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33章 火了

關燈
周日買電扇的時候, 蘇婷夫妻倆順便把自行車也搬回了家。

本來早就想買的,但每次來市裏都忘記帶票,這件事就被耽擱到了現在。

前幾天賀東川將電扇票拿回來, 為了防止再次忘記, 蘇婷就把兩張票放一起了。事實證明這麽做的確有用,要不是早上拿電扇票時看到, 她準得再次忘記這件事。

這也給蘇婷提了個醒,出門前將錢票又清點了一遍, 確定帶夠了才跟著出門。

路程花費的時間跟平時差不多, 不過下車後三人直奔新華書店,他們說好要去買新一期的《連環畫報》。

他們到的時間早,售貨員都沒怎麽進入工作狀態,正靠在櫃臺後面打哈欠。裏面認真挑書的顧客並不多,但擺連環畫的幾排書架前都坐著不少人, 而且基本都是半大孩子,拿上一本連環畫, 盤腿坐下看得津津有味。

看到他們,賀焱輕聲說:“好多人啊。”

“是啊。”蘇婷點頭,周日學校放假,這些孩子可不都跑新華書店來了嘛。

說話間,三人就走到了放《連環畫報》的書架前,至此他們才發現,跟這裏相比,前幾排書架前坐著的孩子都不算多。

想想也正常, 《連環畫報》怎麽說都是國內發行量最大的畫報, 讀者眾多, 再加上新一期的雜志剛上市, 自然有很多讀者來嘗鮮。

再看書架,這一整個書架,上下共四排,放的都是《連環畫報》,上下兩排是往期雜志,中間放的則是最新一期。

而最新一期雜志又分為未開封要售賣的,和開封供人翻閱的,後者數量也不少,占據了一排貨架的四分之一,多的不說,二三十本是有的。

但現在,供人翻閱的畫報已經空了,再看地上的孩子,從這個書架一直坐到了旁邊書架,由此可見《連環畫報》有多紅火。

對以前的蘇婷而言,《連環畫報》紅不紅火跟她沒關系,反而雜志越紅火,投稿難度就越大。

但如今蘇婷的連環畫已經過稿,此時看到這幅紅火景象,她與有榮焉,而且她伸手拿畫報時偷瞄了眼,坐在她面前的就有兩個人正在看《出桃源村》。

見蘇婷拿了畫報久久不動,賀東川走到她身後問:“怎麽了?”

蘇婷將食指豎在唇邊,又低頭指了指旁邊坐在地上的小姑娘,做了個偷笑的表情。

賀東川順著她指的低頭看去,臉上也露出幾分笑意。

看著兩人打的啞謎,賀焱跟著低頭看了會。雖然他認字有限,但記憶力不錯,很快從眾多圖畫中發現了熟悉的地方:“媽媽!這個跟你畫的……”

蘇婷趕忙從書架中抽出兩本畫報,然後彎腰捂住賀焱的嘴巴:“別打擾大家看書。”

賀焱也註意到了翻看畫報的眾人,因為他那聲叫喚而投註到他身上的目光,將手捂在蘇婷手背上,並搖了搖頭,用行動回答:“我不說話了。”

見狀,其他人紛紛低下頭繼續看連環畫,蘇婷也松開手起身說:“我們回去吧。”

賀東川擡手從書架上又抽出兩本《連環畫報》,擡了擡下巴說:“嗯,走吧。”

“拿兩本就夠了。”蘇婷舉了舉右手,示意她已經拿了畫報。

賀東川說:“我想單獨看一本。”

《連環畫報》定價兩毛一本,四本也才八毛錢,對他們而言實在算不上貴。而且上面還有她畫的故事,他願意多買兩本也行。

念頭掠過,蘇婷說:“行吧。”

……

去百貨大樓前,蘇婷本來有點擔心他們買的東西太多不好拿,等買完東西她才發現自己想多了。

自行車在這年代本身就是交通工具,必要時候,後座能栽的東西可不少。繩子一捆,別說一臺電風扇,多摞兩臺風扇都載得動。

當然,這主要是因為賀東川力氣大,否則換蘇婷來扶,分分鐘得連人帶車倒下去。

二八大杠本身就挺重的,選車時蘇婷試了下,龍頭比她讀書時騎的自行車重多了,這車還高,她把著龍頭走了大半圈,硬是沒敢騎上去試。

一來她不會騎這種自行車,怕上去就摔下來,二也想著這層賣的都是大件電器,她自己摔了沒事,撞壞電器才麻煩,保不齊得破產。

她不敢試,賀東川卻沒那麽多顧慮,坐上去就把車踩了起來,騎出去沒一會就穩穩當當回來了。

騎完一圈,從自行車上下來賀東川就說:“就這輛吧。”

蘇婷買大件就認牌子,雖然這時候沒有兩年保修半年包換的規矩,但大品牌品控好,東西買回家兩三年都不會壞,後面出問題也是小毛病,家裏要是有男人,自己都能動手修。

前後兩次買電風扇,還有這次挑的自行車,都是牌子的,因此賀東川拍板後,她沒再猶豫,非常痛快地讓售貨員開單,自己拿去結賬。

帳是兩件東西一起結的,百貨大樓收銀員拿到單子,擡頭看了蘇婷好幾眼。

自行車不用說,三大件之一,電風扇在這年代也是稀罕東西,不止票難弄,東西還不便宜,一般家庭攢上小半年,也未必舍得花這個錢。

蘇婷倒好,一次買倆,可不引人註目嘛!

驚訝歸驚訝,看到隨單子遞過來的兩張票,並一摞大團結,收銀員沒多問,麻溜地算出總額,將錢點清楚後開出收據,和找零一起遞給蘇婷。

不過等人一走,就跟旁邊櫃臺的售貨員嘀咕了起來:“知道她買的啥嗎?”

“什麽?”

“一臺華生電風扇,一輛永久自行車。”

“哇!這得不少錢吧!”

“錢算什麽,人給的都是票,電風扇票,自行車票。”

工業券這東西,稀罕,但又沒那麽稀罕,只要有正經工作,單位每月多少會發兩張,攢一攢,借一借,花上一年時間,咬咬牙也能舍得買輛車。

票就不一樣了,再大的國營廠,一年也不見得能有幾張自行車票。就算有,也不一定會發給員工,領導家也不是個個都有自行車的。就算要發,廠裏也不會把票隨便給人,至少得是勞動標兵,車間優秀職工。

更不用說蘇婷一出手兩張票,不用想,就知道她家庭條件不會差。

在收銀員的宣揚下,蘇婷他們推著自行車,載著電風扇穿過櫃臺準備下樓時,受到了兩邊所有售貨員的矚目。

等他們身影消失在樓梯口,售貨員們默契轉過頭,就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了起來,有誇他們一家子長得好的,也有猜測賀東川職業的,一個比一個興奮。

……

蘇婷他們不僅在百貨大樓受到了註目,回到家屬院,碰到的軍嫂看到賀東川手上推的嶄新自行車,和後座上捆著的大家夥,嘴巴張得一個比一個大。

有軍嫂心直口快:“你們這是把百貨大樓搬回來了?”

“我倒是想,可也得有那麽多錢啊。”蘇婷說完,想想又補上一句,“不只錢,還得有票。”

“那也差不多了,你們這又是自行車,又是電風扇,滿家屬院也找不出像你們家這麽闊氣的。”

這話說得有點酸,內容還有點敏感。

七十年代誇人闊氣可不是什麽好話,而且家屬院住了上百戶人家,他賀東川一個營長,日子過得比司令政委都闊氣,傳出去讓人怎麽想?

如今的蘇婷可不是剛穿越那會的小白,對時事的敏感度大有提高,聞言臉色立刻淡下來,聲音不大不小地解釋說:“什麽呀,自行車是我們結婚彩禮裏的,電風扇也是用彩禮裏的縫紉機票換的。”

解釋完見對方還有話說,蘇婷搶在她前面開口:“不過我爸媽心疼我,在我們結婚前就跟老賀家裏說好了,彩禮他們一分不要,三大件也一件不留,讓我們自己用,老賀當時就只買了塊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只準備了錢和票,說上島後讓我自己買,我這不是想著針線活不好嘛,就跟人換了票,把縫紉機換成了電風扇。”

說完不忘反問對方,結婚時三大件是怎麽處理的。

“嗐,我們結婚早,當時他還沒提幹,哪有那麽多錢買三大件。”

“不對吧,我之前還聽你說過,你們結婚時他家除了彩禮,還給你買了塊手表來著,”蘇婷說完刻意伸長脖子,往她手腕瞄去,“手表呢?”

手表當然是被她娘家留下了,不僅手表,結婚時她丈夫給的彩禮,都讓娘家截住了,只花錢找人彈了床棉花被,給她做了兩身衣服,並買了些零散的家用物件,就把她送出門了。

以往她不覺得這有什麽,誰家嫁女兒不是這樣,彩禮全要,嫁妝不給,她爸媽又出被子又買衣服,對她算大方了。

只是他們的大方跟蘇婷家裏比起來,似乎差了不少。

有蘇婷那句心疼在前,她哪好意思說出手表的去處,猶猶豫豫道:“手表、手表……誒我想起來家裏煤爐上還燒著水,我得趕緊回去看看。”馬不停蹄地溜了。

蘇婷:“呵呵。”

雖然這人討嫌,但那些話給蘇婷提了醒,之後再碰上人問起自行車和電風扇,不用人多開口,自己先把這番話重覆一遍。

等她把這番話翻來覆去說上七八遍,基本全家屬院都知道了,耳邊徹底清靜了下來。

也有人在背後嘀咕,說賀東川人看著挺好,沒想到挺有心機。

雖然蘇家兩老放了話,但人是會變的,說親時敞亮,真到結婚時變卦的不在少數。他三大件只賣一樣,剩下兩樣準備的全是榕市才能用的票,不明擺著讓他們遵守諾言,別打彩禮三大件的主意嘛。

就是不知道他給的彩禮有多少,讓沒讓蘇婷全帶回來,要是都帶回來了,等於不花錢白娶一個媳婦啊。

因為是說人不好,這些人只敢在背後議論,沒人到蘇婷或者賀東川面前說。

但人嘛,說嗨了言語中難免帶出些許意思,慢慢的,蘇婷還是聽到了些閑言碎語。

說實話她有點無語,這些說閑話的人想到了男人,想到了爹媽,怎麽沒想到女人也是人,也需要錢生活?

彩禮錢該給嗎?她認為該給。

該留給父母嗎?她認為不應該。

不過這些話她也就在心裏想想,畢竟過了時間,而且他們也沒到她面前嘀咕,上趕著給人做思想工作,別人不說,她都會覺得自己有病。

話說回來,推著自行車回到家後,蘇婷和賀東川沒急著去弄大件,而是拆開買回來的《連環畫報》翻閱起來。

而賀焱更關註電風扇,因為去百貨大樓前媽媽就跟他說了,這臺電風扇要擺在他房間裏,給他吹。

為此他媽媽還跟他約法三章,讓他答應睡覺不碰插頭,半夜不調風力檔位,更不許把手伸進去,如果他不答應,就不給買電風扇。

賀焱心想,手插到插頭裏會被電死,伸進電扇罩子裏會被割斷,都聽爸爸媽媽說過好多遍了,他又不傻,當然不會幹這種事。

調風力檔位倒是沒事,但他媽媽說了,約法三章,一個都不能少,要答應就一起答應,不答應就都不答應。

這事對他來說沒那麽重要,他就一起答應了。

賀焱眼睛放光地看著被放在地上的紙箱,這是他的電風扇啊!

他扭過頭,想讓爸爸幫他打開紙箱,他要無距離撫摸他的電風扇啦!只是當他轉過頭,就看到爸爸媽媽圍坐在飯桌前,一人拿了本書看著。

賀焱走過去,伸手戳了戳老爸的側腰——個頭矮,戳這裏方便,而且很管用,幾乎他的手一戳過去,他爸就側過頭問:“幹什麽?”

“爸爸你們在看什麽啊?”賀焱問。

賀東川從桌上拿起一本沒開封的畫報,遞過去說:“你自己看。”

賀焱哦了聲,接過畫報邊念“連環畫報”,邊翻開第一頁,讀道:“出桃、桃……”他認識的字有限,不認識源字,“爸爸,出桃什麽村啊?”

“出桃源村。”

“哦。”賀焱低下頭,翻開封面繼續看。

沒錯,出版社將蘇婷的故事放在了第一,而且這年代的《連環畫報》和後世常見的雜志不一樣,它非常省紙,基本封面翻過去就是第一個故事,目錄則被放到了封底內頁。

所以賀焱一打開,就看到了蘇婷畫的內容,並閱讀起來。

不過因為好些字不認識,他讀的有點磕磕絆絆,時不時要出聲詢問老爸。

聽著父子倆的交談聲,蘇婷擡起頭,看到他們三個一人一本《連環畫報》,腦海裏突然冒出個念頭。

其實,賀東川還是挺有先見之明的,一次買四本,真不多。

又忍不住發散思維,新一期連環畫報面市已有一周,不知道有沒有在全國各大書店鋪開銷售,以及,她畫的故事,大家喜歡嗎?

……

賀家三口圍著看《連環畫報》時,身處滬市的鄭雲拿著買到的畫報剛回到家。

鄭雲今年二十二歲,是紡織廠的一名女工,暫時未婚。

雖然法定婚齡是十八歲,但國家提倡晚婚晚育,廠裏領導也經常給職工做思想工作。因此,紡織廠裏像她這樣二十多歲還未婚的女孩子不少。

但這並不意味著她家裏不著急,結婚是人生大事,一次看對眼是少數,更何況相中後還要相處,定親到結婚中間也要緩幾個月。

二十二歲,不小了。

這半年,鄭雲她媽沒少為她的婚姻大事著急上火,但她本人還好。

事實上,她並不覺得結婚有什麽好的。

現在她下班回到家,做完家務洗完澡就都是自己的時間,想睡覺睡覺,想看連環畫就能看連環畫。

周日還能跟朋友同事約著去逛逛,碰上新出的畫報,想買幾本就能買幾本,反正除了每月上交的生活費,剩下的錢她想怎麽花她媽都不管。

嗯,偶爾連環畫買多了,也會被她媽念叨幾句,但整體比較自由。

結婚就不一樣了,她那些已婚同事,不但上班忙碌不停,下班回到家還得忙著丈夫孩子轉,完了每月發下來的工資,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花。

她看著都覺得可怕。

讓她在逍遙幾年吧,鄭雲想著,翻開買回來的《連環畫報》。

“出桃源村。”

這名字有點普通,也看不出是個什麽故事。

以上是鄭雲剛翻開畫報時的想法,等看到李茂昌昏迷醒來,從叫青青的,穿著建國前常見襖裙的姑娘口中得知,這裏是桃花村時,她隱隱想到,或許這名字才是恰好點題。

鄭雲繼續往下看,後續發展印證了她的猜想。

當男主李茂昌走出房間,就看到外面阡陌縱橫,路邊玩耍的稚童,裊裊升起的炊煙,還有不知何處傳來的雞鳴狗叫……匯成一幅名為《世外桃源》的畫卷。

只是《桃花源記》雖然經典,但流傳甚廣,像她這樣上過初高中的應該都知道。

如果作者是和出版社合作,將原故事畫出來也就算了,但這樣改個名字,換個背景就當做是自己的東西,是不是不太合適?

不過鄭雲轉念一想,《連環畫報》是目前發行量最大的畫報,出版方應該不至於自毀長城,更何況……一顆榴蓮?

一看這奇怪的名字,鄭雲就知道這是個新人。

倒不是她嫌棄這名字,而是她博覽眾畫報,連環畫也看了不少,房間靠墻的書架,是她專門買來放連環畫的。

用她媽的話來說,小人書攤的連環畫都沒她多。

這麽特別的作者名,如果她見過,肯定不會忘記,既然沒印象,那可肯定是新人。

出版社會為了新人破壞規矩嗎?

鄭雲覺得不會,於是她繼續看了下去。

在看過外面的景象,並得知青青從小生活在這裏,沒出去過後,李茂昌也終於見到了這個家庭的男主人,也就是青青的父親。

對方的穿著也很覆古,是建國前常見的長襖,洗得發白的藍色襖子上打著大大小小的補丁,可以看出這個家庭並不富裕。

李茂昌打量對方時,青青父親也在打量他。

良久,青青父親問:“外面現在還打仗嗎?”

李茂昌楞住,問:“您在外面生活過?”

青青父親說當然,但那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當時他還只是個孩子,一家人被沈重的稅收壓得喘不過氣。

他還記得從外面搬到桃花村時剛過秋收,那其實是個好年景,水田裏的稻穗長得又高又壯,卻被飽滿的谷子壓得直不起來腰。

每天晚上睡覺,他都能聽到父母在商量,等割了稻子,交了租子,要給家裏添什麽東西,廚房碗破得不能鋦了,老大腳上的鞋爛得不能穿了……往日說起來覺得愁苦的事,此時想起來卻讓他們心裏充滿希望。

只是秋收還沒完,頭上壓著的人就變了。

之前的軍閥被打跑,新來的也不是什麽好東西,位置沒坐穩就說要加稅,命令一層層下來,稅賦一層層增加。

最後算下來,不但這一年白幹,田地都要貼進去,村裏已經有人打算著賣兒賣女。

講到這裏,青青父親重重吸了口旱煙,李茂昌連忙問道:“然後呢?你們舉家跑到這裏來了?”

青青父親停住動作,側頭嘆道:“跑?哪有那麽容易,我們的根在這啊。”

看到這裏,鄭雲連忙翻頁,而後不敢置信問:“沒、沒了?然後呢?”

她死心地來回翻了兩遍,才註意到最後的“接下文……”字樣,才不得不認清楚現實,想知道後續,只能等半個月,哦不,應該是七天後。

行吧。

鄭雲攤在床上,無可奈何地想著。

但躺了沒一會,她又忍不住從床上爬了起來,去客廳找到日歷,徑直翻到十六號。見當天是周日,她激動得原地蹦起,引得剛進屋的鄭母嫌棄道:“二十多歲的人了,性格能不能穩重點?每天蹦蹦跳跳的像什麽話。”

鄭雲連忙道歉,後退著回到房間,拿起床上放著的《連環畫報》。

本來她是想看後面故事的,但手不怎麽聽使喚,等回過神,頁數又回到了第一頁。

要不……再看一遍?

念頭剛閃過,鄭雲就再次投入到了故事裏。

從六月九號到六月十六號,短短七天時間,鄭雲少說翻了百八十次《連環畫報》看《出桃源村》。

其實故事她早就記得滾瓜爛熟了,配圖也看了無數遍,說到配圖,初看不覺得,雖然畫面幹凈精致,但畫風真不算特別,而且黑白圖畫,能看出來的東西太少了。

不過看多了,鄭雲發現作者繪畫功底是真不錯,三十多幅圖,沒有一個線條是多餘的,可以看出作者的游刃有餘。

鄭雲覺得,這個一顆榴蓮應該是學畫畫的,也有些文學功底,但以前應該沒畫過連環畫,所以畫風不夠鮮明。

但鄭雲覺得,只要一顆榴蓮能一直畫下去,遲早能形成自己的風格。

話說回來,這日子可真難熬啊,明明才七天,她感覺像是過了七年。以至於十六號當天,她天沒亮就起來了,一是興奮的,二也是為了能第一時間看到《出桃花村》的後續內容。

這一天,鄭雲的確第一時間看到了後續內容,但看完後她才發現,《出桃花村》居然還有下!

這也意味著她還得再等半個月!

不對,七月一號是周一,而且她那周上早班,這意味著她得等二十多天才能看到結局。

啊啊啊!

未來二十多天她不用睡覺了!

在有新華書店的城市,像鄭雲這樣抓心撓肝的讀者不在少數,家住首都的張亞平就是其中之一。

但和鄭雲不同的是,張亞平初中畢業後沒有順應政策下鄉,街道也沒有給他安排工作,所以他目前是無業游民。

沒工作意味著沒有收入和存款,所以他雖然喜歡看連環畫,卻沒辦法像鄭雲那樣大手筆地買連環畫回去收藏。

好在他家離新華書店不遠,走上三公裏,他就能在新華書店裏靠連環畫消磨一上午或者一下午時間。

因此,他第一時間看到了《出桃花村》的大結局。

從青青父親口中知道他們舉家逃到桃花村的緣由後,李茂昌也開始講述外面的世界。

他說,鬼子早被打跑了,軍閥也被消滅了,新華國成立於一九四九年,國家已經和平二十多年了。

他說,現在沒有苛捐雜稅了,公糧交多少都是固定的,他們這裏風調雨順,只要勤勞肯幹,交完公糧剩下的糧食除了一家子嚼用,還能攢下不少哩。

他還說,現在買賣人口是違法犯罪,誰敢上他們家裏搶人,直接報警找公安,國家肯定會為他們做主。

青青父親聽得滿目向往,卻將信將疑。

於是,李茂昌在桃花村住了下來,開始於瑣碎中告訴他們外面的世界。

吃飯時,他告訴他們外面常吃的是什麽,糧票油票又是什麽,看到他們身上打滿補丁的舊衣服,告訴他們何謂布票……

但最終打動村民的,是李茂昌在看到那些玩耍的孩子時說的一句話。

他說像他們這麽大的孩子,都應該送到學校去。

青青父親雖然沒讀過什麽書,但信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話,當即就細細詢問起來。

但他得知建國後,國家大力開展掃盲工作,大人都上掃盲班,孩子都被送進學校時,他心動了。

經過多次討論,數次爭吵,青青父親最終決定親自出去看看。

於是十天後,李茂昌帶著青青父女離開了桃花村。

到外面後,他先帶他們去找了離得最近的公社社長,說清楚他們的情況,並提出他們想了解外面的生活。

社長非常重視這件事,特意安排了個幹事,帶他們在公社和周邊大隊了解情況。

從革委會出來後,青青父親跟著公社幹事在正街上轉了一圈,然後他們去了周邊大隊。

大隊房子蓋得不如公社氣派,但錯落有致,正值午飯時間,家家戶戶炊煙裊裊,時不時還能聽到當媽的呼喚孩子的聲音。

路上還碰到一群坐在外面聊天的女人,看到他身上的穿著,都捂著嘴巴笑。

下午他們去了田裏,看大隊社員們辛勤勞作,還去了知青點,都是群半大孩子,說話斯文有禮……

最後,他們去了學校,站在教室外面,透過窗戶看到裏面坐著的表情專註的學生,聽著不知道從哪個教室傳出來的朗朗讀書聲,這位隱居幾十年的老人淚流滿面。

故事的最後,桃花村村民再次集體搬遷。

此時李茂昌已經回到了工作的城市,他聽說這個消息後,非常高興地和同事們分享,有同事聽後笑道:“這出戲是不是該叫出桃花村?”

李茂昌聽後卻笑道:“你認為他們是出了桃花村,焉知他們不是入了桃花源?”

國泰民安,處處都是桃花源。

看到這裏,張亞平淚流滿面。

他出生於五十年代,沒經歷過戰爭,也沒有經歷過生離死別,除了三年困難時期,他都沒怎麽挨過餓。

上山下鄉可以說是他短短十七年的人生裏,遇到的最大難題。

今年已經是七四年,知青一批批下鄉,卻沒見幾個回來的,聽多了親戚鄰居家下鄉孩子傳來的消息,他對下鄉這件事充滿了恐懼。

他也不明白,難道讀書十餘年,只是為了讓他們去鄉下種地嗎?

看完上一期後,他詢問過父母,建國前農民的日子真的有這麽難嗎?他們的答案是:是,那時候的日子的確有這麽難,而他們能過上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因為有黨和偉人的帶領。

和父母聊過後,張亞平開始思考以後的事。

他真的要這麽家裏蹲下去嗎?下鄉再苦,能苦得過建國前的老百姓?下鄉再難,日子能有他爸媽年輕時候難?

先驅們看到滿目蒼夷的國家,都沒有想過退縮,最終也成功讓生活在這個國家上的百姓們過上了富足和平的生活。

他為什麽就認定了自己下鄉後會毫無作為,只能種地?他才十七歲,難道就要喪失志氣,渾渾噩噩地過這一生嗎?

張亞平合上畫報,再擡頭時,他已經滿臉堅定。

他想好了,他要下鄉,他要去邊疆。

但去邊疆前,他要先寫一封信。

看完《出桃花村》寫信寄到出版社的人不止張亞平,短短半個月,出版社就收到了兩蛇皮袋讀者來信。

收到信件後,出版社安排人將信件重新整理了一遍,然後安排人將這些信件,連同《出桃花村》的全稿出版合同一起寄到榕市。

七月下旬的某一天,蘇婷經過崗亭時突然被叫住。

三分鐘後,她從崗亭眾多信件中拿到了屬於她的取貨通知單。

看著通知單上的寄件人,蘇婷腦袋上冒出三個問號,出版社給她寄什麽了?還特意備註讓她取件時記得騎……三輪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