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062章
盡管說了要先賺錢, 可事實上俞家老二首先做的卻是幾樣必不可少的家舍。
其實,他已經很能耐了, 明明沒有展易那般大的力氣, 卻仍然還是在短短半個月內挖出了一個能住人的山洞, 哪怕打眼瞧著頗為簡陋, 可到底也算是個可以遮風擋雨的臨時住處。
可光有住處顯然還是不夠的, 最起碼也得歸整出幾件家舍來。也虧得俞家老二有一手精湛的篾匠手藝,正好他們這次下山歸來時,又背回了不少的竹子,他費了兩三天工夫, 編了一張竹桌,兩條靠背竹椅,另外還有一張小炕桌和兩個竹編箱子。
因著是自家用的, 俞家老二做的並不是很精致, 主要還是把精力花費在了結實耐用上頭,外觀瞧著倒是普通。不過放在山洞裏,倒是搭得很, 都是一樣的質樸, 接地氣。
另外, 盡管他們家也砌了土竈,可四人暫時還是在一道兒吃飯的。這是因為, 不知曉為何先前孕相不錯的俞小滿,在天氣轉暖之後,猛的就開始孕吐了。
這一吐, 就吐了個天昏地暗。
別說自個兒開火做飯了,嚴重的時候,俞小滿連喝口水都想吐。如此這般,家裏的事兒自是完全沒法沾手了,還好有二嫂趙玉蘭在,不單幫著做了所有的家事,還能在男人們外出做事時,幫著照看一下。
自然而然的,四人就繼續一道兒吃飯了。當然,事實上其實就是姑嫂兩人成天在一起,展易是早出晚歸型的,俞家老二則一天到晚的做篾器,隔上十天半個月,就跟展易一道兒下山,他背著做好的篾器,展易背著打來獵物,同去鎮上賣掉後,再轉道兒去西山那頭砍竹子,最後才是歸家。
沒兩次後,展易偶然發現了小青山深處的一個背山坳裏,竟也有一大片的竹子,且似乎因著這裏從未有人涉足,裏頭的竹子長勢格外得好。他本人對竹子了解並不多,也不清楚什麽品種,因此隔了一天後,他就將俞家老二帶了過來。
很快,俞家老二就確定這塊兒竹子的品相比外圍西山那頭更好,當下他好懸沒樂瘋了。
之前兩次下山去鎮上時,每次都被俞母堵了個正著,就連俞家老二也沒想到他娘竟然有這般好的耐心。又或者說,他已經被摸清楚了路數,大概能猜到啥時候下山。
譬如說,趕場子那日肯定會出現的,再譬如,若是天亮出門大概啥時候能到山腳下,還有就是刮風下雨天不可能下山,而大晴天則堵住人的概率會高。
俞家老二也很無奈,盡管後頭兩次碰面時,他娘並不再一味的同他要錢,卻仍會不停的抱怨。
抱怨啥呢?自然是秋娘。
在俞母嘴裏,秋娘簡直就是最大的白眼狼,沒良心,沒人性,明知曉家裏已經快要窮得賣口糧了,卻仍然堅持袖手旁觀,就是不願意出借哪怕一文錢。不單如此,竟還拿話刺親娘,早知道會這樣,當初就不應該生下她。
——生了她也該直接溺死在尿盆裏!
每次碰上就得被迫聽這些車軲轆一般的抱怨,俞家老二不止是無奈,他簡直快要崩潰了。其實,他雖然更疼愛大妹滿娘,對於小妹秋娘卻也是存了一份善心的,原先他也曾幾次三番阻撓秋娘那門親事,偏被全家人埋怨,連秋娘都暗暗恨上了他。後來,他當然是放棄了,說白了也不是主動放棄,而是壓根就沒人理會他的意見。
橫豎已經阻止過了,俞家老二倒是沒了愧疚,尤其秋娘已經嫁了,甭管是好是壞,這年頭一旦嫁人那就是一輩子的事兒,好壞不都是自個兒挑的嗎?沒啥好抱怨的。
也因此,俞家老二選擇了禍水東引,想著親娘和親妹都不是好惹的,正好叫她倆互相傷害,也好讓他消停點兒。結果……
互相傷害是有的,俞家老二從俞母口裏聽到了對秋娘無盡的控訴,當然可以肯定的是,秋娘也一定恨上了俞母。關鍵是,這倆人鬧騰歸鬧騰,別牽扯上他啊!
還沒等俞家老二想出好法子來避免被拉入母女倆的戰役之中,展易就發現了從未有人涉足過的深山竹林。這下可好,俞家老二徹底松快了。
——你不是天天掐著點兒在山腳下堵我嗎?我不下山了,看你還能咋辦!
當然,完全不下山也是不可能的,俞家老二苦心琢磨著,開始制作一些小而精致的篾器,不圖數量只圖質量,盼著多囤些好的篾器,盡可能減少下山售賣的次數。
於是,等又一次趕場子時,瞅著下山的僅有女婿一人,俞母失望極了。
女婿雖然也被稱為半子,可終究跟兒子是不同的。哪怕是兒媳婦兒好了,還能名正言順的讓她孝順自己,可女婿咋辦?哪條律法也沒有讓女婿孝順丈人丈母娘的說法。尤其她兩個女婿,一個天生神力渾身都泛著煞氣,另一個則幹脆跟自個兒差不多年歲,壓根就沒法閑話家常。
最終,俞母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展易背著諸多野味離開村子往鎮上去,自個兒則蔫蔫兒的回了家。
自打前次在秋娘跟前碰了壁後,她不是沒想過其他法子。問題是,很多事兒都是好說不好聽的,就譬如跟已出嫁的閨女借錢,要是閨女自個兒願意,那當然是無妨的,即便夫家也不能明著反對。可她如今面對的卻是來自於親閨女的斷然拒絕,那還能有啥辦法呢?
那日之後,她就找了俞承嗣,哭訴秋娘沒良心,先前沒攀上貴親時,天天說大哥大嫂有多好,如今嫁到了石家,自個兒過上了好日子穿上了緞綢衣裳還戴上了珠釵,眼裏就再沒了娘家。
俞承嗣勸了兩句,就將她送回了村子。她又跟俞父說了這事兒,還有俞家老三,偏後兩者都是相差無幾的木頭樁子,說了也白說。
這才有了後來堵在山腳下,尋俞家老二訴苦的事兒。
結果,俞承嗣忙著四處鉆營,連他媳婦兒也回了娘家尋父兄幫忙;俞父則拼命的做篾器,俞家老三原就木訥了,如今家裏所有的粗活兒累活兒都壓在了他身上,他只愈發的沈默寡言,有時候連著一個月都不吭聲;俞家老二則幹脆利索的沒了人影。
俞母有時候忍不住嘆氣,這日子過得有啥意思呢?再一想,好歹也就一年半的時間,咬咬牙,忍忍就過去了。
沒等她說服自己,俞承嗣又回村了。
這一次是來告訴她,自己終於想法子進了明德書院。至於花銷的錢財,全是從舅哥那頭借的,不單借了錢還欠了不少的人情。偏明德書院規矩森嚴,一旦入學必須就住書院,除非逢年過節以及家中有事,不然是不可能輕易出門的。
換句話說,他媳婦兒要一個人在家了。
光要是這般倒也沒啥,不湊巧的是,他媳婦兒懷孕了。
算起來,俞承嗣是去年秋日裏成的親,跟俞家老二前後腳的事兒,相距不到半個月。這會兒已經是四月了,懷上孩子倒也不算稀罕。只是這麽一來,他去明德書院求學的這一年半不到的時間裏,是沒法照顧到他媳婦兒的。
其實就算他在家,也是他媳婦兒照顧他的,可畢竟有個人在身畔,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再說了,懷孕到底不比先前,俞承嗣今年已經二十有二了,膝下尚無兒女,因此他還是很在意媳婦兒肚子裏的孩子的。
“阿娘,我本來是想著把她送回村裏,可她打小就在鎮上長大,小時候更是住在縣城裏的,我怕她不習慣村裏,就想著要不請個人去鎮上照顧她?”
俞母很想說,她可以去,畢竟比起村子,鎮上要好得太多太多了。可理智告訴她,那是不可能的,起碼擱在這會兒是不現實的。家裏如今就他們三口人,要是她走了,俞父和俞家老三得直接抓瞎。而全家人都去鎮上更不可能,先不說地裏還有五畝水田要伺候,就單是俞父做篾器需要的竹子,鎮上就沒有。若是叫俞家老三跑大老遠的砍竹子拉竹子,再叫他看顧著地裏,就算身子骨再好都能給累死。
思來想去,俞母都想不出好法子,只能嘆息道:“承嗣,要不還是叫你媳婦兒回村吧,東廂房給你們留著呢,村裏吃的喝的也不缺,她過來還能幫我做些事兒,我這些日子累得呀……”
滿娘出嫁後,秋娘還能幫襯著她,哪怕再怎麽不會幹活,那也是一份勞動力。像生火做飯、洗衣打掃、煮豬食餵豬餵雞等等,秋娘是幹得不如滿娘那般好,可她後來也學會了啊!
可到了今年,所有的家務活兒都落在了俞母一人身上,畢竟俞父要做篾器,俞家老三要幫著砍竹子劈篾,還得時不時的去地裏轉轉。也虧得他們家今年沒養豬,不然俞母深以為她大概是活不到俞承嗣中舉那天了。
再瞅瞅屋後不遠處的俞大伯家,俞母怎麽也想不明白,她有三個兒子,其中兩個都娶了媳婦兒,咋就沒人幫她分擔點兒家務呢?反觀俞大伯娘,除了帶幾個小孫子孫女外,旁的啥都不用做。
“叫你媳婦兒回家住。”俞母越想越覺得這個法子好,懷孕算個啥,她當初懷孕的時候不也上山打豬草嗎?對了,懷老二那會兒,家底還沒那麽厚,她可是頂著八個月的肚子下地幹活兒的。
俞母心下盤算著,等大兒媳婦兒回家住了,正好把洗衣做飯之類的輕省活兒都交給她,自己也能稍微松快松快。
可惜的是,俞承嗣完全不那麽想。
“阿娘,我能去明德書院求學,完全是仰賴了我舅哥。”俞承嗣皺了皺眉頭,他太了解他娘了,媳婦兒一旦回了村,雖然不至於受到虐待,可也決計不用妄想好好養胎了。
這鄉下女人頂著大肚子下地不算什麽稀罕事兒,就算把孩子生在了地頭上又咋樣?本來就是那麽個出身,還能指望啥呢。可他媳婦兒不同,正經的城裏人,好些親眷都是住在縣城、府城裏的,怎麽能跟鄉下婆娘相比?
眼見俞母又要開口,俞承嗣索性徑直說出了自個兒盤算已久的想法:“這事兒我本就沒打算麻煩阿娘您,畢竟沒的兒媳婦兒懷孕,叫當婆婆操勞的事兒。我想過了,大伯家的五丫和喜妞不都大了嗎?不如阿娘您去同大伯娘商量商量,問問她能不能叫五丫和喜妞去我那兒住段時日。或者,也可以兩人輪著來,吃喝嚼用自然都是算我的。”
五丫是俞大伯的第五個閨女,喜妞則是俞大伯的大孫女。兩人雖然是姑侄,不過年歲差距倒是不大,五丫今年十四歲,喜妞則是十三歲,兩人都差不多該到了說親的年歲,只是因著今年開春突然傳來了招募河工的消息,俞大伯本人帶著兩個兒子都去賺這辛苦錢了,因此兩個小姑娘的親事也就暫且被擱置了。
盡管年歲不算很大,可到底都是農家女,打小就是幹活的好手。且俞大伯家雖然田產不少,卻是連一分地都不曾賃出去的,他們家的閨女完全是啥活兒都能一肩挑起,比滿娘秋娘更為能幹,也更能吃得了苦頭。
俞承嗣心裏的小算盤打得啪啪響,叫堂妹和堂侄女去鎮上,一方面他也能放心的去書院求學,無需再擔心他媳婦兒在家無人照顧,另一方面他依稀記得大伯家的幾個女孩兒長相都不算差,當然肯定沒他兩個親妹子好,畢竟大伯家窮,幹活多了,人肯定沒那麽精致了。
“阿娘,你可以告訴大伯娘,就說幫我個忙,叫五丫和喜妞去我家住段時日,我保證最多也就到明年秋收,一年半不到的時間。到時候,我想法子給她倆在鎮上說門親事,未必有秋娘那麽好,可怎麽著也比在地裏刨食好吧?”俞承嗣眼裏閃過一絲算計,愈發覺得自己的盤算好得很。
最終,在俞承嗣再三的催促下,俞母還是妥協了。其實要她說,憑啥要用自家的人脈給大房謀好處呢?她親閨女還嫁給了山裏的獵戶,侄女啥的,合該嫁給地裏刨食的!
無奈的是,她永遠也無法拒絕俞承嗣的懇求。
稍稍整理了一下衣裳,俞母面對大房時,一貫都是高高在上的。原因很簡單,俞家大房雖然繼承了祖產日子過得卻最糟,這叫俞母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自豪和快意,只因自家白手起家,卻攢下了不薄的家底,比靠著祖產艱難度日的大房,好得太多太多了。
至於三房那頭,俞母卻是提都不想提,尤其她那三弟妹,真的是樣樣出挑,偏日子過得還比他們好了不止一籌,哪怕事實上人家三房啥事兒都沒做,俞母仍打從心底裏厭惡他們。
從俞家到俞大伯家,統共也就那麽幾步路,母子倆很快就尋到了正在院子裏曬太陽嗑瓜子的俞大伯娘。
盡管俞大伯家今年出了三個勞力去服徭役,可架不住他們家人口本來就多,即便少了三人,家裏的活兒依然有人做。俞大伯娘雖然有點兒愛貪小便宜,可本性倒是不壞,兒媳婦兒們都有活兒要做,她就幫著帶幾個小的,畢竟這會兒是農閑時分,地裏的活兒不算多,兩個小兒子帶著幾個年歲大些的孫子就夠了。
見俞母來家,她倒沒太在意,畢竟這屋前屋後的,就算俞母平日裏不太來她這兒串門子,偶爾來一趟也沒啥好稀罕的。及至等她看到了後頭跟著的俞承嗣,這才真的瞪圓了眼睛,驚愕的道:“咋了?出啥事兒了?”
俞母頗有些不想說來意,哪怕已經登了大房的門,她還是不願意將這樣的好事兒便宜了大房。
瞧了他娘一眼,俞承嗣心下微微嘆息,早先他還覺得他娘挺聰明的,比村裏其他的婦道人家都更有眼界,直到這會兒他才領悟到事實。其實說白了,他娘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普通鄉下婦人,完全不知曉什麽叫做互利互惠。
“大伯娘,是侄兒有一事相求。”俞承嗣迎著俞大伯娘無比驚訝的神色,十分坦誠的道明了來意。
一旁的俞母心下更是不舒坦了,明明是旁人求都求不來的好事兒,不說端著點兒架子,咋還要說“求”呢?好在,她尚存一絲理智,見兒子已經開了口,便將不滿強壓在心頭,只閉口不言立在原地。
……
待臨近傍晚時分,俞承嗣離開了上河村,身後跟著兩個小姑娘,倆人都是兩手空空什麽都不曾帶,面上卻有著滿滿的興奮和喜悅。
大堂哥/大堂叔說了,帶她們去鎮上過好日子,給她們買新衣裳新鞋子,還要給她們說一門好親,就像二叔家的秋娘那樣過上夢裏才有的好日子!
真的好期待呀……
作者有話要說:
**後臺又抽抽了,不是我的鍋。
ps:明天還是老時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盡管說了要先賺錢, 可事實上俞家老二首先做的卻是幾樣必不可少的家舍。
其實,他已經很能耐了, 明明沒有展易那般大的力氣, 卻仍然還是在短短半個月內挖出了一個能住人的山洞, 哪怕打眼瞧著頗為簡陋, 可到底也算是個可以遮風擋雨的臨時住處。
可光有住處顯然還是不夠的, 最起碼也得歸整出幾件家舍來。也虧得俞家老二有一手精湛的篾匠手藝,正好他們這次下山歸來時,又背回了不少的竹子,他費了兩三天工夫, 編了一張竹桌,兩條靠背竹椅,另外還有一張小炕桌和兩個竹編箱子。
因著是自家用的, 俞家老二做的並不是很精致, 主要還是把精力花費在了結實耐用上頭,外觀瞧著倒是普通。不過放在山洞裏,倒是搭得很, 都是一樣的質樸, 接地氣。
另外, 盡管他們家也砌了土竈,可四人暫時還是在一道兒吃飯的。這是因為, 不知曉為何先前孕相不錯的俞小滿,在天氣轉暖之後,猛的就開始孕吐了。
這一吐, 就吐了個天昏地暗。
別說自個兒開火做飯了,嚴重的時候,俞小滿連喝口水都想吐。如此這般,家裏的事兒自是完全沒法沾手了,還好有二嫂趙玉蘭在,不單幫著做了所有的家事,還能在男人們外出做事時,幫著照看一下。
自然而然的,四人就繼續一道兒吃飯了。當然,事實上其實就是姑嫂兩人成天在一起,展易是早出晚歸型的,俞家老二則一天到晚的做篾器,隔上十天半個月,就跟展易一道兒下山,他背著做好的篾器,展易背著打來獵物,同去鎮上賣掉後,再轉道兒去西山那頭砍竹子,最後才是歸家。
沒兩次後,展易偶然發現了小青山深處的一個背山坳裏,竟也有一大片的竹子,且似乎因著這裏從未有人涉足,裏頭的竹子長勢格外得好。他本人對竹子了解並不多,也不清楚什麽品種,因此隔了一天後,他就將俞家老二帶了過來。
很快,俞家老二就確定這塊兒竹子的品相比外圍西山那頭更好,當下他好懸沒樂瘋了。
之前兩次下山去鎮上時,每次都被俞母堵了個正著,就連俞家老二也沒想到他娘竟然有這般好的耐心。又或者說,他已經被摸清楚了路數,大概能猜到啥時候下山。
譬如說,趕場子那日肯定會出現的,再譬如,若是天亮出門大概啥時候能到山腳下,還有就是刮風下雨天不可能下山,而大晴天則堵住人的概率會高。
俞家老二也很無奈,盡管後頭兩次碰面時,他娘並不再一味的同他要錢,卻仍會不停的抱怨。
抱怨啥呢?自然是秋娘。
在俞母嘴裏,秋娘簡直就是最大的白眼狼,沒良心,沒人性,明知曉家裏已經快要窮得賣口糧了,卻仍然堅持袖手旁觀,就是不願意出借哪怕一文錢。不單如此,竟還拿話刺親娘,早知道會這樣,當初就不應該生下她。
——生了她也該直接溺死在尿盆裏!
每次碰上就得被迫聽這些車軲轆一般的抱怨,俞家老二不止是無奈,他簡直快要崩潰了。其實,他雖然更疼愛大妹滿娘,對於小妹秋娘卻也是存了一份善心的,原先他也曾幾次三番阻撓秋娘那門親事,偏被全家人埋怨,連秋娘都暗暗恨上了他。後來,他當然是放棄了,說白了也不是主動放棄,而是壓根就沒人理會他的意見。
橫豎已經阻止過了,俞家老二倒是沒了愧疚,尤其秋娘已經嫁了,甭管是好是壞,這年頭一旦嫁人那就是一輩子的事兒,好壞不都是自個兒挑的嗎?沒啥好抱怨的。
也因此,俞家老二選擇了禍水東引,想著親娘和親妹都不是好惹的,正好叫她倆互相傷害,也好讓他消停點兒。結果……
互相傷害是有的,俞家老二從俞母口裏聽到了對秋娘無盡的控訴,當然可以肯定的是,秋娘也一定恨上了俞母。關鍵是,這倆人鬧騰歸鬧騰,別牽扯上他啊!
還沒等俞家老二想出好法子來避免被拉入母女倆的戰役之中,展易就發現了從未有人涉足過的深山竹林。這下可好,俞家老二徹底松快了。
——你不是天天掐著點兒在山腳下堵我嗎?我不下山了,看你還能咋辦!
當然,完全不下山也是不可能的,俞家老二苦心琢磨著,開始制作一些小而精致的篾器,不圖數量只圖質量,盼著多囤些好的篾器,盡可能減少下山售賣的次數。
於是,等又一次趕場子時,瞅著下山的僅有女婿一人,俞母失望極了。
女婿雖然也被稱為半子,可終究跟兒子是不同的。哪怕是兒媳婦兒好了,還能名正言順的讓她孝順自己,可女婿咋辦?哪條律法也沒有讓女婿孝順丈人丈母娘的說法。尤其她兩個女婿,一個天生神力渾身都泛著煞氣,另一個則幹脆跟自個兒差不多年歲,壓根就沒法閑話家常。
最終,俞母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展易背著諸多野味離開村子往鎮上去,自個兒則蔫蔫兒的回了家。
自打前次在秋娘跟前碰了壁後,她不是沒想過其他法子。問題是,很多事兒都是好說不好聽的,就譬如跟已出嫁的閨女借錢,要是閨女自個兒願意,那當然是無妨的,即便夫家也不能明著反對。可她如今面對的卻是來自於親閨女的斷然拒絕,那還能有啥辦法呢?
那日之後,她就找了俞承嗣,哭訴秋娘沒良心,先前沒攀上貴親時,天天說大哥大嫂有多好,如今嫁到了石家,自個兒過上了好日子穿上了緞綢衣裳還戴上了珠釵,眼裏就再沒了娘家。
俞承嗣勸了兩句,就將她送回了村子。她又跟俞父說了這事兒,還有俞家老三,偏後兩者都是相差無幾的木頭樁子,說了也白說。
這才有了後來堵在山腳下,尋俞家老二訴苦的事兒。
結果,俞承嗣忙著四處鉆營,連他媳婦兒也回了娘家尋父兄幫忙;俞父則拼命的做篾器,俞家老三原就木訥了,如今家裏所有的粗活兒累活兒都壓在了他身上,他只愈發的沈默寡言,有時候連著一個月都不吭聲;俞家老二則幹脆利索的沒了人影。
俞母有時候忍不住嘆氣,這日子過得有啥意思呢?再一想,好歹也就一年半的時間,咬咬牙,忍忍就過去了。
沒等她說服自己,俞承嗣又回村了。
這一次是來告訴她,自己終於想法子進了明德書院。至於花銷的錢財,全是從舅哥那頭借的,不單借了錢還欠了不少的人情。偏明德書院規矩森嚴,一旦入學必須就住書院,除非逢年過節以及家中有事,不然是不可能輕易出門的。
換句話說,他媳婦兒要一個人在家了。
光要是這般倒也沒啥,不湊巧的是,他媳婦兒懷孕了。
算起來,俞承嗣是去年秋日裏成的親,跟俞家老二前後腳的事兒,相距不到半個月。這會兒已經是四月了,懷上孩子倒也不算稀罕。只是這麽一來,他去明德書院求學的這一年半不到的時間裏,是沒法照顧到他媳婦兒的。
其實就算他在家,也是他媳婦兒照顧他的,可畢竟有個人在身畔,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再說了,懷孕到底不比先前,俞承嗣今年已經二十有二了,膝下尚無兒女,因此他還是很在意媳婦兒肚子裏的孩子的。
“阿娘,我本來是想著把她送回村裏,可她打小就在鎮上長大,小時候更是住在縣城裏的,我怕她不習慣村裏,就想著要不請個人去鎮上照顧她?”
俞母很想說,她可以去,畢竟比起村子,鎮上要好得太多太多了。可理智告訴她,那是不可能的,起碼擱在這會兒是不現實的。家裏如今就他們三口人,要是她走了,俞父和俞家老三得直接抓瞎。而全家人都去鎮上更不可能,先不說地裏還有五畝水田要伺候,就單是俞父做篾器需要的竹子,鎮上就沒有。若是叫俞家老三跑大老遠的砍竹子拉竹子,再叫他看顧著地裏,就算身子骨再好都能給累死。
思來想去,俞母都想不出好法子,只能嘆息道:“承嗣,要不還是叫你媳婦兒回村吧,東廂房給你們留著呢,村裏吃的喝的也不缺,她過來還能幫我做些事兒,我這些日子累得呀……”
滿娘出嫁後,秋娘還能幫襯著她,哪怕再怎麽不會幹活,那也是一份勞動力。像生火做飯、洗衣打掃、煮豬食餵豬餵雞等等,秋娘是幹得不如滿娘那般好,可她後來也學會了啊!
可到了今年,所有的家務活兒都落在了俞母一人身上,畢竟俞父要做篾器,俞家老三要幫著砍竹子劈篾,還得時不時的去地裏轉轉。也虧得他們家今年沒養豬,不然俞母深以為她大概是活不到俞承嗣中舉那天了。
再瞅瞅屋後不遠處的俞大伯家,俞母怎麽也想不明白,她有三個兒子,其中兩個都娶了媳婦兒,咋就沒人幫她分擔點兒家務呢?反觀俞大伯娘,除了帶幾個小孫子孫女外,旁的啥都不用做。
“叫你媳婦兒回家住。”俞母越想越覺得這個法子好,懷孕算個啥,她當初懷孕的時候不也上山打豬草嗎?對了,懷老二那會兒,家底還沒那麽厚,她可是頂著八個月的肚子下地幹活兒的。
俞母心下盤算著,等大兒媳婦兒回家住了,正好把洗衣做飯之類的輕省活兒都交給她,自己也能稍微松快松快。
可惜的是,俞承嗣完全不那麽想。
“阿娘,我能去明德書院求學,完全是仰賴了我舅哥。”俞承嗣皺了皺眉頭,他太了解他娘了,媳婦兒一旦回了村,雖然不至於受到虐待,可也決計不用妄想好好養胎了。
這鄉下女人頂著大肚子下地不算什麽稀罕事兒,就算把孩子生在了地頭上又咋樣?本來就是那麽個出身,還能指望啥呢。可他媳婦兒不同,正經的城裏人,好些親眷都是住在縣城、府城裏的,怎麽能跟鄉下婆娘相比?
眼見俞母又要開口,俞承嗣索性徑直說出了自個兒盤算已久的想法:“這事兒我本就沒打算麻煩阿娘您,畢竟沒的兒媳婦兒懷孕,叫當婆婆操勞的事兒。我想過了,大伯家的五丫和喜妞不都大了嗎?不如阿娘您去同大伯娘商量商量,問問她能不能叫五丫和喜妞去我那兒住段時日。或者,也可以兩人輪著來,吃喝嚼用自然都是算我的。”
五丫是俞大伯的第五個閨女,喜妞則是俞大伯的大孫女。兩人雖然是姑侄,不過年歲差距倒是不大,五丫今年十四歲,喜妞則是十三歲,兩人都差不多該到了說親的年歲,只是因著今年開春突然傳來了招募河工的消息,俞大伯本人帶著兩個兒子都去賺這辛苦錢了,因此兩個小姑娘的親事也就暫且被擱置了。
盡管年歲不算很大,可到底都是農家女,打小就是幹活的好手。且俞大伯家雖然田產不少,卻是連一分地都不曾賃出去的,他們家的閨女完全是啥活兒都能一肩挑起,比滿娘秋娘更為能幹,也更能吃得了苦頭。
俞承嗣心裏的小算盤打得啪啪響,叫堂妹和堂侄女去鎮上,一方面他也能放心的去書院求學,無需再擔心他媳婦兒在家無人照顧,另一方面他依稀記得大伯家的幾個女孩兒長相都不算差,當然肯定沒他兩個親妹子好,畢竟大伯家窮,幹活多了,人肯定沒那麽精致了。
“阿娘,你可以告訴大伯娘,就說幫我個忙,叫五丫和喜妞去我家住段時日,我保證最多也就到明年秋收,一年半不到的時間。到時候,我想法子給她倆在鎮上說門親事,未必有秋娘那麽好,可怎麽著也比在地裏刨食好吧?”俞承嗣眼裏閃過一絲算計,愈發覺得自己的盤算好得很。
最終,在俞承嗣再三的催促下,俞母還是妥協了。其實要她說,憑啥要用自家的人脈給大房謀好處呢?她親閨女還嫁給了山裏的獵戶,侄女啥的,合該嫁給地裏刨食的!
無奈的是,她永遠也無法拒絕俞承嗣的懇求。
稍稍整理了一下衣裳,俞母面對大房時,一貫都是高高在上的。原因很簡單,俞家大房雖然繼承了祖產日子過得卻最糟,這叫俞母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自豪和快意,只因自家白手起家,卻攢下了不薄的家底,比靠著祖產艱難度日的大房,好得太多太多了。
至於三房那頭,俞母卻是提都不想提,尤其她那三弟妹,真的是樣樣出挑,偏日子過得還比他們好了不止一籌,哪怕事實上人家三房啥事兒都沒做,俞母仍打從心底裏厭惡他們。
從俞家到俞大伯家,統共也就那麽幾步路,母子倆很快就尋到了正在院子裏曬太陽嗑瓜子的俞大伯娘。
盡管俞大伯家今年出了三個勞力去服徭役,可架不住他們家人口本來就多,即便少了三人,家裏的活兒依然有人做。俞大伯娘雖然有點兒愛貪小便宜,可本性倒是不壞,兒媳婦兒們都有活兒要做,她就幫著帶幾個小的,畢竟這會兒是農閑時分,地裏的活兒不算多,兩個小兒子帶著幾個年歲大些的孫子就夠了。
見俞母來家,她倒沒太在意,畢竟這屋前屋後的,就算俞母平日裏不太來她這兒串門子,偶爾來一趟也沒啥好稀罕的。及至等她看到了後頭跟著的俞承嗣,這才真的瞪圓了眼睛,驚愕的道:“咋了?出啥事兒了?”
俞母頗有些不想說來意,哪怕已經登了大房的門,她還是不願意將這樣的好事兒便宜了大房。
瞧了他娘一眼,俞承嗣心下微微嘆息,早先他還覺得他娘挺聰明的,比村裏其他的婦道人家都更有眼界,直到這會兒他才領悟到事實。其實說白了,他娘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普通鄉下婦人,完全不知曉什麽叫做互利互惠。
“大伯娘,是侄兒有一事相求。”俞承嗣迎著俞大伯娘無比驚訝的神色,十分坦誠的道明了來意。
一旁的俞母心下更是不舒坦了,明明是旁人求都求不來的好事兒,不說端著點兒架子,咋還要說“求”呢?好在,她尚存一絲理智,見兒子已經開了口,便將不滿強壓在心頭,只閉口不言立在原地。
……
待臨近傍晚時分,俞承嗣離開了上河村,身後跟著兩個小姑娘,倆人都是兩手空空什麽都不曾帶,面上卻有著滿滿的興奮和喜悅。
大堂哥/大堂叔說了,帶她們去鎮上過好日子,給她們買新衣裳新鞋子,還要給她們說一門好親,就像二叔家的秋娘那樣過上夢裏才有的好日子!
真的好期待呀……
作者有話要說:
**後臺又抽抽了,不是我的鍋。
ps:明天還是老時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