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籌帷幄
關燈
小
中
大
是夜,風雪交加,盛紘到禦書房時皇帝正在桌案前搔首踟躕,一旁放著不知哪位嬪妃送來的糕點湯羹,就連香爐都是冷的,想來早就落了卻沒有人敢進來紅袖添香。
見他進來,皇帝若有似無地舒了口氣,輕輕地笑道:“盛侍郎一路辛苦,朕還夤夜星火召你入宮。”
盛紘恭恭敬敬地行禮如儀,撣了撣胸前肩頭的雪花,稽首道:“朝政忙碌,微臣一介告假返鄉之人,萬不敢稱辛苦。”
皇帝隨意問了他兩句喪禮的事,便切入正題,將嘉峪關總兵的奏折遞給他,道:“愛卿回來的正是時候。李康已連發三本奏折,向京裏求援。”
盛紘略翻了一遍,道:“不過區區羯奴亂兵,蠻夷小邦,皇上不必憂心。”他合上奏折,平靜進言:“皇上憂心的當不僅是羯奴犯邊,而是一旦大軍開赴北疆,京中空虛,皖西那裏會有人聞風而動,伺機作亂。”
“……盛愛卿總是能憂朕之所憂。”皇帝感慨萬千,甚至有那麽一些憤懣,“可惜今□□臣們吵了半天,也只能說些戰與和的空論。那些老臣還說什麽,朕登基不久,先帝喪期未過,不可大動兵戈,讓朕與羯奴和談!”
盛紘連忙拜道:“皇上息怒。”
“起來吧,朕也不是說你。”皇帝呼出一口濁氣,賜盛紘在一旁的紅木腳踏坐下,“你說的不錯。區區蠻夷不足為慮,朕擔心的是皖西。荊王的生母嘉貴妃是先帝時奉國大將軍之嫡女,芳年早逝。原本我朝藩王自親王起,府兵不得過三百,且無封土,無臣民,無吏權,地方都司要按制督察藩王行徑,定期向京畿匯報情形。然……”
“先帝仁厚,憐惜荊王年幼喪母,對荊王在藩地的許多不肖行徑有所寬容,也在情理之中。”盛紘接過皇帝的話茬道,然而先帝是不會有錯的,錯的只能是旁人。只見他停了一停,又道:“錯在地方官吏一味阿諛逢迎,不但不加以約制,還多有幫縱。”
皇帝聽罷只是苦笑:先帝都不管兒子,又有哪個敢報上去?況且報上去也未必有用,還會惹禍上身。時間一長,官員們知道先帝縱容荊王,他們想要加官進爵,便只能奉承荊王。
“正是如此。”皇帝點頭道,可見是頗為憤恨,“那些地方官平日裏便只顧著替朕那位好五哥在皖西橫征暴斂,就連當地許多高門大戶都不惜賣女求榮,將家中女兒送入荊王府為妃妾,虧得那些人還自詡清流名門,當真是……有辱斯文!”
盛紘默默聽完皇帝的牢騷,心想這皇帝的心性不算太差,白日裏居然也面不改色地忍住了。他看著皇帝,彎了彎嘴角,“皇上毋需煩憂,終究皇上是嫡子,名正言順,哪怕荊王真有心犯上,這名分上便差了,再者,依荊王在皖西行徑,他手下兵將也多半不會與他一條心。只是……皇上要早做準備。”
“你的性情我知道,不會無的放矢。”皇帝皺了皺眉,覆問道:“是了,你此次從宥陽老家回來,便是要途經皖、蘇、豫、魯、晉等地,那幾地的衛所和宗室藩王俱和他交好,你可是察覺了什麽動靜?”
盛紘抿了抿嘴唇,終是起身對著皇帝深深一拜,將回程見聞一一道來:“此次回鄉時,臣所乘船只曾遭水匪劫奪,偶遇上漕幫人馬相救。當時臣只覺得湊巧,怎的漕幫的人會恰好在淮陰?後來回京時經過皖西、蘇西兩地,發覺江上行船者幾無,岸邊似有軍隊操練痕跡,臣只怕不妥,越發不敢停留,幸而船上懸掛漕幫八卦旗。如今想來,漕幫一向消息靈通,或許已聽到了什麽風聲,才會去淮陰料理事務,以免受戰事牽連。”
“果真?”皇帝大吃一驚,“他們的動作竟如此之快?可知道有多少人馬?”
盛紘聽皇帝言外之意,想來此時顧廷燁並沒能像原著那樣已有了皇帝的密旨。先前申辰之亂後,他是聽說顧廷燁任了正六品都指揮使司經歷司經歷,比原來的正七品的上十二衛營衛升了一級,想來這官職與皇帝倒是無關了,是他自己的軍功與寧遠侯府的面子。
因此上,盛紘斟酌了一番,答道:“臣於軍政上不算精通,只好紙上談兵。當時看那操練痕跡,再加上蘇、豫等地衛所及藩王兵士,約有三萬兵馬。”
聽說只有三萬,皇帝稍稍松了口氣,但仍不放心,道:“雖說人馬不多,但戰事一起,內憂外患,苦的還是黎民百姓。倒時各地宵小只怕也要尋機滋生事端,不容小視。”
盛紘便安慰道:“好在皇上已先得了消息。此事宜早不宜遲,早些處置了荊王做例子也好,往後再無人敢興事了。原說攘外必先安內,如今外敵已至,待此消息傳到皖西,便是內患也要作興了。”
皇帝聽出了盛紘還有後話,便問道:“我知道你的性子,既說了這些,便一定有法子。無妨,朕知你是吏部官員,如今只是破例準你預知軍政一回,不會問罪。”
得了這句金口玉言,盛紘方道:“謝皇上恩典。”他下拜謝了恩,補充道:“皇上,如今北疆羯奴生事在先,自然是馳援北疆為首。皇上可先命五軍都督府派出約三分之二人馬,分兩路大軍北上馳援。同時,將剩下的人馬分成兩路,一路悄悄行軍至與皖西最近的蘇西境內,沿途截殺荊王的先頭部隊,將荊王大軍困在皖地;另一路駐紮在金陵,金陵距皖西不過二三百裏,又是六朝古都、軍政要地,荊王北上遇阻,必然首選是反撲金陵。荊王再有當地豪強支持,可三萬人馬的糧草不是小數目,至多二三月,少則一月,荊王大軍糧盡援絕,而四方勤王軍隊已至,自然俯首請罪。”
皇帝仔細品味了一番,不禁由衷讚嘆道:“原是真得錯失,不該將愛卿放在吏部。你這般想頭計策,怕是英國公老將軍也未必能琢磨出來。”
“臣微末技藝,怎敢與老將軍相提並論。”盛紘俯身一拜,誠惶誠恐,“臣此次不過是受皇上特命,妄言幾句,已是逾越了。況且縱有計策,也終需良將領兵。臣的身手殺幾個水匪也就罷了,領兵打仗可是萬萬不能。”
皇帝略有詫異:“愛卿竟還殺了水匪?方才你說起,朕還以為是漕幫的人出的手。”
盛紘便將遭遇水匪的事詳詳細細地說了,還不忘提了顧廷燁一嘴。皇帝聽罷,因笑道:“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策馬定乾坤,誠如盛愛卿是也。不過先時只以為那顧家二公子是個紈絝,如今看來也有點子本事,不如也將他算在討逆之列吧。再有,如今長梧正在宥陽,距金陵不過百裏,朕明天便下旨奪情,調他去金陵守著。”
盛紘附和道:“皇上聖明。長梧雖年輕,但在蜀邊摔打過一回,對金陵的情況又頗為熟悉,守著那裏倒也不錯。顧經歷英勇,又出身淮陰衛所營,在蘇西前線做個先鋒怕是無礙的。”
“朕也是這樣想。”皇帝很高興盛紘總是能跟自己的想法產生共鳴,總好過朝堂上對牛彈琴,他註視著盛紘,腦子裏忽然冒出一個想法:“盛愛卿,你曾在魯地為官,原籍也是宥陽,不如隨軍監軍如何?此一去不光要阻擊荊王,還要搜集各地藩王、官員與荊王私通之罪證,只靠打仗的將軍可不行!”
盛紘慌忙拜倒,受寵若驚道:“皇上,萬萬不可!我朝一向以禦史為監軍,臣出身吏部,如何使得?”
“怎麽就使不得?”皇帝挑眉道,“以禦史為監軍,不過是為著他們是清流言官,能持身公正,稽核功罪賞罰。你便是清流仕宦出身,先頭執掌恩科不偏幫親故,先帝親賜了玉潔冰清的評價,可見剛正不阿。況你此去除了監軍,亦需領朕暗旨,察查官員藩王。荊王為人奸詐不在朕那四哥之下,朕只怕他有什麽陰損法子,你也可提點著。”
盛紘聽這意思便知,皇帝是寧可把軍功給了一個文官,也不願出一個功勳卓著的武將,畢竟如今的五軍都督府長官大多是功臣後裔,便如英國公和顧廷燁這般。而盛紘的作用,與其說是監軍,倒不如說是去分功的。
選中盛紘,除了先頭的追隨,更重要的是盛紘不是勳貴出身,卻又與勳貴搭著姻親——英國公總不會去反對自己的親家,只要他不說什麽,旁人又能再說什麽?
想通了所有關節,盛紘自然不可能放著實打實的軍功不要,反正他也沒有軍權,不會被皇帝忌憚。因此假意推辭了幾句,便領了恩旨。
翌日,皇帝當著滿朝文武宣布發兵抵禦北疆羯奴,與此同時,京郊大營兩路大軍悄悄開拔,晝伏夜出,分別趕赴蘇西與金陵。十一月,仁宗第五子皖藩荊王謀反,親領府兵及謀逆衛所兵士三萬,直指皇帝謀朝篡位,北上“反正”。
皇帝得了逆賊書信,勃然大怒,當即命英國公張老將軍領兵討逆,又命吏部左侍郎盛紘為監軍。對此,朝臣們尤其是督察院的禦史們頗有微詞,可惜皇帝搬出先帝仁宗來,先帝都覺得“玉潔冰清”的人,誰敢說不是?
此時的盛紘早已隨軍在蘇西駐紮多時,正在與已勝任從五品衛指揮使司鎮撫司鎮撫的先鋒顧廷燁商討敵情。此次荊王大軍一入蘇西,便被顧廷燁領軍迎頭痛擊。皖西多山林,荊王的人馬中有不少是山賊林匪出身,前軍一被打散,便就近鉆到了山林之中,其餘的一部分退守皖西,一部分亂兵果然反撲了金陵。
金陵物阜民豐,位置緊要,荊王的想頭也不算差,多半是那幾個奉國大將軍府出身的衛士長給出的主意,說不準攻下了金陵,還能有反擊的可能。誰料亂兵一到金陵,便被早已駐紮在那裏的英國公張老將軍團團圍困,死傷大半,剩下一些殘兵敗將只好投降。
戰亂一起,逃兵流民紛紛竄入蘇,豫,鄂,贛,浙幾省。
是夜,昏黃的燈火映出一帳凜然的肅殺,顧廷燁面對著軍事地形圖,一一指與盛紘看,“過幾日便是新年,荊王殘部一直被困在莊州,急需糧草,但皖西山林廣布,只怕咱們逼得太緊,他們竄入山中,戰事又要拖延。”
盛紘皺眉思索一陣,忽笑道:“顧先鋒說他們糧草不濟?那正是好時候。”他指著地圖上的一處,補充道:“距叛軍最近的是徐州,荊王缺糧,最快的便是從徐州調糧,從徐州至莊州需經過南靈巖谷,顧先鋒可先帶軍繞至南靈巖谷,伏擊運糧軍隊。”
“這也不是不可。但我去了南靈巖谷,莊州該當如何?”顧廷燁皺眉道,他看了看盛紘,心說英國公在金陵,難不成讓你來守城?
盛紘擺了擺手,淡淡道:“帥營在此,便足夠了。莊州尚有衛所的指揮使,荊王不曾見過先鋒,可請一身形相似者偽裝成先鋒。待顧先鋒繞至敵後,截住了荊王退路,便可與大軍成合圍之勢。同時出現兩個顧先鋒,當荊王發覺前後軍消息不一,便會覺得是有內鬼。荊王本就偏愛妃妾的兄弟,輕視幾個有本事的衛士長,如此一來,軍心必亂——這是第一步。”
“第一步?”顧廷燁疑惑道,追問盛紘:“那第二步?”
“瞞天過海只是一時,瞞不了太久。荊王部眾也有許多行伍出身,從前可能見過顧先鋒。”盛紘解釋道,“所以第二步,便是趁著替身未被發覺,擾亂軍心。先鋒方才還說幾日後便是新年,如此,便請先鋒務必在新年之前伏擊成功。到時我會令莊州上下燃放鞭炮慶賀新年,那些衛士長是奉國大將軍府出來的,他們的家眷都在京城。時逢新年,他們有煩憂家小,這份對荊王的忠心怕就未必穩了。”
顧廷燁仔細思忖片刻,覺得可行,看向盛紘的目光中多了些許敬佩之色,“原以為盛大人只是領著空頭軍師,不想這運籌帷幄起來也不比留侯遜色。看盛大人神情,怕是還有第三步?”
盛紘拱手自謙道:“不過是些上不得臺面的陰詭法子,算不得什麽,更比不了張留侯決勝於千裏之外。”他停了停,又續道:“第三步,是請沈從興將軍火速從兩翼支援,免得合圍未成,荊王便率殘部從兩翼突圍,得不償失。到時雪天大寒,荊王糧盡援絕,軍心大亂,自然不戰而降。”
夜半時分,顧廷燁與盛紘商議好後續事宜,便回了自己營帳。盛紘看著亂糟糟的推演沙盤,勾起一絲莫名的輕笑。
此前,盛紘已經從顧廷燁處得知,他的外室曼娘不幸“失足”溺死於江中。那一兒一女暫時安置在寧遠侯府,由他乳母照料。滿京城裏最瞧不上規矩的顧廷燁,最終還是做出了最正確的決定——他與盛紘都是明白,一旦戰事結束,他便不是從前人人嘲笑的紈絝子弟,到那時曼娘只會阻了他的前路。
何況,曼娘心性已壞,顧廷燁為了兒女前程也不會再容她。他的選擇,本就是無可厚非。
只是盛紘有些好奇,若曼娘當真為人磊落如琉璃夫人,顧廷燁又將如何選擇呢?不過盛紘並沒有問出口,至少對此時此刻的顧廷燁而言,那答案根本不必細究。
想那原著的明蘭總以為自己是庶出,能得嫁顧廷燁,是顧廷燁付出了許多。殊不知她已是極好的出身,畢竟先頭未暴露心性、“隱忍而善解人意”的曼娘,即便承了顧廷燁一番情意,也連得到顧廷燁那般付出的資格都沒有。
崇德二年正月,顧廷燁於南靈巖谷截獲叛軍物資糧草,並進攻荊王後軍。與此同時,荊王親率前鋒精銳與“顧廷燁”率領的莊州大軍交戰,節節敗退。聽聞顧廷燁同時在前軍後軍出現,而前軍是荊王親征,因此,荊王疑心後軍有人背叛。
是日正值除夕,莊州軍民共慶新年。荊王麾下將士思念家中父老,軍心不寧。荊王聽信幾位小舅子的讒言,痛斥數位衛士長,並責令其當眾受軍杖五十。幾位將軍顏面盡失,始生二心。
同年二月,莊州大軍與顧廷燁、沈從興成合圍之勢,圍剿荊王殘部,活捉從逆的譚王。後軍將軍數人領兵投降,反攻荊王。荊王狗急跳墻,率死士直搗莊州中軍帥營。盛紘倉促之下帶近衛反擊,斬殺敵首荊王,自此之後,各地衛所都司紛紛開城門掃清反軍殘餘。
崇德二年三月,英國公張老將軍攜大軍回朝獻捷,皇帝親自嘉獎“忠烈”二字於英國公府。同月,論功行賞,顧廷燁受封正四品京衛指揮使司指揮僉事,並賞寶馬一匹、寶劍一柄;長梧則是升了從五品都督府經歷司經歷,繼續奪情。除此之外,另有皇後親弟沈從興受了威北侯爵位,餘者不一一列舉。
聖旨下達,盛紘作為監軍,卻一字不言自身,私下也只是將譚王等附逆的官員藩王的罪證整理奉上。他不說,自然有人會說。次日,英國公張老將軍與指揮僉事顧廷燁聯名上表為盛紘請功,皇帝亦趁此機會將盛紘察覺荊王謀逆等事言明,讚盛紘為“當世之留侯、覆生之孔明”。
於是滿朝文武不得不配合皇帝,紛紛稱頌盛紘。皇帝順勢下旨晉盛紘為正二品吏部尚書,加贈三等平翼伯。所謂克定禍亂曰平,思慮深遠曰翼,這個封號,也算是皇帝頗費了心思想來,朝臣也不會有異議。
至此,盛紘亦成為本朝以文官之身而得獲軍功受封勳貴第一人。
至五月,春暖花開,河道清晏,各地的流寇賊匪已漸肅清,被奪情的長梧親自護送盛老太太回京。此時長棟已過了童生試,正在閉關學習準備院試。墨蘭定下了六月是婚期,如蘭則是辦了及笄禮,正準備議親。明蘭麽,作為府裏唯一的未成年女性,小日子過得比誰都滋潤。
盛老太太回府時,盛府已經更名為“平翼伯府”,又因皇帝親自下旨,將周邊許多土地賜給了盛紘,如今的平翼伯府較原來大了一倍不止,皇帝還說了,伯府內重新修整的錢都由國庫供給。還是盛紘說戰事未定,才只是先將外墻修了,把土地先闊進來,其他的由著盛紘自己做主。
因此,雖說外面的匾額變了,裏頭倒還是原來的樣子。盛紘說了,這家有孕婦忌動土——海氏的全哥兒是快滿月了,可楓哥兒媳婦才剛有兩個月。再者,盛家現在有點兒打眼睛,還是安分點兒比較好。
其實王氏有些不開心,因為如蘭的及笄禮在四月,盛紘受封是在這之後,在盛府辦及笄禮和在平翼伯府辦及笄禮,那意義是完全不同的。好在京城的人家也給面子,盛紘的伯爵府剛修完,一流水的冰人就上了門,要給如蘭說親。
王氏的意見,盛紘一向是聆聽而未必聽從。如蘭是明蘭的嫡姐,她的婚事對明蘭和盛家而言都至關重要——畢竟,這也是平翼伯府的第一樁婚事。
盛紘給兒女定親,一向是兒子定清流,女兒定勳貴,不過如今他自己就是勳貴了,再考慮到明蘭是齊國公府。他心裏的天平,便開始向清流傾斜了。
其實身兼清流與勳貴兩種身份,盛紘女兒的婚事同時也受到了皇帝的矚目。若非皇帝自己說要守三年國喪,就要把如蘭定給皇長子做側妃了。
幾經籌謀後,盛紘選定了原來的工部尚書、如今內閣次輔盧老大人的嫡次孫盧顯,同樣是去年恩科的二甲進士,現在大理寺做著正七品評事。照著他祖父的面子,往後順風順水是一定的,加上皇帝正要審荊王之亂的附逆者,約摸這件事過後還能升官。
最重要的事,盧老大人是個最開明不過的人,不至於會挑孫媳婦的刺。而盧顯之父只是工部營繕清吏司正五品郎中,來日無論如蘭生兒生女,他也不敢多說什麽。盧家也沒有爵位,嫁次孫反而比長孫好,經濟實惠,不用勞累管家。
盛紘將人選告知了王氏與盛老太太,老太太倒是十分喜歡,王氏稍嫌不足,因盧顯現在只是七品官。直到王家老太太的傳來消息,說是王家嫡孫定了康姨媽家的元兒,王氏對比了一下王家嫡孫和盧顯的家世,於是又歡喜了。
六月,平翼伯盛紘嫡女盛如蘭正式定親,婚事定在明年三月。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見他進來,皇帝若有似無地舒了口氣,輕輕地笑道:“盛侍郎一路辛苦,朕還夤夜星火召你入宮。”
盛紘恭恭敬敬地行禮如儀,撣了撣胸前肩頭的雪花,稽首道:“朝政忙碌,微臣一介告假返鄉之人,萬不敢稱辛苦。”
皇帝隨意問了他兩句喪禮的事,便切入正題,將嘉峪關總兵的奏折遞給他,道:“愛卿回來的正是時候。李康已連發三本奏折,向京裏求援。”
盛紘略翻了一遍,道:“不過區區羯奴亂兵,蠻夷小邦,皇上不必憂心。”他合上奏折,平靜進言:“皇上憂心的當不僅是羯奴犯邊,而是一旦大軍開赴北疆,京中空虛,皖西那裏會有人聞風而動,伺機作亂。”
“……盛愛卿總是能憂朕之所憂。”皇帝感慨萬千,甚至有那麽一些憤懣,“可惜今□□臣們吵了半天,也只能說些戰與和的空論。那些老臣還說什麽,朕登基不久,先帝喪期未過,不可大動兵戈,讓朕與羯奴和談!”
盛紘連忙拜道:“皇上息怒。”
“起來吧,朕也不是說你。”皇帝呼出一口濁氣,賜盛紘在一旁的紅木腳踏坐下,“你說的不錯。區區蠻夷不足為慮,朕擔心的是皖西。荊王的生母嘉貴妃是先帝時奉國大將軍之嫡女,芳年早逝。原本我朝藩王自親王起,府兵不得過三百,且無封土,無臣民,無吏權,地方都司要按制督察藩王行徑,定期向京畿匯報情形。然……”
“先帝仁厚,憐惜荊王年幼喪母,對荊王在藩地的許多不肖行徑有所寬容,也在情理之中。”盛紘接過皇帝的話茬道,然而先帝是不會有錯的,錯的只能是旁人。只見他停了一停,又道:“錯在地方官吏一味阿諛逢迎,不但不加以約制,還多有幫縱。”
皇帝聽罷只是苦笑:先帝都不管兒子,又有哪個敢報上去?況且報上去也未必有用,還會惹禍上身。時間一長,官員們知道先帝縱容荊王,他們想要加官進爵,便只能奉承荊王。
“正是如此。”皇帝點頭道,可見是頗為憤恨,“那些地方官平日裏便只顧著替朕那位好五哥在皖西橫征暴斂,就連當地許多高門大戶都不惜賣女求榮,將家中女兒送入荊王府為妃妾,虧得那些人還自詡清流名門,當真是……有辱斯文!”
盛紘默默聽完皇帝的牢騷,心想這皇帝的心性不算太差,白日裏居然也面不改色地忍住了。他看著皇帝,彎了彎嘴角,“皇上毋需煩憂,終究皇上是嫡子,名正言順,哪怕荊王真有心犯上,這名分上便差了,再者,依荊王在皖西行徑,他手下兵將也多半不會與他一條心。只是……皇上要早做準備。”
“你的性情我知道,不會無的放矢。”皇帝皺了皺眉,覆問道:“是了,你此次從宥陽老家回來,便是要途經皖、蘇、豫、魯、晉等地,那幾地的衛所和宗室藩王俱和他交好,你可是察覺了什麽動靜?”
盛紘抿了抿嘴唇,終是起身對著皇帝深深一拜,將回程見聞一一道來:“此次回鄉時,臣所乘船只曾遭水匪劫奪,偶遇上漕幫人馬相救。當時臣只覺得湊巧,怎的漕幫的人會恰好在淮陰?後來回京時經過皖西、蘇西兩地,發覺江上行船者幾無,岸邊似有軍隊操練痕跡,臣只怕不妥,越發不敢停留,幸而船上懸掛漕幫八卦旗。如今想來,漕幫一向消息靈通,或許已聽到了什麽風聲,才會去淮陰料理事務,以免受戰事牽連。”
“果真?”皇帝大吃一驚,“他們的動作竟如此之快?可知道有多少人馬?”
盛紘聽皇帝言外之意,想來此時顧廷燁並沒能像原著那樣已有了皇帝的密旨。先前申辰之亂後,他是聽說顧廷燁任了正六品都指揮使司經歷司經歷,比原來的正七品的上十二衛營衛升了一級,想來這官職與皇帝倒是無關了,是他自己的軍功與寧遠侯府的面子。
因此上,盛紘斟酌了一番,答道:“臣於軍政上不算精通,只好紙上談兵。當時看那操練痕跡,再加上蘇、豫等地衛所及藩王兵士,約有三萬兵馬。”
聽說只有三萬,皇帝稍稍松了口氣,但仍不放心,道:“雖說人馬不多,但戰事一起,內憂外患,苦的還是黎民百姓。倒時各地宵小只怕也要尋機滋生事端,不容小視。”
盛紘便安慰道:“好在皇上已先得了消息。此事宜早不宜遲,早些處置了荊王做例子也好,往後再無人敢興事了。原說攘外必先安內,如今外敵已至,待此消息傳到皖西,便是內患也要作興了。”
皇帝聽出了盛紘還有後話,便問道:“我知道你的性子,既說了這些,便一定有法子。無妨,朕知你是吏部官員,如今只是破例準你預知軍政一回,不會問罪。”
得了這句金口玉言,盛紘方道:“謝皇上恩典。”他下拜謝了恩,補充道:“皇上,如今北疆羯奴生事在先,自然是馳援北疆為首。皇上可先命五軍都督府派出約三分之二人馬,分兩路大軍北上馳援。同時,將剩下的人馬分成兩路,一路悄悄行軍至與皖西最近的蘇西境內,沿途截殺荊王的先頭部隊,將荊王大軍困在皖地;另一路駐紮在金陵,金陵距皖西不過二三百裏,又是六朝古都、軍政要地,荊王北上遇阻,必然首選是反撲金陵。荊王再有當地豪強支持,可三萬人馬的糧草不是小數目,至多二三月,少則一月,荊王大軍糧盡援絕,而四方勤王軍隊已至,自然俯首請罪。”
皇帝仔細品味了一番,不禁由衷讚嘆道:“原是真得錯失,不該將愛卿放在吏部。你這般想頭計策,怕是英國公老將軍也未必能琢磨出來。”
“臣微末技藝,怎敢與老將軍相提並論。”盛紘俯身一拜,誠惶誠恐,“臣此次不過是受皇上特命,妄言幾句,已是逾越了。況且縱有計策,也終需良將領兵。臣的身手殺幾個水匪也就罷了,領兵打仗可是萬萬不能。”
皇帝略有詫異:“愛卿竟還殺了水匪?方才你說起,朕還以為是漕幫的人出的手。”
盛紘便將遭遇水匪的事詳詳細細地說了,還不忘提了顧廷燁一嘴。皇帝聽罷,因笑道:“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策馬定乾坤,誠如盛愛卿是也。不過先時只以為那顧家二公子是個紈絝,如今看來也有點子本事,不如也將他算在討逆之列吧。再有,如今長梧正在宥陽,距金陵不過百裏,朕明天便下旨奪情,調他去金陵守著。”
盛紘附和道:“皇上聖明。長梧雖年輕,但在蜀邊摔打過一回,對金陵的情況又頗為熟悉,守著那裏倒也不錯。顧經歷英勇,又出身淮陰衛所營,在蘇西前線做個先鋒怕是無礙的。”
“朕也是這樣想。”皇帝很高興盛紘總是能跟自己的想法產生共鳴,總好過朝堂上對牛彈琴,他註視著盛紘,腦子裏忽然冒出一個想法:“盛愛卿,你曾在魯地為官,原籍也是宥陽,不如隨軍監軍如何?此一去不光要阻擊荊王,還要搜集各地藩王、官員與荊王私通之罪證,只靠打仗的將軍可不行!”
盛紘慌忙拜倒,受寵若驚道:“皇上,萬萬不可!我朝一向以禦史為監軍,臣出身吏部,如何使得?”
“怎麽就使不得?”皇帝挑眉道,“以禦史為監軍,不過是為著他們是清流言官,能持身公正,稽核功罪賞罰。你便是清流仕宦出身,先頭執掌恩科不偏幫親故,先帝親賜了玉潔冰清的評價,可見剛正不阿。況你此去除了監軍,亦需領朕暗旨,察查官員藩王。荊王為人奸詐不在朕那四哥之下,朕只怕他有什麽陰損法子,你也可提點著。”
盛紘聽這意思便知,皇帝是寧可把軍功給了一個文官,也不願出一個功勳卓著的武將,畢竟如今的五軍都督府長官大多是功臣後裔,便如英國公和顧廷燁這般。而盛紘的作用,與其說是監軍,倒不如說是去分功的。
選中盛紘,除了先頭的追隨,更重要的是盛紘不是勳貴出身,卻又與勳貴搭著姻親——英國公總不會去反對自己的親家,只要他不說什麽,旁人又能再說什麽?
想通了所有關節,盛紘自然不可能放著實打實的軍功不要,反正他也沒有軍權,不會被皇帝忌憚。因此假意推辭了幾句,便領了恩旨。
翌日,皇帝當著滿朝文武宣布發兵抵禦北疆羯奴,與此同時,京郊大營兩路大軍悄悄開拔,晝伏夜出,分別趕赴蘇西與金陵。十一月,仁宗第五子皖藩荊王謀反,親領府兵及謀逆衛所兵士三萬,直指皇帝謀朝篡位,北上“反正”。
皇帝得了逆賊書信,勃然大怒,當即命英國公張老將軍領兵討逆,又命吏部左侍郎盛紘為監軍。對此,朝臣們尤其是督察院的禦史們頗有微詞,可惜皇帝搬出先帝仁宗來,先帝都覺得“玉潔冰清”的人,誰敢說不是?
此時的盛紘早已隨軍在蘇西駐紮多時,正在與已勝任從五品衛指揮使司鎮撫司鎮撫的先鋒顧廷燁商討敵情。此次荊王大軍一入蘇西,便被顧廷燁領軍迎頭痛擊。皖西多山林,荊王的人馬中有不少是山賊林匪出身,前軍一被打散,便就近鉆到了山林之中,其餘的一部分退守皖西,一部分亂兵果然反撲了金陵。
金陵物阜民豐,位置緊要,荊王的想頭也不算差,多半是那幾個奉國大將軍府出身的衛士長給出的主意,說不準攻下了金陵,還能有反擊的可能。誰料亂兵一到金陵,便被早已駐紮在那裏的英國公張老將軍團團圍困,死傷大半,剩下一些殘兵敗將只好投降。
戰亂一起,逃兵流民紛紛竄入蘇,豫,鄂,贛,浙幾省。
是夜,昏黃的燈火映出一帳凜然的肅殺,顧廷燁面對著軍事地形圖,一一指與盛紘看,“過幾日便是新年,荊王殘部一直被困在莊州,急需糧草,但皖西山林廣布,只怕咱們逼得太緊,他們竄入山中,戰事又要拖延。”
盛紘皺眉思索一陣,忽笑道:“顧先鋒說他們糧草不濟?那正是好時候。”他指著地圖上的一處,補充道:“距叛軍最近的是徐州,荊王缺糧,最快的便是從徐州調糧,從徐州至莊州需經過南靈巖谷,顧先鋒可先帶軍繞至南靈巖谷,伏擊運糧軍隊。”
“這也不是不可。但我去了南靈巖谷,莊州該當如何?”顧廷燁皺眉道,他看了看盛紘,心說英國公在金陵,難不成讓你來守城?
盛紘擺了擺手,淡淡道:“帥營在此,便足夠了。莊州尚有衛所的指揮使,荊王不曾見過先鋒,可請一身形相似者偽裝成先鋒。待顧先鋒繞至敵後,截住了荊王退路,便可與大軍成合圍之勢。同時出現兩個顧先鋒,當荊王發覺前後軍消息不一,便會覺得是有內鬼。荊王本就偏愛妃妾的兄弟,輕視幾個有本事的衛士長,如此一來,軍心必亂——這是第一步。”
“第一步?”顧廷燁疑惑道,追問盛紘:“那第二步?”
“瞞天過海只是一時,瞞不了太久。荊王部眾也有許多行伍出身,從前可能見過顧先鋒。”盛紘解釋道,“所以第二步,便是趁著替身未被發覺,擾亂軍心。先鋒方才還說幾日後便是新年,如此,便請先鋒務必在新年之前伏擊成功。到時我會令莊州上下燃放鞭炮慶賀新年,那些衛士長是奉國大將軍府出來的,他們的家眷都在京城。時逢新年,他們有煩憂家小,這份對荊王的忠心怕就未必穩了。”
顧廷燁仔細思忖片刻,覺得可行,看向盛紘的目光中多了些許敬佩之色,“原以為盛大人只是領著空頭軍師,不想這運籌帷幄起來也不比留侯遜色。看盛大人神情,怕是還有第三步?”
盛紘拱手自謙道:“不過是些上不得臺面的陰詭法子,算不得什麽,更比不了張留侯決勝於千裏之外。”他停了停,又續道:“第三步,是請沈從興將軍火速從兩翼支援,免得合圍未成,荊王便率殘部從兩翼突圍,得不償失。到時雪天大寒,荊王糧盡援絕,軍心大亂,自然不戰而降。”
夜半時分,顧廷燁與盛紘商議好後續事宜,便回了自己營帳。盛紘看著亂糟糟的推演沙盤,勾起一絲莫名的輕笑。
此前,盛紘已經從顧廷燁處得知,他的外室曼娘不幸“失足”溺死於江中。那一兒一女暫時安置在寧遠侯府,由他乳母照料。滿京城裏最瞧不上規矩的顧廷燁,最終還是做出了最正確的決定——他與盛紘都是明白,一旦戰事結束,他便不是從前人人嘲笑的紈絝子弟,到那時曼娘只會阻了他的前路。
何況,曼娘心性已壞,顧廷燁為了兒女前程也不會再容她。他的選擇,本就是無可厚非。
只是盛紘有些好奇,若曼娘當真為人磊落如琉璃夫人,顧廷燁又將如何選擇呢?不過盛紘並沒有問出口,至少對此時此刻的顧廷燁而言,那答案根本不必細究。
想那原著的明蘭總以為自己是庶出,能得嫁顧廷燁,是顧廷燁付出了許多。殊不知她已是極好的出身,畢竟先頭未暴露心性、“隱忍而善解人意”的曼娘,即便承了顧廷燁一番情意,也連得到顧廷燁那般付出的資格都沒有。
崇德二年正月,顧廷燁於南靈巖谷截獲叛軍物資糧草,並進攻荊王後軍。與此同時,荊王親率前鋒精銳與“顧廷燁”率領的莊州大軍交戰,節節敗退。聽聞顧廷燁同時在前軍後軍出現,而前軍是荊王親征,因此,荊王疑心後軍有人背叛。
是日正值除夕,莊州軍民共慶新年。荊王麾下將士思念家中父老,軍心不寧。荊王聽信幾位小舅子的讒言,痛斥數位衛士長,並責令其當眾受軍杖五十。幾位將軍顏面盡失,始生二心。
同年二月,莊州大軍與顧廷燁、沈從興成合圍之勢,圍剿荊王殘部,活捉從逆的譚王。後軍將軍數人領兵投降,反攻荊王。荊王狗急跳墻,率死士直搗莊州中軍帥營。盛紘倉促之下帶近衛反擊,斬殺敵首荊王,自此之後,各地衛所都司紛紛開城門掃清反軍殘餘。
崇德二年三月,英國公張老將軍攜大軍回朝獻捷,皇帝親自嘉獎“忠烈”二字於英國公府。同月,論功行賞,顧廷燁受封正四品京衛指揮使司指揮僉事,並賞寶馬一匹、寶劍一柄;長梧則是升了從五品都督府經歷司經歷,繼續奪情。除此之外,另有皇後親弟沈從興受了威北侯爵位,餘者不一一列舉。
聖旨下達,盛紘作為監軍,卻一字不言自身,私下也只是將譚王等附逆的官員藩王的罪證整理奉上。他不說,自然有人會說。次日,英國公張老將軍與指揮僉事顧廷燁聯名上表為盛紘請功,皇帝亦趁此機會將盛紘察覺荊王謀逆等事言明,讚盛紘為“當世之留侯、覆生之孔明”。
於是滿朝文武不得不配合皇帝,紛紛稱頌盛紘。皇帝順勢下旨晉盛紘為正二品吏部尚書,加贈三等平翼伯。所謂克定禍亂曰平,思慮深遠曰翼,這個封號,也算是皇帝頗費了心思想來,朝臣也不會有異議。
至此,盛紘亦成為本朝以文官之身而得獲軍功受封勳貴第一人。
至五月,春暖花開,河道清晏,各地的流寇賊匪已漸肅清,被奪情的長梧親自護送盛老太太回京。此時長棟已過了童生試,正在閉關學習準備院試。墨蘭定下了六月是婚期,如蘭則是辦了及笄禮,正準備議親。明蘭麽,作為府裏唯一的未成年女性,小日子過得比誰都滋潤。
盛老太太回府時,盛府已經更名為“平翼伯府”,又因皇帝親自下旨,將周邊許多土地賜給了盛紘,如今的平翼伯府較原來大了一倍不止,皇帝還說了,伯府內重新修整的錢都由國庫供給。還是盛紘說戰事未定,才只是先將外墻修了,把土地先闊進來,其他的由著盛紘自己做主。
因此,雖說外面的匾額變了,裏頭倒還是原來的樣子。盛紘說了,這家有孕婦忌動土——海氏的全哥兒是快滿月了,可楓哥兒媳婦才剛有兩個月。再者,盛家現在有點兒打眼睛,還是安分點兒比較好。
其實王氏有些不開心,因為如蘭的及笄禮在四月,盛紘受封是在這之後,在盛府辦及笄禮和在平翼伯府辦及笄禮,那意義是完全不同的。好在京城的人家也給面子,盛紘的伯爵府剛修完,一流水的冰人就上了門,要給如蘭說親。
王氏的意見,盛紘一向是聆聽而未必聽從。如蘭是明蘭的嫡姐,她的婚事對明蘭和盛家而言都至關重要——畢竟,這也是平翼伯府的第一樁婚事。
盛紘給兒女定親,一向是兒子定清流,女兒定勳貴,不過如今他自己就是勳貴了,再考慮到明蘭是齊國公府。他心裏的天平,便開始向清流傾斜了。
其實身兼清流與勳貴兩種身份,盛紘女兒的婚事同時也受到了皇帝的矚目。若非皇帝自己說要守三年國喪,就要把如蘭定給皇長子做側妃了。
幾經籌謀後,盛紘選定了原來的工部尚書、如今內閣次輔盧老大人的嫡次孫盧顯,同樣是去年恩科的二甲進士,現在大理寺做著正七品評事。照著他祖父的面子,往後順風順水是一定的,加上皇帝正要審荊王之亂的附逆者,約摸這件事過後還能升官。
最重要的事,盧老大人是個最開明不過的人,不至於會挑孫媳婦的刺。而盧顯之父只是工部營繕清吏司正五品郎中,來日無論如蘭生兒生女,他也不敢多說什麽。盧家也沒有爵位,嫁次孫反而比長孫好,經濟實惠,不用勞累管家。
盛紘將人選告知了王氏與盛老太太,老太太倒是十分喜歡,王氏稍嫌不足,因盧顯現在只是七品官。直到王家老太太的傳來消息,說是王家嫡孫定了康姨媽家的元兒,王氏對比了一下王家嫡孫和盧顯的家世,於是又歡喜了。
六月,平翼伯盛紘嫡女盛如蘭正式定親,婚事定在明年三月。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