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058章
為啥考上了秀才公, 沒往家裏撈錢,反而愈發的費錢了呢?
有著同樣疑惑的人並不單單只有俞家老二, 最無奈的只怕就是俞母了。不過, 她到底沒俞家老二那般沈不住氣, 再說了, 這人活在世上也不一定非要盯著錢財看呢, 難道旁的就不重要了?
盡管過年那幾日冷冷清清的,可其實出了那幾日後,家裏來往的客人就沒斷過。不說親眷,就是村裏的人, 也是一戶不落的去俞家那頭拜了年,包括裏正家的人。
那可是秀才公啊!
雖說依著本朝的規矩,只有中舉以後才能謀官職, 可正式的官位不成, 這不是還有小官小吏嗎?像裏正,其實連個小吏都算不上,只能算是官衙門為了方便管理下頭的平民百姓, 給按的一個職位。既無權利更無俸祿, 偏一年到頭的事兒還不少。可饒是如此, 想當裏正的人依然擠破了頭。
這麽說吧,但凡俞承嗣有這個想法, 只要他願意,裏正這個位置能瞬間換人,上頭都不帶絲毫猶豫的。再不然, 他若是想去縣衙門某個文書之類的小官小吏,也是容易得很,恐怕是今個兒動了心思,不出幾日就能如了願。
最最差的結果,也就是開辦個私塾。別以為私塾就不賺錢,恰恰相反,盡管束脩通常都不算貴,可一年到頭的三節兩壽呢?就說俞承嗣好了,在考上秀才之前,每年的束脩不過兩三貫錢,早些年花得更少。可每年送給先生等人的各色禮物,卻不下二三十貫錢。
說白了,俞承嗣如今是不想放下身姿賺這個錢,只要他動了心思,一年下來,賺個一兩百貫錢,那是輕輕松松的。
可誰叫他年輕呢?
翻過年也不過才二十有三,這個年歲擱在尋常人身上當然不算年輕了,可他是秀才公啊!哪怕費上個十年才考上舉人,那十年之後他也年僅三十三。大好前程近在眼前,自然不會因著那些個蠅頭小利自毀前程。
也因為俞家出了個秀才公,撇去正月開頭兩日親眷之間走動外,旁的日子,俞家那就是沒少過人。不單賓客盈門,這禮物自然也是不能少。
唯一的問題就是,俞家終究位於鄉下地頭,會上門來的,多半也就是鄉裏鄉親的,各家各戶本身就沒幾個錢,送的禮物也就可想而知了。當然也有送貴重禮物的,只是那樣,就直接送去了平安鎮上的俞宅,畢竟既是要給秀才公送禮,自然就沒有比當面送上更好的了。
甭管怎麽說,俞母在過年那幾日受的委屈,沒過多少日子就緩過來了。甚至去年秋收那會兒,背著她說壞話的那兩個婆子,盡管她事後也沒確定究竟是哪兩個,可大致的人選還是有的。只不過,她心目中的那幾個碎嘴婆子,也都帶著些許禮物來給她拜年了,且滿口子都是奉承話,有些話說的連她都忍不住臉紅了。
嘖,不過是些小人罷了,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跟這種人有啥好計較的?真是跌了她秀才娘的身份!
對了,就是秀才娘,這是俞母如今最愛聽的稱呼。
憶起二十多年前,她剛嫁給俞父時,村裏人都喜歡叫她貴順家的、俞二婆娘。等後來,她生下了長子俞承嗣,又改叫她作承嗣娘。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她都以“承嗣娘”這個稱呼為榮。誰不知曉,整個上河村就她生了個讀書人,還不止一次的被先生誇讚格外有天賦。
而今,她成了秀才娘。
俞母最期待的,就是兩年後的鄉試裏,她的承嗣再給她爭口氣,讓她成為舉人娘!
不對,鄉試是在秋收過後,而這會兒都開春了,滿打滿算也就只有一年半的時間了。只要再過一年半,她就可以成為舉人娘了,到時候還不是要啥就有啥?
會有這個想法,倒並非俞母自個兒想通的。其實,即便她跟村裏大部分的婦道人家不同,多了幾分見識,可真要計較起來,她所謂的見識也不過是因為多去了兩趟縣城而已,能值當什麽?
這些事兒,是俞承嗣告訴她的。
正月初,俞母很是受了一番委屈,尤其是正月初二回門那日。兩個閨女都嫁出去了,且嫁得也都不是很遠。去年冬日格外得冷,大閨女滿娘不也是提前過來同她支會了一聲嗎?今年冬日要比去年好過許多,滿娘肯定回來的。當然,她也不是很喜歡這個嫁給了山民獵戶的大閨女,她更稀罕的是,年前才出嫁的,嫁到了富貴人家的小閨女秋娘。
然而,這倆都沒來。
要說秋娘還算是有理由,畢竟閨女既然嫁出去了,那肯定是要以夫家為重的,夫家婆婆病了,她少回一趟娘家,也是情有可原的。
俞母自認為自己不是一個不講道理的人,尤其石家那頭,該送的禮物一樣都不落的送了過來。盡管送的多半都是精致的糕點果子,並不值當什麽錢,可她覺得,這也是一份體面。自然,沒過幾日其他村民來拜訪時,她也沒少拿鎮上的點心來顯擺。
可滿娘呢?胳膊肘往外拐的東西!就知道是個靠不住的,人不來,禮也不來,沒良心的白眼狼!!
所幸,沒等俞母抱怨夠,俞承嗣獨自一人再度返村。
甭管是考上秀才之前還是之後,俞承嗣都極少回村子,每次回來住的時日極短不說,也很少同村裏人打交道。就連裏正那頭,也就裏正本人,他還會給些面子,其他人在他眼裏皆如塵土。當然,他的教養還是有的,即便心裏完全不在意,在面對村裏人時,該有的禮貌和體面依舊不少。
只是這次回村,他卻是有正經事兒要辦的,特地沒帶上他媳婦兒,也是希望能跟父母好好談談。
而最緊要的就是先洗腦。
之前回村過年時,俞承嗣已經感覺到了他娘的不安,話裏話外總是提及家裏的錢不夠了,又提到秀才能做哪些來錢的事兒。盡管直到最後俞母也沒把話挑明,可俞承嗣又不是傻的,哪裏可能聽不懂呢?因此,這次回來,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將他娘的觀念擰過來。
“阿娘,中了秀才是可以辦私塾謀小吏,可那都是小錢,一年到頭最多也就兩三百貫錢,換作白銀也不過兩三百兩。您覺得多嗎?”
“人人都道,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你兒子年歲還這般輕,哪兒能眼光那般短淺呢?旁的不說,就說我媳婦兒的堂哥,他不過年長了我五歲,如今已經是六品官了。一年下來,單是冰炭孝敬就值當萬八千兩的銀子。您是覺得兒子不如他?”
“眼瞅著下屆科舉也就一年半多了,只要我能進明德書院,一準兒就能考上舉人。到時候,哪怕只謀個七品官兒,一年的孝敬只怕也有好幾千兩了。”
“您仔細琢磨琢磨,是算計那一年兩三百貫的錢,還是盼著一年能進賬個幾千兩銀子?再說了,這官兒是越當越大的,您想想……”
這還用想?傻子都知曉該怎麽選擇!!
只費了小半日的工夫,俞承嗣就成功的說服了俞母,俞父那就更簡單了,直接交給俞母去勸服就成了。至於俞家老三,誰又會把他放在眼裏呢?
待雙親都讚同之後,俞承嗣又詳細的跟他們解釋了明德書院的情況,從最初的建立者,到如今的桃李滿天下,再到出身對於一個科舉出仕的人來說有多重要,等等……
拉拉雜雜的說了一大通,最後歸在一道兒,只一句話:
要錢。
明德書院跟那些傳統的私塾、書院是截然不同的,除了在本朝聲名遠播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那裏的名額有限。這麽說吧,除非有人退出,不然就絕不招收新人。而所謂的退出,主要指的是科舉入仕,一旦通過鄉試成為舉人,便算是自動離了書院,當然本人仍可以頂著書院的名頭走動,師兄弟之間也常有聯系。而另一種退出就不那麽美了,多半都是自知科舉無望,主動離了書院,像這種書院那頭並不限制,卻嚴禁頂著書院的名頭走動,先生也好同窗也罷,皆不會承認與之相識相交。
俞承嗣運道好,先前因著搭上了丈人那邊的線,同書院裏的幾個學生品了幾回茶,倒也攀上了點兒交情。當然,深交是談不上的,就算他自個兒願意,人家也懶得理會他。可讀書人嘛,顏面還是要的,只要俞承嗣願意做東,碰上年節之日,又恰好有空的話,人家還是願意來赴宴的。
幾回下來後,倒是叫他得了個消息。
明德書院那頭,有人心生退意,只是光退學太劃不來,便猶豫著是否要叫族裏人來頂,可族裏偏沒有合適的人選,畢竟那明德書院也不是隨便什麽阿貓阿狗就能進來的。因此,那人從年前猶豫到年後,尚未下定決心。
這不是天賜良機又是什麽?
在回村尋雙親求救之前,俞承嗣已經花了不少錢財,盡管對方尚未給出準話來,可希望卻仍是有的。這不,手頭上的錢財花用光了,他趕緊回村,跟先前無數回那般,指著俞母掏錢。
問題是,俞母她沒錢了!!
因著已經完全信了好日子近在眼前,俞母在聽了俞承嗣講述自己的難處後,比他更揪心。可再揪心又如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俞母本人又不會賺錢,她這輩子自認為最成功的就是操持家事,以及把一群兒女養育成人。
沒錢,真沒錢。
“承嗣啊,要不你再等兩日,我今個兒就去把你爹冬日裏做的篾器拉到縣裏?哎喲,就是還差一些,不知道交上去會咋樣。”
俞母愁啊,但凡有法子,她一定不叫有出息的大兒子犯難,可這一冬,因著俞家老二分家單過去了,先前領的訂單,俞父緊趕慢趕的也才做了一半。這也是沒法子,別看論起來,俞家老二的手藝尚比不得俞父,可他年輕,身子骨好,一天下來能做八個時辰,且手腳也比俞父快得多。他一走,俞父這邊就只剩下了跟木頭樁子一樣的俞家老三,能頂什麽用?
只能說,虧得俞家老二分家單過時,已經入了冬,一應的竹子等等,都早早的砍好堆在了家裏,甚至有一小半都是劈篾完成的。要不然,只怕一整個冬日,俞父都完不成一半。
且不說人家會不會說閑話,俞母更怕的是,眼見篾器數量無法保持原樣,對方會銷了訂單,往後不給他們活兒幹。真要是那樣,恐怕才是真的糟了。
萬幸的是,俞母擔心的事兒並非發生,等她喚上三小子一並去了縣裏,對方見了她便是三分笑,等回頭查清楚了數目,也沒說半分不是,只依著數量結了賬,還安慰她不要著急,慢慢來。若是遇到了難處,做好一些就盡管送來,橫豎都是按件算的,無妨。
見對方這般好說話,俞母面上終是露了笑,只是想起大兒子還在家中等候,連飯都顧不上吃,又催三小子趕緊回村。
然而,錢財還是不夠,離俞承嗣心目中的數量差了老大一截。
這可咋辦呢?
“承嗣啊,阿娘是真沒法子了,你倒是給阿娘支個招,看看還有啥來錢的法子不?你說,我去做。”俞母是真的沒法子了,家裏秋收的糧食,細糧早已盡數賣了,連粗糧都賣了好些。年前養的雞也都殺掉了,豬也賣了,唯一的一頭牛也抵給了裏正家的。虧得裏正有意同俞家交好,只道平日裏仍養在俞家,待春耕時,叫俞家老三帶牛去幫忙即可。
人家給臉,他們家不能不接著,可同樣的,牛也沒法賣了,家裏除了三口人的口糧外,也就只有幾畝田產和五間大屋了。
俞承嗣沈默再三之後,才吐出了一句話:“過些日子,縣裏要招河工……”
見俞母沒聽明白,他只得再度開口解釋,“我是考上了秀才,可以免家裏的徭役,所以咱們家今年沒必要出人。可興家,他年前就分家單過了,論理,他家該出一人去服徭役。雖說村裏人可能沒那麽計較,裏正同我關系好,也未必會管這檔子閑事,可有些事兒人家不說,咱們家也該自個兒想到,萬一有那心懷不軌的人去上頭說道了呢?興家既是已分家單過了,最好還是該咋樣就咋樣。”
聖人寬厚,本朝服徭役並不像前朝那般光做白工,而是在出發前便能得一筆銀子,之後更是包吃包住,且口糧等同於兵卒。萬一在服徭役期間出了什麽意外,朝廷還會發送錢糧,安置家人。
條件如此之好,為何不去?
見俞母仍在猶豫,俞承嗣又道:“阿娘您放心,河工其實也沒那麽辛苦,聖人寬厚著呢,此次工期也不長,統共才半年時間,每人按月領取三貫錢。興家若是去了,回頭我叫裏正先把錢給阿娘您,半年啊,能有十八貫錢。”
頓了頓,他又添了一句:“要不是我考上了秀才,他本來就要去上工的。再說,咱們家是真的分家了,年前那會兒,還沒服徭役的消息呢。”
本就是該他的,有啥好講究的?
作者有話要說:
4500,不少了_(:3ゝ∠)_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為啥考上了秀才公, 沒往家裏撈錢,反而愈發的費錢了呢?
有著同樣疑惑的人並不單單只有俞家老二, 最無奈的只怕就是俞母了。不過, 她到底沒俞家老二那般沈不住氣, 再說了, 這人活在世上也不一定非要盯著錢財看呢, 難道旁的就不重要了?
盡管過年那幾日冷冷清清的,可其實出了那幾日後,家裏來往的客人就沒斷過。不說親眷,就是村裏的人, 也是一戶不落的去俞家那頭拜了年,包括裏正家的人。
那可是秀才公啊!
雖說依著本朝的規矩,只有中舉以後才能謀官職, 可正式的官位不成, 這不是還有小官小吏嗎?像裏正,其實連個小吏都算不上,只能算是官衙門為了方便管理下頭的平民百姓, 給按的一個職位。既無權利更無俸祿, 偏一年到頭的事兒還不少。可饒是如此, 想當裏正的人依然擠破了頭。
這麽說吧,但凡俞承嗣有這個想法, 只要他願意,裏正這個位置能瞬間換人,上頭都不帶絲毫猶豫的。再不然, 他若是想去縣衙門某個文書之類的小官小吏,也是容易得很,恐怕是今個兒動了心思,不出幾日就能如了願。
最最差的結果,也就是開辦個私塾。別以為私塾就不賺錢,恰恰相反,盡管束脩通常都不算貴,可一年到頭的三節兩壽呢?就說俞承嗣好了,在考上秀才之前,每年的束脩不過兩三貫錢,早些年花得更少。可每年送給先生等人的各色禮物,卻不下二三十貫錢。
說白了,俞承嗣如今是不想放下身姿賺這個錢,只要他動了心思,一年下來,賺個一兩百貫錢,那是輕輕松松的。
可誰叫他年輕呢?
翻過年也不過才二十有三,這個年歲擱在尋常人身上當然不算年輕了,可他是秀才公啊!哪怕費上個十年才考上舉人,那十年之後他也年僅三十三。大好前程近在眼前,自然不會因著那些個蠅頭小利自毀前程。
也因為俞家出了個秀才公,撇去正月開頭兩日親眷之間走動外,旁的日子,俞家那就是沒少過人。不單賓客盈門,這禮物自然也是不能少。
唯一的問題就是,俞家終究位於鄉下地頭,會上門來的,多半也就是鄉裏鄉親的,各家各戶本身就沒幾個錢,送的禮物也就可想而知了。當然也有送貴重禮物的,只是那樣,就直接送去了平安鎮上的俞宅,畢竟既是要給秀才公送禮,自然就沒有比當面送上更好的了。
甭管怎麽說,俞母在過年那幾日受的委屈,沒過多少日子就緩過來了。甚至去年秋收那會兒,背著她說壞話的那兩個婆子,盡管她事後也沒確定究竟是哪兩個,可大致的人選還是有的。只不過,她心目中的那幾個碎嘴婆子,也都帶著些許禮物來給她拜年了,且滿口子都是奉承話,有些話說的連她都忍不住臉紅了。
嘖,不過是些小人罷了,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跟這種人有啥好計較的?真是跌了她秀才娘的身份!
對了,就是秀才娘,這是俞母如今最愛聽的稱呼。
憶起二十多年前,她剛嫁給俞父時,村裏人都喜歡叫她貴順家的、俞二婆娘。等後來,她生下了長子俞承嗣,又改叫她作承嗣娘。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她都以“承嗣娘”這個稱呼為榮。誰不知曉,整個上河村就她生了個讀書人,還不止一次的被先生誇讚格外有天賦。
而今,她成了秀才娘。
俞母最期待的,就是兩年後的鄉試裏,她的承嗣再給她爭口氣,讓她成為舉人娘!
不對,鄉試是在秋收過後,而這會兒都開春了,滿打滿算也就只有一年半的時間了。只要再過一年半,她就可以成為舉人娘了,到時候還不是要啥就有啥?
會有這個想法,倒並非俞母自個兒想通的。其實,即便她跟村裏大部分的婦道人家不同,多了幾分見識,可真要計較起來,她所謂的見識也不過是因為多去了兩趟縣城而已,能值當什麽?
這些事兒,是俞承嗣告訴她的。
正月初,俞母很是受了一番委屈,尤其是正月初二回門那日。兩個閨女都嫁出去了,且嫁得也都不是很遠。去年冬日格外得冷,大閨女滿娘不也是提前過來同她支會了一聲嗎?今年冬日要比去年好過許多,滿娘肯定回來的。當然,她也不是很喜歡這個嫁給了山民獵戶的大閨女,她更稀罕的是,年前才出嫁的,嫁到了富貴人家的小閨女秋娘。
然而,這倆都沒來。
要說秋娘還算是有理由,畢竟閨女既然嫁出去了,那肯定是要以夫家為重的,夫家婆婆病了,她少回一趟娘家,也是情有可原的。
俞母自認為自己不是一個不講道理的人,尤其石家那頭,該送的禮物一樣都不落的送了過來。盡管送的多半都是精致的糕點果子,並不值當什麽錢,可她覺得,這也是一份體面。自然,沒過幾日其他村民來拜訪時,她也沒少拿鎮上的點心來顯擺。
可滿娘呢?胳膊肘往外拐的東西!就知道是個靠不住的,人不來,禮也不來,沒良心的白眼狼!!
所幸,沒等俞母抱怨夠,俞承嗣獨自一人再度返村。
甭管是考上秀才之前還是之後,俞承嗣都極少回村子,每次回來住的時日極短不說,也很少同村裏人打交道。就連裏正那頭,也就裏正本人,他還會給些面子,其他人在他眼裏皆如塵土。當然,他的教養還是有的,即便心裏完全不在意,在面對村裏人時,該有的禮貌和體面依舊不少。
只是這次回村,他卻是有正經事兒要辦的,特地沒帶上他媳婦兒,也是希望能跟父母好好談談。
而最緊要的就是先洗腦。
之前回村過年時,俞承嗣已經感覺到了他娘的不安,話裏話外總是提及家裏的錢不夠了,又提到秀才能做哪些來錢的事兒。盡管直到最後俞母也沒把話挑明,可俞承嗣又不是傻的,哪裏可能聽不懂呢?因此,這次回來,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將他娘的觀念擰過來。
“阿娘,中了秀才是可以辦私塾謀小吏,可那都是小錢,一年到頭最多也就兩三百貫錢,換作白銀也不過兩三百兩。您覺得多嗎?”
“人人都道,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你兒子年歲還這般輕,哪兒能眼光那般短淺呢?旁的不說,就說我媳婦兒的堂哥,他不過年長了我五歲,如今已經是六品官了。一年下來,單是冰炭孝敬就值當萬八千兩的銀子。您是覺得兒子不如他?”
“眼瞅著下屆科舉也就一年半多了,只要我能進明德書院,一準兒就能考上舉人。到時候,哪怕只謀個七品官兒,一年的孝敬只怕也有好幾千兩了。”
“您仔細琢磨琢磨,是算計那一年兩三百貫的錢,還是盼著一年能進賬個幾千兩銀子?再說了,這官兒是越當越大的,您想想……”
這還用想?傻子都知曉該怎麽選擇!!
只費了小半日的工夫,俞承嗣就成功的說服了俞母,俞父那就更簡單了,直接交給俞母去勸服就成了。至於俞家老三,誰又會把他放在眼裏呢?
待雙親都讚同之後,俞承嗣又詳細的跟他們解釋了明德書院的情況,從最初的建立者,到如今的桃李滿天下,再到出身對於一個科舉出仕的人來說有多重要,等等……
拉拉雜雜的說了一大通,最後歸在一道兒,只一句話:
要錢。
明德書院跟那些傳統的私塾、書院是截然不同的,除了在本朝聲名遠播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那裏的名額有限。這麽說吧,除非有人退出,不然就絕不招收新人。而所謂的退出,主要指的是科舉入仕,一旦通過鄉試成為舉人,便算是自動離了書院,當然本人仍可以頂著書院的名頭走動,師兄弟之間也常有聯系。而另一種退出就不那麽美了,多半都是自知科舉無望,主動離了書院,像這種書院那頭並不限制,卻嚴禁頂著書院的名頭走動,先生也好同窗也罷,皆不會承認與之相識相交。
俞承嗣運道好,先前因著搭上了丈人那邊的線,同書院裏的幾個學生品了幾回茶,倒也攀上了點兒交情。當然,深交是談不上的,就算他自個兒願意,人家也懶得理會他。可讀書人嘛,顏面還是要的,只要俞承嗣願意做東,碰上年節之日,又恰好有空的話,人家還是願意來赴宴的。
幾回下來後,倒是叫他得了個消息。
明德書院那頭,有人心生退意,只是光退學太劃不來,便猶豫著是否要叫族裏人來頂,可族裏偏沒有合適的人選,畢竟那明德書院也不是隨便什麽阿貓阿狗就能進來的。因此,那人從年前猶豫到年後,尚未下定決心。
這不是天賜良機又是什麽?
在回村尋雙親求救之前,俞承嗣已經花了不少錢財,盡管對方尚未給出準話來,可希望卻仍是有的。這不,手頭上的錢財花用光了,他趕緊回村,跟先前無數回那般,指著俞母掏錢。
問題是,俞母她沒錢了!!
因著已經完全信了好日子近在眼前,俞母在聽了俞承嗣講述自己的難處後,比他更揪心。可再揪心又如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俞母本人又不會賺錢,她這輩子自認為最成功的就是操持家事,以及把一群兒女養育成人。
沒錢,真沒錢。
“承嗣啊,要不你再等兩日,我今個兒就去把你爹冬日裏做的篾器拉到縣裏?哎喲,就是還差一些,不知道交上去會咋樣。”
俞母愁啊,但凡有法子,她一定不叫有出息的大兒子犯難,可這一冬,因著俞家老二分家單過去了,先前領的訂單,俞父緊趕慢趕的也才做了一半。這也是沒法子,別看論起來,俞家老二的手藝尚比不得俞父,可他年輕,身子骨好,一天下來能做八個時辰,且手腳也比俞父快得多。他一走,俞父這邊就只剩下了跟木頭樁子一樣的俞家老三,能頂什麽用?
只能說,虧得俞家老二分家單過時,已經入了冬,一應的竹子等等,都早早的砍好堆在了家裏,甚至有一小半都是劈篾完成的。要不然,只怕一整個冬日,俞父都完不成一半。
且不說人家會不會說閑話,俞母更怕的是,眼見篾器數量無法保持原樣,對方會銷了訂單,往後不給他們活兒幹。真要是那樣,恐怕才是真的糟了。
萬幸的是,俞母擔心的事兒並非發生,等她喚上三小子一並去了縣裏,對方見了她便是三分笑,等回頭查清楚了數目,也沒說半分不是,只依著數量結了賬,還安慰她不要著急,慢慢來。若是遇到了難處,做好一些就盡管送來,橫豎都是按件算的,無妨。
見對方這般好說話,俞母面上終是露了笑,只是想起大兒子還在家中等候,連飯都顧不上吃,又催三小子趕緊回村。
然而,錢財還是不夠,離俞承嗣心目中的數量差了老大一截。
這可咋辦呢?
“承嗣啊,阿娘是真沒法子了,你倒是給阿娘支個招,看看還有啥來錢的法子不?你說,我去做。”俞母是真的沒法子了,家裏秋收的糧食,細糧早已盡數賣了,連粗糧都賣了好些。年前養的雞也都殺掉了,豬也賣了,唯一的一頭牛也抵給了裏正家的。虧得裏正有意同俞家交好,只道平日裏仍養在俞家,待春耕時,叫俞家老三帶牛去幫忙即可。
人家給臉,他們家不能不接著,可同樣的,牛也沒法賣了,家裏除了三口人的口糧外,也就只有幾畝田產和五間大屋了。
俞承嗣沈默再三之後,才吐出了一句話:“過些日子,縣裏要招河工……”
見俞母沒聽明白,他只得再度開口解釋,“我是考上了秀才,可以免家裏的徭役,所以咱們家今年沒必要出人。可興家,他年前就分家單過了,論理,他家該出一人去服徭役。雖說村裏人可能沒那麽計較,裏正同我關系好,也未必會管這檔子閑事,可有些事兒人家不說,咱們家也該自個兒想到,萬一有那心懷不軌的人去上頭說道了呢?興家既是已分家單過了,最好還是該咋樣就咋樣。”
聖人寬厚,本朝服徭役並不像前朝那般光做白工,而是在出發前便能得一筆銀子,之後更是包吃包住,且口糧等同於兵卒。萬一在服徭役期間出了什麽意外,朝廷還會發送錢糧,安置家人。
條件如此之好,為何不去?
見俞母仍在猶豫,俞承嗣又道:“阿娘您放心,河工其實也沒那麽辛苦,聖人寬厚著呢,此次工期也不長,統共才半年時間,每人按月領取三貫錢。興家若是去了,回頭我叫裏正先把錢給阿娘您,半年啊,能有十八貫錢。”
頓了頓,他又添了一句:“要不是我考上了秀才,他本來就要去上工的。再說,咱們家是真的分家了,年前那會兒,還沒服徭役的消息呢。”
本就是該他的,有啥好講究的?
作者有話要說:
4500,不少了_(:3ゝ∠)_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