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關燈
小
中
大
這一夜,本是萬家同歡的時候,在九重宮闕裏,卻是驚險萬分,幾乎所有人都徹夜未眠。
雅韻殿外,聚集了足有宮內一大半兒的人,專門處理滅火事宜的水龍隊,禁軍,宮女,內侍,群聲鼎沸,奔走如蟻。
原先火借著風力,大有灼烈蔓延之勢,足足燒了一個時辰後才有些緩和,又因雪重,加上水龍隊緊急救援,僥天之幸,那火才慢慢熄了。
其他眾人便聚集在雅韻殿外,收拾整理殘局。
後,據水龍隊的統領偵查報說,在殿門口以及裏間各處發現有潑灑過桐油的痕跡。
而就在先前,當趙黼從火場中抱著小世子宏睿出來之時,正王妃同幾個宮人飛奔而來,兩個人幾乎擦身而過。
趙黼並未在意,口中兀自嚼著一團雪來壓制那煙火氣,順勢往旁邊隨意吐了口。
他身著禁軍服色,衣裳又被火烤燒的狼狽零落,滿面染著塵灰。
沈舒窈又著急往回趕來,故而冷眼一看,只當是個尋常禁軍。
只在趙黼啐了一口之時,沈舒窈察覺他動作不羈,無意扭頭看去,卻見雖然面容模糊,但那雙眼卻仍如寒星冷徹,記憶深刻。
陡然之間便認出了是趙黼。
腳下猛地頓了頓,沈王妃只覺冷意從心底陡然升起,不由地腳下趑趄,竟往前狼狽地跌跪過去。
倉皇裏雙手撐在地上,雙膝亦同時跪地,厚厚地積雪隨之濺飛些許。
沈舒窈渾身顫抖,無法動彈,死死地垂著頭,只顧盯著眼前地面上那一片令人目眩心慌的白。
身後的宮女嬤嬤們急忙過來搶著扶住。
趙黼見如此,才冷冷地回頭瞥了一眼。
卻見王妃被眾人架著起身……仿佛也要轉身,卻忽然又看見前方火影之中的靜王抱著世子宏睿。
當即,沈舒窈撇開眾人,飛奔往那一處去。
趙黼立在原地,見沈舒窈跑到靜王身邊兒,急切地舉手要接宏睿。
不知怎地,靜王卻反而將宏睿抱緊了些,並不交付給她。
沈舒窈的手探出,卻又僵在了半空。
燃燒著的雅韻殿前,兩個人便這樣對面而立,彼此相視。
遠遠地,趙黼淡淡地回首,信手又往口中塞了一把雪,踏著那滿地瓊瑤灑然自去。
是夜。
皇帝寢殿之中。
趙世因先前咳血,正有一大幫子太醫圍著,奉湯侍藥,不時查看。
龍榻旁邊,是靜王侍立,小世子先前被搶救出來後,趙世親看了一回,又聽靜王說了當時的情形,聽說趙黼只身闖入火海相救的種種,暗暗擰眉,眼神暗沈。
此刻早就把小世子交給了奶嬤嬤帶著,已經哄睡了。
靜王往下,是白樘等六部尚書,左右將軍,驃騎將軍等朝中重臣,一字而立,肅然等候。
除夕夜,團圓夜,這些人卻有家歸不得似的,在皇帝的寢殿內生生地守護了大半宿。
先前宴席散後,眾人本是要出宮的,只將到宮門處,便被內侍緊急召回。
其中並不見沈相。
先前宮中飲宴,沈正引也並不在列,只因早數日前,沈正引便稱病,皇帝便叫他自在府中歇養,不必操心朝政。
等趙世緩和了會兒,便由王治扶著起身,掃了一眼在列諸位,道:“你們可知,先前東閣內發生了什麽?”
群臣早就有些耳聞:雅韻殿起火,東閣有事。
怎麽會如此湊巧?只是不敢吱聲。
趙世咳嗽了聲,對靜王道:“靜王,你說。”
靜王趙穆袖手:“兒臣遵命。”
向來溫和寧靜的面容,竟多了一絲淡然冷色。
靜王沈聲道:“今夜東閣之事,原本跟沈相有關。”
群臣各自驚動,均擡頭愕然相看,只白樘垂手低眉,靜默依舊。
原來先前因皇帝授意,沈相自覺受到威脅,又因屢次相商於沈王妃而無效,一日,沈相便親來見靜王趙穆。
略寒暄數句後,沈正引便開門見山道:“太子不幸殯天,陛下又病弱,如今朝中只王爺獨當一面,且喜陛下信重王爺,而王爺也果然承得起,否則的話群龍無主,江山不穩,臣民等將何以自處。”
靜王道:“並不是我一個人之力,上有陛下授意,且又有相爺等眾位忠心耿耿的大臣輔佐罷了。”
沈正引笑笑:“王爺如此,我卻有些不敢當了。”
靜王道:“相爺這話是何意?”
沈正引道:“王爺難道不知?朝廷每每有針對之意,讓臣十分不安。臣一生為國為君,兢兢業業,不敢有半點怠慢,如今這般境遇,甚是讓人寒心。”
靜王道:“並沒有這種事,只不過相爺門下有一些人作奸犯科,正撞上罷了。相爺勞苦功高,您的為人,陛下自然是最清楚的。”
沈正引笑道:“若真如王爺所說,我便放心了,只是所謂‘樹大招風’,近來常有些人對我說,王爺為了博聖上之心,很有‘大義滅親’的意思?”
靜王皺眉:“這是哪裏話,到底是什麽人如此挑撥離間?”
沈正引笑了兩聲,道:“並不是一個人,有好些人都這般說。王爺……”
端了茶,卻並不喝,沈正引道:“王爺可知道,為什麽太子薨逝,趙黼去了遼國,皇室子嗣之中只王爺一枝獨秀,且聖上又病弱,在這個要穩定民心之時,卻仍是只封了王爺做攝政,卻並沒有直接立為太子麽?”
靜王道:“這個,自然是陛下自有主張。”
沈正引道:“當著王爺,我也不說虛話,只怕陛下是有些……年老,且因病中,竟似分不清是非大義了。”
靜王皺眉不悅:“相爺噤聲,如何竟非議聖上。”
沈正引道:“王爺聽完我說的再怒不遲,想那趙黼本就是遼人骨血,本該當夷滅之,當初竟讓他逃了,如今又留了這個大禍患,那夜更差點兒掀翻皇宮,做出弒君的行徑……”
靜王心中想起那句“獨斷不仁”。
沈正引道:“試問這樣一個人,該不該千刀萬剮?但是自從他隨著蕭利天去後,陛下又是什麽意思?竟毫無追究之意。”
靜王道:“相爺如何提起這個?”
沈正引道:“我說了這許多,不過是想提醒王爺,留神‘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罷了。”
靜王皺眉,轉頭看向沈相。
沈正引又說:“當初趙黼在京、身份未曾曝露之前,陛下是何等偏愛,想必王爺也是知道的。這會兒出了天大的事,還是舍不得對他下手。王爺不如想想,如今在陛下心目中,那懸而未決的太子位,倘若是要王爺跟趙黼之中來挑,陛下是會選誰?”
趙穆垂眸。沈相道:“如果趙黼真的久在遼國,或者就此一死,倒也罷了,怕就怕他忽然回來,如果陛下再真的挑了他繼承皇位,大舜將來豈不是會變成遼人的天下?王爺竟能忍?”
趙穆道:“陛下從來最恨遼人,覺不會如此打算。”
沈正引道:“王爺畢竟還是太過心軟。就算再英明神武的帝王,也終究有遲邁不覺的一天。”
說到這裏,沈相又放低了聲音道:“而且據我所知,遼帝先前有意讓趙黼繼承皇位,後來不知如何無疾而終……王爺不如細想,以睿親王那般狡獪的性情,既然帶走了趙黼,必然大有圖謀。上京那一場宮變,究竟幾分真假,而這遼帝看好趙黼的消息,又有幾分真假,倘若是他故意散播出來,一則鼓惑人心,二則好傳到陛下耳中,讓陛下相信趙黼無意於遼人……這會兒又順勢讓趙黼回來……”
沈正引道:“陛下的性情,難道王爺還不知道?我雖只是姻親,但卻是一心一意為了王爺謀劃著想,為了小世子著想……只盼王爺得勢而已。若是將來王爺仍被趙黼履壓一頭,我卻又有什麽好兒?故而甘冒大不韙來告知王爺這番心裏的話,還望王爺明白臣的赤膽忠心,且請三思。”
此後數日,果然靜王暗中得到消息,說是雲州方向發現趙黼等人蹤跡的話,卻跟沈正引所判斷的不謀而合了。
寢殿之中,聽著靜王所說,群臣皆都皺眉,彼此相看,或詫異,或慍怒,或驚心。
靜王道:“後來相爺又屢次規勸,叫我從他的話,趕在覆水難收之前先下手為強。今日東閣的宴會,便是他挑選的日子。”
沈相攛掇靜王,便定在這一日動手,裏應外合,暗中挾持趙世,叫他冊封太子,順勢登基,自然從此太平。
誰知,趙穆雖然答應了他的話,暗中卻早跟趙世稟明所有。
趙世便叫他順水推舟,設下這一場局中局。
只因沈正引所說的那些雖然有理,但趙穆卻是個最心思細微如發之人,他當然熟知趙世的性情,那就是“深不可測”。
趙世原本就有些防範沈正引,又怎會容他輕易得手。
另外,趙穆卻也知道沈丞相的為人,不是那種鞠躬盡瘁的,這多年來在朝堂上的一呼百應,養成了個頤指氣使的性情,先前結了姻親,乃至被封攝政之後,便更加透出幾分外戚不可一世、作威作福的氣質。
故而趙穆竟將所有跟皇帝和盤托出。
故而才有今夜東閣一場戲。
只是趙穆並未想到,沈正引竟也另有安排,若不成功,便玉石俱焚,還是拿小世子做註。
群臣聽罷,越發悚然驚動,彼此相看,遲疑驚心,竟無言語。
鴉雀無聲中,皇帝輕輕地咳嗽卻猶如驚雷。
趙世喘了口氣,對白樘道:“白愛卿。”
白樘垂首低頭:“是。”
眾人皆都看他,不知如何。白樘道:“先前有一樁案子,便是睿親王帶人來京議和的時候,先後死了三名近身侍衛之事。”
兵部尚書問道:“這案子不是已經結了麽?”
白樘道:“當時因是議和,怕影響兩國關系,此案便未曾再肆張揚,其實尚有疑點。”
先前蘭劍湖蕭忠之死,季陶然從兇器上看出下手的是遼人,誰知才擒住的耶律単又被炸死。
幸而又從青花毒之上找到了同為侍衛的耶律齊……耶律齊卻又當街死於青花毒。
因青花又是遼人所用之劇毒,且線索都指向遼人“內鬥”,故而這案子當時便歸為耶律齊謀殺睿親王不成,反害死蕭忠,又想耶律単頂缸才殺人滅口,後來事情敗露便自戕身亡。
但事實上,蕭忠的確是耶律齊所殺,但是馬車內被火粉炸死的耶律単,卻並不是死於耶律齊之手。
這件案子,遠比表面所見的覆雜十倍,因為其中至少有三方的勢力在參與。
耶律齊乃是遼國太子的暗人,意圖謀殺睿親王。是他在水中殺死中了青花毒的蕭忠。
耶律単卻是個無辜頂缸的,死於火粉炸裂——因火粉的幹系,原本白樘懷疑是嚴大渺。
後來耶律齊又也同樣死於青花——本以為是自戕,誰知季陶然卻發現他胸口有小小針刺傷,青花毒便是從刺傷處滲入。
“遼使被害案”,因顧及兩國議和,才止步於耶律齊的“服毒自盡而死”。但事實上,白樘卻一直在暗中追查。
群臣都聽糊塗了,吏部尚書道:“那麽這殺死耶律単的兇手不是耶律齊,且他自己也是被神秘人殺害……真兇又會是誰?”
白樘道:“馬車上的火粉本是用來殺死睿親王的,火藥搭配等甚是精細,且火粉此物,甚是難得,耶律齊初來乍到,又是遼人,我查過他的底細,他對火藥火粉全無接觸。所以我揣測馬車上動手腳的是舜人。”
吏部尚書道:“只憑火粉火藥的來歷斷定,有些武斷了?”
白樘道:“另外還有一件,馬車是在驛館內被做手腳的,我們又查到驛館中的確有負責奉冰的專人在事發後消失……同時消失的還有睿親王隨身的一件寶物。所以推斷是此人安置火藥,且拿去寶物。”
吏部尚書繼續問道:“此人是誰?難道也是他殺了耶律齊?”
白樘道:“此人已死,殺了他的人,就是殺了耶律齊的人,就是……”
——嚴大渺。
在馬車中放置火藥的人既然不是耶律齊,也排除了是遼人的可能性。然而大舜之中,又有誰想要處心積慮地殺死蕭利天,甚至不惜冒著影響兩國議和的風險呢?
白樘從驛館那送冰之人查起,他素來的人際來往,親近之人等,發現這竟是個並無什麽親屬來歷的神秘人,正是在蕭利天進京前一個月才被安排到驛館的。
於是往上再查,驛館的管事卻說是吏部任命。
而吏部負責此事的人,又說是先前太子府的一位長隨推舉。
幾番迂回,才查到所謂太子府的長隨,其實只是個幌子,真正下令的那人,正是沈正引在吏部的一位門生。
白樘根據此人口供,悄悄暗查,終於找到那送冰藏火之人——的屍首。
還要多虧了季陶然細心,他於刑部閑暇之時,便會查看義莊名冊,找尋有無異樣之情。
那日,無意聽城外看墳人說起一件怪事:原來最近一夜之間,無端多了一個無名新墳,最古怪的是,墳頭跟周圍竟寸草不生,且邊遭死了許多蟲蟻。
季陶然久經與此,即刻知道跟毒有關,便叫人掘屍查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雅韻殿外,聚集了足有宮內一大半兒的人,專門處理滅火事宜的水龍隊,禁軍,宮女,內侍,群聲鼎沸,奔走如蟻。
原先火借著風力,大有灼烈蔓延之勢,足足燒了一個時辰後才有些緩和,又因雪重,加上水龍隊緊急救援,僥天之幸,那火才慢慢熄了。
其他眾人便聚集在雅韻殿外,收拾整理殘局。
後,據水龍隊的統領偵查報說,在殿門口以及裏間各處發現有潑灑過桐油的痕跡。
而就在先前,當趙黼從火場中抱著小世子宏睿出來之時,正王妃同幾個宮人飛奔而來,兩個人幾乎擦身而過。
趙黼並未在意,口中兀自嚼著一團雪來壓制那煙火氣,順勢往旁邊隨意吐了口。
他身著禁軍服色,衣裳又被火烤燒的狼狽零落,滿面染著塵灰。
沈舒窈又著急往回趕來,故而冷眼一看,只當是個尋常禁軍。
只在趙黼啐了一口之時,沈舒窈察覺他動作不羈,無意扭頭看去,卻見雖然面容模糊,但那雙眼卻仍如寒星冷徹,記憶深刻。
陡然之間便認出了是趙黼。
腳下猛地頓了頓,沈王妃只覺冷意從心底陡然升起,不由地腳下趑趄,竟往前狼狽地跌跪過去。
倉皇裏雙手撐在地上,雙膝亦同時跪地,厚厚地積雪隨之濺飛些許。
沈舒窈渾身顫抖,無法動彈,死死地垂著頭,只顧盯著眼前地面上那一片令人目眩心慌的白。
身後的宮女嬤嬤們急忙過來搶著扶住。
趙黼見如此,才冷冷地回頭瞥了一眼。
卻見王妃被眾人架著起身……仿佛也要轉身,卻忽然又看見前方火影之中的靜王抱著世子宏睿。
當即,沈舒窈撇開眾人,飛奔往那一處去。
趙黼立在原地,見沈舒窈跑到靜王身邊兒,急切地舉手要接宏睿。
不知怎地,靜王卻反而將宏睿抱緊了些,並不交付給她。
沈舒窈的手探出,卻又僵在了半空。
燃燒著的雅韻殿前,兩個人便這樣對面而立,彼此相視。
遠遠地,趙黼淡淡地回首,信手又往口中塞了一把雪,踏著那滿地瓊瑤灑然自去。
是夜。
皇帝寢殿之中。
趙世因先前咳血,正有一大幫子太醫圍著,奉湯侍藥,不時查看。
龍榻旁邊,是靜王侍立,小世子先前被搶救出來後,趙世親看了一回,又聽靜王說了當時的情形,聽說趙黼只身闖入火海相救的種種,暗暗擰眉,眼神暗沈。
此刻早就把小世子交給了奶嬤嬤帶著,已經哄睡了。
靜王往下,是白樘等六部尚書,左右將軍,驃騎將軍等朝中重臣,一字而立,肅然等候。
除夕夜,團圓夜,這些人卻有家歸不得似的,在皇帝的寢殿內生生地守護了大半宿。
先前宴席散後,眾人本是要出宮的,只將到宮門處,便被內侍緊急召回。
其中並不見沈相。
先前宮中飲宴,沈正引也並不在列,只因早數日前,沈正引便稱病,皇帝便叫他自在府中歇養,不必操心朝政。
等趙世緩和了會兒,便由王治扶著起身,掃了一眼在列諸位,道:“你們可知,先前東閣內發生了什麽?”
群臣早就有些耳聞:雅韻殿起火,東閣有事。
怎麽會如此湊巧?只是不敢吱聲。
趙世咳嗽了聲,對靜王道:“靜王,你說。”
靜王趙穆袖手:“兒臣遵命。”
向來溫和寧靜的面容,竟多了一絲淡然冷色。
靜王沈聲道:“今夜東閣之事,原本跟沈相有關。”
群臣各自驚動,均擡頭愕然相看,只白樘垂手低眉,靜默依舊。
原來先前因皇帝授意,沈相自覺受到威脅,又因屢次相商於沈王妃而無效,一日,沈相便親來見靜王趙穆。
略寒暄數句後,沈正引便開門見山道:“太子不幸殯天,陛下又病弱,如今朝中只王爺獨當一面,且喜陛下信重王爺,而王爺也果然承得起,否則的話群龍無主,江山不穩,臣民等將何以自處。”
靜王道:“並不是我一個人之力,上有陛下授意,且又有相爺等眾位忠心耿耿的大臣輔佐罷了。”
沈正引笑笑:“王爺如此,我卻有些不敢當了。”
靜王道:“相爺這話是何意?”
沈正引道:“王爺難道不知?朝廷每每有針對之意,讓臣十分不安。臣一生為國為君,兢兢業業,不敢有半點怠慢,如今這般境遇,甚是讓人寒心。”
靜王道:“並沒有這種事,只不過相爺門下有一些人作奸犯科,正撞上罷了。相爺勞苦功高,您的為人,陛下自然是最清楚的。”
沈正引笑道:“若真如王爺所說,我便放心了,只是所謂‘樹大招風’,近來常有些人對我說,王爺為了博聖上之心,很有‘大義滅親’的意思?”
靜王皺眉:“這是哪裏話,到底是什麽人如此挑撥離間?”
沈正引笑了兩聲,道:“並不是一個人,有好些人都這般說。王爺……”
端了茶,卻並不喝,沈正引道:“王爺可知道,為什麽太子薨逝,趙黼去了遼國,皇室子嗣之中只王爺一枝獨秀,且聖上又病弱,在這個要穩定民心之時,卻仍是只封了王爺做攝政,卻並沒有直接立為太子麽?”
靜王道:“這個,自然是陛下自有主張。”
沈正引道:“當著王爺,我也不說虛話,只怕陛下是有些……年老,且因病中,竟似分不清是非大義了。”
靜王皺眉不悅:“相爺噤聲,如何竟非議聖上。”
沈正引道:“王爺聽完我說的再怒不遲,想那趙黼本就是遼人骨血,本該當夷滅之,當初竟讓他逃了,如今又留了這個大禍患,那夜更差點兒掀翻皇宮,做出弒君的行徑……”
靜王心中想起那句“獨斷不仁”。
沈正引道:“試問這樣一個人,該不該千刀萬剮?但是自從他隨著蕭利天去後,陛下又是什麽意思?竟毫無追究之意。”
靜王道:“相爺如何提起這個?”
沈正引道:“我說了這許多,不過是想提醒王爺,留神‘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罷了。”
靜王皺眉,轉頭看向沈相。
沈正引又說:“當初趙黼在京、身份未曾曝露之前,陛下是何等偏愛,想必王爺也是知道的。這會兒出了天大的事,還是舍不得對他下手。王爺不如想想,如今在陛下心目中,那懸而未決的太子位,倘若是要王爺跟趙黼之中來挑,陛下是會選誰?”
趙穆垂眸。沈相道:“如果趙黼真的久在遼國,或者就此一死,倒也罷了,怕就怕他忽然回來,如果陛下再真的挑了他繼承皇位,大舜將來豈不是會變成遼人的天下?王爺竟能忍?”
趙穆道:“陛下從來最恨遼人,覺不會如此打算。”
沈正引道:“王爺畢竟還是太過心軟。就算再英明神武的帝王,也終究有遲邁不覺的一天。”
說到這裏,沈相又放低了聲音道:“而且據我所知,遼帝先前有意讓趙黼繼承皇位,後來不知如何無疾而終……王爺不如細想,以睿親王那般狡獪的性情,既然帶走了趙黼,必然大有圖謀。上京那一場宮變,究竟幾分真假,而這遼帝看好趙黼的消息,又有幾分真假,倘若是他故意散播出來,一則鼓惑人心,二則好傳到陛下耳中,讓陛下相信趙黼無意於遼人……這會兒又順勢讓趙黼回來……”
沈正引道:“陛下的性情,難道王爺還不知道?我雖只是姻親,但卻是一心一意為了王爺謀劃著想,為了小世子著想……只盼王爺得勢而已。若是將來王爺仍被趙黼履壓一頭,我卻又有什麽好兒?故而甘冒大不韙來告知王爺這番心裏的話,還望王爺明白臣的赤膽忠心,且請三思。”
此後數日,果然靜王暗中得到消息,說是雲州方向發現趙黼等人蹤跡的話,卻跟沈正引所判斷的不謀而合了。
寢殿之中,聽著靜王所說,群臣皆都皺眉,彼此相看,或詫異,或慍怒,或驚心。
靜王道:“後來相爺又屢次規勸,叫我從他的話,趕在覆水難收之前先下手為強。今日東閣的宴會,便是他挑選的日子。”
沈相攛掇靜王,便定在這一日動手,裏應外合,暗中挾持趙世,叫他冊封太子,順勢登基,自然從此太平。
誰知,趙穆雖然答應了他的話,暗中卻早跟趙世稟明所有。
趙世便叫他順水推舟,設下這一場局中局。
只因沈正引所說的那些雖然有理,但趙穆卻是個最心思細微如發之人,他當然熟知趙世的性情,那就是“深不可測”。
趙世原本就有些防範沈正引,又怎會容他輕易得手。
另外,趙穆卻也知道沈丞相的為人,不是那種鞠躬盡瘁的,這多年來在朝堂上的一呼百應,養成了個頤指氣使的性情,先前結了姻親,乃至被封攝政之後,便更加透出幾分外戚不可一世、作威作福的氣質。
故而趙穆竟將所有跟皇帝和盤托出。
故而才有今夜東閣一場戲。
只是趙穆並未想到,沈正引竟也另有安排,若不成功,便玉石俱焚,還是拿小世子做註。
群臣聽罷,越發悚然驚動,彼此相看,遲疑驚心,竟無言語。
鴉雀無聲中,皇帝輕輕地咳嗽卻猶如驚雷。
趙世喘了口氣,對白樘道:“白愛卿。”
白樘垂首低頭:“是。”
眾人皆都看他,不知如何。白樘道:“先前有一樁案子,便是睿親王帶人來京議和的時候,先後死了三名近身侍衛之事。”
兵部尚書問道:“這案子不是已經結了麽?”
白樘道:“當時因是議和,怕影響兩國關系,此案便未曾再肆張揚,其實尚有疑點。”
先前蘭劍湖蕭忠之死,季陶然從兇器上看出下手的是遼人,誰知才擒住的耶律単又被炸死。
幸而又從青花毒之上找到了同為侍衛的耶律齊……耶律齊卻又當街死於青花毒。
因青花又是遼人所用之劇毒,且線索都指向遼人“內鬥”,故而這案子當時便歸為耶律齊謀殺睿親王不成,反害死蕭忠,又想耶律単頂缸才殺人滅口,後來事情敗露便自戕身亡。
但事實上,蕭忠的確是耶律齊所殺,但是馬車內被火粉炸死的耶律単,卻並不是死於耶律齊之手。
這件案子,遠比表面所見的覆雜十倍,因為其中至少有三方的勢力在參與。
耶律齊乃是遼國太子的暗人,意圖謀殺睿親王。是他在水中殺死中了青花毒的蕭忠。
耶律単卻是個無辜頂缸的,死於火粉炸裂——因火粉的幹系,原本白樘懷疑是嚴大渺。
後來耶律齊又也同樣死於青花——本以為是自戕,誰知季陶然卻發現他胸口有小小針刺傷,青花毒便是從刺傷處滲入。
“遼使被害案”,因顧及兩國議和,才止步於耶律齊的“服毒自盡而死”。但事實上,白樘卻一直在暗中追查。
群臣都聽糊塗了,吏部尚書道:“那麽這殺死耶律単的兇手不是耶律齊,且他自己也是被神秘人殺害……真兇又會是誰?”
白樘道:“馬車上的火粉本是用來殺死睿親王的,火藥搭配等甚是精細,且火粉此物,甚是難得,耶律齊初來乍到,又是遼人,我查過他的底細,他對火藥火粉全無接觸。所以我揣測馬車上動手腳的是舜人。”
吏部尚書道:“只憑火粉火藥的來歷斷定,有些武斷了?”
白樘道:“另外還有一件,馬車是在驛館內被做手腳的,我們又查到驛館中的確有負責奉冰的專人在事發後消失……同時消失的還有睿親王隨身的一件寶物。所以推斷是此人安置火藥,且拿去寶物。”
吏部尚書繼續問道:“此人是誰?難道也是他殺了耶律齊?”
白樘道:“此人已死,殺了他的人,就是殺了耶律齊的人,就是……”
——嚴大渺。
在馬車中放置火藥的人既然不是耶律齊,也排除了是遼人的可能性。然而大舜之中,又有誰想要處心積慮地殺死蕭利天,甚至不惜冒著影響兩國議和的風險呢?
白樘從驛館那送冰之人查起,他素來的人際來往,親近之人等,發現這竟是個並無什麽親屬來歷的神秘人,正是在蕭利天進京前一個月才被安排到驛館的。
於是往上再查,驛館的管事卻說是吏部任命。
而吏部負責此事的人,又說是先前太子府的一位長隨推舉。
幾番迂回,才查到所謂太子府的長隨,其實只是個幌子,真正下令的那人,正是沈正引在吏部的一位門生。
白樘根據此人口供,悄悄暗查,終於找到那送冰藏火之人——的屍首。
還要多虧了季陶然細心,他於刑部閑暇之時,便會查看義莊名冊,找尋有無異樣之情。
那日,無意聽城外看墳人說起一件怪事:原來最近一夜之間,無端多了一個無名新墳,最古怪的是,墳頭跟周圍竟寸草不生,且邊遭死了許多蟲蟻。
季陶然久經與此,即刻知道跟毒有關,便叫人掘屍查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