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大宋官場眾生相 (2)
關燈
小
中
大
缺的完人啊,輔仁君而為名相,可這一生居然是這樣的收場!史書記載,當王旦與“天書”同行時,他“常悒悒不樂”;當趙恒賜給他眾多賞賜時,他閉起眼睛悲嘆:“生民膏血,我哪裏受用得了這麽多!”等到他死時,留給兒子遺言,要“消發披緇以斂”。也就是說,他要剃掉頭發,身穿出家人的服色入葬。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棄之不孝。王旦這樣做是在自虐,他辜負了這一次的生命,愧對自己的祖先父母,所以無臉去見地下的先人。這是多麽沈痛的自責。
很幸運,這個做法被他生前的好友楊億阻止了。名相就這樣死去,但歷史還是給了他公正的評價。他有錯,他不能也不敢阻止趙恒拜神,可是有他的參與,以一種微妙的方式控制著局勢,就算王欽若、丁謂、林特等人無所不用其極地折騰朝廷和天下,他能讓國家保持著平穩和繁榮,哪怕只是表面上看。
光是這一點,就善莫大焉,何況他保護提拔了那麽多的賢臣能人。比如說寇準、趙安仁、楊億等,並且他做得非常低調,很多時候人們受了益,都不知是誰做的。這就造成了一個現象,就是王旦似乎是個可有可無的人,他生前仿佛無關輕重。
但是他死後宋朝官場大亂,他的繼任者無論是多麽的聰明(王欽若),多麽的幹練(丁謂),或者擁有怎樣非凡的勇氣和號召力(寇準),都再也沒法穩定朝局。
而且一個個醜態百出,接連跌倒。忠、奸兩面,無一例外。
王欽若上臺,他先摸著政事堂首相的坐椅長嘆了一聲:“因為王旦的一句話,讓我晚做了十年的宰相。”這話有前因,是說多年以前,王旦曾像寇準排斥晏殊那樣,重申宋朝不用南人做宰相,最多只能擔任樞密使的禁條。而且就在王旦臨死前,都差一點把他的宰相夢再次打碎。
王旦病危,趙恒曾經去探望,問誰能當宰相?無論提到了誰,王旦都沈默不語,直到最後皇帝急了,一定要他說,他才在病中勉強舉起上朝時所用的笏版,珍而重之,向皇帝進言:“愚臣以為,只有寇準……”
哼,貌似忠貞。王欽若心底冷笑,北人囂張,官官相護,說到底是對他的嫉妒。這麽多年來皇帝言聽計從的只有他王欽若,王旦和寇準算是什麽?宰相早就應該是他的了。
結果他的命運就印證了一件非常無情尤其無聊的老話——拼命去搶一樣東西,搶不到是種悲哀;可拼命搶到了,卻發現那玩意兒根本就沒什麽意思,是悲哀的加倍!
王欽若就是這樣,終於站在了風口浪尖上了,才知道暈船是什麽滋味。在他的兩年任期裏,只有一件“政績”值得誇耀,那就是——蝗蟲消失了,如果那真的是他搞定的話。除此以外,歷史上再沒有任何記載,他為大宋朝作出過什麽貢獻。
老毛病卻常犯,繼續說怪話使絆子,把一個個同僚拉下馬。這樣他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忘了他現在已經站在了陽光下。
以前他的小動作百試百靈,最根本的成功秘訣是他躲在陰影裏,悄悄地和皇帝說知心話,讓一個個大敵灰飛煙滅。但這時他是帝國的首相,天子以下第一人,還這樣搞,就是在眾目睽睽之下來了次脫衣秀,什麽都讓人看到了。
連病中的趙恒都看出了毛病,對他漸漸變冷。直到兩年後,王欽若犯了最搞笑的那個錯誤。
有人告他受賄。王欽若大怒,在趙恒的面前情緒沖動,百般抵賴,而且為了清白,他要求動用國家的專業審查機構禦史臺來調查此事。當天他肯定是急昏了頭了,沒看到趙恒的神色變得越來越惡劣。直到他稍微喘了口氣,停了一下時,皇帝才冷冷地說:“國家設立禦史臺,難道是為了專門替人調查私事的?”
王欽若瞬間冷凍,他呆了。這還是他親愛的、慈祥的、包容的老首長嗎?他可還是多年以來忠誠可靠、可愛好玩的王愛卿啊……這不對,肯定是哪裏出錯了。
等他明白過來時,恨不得把自己鄙視死。這個錯誤犯得真是太垃圾,居然蠢得像當年的寇準一樣,在皇帝面前急著表白、證明,結果連最起碼的官體都丟了。那一天,他灰遛遛地逃出宮去,估計狼狽得連他脖子上的瘤子都瑟瑟發抖。
他的日子結束了,公元一〇一九年七月,宋天禧三年六月,王欽若罷相。而且被直接調離京城,到杭州去當知州。乍一看還是很體貼,蘇杭美景,人間仙境,盡管去休閑放假。可私底下人人都在竊笑——他終於滾回長江之南了,皇帝也是很幽默的嘛……
王旦死、王欽若被“流放”,宋朝的權力出現真空。但萬眾矚目,卻沒人敢伸手。因為大家都知道那位置是誰的。
寇準。
論資格、威望,還有工作經驗,尤其是身為王欽若的死對頭這一點,宰相之位都非他莫屬。何況他還充分地做了一些前期工作,讓皇帝明白他已經痛改前非,再不是以前的那個寇準了。
這是個由內及外,面面俱到的表白過程。如果看結果,那麽寇準是最大的受益人,但是看前因,發起者卻另有其人。
大太監周懷政。
這個名字在天書第一次降臨時出現過,是他爬上了梯子,把系在左承天門的門樓南角的鴟吻的黃絹摘下來的。此後每逢趙恒出巡、泰山封禪之類的活動時,他都會走在離天書最近的位置。這樣他就像丁謂、王欽若等人一樣飛黃騰達,在皇宮內院裏職務飆升。做這件事時,他是“入內副都知”。
這個官不算很大,隸屬於入內內侍省。簡單地說一下宋朝初年時的宦官等級和部門名稱。入內內侍省最初叫內中高品班院,與內侍省對半分權組成近七成的太監集團。後來它又分別叫過入內內班院、內黃門班院,以及內侍省入內內侍班院。到了趙恒的手裏,它並入了入內都知司、內東門都知司,才成了入內內侍省。主要的職務就是掌控宮廷內部的生活事務。
這活兒很俏,是離皇帝、皇後最近的人,註定了能呼風喚雨。這時周懷政的上面還有都都知、都知,然後才是他這個副都知,底下還有押班等。所以他是個兵頭將尾的角色,想往上爬,就得多多努力。
此人兇狠(以後更狠),他想出的辦法內外兼修,把大宋朝的裏裏外外都攪和在了一起。第一步,他先找到了一個京外的武官,名叫朱能。
朱能,背景覆雜。他先是邊關悍將田敏的食客。這就很特殊,做食客必須得有超乎常人的異能。朱能的強項就是道術。
所以田敏投其所好,把他推薦給了皇帝趙恒。這樣兩全其美,田敏讓皇帝高興,朱能則迅速在宮中走紅,先當上了禦藥使,再之後他被外放,當上了永興軍的巡檢,掛階州刺史的頭銜,成了一位有名分的武官。
通過朱能,周懷政把自己的計劃小心翼翼地實施。這很有難度,第一既要精確把握時間,王欽若從失寵到倒臺,是有一個過程的,要是等到倒臺之後才發動,小心時機錯過,就來不及了。但這完全可以克服,因為周懷政在宮裏的信息極為靈敏;第二,要把寇準推上前臺可不是那麽的容易。不是說推法得有多高超,而是最關鍵的一點,寇準允許你推他嗎?
就寇準那性子,信不信隨時暴跳如雷,把你生吞活剝?
但只要冷靜點,別被寇準的獠牙嚇破了膽,就能看到他最大的那個破綻——戀權。所謂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何況他還花錢如流水,這都必須得由高官厚祿養著才能達到。而且還有一點,對寇準來說,官場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宰相,還必須得是首相。除此以外,任何一個職務對他都是汙辱。
那麽誘之以首相,是肯定會成功的……可要命的是,搞定了寇準還得搞定皇帝,趙恒煩透了寇準,這是全天下人都知道的。得怎麽樣才能讓趙恒心甘情願地把首相的位置賞下來呢?這真是一個一個又一個搞不定的難題,讓人想得咬牙切齒頭昏腦漲!
想來想去,也只有四個字——投其所好。
寇準好權,皇帝好什麽?周懷政開動腦筋,想了又想,以他在皇帝身邊工作多年的經驗,終於想出了辦法。從這時起,此人躲在皇宮內院,把大宋朝的宮廷內外都攪得翻天覆地。
周懷政的辦法在現代來說,俗稱叫做“對縫”。主要手段就是自己是丙,游走在甲與乙之間。對甲說,乙已經同意了,再同時找到了乙,說是甲要他來的。
在古代呢,就更形象些,“狐假虎威”的升級版。兩只對面掐的老虎,都面對著同一只狐貍,可在它們的眼裏,都覺得該狐貍來頭太大,千萬惹不得。
具體操作如下:先是要朱能在永興軍地界內的乾祐縣(今陜西柞水)“發現”了天書。這很方便,朱能的職務就是那裏的巡檢。這樣就把寇準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因為永興軍正是他被貶之後的轄區。請問寇準得怎麽辦呢?讚成?做夢,寇準是正直的代表,強硬的化身,一直都在批判造神。
那麽反對,天書送上門,正好當場戳穿。可這是在找死,近十多年來“天書奇譚”就是宋朝的第一國政,一個落難的大臣敢扼殺天書於搖籃之中,那罪名比欺君還要大,是在欺天!
於是寇準只有裝聾作啞,視而不見。老子不管總成了吧?但別忙,在同一時間,周懷政已經找到了皇帝。對皇帝說,天書又降臨了,宋朝的好運再次出現,而且這次與眾不同,降落點是在寇準的地盤。
試想這時趙恒的心情。正在亂蜂蜇頭,被“神的報覆”嚇得心理扭曲,精神失常,結果突然再次得到天書……天哪,不會是上天原諒了我,真的寫信來了吧?那可是寇準,人家不撒謊的!要麽就是另一種情況,寇準終於善解人意,懂得體貼皇帝了。寇老醯子有變成寇愛卿的可能。無論哪樣都是驚喜,都是救命的稻草!
於是皇帝被打動,更妙的是,為了保險起見,趙恒還一貫地謹慎了一下。他私下裏召見一位大臣(某些記載裏說是王旦,但這時王旦早死了),問這事靠譜嗎?永興軍降天書,那兒有過這種前例沒?
該大臣更謹慎,而且明顯地厭惡造神。他這樣說:“既然在寇準的轄區,那就讓寇準上報朝廷吧。他一向不信天書,如果他都來證明,天下人才會相信。”
結果這句話,就把整件事情搞定。
這句話原封不動地飛向了陜西,傳進了寇準的耳朵裏。只是稍微有一點點的變動,說話的人變成了皇帝趙恒。
這樣就相當於寇準突然接到了皇帝拋過來的媚眼。多少年了,自從澶淵之役結束後,他就再也沒享受過這樣的待遇。一時間都要受寵若驚了。但不忙,無論出於什麽目的,第一次的拒絕都是慣例。
寇準搖頭,我不信天書,這事我得查。就算是真的,我也不管它。
可遠在京城深處的周懷政早有預料,不強逼不硬勸,而是出門遛了個彎,到一個王曙的小官家裏轉了一圈。然後王曙緊急打馬出京奔向永興軍,寇準就此被搞定了。
王曙是寇準的女婿,把京城裏暗流湧動,王欽若已經失寵很快就會罷相的信息告訴了岳父。多簡單,只要您順從了皇帝的意思,宰相十有八九就會落入您的掌中!
寇準迷茫了,權位與操守,信念和欲望,這樣的對比是多麽的強烈,要怎樣才能安守志向,做人們心目中的那個“寇準”啊……結果他沒能超越自己的宿命和身份。
他不過就是一位官吏,宋朝的一個臣子而已,他的職業就是當官,那麽敬業些難道是錯誤嗎?
公元一〇一九年,宋天禧三年三月,知永興軍寇準上報,在乾祐縣發現了天書。一個月之後,皇帝趙恒派專人迎接天書進京。宋史中真宗一朝的最後一次天書終於出現了,與前面相比,這是一次徹頭徹尾的政治把戲,在當時,看出這一點,並且出於各種目的來反對的人相當不少。各派人物,正邪兩面,都有人跳了出來。
包括孫奭和魯道宗,也包括天書老大王欽若。前兩個人的反對是因為一直在反對,後面的那位就是因為自尊心受了傷害。天書一直是王欽若的專利啊,居然被侵權了,而且是多年的死對頭。不可忍受,一定要反對。
但是無效,這時全盤失控了,就連寇準本人想反悔都晚了。在他起身去京城之前,他的一個門客曾經最後一次警告他:“此行兇險,您有上中下三策可選。上策,您走到河陽(今河南孟縣),就自稱有病,決不入朝,只當地方官;中策,就算入朝,也要在大殿之上,公共場合,揭露乾祐天書的虛假,這樣才可以保全您一生的清白令名;如果您一定要宰相,那實在是下策,聲名盡毀,所得無幾,您會追悔莫及……”
寇準大怒,敗興的蠢物,怎知本宰相的抱負!此去可以幹掉王欽若,可以一展鴻圖,天書只是暫時的權宜之計,我以此上臺,但以本性辦事,我還是我,天下人怎會蔑視我的名節?!
就這樣,寇準重回京師,王欽若在當年的七月罷相,他在七月十七日,天禧三年的六月十三日重回相位。天地豁然開朗,命運開始對他微笑了。這時他沒有任何一個敵人,放眼望去,皇宮內外,朝野臣民,全都唯他馬首是瞻,都是他的盟友。只要善加利用,他就可以既成全自己,又造福蒼生,甚至把宋朝重新拉回到巔峰!
千秋偉業,萬世傳頌,都在向他招手。寇準,你要好自為之啊……
簡單說一下寇準的形勢樂觀到了什麽程度。先說他的直系手下,在東府方面,三位副手分別是:李迪、王曾、丁謂。
這三位參知政事,前兩人都是狀元,分別是公元一〇〇二年、鹹平五年(王曾),公元一〇〇五年、景德二年(李迪),在宋史中都是學品兼優的正人君子。如果說兩人的區別,那麽李迪就是文采風流型的馬知節,關鍵時刻也會變成手榴彈;而把王旦去掉些過於泛溢的仁德和軟弱,再加上些聖相李沆曾有的果斷強硬,就是王曾。
他們和寇準都是老關系。寇準兩次被貶到陜西,李迪就是那邊的轉運使,在落難中都處得很好。王曾更近些,相當於寇準的門生。此人中狀元時年僅二十九歲,當時寇準是宰相,非常賞識他,破格提拔,讓他當上了右正言、知制誥,能和皇帝朝夕見面,很快就進入了權力的內層。
但既為君子,就有原則。這兩個人雖然與寇準站在了一起,卻是“黨而不群”的人。也就是說,不是什麽事都順著寇準亂來,人家都有自己的調子。但是下一位,就是既要黨,更要群的人。
丁謂。
前面說過,他也是寇準親手提拔起來的,這麽多年以來丁謂知恩戴德,對寇準畢恭畢敬,一心想親密親密再親密,不過這就犯了一個大錯誤。
寇準是個欺負人的人,要獲得寇準的尊重,那實在太難了。歷史早已證明,你是他的上司不成,他甚至會找辦法搞垮你;你是他的下屬更不行,他對你呼來喚去,如使奴仆,如曹利用;你就是皇帝,他都能把你按到椅子裏,何況他是你的恩人,而你還低三下四……唯有你既有才華,又有原則(別是個性,不然就掐起來了),還得自尊自重,這樣才能千辛萬苦地獲得寇準的低頭——比如王旦,那過程多艱難。
但無論怎樣,在寇準剛上任時,東府集團緊密地團結在他的周圍,忠心不二,集體對外。
再看西府樞密院。
這時的正使是老朋友曹利用。此人多年積勞,步步穩升,在上一次“馬知節牌”手榴彈爆炸事件中,王欽若、陳堯叟、馬知節這套樞密班子集體下崗,他被提拔了上來。
他更好對付些。不說寇準是樞密院派系的老上級,哪個上臺都得拜他的山頭,就算是澶淵之盟時的積威發作,都能讓曹利用隨時閉嘴聽話。所以關系更加理得順。
看樞密副使,一個姓錢的貴族走上了前臺。錢,吳越國王錢俶的錢。他的二兒子錢惟演。錢俶這時早就死了,和李煜一樣,死在了自己的生日宴會上,但那時趙光義總打敗仗,所以事情沒有李煜那樣的囂張,一向不為人知罷了。
小錢吸取教訓,謹慎小心,基本上是用裙帶關系來鞏固地位(盯住別人家的女人,再舍得自己家的女人,既狠且準,肯下本錢),對誰都友善親切,別說是寇準這樣的大佬,就算是普通的京官,他都稱兄道弟。
所以此人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小心,海龍王錢镠的子孫也曾經是帝王龍種,從小就生活在宮廷之中,熟悉所有的內鬥武器。很快小錢就會讓人刮目相看,寇準在他身上栽得格外狠。
但那都是後話了,樞密院也成了後花園,現在去看皇宮內部。
一個原則,皇帝陛下只是討厭寇準,可從來都沒有蔑視過、或者懷疑過寇準。他的能力還有忠心都舉國共見。所以現在既然用了,就是要讓他真正當成大管家,是要放權的。何況趙恒的身體健康目前一瀉千裏,想像以前那樣嚴密控制根本就做不到了。不放權又能怎樣?事實上連最基本的皇權都分出去了一小半。
握在了皇後陛下的手裏。
所以看宮內,就是看新任皇後劉娥。劉娥現在混得不怎麽樣,她只找到了兩個,不,是一個半幫手。其中的半個,就是她的現任丈夫趙恒,因為時常出離發呆,神智不全了,所以實力打折;另一個,就是她以前的丈夫,龔美。
龔美現在叫劉美了,隨了前老婆的姓,詐稱內兄,也就是皇帝的大舅子。要說這對四川原配小夫妻的命運還真好,搶在了宋朝的姓程或者姓朱的聖人出生前就開始了人生,不然就算劉娥的魅力再大一萬倍,皇帝再被她收拾得服服帖帖,也別想走出皇宮中那塊見不得光的小廳堂,因為輿論真的能殺死人!
可就是這樣,劉娥的日子仍然太難過。她勉強把前夫任命為侍衛司馬軍都虞侯,並且實際主管本司事務,把京城裏的軍隊抓到了一半,接著再去攀親帶故找幫手,就一連串地碰壁,撞得一臉的大頭包。
她先是撲向了權知開封府劉綜,暗示都姓劉,俺們是親戚。結果劉綜退避三舍,不對啊,皇後,俺是河中府的,跟您離得太遠了,不可能有親人在宮裏;沒辦法,過了一陣子,她又急沖沖地召見另一個大臣劉燁,這次策略改變,直接就要證據——劉卿家,把你的家譜拿來,咱倆很有可能是同宗。
劉燁的回覆非常謙恭到位,一連氣地說“不敢,不敢,不敢,實在不敢……”至於怎麽不敢,為什麽不敢卻啥也不說,劉娥心照不宣,羞怯難當,也沒了下文。
這就是一代女中豪傑初出山門時的境遇,她多麽盼望著有一位實力派的老臣來做她的靠山。寇準,只要稍微有點友好的表示,立即就會贏得皇後陛下的友誼。從此內外兼修,天下無敵。
但是綜上所述,這些所有的優勢,都會被寇準在極短的時間裏完全破壞,把一個個朋友、親信都極為粗暴生猛地胖打一頓,逼到自己的對立面去。然後你死我活,不死不休,最後數敗俱傷,一起完蛋……按說這也很不簡單,不是誰都能做得到的吧。
開演之前,要先說一下寇準的老同學,宋史中第一地方官,知益州張詠。此人已經死了,本應大篇幅多角度的介紹這位奇人的生平,但是非常可惜,地方官終究不能參與國家大事,他的事跡除非單獨列傳,不然沒法與宋史掛鉤。
尤其是蜀川近二十年的平靜,越平靜就越顯示了他的能力超凡。但是也把他的神奇之處抹平,連想為他樹立豐碑的人都會抓狂——你倒是讓局勢偶爾地亂一下啊,好讓人看看熱鬧!欣賞你是怎樣鐵腕治蜀,軟硬兼施的。但就是沒有,當他離開成都返京述職時,留下的是一片寂靜中的繁榮。
百姓安居樂業,天府之國早已恢覆生機。這裏要說的是他經過陜西,與老同學寇準相見時的事。
一頓宴席之後,寇準送他出城,臨別前鄭重請教:“乖崖(張詠號),何以教準?”註意,這不是客氣話,張詠無論才氣、脾氣都絕不弱於寇準,史書記載“詠與寇準最善,每面折準過,雖貴不改。”啥時候想批他就批,從不慣病。
這時張詠留下了一句話:“霍光傳不可不讀。”
寇準立即去讀,結果看到了《霍光傳》中近尾處的四個字:“……不學無術。”寇準笑罵了一聲,“好你乖崖,竟然這樣說俺。”然後扔掉書本,繼續我行我素。
想來張詠一定很郁悶,我讓你看《紅樓夢》是想讓你去悲嘆寶玉、黛玉的真摯愛情,可誰讓你去研究寶玉是怎樣和襲人偷情的?!霍光,是漢武帝劉徹的托孤臣子,漢史中最鋒銳難當的將軍霍去病的異母弟。此人富貴終生,權傾天下,都達到了廢立皇帝,讓漢室二十七天出現皇位真空的程度。可他死後,霍家被滅族。
這明明是警告一下寇準要小心做人,不要鋒芒太過,不然就算達到了霍光當年的政治地位,也終有一天下場悲涼。更何況你寇準終生都別想做到霍光!
那麽請註意,在繼續介紹寇準是怎樣施展“化友為敵”大法之前插進張詠這段,就是想讓大家帶著一個問題來觀看事情的始末——寇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什麽會行事這樣顛三倒四,像個瘋子一樣毀滅自己的人生?真的是驕傲過度,目中無人,還是別有隱情,他心裏有些其他的東西,讓他沒法與當時的整個文官系統相融合,直到他再次落魄出京,以失敗結束自己的一生。
砸人的行動是分期分批,與時俱進的。先從身邊人開始,丁謂首當其沖,有兩件歷史記載的小事,可以說明寇準、丁謂之間的前恩後怨。
在寇準被貶到陜西給國家守大門的時候,歌舞照舊、宴飲照舊,某一天,酒席設在了戶外。當時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烏鴉齊飛。就見寇準突然長嘆一聲:“唉,眾位請看那群烏鴉。如果丁謂在此,一定會說那是一群……‘玄鶴’。”
一語道破天機,丁謂這些年步步高升,憑的就是不斷地報祥瑞,再使出渾身解數來給皇帝造宮殿。這兩樣讓全天下人都恨得咬牙切齒。因為實在太費錢了,百姓們的賦稅越來越重,換誰誰不急?寇準的心裏一定在後悔:“為什麽當初不聽聖相的話,要執意提拔這個無恥的小人!”
有了這個前因,才能對現在進行時的後果有個理智的判斷。
歷史記載二。話說大宋朝東府宰相集團為了工作的需要,每天的午飯都要在政事堂裏就地解決,這一天喝的是菜湯。寇準長須飄擺,埋頭苦幹,結果擡頭時就發現胡子也喝得很飽,說時遲那時快,參知政事丁大人突然啟動,搶在了所有的侍者之前,躥到了寇準的桌前。然後取出手帕,為長官細心撫拭。
很敬愛,很體貼,卻不料長官大人呵呵一笑:“參知政事就是為長官揩須的嗎?”一語成讖,據說“溜須”一詞從此誕生,流傳四方,同時也讓丁大人的行為永垂不朽。
回到當時,丁謂癡呆呆僵立,周圍無數異樣的目光,那裏有他平級的同志,王曾、李迪。可這份屈辱、自找的屈辱讓他再也沒法在這兩個人面前擡頭;更有太多的侍者,轉眼間這些下人就會把副宰相如何自取其辱的事傳播四方,而且必定會添油加醋!
尊敬和感恩瞬間消失,一切都不必回報了,官方史書確認,這是丁謂怨恨寇準,並且結黨陷害寇準的具體起因。這應該沒錯,但是有一點,從此之後,丁謂已經惱羞成怒,欲置寇準於死地。但是在寇準一方呢?
真的要處心積慮,搞垮做掉自己的政敵,會在一件小事上先出口惡氣嗎?那叫打草驚蛇,低劣得不入流的把戲。寇準就算再怎樣疏狂,也不會幼稚到這種地步。只有一個理由,他只是想折辱一下丁謂,真的只是出口惡氣而已,根本就沒想過丁謂敢成為他的敵人……
那是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丁謂這時已經有了怎樣的政治能量。
丁謂多年以來時刻掌握著宋朝的經濟命脈,熟練程度和人脈關系都已經到位,再加上現在的副宰相位子,可以說已經具備了登頂的實力,差的只是最後一步。
但這只是說,他在正常進行的仕途中,快要接近完美,可如果要與寇準作對的話,他差的還太多,簡直沒法動手。
因為威望與資歷。
寇準少年得志,成名時未滿三十歲,東、西二府外加三司,宋朝頂尖的官場沒有他沒坐過的位置。仔細說來,在宋初三代以內,除了他,沒有第二人。並且在澶淵之役中專權獨斷,脅迫君王上戰場,安定整個天下,這在春秋戰國之後的人臣之中,也是極為罕見的。
試想,要扳倒這樣的人,僅僅當了十年多的錢糧大管家,就覺得夠份兒了嗎?丁謂很清醒,絕不亂動彈。他照樣每天正常上下班,笑臉迎人,就當那天的事沒發生。可是暗地裏加緊活動,主要是尋找能壓倒寇準的勢力。
這很難,但目標極明顯,直指後宮劉皇後。除了她之外,帝國之中沒有人再是寇準的對手。但是怎樣操作呢?劉皇後是需要幫手,急到有些饑不擇食,但要長遠合作、精誠合作,且合作的內容是搞掉比自己勢力威望強萬倍的首相,試問皇後陛下為什麽要這樣做?
要拉關系,為什麽不拉首相?別去想後來劉娥成了什麽人,那是後話。自古以來皇後被臣子算計到身敗名裂的數不勝數,劉娥沒必要非蹚他這個渾水。
於是還要等,有些時候“靜待敵變”是唯一的正解。你的敵人會自己露出破綻,只要你有耐心。丁謂是有福的,他的敵人不是李沆,不是王旦,更不是王欽若,以上三位都非常縝密。寇準風采絕倫,倜儻不群,時刻都有好玩的事發生。
時間進入公元一〇〇八年,宋天禧四年。這一年的主旋律是趙恒的身體垮了,神智加倍錯亂,有時要請長假休息。
宰相的責任更大了。不同的工作手法,同樣的局面,換了王旦,一定要極力求穩,一切以安靜為主,但是在寇準,就要加倍工作,替皇帝挑起大梁,其主要的方式就是要明確他自己的崇高地位。
說一不二。
他先是揪著曹利用這個“傻大兵”的小辮子不放,一直按照澶淵之盟以前的工作關系辦事。但是“居移氣、養移體”,曹兵兵也是十多年的樞府大臣了,沒有脾氣也有了怨氣,憑什麽西府長官要被東府的首相這樣欺侮?英雄不問出身低,寇準,你欺人太甚!
忍無可忍,他悄悄地站到了丁謂的一邊。這一下,連同他的副手錢惟演也跟了過去。而且小錢的辦法獨特,他把丁謂的女兒娶了過來,當了兒媳婦。這樣他就與丁大人變成了除了血親以外,人世間最牢靠的私人關系。而更妙的是,丁謂還借此與劉皇後突然拉近了距離。
錢惟演在這之前,把妹妹嫁給了皇後的前夫劉美。這樣一個小小的換親舉動,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個極其私密的小圈子,外人想插都插不進來。後宮開始傾向丁謂集團,但是仍然小有搖擺,因為寇準還沒讓皇後陛下絕望。
時間進入四月,決定生死榮辱的關鍵時刻就要到來,寇準在這之前終於做出了他此生最大的錯事。邛州上報,當地官員王蒙正霸占鹽井,斷人生路,請示怎麽辦。寇準依法派人去調查,查明確有其事,那麽沒什麽好說,懲辦。
但是王蒙正的背景你查了嗎?那是皇後前夫劉美兒子的岳父。關系七扭八歪,可說到底那是皇後陛下唯一信得過的直系“親人”!在巨大的官場規則面前,是保持住細微處的正義重要,還是稍微變通一下,賣皇後個面子,放過了事,或者警告一番,來個親切的耳光,哪個更合適一些?
寇準選擇了正義,鹽井物歸原主,而他,丟掉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劉娥俏生生地坐在皇宮的深處,向著不遠處的政事堂冷笑。寇準,說到底,你也是我的臣子,真的以為先帝、今上都奈何你不得?
且看一個女流之輩讓你怎樣去死!
命運之輪開始旋轉,話說某一天,病中的趙恒頭枕在貼心太監周懷政的大腿上(親信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棄之不孝。王旦這樣做是在自虐,他辜負了這一次的生命,愧對自己的祖先父母,所以無臉去見地下的先人。這是多麽沈痛的自責。
很幸運,這個做法被他生前的好友楊億阻止了。名相就這樣死去,但歷史還是給了他公正的評價。他有錯,他不能也不敢阻止趙恒拜神,可是有他的參與,以一種微妙的方式控制著局勢,就算王欽若、丁謂、林特等人無所不用其極地折騰朝廷和天下,他能讓國家保持著平穩和繁榮,哪怕只是表面上看。
光是這一點,就善莫大焉,何況他保護提拔了那麽多的賢臣能人。比如說寇準、趙安仁、楊億等,並且他做得非常低調,很多時候人們受了益,都不知是誰做的。這就造成了一個現象,就是王旦似乎是個可有可無的人,他生前仿佛無關輕重。
但是他死後宋朝官場大亂,他的繼任者無論是多麽的聰明(王欽若),多麽的幹練(丁謂),或者擁有怎樣非凡的勇氣和號召力(寇準),都再也沒法穩定朝局。
而且一個個醜態百出,接連跌倒。忠、奸兩面,無一例外。
王欽若上臺,他先摸著政事堂首相的坐椅長嘆了一聲:“因為王旦的一句話,讓我晚做了十年的宰相。”這話有前因,是說多年以前,王旦曾像寇準排斥晏殊那樣,重申宋朝不用南人做宰相,最多只能擔任樞密使的禁條。而且就在王旦臨死前,都差一點把他的宰相夢再次打碎。
王旦病危,趙恒曾經去探望,問誰能當宰相?無論提到了誰,王旦都沈默不語,直到最後皇帝急了,一定要他說,他才在病中勉強舉起上朝時所用的笏版,珍而重之,向皇帝進言:“愚臣以為,只有寇準……”
哼,貌似忠貞。王欽若心底冷笑,北人囂張,官官相護,說到底是對他的嫉妒。這麽多年來皇帝言聽計從的只有他王欽若,王旦和寇準算是什麽?宰相早就應該是他的了。
結果他的命運就印證了一件非常無情尤其無聊的老話——拼命去搶一樣東西,搶不到是種悲哀;可拼命搶到了,卻發現那玩意兒根本就沒什麽意思,是悲哀的加倍!
王欽若就是這樣,終於站在了風口浪尖上了,才知道暈船是什麽滋味。在他的兩年任期裏,只有一件“政績”值得誇耀,那就是——蝗蟲消失了,如果那真的是他搞定的話。除此以外,歷史上再沒有任何記載,他為大宋朝作出過什麽貢獻。
老毛病卻常犯,繼續說怪話使絆子,把一個個同僚拉下馬。這樣他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忘了他現在已經站在了陽光下。
以前他的小動作百試百靈,最根本的成功秘訣是他躲在陰影裏,悄悄地和皇帝說知心話,讓一個個大敵灰飛煙滅。但這時他是帝國的首相,天子以下第一人,還這樣搞,就是在眾目睽睽之下來了次脫衣秀,什麽都讓人看到了。
連病中的趙恒都看出了毛病,對他漸漸變冷。直到兩年後,王欽若犯了最搞笑的那個錯誤。
有人告他受賄。王欽若大怒,在趙恒的面前情緒沖動,百般抵賴,而且為了清白,他要求動用國家的專業審查機構禦史臺來調查此事。當天他肯定是急昏了頭了,沒看到趙恒的神色變得越來越惡劣。直到他稍微喘了口氣,停了一下時,皇帝才冷冷地說:“國家設立禦史臺,難道是為了專門替人調查私事的?”
王欽若瞬間冷凍,他呆了。這還是他親愛的、慈祥的、包容的老首長嗎?他可還是多年以來忠誠可靠、可愛好玩的王愛卿啊……這不對,肯定是哪裏出錯了。
等他明白過來時,恨不得把自己鄙視死。這個錯誤犯得真是太垃圾,居然蠢得像當年的寇準一樣,在皇帝面前急著表白、證明,結果連最起碼的官體都丟了。那一天,他灰遛遛地逃出宮去,估計狼狽得連他脖子上的瘤子都瑟瑟發抖。
他的日子結束了,公元一〇一九年七月,宋天禧三年六月,王欽若罷相。而且被直接調離京城,到杭州去當知州。乍一看還是很體貼,蘇杭美景,人間仙境,盡管去休閑放假。可私底下人人都在竊笑——他終於滾回長江之南了,皇帝也是很幽默的嘛……
王旦死、王欽若被“流放”,宋朝的權力出現真空。但萬眾矚目,卻沒人敢伸手。因為大家都知道那位置是誰的。
寇準。
論資格、威望,還有工作經驗,尤其是身為王欽若的死對頭這一點,宰相之位都非他莫屬。何況他還充分地做了一些前期工作,讓皇帝明白他已經痛改前非,再不是以前的那個寇準了。
這是個由內及外,面面俱到的表白過程。如果看結果,那麽寇準是最大的受益人,但是看前因,發起者卻另有其人。
大太監周懷政。
這個名字在天書第一次降臨時出現過,是他爬上了梯子,把系在左承天門的門樓南角的鴟吻的黃絹摘下來的。此後每逢趙恒出巡、泰山封禪之類的活動時,他都會走在離天書最近的位置。這樣他就像丁謂、王欽若等人一樣飛黃騰達,在皇宮內院裏職務飆升。做這件事時,他是“入內副都知”。
這個官不算很大,隸屬於入內內侍省。簡單地說一下宋朝初年時的宦官等級和部門名稱。入內內侍省最初叫內中高品班院,與內侍省對半分權組成近七成的太監集團。後來它又分別叫過入內內班院、內黃門班院,以及內侍省入內內侍班院。到了趙恒的手裏,它並入了入內都知司、內東門都知司,才成了入內內侍省。主要的職務就是掌控宮廷內部的生活事務。
這活兒很俏,是離皇帝、皇後最近的人,註定了能呼風喚雨。這時周懷政的上面還有都都知、都知,然後才是他這個副都知,底下還有押班等。所以他是個兵頭將尾的角色,想往上爬,就得多多努力。
此人兇狠(以後更狠),他想出的辦法內外兼修,把大宋朝的裏裏外外都攪和在了一起。第一步,他先找到了一個京外的武官,名叫朱能。
朱能,背景覆雜。他先是邊關悍將田敏的食客。這就很特殊,做食客必須得有超乎常人的異能。朱能的強項就是道術。
所以田敏投其所好,把他推薦給了皇帝趙恒。這樣兩全其美,田敏讓皇帝高興,朱能則迅速在宮中走紅,先當上了禦藥使,再之後他被外放,當上了永興軍的巡檢,掛階州刺史的頭銜,成了一位有名分的武官。
通過朱能,周懷政把自己的計劃小心翼翼地實施。這很有難度,第一既要精確把握時間,王欽若從失寵到倒臺,是有一個過程的,要是等到倒臺之後才發動,小心時機錯過,就來不及了。但這完全可以克服,因為周懷政在宮裏的信息極為靈敏;第二,要把寇準推上前臺可不是那麽的容易。不是說推法得有多高超,而是最關鍵的一點,寇準允許你推他嗎?
就寇準那性子,信不信隨時暴跳如雷,把你生吞活剝?
但只要冷靜點,別被寇準的獠牙嚇破了膽,就能看到他最大的那個破綻——戀權。所謂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何況他還花錢如流水,這都必須得由高官厚祿養著才能達到。而且還有一點,對寇準來說,官場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宰相,還必須得是首相。除此以外,任何一個職務對他都是汙辱。
那麽誘之以首相,是肯定會成功的……可要命的是,搞定了寇準還得搞定皇帝,趙恒煩透了寇準,這是全天下人都知道的。得怎麽樣才能讓趙恒心甘情願地把首相的位置賞下來呢?這真是一個一個又一個搞不定的難題,讓人想得咬牙切齒頭昏腦漲!
想來想去,也只有四個字——投其所好。
寇準好權,皇帝好什麽?周懷政開動腦筋,想了又想,以他在皇帝身邊工作多年的經驗,終於想出了辦法。從這時起,此人躲在皇宮內院,把大宋朝的宮廷內外都攪得翻天覆地。
周懷政的辦法在現代來說,俗稱叫做“對縫”。主要手段就是自己是丙,游走在甲與乙之間。對甲說,乙已經同意了,再同時找到了乙,說是甲要他來的。
在古代呢,就更形象些,“狐假虎威”的升級版。兩只對面掐的老虎,都面對著同一只狐貍,可在它們的眼裏,都覺得該狐貍來頭太大,千萬惹不得。
具體操作如下:先是要朱能在永興軍地界內的乾祐縣(今陜西柞水)“發現”了天書。這很方便,朱能的職務就是那裏的巡檢。這樣就把寇準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因為永興軍正是他被貶之後的轄區。請問寇準得怎麽辦呢?讚成?做夢,寇準是正直的代表,強硬的化身,一直都在批判造神。
那麽反對,天書送上門,正好當場戳穿。可這是在找死,近十多年來“天書奇譚”就是宋朝的第一國政,一個落難的大臣敢扼殺天書於搖籃之中,那罪名比欺君還要大,是在欺天!
於是寇準只有裝聾作啞,視而不見。老子不管總成了吧?但別忙,在同一時間,周懷政已經找到了皇帝。對皇帝說,天書又降臨了,宋朝的好運再次出現,而且這次與眾不同,降落點是在寇準的地盤。
試想這時趙恒的心情。正在亂蜂蜇頭,被“神的報覆”嚇得心理扭曲,精神失常,結果突然再次得到天書……天哪,不會是上天原諒了我,真的寫信來了吧?那可是寇準,人家不撒謊的!要麽就是另一種情況,寇準終於善解人意,懂得體貼皇帝了。寇老醯子有變成寇愛卿的可能。無論哪樣都是驚喜,都是救命的稻草!
於是皇帝被打動,更妙的是,為了保險起見,趙恒還一貫地謹慎了一下。他私下裏召見一位大臣(某些記載裏說是王旦,但這時王旦早死了),問這事靠譜嗎?永興軍降天書,那兒有過這種前例沒?
該大臣更謹慎,而且明顯地厭惡造神。他這樣說:“既然在寇準的轄區,那就讓寇準上報朝廷吧。他一向不信天書,如果他都來證明,天下人才會相信。”
結果這句話,就把整件事情搞定。
這句話原封不動地飛向了陜西,傳進了寇準的耳朵裏。只是稍微有一點點的變動,說話的人變成了皇帝趙恒。
這樣就相當於寇準突然接到了皇帝拋過來的媚眼。多少年了,自從澶淵之役結束後,他就再也沒享受過這樣的待遇。一時間都要受寵若驚了。但不忙,無論出於什麽目的,第一次的拒絕都是慣例。
寇準搖頭,我不信天書,這事我得查。就算是真的,我也不管它。
可遠在京城深處的周懷政早有預料,不強逼不硬勸,而是出門遛了個彎,到一個王曙的小官家裏轉了一圈。然後王曙緊急打馬出京奔向永興軍,寇準就此被搞定了。
王曙是寇準的女婿,把京城裏暗流湧動,王欽若已經失寵很快就會罷相的信息告訴了岳父。多簡單,只要您順從了皇帝的意思,宰相十有八九就會落入您的掌中!
寇準迷茫了,權位與操守,信念和欲望,這樣的對比是多麽的強烈,要怎樣才能安守志向,做人們心目中的那個“寇準”啊……結果他沒能超越自己的宿命和身份。
他不過就是一位官吏,宋朝的一個臣子而已,他的職業就是當官,那麽敬業些難道是錯誤嗎?
公元一〇一九年,宋天禧三年三月,知永興軍寇準上報,在乾祐縣發現了天書。一個月之後,皇帝趙恒派專人迎接天書進京。宋史中真宗一朝的最後一次天書終於出現了,與前面相比,這是一次徹頭徹尾的政治把戲,在當時,看出這一點,並且出於各種目的來反對的人相當不少。各派人物,正邪兩面,都有人跳了出來。
包括孫奭和魯道宗,也包括天書老大王欽若。前兩個人的反對是因為一直在反對,後面的那位就是因為自尊心受了傷害。天書一直是王欽若的專利啊,居然被侵權了,而且是多年的死對頭。不可忍受,一定要反對。
但是無效,這時全盤失控了,就連寇準本人想反悔都晚了。在他起身去京城之前,他的一個門客曾經最後一次警告他:“此行兇險,您有上中下三策可選。上策,您走到河陽(今河南孟縣),就自稱有病,決不入朝,只當地方官;中策,就算入朝,也要在大殿之上,公共場合,揭露乾祐天書的虛假,這樣才可以保全您一生的清白令名;如果您一定要宰相,那實在是下策,聲名盡毀,所得無幾,您會追悔莫及……”
寇準大怒,敗興的蠢物,怎知本宰相的抱負!此去可以幹掉王欽若,可以一展鴻圖,天書只是暫時的權宜之計,我以此上臺,但以本性辦事,我還是我,天下人怎會蔑視我的名節?!
就這樣,寇準重回京師,王欽若在當年的七月罷相,他在七月十七日,天禧三年的六月十三日重回相位。天地豁然開朗,命運開始對他微笑了。這時他沒有任何一個敵人,放眼望去,皇宮內外,朝野臣民,全都唯他馬首是瞻,都是他的盟友。只要善加利用,他就可以既成全自己,又造福蒼生,甚至把宋朝重新拉回到巔峰!
千秋偉業,萬世傳頌,都在向他招手。寇準,你要好自為之啊……
簡單說一下寇準的形勢樂觀到了什麽程度。先說他的直系手下,在東府方面,三位副手分別是:李迪、王曾、丁謂。
這三位參知政事,前兩人都是狀元,分別是公元一〇〇二年、鹹平五年(王曾),公元一〇〇五年、景德二年(李迪),在宋史中都是學品兼優的正人君子。如果說兩人的區別,那麽李迪就是文采風流型的馬知節,關鍵時刻也會變成手榴彈;而把王旦去掉些過於泛溢的仁德和軟弱,再加上些聖相李沆曾有的果斷強硬,就是王曾。
他們和寇準都是老關系。寇準兩次被貶到陜西,李迪就是那邊的轉運使,在落難中都處得很好。王曾更近些,相當於寇準的門生。此人中狀元時年僅二十九歲,當時寇準是宰相,非常賞識他,破格提拔,讓他當上了右正言、知制誥,能和皇帝朝夕見面,很快就進入了權力的內層。
但既為君子,就有原則。這兩個人雖然與寇準站在了一起,卻是“黨而不群”的人。也就是說,不是什麽事都順著寇準亂來,人家都有自己的調子。但是下一位,就是既要黨,更要群的人。
丁謂。
前面說過,他也是寇準親手提拔起來的,這麽多年以來丁謂知恩戴德,對寇準畢恭畢敬,一心想親密親密再親密,不過這就犯了一個大錯誤。
寇準是個欺負人的人,要獲得寇準的尊重,那實在太難了。歷史早已證明,你是他的上司不成,他甚至會找辦法搞垮你;你是他的下屬更不行,他對你呼來喚去,如使奴仆,如曹利用;你就是皇帝,他都能把你按到椅子裏,何況他是你的恩人,而你還低三下四……唯有你既有才華,又有原則(別是個性,不然就掐起來了),還得自尊自重,這樣才能千辛萬苦地獲得寇準的低頭——比如王旦,那過程多艱難。
但無論怎樣,在寇準剛上任時,東府集團緊密地團結在他的周圍,忠心不二,集體對外。
再看西府樞密院。
這時的正使是老朋友曹利用。此人多年積勞,步步穩升,在上一次“馬知節牌”手榴彈爆炸事件中,王欽若、陳堯叟、馬知節這套樞密班子集體下崗,他被提拔了上來。
他更好對付些。不說寇準是樞密院派系的老上級,哪個上臺都得拜他的山頭,就算是澶淵之盟時的積威發作,都能讓曹利用隨時閉嘴聽話。所以關系更加理得順。
看樞密副使,一個姓錢的貴族走上了前臺。錢,吳越國王錢俶的錢。他的二兒子錢惟演。錢俶這時早就死了,和李煜一樣,死在了自己的生日宴會上,但那時趙光義總打敗仗,所以事情沒有李煜那樣的囂張,一向不為人知罷了。
小錢吸取教訓,謹慎小心,基本上是用裙帶關系來鞏固地位(盯住別人家的女人,再舍得自己家的女人,既狠且準,肯下本錢),對誰都友善親切,別說是寇準這樣的大佬,就算是普通的京官,他都稱兄道弟。
所以此人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小心,海龍王錢镠的子孫也曾經是帝王龍種,從小就生活在宮廷之中,熟悉所有的內鬥武器。很快小錢就會讓人刮目相看,寇準在他身上栽得格外狠。
但那都是後話了,樞密院也成了後花園,現在去看皇宮內部。
一個原則,皇帝陛下只是討厭寇準,可從來都沒有蔑視過、或者懷疑過寇準。他的能力還有忠心都舉國共見。所以現在既然用了,就是要讓他真正當成大管家,是要放權的。何況趙恒的身體健康目前一瀉千裏,想像以前那樣嚴密控制根本就做不到了。不放權又能怎樣?事實上連最基本的皇權都分出去了一小半。
握在了皇後陛下的手裏。
所以看宮內,就是看新任皇後劉娥。劉娥現在混得不怎麽樣,她只找到了兩個,不,是一個半幫手。其中的半個,就是她的現任丈夫趙恒,因為時常出離發呆,神智不全了,所以實力打折;另一個,就是她以前的丈夫,龔美。
龔美現在叫劉美了,隨了前老婆的姓,詐稱內兄,也就是皇帝的大舅子。要說這對四川原配小夫妻的命運還真好,搶在了宋朝的姓程或者姓朱的聖人出生前就開始了人生,不然就算劉娥的魅力再大一萬倍,皇帝再被她收拾得服服帖帖,也別想走出皇宮中那塊見不得光的小廳堂,因為輿論真的能殺死人!
可就是這樣,劉娥的日子仍然太難過。她勉強把前夫任命為侍衛司馬軍都虞侯,並且實際主管本司事務,把京城裏的軍隊抓到了一半,接著再去攀親帶故找幫手,就一連串地碰壁,撞得一臉的大頭包。
她先是撲向了權知開封府劉綜,暗示都姓劉,俺們是親戚。結果劉綜退避三舍,不對啊,皇後,俺是河中府的,跟您離得太遠了,不可能有親人在宮裏;沒辦法,過了一陣子,她又急沖沖地召見另一個大臣劉燁,這次策略改變,直接就要證據——劉卿家,把你的家譜拿來,咱倆很有可能是同宗。
劉燁的回覆非常謙恭到位,一連氣地說“不敢,不敢,不敢,實在不敢……”至於怎麽不敢,為什麽不敢卻啥也不說,劉娥心照不宣,羞怯難當,也沒了下文。
這就是一代女中豪傑初出山門時的境遇,她多麽盼望著有一位實力派的老臣來做她的靠山。寇準,只要稍微有點友好的表示,立即就會贏得皇後陛下的友誼。從此內外兼修,天下無敵。
但是綜上所述,這些所有的優勢,都會被寇準在極短的時間裏完全破壞,把一個個朋友、親信都極為粗暴生猛地胖打一頓,逼到自己的對立面去。然後你死我活,不死不休,最後數敗俱傷,一起完蛋……按說這也很不簡單,不是誰都能做得到的吧。
開演之前,要先說一下寇準的老同學,宋史中第一地方官,知益州張詠。此人已經死了,本應大篇幅多角度的介紹這位奇人的生平,但是非常可惜,地方官終究不能參與國家大事,他的事跡除非單獨列傳,不然沒法與宋史掛鉤。
尤其是蜀川近二十年的平靜,越平靜就越顯示了他的能力超凡。但是也把他的神奇之處抹平,連想為他樹立豐碑的人都會抓狂——你倒是讓局勢偶爾地亂一下啊,好讓人看看熱鬧!欣賞你是怎樣鐵腕治蜀,軟硬兼施的。但就是沒有,當他離開成都返京述職時,留下的是一片寂靜中的繁榮。
百姓安居樂業,天府之國早已恢覆生機。這裏要說的是他經過陜西,與老同學寇準相見時的事。
一頓宴席之後,寇準送他出城,臨別前鄭重請教:“乖崖(張詠號),何以教準?”註意,這不是客氣話,張詠無論才氣、脾氣都絕不弱於寇準,史書記載“詠與寇準最善,每面折準過,雖貴不改。”啥時候想批他就批,從不慣病。
這時張詠留下了一句話:“霍光傳不可不讀。”
寇準立即去讀,結果看到了《霍光傳》中近尾處的四個字:“……不學無術。”寇準笑罵了一聲,“好你乖崖,竟然這樣說俺。”然後扔掉書本,繼續我行我素。
想來張詠一定很郁悶,我讓你看《紅樓夢》是想讓你去悲嘆寶玉、黛玉的真摯愛情,可誰讓你去研究寶玉是怎樣和襲人偷情的?!霍光,是漢武帝劉徹的托孤臣子,漢史中最鋒銳難當的將軍霍去病的異母弟。此人富貴終生,權傾天下,都達到了廢立皇帝,讓漢室二十七天出現皇位真空的程度。可他死後,霍家被滅族。
這明明是警告一下寇準要小心做人,不要鋒芒太過,不然就算達到了霍光當年的政治地位,也終有一天下場悲涼。更何況你寇準終生都別想做到霍光!
那麽請註意,在繼續介紹寇準是怎樣施展“化友為敵”大法之前插進張詠這段,就是想讓大家帶著一個問題來觀看事情的始末——寇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什麽會行事這樣顛三倒四,像個瘋子一樣毀滅自己的人生?真的是驕傲過度,目中無人,還是別有隱情,他心裏有些其他的東西,讓他沒法與當時的整個文官系統相融合,直到他再次落魄出京,以失敗結束自己的一生。
砸人的行動是分期分批,與時俱進的。先從身邊人開始,丁謂首當其沖,有兩件歷史記載的小事,可以說明寇準、丁謂之間的前恩後怨。
在寇準被貶到陜西給國家守大門的時候,歌舞照舊、宴飲照舊,某一天,酒席設在了戶外。當時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烏鴉齊飛。就見寇準突然長嘆一聲:“唉,眾位請看那群烏鴉。如果丁謂在此,一定會說那是一群……‘玄鶴’。”
一語道破天機,丁謂這些年步步高升,憑的就是不斷地報祥瑞,再使出渾身解數來給皇帝造宮殿。這兩樣讓全天下人都恨得咬牙切齒。因為實在太費錢了,百姓們的賦稅越來越重,換誰誰不急?寇準的心裏一定在後悔:“為什麽當初不聽聖相的話,要執意提拔這個無恥的小人!”
有了這個前因,才能對現在進行時的後果有個理智的判斷。
歷史記載二。話說大宋朝東府宰相集團為了工作的需要,每天的午飯都要在政事堂裏就地解決,這一天喝的是菜湯。寇準長須飄擺,埋頭苦幹,結果擡頭時就發現胡子也喝得很飽,說時遲那時快,參知政事丁大人突然啟動,搶在了所有的侍者之前,躥到了寇準的桌前。然後取出手帕,為長官細心撫拭。
很敬愛,很體貼,卻不料長官大人呵呵一笑:“參知政事就是為長官揩須的嗎?”一語成讖,據說“溜須”一詞從此誕生,流傳四方,同時也讓丁大人的行為永垂不朽。
回到當時,丁謂癡呆呆僵立,周圍無數異樣的目光,那裏有他平級的同志,王曾、李迪。可這份屈辱、自找的屈辱讓他再也沒法在這兩個人面前擡頭;更有太多的侍者,轉眼間這些下人就會把副宰相如何自取其辱的事傳播四方,而且必定會添油加醋!
尊敬和感恩瞬間消失,一切都不必回報了,官方史書確認,這是丁謂怨恨寇準,並且結黨陷害寇準的具體起因。這應該沒錯,但是有一點,從此之後,丁謂已經惱羞成怒,欲置寇準於死地。但是在寇準一方呢?
真的要處心積慮,搞垮做掉自己的政敵,會在一件小事上先出口惡氣嗎?那叫打草驚蛇,低劣得不入流的把戲。寇準就算再怎樣疏狂,也不會幼稚到這種地步。只有一個理由,他只是想折辱一下丁謂,真的只是出口惡氣而已,根本就沒想過丁謂敢成為他的敵人……
那是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丁謂這時已經有了怎樣的政治能量。
丁謂多年以來時刻掌握著宋朝的經濟命脈,熟練程度和人脈關系都已經到位,再加上現在的副宰相位子,可以說已經具備了登頂的實力,差的只是最後一步。
但這只是說,他在正常進行的仕途中,快要接近完美,可如果要與寇準作對的話,他差的還太多,簡直沒法動手。
因為威望與資歷。
寇準少年得志,成名時未滿三十歲,東、西二府外加三司,宋朝頂尖的官場沒有他沒坐過的位置。仔細說來,在宋初三代以內,除了他,沒有第二人。並且在澶淵之役中專權獨斷,脅迫君王上戰場,安定整個天下,這在春秋戰國之後的人臣之中,也是極為罕見的。
試想,要扳倒這樣的人,僅僅當了十年多的錢糧大管家,就覺得夠份兒了嗎?丁謂很清醒,絕不亂動彈。他照樣每天正常上下班,笑臉迎人,就當那天的事沒發生。可是暗地裏加緊活動,主要是尋找能壓倒寇準的勢力。
這很難,但目標極明顯,直指後宮劉皇後。除了她之外,帝國之中沒有人再是寇準的對手。但是怎樣操作呢?劉皇後是需要幫手,急到有些饑不擇食,但要長遠合作、精誠合作,且合作的內容是搞掉比自己勢力威望強萬倍的首相,試問皇後陛下為什麽要這樣做?
要拉關系,為什麽不拉首相?別去想後來劉娥成了什麽人,那是後話。自古以來皇後被臣子算計到身敗名裂的數不勝數,劉娥沒必要非蹚他這個渾水。
於是還要等,有些時候“靜待敵變”是唯一的正解。你的敵人會自己露出破綻,只要你有耐心。丁謂是有福的,他的敵人不是李沆,不是王旦,更不是王欽若,以上三位都非常縝密。寇準風采絕倫,倜儻不群,時刻都有好玩的事發生。
時間進入公元一〇〇八年,宋天禧四年。這一年的主旋律是趙恒的身體垮了,神智加倍錯亂,有時要請長假休息。
宰相的責任更大了。不同的工作手法,同樣的局面,換了王旦,一定要極力求穩,一切以安靜為主,但是在寇準,就要加倍工作,替皇帝挑起大梁,其主要的方式就是要明確他自己的崇高地位。
說一不二。
他先是揪著曹利用這個“傻大兵”的小辮子不放,一直按照澶淵之盟以前的工作關系辦事。但是“居移氣、養移體”,曹兵兵也是十多年的樞府大臣了,沒有脾氣也有了怨氣,憑什麽西府長官要被東府的首相這樣欺侮?英雄不問出身低,寇準,你欺人太甚!
忍無可忍,他悄悄地站到了丁謂的一邊。這一下,連同他的副手錢惟演也跟了過去。而且小錢的辦法獨特,他把丁謂的女兒娶了過來,當了兒媳婦。這樣他就與丁大人變成了除了血親以外,人世間最牢靠的私人關系。而更妙的是,丁謂還借此與劉皇後突然拉近了距離。
錢惟演在這之前,把妹妹嫁給了皇後的前夫劉美。這樣一個小小的換親舉動,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個極其私密的小圈子,外人想插都插不進來。後宮開始傾向丁謂集團,但是仍然小有搖擺,因為寇準還沒讓皇後陛下絕望。
時間進入四月,決定生死榮辱的關鍵時刻就要到來,寇準在這之前終於做出了他此生最大的錯事。邛州上報,當地官員王蒙正霸占鹽井,斷人生路,請示怎麽辦。寇準依法派人去調查,查明確有其事,那麽沒什麽好說,懲辦。
但是王蒙正的背景你查了嗎?那是皇後前夫劉美兒子的岳父。關系七扭八歪,可說到底那是皇後陛下唯一信得過的直系“親人”!在巨大的官場規則面前,是保持住細微處的正義重要,還是稍微變通一下,賣皇後個面子,放過了事,或者警告一番,來個親切的耳光,哪個更合適一些?
寇準選擇了正義,鹽井物歸原主,而他,丟掉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劉娥俏生生地坐在皇宮的深處,向著不遠處的政事堂冷笑。寇準,說到底,你也是我的臣子,真的以為先帝、今上都奈何你不得?
且看一個女流之輩讓你怎樣去死!
命運之輪開始旋轉,話說某一天,病中的趙恒頭枕在貼心太監周懷政的大腿上(親信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