有進入他生命中的輝煌階段,可是汙點卻如影隨形。這段時間,又多出了一件事。這件事發生在岳飛去張俊那兒報到的途中。某一天,他和自己最親近的幾員將官,如王貴、張憲一起騎馬趕路。隊伍裏還有一個人,是他的舅舅姚某。

姚某前些日子因為在宜興行為不檢而被岳飛處罰過。這時,走著走著,他突然加速超過岳飛,領先數十步,猛地張弓搭箭射向岳飛。

幸虧姚某箭法不準,只射中了岳飛的馬鞍。岳飛大怒,立即縱馬逐舅,生擒了姚某。他命令王貴、張憲抓住姚某的雙手,自己拔刀將其剖腹摘心。

岳飛把這件事告訴了母親。岳母既驚且悲,責備他說:“我最鐘愛這個弟弟,你怎麽能做出這樣的事來!”

岳飛回答:“他的箭射得偏上一些,我就會死掉。我死後,母親何以安身?箭只射中鞍橋,正是上天保佑我。今日我不殺舅,他日舅必殺我。無可奈何。”

岳母雖悲痛,但事已至此,也只能不了了之。

以上就是這件事的經過,取自《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四十四,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正月十一日紀事。這件事廣為流傳,成為岳飛性情兇殘,有仇必報、絕無回旋餘地的鐵證。這一條鐵證坐實之後,很多人就理解了為什麽宋朝最終會殺掉岳飛。

因為這人記仇,會報覆嘛。“縛虎容易放虎難”,不如殺掉一了百了。

我不管這些推論是否現實,甚至《三朝北盟會編》的作者徐夢莘是否別有用心,我只是在質疑徐作家的創作能力。

岳飛他舅應該知道岳飛有什麽樣的戰鬥力吧,他這麽搞是正面挑戰還是突然暗算呢?他是一位穿越到宋朝的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吧,不會還是不屑在背後射箭?

小兒科的破綻,沒有技術含量的臟水,懶得說它。繼續說岳飛的這次剿匪過程。

李成逃過長江叛變了,任務還在繼續,敵人的武裝實在太多,大大小小,根本數不過來。岳飛翻看任務清單,下面還有兩個大目標。

張用、曹成。

張用的活動範圍在江西,針對他,張俊幹脆沒動,岳飛也只是送去了一封信。信裏回憶了一下他們在開封城的“友誼”。

那是杜充時期,開封城裏發生了一次著名的正規軍與義軍之間的自相殘殺事件。義軍方面的主角是張用和王善,他們贏了結局,可在過程中被岳飛嚇壞了。岳飛面對幾萬義軍,帶著兩千餘人就沖了過去,不僅擊潰了十倍以上的敵人,還殺了義軍的一個主將。

岳飛在信裏問:“你還記得我吧。現在,我來了,你‘欲戰則出,不戰則降’,早做決定。”

張用接到信後只說了四個字:“果吾父也。”

立即投降了。

張用投降後,張俊帶著大隊人馬走了,留下岳飛單挑曹成。曹成是汝南人,他是所謂的流寇集團裏的大人物,實力與李成不相上下,有十餘萬的兵力,尤其是他的軍中有一位超級猛將。

這位將軍是兩宋之交時最令人生畏的勇將,如果真的單打獨鬥的話,岳飛、韓世忠也不見得是他的對手。

張俊在這時離開,並不是怕難,而是給岳飛賣了一個很大的人情。兩相對比,岳飛的兵力雖少,但張俊斷定岳飛必勝,曹成的巨大兵力等都會成為岳飛的戰利品,並且,岳飛單獨平叛,也能領受全部軍功。

這時的張俊,真的是把岳飛當作一個實力派將領、很親近的兄弟來栽培的,在他看來,岳飛會成為他的親信。

當年八月初八,張俊在瑞昌縣的丁家洲與岳飛分開。他帶走了張用以及他部下的五萬兵力,留下一些物資,以支持岳飛到湖南征討曹成。

動身之前,有個小插曲。岳飛驟然升官,成了荊湖、廣南路宣撫使,兼知潭州。這個頭銜非同小可,岳飛一下子成了省長級的方面大員。

這只是暫任,代理性質。這個官職是建炎集團委任給李綱的。李綱,這位名滿天下、蹉跎一生的前首相終於盼來了一線官場光明。

趙構有鑒於江南遍地烽火,政府與科班出身的在崗公務員之外的一切都存在著對立的惡劣局面,決定讓李綱再次出山,幫他收拾殘局。

是時候說一下建炎、紹興時期的南宋環境了,一點都不誇張,這是個人間地獄,並不比江北淪陷區好多少。嚴格意義上說,在某些方面,建炎集團比女真人做得更兇殘。

首先是江南人民的苦難。

江南人民本來活得自由富足,像在天堂一樣,可北方人一下子擁了過來,來的時候破衣爛衫、面無血色、身無分文,可突然之間,江南最好的土地、房屋、錢財、子女、玉帛等全都是他們的了。

這簡直就是明搶,用已經滅亡了的北宋政府的一些頭銜來明目張膽地搶劫江南人。比如趙構入杭州時挑大房子住,太監們急吼吼地重過王侯生活,這些風光的背後藏著多少江南富人的悲哀。不僅生活富裕的江南人,就連有自由身份的江南人,他們的各種資源全都被搶占了。

對北宋來說,女真人是入侵者;對江南人來說,北方人一樣是入侵者。這就是當時的事實。

可想而知,江南人肯定會報覆。於是,北方過來的是“游寇”,像前面羅列出來的那些鎮撫使;南方人自發形成了“土寇”,土著人起義嘛,如洞庭湖裏的鐘相、楊幺,他們與南宋政府是死敵,不死不休。

接下來是北方人民的苦難。

渡江逃難的並不全是趙構等人,政府、軍隊的人員才占多少比例啊,更多的是北方的平民。這些人到了江南之後,衣食無著,赤貧如洗。誰來管他們呢?趙構和其他政府人員還要隔三岔五逃進海裏呢,而且各種資源都被上位者搶空了,所以,北方的平民只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還得面對江南人民的怒火。

北方逃難的平民,他們的悲慘是不可想象的!

可是,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是趙構,是建炎集團,為了重新立國,為了抵抗外敵,就必須要擁有數量龐大的軍隊以及政府職員。這些都需要巨大的金錢來維持。錢從何處來,只有稅收。

也就是向人民征集……

於是,不管矛盾有多麽強烈,還是得不斷地壓榨人民。如此一來,導致更多的矛盾、死敵產生。再深入一些,具體到岳飛等軍方人士身上,他們要怎麽辦呢?

他們看得見苦難,看得見不平、殘酷、剝削,也知道自己正在幹什麽,那麽就不幹了嗎?

這是生而為人的悲哀。人類社會就有這種法則,人類社會的發展,社會秩序的建立,意識形態的完善,都必須以戰爭、流血的方式來進行。

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岳飛又怎能脫俗?所以,當他在境內作戰時,去剿滅游寇或者土寇時,他的雙手沾滿了普通百姓的鮮血,也是迫不得已。

不能這樣做?那請你指出一條出路來。

岳飛在做這些時,已經達到了完美無缺的程度,因為他絕對嚴以律己。他麾下的軍隊紀律嚴明到一個讓人不可思議的程度,無論放在哪個年代,都堪稱最佳。

岳飛駐軍時,所轄部隊不許隨意出營房,不許走街串巷,更不許像北宋禁軍那樣做買賣,從事生產。

岳飛行軍時,以從洪州出發去湖南的一路上為例,洪州的百姓想觀看他那盛傳於世的軍容,卻錯過了時機。那天黎明前,岳飛的軍隊就出發了。等他們接到通知,走上街市時,只看到岳飛,還有幾個老弱兵丁替他牽著馬匹。

岳飛沿途借住民宅,臨行前要替主人家打掃幹凈;借用炊食器皿,必須洗凈了才送還物主。他還和士兵們一起吃飯睡覺。當岳飛經過廬陵時,郡守特設了酒食軍帳,準備趕到郊外結識他,卻看見軍隊不斷經過,就是不見他出現。

郡守問士兵,才知道岳飛一直和偏裨在一起,早就走遠了。這些,似乎只有八路軍叔叔們才能做到吧。

更難得的是,岳飛的軍隊在作戰時的操守。亂世中,兵匪是一家,甚至兵禍大於匪患。在南宋的軍隊裏,小股的就不用說了,久負盛名的三大將都有問題。韓世忠還好一些,但拔出蘿蔔帶出泥,他出兵時傷亡很大,不過有些是誤殺。

張俊愛錢,號稱“張蝗蟲”,所過之處一幹二凈,啥都不見了,但基本上能留下不少活人。最狠的是大衙內劉光世,此人的處世哲學是“養威避事”。“避事”是指躲女真人,“養威”是出兵剿匪。但凡富庶地區鬧匪患,他一定會搶著出兵,當他成功之後,那片地區就全白了。

好人壞人全死光,一整片地區的財富全進了他個人的腰包。

岳飛每次出兵都是同一套程序,無論是征討誰,最初都是寫一封信。信以南宋給予他的官銜的名義開頭的,以皇帝的命令為內容,第一個要求永遠是招降。

若對方不降,才開始作戰。戰鬥中,他只涉及抵抗人員,戰勝、追殺,直到達到某一底線。也就是說,他基本上不會趕盡殺絕。

唉,他怎麽這麽不熱血呢?

對曹成也是這樣,雙方在賀州開戰,焦點是爭奪莫邪關。曹成先到一步,岳飛派出最得力的部下前軍統制張憲去攻打。

開始,一切都很正常。沒等張憲抵關強攻,岳飛部下的前軍第五將韓順夫就奪關而入。從這一刻起,敵我雙方基本上都認可了一個事實,莫邪關的戰鬥已經結束,曹成敗亡只是時間問題。韓順夫很放松,岳飛離得很遠,張憲也不在眼前,他有點本性暴露。

韓順夫在莫邪關內喝酒、調戲婦女,興致正濃。突然間,有人殺了進來,這人帶著很少的部隊,從岳家軍的外圍殺入,把整營的士兵都擊退了,闖進營帳裏面,一刀砍倒了韓順夫。

這人叫楊再興。後世傳說他是北宋楊令公的後人,其實兩人沒什麽關系。楊再興生於江西吉水縣黃橋鎮,祖籍在河南相州湯陰,是岳飛的同鄉。

莫邪關再次失守。

岳飛大怒,這不是勝敗的問題,而是韓順夫給整支軍隊帶來了恥辱。他宣布不為韓順夫報仇,和韓順夫一起喝酒逃回來的人也被斬首了。之後,他命令原第五副將再攻莫邪關,一定要活捉楊再興。

這時,全體岳家軍都認為是韓順夫喝酒誤事,只要認真對待就行。楊再興只是一個普通的賊將而已,自從建軍剿匪以來,他們不知殺過多少這樣的人。

很快,消息傳來,第五副將失敗。

岳飛冷靜下來,派張憲親自出戰。他又想了想,加派後軍統制王經前去接應。岳家軍前、後統制官一起出陣,應該能手到擒來了吧。

很快,消息傳來,莫邪關被攻下了,但是沒有捉到楊再興。交戰中,岳飛的弟弟岳翻死在了楊再興的手下!

岳飛震驚,整個岳家軍都震驚了。在以後的行動裏,抓楊再興成了第一任務,至於抓匪首曹成反而成了次要任務。

混亂中,曹成和楊再興邊戰邊逃。十天之後,他們逃到賀州東北部的桂嶺縣。這裏山水重重,一旦深入,很可能會擺脫岳家軍。

但這只是理論上的,之前,曹成全軍整整十天都沒有逃出賀州,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岳家軍緊緊地咬著他們,時刻都在攻擊之中。

桂嶺縣是終點站,在這兒,曹成的部隊被打散了,他率領大部分人馬逃向連州(今廣東連縣)。他逃得很慌,連前邊有什麽人等著他都不知道。其實完全沒必要這樣,因為沒人搭理他。岳家軍以第一主將張憲為首,全都擁向了靜江(今廣西桂林)。那兒有一個巨大的誘惑,誰都搞不定的賊將楊再興逃往那邊了。

楊再興一直在戰鬥,一直在逃竄,他不相信命運。這時,他面對國內軍隊,要戰鬥到底。以後,他面對異族敵人時,也會戰鬥到最後時刻。他是一個天生的軍人,一個無與倫比的戰士!

張憲率領騎兵緊緊地追著他。逃跑中,楊再興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前方是一條深澗,騎兵是沒法跨越的,只要他逃到深澗的對岸,就會安全。

楊再興跳了下去,隨即就知道自己錯了。岳家軍的追兵沒有跟他玩什麽穿越深澗的游戲,而是拿出了弓箭……好吧,楊再興覺得戰爭可以結束了,他向追兵喊道:“我是好漢,不要殺我,帶我去見岳飛。”

張憲活捉了他。

絕大多數人認為張憲之所以選擇活捉,完全是想讓岳飛親手報仇,畢竟楊再興殺了他的親弟弟。可是,岳飛卻親手解開了綁在楊再興身上的繩子,對他說:“你是好漢,也是我的同鄉,我不殺你,從此以後,你要效忠國家。”

岳飛公私分明,說得很清楚,我是為了國家利益,才不殺你,絕不是因為我手軟,想做濫好人。楊再興很感動,他發誓要效忠國家。

岳飛得到了楊再興,卻失去了曹成。曹成暈頭暈腦地往前跑,從郴州逃向邵州,把頭伸進了韓世忠的虎口。

韓世忠的部隊被禁止向長江周邊運動,卻可以向福建等地出擊。在劉光世、張俊壯大部隊的同時,他也在擴充實力。這時,他正帶人回駐地,路過邵州時,曹成撞了過來。

簡直是肥豬拱圈,送上門來了。

韓世忠收編了曹成,平白無故得到了最大的彩頭。之後,他就帶人走了,沒跟岳飛說半句抱歉。岳飛也無可奈何,韓世忠等人是他必須仰望的對象,至少在軍階上是這樣。

岳飛剿匪成功,升官之餘得到了一份殊榮。趙構召見了他。時隔七年,兩人終於再一次見面了。這時的趙構不再是當年的大元帥了,而岳飛也從一個無名小卒變成了威名赫赫的戰將。這次見面很愉快,趙構以九五至尊給予了岳飛足夠的優待。

首先,在岳飛出發前,一份禮物就送到了。是一套金蕉酒器。東西雖小,但內涵豐富,因為趙構也把同樣的禮物送給了韓世忠。

接見岳飛時,趙構親切隨和。回憶往事時,他像朋友一樣勸岳飛不要再喝酒了,會傷身誤事的,尤其是岳飛在酒桌上一拳把同事打得昏迷不醒,實在是不利於團結。岳飛保證從此以後滴酒不沾。

趙構賜給了岳飛一大堆好東西,如衣甲、馬鎧、弓箭、金線戰袍、金帶手刀、銀纏槍、海皮鞍等。依慣例,趙構把這些東西減半後,也賜給了岳飛的長子岳雲一份。在這之外,還有一面旗幟,上面繡著四個大字——精忠岳飛。

幾天之後,最大的獎賞到來了。這也是慣例,真正的獎賞會在皇帝接見岳飛之後頒布,之前的獎賞只是一步小臺階,算是盛宴開始前的果盤。

岳飛被升為鎮南軍承宣使,江南西路舒、蘄州制置使,駐軍江州。兵力除已有之外,江州傅選的部隊,江西安撫使所轄各路軍馬,舒州、蘄州的駐軍全部劃歸岳飛。他的防區,與駐紮在長江沿岸上游區域的王燮,下游的韓世忠、劉光世並列,形成了四大重鎮。

從此,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岳家軍。

這之後不久,李橫組織了第一次北伐,仙人關之戰隨即爆發,局勢動蕩,宋室幾度瀕臨危亡。岳飛突然間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宋廷欽點他出兵北伐,收覆襄陽等六郡。

岳飛是一個銳志的人,自他束發從軍以來,擊破女真,收覆失地,迎回二帝,就是他最終的理想。他曾經在剿匪中無數次以公文的方式向趙構陳述,或者說是提醒,打內戰的真正目的是什麽。現在看來,朝廷終於重視了,開始行動了,並且由他打響第一炮。

大批的軍械、物資、糧餉向岳飛駐地運來。為了運籌的順利進行,宋廷派專人負責這一切。在出兵之前,考慮到經驗問題,還給岳飛加派了幾員戰將——董先、李道和牛臯,他們之前是李橫的部下,曾經在江北與偽齊多次決戰。

各種規格都是以前所沒有的,足以證明南宋對此次出征的重視。一時間,人心激越,收覆失地,重建宋室的時機終於到了。

可當事人卻很冷靜,甚至很淡漠。在一份比較秘密的公文裏,趙構把這次北伐的目標說得非常清楚。他先是告訴岳飛為什麽選在四五月間出征。

因為到了秋天,麥收過後,軍糧充足,偽齊會大舉進攻。那時,襄陽等六郡都在敵方的控制之下,南宋會非常被動。與其那時狼狽,還不如這時先下手為強。

至於目標,趙構強調,這回一定要奪回襄陽府、唐州、鄧州、隨州、郢州、信陽軍六郡土地。在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