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師夷長技難可成
關燈
小
中
大
主要的事情講完以後,張璟和方從哲又開始聊其他的事情。
當然,這是二人主動閑扯,增進關系而已。
方從哲想更加了解張璟一些,而張璟,心裏面也想和這位才下臺不久的內閣首輔交朋友。
畢竟,像方從哲這類的人,就算不在廟堂,身處鄉野,但他們多年仕宦所積累的政治人脈,依舊不可小覷,更何況眼前這位,還是自沈一貫死後,浙黨唯一的領袖。
“陛下任命國舅爺做了工部員外郎,應該有深意吧?”
兩人聊著聊著,聊得很愉快,直接聊到張璟最近的官職任免。
很顯然,作為政壇老手,方從哲卻是從朱由校的任免之中,感受到了一些不尋常。
張璟聽後,稍微楞了一下,想了想,還是決定將朱由校讓他研發新式火器的事情說了出來。
反正,這事情等他過幾日正式去工部上任,肯定會被人知道的,倒不如現在就告訴方從哲了。
看這老狐貍的架勢,明顯有點播他這個官場新人的意思,對於這種政壇大佬的經驗傳授點播,張璟求都來不及求了,又如何會去拒絕呢?
“好教方相公知曉,陛下深感遼事糜爛,建奴逆賊深知我軍火器戰術戰法,特令我主持研發新式火器,以勝建奴逆賊,使其不可從容應對我大明軍隊的火器。”張璟說道。
誰知,方從哲聽後,卻是立刻皺起眉頭來,沈思片刻才說道:“陛下聰慧,薩爾滸、渾河之戰,足以證明,我大明確實到了必須改進火器戰術戰法的地步,否則如此下去,這對付建奴逆賊的利器,便難有大用了。只是,朝廷以往便責令工部研發新式火器,甚至薩爾滸大敗後,也再三催促,然而,一直都收效甚微,恐怕國舅爺這次去工部,很難完成陛下的囑托了。”
“這也不是很難吧?如今西洋的火器技術戰法,在某些方面,已然超過我大明,其火器之法,我大明多有可取借鑒改進之處。在下聽聞,我大明鄉野之中,多有西洋傳教士聚集,這些傳教士裏,就有不少懂得火銃火炮制造之術,若是能將這些傳教士招攬一、二,借鑒其技藝,加以改進,不就很容易改進我大明的火器了嗎?甚至於,他日我大明軍隊的火器戰術,也可以招募一些西洋的流浪軍官兵卒,幫我大明改進火器戰術戰法,訓練新式軍隊。”張璟隨口說道,在他印象裏,改進火器這東西,也沒什麽難度。
畢竟,後來明朝就選擇對了方法,並且做得非常有成效,他的提議就是有借鑒才會這麽提的。
歷史上,大明後來就是主動購買西洋火炮,甚至派人主動學習西洋火器的制造技術,自己改進,並且還雇傭了一批西洋軍官,訓練新軍,使得自己的火器實力一下子提升了幾個層次,讓建奴韃子吃了不少虧,袁大忽悠就是靠著火炮利器,拿足了他吹牛逼的功績資本。
想到這裏,張璟又想到了幾個人,袁可立、徐光啟、孫元化,這幾位可都是大明有名的看得透徹火器作用,並且重用的人。
當然,他們之中對於火器重視程度,也各有輕重。
歷史上,袁可立以右僉都禦史巡撫登萊,用戚繼光的方法訓練兵馬,就繼承了戚繼光多元化運用火器的辦法。
而這樣做也很有成效,讓得建奴連番嘗到了敗績。
至於徐光啟,蹉跎了半生,最終作為金子,還是發光了。
他就一直提議和西洋人學習制造火器的技術,並且主導大明購買紅夷大炮的推動者,其後他還在登萊,按西洋人練兵法打造新軍,配備的火器十分先進,炮火能力也十分強大,尤其難得的是相較當時的明軍,這支新軍的機動運輸能力上了幾個臺階,幾乎有了點近代軍隊的影子,在張璟看來,徐光啟對於大明火器居功至偉。
而孫元化就不提了,本來就已經放棄科舉取士的他就,不就是因為從徐光啟學習西洋火器法和數學,成為西洋火炮專家後,受到帝師孫承宗賞識舉薦,才發跡的嗎?
當然了,後來大明能那麽重視火器,這也得虧崇禎知恥,清楚關寧軍攔不住,才咬碎牙的往新軍上面砸銀子。
如果不是後來孔有德這個變故,崇禎後來在山東練的這支新軍一旦練成投入遼東戰場,很有可能會改變遼東戰事的結果。
然而,就是因為出了一點兒不起眼的小意外,讓大明努力所做的一切,功虧一簣,直接就導致大明在軍事上,徹底被建奴趕超了。
歷史有時候就是那麽的讓人無語,就是因為一只雞,徹底葬送了國庫窘迫的崇禎時的明朝政府,花巨資打造的“新式軍隊”。
如果當初孔有德和手下的八百遼東精銳,能沒有山東百姓地域上的歧視,能滿足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或許就沒這麽多事了。
如果被派去支援祖大壽的孔有德部,半路上又累又餓,偷的不是一門中了十四個進士,背景龐大的王象春家裏的雞的話,或許也會不同。
如果家裏財富無數的王象春,事後大度一些,不那麽在乎那一只雞,逼迫羞辱孔有德的話,也不會逼得忍無可忍的孔有德帶人謀反叛逃建奴,鬧出那開啟大明滅亡序幕的“吳橋兵變”的話,說不得建奴的火器就不會趕超大明,使得大明之後不得不為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而加重盤剝百姓,加快了各地農民起義的進程,並最終毀了自己。
……
不過,世界上沒那麽多如果。
只能說,一切都是天意吧!
天要亡明,天欲廢漢!
至於招募西洋軍人教習,改進明軍戰術戰法,幫忙訓練新式軍隊,在張璟看來就更不是問題。
畢竟,徐光啟的新軍中就有一百五十多人的西洋軍官,其中至少一半的人,後來還為明朝殉了國了。
而孫元化以右僉都禦史巡撫登萊時,就在登州網羅西學英才,並且大膽募用西士,組建一支有二十七名西洋人的外籍軍團,使登州在當時走了“東陲之西學堡壘”的美譽。
並且後來在南明永歷時期,永歷朝廷也依舊在澳門招募西洋雇傭兵。
之所以如此,張璟知道多是西洋傳教士的功勞。
他們為了贏得大明的好感,幫他們傳教,便用自己天主教在西方的實力和影響力,不斷為大明提供技術和人才,希望通過這種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形勢,達到他們的目的。
這也是後來蟎清竊據神州後,西洋也主動接觸蟎清的原因,畢竟,這些人只想要接觸中國的實際統治者,大明既然沒可能了,那就只能找韃子了。
不過,現在這事情肯定不會存在的。
張璟確信,只要自己現在以國舅身份接觸那些渴望傳教的西方傳教士,許諾一些好處,對方肯定會盡心盡力的給他準備好他需要的技術和人才。
當然了,外國的科技人才要學習和吸納,本國的科技人才也不能落下,袁可立、徐光啟、孫元化這種人才,能招募麾下的,有一個算一個,他張璟是不嫌多,全部都要。
記憶裏,袁可立、徐光啟、孫元化三人,都是忠貞之人,就是孫元化被孔有德俘虜,也沒想過投降,這種忠誠有能力的人才,張璟不要那就是腦子進水了。
不過,袁可立是東林黨人,雖然是東林黨人,雖然他是東林黨少有的不仇視其他黨派,並且願意合作,不願意黨爭,內耗國力的開明人物,但畢竟身份特殊,而且這位日後又是帝師,想招募拉攏,看著也是各種不可能,只能看看日後有沒有機會合作了。
至於徐光啟和孫元化,自己去找太麻煩,等正式就職後,直接讓朱由校給自己找人並且調來,反正他已經金口玉言開了,要人給人,要錢給錢,不用白不用不是?
張璟心裏如此想著,絲毫不在意對面的方從哲看他的臉色。
“招募西洋傳教士、軍官兵卒,為我大明所用?看來國舅爺早有準備啊,此法確實是最佳良策。”方從哲笑著誇了句張璟。
心裏面,方從哲卻是暗道,這國舅爺雖然看著能力不俗,但到底還是嫩了點兒,也罷,老夫反正離開朝堂了,就提點下你,讓你少走些彎路吧!
而後,方從哲話鋒一轉道:“只是,若是這樣,老夫還是勸國舅爺別去趟這趟渾水了,難道國舅爺以為朝中沒人如此進言過嗎?甚至我大明也早有和西洋傳教士學習的先例,可是,國舅爺見過朝廷的火器技術發展的更快嗎?還不是依舊那樣?”
聞言,張璟眼神一凜,頓時覺得自己想得過於簡單了,明朝統治者又都不是傻子,怎麽會看不出西洋火器技術與自己的差距,怎麽會沒做過師夷長技的事情呢?
可西方傳教士入大明這麽多年,竟然還沒把西方遠遠高於自己的火炮技術學到手,這本身就有問題。
除非,這不是明朝政府不作為,看不到自己軍事與西洋的差距,而是有什麽勢力,從中作梗,在中間故意推遲拖延這些火器技術的發展。
“敢問方相公,朝中是否有人故意在朝廷研究火器裏陽奉陰違,拖延改革?”想了想,張璟試探問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當然,這是二人主動閑扯,增進關系而已。
方從哲想更加了解張璟一些,而張璟,心裏面也想和這位才下臺不久的內閣首輔交朋友。
畢竟,像方從哲這類的人,就算不在廟堂,身處鄉野,但他們多年仕宦所積累的政治人脈,依舊不可小覷,更何況眼前這位,還是自沈一貫死後,浙黨唯一的領袖。
“陛下任命國舅爺做了工部員外郎,應該有深意吧?”
兩人聊著聊著,聊得很愉快,直接聊到張璟最近的官職任免。
很顯然,作為政壇老手,方從哲卻是從朱由校的任免之中,感受到了一些不尋常。
張璟聽後,稍微楞了一下,想了想,還是決定將朱由校讓他研發新式火器的事情說了出來。
反正,這事情等他過幾日正式去工部上任,肯定會被人知道的,倒不如現在就告訴方從哲了。
看這老狐貍的架勢,明顯有點播他這個官場新人的意思,對於這種政壇大佬的經驗傳授點播,張璟求都來不及求了,又如何會去拒絕呢?
“好教方相公知曉,陛下深感遼事糜爛,建奴逆賊深知我軍火器戰術戰法,特令我主持研發新式火器,以勝建奴逆賊,使其不可從容應對我大明軍隊的火器。”張璟說道。
誰知,方從哲聽後,卻是立刻皺起眉頭來,沈思片刻才說道:“陛下聰慧,薩爾滸、渾河之戰,足以證明,我大明確實到了必須改進火器戰術戰法的地步,否則如此下去,這對付建奴逆賊的利器,便難有大用了。只是,朝廷以往便責令工部研發新式火器,甚至薩爾滸大敗後,也再三催促,然而,一直都收效甚微,恐怕國舅爺這次去工部,很難完成陛下的囑托了。”
“這也不是很難吧?如今西洋的火器技術戰法,在某些方面,已然超過我大明,其火器之法,我大明多有可取借鑒改進之處。在下聽聞,我大明鄉野之中,多有西洋傳教士聚集,這些傳教士裏,就有不少懂得火銃火炮制造之術,若是能將這些傳教士招攬一、二,借鑒其技藝,加以改進,不就很容易改進我大明的火器了嗎?甚至於,他日我大明軍隊的火器戰術,也可以招募一些西洋的流浪軍官兵卒,幫我大明改進火器戰術戰法,訓練新式軍隊。”張璟隨口說道,在他印象裏,改進火器這東西,也沒什麽難度。
畢竟,後來明朝就選擇對了方法,並且做得非常有成效,他的提議就是有借鑒才會這麽提的。
歷史上,大明後來就是主動購買西洋火炮,甚至派人主動學習西洋火器的制造技術,自己改進,並且還雇傭了一批西洋軍官,訓練新軍,使得自己的火器實力一下子提升了幾個層次,讓建奴韃子吃了不少虧,袁大忽悠就是靠著火炮利器,拿足了他吹牛逼的功績資本。
想到這裏,張璟又想到了幾個人,袁可立、徐光啟、孫元化,這幾位可都是大明有名的看得透徹火器作用,並且重用的人。
當然,他們之中對於火器重視程度,也各有輕重。
歷史上,袁可立以右僉都禦史巡撫登萊,用戚繼光的方法訓練兵馬,就繼承了戚繼光多元化運用火器的辦法。
而這樣做也很有成效,讓得建奴連番嘗到了敗績。
至於徐光啟,蹉跎了半生,最終作為金子,還是發光了。
他就一直提議和西洋人學習制造火器的技術,並且主導大明購買紅夷大炮的推動者,其後他還在登萊,按西洋人練兵法打造新軍,配備的火器十分先進,炮火能力也十分強大,尤其難得的是相較當時的明軍,這支新軍的機動運輸能力上了幾個臺階,幾乎有了點近代軍隊的影子,在張璟看來,徐光啟對於大明火器居功至偉。
而孫元化就不提了,本來就已經放棄科舉取士的他就,不就是因為從徐光啟學習西洋火器法和數學,成為西洋火炮專家後,受到帝師孫承宗賞識舉薦,才發跡的嗎?
當然了,後來大明能那麽重視火器,這也得虧崇禎知恥,清楚關寧軍攔不住,才咬碎牙的往新軍上面砸銀子。
如果不是後來孔有德這個變故,崇禎後來在山東練的這支新軍一旦練成投入遼東戰場,很有可能會改變遼東戰事的結果。
然而,就是因為出了一點兒不起眼的小意外,讓大明努力所做的一切,功虧一簣,直接就導致大明在軍事上,徹底被建奴趕超了。
歷史有時候就是那麽的讓人無語,就是因為一只雞,徹底葬送了國庫窘迫的崇禎時的明朝政府,花巨資打造的“新式軍隊”。
如果當初孔有德和手下的八百遼東精銳,能沒有山東百姓地域上的歧視,能滿足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或許就沒這麽多事了。
如果被派去支援祖大壽的孔有德部,半路上又累又餓,偷的不是一門中了十四個進士,背景龐大的王象春家裏的雞的話,或許也會不同。
如果家裏財富無數的王象春,事後大度一些,不那麽在乎那一只雞,逼迫羞辱孔有德的話,也不會逼得忍無可忍的孔有德帶人謀反叛逃建奴,鬧出那開啟大明滅亡序幕的“吳橋兵變”的話,說不得建奴的火器就不會趕超大明,使得大明之後不得不為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而加重盤剝百姓,加快了各地農民起義的進程,並最終毀了自己。
……
不過,世界上沒那麽多如果。
只能說,一切都是天意吧!
天要亡明,天欲廢漢!
至於招募西洋軍人教習,改進明軍戰術戰法,幫忙訓練新式軍隊,在張璟看來就更不是問題。
畢竟,徐光啟的新軍中就有一百五十多人的西洋軍官,其中至少一半的人,後來還為明朝殉了國了。
而孫元化以右僉都禦史巡撫登萊時,就在登州網羅西學英才,並且大膽募用西士,組建一支有二十七名西洋人的外籍軍團,使登州在當時走了“東陲之西學堡壘”的美譽。
並且後來在南明永歷時期,永歷朝廷也依舊在澳門招募西洋雇傭兵。
之所以如此,張璟知道多是西洋傳教士的功勞。
他們為了贏得大明的好感,幫他們傳教,便用自己天主教在西方的實力和影響力,不斷為大明提供技術和人才,希望通過這種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形勢,達到他們的目的。
這也是後來蟎清竊據神州後,西洋也主動接觸蟎清的原因,畢竟,這些人只想要接觸中國的實際統治者,大明既然沒可能了,那就只能找韃子了。
不過,現在這事情肯定不會存在的。
張璟確信,只要自己現在以國舅身份接觸那些渴望傳教的西方傳教士,許諾一些好處,對方肯定會盡心盡力的給他準備好他需要的技術和人才。
當然了,外國的科技人才要學習和吸納,本國的科技人才也不能落下,袁可立、徐光啟、孫元化這種人才,能招募麾下的,有一個算一個,他張璟是不嫌多,全部都要。
記憶裏,袁可立、徐光啟、孫元化三人,都是忠貞之人,就是孫元化被孔有德俘虜,也沒想過投降,這種忠誠有能力的人才,張璟不要那就是腦子進水了。
不過,袁可立是東林黨人,雖然是東林黨人,雖然他是東林黨少有的不仇視其他黨派,並且願意合作,不願意黨爭,內耗國力的開明人物,但畢竟身份特殊,而且這位日後又是帝師,想招募拉攏,看著也是各種不可能,只能看看日後有沒有機會合作了。
至於徐光啟和孫元化,自己去找太麻煩,等正式就職後,直接讓朱由校給自己找人並且調來,反正他已經金口玉言開了,要人給人,要錢給錢,不用白不用不是?
張璟心裏如此想著,絲毫不在意對面的方從哲看他的臉色。
“招募西洋傳教士、軍官兵卒,為我大明所用?看來國舅爺早有準備啊,此法確實是最佳良策。”方從哲笑著誇了句張璟。
心裏面,方從哲卻是暗道,這國舅爺雖然看著能力不俗,但到底還是嫩了點兒,也罷,老夫反正離開朝堂了,就提點下你,讓你少走些彎路吧!
而後,方從哲話鋒一轉道:“只是,若是這樣,老夫還是勸國舅爺別去趟這趟渾水了,難道國舅爺以為朝中沒人如此進言過嗎?甚至我大明也早有和西洋傳教士學習的先例,可是,國舅爺見過朝廷的火器技術發展的更快嗎?還不是依舊那樣?”
聞言,張璟眼神一凜,頓時覺得自己想得過於簡單了,明朝統治者又都不是傻子,怎麽會看不出西洋火器技術與自己的差距,怎麽會沒做過師夷長技的事情呢?
可西方傳教士入大明這麽多年,竟然還沒把西方遠遠高於自己的火炮技術學到手,這本身就有問題。
除非,這不是明朝政府不作為,看不到自己軍事與西洋的差距,而是有什麽勢力,從中作梗,在中間故意推遲拖延這些火器技術的發展。
“敢問方相公,朝中是否有人故意在朝廷研究火器裏陽奉陰違,拖延改革?”想了想,張璟試探問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