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前夕(五)
關燈
小
中
大
泥涅師與阿史那都泥涅聽到消息,大喜望外,兩人立即動身,不過泥涅師又做了一件事,派了人潛入呼羅珊與塞斯坦境內,揚言唐朝不日協助我們波斯覆國了。
吩咐完,向著西南方伏下痛哭。
覆國有望了,波斯在吐火羅的西南方向,所以做出了這個舉止。但泥涅師卻沒有想到這個舉止,註定了他的命運。
李威聽到後很反感,出兵幫你覆國的是我們大唐,你老子死也死在我們唐朝長安,要拜哭,你也要向東方拜哭。對游牧民族反反覆覆,李威一直沒有找到解決的良方,只有用一些土辦法,強大了就切割肢解分化,然後移民充塞。波斯人有發達的農業系統,即便有游牧民族,也是半游牧半定居狀態。可李威卻在心中認為,皆是一群餵不好的狼了。
於是暗中又對本來制訂好的政策進行了一些修改。
接見了二人,喜怒不露形色,寒喧過後,說道:“從前有一個強大的國家,老國王去世了,大臣們準備擁立國內一個王子即位。這時候,在外國有一個王子,聽到父皇病逝的消息,從外國人手中帶來了許多軍隊,作為爭王的資本。大臣迫於壓力,只好答應他的請求,但提出了一個條件,將王冠放在兩頭獅子中間,讓這個王子必須從獅子中間取回王冠。結果這個王子卻勇敢地做到了。”
泥涅師再次泣不成聲。
波斯立國已久,第一個朝代是承契美尼帝國,立國一百多年,讓亞歷山大滅亡。亞歷山大死後,馬其頓帝國很快被各國瓜分,亞歷山大手下大將塞琉西以敘利亞為中心,又創建了一個波斯王朝。僅一百多年,安息與大夏獨立,東部受到貴霜帝國侵擾,西面又面臨羅馬帝國擴張,最終被羅馬帝國與安息帝國瓜分。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以幼發拉底河為界,首都泰西封,鼎盛時囊括伊朗全境與周邊地區。可因為受到貴霜帝國侵略,國力衰退,各地軍閥割據。三百多年後,為地方總督的兒子阿爾達希爾推翻,這就是薩珊王朝。
李威說的這個王子是指巴赫拉姆一世,薩珊王朝的第四代國君,在歷史上其實沒有什麽做為,在位時間也不長。但在波斯文學列王紀中卻將他變成了第十代國君,又將薩珊帝國中興之君,第九代國王沙普爾二世的事跡加於他頭上。
但列王紀在波斯人中影響很大,就象三國演義一樣,一提起曹操,是一個白臉大奸臣,一提起張飛,一個魯莽的殺豬賣狗大漢,歷史真相退化,李威了解一些波斯情況,真真假假的弄不清楚,也將列王紀當作了重要的參考。
真假不管,但波斯以前橫行四方,輪到自己,卻象一只狗一樣,從東竄到西,泥涅師哭得很淒慘。
等他哭聲小了一點,李威又說道:“你在我朝呆的時間很長,也看過許多書,應當知道這兩個人,一個是王猛之孫王鎮惡,一個是陳慶之,王鎮惡不能提劍,不能拉弓,連馬都騎不好,每次作戰時,卻沖在前面。陳慶之還是一個跛子,弱不禁風。可數次面對幾十倍的敵人時,從來不害怕。你是波斯的未來,要向你的子民展示你們的勇氣,這樣,你的子民才有信心為你作戰。”
別人說這句話沒有資格,但李威卻有權威說這句話。我都是大唐的皇帝了,都親自站在前線,你只是一個屁大的波斯王子,為什麽貪生怕死躲在吐火羅,連面都不敢露?
“是,”泥涅師老老實實地答道。
也不知道能不能真正感觸他,開始說出他的計劃。
商議了大半天,唐朝軍隊再次做了調動。契苾明、細封雷、拓跋坡、野辭明川再率五千唐朝軍隊進入吐火羅。還是以整編與訓練軍隊為主,吐火羅各國以及突厥人,分別調來五萬軍隊訓練。還可以調去更多的軍隊的,然而吐火羅各國是山區,糧草不足,掣肘了容納軍隊的數量。
這個動靜鬧得就有些大了。
薩勒姆很快得到了消息。
可接下來李威又做了一件事,讓他迷惑。
這麽多百姓遷移到碎葉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那麽遙遠。秦十八十五天就抵達青海,那是不要命騎馬跑出來的,六千多裏的地,對於百姓來說,是多少遙遠的距離?
劉備從新野逃跑,帶了無數百姓,一天只能走十裏路。特殊情況不能算的,人多,又沒有組織,越亂就越亂,結果成了龜跑。此次是從容安排,不會出現這個局面。並且細節也考慮到了,比如輜重,大多數百姓一貧如洗,可少數百姓帶來了許多家當,因此在青海就將這些家當一起強行扔掉了,到碎葉城全部補償給你們。再者,就是生活用品,比如衣服,衣服自己帶著,還有帳蓬與日用品,棉被,這是放在大車上,用專人拉著,到了夜晚來臨時,發放給百姓,早上起來重新疊好,再放入車中。再將老人與孩子,除了嬰兒要母親照料外,全部帶上車子,先行帶到碎葉城,特地編了號,一戶一號,甲子多少號,乙醜多少號,分成六十個組,不然人太多,有許多名字又重覆了,不好管理。以號領人,同樣以號安排地點。一百號一個小組。
保持了輕裝前進。但天氣不樂觀的,無論怎麽走,在路上都要經過寒冬。
平均下來,能每天保持五六十裏的行程就算不錯了,也就是說有可能得四個月時間,才能將這漫長的路途走完。
所以幾樣東西成了關健,糧食,棉衣棉被,木炭,藥材。
關中今年不指望了,僥幸河西走廊與西域如今也種植了大量的棉花,朝廷可以出資購買。可仍然不夠的,頂多能維持遷移百姓用度。有很多百姓不願走,難道真讓他們在青海凍死不成?還要從河南河東等地調來大量的棉衣棉被藥材。
再者,麻煩的就是糧食。
就是半飽,一個人十天下來,也會消耗一鬥糧食,四個月就是十二鬥。若是十幾萬二十幾萬人呢?
李威又想到了一個辦法,火炬接力!正好大道上有許多驛站,比如從玉門到沙州,玉關六十五裏路到常樂縣,常樂縣有南北二道去沙州,北道自常樂驛三十裏到階亭驛,二十五裏到甘草驛,二十五裏到長亭驛,四十裏到白亭驛,二十裏到橫澗驛,二十裏到神泉驛,四十裏再到沙州城驛。南道亦是如此。整個西域幾條重要的幹道同樣是如此,長的六七十裏,短的二十裏,就有一個驛站。
接力開始。
第一步得從河中地區將糧食調運過來,也是不容易的,調運的糧食數字龐大,有可能達到五十萬石以上,一車五石,要用十萬車次。各國分攤,數量能勉強湊齊,可得運回碎葉城。又分成了幾步,第一步先將過冬的糧食與路上的糧食調動碎葉,派出部分士兵,各國再支援一些人力,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接力。比如甲地派人將糧食調地乙地後,迅速返回,乙地再將糧食調到丙地。節省了消耗,甚至有人路近,晚上還能返回家中過夜。起始點壓力不重的,到了後來壓力就很重了,但接近了碎葉城,有唐兵接應,分擔了壓力。
也是比較傷勞力的事,但在唐朝替他們河中出頭的情況下,百姓也沒有什麽怨言。
第二步是明年災民到齊,由災民自己承擔糧食運輸,是關於到自己的肚皮,災民也會有積極性。
其次就是從碎葉到青海這條主道。
一東一西接力,將糧食散於一路上兩百多個驛站裏,這個比較困難的。若是十萬人過來,需要十幾萬石的糧食,二十萬人,需要在路上消耗二十多萬石的糧食,三十萬人,則需要消耗四十萬石的糧食。再加上役卒與牲畜的糧草,還要加上三分之一以上的損耗。
難的反過來是開頭了,第一個驛站道路上有多少運多少,到最後不困難的,只有幾千石,就地就可以運送到各個驛站。但有一門好處,兩頭皆有數目龐大的軍隊,可以用來臨時勝任役卒,減輕各地負擔。
同樣還有木炭,這不需要自兩邊運輸,臨時就有樹木的地方砍伐下來,烤成木炭。不然寒冬到來,百姓走路,身體暖和,只要將身體弱的老人與小孩接走,不會出現大意外的,擔心的就是夜晚睡覺,身體血脈流動緩慢,一個旦進入深冬,有可能零下十幾度,二十幾度,沒有足夠的木炭取暖,夜晚非得出事不可。
為了減輕輜重與意外發生,甚至一組一組將每戶人家打散,男人睡在一起,女人睡在一起,人多雖然會擠,但相互之間也可以取暖,又節約了棉被。
所以這一切,必須在十月底完成,不然到了冬月,道路封凍,更增加運輸的難度與成本。
但一路上也不會那麽順利的,甚至李威想到了一個辦法,樹立偶像。
從災民找幾個良心好,品德好的人,將他們事跡傳揚。是來自後世的靈感,雷鋒精神。記得有人發出疑問,雷鋒同志一年捐出的物資糧票,都超過了一班的收入,這是怎麽回事?
較真了,社會需要的不是雷鋒,是雷鋒精神,張鋒也好,李鋒也好,或者有沒有這回事,真的很重要嗎?而這個精神才是真正的價值。就象阿裏一樣,伊斯蘭教將他捧成聖人,死得多少可憐雲雲,但人家妻子無辜被殺了,不報仇難道忍著?再比如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了,你宣揚邪教不殺你殺誰,後來中歐幹的事遠遠比以色列南省羅馬總督過份得多,為什麽不說?
後來人變得聰明了,從歷史的塵埃中將真相翻出來,沒有人再提了,人們的精神面貌,變得很好了,真的很好了,好到老人倒在馬路上,都沒有人敢去扶。
李威重新發崛出來,將這幾個人選好,將他們一些事跡神話,然後編成小冊子,一路走一路派人宣傳,學習王某某,學習張某某,學習李某某。讓這幾人的事跡成為一種榜樣,甚至信仰,教育百姓愛國,扶老攜幼,關心他人,相互友愛,互相幫助,團結謙讓,甚至舍己為人。用此來減少百姓在遷移過程中的矛盾。
黑齒常之看了信後,先是哭笑不得,然後大聲叫道:“妙啊妙。”
說孔夫子怎麽的,可老百姓那有他那麽有學問,現在卻變成普通老百姓也能做的事,不但在遷移中能產生作用,甚至還能推廣到全國。立即著手安排。
大遷移就開始了。
規模十分龐大。
比李威預想的稍微要好。一是李威在百姓中有威信,讓許多老百姓相信。二是傳銷也起了作用。三是黑齒常之配合得好,生生忍到九月過了,都沒有動靜,許多老百姓一看這樣下去,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不走怎麽辦,難道真要凍死在青海。臨近九月半,也就是黑齒常之給了期限,再遲,天真的冷下來了,不好安排。臨近九月半,終於更多的百姓眼看無望,同意向碎葉遷移。
前前後後共達二十五萬七千多百姓。
還有不少百姓返回關中,青海依然逗留了一些不死心的人。看到災民離開了,不能再讓這留下的二十幾人凍死,如他們的願,編了編,容納了六萬多人,給了田地房屋,讓他們居住下來。其他的人征求了一下意見後,給了一些過冬的物資,讓他們明年春天返回。
壓力很大的,動用了無數人手,與牲畜,不但兩頭,連一路上附近幾乎所有的大牲口,與車輛全部征用了。為了這次遷移花的錢帛更達到了另人發指的數字。
但事情並沒有結束。
除了調走的一萬軍隊前去吐火羅與河中地區外,還派了一萬多士兵兩頭押運糧食,同時留下來一萬軍隊開始屯田,將田地開耕出來,冬天凍上一凍,能凍死蟲子與一些野草,泥土也能凍酥。
然後蓋房屋,一百戶一組,蓋一個村寨。太多了不行,不能跑到十幾裏地種麥子。太少不能自保。所以分成一百戶一組,外面砌成兩丈高的墻壁,裏面是十字街。畢竟四周都是游牧民族,遇到一個大寒牲畜凍死了,什麽都沒有了,但是漢人是耕種為主,卻有糧食渡過危機。有了高墻自保,看到難以攻打,能減少他們貪婪之心。
但又分成兩個部分進行。自熱海開始,一直到碎葉城,延伸到碎葉城西一百裏路外。再往西是十姓可汗故地,爭議多,而且碎葉水到了中游,水勢變小,主動放棄了。可是碎葉川下游兩邊卻是高大的山脈。河水兩邊是耕地,再往兩邊去,只能半耕半牧了。
於是用坎兒井引出地下水,進行灌溉,在外圍又留下大片空曠的地方,前來碎葉,李威就想到了移民。規模不知,可做了一些準備工作。比如帶來了許多苜蓿與黑麥的種籽,進行人工種草。不是隨便種的,劃成了一個個區域,每個區域一切為二,每部分再切為二,一塊是放牧的,一塊是留作青飼料的。另一半是留作來年使用,進行輪流養息。百姓不需要游牧,就能飼養一些牲口。
這一套政策不是第一次使用,在積石山已經在黨項人中推廣。
當然也希望突厥人學習。雖然辛苦一點,不需要東奔西走。但是定居下來,朝廷就能有效管理。
為了搶時間,幾乎所有士兵放棄訓練,在運糧食物資,在耕地建房子,甚至出資雇傭了周圍的突厥人幫助。
這個動靜比替吐火羅與河中地區練兵的動靜大得多了。
薩勒姆聽到後,又再次放松起來。
練軍嘛,這是唐朝與大食爭奪地盤的,河中與吐火羅是唐朝人的勢力範圍。大食在擴張,唐朝若一點不過問,豈不奇怪來哉。歷史上正是如此,看到自己進攻吐火羅與河中,唐朝一點動靜也沒有,大食大將屈底波狂妄的喊了一句,打到中國去。還好,他十分機靈,若是真過了蔥嶺,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但是為防萬一,他還是將此事向大馬士革稟報,請求支援一批軍隊,進駐呼羅珊。可除了這個動靜外,烏滸河兩岸在這個冬天裏一片靜悄悄,雙方各忙各的事,薩勒姆繼續剿滅起義的民眾,李威繼續安排移民,居然一點看不出來大戰即將到來的樣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吩咐完,向著西南方伏下痛哭。
覆國有望了,波斯在吐火羅的西南方向,所以做出了這個舉止。但泥涅師卻沒有想到這個舉止,註定了他的命運。
李威聽到後很反感,出兵幫你覆國的是我們大唐,你老子死也死在我們唐朝長安,要拜哭,你也要向東方拜哭。對游牧民族反反覆覆,李威一直沒有找到解決的良方,只有用一些土辦法,強大了就切割肢解分化,然後移民充塞。波斯人有發達的農業系統,即便有游牧民族,也是半游牧半定居狀態。可李威卻在心中認為,皆是一群餵不好的狼了。
於是暗中又對本來制訂好的政策進行了一些修改。
接見了二人,喜怒不露形色,寒喧過後,說道:“從前有一個強大的國家,老國王去世了,大臣們準備擁立國內一個王子即位。這時候,在外國有一個王子,聽到父皇病逝的消息,從外國人手中帶來了許多軍隊,作為爭王的資本。大臣迫於壓力,只好答應他的請求,但提出了一個條件,將王冠放在兩頭獅子中間,讓這個王子必須從獅子中間取回王冠。結果這個王子卻勇敢地做到了。”
泥涅師再次泣不成聲。
波斯立國已久,第一個朝代是承契美尼帝國,立國一百多年,讓亞歷山大滅亡。亞歷山大死後,馬其頓帝國很快被各國瓜分,亞歷山大手下大將塞琉西以敘利亞為中心,又創建了一個波斯王朝。僅一百多年,安息與大夏獨立,東部受到貴霜帝國侵擾,西面又面臨羅馬帝國擴張,最終被羅馬帝國與安息帝國瓜分。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以幼發拉底河為界,首都泰西封,鼎盛時囊括伊朗全境與周邊地區。可因為受到貴霜帝國侵略,國力衰退,各地軍閥割據。三百多年後,為地方總督的兒子阿爾達希爾推翻,這就是薩珊王朝。
李威說的這個王子是指巴赫拉姆一世,薩珊王朝的第四代國君,在歷史上其實沒有什麽做為,在位時間也不長。但在波斯文學列王紀中卻將他變成了第十代國君,又將薩珊帝國中興之君,第九代國王沙普爾二世的事跡加於他頭上。
但列王紀在波斯人中影響很大,就象三國演義一樣,一提起曹操,是一個白臉大奸臣,一提起張飛,一個魯莽的殺豬賣狗大漢,歷史真相退化,李威了解一些波斯情況,真真假假的弄不清楚,也將列王紀當作了重要的參考。
真假不管,但波斯以前橫行四方,輪到自己,卻象一只狗一樣,從東竄到西,泥涅師哭得很淒慘。
等他哭聲小了一點,李威又說道:“你在我朝呆的時間很長,也看過許多書,應當知道這兩個人,一個是王猛之孫王鎮惡,一個是陳慶之,王鎮惡不能提劍,不能拉弓,連馬都騎不好,每次作戰時,卻沖在前面。陳慶之還是一個跛子,弱不禁風。可數次面對幾十倍的敵人時,從來不害怕。你是波斯的未來,要向你的子民展示你們的勇氣,這樣,你的子民才有信心為你作戰。”
別人說這句話沒有資格,但李威卻有權威說這句話。我都是大唐的皇帝了,都親自站在前線,你只是一個屁大的波斯王子,為什麽貪生怕死躲在吐火羅,連面都不敢露?
“是,”泥涅師老老實實地答道。
也不知道能不能真正感觸他,開始說出他的計劃。
商議了大半天,唐朝軍隊再次做了調動。契苾明、細封雷、拓跋坡、野辭明川再率五千唐朝軍隊進入吐火羅。還是以整編與訓練軍隊為主,吐火羅各國以及突厥人,分別調來五萬軍隊訓練。還可以調去更多的軍隊的,然而吐火羅各國是山區,糧草不足,掣肘了容納軍隊的數量。
這個動靜鬧得就有些大了。
薩勒姆很快得到了消息。
可接下來李威又做了一件事,讓他迷惑。
這麽多百姓遷移到碎葉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那麽遙遠。秦十八十五天就抵達青海,那是不要命騎馬跑出來的,六千多裏的地,對於百姓來說,是多少遙遠的距離?
劉備從新野逃跑,帶了無數百姓,一天只能走十裏路。特殊情況不能算的,人多,又沒有組織,越亂就越亂,結果成了龜跑。此次是從容安排,不會出現這個局面。並且細節也考慮到了,比如輜重,大多數百姓一貧如洗,可少數百姓帶來了許多家當,因此在青海就將這些家當一起強行扔掉了,到碎葉城全部補償給你們。再者,就是生活用品,比如衣服,衣服自己帶著,還有帳蓬與日用品,棉被,這是放在大車上,用專人拉著,到了夜晚來臨時,發放給百姓,早上起來重新疊好,再放入車中。再將老人與孩子,除了嬰兒要母親照料外,全部帶上車子,先行帶到碎葉城,特地編了號,一戶一號,甲子多少號,乙醜多少號,分成六十個組,不然人太多,有許多名字又重覆了,不好管理。以號領人,同樣以號安排地點。一百號一個小組。
保持了輕裝前進。但天氣不樂觀的,無論怎麽走,在路上都要經過寒冬。
平均下來,能每天保持五六十裏的行程就算不錯了,也就是說有可能得四個月時間,才能將這漫長的路途走完。
所以幾樣東西成了關健,糧食,棉衣棉被,木炭,藥材。
關中今年不指望了,僥幸河西走廊與西域如今也種植了大量的棉花,朝廷可以出資購買。可仍然不夠的,頂多能維持遷移百姓用度。有很多百姓不願走,難道真讓他們在青海凍死不成?還要從河南河東等地調來大量的棉衣棉被藥材。
再者,麻煩的就是糧食。
就是半飽,一個人十天下來,也會消耗一鬥糧食,四個月就是十二鬥。若是十幾萬二十幾萬人呢?
李威又想到了一個辦法,火炬接力!正好大道上有許多驛站,比如從玉門到沙州,玉關六十五裏路到常樂縣,常樂縣有南北二道去沙州,北道自常樂驛三十裏到階亭驛,二十五裏到甘草驛,二十五裏到長亭驛,四十裏到白亭驛,二十裏到橫澗驛,二十裏到神泉驛,四十裏再到沙州城驛。南道亦是如此。整個西域幾條重要的幹道同樣是如此,長的六七十裏,短的二十裏,就有一個驛站。
接力開始。
第一步得從河中地區將糧食調運過來,也是不容易的,調運的糧食數字龐大,有可能達到五十萬石以上,一車五石,要用十萬車次。各國分攤,數量能勉強湊齊,可得運回碎葉城。又分成了幾步,第一步先將過冬的糧食與路上的糧食調動碎葉,派出部分士兵,各國再支援一些人力,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接力。比如甲地派人將糧食調地乙地後,迅速返回,乙地再將糧食調到丙地。節省了消耗,甚至有人路近,晚上還能返回家中過夜。起始點壓力不重的,到了後來壓力就很重了,但接近了碎葉城,有唐兵接應,分擔了壓力。
也是比較傷勞力的事,但在唐朝替他們河中出頭的情況下,百姓也沒有什麽怨言。
第二步是明年災民到齊,由災民自己承擔糧食運輸,是關於到自己的肚皮,災民也會有積極性。
其次就是從碎葉到青海這條主道。
一東一西接力,將糧食散於一路上兩百多個驛站裏,這個比較困難的。若是十萬人過來,需要十幾萬石的糧食,二十萬人,需要在路上消耗二十多萬石的糧食,三十萬人,則需要消耗四十萬石的糧食。再加上役卒與牲畜的糧草,還要加上三分之一以上的損耗。
難的反過來是開頭了,第一個驛站道路上有多少運多少,到最後不困難的,只有幾千石,就地就可以運送到各個驛站。但有一門好處,兩頭皆有數目龐大的軍隊,可以用來臨時勝任役卒,減輕各地負擔。
同樣還有木炭,這不需要自兩邊運輸,臨時就有樹木的地方砍伐下來,烤成木炭。不然寒冬到來,百姓走路,身體暖和,只要將身體弱的老人與小孩接走,不會出現大意外的,擔心的就是夜晚睡覺,身體血脈流動緩慢,一個旦進入深冬,有可能零下十幾度,二十幾度,沒有足夠的木炭取暖,夜晚非得出事不可。
為了減輕輜重與意外發生,甚至一組一組將每戶人家打散,男人睡在一起,女人睡在一起,人多雖然會擠,但相互之間也可以取暖,又節約了棉被。
所以這一切,必須在十月底完成,不然到了冬月,道路封凍,更增加運輸的難度與成本。
但一路上也不會那麽順利的,甚至李威想到了一個辦法,樹立偶像。
從災民找幾個良心好,品德好的人,將他們事跡傳揚。是來自後世的靈感,雷鋒精神。記得有人發出疑問,雷鋒同志一年捐出的物資糧票,都超過了一班的收入,這是怎麽回事?
較真了,社會需要的不是雷鋒,是雷鋒精神,張鋒也好,李鋒也好,或者有沒有這回事,真的很重要嗎?而這個精神才是真正的價值。就象阿裏一樣,伊斯蘭教將他捧成聖人,死得多少可憐雲雲,但人家妻子無辜被殺了,不報仇難道忍著?再比如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了,你宣揚邪教不殺你殺誰,後來中歐幹的事遠遠比以色列南省羅馬總督過份得多,為什麽不說?
後來人變得聰明了,從歷史的塵埃中將真相翻出來,沒有人再提了,人們的精神面貌,變得很好了,真的很好了,好到老人倒在馬路上,都沒有人敢去扶。
李威重新發崛出來,將這幾個人選好,將他們一些事跡神話,然後編成小冊子,一路走一路派人宣傳,學習王某某,學習張某某,學習李某某。讓這幾人的事跡成為一種榜樣,甚至信仰,教育百姓愛國,扶老攜幼,關心他人,相互友愛,互相幫助,團結謙讓,甚至舍己為人。用此來減少百姓在遷移過程中的矛盾。
黑齒常之看了信後,先是哭笑不得,然後大聲叫道:“妙啊妙。”
說孔夫子怎麽的,可老百姓那有他那麽有學問,現在卻變成普通老百姓也能做的事,不但在遷移中能產生作用,甚至還能推廣到全國。立即著手安排。
大遷移就開始了。
規模十分龐大。
比李威預想的稍微要好。一是李威在百姓中有威信,讓許多老百姓相信。二是傳銷也起了作用。三是黑齒常之配合得好,生生忍到九月過了,都沒有動靜,許多老百姓一看這樣下去,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不走怎麽辦,難道真要凍死在青海。臨近九月半,也就是黑齒常之給了期限,再遲,天真的冷下來了,不好安排。臨近九月半,終於更多的百姓眼看無望,同意向碎葉遷移。
前前後後共達二十五萬七千多百姓。
還有不少百姓返回關中,青海依然逗留了一些不死心的人。看到災民離開了,不能再讓這留下的二十幾人凍死,如他們的願,編了編,容納了六萬多人,給了田地房屋,讓他們居住下來。其他的人征求了一下意見後,給了一些過冬的物資,讓他們明年春天返回。
壓力很大的,動用了無數人手,與牲畜,不但兩頭,連一路上附近幾乎所有的大牲口,與車輛全部征用了。為了這次遷移花的錢帛更達到了另人發指的數字。
但事情並沒有結束。
除了調走的一萬軍隊前去吐火羅與河中地區外,還派了一萬多士兵兩頭押運糧食,同時留下來一萬軍隊開始屯田,將田地開耕出來,冬天凍上一凍,能凍死蟲子與一些野草,泥土也能凍酥。
然後蓋房屋,一百戶一組,蓋一個村寨。太多了不行,不能跑到十幾裏地種麥子。太少不能自保。所以分成一百戶一組,外面砌成兩丈高的墻壁,裏面是十字街。畢竟四周都是游牧民族,遇到一個大寒牲畜凍死了,什麽都沒有了,但是漢人是耕種為主,卻有糧食渡過危機。有了高墻自保,看到難以攻打,能減少他們貪婪之心。
但又分成兩個部分進行。自熱海開始,一直到碎葉城,延伸到碎葉城西一百裏路外。再往西是十姓可汗故地,爭議多,而且碎葉水到了中游,水勢變小,主動放棄了。可是碎葉川下游兩邊卻是高大的山脈。河水兩邊是耕地,再往兩邊去,只能半耕半牧了。
於是用坎兒井引出地下水,進行灌溉,在外圍又留下大片空曠的地方,前來碎葉,李威就想到了移民。規模不知,可做了一些準備工作。比如帶來了許多苜蓿與黑麥的種籽,進行人工種草。不是隨便種的,劃成了一個個區域,每個區域一切為二,每部分再切為二,一塊是放牧的,一塊是留作青飼料的。另一半是留作來年使用,進行輪流養息。百姓不需要游牧,就能飼養一些牲口。
這一套政策不是第一次使用,在積石山已經在黨項人中推廣。
當然也希望突厥人學習。雖然辛苦一點,不需要東奔西走。但是定居下來,朝廷就能有效管理。
為了搶時間,幾乎所有士兵放棄訓練,在運糧食物資,在耕地建房子,甚至出資雇傭了周圍的突厥人幫助。
這個動靜比替吐火羅與河中地區練兵的動靜大得多了。
薩勒姆聽到後,又再次放松起來。
練軍嘛,這是唐朝與大食爭奪地盤的,河中與吐火羅是唐朝人的勢力範圍。大食在擴張,唐朝若一點不過問,豈不奇怪來哉。歷史上正是如此,看到自己進攻吐火羅與河中,唐朝一點動靜也沒有,大食大將屈底波狂妄的喊了一句,打到中國去。還好,他十分機靈,若是真過了蔥嶺,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但是為防萬一,他還是將此事向大馬士革稟報,請求支援一批軍隊,進駐呼羅珊。可除了這個動靜外,烏滸河兩岸在這個冬天裏一片靜悄悄,雙方各忙各的事,薩勒姆繼續剿滅起義的民眾,李威繼續安排移民,居然一點看不出來大戰即將到來的樣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