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那個不去紅塵鬧
關燈
小
中
大
且說沐英率東路軍得勝歸來,大明東北地界暫得安寧,洪武帝立刻下旨,命四皇子燕王朱棣去北平就藩,去守護大明東北邊界。
經過一番準備,燕王一家九月啟程北上,燕王妃徐氏是魏國公的嫡長女,如今西平侯府和魏國公府結為親家,燕王一家離京時,沐春作為西平侯府代表,要完成家族交際任務,去桃葉渡給燕王送行。
徐增壽這個小舅子哭得稀裏嘩啦,看得沐春這個大舅子偷偷翻白眼,沐春和家裏任何一個兄弟姐妹都是陌生人,沒有感情。他很難理解為什麽燕王妃經常用鞭子教訓徐增壽,還差點剁手指,徐增壽還對大姐姐依依不舍。
要是換做我,從此無人管束,早就高興得去燒高香好嘛。
後來,徐增壽幹脆跳上船,說來都來了,幹脆送一程。
洪武帝命紀綱帶著二千錦衣衛護送燕王府就藩。
胡善圍也來了,帶著馬皇後賜的禮物。送行儀式很是熱鬧,皇室宗親除了有孕不方便出行的懷慶公主,都來送行,待駙馬王寧到了現場,沐春悄聲對胡善圍說道:“我們回宮吧。”
胡善圍回宮覆命,簡單的說了燕王府送行儀式的盛況,馬皇後正在看書,聽聞懷慶公主沒去,便命茹司藥去公主府探望一下。
馬皇後放下手中的書,問胡善圍:“本宮要為小公主尋可靠的養母,以你所見,東西六宮誰最合適?”
來了。胡善圍拿出一本小冊子,“這是這些日子給微臣送禮的名單和禮物,宮中嬪妃眾多,微臣不知道選誰合適,不過,微臣的名單可以告訴娘娘不要選誰。”
“拿來給本宮看看。”馬皇後輕輕一笑,翻看著小冊子,“這一個個出手都挺大方的。平時背地裏埋怨織布太累、北伐那陣子縫制軍服軍鞋到三更熄燈,殊不知民間的女子,那個不是做活到三更才歇?她們只是辛苦一陣,民間婦人是辛苦一生。北伐勝利後,本宮和皇上都厚賜了東西六宮,她們還嫌不夠,總是想要生事,看著孫貴妃病重,小公主無人照料,就各種動歪腦筋。”
馬皇後雙眼露出疲態,翻閱著名冊,“這才過了一年清凈日子,就要到頭了嗎?”
胡善圍不敢應答。當臣子的,沈默是金,多說一句,就多一次掉腦袋的機會。她不想要這種機會。
孫貴妃病重後,馬皇後寂寥,偏要她說,問,“你覺得呢?”
胡善圍只得答道:“晨雞初叫,昏鴉爭噪,那個不去紅塵鬧?東西六宮都不爭不搶,那才是真奇怪。只是盜亦有道,爭搶也要有底線,若是目光短淺、手段骯臟,這種人是不適合撫養小公主的。”
“山迢迢,水迢迢,功名盡在長安道。”馬皇後接了下半句,嘆道:“你說得對,這皇宮就是長安道啊,正是爭名逐利的地方,誰能安分。”
又問,“你收了她們東西,卻不為她們辦事,你不怕得罪她們?”
“六局一司是為了協助皇後打理後宮事宜而設,和嬪妃無關。”胡善圍說道:“何況送微臣禮物和在背後鄙視微臣、取笑微臣眼皮子淺,什麽禮物都敢收的人,幾乎都是同一批人。”
這是範宮正偷偷告訴她的。這位以前的上司很是關心她的前途。
胡善圍一句貶低的話都沒有,就在馬皇後面前告了一狀。
馬皇後喜歡用年輕人、甚至重用曹尚宮這種宮內風評不佳的人,就是因為年輕人棱角猶在,說話直接,無需費精力去猜測手下想什麽,還能夠順利的把事情辦好,直接給她一個結果。
就像寺廟裏,慈眉善目的菩薩坐在中間,旁邊是怒目金剛,都去當菩薩,這戲就沒法唱了。
為小公主尋一個靠譜的養母是當務之急,胡善圍用了排除法,還順便幫馬皇後摸了一把後宮的底細,這份名單有位份低的才人,美人,也有一宮主位的妃子。
馬皇後的目光停留在一個位份不低的妃子名字上,喃喃道:“連她也坐不住了,看來是等著孫貴妃挪出位置……”
良久,馬皇後合上名冊,“宣李淑妃。”
李淑妃,父親李傑曾經是禁軍之一的廣武衛指揮使,死於第二次北伐。因父親死的慘烈,洪武帝深嘆之,厚待其女,故,李氏無兒無女,卻不到雙十年華就封了妃位,是所有妃位中最年輕的一個。
李淑妃性格恬淡——至少現在是這樣的,從來不爭寵,名字自然也不在胡善圍的名單上,洪武帝對她印象不錯,所以馬皇後打算拉她一把,好好培養,將來說不定又是個“孫貴妃”似的人物。
宮裏那麽多生兒子的嬪妃,馬皇後一個從不敢重用,因為有了兒子,心就大了,畢竟太子也是庶出的皇子……
天上掉下一個餡餅,砸在李淑妃頭上。把李淑妃給砸懵了,受寵若驚,“娘娘,臣妾惶恐,臣妾從沒有生養過孩子,不知如何養小公主,臣妾唯恐擔當不了這個責任。”
李淑妃沒什麽雄心壯志,後宮大部分都是安逸舒服的,就這樣混吃等死也不錯。只是偶爾做點女紅,皇上說紡織,她就去紡布。皇後說擁軍,她就做軍衣。一本《趙宋賢妃訓誡錄》背得滾瓜爛熟。
不去在皇上面前爭寵獻媚,因為長相一般,琴棋書畫,歌舞琵琶才藝也一般,爭也爭不過後宮各種姹紫嫣紅。
也不去皇後面前表忠心——再忠還能忠過人家孫貴妃?
李淑妃此人,遇事先想著如何放棄,面對小公主這塊大餡餅也是如此。
唉,為什麽總是聽話的人不好用,好用的人不聽話?
馬皇後有些恨鐵不成鋼,說道:“不會,可以學。誰都不是天生就會當娘。後宮的妃位,只有你沒有孩子,可以用十分的精力教養小公主。何況小公主已經一歲多了,比以前好養活。你養著她,皇上惦記著,會經常去你宮裏看她……你懂本宮的意思吧。”
比起那些野心勃勃的嬪妃,兩害取其輕,馬皇後還是希望李淑妃能立起來。
再不懂,就真傻了。李賢妃剛剛滿月的小皇子,可不就是這樣來的嗎?
李淑妃臉頰緋紅,“是,妹妹定盡力而為。”
李淑妃抱著小公主回到永和宮,永和宮位處東六宮,隔著兩堵高墻一條街,就是六局一司,江全去探望小公主很是方便。
小公主意外“花落”永和宮,在宮中引起轟動,胡善圍要海棠把收到的禮物都悄悄退了,物歸原主。
曹尚宮教訓胡善圍,“你這一收一退的,拿了東西不辦事,把這些人都得罪了。”
胡善圍不以為意,“做事就不要怕得罪人——曹尚宮您得罪的人少嗎?還不照樣當尚宮。”
曹尚宮一噎,似笑非笑,似怒非怒,“如今你翅膀硬了,敢懟我了。”
胡善圍搖頭,“那有,我是在向曹尚宮您學習做事呢。”
曹尚宮擡了擡眉毛,“你這是在恭維我?”
胡善圍:“實事求是而已。”
“不要以為你說幾句好話,我就心軟。”曹尚宮拍了拍她的肩膀,“你的承諾,我不會忘記。”
南京北城,英靈坊,成賢街,胡家書坊。
胡榮在賬房裏打開一個櫥子,抱出櫥裏的上鎖的小匣子。
打開匣子,是一摞家書,都是胡善圍每逢節日、母親的生辰忌日,還有胡榮的生日托人捎來的信。
胡榮打開最近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的信件,“一切安好,勿念,父親保重身體,女兒善圍。”
這封信的內容和八月十五中秋節一模一樣,像公文一樣齊整,透著一股例行公事的態度,胡榮一嘆,每一封都拿出來反覆看了幾遍。
正想著心事,突然外面一陣喧嘩,胡榮趕緊把家書放進匣子裏,層層鎖好,然後跑出去看發生了什麽事。
北城兵馬司的人在街頭貼告示,還大喊:“廊下的紅燈籠都撤了,茶館不準唱戲,不得有絲竹之聲,民間半月之內禁嫁娶……”
胡榮擠進人群,去看漿糊未幹的告示,原來是宮裏的孫貴妃薨逝。
自從小公主換成李淑妃教養,六局一司就知道孫貴妃命不久矣,曹尚宮早就命各局提前備下喪事用的物件,故孫貴妃一去,除了帝後的寢宮,其他宮殿一片素白。
本來貴妃的喪事早有規制,按照規矩辦就是了,可是洪武帝不僅在朝上大發雷霆,還揮著棍子,將太子朱標打了一頓。
為何?
因為當時的喪制,按照制度,庶母去世,諸子要服“緦痳”之喪,以示哀悼。
喪制分五等,由重到輕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緦麻是最輕的,穿著細麻布服裝,只服三個月就可以除服。
但是,這種制度只在“士”以下的階層執行,在正經當官人家裏沒有這個喪制,“若庶母,則無服”。只要是妾,無論是否生育,子女都不必為庶母服喪。
皇家是大明第一豪門,皇子公主當然也不必為孫貴妃服喪。
孫貴妃不同於以往去世的嬪妃,帝後對她都有深厚的感情。如今孫貴妃後事如此淒涼,別說悲痛欲絕的馬皇後了,就連洪武帝也覺得過意不去。
尤其是懷慶公主挺著小腹微凸的肚子在靈前哭泣,洪武帝覺得喪事太過簡薄,有損皇室顏面。
喪禮是大禮儀,關系重大,皇上也不能輕易改變。
於是洪武帝要禮部尚書牛諒召集儒臣開會,商議如何把孫貴妃的喪事辦得隆重一些。
搞禮儀的最怕這種臨時變制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禮部裝模作樣談論一番,結果是“為庶母無服”。
洪武帝看完洋洋灑灑的千言書,說了和沒說一樣,頓時大怒,大罵禮部官員是一群廢物,一群“迂腐俗士”,食古不化,只曉得“是古非今”,不知變通:
“喪制本就是方便人們寄托哀思的,不合人情,就要改嘛,你們動不動就以漢唐忌議喪事為由,保持原狀。可是你們不要忘了,禮樂制度出自天子,是天子制定制度,幾千年的制度要是不合情理,枉顧人倫,那就要改!否則,一切照搬舊制,朕要你們禮部有何用!”
罵完了禮部官員,洪武帝命太子朱標為孫貴妃主持喪事。
太子不肯,“父皇,庶母無服,兒臣不能主持喪事。”
帝後和孫貴妃有深厚的感情,但是太子沒有啊,何況太子連自己生母是誰都不知道,他怎麽可能為一個不相幹的庶母主喪?
洪武帝揮著棍棒打太子,“你這個不孝子,你聽禮部的,還是聽朕的?”
太子打死都不肯,“父皇,喪制乃國家基本禮制,不得擅自改動。”
禮部的人見太子被毆打,連忙退了一步,“皇上,李駙馬和王駙馬都可以出面主持喪事,太子萬萬不能啊!”
李祺和王寧是孫貴妃的女婿,這是禮部能做出最大的讓步。
“狗屁!”洪武帝憤怒之下說了臟話,“你們都不準走,什麽時候商議出來一個朕滿意的結果,你們就什麽時候出來。”
言罷,洪武帝把太子連同禮部的人都關起來,連食物和水都不讓人送。
太子和禮部骨頭硬,一天一夜食水不進,也不肯讓步。
場面呈僵持狀態,誰勸都不管用,最後還得馬皇後出面去勸洪武帝,身為一國之母,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太子餓死。
馬皇後日夜哀泣,身體消瘦,胡善圍在一旁攙扶。
洪武帝一見馬皇後,就知道她的來意,說道:“梓童莫要勸朕,朕是天子,難道都不能為孫貴妃辦個體面的喪事?梓童看起來很是憔悴,速速回宮歇息。”
馬皇後還沒開口,就吃了閉門羹,有些尷尬。胡善圍忙扶著馬皇後坐下,“娘娘稍坐,微臣這就去化一枚藥丸。”
藥丸?馬皇後不解,胡善圍眨了眨眼睛,“茹司藥說過了,娘娘要按時服用人參養榮丸,保重身體。”
馬皇後聰明絕頂,立刻明白胡善圍的意思,其實就是給她找臺階,留在洪武帝這裏找機會勸諫罷了。
果然,洪武帝很是關心馬皇後,對胡善圍說道:“你還不快去。”
胡善圍在外頭慢吞吞的用開水融化養生的丸子,給馬皇後爭取時間。
可是裏頭洪武帝的罵聲越來越大,“……別和朕提太子了,他這些年都被一群讀書人圍著,越來越迂腐無能!身為儲君,凡事都應當有主見!讀書人是臣子,是治國的工具。他倒好,把臣子的話當成聖旨了!被一群讀書人牽著鼻子走,開口聖賢,閉口‘自古以來’,背了一通孝制,他自己的意見呢?二十六歲的人了,居然不能獨立思考,朕要廢了他!”
胡善圍大驚。
裏頭馬皇後道:“皇上,萬萬不可,太子乃國本,國本動搖,天下大亂。太子有錯,還可以教育,皇上親自教導,讓太子少被那些迂腐之人幹擾,請皇上給太子一次機會。”
“梓童跪下替他求情,他卻不想著怎麽解決問題、不想著朕和皇後如此傷心,他要如何安慰,就知道和那群人絕食!朕要這種無能太子有何用!”洪武帝氣急,扔了一只茶杯。
啪的一聲,瓷杯的碎屑飛出,馬皇後恰好跪在地上,臉頰被碎片劃傷了,發出一聲驚呼。
聽到馬皇後的慘呼,胡善圍趕緊放下藥盞,跑進去查看情況,洪武帝已經扶著馬皇後起來,“梓童!你沒事吧!”
胡善圍看著馬皇後蒼白臉頰的一絲血痕,洪武帝不想讓人看見他誤傷馬皇後,惱羞成怒,怒目而視,“來人,挖去她的眼睛!逐出宮門!”
一群人蜂擁而來,將胡善圍拖走,馬皇後正要開口相勸,卻聽見胡善圍的笑聲,心道,莫非她害怕得瘋了?
胡善圍哈哈大笑:“皇上貴為天子,居然也看不穿孝制真正的弊端在那裏,今日貴妃尷尬的葬禮只是表相,其實根源問題並不在於‘庶母無服’。”
聽說要受挖眼之刑,胡善圍心都涼透了,橫豎都是死,她決定賭一把。洪武帝惱怒太子,是因為太子沒有找到解決之法,還和一群人做出絕食這種徒勞無功之事。
而她有個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有些難度,但是,也有可能救她的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經過一番準備,燕王一家九月啟程北上,燕王妃徐氏是魏國公的嫡長女,如今西平侯府和魏國公府結為親家,燕王一家離京時,沐春作為西平侯府代表,要完成家族交際任務,去桃葉渡給燕王送行。
徐增壽這個小舅子哭得稀裏嘩啦,看得沐春這個大舅子偷偷翻白眼,沐春和家裏任何一個兄弟姐妹都是陌生人,沒有感情。他很難理解為什麽燕王妃經常用鞭子教訓徐增壽,還差點剁手指,徐增壽還對大姐姐依依不舍。
要是換做我,從此無人管束,早就高興得去燒高香好嘛。
後來,徐增壽幹脆跳上船,說來都來了,幹脆送一程。
洪武帝命紀綱帶著二千錦衣衛護送燕王府就藩。
胡善圍也來了,帶著馬皇後賜的禮物。送行儀式很是熱鬧,皇室宗親除了有孕不方便出行的懷慶公主,都來送行,待駙馬王寧到了現場,沐春悄聲對胡善圍說道:“我們回宮吧。”
胡善圍回宮覆命,簡單的說了燕王府送行儀式的盛況,馬皇後正在看書,聽聞懷慶公主沒去,便命茹司藥去公主府探望一下。
馬皇後放下手中的書,問胡善圍:“本宮要為小公主尋可靠的養母,以你所見,東西六宮誰最合適?”
來了。胡善圍拿出一本小冊子,“這是這些日子給微臣送禮的名單和禮物,宮中嬪妃眾多,微臣不知道選誰合適,不過,微臣的名單可以告訴娘娘不要選誰。”
“拿來給本宮看看。”馬皇後輕輕一笑,翻看著小冊子,“這一個個出手都挺大方的。平時背地裏埋怨織布太累、北伐那陣子縫制軍服軍鞋到三更熄燈,殊不知民間的女子,那個不是做活到三更才歇?她們只是辛苦一陣,民間婦人是辛苦一生。北伐勝利後,本宮和皇上都厚賜了東西六宮,她們還嫌不夠,總是想要生事,看著孫貴妃病重,小公主無人照料,就各種動歪腦筋。”
馬皇後雙眼露出疲態,翻閱著名冊,“這才過了一年清凈日子,就要到頭了嗎?”
胡善圍不敢應答。當臣子的,沈默是金,多說一句,就多一次掉腦袋的機會。她不想要這種機會。
孫貴妃病重後,馬皇後寂寥,偏要她說,問,“你覺得呢?”
胡善圍只得答道:“晨雞初叫,昏鴉爭噪,那個不去紅塵鬧?東西六宮都不爭不搶,那才是真奇怪。只是盜亦有道,爭搶也要有底線,若是目光短淺、手段骯臟,這種人是不適合撫養小公主的。”
“山迢迢,水迢迢,功名盡在長安道。”馬皇後接了下半句,嘆道:“你說得對,這皇宮就是長安道啊,正是爭名逐利的地方,誰能安分。”
又問,“你收了她們東西,卻不為她們辦事,你不怕得罪她們?”
“六局一司是為了協助皇後打理後宮事宜而設,和嬪妃無關。”胡善圍說道:“何況送微臣禮物和在背後鄙視微臣、取笑微臣眼皮子淺,什麽禮物都敢收的人,幾乎都是同一批人。”
這是範宮正偷偷告訴她的。這位以前的上司很是關心她的前途。
胡善圍一句貶低的話都沒有,就在馬皇後面前告了一狀。
馬皇後喜歡用年輕人、甚至重用曹尚宮這種宮內風評不佳的人,就是因為年輕人棱角猶在,說話直接,無需費精力去猜測手下想什麽,還能夠順利的把事情辦好,直接給她一個結果。
就像寺廟裏,慈眉善目的菩薩坐在中間,旁邊是怒目金剛,都去當菩薩,這戲就沒法唱了。
為小公主尋一個靠譜的養母是當務之急,胡善圍用了排除法,還順便幫馬皇後摸了一把後宮的底細,這份名單有位份低的才人,美人,也有一宮主位的妃子。
馬皇後的目光停留在一個位份不低的妃子名字上,喃喃道:“連她也坐不住了,看來是等著孫貴妃挪出位置……”
良久,馬皇後合上名冊,“宣李淑妃。”
李淑妃,父親李傑曾經是禁軍之一的廣武衛指揮使,死於第二次北伐。因父親死的慘烈,洪武帝深嘆之,厚待其女,故,李氏無兒無女,卻不到雙十年華就封了妃位,是所有妃位中最年輕的一個。
李淑妃性格恬淡——至少現在是這樣的,從來不爭寵,名字自然也不在胡善圍的名單上,洪武帝對她印象不錯,所以馬皇後打算拉她一把,好好培養,將來說不定又是個“孫貴妃”似的人物。
宮裏那麽多生兒子的嬪妃,馬皇後一個從不敢重用,因為有了兒子,心就大了,畢竟太子也是庶出的皇子……
天上掉下一個餡餅,砸在李淑妃頭上。把李淑妃給砸懵了,受寵若驚,“娘娘,臣妾惶恐,臣妾從沒有生養過孩子,不知如何養小公主,臣妾唯恐擔當不了這個責任。”
李淑妃沒什麽雄心壯志,後宮大部分都是安逸舒服的,就這樣混吃等死也不錯。只是偶爾做點女紅,皇上說紡織,她就去紡布。皇後說擁軍,她就做軍衣。一本《趙宋賢妃訓誡錄》背得滾瓜爛熟。
不去在皇上面前爭寵獻媚,因為長相一般,琴棋書畫,歌舞琵琶才藝也一般,爭也爭不過後宮各種姹紫嫣紅。
也不去皇後面前表忠心——再忠還能忠過人家孫貴妃?
李淑妃此人,遇事先想著如何放棄,面對小公主這塊大餡餅也是如此。
唉,為什麽總是聽話的人不好用,好用的人不聽話?
馬皇後有些恨鐵不成鋼,說道:“不會,可以學。誰都不是天生就會當娘。後宮的妃位,只有你沒有孩子,可以用十分的精力教養小公主。何況小公主已經一歲多了,比以前好養活。你養著她,皇上惦記著,會經常去你宮裏看她……你懂本宮的意思吧。”
比起那些野心勃勃的嬪妃,兩害取其輕,馬皇後還是希望李淑妃能立起來。
再不懂,就真傻了。李賢妃剛剛滿月的小皇子,可不就是這樣來的嗎?
李淑妃臉頰緋紅,“是,妹妹定盡力而為。”
李淑妃抱著小公主回到永和宮,永和宮位處東六宮,隔著兩堵高墻一條街,就是六局一司,江全去探望小公主很是方便。
小公主意外“花落”永和宮,在宮中引起轟動,胡善圍要海棠把收到的禮物都悄悄退了,物歸原主。
曹尚宮教訓胡善圍,“你這一收一退的,拿了東西不辦事,把這些人都得罪了。”
胡善圍不以為意,“做事就不要怕得罪人——曹尚宮您得罪的人少嗎?還不照樣當尚宮。”
曹尚宮一噎,似笑非笑,似怒非怒,“如今你翅膀硬了,敢懟我了。”
胡善圍搖頭,“那有,我是在向曹尚宮您學習做事呢。”
曹尚宮擡了擡眉毛,“你這是在恭維我?”
胡善圍:“實事求是而已。”
“不要以為你說幾句好話,我就心軟。”曹尚宮拍了拍她的肩膀,“你的承諾,我不會忘記。”
南京北城,英靈坊,成賢街,胡家書坊。
胡榮在賬房裏打開一個櫥子,抱出櫥裏的上鎖的小匣子。
打開匣子,是一摞家書,都是胡善圍每逢節日、母親的生辰忌日,還有胡榮的生日托人捎來的信。
胡榮打開最近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的信件,“一切安好,勿念,父親保重身體,女兒善圍。”
這封信的內容和八月十五中秋節一模一樣,像公文一樣齊整,透著一股例行公事的態度,胡榮一嘆,每一封都拿出來反覆看了幾遍。
正想著心事,突然外面一陣喧嘩,胡榮趕緊把家書放進匣子裏,層層鎖好,然後跑出去看發生了什麽事。
北城兵馬司的人在街頭貼告示,還大喊:“廊下的紅燈籠都撤了,茶館不準唱戲,不得有絲竹之聲,民間半月之內禁嫁娶……”
胡榮擠進人群,去看漿糊未幹的告示,原來是宮裏的孫貴妃薨逝。
自從小公主換成李淑妃教養,六局一司就知道孫貴妃命不久矣,曹尚宮早就命各局提前備下喪事用的物件,故孫貴妃一去,除了帝後的寢宮,其他宮殿一片素白。
本來貴妃的喪事早有規制,按照規矩辦就是了,可是洪武帝不僅在朝上大發雷霆,還揮著棍子,將太子朱標打了一頓。
為何?
因為當時的喪制,按照制度,庶母去世,諸子要服“緦痳”之喪,以示哀悼。
喪制分五等,由重到輕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緦麻是最輕的,穿著細麻布服裝,只服三個月就可以除服。
但是,這種制度只在“士”以下的階層執行,在正經當官人家裏沒有這個喪制,“若庶母,則無服”。只要是妾,無論是否生育,子女都不必為庶母服喪。
皇家是大明第一豪門,皇子公主當然也不必為孫貴妃服喪。
孫貴妃不同於以往去世的嬪妃,帝後對她都有深厚的感情。如今孫貴妃後事如此淒涼,別說悲痛欲絕的馬皇後了,就連洪武帝也覺得過意不去。
尤其是懷慶公主挺著小腹微凸的肚子在靈前哭泣,洪武帝覺得喪事太過簡薄,有損皇室顏面。
喪禮是大禮儀,關系重大,皇上也不能輕易改變。
於是洪武帝要禮部尚書牛諒召集儒臣開會,商議如何把孫貴妃的喪事辦得隆重一些。
搞禮儀的最怕這種臨時變制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禮部裝模作樣談論一番,結果是“為庶母無服”。
洪武帝看完洋洋灑灑的千言書,說了和沒說一樣,頓時大怒,大罵禮部官員是一群廢物,一群“迂腐俗士”,食古不化,只曉得“是古非今”,不知變通:
“喪制本就是方便人們寄托哀思的,不合人情,就要改嘛,你們動不動就以漢唐忌議喪事為由,保持原狀。可是你們不要忘了,禮樂制度出自天子,是天子制定制度,幾千年的制度要是不合情理,枉顧人倫,那就要改!否則,一切照搬舊制,朕要你們禮部有何用!”
罵完了禮部官員,洪武帝命太子朱標為孫貴妃主持喪事。
太子不肯,“父皇,庶母無服,兒臣不能主持喪事。”
帝後和孫貴妃有深厚的感情,但是太子沒有啊,何況太子連自己生母是誰都不知道,他怎麽可能為一個不相幹的庶母主喪?
洪武帝揮著棍棒打太子,“你這個不孝子,你聽禮部的,還是聽朕的?”
太子打死都不肯,“父皇,喪制乃國家基本禮制,不得擅自改動。”
禮部的人見太子被毆打,連忙退了一步,“皇上,李駙馬和王駙馬都可以出面主持喪事,太子萬萬不能啊!”
李祺和王寧是孫貴妃的女婿,這是禮部能做出最大的讓步。
“狗屁!”洪武帝憤怒之下說了臟話,“你們都不準走,什麽時候商議出來一個朕滿意的結果,你們就什麽時候出來。”
言罷,洪武帝把太子連同禮部的人都關起來,連食物和水都不讓人送。
太子和禮部骨頭硬,一天一夜食水不進,也不肯讓步。
場面呈僵持狀態,誰勸都不管用,最後還得馬皇後出面去勸洪武帝,身為一國之母,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太子餓死。
馬皇後日夜哀泣,身體消瘦,胡善圍在一旁攙扶。
洪武帝一見馬皇後,就知道她的來意,說道:“梓童莫要勸朕,朕是天子,難道都不能為孫貴妃辦個體面的喪事?梓童看起來很是憔悴,速速回宮歇息。”
馬皇後還沒開口,就吃了閉門羹,有些尷尬。胡善圍忙扶著馬皇後坐下,“娘娘稍坐,微臣這就去化一枚藥丸。”
藥丸?馬皇後不解,胡善圍眨了眨眼睛,“茹司藥說過了,娘娘要按時服用人參養榮丸,保重身體。”
馬皇後聰明絕頂,立刻明白胡善圍的意思,其實就是給她找臺階,留在洪武帝這裏找機會勸諫罷了。
果然,洪武帝很是關心馬皇後,對胡善圍說道:“你還不快去。”
胡善圍在外頭慢吞吞的用開水融化養生的丸子,給馬皇後爭取時間。
可是裏頭洪武帝的罵聲越來越大,“……別和朕提太子了,他這些年都被一群讀書人圍著,越來越迂腐無能!身為儲君,凡事都應當有主見!讀書人是臣子,是治國的工具。他倒好,把臣子的話當成聖旨了!被一群讀書人牽著鼻子走,開口聖賢,閉口‘自古以來’,背了一通孝制,他自己的意見呢?二十六歲的人了,居然不能獨立思考,朕要廢了他!”
胡善圍大驚。
裏頭馬皇後道:“皇上,萬萬不可,太子乃國本,國本動搖,天下大亂。太子有錯,還可以教育,皇上親自教導,讓太子少被那些迂腐之人幹擾,請皇上給太子一次機會。”
“梓童跪下替他求情,他卻不想著怎麽解決問題、不想著朕和皇後如此傷心,他要如何安慰,就知道和那群人絕食!朕要這種無能太子有何用!”洪武帝氣急,扔了一只茶杯。
啪的一聲,瓷杯的碎屑飛出,馬皇後恰好跪在地上,臉頰被碎片劃傷了,發出一聲驚呼。
聽到馬皇後的慘呼,胡善圍趕緊放下藥盞,跑進去查看情況,洪武帝已經扶著馬皇後起來,“梓童!你沒事吧!”
胡善圍看著馬皇後蒼白臉頰的一絲血痕,洪武帝不想讓人看見他誤傷馬皇後,惱羞成怒,怒目而視,“來人,挖去她的眼睛!逐出宮門!”
一群人蜂擁而來,將胡善圍拖走,馬皇後正要開口相勸,卻聽見胡善圍的笑聲,心道,莫非她害怕得瘋了?
胡善圍哈哈大笑:“皇上貴為天子,居然也看不穿孝制真正的弊端在那裏,今日貴妃尷尬的葬禮只是表相,其實根源問題並不在於‘庶母無服’。”
聽說要受挖眼之刑,胡善圍心都涼透了,橫豎都是死,她決定賭一把。洪武帝惱怒太子,是因為太子沒有找到解決之法,還和一群人做出絕食這種徒勞無功之事。
而她有個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有些難度,但是,也有可能救她的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