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一百九十四章 踏訪

關燈
“多謝!我等這便告辭了。”

得到了通行許可,也向地主進行了報備,此次前來山神廟的主要目的既已完成,寧采臣也不想繼續浪費時間,他當即起身向廟祝道別。

出了金碧輝煌的九峰鎮山神廟,寧采臣一行人遵照陳涼的再三吩咐,開始踏訪霍山中的溝溝坎坎,不敢有半點輕忽懈怠。

在霍山這一畝三分地,棋差一著的虎妖霍山君已經成了歷史名詞,這位鐵桿倒林旭派盟主狼狽逃竄百越之地,顯赫一時的霍山妖盟就此作古。隨著林旭聲名日漸響亮,霍山的各路妖王也漸漸息了與之爭雄的心思,自願或是不自願地當起了安分守己的良民。

平心而論,林旭這位山神爺對待妖怪們還不算太苛刻,除了不許妖怪們隨便吃人之外,基本不插手妖怪們之間的恩怨糾葛。

話雖如此,某些時候林旭還是得把妖王們召集起來開會,要求呈報山中各處生態環境的保持情況,這一點實在是有些莫名其妙。妖王們大多覺得這位山神爺的要求太過另類,不過它們又沒什麽實際損失,浪費點口水能有什麽大不了的?諸如什麽哪一座山上的兔子多了幾只,何處樹木被風吹折之類,凡此種種雞毛蒜皮的小事,只管一五一十地跟林旭講了。久而久之,妖王們也都習慣了到林旭的山神廟定期匯報自家地盤上的情況變化。

籍由如此春風化雨般的溫和手法,林旭在霍山中建立起了完備的統治體系,居民們也可以安居樂業了。

許多本來看似不太實際的浩大工程,在得到了技術支持和財政方面的物質刺激後,也在這塊位於群山環抱之中的土地上萌芽成長起來。

這一日,聽聞傳言後,寧采臣一行人前往在距離九峰鎮不過二十多裏路之外的村子考察,當臨近山邊率先映入眼簾的奇觀,正是遠方那片整齊劃一宛若臺階的梯田。說不得,那些泛著灰白色的石砌田埂,由山腳開始便逐級擡升一直延伸到了山頂位置。在那些業已蓄滿了水的梯田裏秧苗茁壯成長,遠望過去頗有幾分登天梯的架勢,這一幕情景不由使人看得心旌神搖,直覺不似身在人間。

隨同寧采臣前來的一名總督府書吏由衷地讚嘆說道:“玄妙啊!此地真乃鬼斧神工也!”

在農耕時代,總體社會生產力太低,農業所能養活的全脫產人口數量也是有限的。即便在一般被視為脫產者的讀書人群體當中,想要找到幾個分不清韭菜和麥苗的極品書呆子,這事也挺不容易的。無論怎麽說,耕讀傳家也是華夏的一項優良傳統嘛!

寧采臣等人朝著這片梯田出發,待得來到了近前,他們又有了新發現。舊時在家,每逢趕上了春季插秧,或是秋收夏忙之類的特殊時點,寧采臣這個書生也得跟著下地幹農活,因此他對伺候莊稼的手藝並不陌生。此刻進入到田間地頭,寧采臣迅速意識到了重大發現。在他手邊這片梯田裏種植的水稻,植株長勢比起一般品種似乎要強出許多,稻子的秧苗粗壯挺實,分蘗也多了近一倍的數量。

哪怕此時還不到能準確估算出畝產多寡的時節,憑著自己的經驗,寧采臣也敢拍著胸脯打包票,這種水稻的單產很是很驚人。

提高糧食單產是個什麽概念?假設一畝地增產十斤,一萬畝增產那就是十萬斤。假設興漢軍治下的荊州和益州引種這些良種作物,不言而喻對於糧食產量增加具有何等意義,這樣的革新無論怎樣加以歌頌都不為過。意識到陳涼吩咐的事情可能有了眉目,寧采臣心潮澎湃,勉強壓抑著那顆砰砰亂跳的心,派人找到了在附近田地裏施肥的一名老農。

見了這位本地農夫的面,寧采臣馬上客客氣氣地施禮說道:“這位老人家,不好意思打攪您了。敢問老丈,這田裏的稻種是從何而來?”

這名五十多歲年紀的老農夫赤膊著上身,他的下半身只穿一條牛鼻裈,頭上戴著竹篾編成的鬥笠,不顯瘦弱的身軀被陽光曬成古銅色。

聞聽寧采臣的問話,剛放下手裏糞勺的老農露出了憨厚笑容,說道:“哦,俺們都是從鎮上農資站賒銷來的。”

猛然聽到一個陌生的名詞,寧采臣楞了一下神,跟著追問說道:“農資站?那是何地?”

這時,老農打量著對面的一行人,像是恍然大悟般指點著說道:“噢,俺知道了,你們都是外地人吧!”

“是啊!我們是從荊州遠道而來。”

寧采臣的彬彬有禮博得了老農的好感,他頷首笑道:“呵呵呵呵,農資站是專門售賣種子、農具和肥料的去處,俺們本地人憑著保甲證賒欠下來,秋後以後再用收上來的糧食償還。”

聞聽此言,寧采臣已經知道該怎麽著手了,再度躬身施禮向老者道謝,說道:“謝過老丈指點,小子們就不打攪您了。”

轉身離開梯田,寧采臣低頭沈思不語,精力充沛的楊毅則拉著身邊的一位同僚開了腔,說道:“我說鮮於大人,咱們這一路上你都一聲不吭的,難不成是有啥心事?”

陡然被楊毅這個楞頭青點名到了自家頭上,鮮於閔在驚異之餘,只好哭笑不得地說道:“非也!在下本就不通農桑稼檣之事,再者,再說此行寧參軍才是做主之人,在下也不便開口啊!”

楊毅這個大大咧咧的家夥是天生自來熟,他不依不饒地拽著鮮於閔,辯駁說道:“哎,鮮於大人此言差矣。你我同在興漢軍中效力,自當精誠團結輔佐大將軍共謀大業才是,豈能如此蠅營狗茍不求上進呢?”

聞聲,已經被楊毅弄得沒了脾氣的鮮於閔,這時唯有連聲附合說道:“楊裨將教訓得是,在下確實沒多大長進。”

鮮於閔之所以如此態度消極地對待公務,原因很簡單,他的家族在位於河水之北的河內,妻妾子女也丟在了嶺南。

分處這南北兩地的親眷同族皆是生死不明,只留下鮮於閔孑然一身,他終日裏老是一副意興闌珊,郁郁寡歡的模樣也就可以充分理解了,遇見這種倒黴事,提不起精神也是人之常情。雖說陳涼早前為了籠絡示好這位秦軍宿將,不惜放下身段替他做媒迎娶了出身荊州望族的幾名女子為妻妾。然而,鮮於閔面對著人生的態度還是很消極。盡管沒有作出反對興漢軍的行為,但也談不到出力賣命,純粹是在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而已。

誠然,天底下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活人多得是,可惜人才難得。在爭天下的緊要關頭,統領一軍的將領能力高低,絕對是一件生死攸關的大事。

前番,鮮於閔雖敗於興漢軍手下,被叛軍擒下獻於陳涼馬前,那也是非戰之罪。無論把誰擱在那個受氣包的位置上,也很難有所作為,這不能算是鮮於閔的過錯。故此,陳涼在深心裏始終希望打動鮮於閔,讓他死心塌地替自己賣命,只是一時之間還找不出合適的切入點來說服他。這次特為派了鮮於閔隨同寧采臣一道前往霍山考察,陳涼是打算借用那邊開放多變的社會風氣,刺激麻木不仁的鮮於閔,冀望著重新喚起他對未來生活和前途的渴望。

在九峰鎮的街市上,一家賣酒釀的店鋪門口,兩個看似游手好閑的中年男子正在聊天,其中一人說道:“老哥,你聽說消息了嗎?這回紅巾軍打下洛陽,大秦朝廷已經被滅了。”

來回奔波了數十裏路,一行人頂著頭上似火驕陽回到九峰鎮,寧采臣正準備跟人打聽一下農資站在何處,忽然聽到旁邊兩個閑人聊天說到了這樁大變故,他不由得面色大變。

自從秦八十五世皇帝神秘暴斃於洛陽宮中,他的幾位宗室兄弟便趁機出奔外地,這些家夥分別聯合了地方實力派人物,隨即便搞出一幕一國並立四主的滑稽鬧劇。盡管在當時三位僭越稱帝的藩王都已宣布自己即位皇帝,奈何在多數依然效忠帝國的人看來,只有洛陽朝廷才是根正苗紅的正宗傳人,餘者皆是亂臣賊子。

如今,洛陽城陷落於紅巾軍之手,始終吊著最後一口氣不肯咽下的大秦帝國也總算到了蓋棺論定之時。

“紅巾軍?寧參軍可知曉他們的來歷?”

平日裏無心顧及那些與己無關的瑣事,跟同僚們的來往也不多,習慣於借酒澆愁的鮮於閔消息來源很是閉塞。當他轉頭向寧采臣詢問,得到的答覆驚得他目瞪口呆。

寧采臣是掌管興漢軍文牘檔案匯總事務的負責人,這些情報在經手的文書上面時常被提及,寧采臣絲毫不會覺得陌生,滔滔不絕地說道:“噢,紅巾軍也就是白蓮教的那些妖人鼓惑百姓而來。天下大亂以來,妖徒約定以頭纏紅巾識別敵我,他們在河東、河內、淮北諸郡聲勢都很大。前不久還攻破了臨淄,殺了一名僭越稱帝的藩王,不曾想他們發展得如此神速。”

聽到了此處,鮮於閔只覺得一陣心驚肉跳,追問說道:“河內也有紅巾軍?”

“不錯,這些邪教徒蠱惑人心很有一套,各地流民都願意聽信他們那些無生老母降世的妖言。”

話說到這裏,寧采臣看到鮮於閔的神情好似熱鍋上的螞蟻,這才醒悟過來,連聲道歉說道:“對不住了,在下也只是猜測而已。鮮於大人您的老家……唉,難怪會如此……”

話說半截,寧采臣忽然停下來,投來的目光中充滿了同情之意,他望著面色陰晴不定的鮮於閔不再開口,縱有千言萬語此時也只能變成一聲嘆息。

毫無疑問,白蓮教是煽動民變造反的專業人士,善於利用民眾對官府的怨恨為自己火中取栗。可以說,在這些暴民洪流所到之處,各地的高門大戶基本沒什麽好下場。除非碰到是那種扼守險要之地,營建多年易守難攻,長期圍困才會陷落的堅固塢壁,尋常宅院的高墻深壕一類的防衛措施,根本阻擋不了如洶湧潮水般一擁而上的紅巾軍。

想清楚前因後果,鮮於閔已是面如死灰,又像是突然一下子衰老了好幾歲。突然,他磕磕巴巴地對同僚們說道:“對不住,是在下……失態了,諸位……見諒。”

在場眾人還有不明就裏的,寧采臣低聲嘀咕了一句“鮮於大人是河內人”,大夥都曉得為何鮮於閔表現如此不堪了,全都向他投去同情的目光。此後,眾人也出言寬慰說道:“原來如此啊!鮮於大人,請節哀。”

“是啊!這也是人之常情,您一定要放寬心,希望吉人自有天相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