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一章 天下不過二三事 (2)

關燈
,每百錢就只有八十五個銅錢。到了天成年間,又減到八十個。到了五代的後漢時,變成了七十七個。進入宋朝,趙匡胤沒辦法一下子回到“天可汗”的時代,他規定每百錢上升到八十至八十五之間。

一時間物價平準,似乎全國的錢幣流通量與貨物存儲量等都達到了一個空前平衡的時期,國計民生開始奔向小康。

但這都是官方數字,拋開銅錢的質量不說,在數量上《宋史》都公開承認,“諸州私用,猶各隨俗”,真實的數字是四十八,每百錢只有四十八個銅錢!

這完全談不到發展,就連平時過日子都有麻煩,說好,不過是與之前的五代時期相比。趙光義下令提升到以七十七為百數,並且規定每千錢的重量必須達到四斤半以上,從此在貨幣的數量和質量上都規定了一個硬性標桿,讓宋朝鑄出來的銅錢成了東亞地區最堅挺的硬通貨。

從此,宋朝登上人類歷史上封建社會富裕之巔的日子,很快就要到來了。

初見成效,文人們的春天就結束了。

他們直接進入了盛夏。

趙光義被壓抑了近二十年的從政渴望和他積累了近二十年的對盛世的希求讓他作出了一個決定。他要——修書。

修書,對於我們民族來說,是一種帶有神聖光環的偉大事業。它絕不是僅僅代表著文化傳承這樣的基本功能,而是彰顯了一個國家、一個朝代對自己民族的交代,更是當時的國君個人修養的體現。

《永樂大典》之於朱棣,《四庫全書》之於乾隆,都極大地提升了當時國君的聲望和品位,讓功績比他們大得多的帝王們變得相形見絀。

趙光義目光犀利,一眼就洞穿了其中的奧妙,於公元九七七年年初,也就是他剛剛登基不超過半年時,命令翰林學士李昉、扈蒙等十多人編纂《太平廣記》和《太平禦覽》。

《太平廣記》收錄的是漢魏到宋初的小說野史之類的雜書,修成共五百卷,算是一部難得的趣味性百姓讀物。《太平禦覽》卻非同小可,它初名叫《太平總類》,分五十五部,四千五百五十八類,共一千卷,征引各種書籍達一千七百多種,為宋以前歷朝歷代所罕見。

接著,他又做了一件影響更深遠,在當時也更轟動的事。

修崇文館。

說起崇文館,文人淚不幹。回顧我們的歷史,可以真切地看到,不管我們的國家曾經怎樣的動蕩,生民怎樣塗炭,我們從來都不曾扔掉手中的書本,和心裏一直固守的文化信念。就在五代這樣的亂世裏,都一樣存留著“三館”——昭文館、史館、集賢院。

它們就是當時官方存儲天下圖書、集納人間詩書才俊的地方。

但它們是什麽樣子呢?歷史記載,宋初時三館建在右長慶門東北,就是幾十間破舊低矮的小房子,“湫隘卑痹,僅庇風雨,周廬僥道,出於其旁,衛士騶卒,嘈雜其旁”,整個一個半露天的農貿市場。弄得朝廷給三館學士派點活兒,寫點官方文書,學士們都躲得遠遠的,不在三館正規的辦公室裏寫字。

趙光義親自到三館看了看,他顯得很難受,隨即就下令在左升龍門東北為三館選新址,馬上晝夜施工,不惜成本,要好、要快地蓋房子,至於規模——要比皇宮還要壯觀精美(輪奐壯麗,甲於內庭)!而且讓人吃驚的是,誰也沒想到皇帝陛下竟然如此的多才多藝,就連新館裏的亭臺樓閣等的設計圖紙,都是他親自畫的。

一年之後,新三館終於建成了。開光之日,舉國矚目,遷舊館之書,分貯兩廊。東廊為昭文書庫,南廊為集賢書庫,西廊為史部群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共六庫圖書。史稱其書原有一萬兩千餘卷,平蜀得書一萬三千卷,平江南得兩萬餘卷,又下詔開獻書之路,於是三館篇帙大備,正副本凡八萬卷。

趙光義賜新三館名為“崇文”之院,借此以詔告天下“揚文抑武”的決心。

就這樣,宋朝文人們的夏天隆重來臨了,武人們的冬天卻就此開始。

在宋太平興國三年,也就是公元九七八年,曾經發生一件事,歷史上很有名,但在《續資治通鑒》這樣的宋史經典文獻中卻查不著,得到更大更經典的《續資治通鑒長編》中才有記載。

事情發在這一年的四月份,秦州(今甘肅天水),宋帝國的邊緣地帶,那裏頗有點天高皇帝遠,人強不服管的味道,尤其是當時正有遷入內地的戎人經常作亂。所以宋朝在秦州境內的清水縣屯兵,邊操練邊待敵,規模相當不小。

為首的是都巡檢使周承(還有一字,史料不全,未載)、田仁朗、劉文裕、王侁、梁崇讚、韋韜、馬知節等人。

某一天,忽然來了一位朝廷使者。該使者騎乘正規,跟班不少,其中就有周承×等人所認識的巡驛殿直姚承遂、隴州監軍供奉官王守定等朝廷命官,在外觀上一切正常。於是見“天使”如見天子,大家夥兒隆重接待。卻不料該使者突然口稱有旨(註意,口稱),拿問清水縣屯兵處的所有官員。

沒人敢反抗,周承×等人被立即捆了起來。

這時有認命的,像周承×,事後證明這人純粹是嚇大的。可是他的副手劉文裕卻不幹,劉文裕突然大哭起來,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提出了一個要求——天使大哥,你能不能把詔書拿出來先看看?

卻不料該天使一聽大怒——胡說!我奉的是密旨,就因為你們臨陣逗留,剿匪不力,皇上才下令把你們都哢嚓了,還要看詔書?你們不知道封州城的知州李鶴是怎麽死的嗎?不拿詔書就殺人,這是潮流!

沒人敢說話了。這之前兩年,就在趙光義剛剛繼位的時候,曾經派出很多親信到各州各縣去訪查官吏民情,到嶺南的親信報告,封州的知州李鶴很黑暗,誣陷手下的軍吏謀反,趙光義於是下令“詔誅之不問狀”。

不再審問,也不出示詔書,就把人砍了。

這件事迅速風行天下,就算秦州這樣的邊遠地區也都早知道了。完了……既有成例,還有什麽好說的?被捆的每一個人都開始在心裏默默地數數,計算著還能有幾分鐘好活。要知道根據這樣的“潮流”,只要這位使者一個不高興,立即就會動手砍他們的腦袋!

身處絕境是最考驗一個人素質的時候,每個人都認命了,可先前就表現得很不配合的劉文裕仍然沒有絕望,他仍然認為自己還有一線生機。因為,這位使者之前在自報家門時曾經透露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信息。

該使者說——他以前是“上南府時親吏”。也就是趙光義還在開封府當府尹時的親信。這真是讓人非常羨慕,同時也是身價倍增、前途無量的重要保障。但在這時,就是劉文裕的救命稻草了。

原因很簡單,劉文裕也是當年晉王府的親信。

劉文裕萬分誠懇地說:自己人啊,大哥,你就忍心不救我?(我亦嘗事晉邸,使者忍不營救之乎?)

生機立即出現,只見該使者馬上屏退所有人,然後向劉文裕越靠越近,等到距離足夠近,他才壓低了聲音說出了一句話,把劉文裕一下子就聽呆了。

這句話是——“汝能與我同富貴否?”

就看劉文裕連連眨眼,而該使者目不轉睛,兩人的視線迅速碰撞又急速分離,劉文裕終於點頭——共富貴!共富貴!!

於是該使者馬上給他松綁,讓他一下子從階下囚變成了座上客。第二天,使者騎馬出行,劉文裕鞍前馬後地照應,這時田仁朗等在押犯也都從寬處理騎馬隨行。趁人不註意,劉文裕悄悄地靠近了田仁朗,在他耳邊低聲說了點什麽。片刻之後,田仁朗突然從馬背上摔了下來,倒在地上痛不欲生,像是馬上就要死(若殞絕狀)。

在場的人都嚇壞了,一擁而上圍了過來,包括那個使者。下一瞬間田仁朗卻突然跳了起來,把該使者一把扭住,摁倒在地。這下子全亂套了,有幫田仁朗抓使者的,更有使者的跟班們來解圍的,最後的結果是強龍壓不住地頭蛇,不管該使者怎麽大喊:“田仁朗等謀反,殺使者!”都沒用,一幹天使人等被關進了秦州大牢。

一頓小棒子燉肉之後,這人招了。他根本就不是什麽朝廷派來的使者,更不是趙光義在開封府時的親信。他叫李飛雄,是秦州節度判官李若愚的兒子,鳳翔盩厔尉張季英的女婿。

這人胸懷大志,可惜異想天開。他從他父親那裏知道了秦州府的所有官方秘密,包括府庫兵甲等具體數字,然後從京師到鳳翔府去探望他的老丈人,趁人不備,他偷走了他老泰山的官馬,一路狂奔,選在一個夜裏,進了一家官方驛站,用老丈人的官馬騙取了驛站管事的信任,聲稱自己是奉命巡邊的使者。然後以使者的身份,選了一個驛站的兵卒做跟班,再用同樣的手法滾雪球一樣把姚承遂、王守定等人騙到手裏,跟著他一起到秦州的清水縣去殺人,接管軍隊。

然後就是山高皇帝遠,此地歸我管……計劃怎麽樣?理論上很周密,行動上很傳奇,最後的結果也很慘烈。他怎麽也沒想到清水縣就真有一個原晉王府的親信,而且他演的李鬼太沈不住氣,直接就洩了底。

之後的事就是涉案人等全部腰斬,包括同樣被騙的姚承遂、王守定等人,以及當初那個驛站的管事和士卒。至於李飛雄,他被夷滅三族,連同他的老丈人全家一起死光光。

分析一下這件事,似乎完全是個個案,像他這樣突發奇想,除了自己以外,連個同謀都沒有就敢去顛覆大宋,從趙光義的嘴裏往外分食吃,怎麽看都怎麽是一個地道的瘋子。但問題不在他的IQ指數上,而是要想一下,為什麽他能一路行騙,僅僅憑著一匹官馬,以及“朝廷使者”的名頭就能把那麽多的沿途官吏都玩弄於股掌之中?甚至到了邊鎮,一句話就把全部武將都上了綁,差一點就全砍了腦袋?

而且要強調的是,這些職業玩刀子的人不僅沒敢反抗,就連懷疑都不敢,如果不是劉文裕想拉關系走後門,就真的被集體拿下冤殺了。

為什麽呢?要知道,這時只不過是太平興國三年,也就是趙光義剛剛當上皇帝不到兩年,難道武人就已經混得這樣矬了嗎?

事實上,是早就這樣矬了。眾所周知,宋朝的武將沒地位,可誰也想不到他們竟然是以這樣的速度失去地位的。

有一件事,足以說明問題。

話說有能耐的夥計連老板都得另眼看待,那麽給整個國家守大門的將軍又應該有什麽樣的待遇呢?別說之前的五代以及大唐,就算是一手創立宋朝兵制、打壓武人氣焰的宋太祖趙匡胤,都對邊境上的軍隊實行“一國兩制”。

邊防軍可以隨意動用當地的財政賦稅收入,可以獨立從商盈利,不僅可對內,對外和異族交易也可以,而且一律免稅。並且可以隨意動用得來的錢招募勇士、收買間諜、獎勵士卒……總之想怎麽樣就怎麽樣。這都不算,趙匡胤還在開封城裏給這些邊關大佬們修別墅,規格之高連施工的官員都看不過眼上報——這不對,都超過皇室親戚的規格了!

趙匡胤卻大罵——不懂就閉嘴!邊關將士遠比什麽皇室重要,“急速造來,無使覆言!”

到了趙光義時代又怎麽樣呢?在他剛登基時,不超過一個月,邊關就出事了,而且是最惡劣的那種。不是被外族攻破,而是邊關將領們窩裏反。

瀛洲防禦使、監霸州軍馬仁瑀,擅自命令部下出邊境掠奪,選擇的出境口是齊州防禦使、判齊州李漢超的地段。這就出事了,馬仁瑀不地道,搶了李漢超的口中食不說,還給李漢超吃了個大蒼蠅。因為事後契丹那邊必定要報覆,可找誰呢?只能是李漢超。馬仁瑀整個白占了便宜,還把李漢超當傻子耍。

李漢超惡性勃發,馬上就找馬仁瑀火並。這時新皇帝趙光義出面了,他不打不罵,不急不躁,相反選擇的辦法非常溫馨,充滿了以前晉王的仁者風範——他派人分別給馬仁瑀和李漢超送去大批的金銀緞帛,並且擺酒給兩人說和調解。

矛盾是暫時的,友誼是長久的,和諧是必需的。於是一場邊關火並就此平息。事情過後,趙光義才找了個機會,把馬仁瑀調到了遼州,讓他們倆離遠點。

以上的事情,似乎表明了趙光義是個相當可人的領導,至少比他哥哥要溫柔多了。但是,歷史證明,武將們把事情給做錯了。是的,沒有證據能證明這件事是馬仁瑀、李漢超,甚至更多的武將們合夥演的一出戲,用意就是要給趙光義一個下馬威,讓新皇帝知道些好歹,從而撈到更多的好處。

更沒證據能表明,這件事之後武將們都很開心,因為他們的目的達到了,皇帝還真的是蠻上路,他們惹禍可皇帝擺酒,面子大得沒話說。

事實是這直接給趙光義敲響了警鐘,讓他剛上任就不得不對武將們重新審視。而且,“豪勇”的武將們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事實,趙光義不是怕他們,而是在乎這件事對他的“國王之夢”的影響。

那時遠征北漢的禁軍還沒回國。

想想看,國內的事情還沒全搞定,禁軍又都在國外,邊境再出事,那就真的外焦裏嫩徹底歇菜了。所以,趙光義只能選擇保持晉王的老面孔——我忍。

但事情沒完,時限轉眼就到。轉過年來,潘美、黨進剛剛回國報到,趙光義就立即變臉。他向全國所有的節度使們下達了一條死命令。

令——天下諸州把各節度使子弟的名單全部上報,然後按名單要人,限期到京。一共有一百多人,把這些高幹子弟都補充到殿前司去,去幹一些承旨之類的賤職,就此圈養。

這是在做什麽呢?對,人質。趙光義已經把部下們當成了各封建屬國,要他們送自己的兒子進京為質,以後聽命令服指揮,就一切都好,不然你們的兒子們就會人頭落地!

是可忍,孰不可忍?!

職業軍人們本已經開始淡泊的血性殺氣被空前的危機感再次喚醒了,每個人都不自覺地握住了刀柄。那是我的兒子,我的長子!我一生刀頭舔血,九死一生,為的是什麽?難道不是封妻蔭子嗎?可現在居然連兒子的命都要保不住了!誰知道這個變臉比翻書還快的新皇上什麽時候會徹底翻臉,與其那時受苦,不如這時痛快!

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時京城裏出現了一個被當時的士大夫們所激賞,更被後世的文人們全體稱頌的“文明”之舉。

國家的第一軍人樞密使曹彬,無論什麽時候,走在哪條街上,只要迎面遇到了士大夫們,他一定會“引車避之”。

武人們的領袖也低頭了,而且據說是心甘情願的……這是怎樣的一盆涼水啊,澆得宋朝全國的武人們都垂頭喪氣,心灰意冷。就從這時起,掌管全國軍務的樞密院的地位,從五代時的領袖朝廷,到宋初時與中書省分庭抗禮,到這時就只能退居次席了。

這是好事嗎?是,或者不是,沒法討論。就像幾十年之後的“澶淵之盟”一樣,一百年間的和平是好事嗎?是嗎?不是嗎?要說好,百年無戰事,上帝啊,放眼全人類的整個歷史,有過這樣的太平日子嗎?但它直接的後果是把宋、遼兩國都徹底養成了肥豬,只要出現一只野狼,就都成了盤中餐口中食,兩國的皇帝哪個也沒跑了,都亡國為奴了……至於他們治下的黎民百姓就更沒法看。

所以,這時趙光義的所作所為,曹彬先生的謙恭退讓,都功罪難說,對錯莫辨。反正事情就是這麽發生了,軍隊裏的人變得貶值,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那些只會說些之乎者也,然後用一撮獸毛在宣紙上畫線條的文人們步步高升,飛黃騰達。

有的人忍了,可有的人站了出來。那是名將曹翰。他站在趙光義的面前冷笑著說,作詩有什麽了不起的?以臣看來,那些酸丁們寫得還遠遠不夠瞧!請聽為臣賦詩一首——曾因國難披金甲,恥為家貧賣寶刀。他日燕山磨峭壁,定當先勒大名曹!

好詩!趙光義擊節叫好。誠然,名將曹翰文武雙全,而且人生經驗豐富,隨便意與氣合就能釀成佳句,但趙光義只是叫好,完全無視詩中的憤怨之氣,他轉過身來就再次向文人加恩。

沒過多久,宋朝在太宗年間的第一次科考就開張了,並且“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鳳池,中書省、宰相府也。也就是說,區區十年之後,這些考中的舉子們就能當上宰相!

武人們還有什麽好說的?人,都只能活在潮流裏,誰也不知道哪片雲彩裏有雨,會在什麽時段下起來。他們只能私下裏相對哀嘆生不逢時,但就是這樣的哀嘆,都註定沒人去聽。時光在飛速地流逝,轉眼就到了太平興國三年,就在前面李飛雄事件發生之前的兩三個月裏,宋朝舉國都沈浸在一片對皇帝陛下的罕見的智慧與仁德的崇拜之中。

以至於,什麽李飛雄,什麽曹彬、曹翰,或者節度使的人質事件,都被那時的民眾和歷史遠遠地扔到了一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