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為自保董賢說皇上 愛董賢劉欣放揚雄
關燈
小
中
大
傅太後氣絕。王太皇太後也始料未及,在一旁一時不知所措。而傅皇後此時也是驚得無法言語,撲向傅太後嚎啕大哭:“太後!”眼淚奪眶而出。
此時傅太後屍體善溫,太醫上前查驗之後。覺得甚是奇怪,下跪稟告太皇太後道:“稟太皇太後,傅太後之死,十分安詳,沒有中毒跡象。不知是不是適才所服藥物所致。若真為服用催情藥致死,理當有血脈噴張的跡象。”
傅太後聞及此,道:“都說了藥物只是滋補,爾等偏不相信。皇上尚且每次服用少許,而太後千秋高,如何能經地住千百倍的藥物!”說畢,又唔唔哭了起來。
王太皇太後也沒了主意。
太醫此時道:“臣等認為,此藥並非滋補。莫非是‘睡眠之花’?”
皇後喝道:“大膽太醫,太後已薨,你們還敢胡言亂語。”
太醫道:“臣冒死進言。太後死因,的確非毒,亦非催情,更非滋補。只是這‘睡眠之花’,臣等未見其作用。”
皇後道:“什麽睡眠之花,一派胡言。”此時,太醫不敢再與皇後爭論,縱然有千萬個理由,與權鬥,也是自尋死路。
皇後見眾人沒了聲音,太皇太後也默不作聲。趁勢道:“是誰讒言說本後給皇帝服了催情藥,害太後失去了性命!”
董昭儀聽了此話,面如死灰,慌忙跪下。道:“臣妾該死。”在原地瑟瑟發抖。
皇後見董昭儀跪下承認,收起眼淚,道:“來人,快拉這賤婢出去給給太後償命!”
董昭儀此時軟在那裏,太監上前去抓。董昭儀雙腿無力,用力掙紮著說道:“是皇後邊上的宮女告的密!”
皇後也不聽董昭儀辯解。任由太監拉去。皇後多年處心積慮要除掉董昭儀兄妹,如今如何能夠放過這個機會?殺董氏一族,既為自己除去眼中釘,又為太後報仇,一舉多得。
而太皇太後此時卻阻止了太監。叫了皇後邊上的宮女出來對質。
皇後的邊上的宮女卻供出了董昭儀的宮女。
皇後自然不會就此罷休。太皇太後因為太後之死多少也與自己有關。於是就下令董昭儀禁足,二宮女先行綁起來帶下去由太監看管。
一邊告知皇帝,由劉欣聖裁。
使者來找劉欣報告太後身亡一事時。劉欣正與董賢在禦花園攜手游賞。
劉欣牽著董賢的手道:“愛卿,朕這禦花園,若是能分你一半就好。”
董賢看著奇花異草滿園的花園道:“能與皇上一同游覽,縱是沒有禦花園又何妨?”
劉欣道:“愛卿的吃穿用度,可還滿意?府第園囿,富否夠廣?”
董賢微微一笑道:“臣每日常伴皇上左右,即便是皇上所賜的千畝良田,數年來也不知其於何處。”
劉欣喜歡董賢真切,雖然數年來朝夕相處。不但不覺厭倦,隨著歲月流逝,董賢卻顯得越發妖嬈了。劉欣覺得有此一男,江山對他來說便如無物。
使者來報,太後於太皇太後處薨。劉欣聞此,轟然一聲,猶如五雷轟頂。董賢見劉欣身體似開始顫顫巍巍,知道劉欣是個孝子,便過去抱住劉欣。
劉欣問道:“到底是什麽情況,太後為何會忽然薨了?”
使者回答道:“奴婢不知,還請皇上移駕太皇太後處。”
劉欣和董賢同車並排而坐。董賢抱著劉欣,只覺懷中男兒楚楚可憐。擁一代帝王在懷,卻似江山於胸。董賢自此覺得,此生會永遠追隨劉欣。
來到太皇太後處。劉欣見了太後屍體,撲上去開始大哭來。眾人見之,不禁潸然淚下。心中都為皇上的悲戚所動,事親至孝,非劉欣莫屬。
哭了一會兒,劉欣開始了解情況。此時,皇後也靠在了劉欣身邊。劉欣卻始終拉著董賢的手不放。董賢見皇後靠過來,便輕輕掙脫了皇帝的手。雙眼開始去尋找董昭儀。卻見董昭儀已經被兩個太監壓在了一角,坐在那裏地上一言不語。
劉欣道:“孝武時有巫蠱,太子受誣而亡。如今,雖無無辜,這誣告與巫蠱何異?把董昭儀和宮女拉去斬了!”
董賢慌忙跪下道:“皇上且慢,此時或許另有隱情。”
劉欣一向對董賢言聽計從,下令時,心中也猶豫了一下。殺董昭儀,怕是會失去董賢,況且害死太後一醉,足以誅九族,董賢又如何能夠幸免?但適才心急口快,此時也已經覆水難收。既然董賢有話要說,就讓他說去。
董賢道:“皇上,太後服藥而亡。可見藥物確能取人性命。皇上久病不愈,是否與服藥日久有關?”
劉欣一聽如此說,似乎也有道理。董昭儀也聽見了,稍微有了點精神。
董賢繼續道:“是否,太後也受了單於的蠱惑。而匈奴知道太後愛子心切,特地以滋補的名義向太後上供殺人藥物?”
劉欣聽到此處,覺得很是有理。遂下令暫緩行刑。而皇後卻在邊上道:“即便是單於陰謀,太後終因他三人而死,當誅九族!”
董賢此時繼續進言道:“我非因為昭儀而求皇上。實際上,是她三人救了皇上一命!”
太皇太後在聽了董賢如此說,也問道:“此話怎講?”
董賢道:“此藥既然能取太後性命,若皇上繼續服用,也必定能要了皇上性命。如今,太後以身試藥,豈不是救了皇上?如果沒有舍妹三人,試問有如何知道皇上所服藥物能會取人性命?”
董賢轉身向皇後道:“如果皇後不明就裏,繼續給皇上熬滋補之湯。皇上或許那日會如太後這般駕崩。不但無中毒之狀,而且其死狀安詳。”
皇後此時有些動搖了。董賢如此言語,不就是說自己將會對皇上不利麽?
太皇太後見董賢解了圍,便跟劉欣說道:“皇上節哀,還是先料理太後後事重要。”
劉欣被董賢一番言語。下令赦免了董昭儀三人。對太後卻越發感激起來。思及往昔種種,劉欣每每潸然淚下,渾然沒有天子之風,儼然平常孝子。
太後薨了,劉欣覺得如董賢說的那樣,是太後救了自己一命。於是,愛屋及烏,並不忍治皇後熬湯之罪。反倒更加接近皇後。
董昭儀則是因了太後服藥而亡之事,久久未能平靜。她見過董賢和趙婕妤的雲雨,深信那是催情藥。劉欣並未治她的罪,但她仍舊被下令禁足,俸祿減半。
而劉欣下詔即刻上朝。同時下令皇後和董賢一起隨他去皇宮。
到了皇宮,劉欣坐在龍椅上。董賢於左皇後在右分別伺候。劉欣喝道:“楊雄何在?速來!”
眾人面面相覷,朝堂高寒。楊雄一小吏,哪有上朝之質?劉欣一時也是氣糊塗了。
董賢趕緊道:“快宣揚雄進殿!”
太監飛快下去傳揚雄。
劉欣坐在龍椅上,說道:“太後薨之事,各位愛卿可有所聞?”
如此大事,大臣又如何不知道?只是在那裏不敢吭聲。
劉欣道:“藥來自匈奴單於。諸位可否知曉?”
大臣孔光出列道:“臣等知曉,然事關重大,還需做詳細調查。”
劉欣憤然道:“匈奴數擾北方,單於好於利而不知禮,戰不利退而不為恥。其詐太後以滋補藥,是想亂我漢室,奪我北方!”
眾臣聽此一言,紛紛跪下。跪著的人中有一人道:“禮儀,漢之本。而蠻夷未化,固難知。然食肉引弓之國,馬上馳騁匈奴,我中原吃谷車行之輩,自夏後以來不能治之。”
劉欣道:“單於欺我太甚,建平二年上書稱臣和親,是要我大漢諸多財寶食物。耗盡大漢倉廩,一旦大漢疲病,其定將南下殺人越貨。而今野心以露,用兵者勝先於不戰,用事成著早於未發,聖人防微杜漸。如今單於以藥謀漢,本王決意絕和親,用漢武之策,以兵擊之。當初,楊雄上書力陳接受單於稱臣,如今單於野心暴露。且拿楊雄來,看他還有話說。”
此時殿外來了一個人,一身青布儒夫,儒夫上打滿補丁。來人躬身走入,劉欣看不見其臉。道:“楊雄,擡起頭來!”
楊雄擡起了頭,劉欣之見楊雄滿面紅光。怒道:“素聞楊雄才堪相如,智比屈原。卻不想只是一個嗜酒狂徒。”
楊雄擡頭道:“微、微、微臣,並非、非、非、嗜、嗜、酒、酒、酒,量、量、量淺而已。不、不知皇、皇上詔、詔見,有何要、要事?”
原來楊雄是個口吃。劉欣聽地氣不打一出來,如此一個口吃之人,又如何與他爭辯。遂道:“來人,將楊雄打入大牢,給紙筆,由他慢慢寫。”
楊雄被壓了下去。卻並無驚慌。
劉欣著董賢去大牢審問楊雄。
董賢素知楊雄高才,也知道其口吃。遂給了筆。將日前發生之事說了一遍,道:“先生此前上書一封,皇上受書後便接受了單於稱臣。如今,單於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先生又該如何說?”
楊雄拿起筆,寫賦一篇,一筆千言,真乃奇才。且私記小段,董賢讀道:“吾聞古有一神,號子虛,智慧通達,光妙絕倫。坐於廣殿,其院廣三千尺。眾徒環繞,洗耳恭聽。時,神顯妙光於園囿,直達人心。眾人見之,聞所未有。
眾中有一徒弟,號烏有先生。其心自問,子虛先生,先此祥瑞,所謂何事?此必為無是公知曉也。遂問無是公,此為何事?”董賢讀之,凡千言,甚深難懂。
遂留了楊雄在獄中,回府研讀。
是夜,朝野戴孝。劉欣伴於太後屍首左右,不肯遠離。
皇後見劉欣憔悴異常。便上前道:“皇上,龍體重要,社稷危亡,存乎一身,望皇上還替黎民著想。”
劉欣卻是感到渾身乏力,或是悲傷,眼淚鼻涕一直外溢。皇後見之,心中不忍,大臣宮女見之,也不禁提袖拭淚。
董賢此時也夜不能寐。遂起身,來到朝上,坐在龍椅之下,思索著楊雄之書。
劉欣回皇宮睡了會兒,也早早地起來上朝。
即位以來,劉欣於上朝始終不敢怠慢,但自從長期帶病於身。許多時候不是遲到,就是由董賢或者孔光代理朝政。
朝堂禮畢,劉欣問董賢道:“單於一事,楊雄有何話說?”
董賢道:“楊雄絕代才子,董賢才不堪用。然其辯冗長,董賢則其要而言之。”
劉欣道:“且說無妨。”
董賢道:“如天旱依舊,有民祈雨。而上天感應,甘露降。椒、麥生,繁花放。然,誰料甘露下處,蜚蝗卵濕,卵濕而物化,物化而蝗禍。此天命,非聖人所能知也。”
孔光聽得董賢如此說,便也道:“楊雄此言之意,錯不在楊。而罪在單於。”
劉欣道:“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諸大臣下跪道:“臣等附議。”
劉欣道:“既然如此,就絕和親,滅匈奴!”
此時眾中出來一個人,道:“微臣有事稟告。”
劉欣道:“中郎將,你有何話說?”
中郎將道:“臣冒死進言。匈奴蠻夷,非中原所能征服。於三皇五帝時就有犬戎之禍。古公之時,為避犬而有幽遷於岐下,後北攻犬戎。然犬戎游於北方,凡八百諸國,此起彼伏。至周幽王時,申公怨幽王,聯犬戎殺幽王,諸侯擊之。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天下,威震古今。然蒙恬連長城,帶三百萬甲,仍不能阻匈奴於長城之北。至高祖,有平成助之困,到武帝,有馬邑之失。匈奴寡廉鮮恥,北地苦寒,廣袤無垠。自冒頓一統匈奴之後,北方少戰事,養生息,其兵力日增。而我朝現又無李廣之將,也無衛青去病之臣。黜百家遵儒術。實非匈奴之敵。
然自高阻始,為免兵戈。遣公主於冒頓,立合約。長城以北由引弓食肉放牧,長城以南讓荷鋤食谷之人種糧。此乃修秦晉之好之意,為後世所表率。自元帝時,昭君出塞,保我北方二十年無戰事,功不在衛青去病之下,而無殺伐之失,詩人嘗作詩頌之。令其名垂後世。
因此,匈奴一事,宜和,不宜戰。”
劉欣道:“愛卿所言,楊雄在上書中已經提及。昔日,朕就是聽了楊雄如是言說,才接受求和。而朕也深惡兵事,但單於欺人太甚,你道如何?”
此時跳出一個武將,道:“臣等願領兵北上,與匈奴一決生死。”
中郎將道:“孫子曰:善戰者,不戰而屈人兵。如今北方無戰事,百姓安寧。單於當誅,但百姓何罪?”
劉欣道:“但為之奈何?”
中郎將道:“不若派使者往匈奴發喪。單於自認藩國,必定會前來吊唁。待到時,再擒而問之。”
眾人覺得中郎將之言並無道理。
中郎將道:“臣還有一事,還望皇上恕罪。臣與王莽、楊雄同朝為官多年,素知楊雄潛心修學,不問政事,安於貧苦,乃一帶名儒,只是好於酒事。楊雄非為禮而不說,非為義而不出。還請皇上恕他無罪。”
劉欣一向心軟,也深愛楊雄文章。便同意免了楊雄的罪。
道:“適才中郎將說,你與王莽、楊雄同朝已久,但不知私交如何?”
中郎見道:“臣與王莽莫逆,而楊雄乃事之清流。”
劉欣道:“若論治天下,誰可當之?”
中郎將道:“古今文才當屬楊雄;治世之辯理國之論乃臣劉歆;知賢而行道,世之達者,非王莽莫屬。”
劉欣善未給王莽覆職,王莽遂不能上朝議政。但劉欣聽此一說,心中不免不快。前日還希望王莽輔政,如今,王太皇太後逼死太後,對王氏一族之恨,如何能解?
董賢知道皇上的心思,道:“王莽當世賢才,一代王佐。臣聞成王冠而周公還政,宣帝長而霍光退亡。此皆賢者所為。如今皇上已冠禮年,適逢太後已薨,太皇太後也下詔後宮不得幹政。如今,正是皇上政由己出之時。正如善射者,弓箭要為己所用,而非由弓箭來左右善射者。而如今,王莽之流,乃至群臣,皆國之良箭。皇上理當善用。”
劉欣很開心董賢這麽說,於是道:“董愛卿所言極是,朕自當善用王莽。至於給予何職,且待詳細斟酌後再議。王莽暫居於京,隨時聽候錄用。”
劉歆聽了皇上如此說,便與群臣一起領了諾,退朝。
眾人退去之後,董賢與往常一樣。隨皇上去了寢宮。
劉欣與董賢回到寢宮。此時卻覺得渾身疲軟,不知是何緣故。於是傳了太醫過來。
太醫到後,問診把脈。搖頭不知,也不敢言,只道皇上疲勞過度,多加休息。
“此是頑疾,昔昭帝、成帝都有此病,天不假年。我劉欣也命不久矣。”說罷淚眼朦朧,雙手緊握董賢之手,道:“總想能與愛卿比翼雙飛,卻預見即將獨自飄零。”
董賢道:“皇上千秋萬載,壽比南山。縱然不幸,董賢願常隨左右。與君相伴。”
劉欣道:“我舍得江山,難舍董卿。”
董賢道:“董賢只見皇上,不見江山。”
正說間,皇後求見。
劉欣傳了皇後進來,如此深宮,除了董賢。他現在與皇後才是天涯之音。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此時傅太後屍體善溫,太醫上前查驗之後。覺得甚是奇怪,下跪稟告太皇太後道:“稟太皇太後,傅太後之死,十分安詳,沒有中毒跡象。不知是不是適才所服藥物所致。若真為服用催情藥致死,理當有血脈噴張的跡象。”
傅太後聞及此,道:“都說了藥物只是滋補,爾等偏不相信。皇上尚且每次服用少許,而太後千秋高,如何能經地住千百倍的藥物!”說畢,又唔唔哭了起來。
王太皇太後也沒了主意。
太醫此時道:“臣等認為,此藥並非滋補。莫非是‘睡眠之花’?”
皇後喝道:“大膽太醫,太後已薨,你們還敢胡言亂語。”
太醫道:“臣冒死進言。太後死因,的確非毒,亦非催情,更非滋補。只是這‘睡眠之花’,臣等未見其作用。”
皇後道:“什麽睡眠之花,一派胡言。”此時,太醫不敢再與皇後爭論,縱然有千萬個理由,與權鬥,也是自尋死路。
皇後見眾人沒了聲音,太皇太後也默不作聲。趁勢道:“是誰讒言說本後給皇帝服了催情藥,害太後失去了性命!”
董昭儀聽了此話,面如死灰,慌忙跪下。道:“臣妾該死。”在原地瑟瑟發抖。
皇後見董昭儀跪下承認,收起眼淚,道:“來人,快拉這賤婢出去給給太後償命!”
董昭儀此時軟在那裏,太監上前去抓。董昭儀雙腿無力,用力掙紮著說道:“是皇後邊上的宮女告的密!”
皇後也不聽董昭儀辯解。任由太監拉去。皇後多年處心積慮要除掉董昭儀兄妹,如今如何能夠放過這個機會?殺董氏一族,既為自己除去眼中釘,又為太後報仇,一舉多得。
而太皇太後此時卻阻止了太監。叫了皇後邊上的宮女出來對質。
皇後的邊上的宮女卻供出了董昭儀的宮女。
皇後自然不會就此罷休。太皇太後因為太後之死多少也與自己有關。於是就下令董昭儀禁足,二宮女先行綁起來帶下去由太監看管。
一邊告知皇帝,由劉欣聖裁。
使者來找劉欣報告太後身亡一事時。劉欣正與董賢在禦花園攜手游賞。
劉欣牽著董賢的手道:“愛卿,朕這禦花園,若是能分你一半就好。”
董賢看著奇花異草滿園的花園道:“能與皇上一同游覽,縱是沒有禦花園又何妨?”
劉欣道:“愛卿的吃穿用度,可還滿意?府第園囿,富否夠廣?”
董賢微微一笑道:“臣每日常伴皇上左右,即便是皇上所賜的千畝良田,數年來也不知其於何處。”
劉欣喜歡董賢真切,雖然數年來朝夕相處。不但不覺厭倦,隨著歲月流逝,董賢卻顯得越發妖嬈了。劉欣覺得有此一男,江山對他來說便如無物。
使者來報,太後於太皇太後處薨。劉欣聞此,轟然一聲,猶如五雷轟頂。董賢見劉欣身體似開始顫顫巍巍,知道劉欣是個孝子,便過去抱住劉欣。
劉欣問道:“到底是什麽情況,太後為何會忽然薨了?”
使者回答道:“奴婢不知,還請皇上移駕太皇太後處。”
劉欣和董賢同車並排而坐。董賢抱著劉欣,只覺懷中男兒楚楚可憐。擁一代帝王在懷,卻似江山於胸。董賢自此覺得,此生會永遠追隨劉欣。
來到太皇太後處。劉欣見了太後屍體,撲上去開始大哭來。眾人見之,不禁潸然淚下。心中都為皇上的悲戚所動,事親至孝,非劉欣莫屬。
哭了一會兒,劉欣開始了解情況。此時,皇後也靠在了劉欣身邊。劉欣卻始終拉著董賢的手不放。董賢見皇後靠過來,便輕輕掙脫了皇帝的手。雙眼開始去尋找董昭儀。卻見董昭儀已經被兩個太監壓在了一角,坐在那裏地上一言不語。
劉欣道:“孝武時有巫蠱,太子受誣而亡。如今,雖無無辜,這誣告與巫蠱何異?把董昭儀和宮女拉去斬了!”
董賢慌忙跪下道:“皇上且慢,此時或許另有隱情。”
劉欣一向對董賢言聽計從,下令時,心中也猶豫了一下。殺董昭儀,怕是會失去董賢,況且害死太後一醉,足以誅九族,董賢又如何能夠幸免?但適才心急口快,此時也已經覆水難收。既然董賢有話要說,就讓他說去。
董賢道:“皇上,太後服藥而亡。可見藥物確能取人性命。皇上久病不愈,是否與服藥日久有關?”
劉欣一聽如此說,似乎也有道理。董昭儀也聽見了,稍微有了點精神。
董賢繼續道:“是否,太後也受了單於的蠱惑。而匈奴知道太後愛子心切,特地以滋補的名義向太後上供殺人藥物?”
劉欣聽到此處,覺得很是有理。遂下令暫緩行刑。而皇後卻在邊上道:“即便是單於陰謀,太後終因他三人而死,當誅九族!”
董賢此時繼續進言道:“我非因為昭儀而求皇上。實際上,是她三人救了皇上一命!”
太皇太後在聽了董賢如此說,也問道:“此話怎講?”
董賢道:“此藥既然能取太後性命,若皇上繼續服用,也必定能要了皇上性命。如今,太後以身試藥,豈不是救了皇上?如果沒有舍妹三人,試問有如何知道皇上所服藥物能會取人性命?”
董賢轉身向皇後道:“如果皇後不明就裏,繼續給皇上熬滋補之湯。皇上或許那日會如太後這般駕崩。不但無中毒之狀,而且其死狀安詳。”
皇後此時有些動搖了。董賢如此言語,不就是說自己將會對皇上不利麽?
太皇太後見董賢解了圍,便跟劉欣說道:“皇上節哀,還是先料理太後後事重要。”
劉欣被董賢一番言語。下令赦免了董昭儀三人。對太後卻越發感激起來。思及往昔種種,劉欣每每潸然淚下,渾然沒有天子之風,儼然平常孝子。
太後薨了,劉欣覺得如董賢說的那樣,是太後救了自己一命。於是,愛屋及烏,並不忍治皇後熬湯之罪。反倒更加接近皇後。
董昭儀則是因了太後服藥而亡之事,久久未能平靜。她見過董賢和趙婕妤的雲雨,深信那是催情藥。劉欣並未治她的罪,但她仍舊被下令禁足,俸祿減半。
而劉欣下詔即刻上朝。同時下令皇後和董賢一起隨他去皇宮。
到了皇宮,劉欣坐在龍椅上。董賢於左皇後在右分別伺候。劉欣喝道:“楊雄何在?速來!”
眾人面面相覷,朝堂高寒。楊雄一小吏,哪有上朝之質?劉欣一時也是氣糊塗了。
董賢趕緊道:“快宣揚雄進殿!”
太監飛快下去傳揚雄。
劉欣坐在龍椅上,說道:“太後薨之事,各位愛卿可有所聞?”
如此大事,大臣又如何不知道?只是在那裏不敢吭聲。
劉欣道:“藥來自匈奴單於。諸位可否知曉?”
大臣孔光出列道:“臣等知曉,然事關重大,還需做詳細調查。”
劉欣憤然道:“匈奴數擾北方,單於好於利而不知禮,戰不利退而不為恥。其詐太後以滋補藥,是想亂我漢室,奪我北方!”
眾臣聽此一言,紛紛跪下。跪著的人中有一人道:“禮儀,漢之本。而蠻夷未化,固難知。然食肉引弓之國,馬上馳騁匈奴,我中原吃谷車行之輩,自夏後以來不能治之。”
劉欣道:“單於欺我太甚,建平二年上書稱臣和親,是要我大漢諸多財寶食物。耗盡大漢倉廩,一旦大漢疲病,其定將南下殺人越貨。而今野心以露,用兵者勝先於不戰,用事成著早於未發,聖人防微杜漸。如今單於以藥謀漢,本王決意絕和親,用漢武之策,以兵擊之。當初,楊雄上書力陳接受單於稱臣,如今單於野心暴露。且拿楊雄來,看他還有話說。”
此時殿外來了一個人,一身青布儒夫,儒夫上打滿補丁。來人躬身走入,劉欣看不見其臉。道:“楊雄,擡起頭來!”
楊雄擡起了頭,劉欣之見楊雄滿面紅光。怒道:“素聞楊雄才堪相如,智比屈原。卻不想只是一個嗜酒狂徒。”
楊雄擡頭道:“微、微、微臣,並非、非、非、嗜、嗜、酒、酒、酒,量、量、量淺而已。不、不知皇、皇上詔、詔見,有何要、要事?”
原來楊雄是個口吃。劉欣聽地氣不打一出來,如此一個口吃之人,又如何與他爭辯。遂道:“來人,將楊雄打入大牢,給紙筆,由他慢慢寫。”
楊雄被壓了下去。卻並無驚慌。
劉欣著董賢去大牢審問楊雄。
董賢素知楊雄高才,也知道其口吃。遂給了筆。將日前發生之事說了一遍,道:“先生此前上書一封,皇上受書後便接受了單於稱臣。如今,單於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先生又該如何說?”
楊雄拿起筆,寫賦一篇,一筆千言,真乃奇才。且私記小段,董賢讀道:“吾聞古有一神,號子虛,智慧通達,光妙絕倫。坐於廣殿,其院廣三千尺。眾徒環繞,洗耳恭聽。時,神顯妙光於園囿,直達人心。眾人見之,聞所未有。
眾中有一徒弟,號烏有先生。其心自問,子虛先生,先此祥瑞,所謂何事?此必為無是公知曉也。遂問無是公,此為何事?”董賢讀之,凡千言,甚深難懂。
遂留了楊雄在獄中,回府研讀。
是夜,朝野戴孝。劉欣伴於太後屍首左右,不肯遠離。
皇後見劉欣憔悴異常。便上前道:“皇上,龍體重要,社稷危亡,存乎一身,望皇上還替黎民著想。”
劉欣卻是感到渾身乏力,或是悲傷,眼淚鼻涕一直外溢。皇後見之,心中不忍,大臣宮女見之,也不禁提袖拭淚。
董賢此時也夜不能寐。遂起身,來到朝上,坐在龍椅之下,思索著楊雄之書。
劉欣回皇宮睡了會兒,也早早地起來上朝。
即位以來,劉欣於上朝始終不敢怠慢,但自從長期帶病於身。許多時候不是遲到,就是由董賢或者孔光代理朝政。
朝堂禮畢,劉欣問董賢道:“單於一事,楊雄有何話說?”
董賢道:“楊雄絕代才子,董賢才不堪用。然其辯冗長,董賢則其要而言之。”
劉欣道:“且說無妨。”
董賢道:“如天旱依舊,有民祈雨。而上天感應,甘露降。椒、麥生,繁花放。然,誰料甘露下處,蜚蝗卵濕,卵濕而物化,物化而蝗禍。此天命,非聖人所能知也。”
孔光聽得董賢如此說,便也道:“楊雄此言之意,錯不在楊。而罪在單於。”
劉欣道:“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諸大臣下跪道:“臣等附議。”
劉欣道:“既然如此,就絕和親,滅匈奴!”
此時眾中出來一個人,道:“微臣有事稟告。”
劉欣道:“中郎將,你有何話說?”
中郎將道:“臣冒死進言。匈奴蠻夷,非中原所能征服。於三皇五帝時就有犬戎之禍。古公之時,為避犬而有幽遷於岐下,後北攻犬戎。然犬戎游於北方,凡八百諸國,此起彼伏。至周幽王時,申公怨幽王,聯犬戎殺幽王,諸侯擊之。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天下,威震古今。然蒙恬連長城,帶三百萬甲,仍不能阻匈奴於長城之北。至高祖,有平成助之困,到武帝,有馬邑之失。匈奴寡廉鮮恥,北地苦寒,廣袤無垠。自冒頓一統匈奴之後,北方少戰事,養生息,其兵力日增。而我朝現又無李廣之將,也無衛青去病之臣。黜百家遵儒術。實非匈奴之敵。
然自高阻始,為免兵戈。遣公主於冒頓,立合約。長城以北由引弓食肉放牧,長城以南讓荷鋤食谷之人種糧。此乃修秦晉之好之意,為後世所表率。自元帝時,昭君出塞,保我北方二十年無戰事,功不在衛青去病之下,而無殺伐之失,詩人嘗作詩頌之。令其名垂後世。
因此,匈奴一事,宜和,不宜戰。”
劉欣道:“愛卿所言,楊雄在上書中已經提及。昔日,朕就是聽了楊雄如是言說,才接受求和。而朕也深惡兵事,但單於欺人太甚,你道如何?”
此時跳出一個武將,道:“臣等願領兵北上,與匈奴一決生死。”
中郎將道:“孫子曰:善戰者,不戰而屈人兵。如今北方無戰事,百姓安寧。單於當誅,但百姓何罪?”
劉欣道:“但為之奈何?”
中郎將道:“不若派使者往匈奴發喪。單於自認藩國,必定會前來吊唁。待到時,再擒而問之。”
眾人覺得中郎將之言並無道理。
中郎將道:“臣還有一事,還望皇上恕罪。臣與王莽、楊雄同朝為官多年,素知楊雄潛心修學,不問政事,安於貧苦,乃一帶名儒,只是好於酒事。楊雄非為禮而不說,非為義而不出。還請皇上恕他無罪。”
劉欣一向心軟,也深愛楊雄文章。便同意免了楊雄的罪。
道:“適才中郎將說,你與王莽、楊雄同朝已久,但不知私交如何?”
中郎見道:“臣與王莽莫逆,而楊雄乃事之清流。”
劉欣道:“若論治天下,誰可當之?”
中郎將道:“古今文才當屬楊雄;治世之辯理國之論乃臣劉歆;知賢而行道,世之達者,非王莽莫屬。”
劉欣善未給王莽覆職,王莽遂不能上朝議政。但劉欣聽此一說,心中不免不快。前日還希望王莽輔政,如今,王太皇太後逼死太後,對王氏一族之恨,如何能解?
董賢知道皇上的心思,道:“王莽當世賢才,一代王佐。臣聞成王冠而周公還政,宣帝長而霍光退亡。此皆賢者所為。如今皇上已冠禮年,適逢太後已薨,太皇太後也下詔後宮不得幹政。如今,正是皇上政由己出之時。正如善射者,弓箭要為己所用,而非由弓箭來左右善射者。而如今,王莽之流,乃至群臣,皆國之良箭。皇上理當善用。”
劉欣很開心董賢這麽說,於是道:“董愛卿所言極是,朕自當善用王莽。至於給予何職,且待詳細斟酌後再議。王莽暫居於京,隨時聽候錄用。”
劉歆聽了皇上如此說,便與群臣一起領了諾,退朝。
眾人退去之後,董賢與往常一樣。隨皇上去了寢宮。
劉欣與董賢回到寢宮。此時卻覺得渾身疲軟,不知是何緣故。於是傳了太醫過來。
太醫到後,問診把脈。搖頭不知,也不敢言,只道皇上疲勞過度,多加休息。
“此是頑疾,昔昭帝、成帝都有此病,天不假年。我劉欣也命不久矣。”說罷淚眼朦朧,雙手緊握董賢之手,道:“總想能與愛卿比翼雙飛,卻預見即將獨自飄零。”
董賢道:“皇上千秋萬載,壽比南山。縱然不幸,董賢願常隨左右。與君相伴。”
劉欣道:“我舍得江山,難舍董卿。”
董賢道:“董賢只見皇上,不見江山。”
正說間,皇後求見。
劉欣傳了皇後進來,如此深宮,除了董賢。他現在與皇後才是天涯之音。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