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捉蟲)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百二十六章 ==
莊嚴而肅穆的紫禁城, 此時是完全籠罩在一片白色的陰霾之中。
宮女太監們個個穿著喪服, 步履匆匆,行走之間連頭都不敢擡。
打從進入開隆二十年, 整個大昌便進入多事之秋。這裏澇完那裏旱,災情不斷, 造成各地糧食欠收或是顆粒無收。朝廷屢屢賑災,捉襟見肘, 偌大的大昌朝銀子倒是不缺了, 竟缺起了糧。
也是如今海上貿易繁榮, 手工制造業飛速發展, 各地的百姓俱是棄農從商。尤其浙江一帶,毀田植桑嚴重, 而地方官竟然絲毫不以為杵, 反而與之鼓勵。滿朝上下俱是沈浸在開了海禁所帶來的高額賦稅之中,根本沒人去考慮其實大昌本質上是一個農耕為主的國家。
等真正到了各地都缺糧的時候,才終於慌了神。
與此同時,邊關告急, 簡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好不容易這茬過了, 朝堂之上又因海禁之事鬧騰了起來,主關派和主開派吵得不可開交,另還有些渾水摸魚的在一旁攪渾水。
文官們撕逼起來, 可以是一件很大的事,無限縮小化;也可以是一件很小的事,無限放大化。他們更擅長聲東擊西、故布迷障、瞞天過海、圍魏救趙, 總而言之兵法三十六計,他們能把之玩出個花兒來。
隨著之前太子一系的董文成落馬,二皇子蠶食鯨吞了太子在沿海一帶的勢力,取而代之成了海上貿易的最大的受益人之一。這次二皇子一系自然是主開派的中流砥柱,而與之相反,太子則一直都是主關派的。
因為兩派相持不下,不免就有人開始帶節奏的攻擊起二皇子,紛紛彈劾他到了年紀久不至封地。如今媳婦也娶了,你還賴在京城作甚?!
這件事一直是二皇子的心病,不過由於之前太子失寵,這件事就這麽擱了下來。可近一年來太子靠著奉上了一名高麗美人兒,儼然一副重獲聖寵的樣子。
二皇子哪裏甘心就這麽被趕出京城,不過太子也不是吃素的,兩系爭鬥幾乎進入了白熱化。到底還是太子棋高一著,有美人兒枕頭風吹著,惠帝竟起了想遣二皇子出京就藩的念頭。
封王的聖旨下了,封地也定下了,這下二皇子慌了。
他面上倒也一副認命的模樣,背地裏卻聯合其母喬淑妃在後宮的勢力,以及他手下在宮中的勢力,在出京前夕的深夜潛入紫禁城逼宮。
逼的自然是惠帝的宮,更是太子的宮。
太子不防,被擊斃在東宮。二皇子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帶人逼至乾清宮,想讓惠帝寫下禪位的詔書。
這幾年舉國上下一片升平之色,國庫裏的銀子越來越多,自己辦成了祖、父兩代都沒辦成的事,惠帝終於可以稍作停歇了。雖到不了從此君王不早朝,但也不如往日勤勉。
他流連在後宮的時間越來越多,甚至動了南巡的心思,不過南巡可是勞民傷財之事,光是下面安排就得一年半載。就在這時,太子奉上了一名高麗的女人,成功地轉移了惠帝的註意力。
這女人極美,完全是一種中原女子沒有的異種風情,是個十足的尤物。
惠帝身為一國之君,活了大半輩子,也是才知道男女之間竟還有這麽多奇思妙想玩法,不免沈浸其中。一次兩次還行,終歸是上了年紀,難免精力不濟,為了在美人兒面前大展雄風,他命人找來了不少助興之藥。
二皇子逼宮這日,他正召了麗妃來乾清宮侍寢,剛服下助興之藥,自是一番顛龍倒鳳美不勝收。麗妃不堪承寵,還叫了貼身的幾個侍女上前助興。惠帝那叫一個妙不可言、酣暢淋漓,就在這當頭二皇子突然領著人闖進來了。
關於二皇子看到了什麽,抑或是他與惠帝之間發生了什麽,誰也不知道。總而言之,惠帝死在了龍床上。而就在此時,南寧公接到宮中生亂的消息,領著人前來救駕,當場在乾清宮裏拿下了弒父的二皇子。
事後經過太醫們的診斷,惠帝死於脫癥。
不過知道這件事的人不多,乾清宮當日當值的宮女太監們,次日消失了一大半,連洪英這個在惠帝身邊服侍了幾十年的,也被關了起來。
這種會讓皇族有失顏面的事,肯定不會對外人宣揚,於是二皇子便背上了弒父的罪名。
事實上惠帝也確實因為他而突然暴斃的。
一夜之間,惠帝崩了,太子歿了,紫禁城上下一片風聲鶴唳。
幾位閣老和朝中數位重臣紛紛進宮,與皇太後皇後共商國之大事。
而目前首先要辦的事,就是國不可一日無君,且按制定下了嗣皇帝人選後,才可為先帝發喪。不然一旦大行皇帝駕崩之事傳出,而新帝未定,恐會四邊生亂,民心不穩,舉國動蕩。
惠帝就兩個兒子,太子沒了,二皇子背負弒父弒兄大罪,自然不可能繼承大統,只能另則新君。幾位閣老和大臣們的意思是從恭親王一脈中,挑出一人繼承大統,且人選他們也挑好了,是恭親王最小的幼子,一個剛出生沒多久連名字都還未取的嬰孩。
提起這個了,就要說說了。
恭親王是惠帝的幼弟,也是除過鎮北王外,唯一和惠帝血脈最近的人。不過恭親王是先帝最小的兒子,當年惠帝登基之時,他才不過是個幾歲的幼童,再加上其母不過是個宮女,自然沒攙和在當年奪嫡風波之中。
惠帝登基後,就給恭親王封王讓其出宮另居,這些年來恭親王一直安分守己,本人也是胸無大志,沒什麽出息之人。惠帝早先名聲不好,自然待這個幼弟格外寬厚,而這寬厚僅是在恭親王安分守己的前提下。不然恭親王的封號也不會是‘恭’,說得不就是讓他畢恭畢敬、安分守己。
時過境遷,萬萬沒想到一向在京中就是個透明人的恭親王,竟會迎來如此機遇。若是他的幼子繼承了大統,以後這江山可是換了恭親王一脈來坐。
慈寧宮裏,首位坐著太後、皇後,以及孫貴妃。
莫貴妃沒到,太子歿斃的事讓她大受打擊,知道這事後就暈了過去,至今還未清醒過來。
三位宮中女眷俱是一身素服,太後滿臉憔悴,一夕之間白了頭發,而皇後和孫貴妃也是雙目紅腫,神色淒然。
聽了幾位閣老的提議,三人也未說話,皇後和孫貴妃甚至以帕掩面又嚶嚶的哭了起來。
鳳座上的太後看著立在下方一臉沈穩,卻神情難掩凝重與悲痛的首輔薛庭儴。
他身材幹瘦,頭發灰白,明明也是近六十的人,卻精神矍鑠、腰板硬朗,一點都沒有老態龍鐘之態。他一身朱紅色的官服,身姿挺拔如竹,一副閑庭信步的鎮定自若。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薛庭儴屹立朝堂幾十載,各種明槍暗箭、風風雨雨也見多了。他經歷了先帝的駕崩,走過了諸王奪嫡,如今又輪到了惠帝殯天,也許這世上根本沒什麽事值得讓他動容。
他眉眼低垂,束手站著,看似風淡雲輕,身上卻蘊含著一種屬於文人的風骨與桀驁不馴。
對下,薛庭儴是溫和的,誰人不說首輔平易近人。對上,他不卑不亢,帶著一眾文臣和先帝和惠帝鬥了幾十年。
他也確實有對上也桀驁不馴的資格。
就好比現在,昨日夜裏發生慘事之後,太後就下命封閉各處宮門,宮裏消息一概不準外傳,違者殺無赦。他還是知道了這件事,並帶著諸臣前來,甚至連嗣皇帝的人選,都提前幫這幾個宮中女眷們選好了。
其實薛庭儴的這種桀驁不馴極少示於人前,大抵也是沒將面前這三個女眷放在眼裏,才會忍不住露了些許出來。
實在不能怪他會露出鋒芒,而是他心裏實在高興啊,以前他從沒將惠帝放在眼裏,誰知臨到頭上了年紀,惠帝倒是各種昏招頻出,著實讓他所在的這一派手忙腳亂。
如今這麽好的機會,只要他們扶持著安王幼子登了基,至少又可以安穩十幾年。到了那個時候,他也該致仕了,再也不用去管這些烏七八糟的事。
有些人天生就肩負著一些東西,即使心中極為不耐,還是得去做。就好比薛庭儴。所以他想想就覺得很開心,又怎麽會不亢奮。
可他的這種自認還算自制的表情,落在太後眼裏卻是寫滿了大逆不道。
擁立幼君,把持朝綱,可不是大逆不道,亂臣賊子!
一副狼子野心全然掩藏在道貌岸然的皮囊之下!
太後雖是個婦孺,卻還沒忘記大昌的江山是怎麽來了。認真說來,祁姓也是臣子,卻因緣際會成了皇。若是讓薛庭儴等人如了願,擁立恭親王幼子為新君,以後這江山還能不能是姓祁的都未知,說不定姓了薛。
畢竟前車之鑒啊。
當然,這是基於大義之上的想法,實則太後一直恨著眼前這群文官。因為他們,她夫君早亡,讓自己做了寡婦。因為他們,害得她兒子疲於勞累,不然也不至於這般年紀便早逝。
這種恨是日積月累,是深入骨髓的。尤其太後如今喪了唯一的兒子,之所以還能鎮定坐在這裏,不過是知道自己不能倒,不然祁氏的江山怎麽辦。可她心裏卻是有一種暴戾的沖動,恨不得將眼前的所有人都撕得支離破碎。
她的面容突然悲慟起來,一個急喘眼一翻,人便昏了過去,顯然是被刺激到了。而旁邊的皇後和孫貴妃也顧不得哭了,忙湊上前去同時還不忘叫人。
這種情況之下,事情自然說不下去了,薛庭儴等人只能暫時離開慈寧宮。
榻上的太後睜眼睛,皇後即是驚喜又是驚恐地道:“母後,您嚇死臣妾了。這時候您若是有個三長兩短,臣妾可該怎麽辦啊……”
“扶哀家坐起來。”太後道。
見此,皇後也知道太後這是沒事,忙和孫貴妃兩人將她扶坐了起來。
太後揮退一眾宮女太監,才對兩人道:“如今這裏也沒有別人,你二人素來得哀家喜愛,哀家也知道你二人都是純善之人。今兒這情況你們也見著了,薛庭儴這老賊明擺著就是想擁立幼君,獨攬朝權。而我等孤兒寡母幾個,也沒個人撐腰,莫貴妃這會兒是不成了,哀家就想問問你們的意的見,你們對立恭親王幼子為嗣皇帝,是個什麽看法?”
皇後一怔,又去看太後的臉色,才哭著道:“也是臣妾無能,竟沒能給陛下生下一兒半女,以至於面臨這種為人所逼的境況。”
太後不耐煩道:“行了,現在別說這個,就說當下這事。”
“這——”皇後頓了一下,“臣妾聽太後的。”
這不是說了等於沒說嘛。以前太後倒是挺喜歡皇後對自己言聽計從,此時卻是心中生厭。
她不禁看向了孫貴妃。
其實方才那些話與其說是說給皇後聽,還不如說是給孫貴妃聽。孫貴妃進宮這麽多年,雖一直沒能誕下皇嗣,皇帝對她也算不得多麽寵愛,卻是十分給她體面的。
俱因為她有個好哥哥南寧公。
如今薛庭儴一眾官員咄咄逼人,更顯得任著九門提督的南寧公格外重要。
太後手裏如今也只剩南寧公這一個可用之人了,她娘家馬家這些年來一直是閑散勳貴,此時根本不頂用,所以孫貴妃的意見太後是非常重視的。
孫貴妃大抵也明白這個道理,面露沈思之色,良久才道:“擁立幼君,實在不是江山社稷之福,薛首輔他們的建議不可取。”
“恭親王還有五個兒子。”說到這裏,太後嘆了口氣。素來蠢笨木訥的恭親王竟是個多子多福之人,倒是她那皇兒……
一想到這些,太後就悲上心頭,同時更是忿忿不平。若是她皇家子嗣繁盛,又何至於面臨如此尷尬境地。
“難道母後覺得這人選還是要在恭親王一脈中挑?”
“他和皇帝的血脈最近,挑了他家的,外面人也挑不出什麽刺來。”
孫貴妃猶豫了一下,道:“難道太後忘了鎮北王?”
太後目露厲芒地望了過來,孫貴妃當即嚇得往地上一跪:“臣妾失言,還望母後不要怪罪。”
太後望了望她,突然嘆了一口氣:“你起來吧,誰都行,就是鎮北王不行。”
這件事關系著一段隱秘,不過太後不說,孫貴妃也不敢問,但在後宮這麽多年,多多少少還是能猜到一些的。
她抿了一下嘴角,低聲道:“臣妾說得並不是鎮北王,而是安郡王。”
聽到‘安郡王’一詞,太後頓時楞住了。
之後會楞,是因為這個稱呼實在太過遙遠,也是因為這個名字牽扯了許多回憶。
“臣妾覺得薛首輔能這麽快定下恭親王之子為嗣皇帝,肯定是兩者之間達成了什麽協議。另,這嗣皇帝的人選需得慎之又慎,臣妾個人以為他必須能和薛首輔一眾文臣分庭相抗,不然我祁姓江山唯恐……”
說到這裏,孫貴妃沒有再說下去了。
不光是太後,甚至連皇後都陷入了深思。
良久,太後長籲一口氣,道:“你們下去吧,讓哀家想想。”
皇後和許貴妃行了禮,兩人便退下了。
太後並沒有考慮太長時間,實則也沒時間給她思考。
因為就在之後恭親王也進宮了,一到慈寧宮就抱著她的腿大哭。這哭得甭管真假,反正讓太後來看,是在向她示威。
遂,她也不想了,下了密旨宣鎮北王世子進京。
其實從私心上,太後也是挺中意祁煊的,畢竟這孩子是由她看大的,知道這孩子是個至忠至孝之人。除了脾氣不好了些,但那也是之前,在經過去福建的一番歷練,越見沈穩。皇帝用他,更連著幾番在和那些朝臣們博弈中取得勝利。
讓太後來看,那孩子就是個福星。
尤其對她孝順,對皇後也孝順。
一切都盡善盡美,除了他是鎮北王的兒子。
可這兒子卻被他們養得和鎮北王不親,據說他去了遼東以後,鎮北王對他並不待見,甚至將之放逐去了黑河衛那種窮山惡水的地方。
為了此事,太後還和惠帝抹了眼淚,說虧待了那孩子。
惠帝也是嘆氣連連,卻沒說要召祁煊回京的話。祁煊是回去幹什麽的,沒人比太後和惠帝更為清楚。
所以還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嗎?
就算他是鎮北王的兒子,既然要做嗣皇帝,肯定是要入嗣過來,所以也沒什麽值得考量的了。
太後也算聰明,沒從明面下懿旨,而是下了密旨去福建,讓惠帝心腹王銘晟將密旨傳到遼東。
接下來的時間裏,太後等人一直和薛庭儴等眾朝臣拒抗。怕從中出了差錯,也沒敢直言拒絕,而是找著各種借口拖延。
薛庭儴似乎也洞悉了太後的想法,表面畢恭畢敬,實則心裏充滿了不滿。
這日,他聯合諸位朝臣進宮面見太後,竟在慈寧宮就對太後威逼上了。
“太後娘娘,國不可一日無君。”
“還請太後速速做出決斷!”
“還請太後速速做出決斷!”
一眾大臣紛紛跪了下來,看似恭謹有禮,實則個個都在行那威逼之事。
太後被氣得渾身發顫,皇後拿帕子捂著嘴哭了起來,孫貴妃也是淚水漣漣,一副孤兒寡母為人所逼的淒涼。
可惜這些朝臣都宛如睜眼瞎也似,竟個個視若不見。
“喲,這是在做什麽呢?知道的人曉得這是慈寧宮,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是菜市口。”一個聲音驀地在門邊響起。
所有人都不禁望了過去,就見一身材高大面容剛毅的男子站在宮門那處。
正是祁煊。
他一身玄色錦袍,風塵仆仆的,多年未在京中眾人眼裏出現,少了幾分桀驁不馴,多了幾分穩重,渾身的氣質沈穩而內斂,就像是一把入了鞘的劍,看似悄無聲息,實則內有鋒芒。
一時之間,竟沒人敢去認他。
直到首位上的太後高呼了一聲‘榮壽’,他們才知道眼前這人是誰。
竟然安郡王。
不對,是鎮北王世子。
他這個時候來這裏做什麽?
只有薛庭儴眼中閃過了一抹異色。
祁煊嘴角噙著冷笑,面色略見譏誚之色,他一面大步朝裏走來,一面朗聲道:“爺皇伯父剛殯天,你們這群不忠不義不仁不孝的小人就來慈寧宮逼我祖母,真是好大的膽子!”
一眾大臣面面相覷,其中一人走出來道:“世子此言差矣,我等眾人也是為江山社稷著想。”
祁煊滿臉冷笑:“好大的臉,讓你們著想。想什麽?你們姓祁?不姓祁,就邊上站著去,輪得到你們來指手畫腳議論我祁姓的江山。”
這人當場老臉就漲紫了,氣得胡須直顫抖:“好一個張狂的鎮北王世子,若是老臣沒記錯,藩王無詔不得進京,敢問世子進京可向禮部遞了折子?”此人正是禮部尚書胡前。
“喲,你這意思爺進京還要跟你打聲招呼?聽不懂人話還是什麽,你姓不姓祁,不姓祁就滾邊上去。這是紫禁城,是慈寧宮,不是你尚書府。”
這時,鳳座上的太後出聲了。
“榮壽,不得無禮。”她訓斥道,又轉頭對胡前說:“還望尚書大人不要見怪,榮壽這孩子素來孝順,大抵也是見著哀家郁郁不樂,皇後等人也是垂淚不止,才誤會了什麽。”
好吧,這話更是將胡前氣得不輕,合則鎮北王世子是因為孝順,才會對他出言不遜。而他的責問,都是阻止人盡孝的不忠不義之舉了。
“另,榮壽是哀家從遼東召回京的,為的自是繼承大統的嗣皇帝之事。”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驚了,包括祁煊。
太後滿意地看著下面朝臣一臉□□樣,心裏說不出的痛快。
“哀家和皇後商量了一下,私心還是覺得恭親王之子不太適合繼承大統,大昌不能選一個還在繈褓中的孩子作為新君。而榮壽,從小由皇後撫養長大,也是哀家和大行皇帝看著長大的。這孩子秉性純良,待人至善,又知根知底,文武全才,與大行皇帝有著最近的血脈,其本人也已大婚並有了嫡子,所以在子嗣上也是沒什麽問題的。讓哀家來看,簡直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了,不知眾卿以為如何?”
“這——”
“眾卿還是不要猶豫了,畢竟這可是為了社稷江山。要知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啊!”方才眾臣對太後所言,此時被她道出,簡直就像是一記耳光,狠狠地打在眾人的臉上。
太後端著雍容高貴的笑,俯視著下面眾人,又道:“大行皇帝素來禮賢下士,有容乃大,從諫如流,哀家雖身為太後,也是秉承大行皇帝一貫為人作風。難道一個在繈褓之中的嬰孩都能繼承大統,反倒是哀家和大行皇帝看中的世子不成?看來哀家是得去祖廟問一問先帝,這江山到底是不是姓祁的,哀家是不是真頭發長見識短,人老且眼瞎。”
說著,太後就從鳳座上站了起來,這便要擺駕去奉先殿了。
這行舉實在不得不讓眾大臣為之恐慌,他們逼著剛死了兒子的太後去哭祖廟,這要是傳了出去,不光沒臉見人,也會被天下人為之唾罵。
還有鎮北王世子,他背後可是站著幾十萬遼東軍。他們擁立嗣皇帝,本就是借口怕四邊生亂,舉國動蕩,這四邊其實說得就是遼東,如今若是祁煊為新君,這個借口卻是再不能用了。
就在這時,祁煊身邊的南寧公幾個大步上前,“太後英明,世子當是新君最佳人選。”
太後忙虛扶了一下:“南寧公快快請起,這些日子你勞累了。”
“臣作為大昌的臣子,當是為國為民死而後已。”
太後微笑頷首,再度面向以薛庭儴為首的一眾大臣。
事到如今,還能辯駁什麽?南寧公可是掌著內城九門的提督,就是因為有他一直在背後撐著太後,這些大臣才會好言相商,沒有行那強逼之事。看此時這場面,明顯就是太後早有決斷,才會夥同南寧公演了這麽長時間的戲,實則私下裏已經將鎮北王世子召回了京,說不定和遼東那邊也達成了什麽協議。
大勢已去,大勢已去啊!
“太後英明,我等不敢有異議。”隨著薛庭儴拜了下來,眾臣們都拜了下來。
太後覆又坐回鳳座上:“那事不宜遲,還請禮部與內閣諸位大臣擬旨,畢竟大行皇帝的喪儀卻是拖不得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莊嚴而肅穆的紫禁城, 此時是完全籠罩在一片白色的陰霾之中。
宮女太監們個個穿著喪服, 步履匆匆,行走之間連頭都不敢擡。
打從進入開隆二十年, 整個大昌便進入多事之秋。這裏澇完那裏旱,災情不斷, 造成各地糧食欠收或是顆粒無收。朝廷屢屢賑災,捉襟見肘, 偌大的大昌朝銀子倒是不缺了, 竟缺起了糧。
也是如今海上貿易繁榮, 手工制造業飛速發展, 各地的百姓俱是棄農從商。尤其浙江一帶,毀田植桑嚴重, 而地方官竟然絲毫不以為杵, 反而與之鼓勵。滿朝上下俱是沈浸在開了海禁所帶來的高額賦稅之中,根本沒人去考慮其實大昌本質上是一個農耕為主的國家。
等真正到了各地都缺糧的時候,才終於慌了神。
與此同時,邊關告急, 簡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好不容易這茬過了, 朝堂之上又因海禁之事鬧騰了起來,主關派和主開派吵得不可開交,另還有些渾水摸魚的在一旁攪渾水。
文官們撕逼起來, 可以是一件很大的事,無限縮小化;也可以是一件很小的事,無限放大化。他們更擅長聲東擊西、故布迷障、瞞天過海、圍魏救趙, 總而言之兵法三十六計,他們能把之玩出個花兒來。
隨著之前太子一系的董文成落馬,二皇子蠶食鯨吞了太子在沿海一帶的勢力,取而代之成了海上貿易的最大的受益人之一。這次二皇子一系自然是主開派的中流砥柱,而與之相反,太子則一直都是主關派的。
因為兩派相持不下,不免就有人開始帶節奏的攻擊起二皇子,紛紛彈劾他到了年紀久不至封地。如今媳婦也娶了,你還賴在京城作甚?!
這件事一直是二皇子的心病,不過由於之前太子失寵,這件事就這麽擱了下來。可近一年來太子靠著奉上了一名高麗美人兒,儼然一副重獲聖寵的樣子。
二皇子哪裏甘心就這麽被趕出京城,不過太子也不是吃素的,兩系爭鬥幾乎進入了白熱化。到底還是太子棋高一著,有美人兒枕頭風吹著,惠帝竟起了想遣二皇子出京就藩的念頭。
封王的聖旨下了,封地也定下了,這下二皇子慌了。
他面上倒也一副認命的模樣,背地裏卻聯合其母喬淑妃在後宮的勢力,以及他手下在宮中的勢力,在出京前夕的深夜潛入紫禁城逼宮。
逼的自然是惠帝的宮,更是太子的宮。
太子不防,被擊斃在東宮。二皇子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帶人逼至乾清宮,想讓惠帝寫下禪位的詔書。
這幾年舉國上下一片升平之色,國庫裏的銀子越來越多,自己辦成了祖、父兩代都沒辦成的事,惠帝終於可以稍作停歇了。雖到不了從此君王不早朝,但也不如往日勤勉。
他流連在後宮的時間越來越多,甚至動了南巡的心思,不過南巡可是勞民傷財之事,光是下面安排就得一年半載。就在這時,太子奉上了一名高麗的女人,成功地轉移了惠帝的註意力。
這女人極美,完全是一種中原女子沒有的異種風情,是個十足的尤物。
惠帝身為一國之君,活了大半輩子,也是才知道男女之間竟還有這麽多奇思妙想玩法,不免沈浸其中。一次兩次還行,終歸是上了年紀,難免精力不濟,為了在美人兒面前大展雄風,他命人找來了不少助興之藥。
二皇子逼宮這日,他正召了麗妃來乾清宮侍寢,剛服下助興之藥,自是一番顛龍倒鳳美不勝收。麗妃不堪承寵,還叫了貼身的幾個侍女上前助興。惠帝那叫一個妙不可言、酣暢淋漓,就在這當頭二皇子突然領著人闖進來了。
關於二皇子看到了什麽,抑或是他與惠帝之間發生了什麽,誰也不知道。總而言之,惠帝死在了龍床上。而就在此時,南寧公接到宮中生亂的消息,領著人前來救駕,當場在乾清宮裏拿下了弒父的二皇子。
事後經過太醫們的診斷,惠帝死於脫癥。
不過知道這件事的人不多,乾清宮當日當值的宮女太監們,次日消失了一大半,連洪英這個在惠帝身邊服侍了幾十年的,也被關了起來。
這種會讓皇族有失顏面的事,肯定不會對外人宣揚,於是二皇子便背上了弒父的罪名。
事實上惠帝也確實因為他而突然暴斃的。
一夜之間,惠帝崩了,太子歿了,紫禁城上下一片風聲鶴唳。
幾位閣老和朝中數位重臣紛紛進宮,與皇太後皇後共商國之大事。
而目前首先要辦的事,就是國不可一日無君,且按制定下了嗣皇帝人選後,才可為先帝發喪。不然一旦大行皇帝駕崩之事傳出,而新帝未定,恐會四邊生亂,民心不穩,舉國動蕩。
惠帝就兩個兒子,太子沒了,二皇子背負弒父弒兄大罪,自然不可能繼承大統,只能另則新君。幾位閣老和大臣們的意思是從恭親王一脈中,挑出一人繼承大統,且人選他們也挑好了,是恭親王最小的幼子,一個剛出生沒多久連名字都還未取的嬰孩。
提起這個了,就要說說了。
恭親王是惠帝的幼弟,也是除過鎮北王外,唯一和惠帝血脈最近的人。不過恭親王是先帝最小的兒子,當年惠帝登基之時,他才不過是個幾歲的幼童,再加上其母不過是個宮女,自然沒攙和在當年奪嫡風波之中。
惠帝登基後,就給恭親王封王讓其出宮另居,這些年來恭親王一直安分守己,本人也是胸無大志,沒什麽出息之人。惠帝早先名聲不好,自然待這個幼弟格外寬厚,而這寬厚僅是在恭親王安分守己的前提下。不然恭親王的封號也不會是‘恭’,說得不就是讓他畢恭畢敬、安分守己。
時過境遷,萬萬沒想到一向在京中就是個透明人的恭親王,竟會迎來如此機遇。若是他的幼子繼承了大統,以後這江山可是換了恭親王一脈來坐。
慈寧宮裏,首位坐著太後、皇後,以及孫貴妃。
莫貴妃沒到,太子歿斃的事讓她大受打擊,知道這事後就暈了過去,至今還未清醒過來。
三位宮中女眷俱是一身素服,太後滿臉憔悴,一夕之間白了頭發,而皇後和孫貴妃也是雙目紅腫,神色淒然。
聽了幾位閣老的提議,三人也未說話,皇後和孫貴妃甚至以帕掩面又嚶嚶的哭了起來。
鳳座上的太後看著立在下方一臉沈穩,卻神情難掩凝重與悲痛的首輔薛庭儴。
他身材幹瘦,頭發灰白,明明也是近六十的人,卻精神矍鑠、腰板硬朗,一點都沒有老態龍鐘之態。他一身朱紅色的官服,身姿挺拔如竹,一副閑庭信步的鎮定自若。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薛庭儴屹立朝堂幾十載,各種明槍暗箭、風風雨雨也見多了。他經歷了先帝的駕崩,走過了諸王奪嫡,如今又輪到了惠帝殯天,也許這世上根本沒什麽事值得讓他動容。
他眉眼低垂,束手站著,看似風淡雲輕,身上卻蘊含著一種屬於文人的風骨與桀驁不馴。
對下,薛庭儴是溫和的,誰人不說首輔平易近人。對上,他不卑不亢,帶著一眾文臣和先帝和惠帝鬥了幾十年。
他也確實有對上也桀驁不馴的資格。
就好比現在,昨日夜裏發生慘事之後,太後就下命封閉各處宮門,宮裏消息一概不準外傳,違者殺無赦。他還是知道了這件事,並帶著諸臣前來,甚至連嗣皇帝的人選,都提前幫這幾個宮中女眷們選好了。
其實薛庭儴的這種桀驁不馴極少示於人前,大抵也是沒將面前這三個女眷放在眼裏,才會忍不住露了些許出來。
實在不能怪他會露出鋒芒,而是他心裏實在高興啊,以前他從沒將惠帝放在眼裏,誰知臨到頭上了年紀,惠帝倒是各種昏招頻出,著實讓他所在的這一派手忙腳亂。
如今這麽好的機會,只要他們扶持著安王幼子登了基,至少又可以安穩十幾年。到了那個時候,他也該致仕了,再也不用去管這些烏七八糟的事。
有些人天生就肩負著一些東西,即使心中極為不耐,還是得去做。就好比薛庭儴。所以他想想就覺得很開心,又怎麽會不亢奮。
可他的這種自認還算自制的表情,落在太後眼裏卻是寫滿了大逆不道。
擁立幼君,把持朝綱,可不是大逆不道,亂臣賊子!
一副狼子野心全然掩藏在道貌岸然的皮囊之下!
太後雖是個婦孺,卻還沒忘記大昌的江山是怎麽來了。認真說來,祁姓也是臣子,卻因緣際會成了皇。若是讓薛庭儴等人如了願,擁立恭親王幼子為新君,以後這江山還能不能是姓祁的都未知,說不定姓了薛。
畢竟前車之鑒啊。
當然,這是基於大義之上的想法,實則太後一直恨著眼前這群文官。因為他們,她夫君早亡,讓自己做了寡婦。因為他們,害得她兒子疲於勞累,不然也不至於這般年紀便早逝。
這種恨是日積月累,是深入骨髓的。尤其太後如今喪了唯一的兒子,之所以還能鎮定坐在這裏,不過是知道自己不能倒,不然祁氏的江山怎麽辦。可她心裏卻是有一種暴戾的沖動,恨不得將眼前的所有人都撕得支離破碎。
她的面容突然悲慟起來,一個急喘眼一翻,人便昏了過去,顯然是被刺激到了。而旁邊的皇後和孫貴妃也顧不得哭了,忙湊上前去同時還不忘叫人。
這種情況之下,事情自然說不下去了,薛庭儴等人只能暫時離開慈寧宮。
榻上的太後睜眼睛,皇後即是驚喜又是驚恐地道:“母後,您嚇死臣妾了。這時候您若是有個三長兩短,臣妾可該怎麽辦啊……”
“扶哀家坐起來。”太後道。
見此,皇後也知道太後這是沒事,忙和孫貴妃兩人將她扶坐了起來。
太後揮退一眾宮女太監,才對兩人道:“如今這裏也沒有別人,你二人素來得哀家喜愛,哀家也知道你二人都是純善之人。今兒這情況你們也見著了,薛庭儴這老賊明擺著就是想擁立幼君,獨攬朝權。而我等孤兒寡母幾個,也沒個人撐腰,莫貴妃這會兒是不成了,哀家就想問問你們的意的見,你們對立恭親王幼子為嗣皇帝,是個什麽看法?”
皇後一怔,又去看太後的臉色,才哭著道:“也是臣妾無能,竟沒能給陛下生下一兒半女,以至於面臨這種為人所逼的境況。”
太後不耐煩道:“行了,現在別說這個,就說當下這事。”
“這——”皇後頓了一下,“臣妾聽太後的。”
這不是說了等於沒說嘛。以前太後倒是挺喜歡皇後對自己言聽計從,此時卻是心中生厭。
她不禁看向了孫貴妃。
其實方才那些話與其說是說給皇後聽,還不如說是給孫貴妃聽。孫貴妃進宮這麽多年,雖一直沒能誕下皇嗣,皇帝對她也算不得多麽寵愛,卻是十分給她體面的。
俱因為她有個好哥哥南寧公。
如今薛庭儴一眾官員咄咄逼人,更顯得任著九門提督的南寧公格外重要。
太後手裏如今也只剩南寧公這一個可用之人了,她娘家馬家這些年來一直是閑散勳貴,此時根本不頂用,所以孫貴妃的意見太後是非常重視的。
孫貴妃大抵也明白這個道理,面露沈思之色,良久才道:“擁立幼君,實在不是江山社稷之福,薛首輔他們的建議不可取。”
“恭親王還有五個兒子。”說到這裏,太後嘆了口氣。素來蠢笨木訥的恭親王竟是個多子多福之人,倒是她那皇兒……
一想到這些,太後就悲上心頭,同時更是忿忿不平。若是她皇家子嗣繁盛,又何至於面臨如此尷尬境地。
“難道母後覺得這人選還是要在恭親王一脈中挑?”
“他和皇帝的血脈最近,挑了他家的,外面人也挑不出什麽刺來。”
孫貴妃猶豫了一下,道:“難道太後忘了鎮北王?”
太後目露厲芒地望了過來,孫貴妃當即嚇得往地上一跪:“臣妾失言,還望母後不要怪罪。”
太後望了望她,突然嘆了一口氣:“你起來吧,誰都行,就是鎮北王不行。”
這件事關系著一段隱秘,不過太後不說,孫貴妃也不敢問,但在後宮這麽多年,多多少少還是能猜到一些的。
她抿了一下嘴角,低聲道:“臣妾說得並不是鎮北王,而是安郡王。”
聽到‘安郡王’一詞,太後頓時楞住了。
之後會楞,是因為這個稱呼實在太過遙遠,也是因為這個名字牽扯了許多回憶。
“臣妾覺得薛首輔能這麽快定下恭親王之子為嗣皇帝,肯定是兩者之間達成了什麽協議。另,這嗣皇帝的人選需得慎之又慎,臣妾個人以為他必須能和薛首輔一眾文臣分庭相抗,不然我祁姓江山唯恐……”
說到這裏,孫貴妃沒有再說下去了。
不光是太後,甚至連皇後都陷入了深思。
良久,太後長籲一口氣,道:“你們下去吧,讓哀家想想。”
皇後和許貴妃行了禮,兩人便退下了。
太後並沒有考慮太長時間,實則也沒時間給她思考。
因為就在之後恭親王也進宮了,一到慈寧宮就抱著她的腿大哭。這哭得甭管真假,反正讓太後來看,是在向她示威。
遂,她也不想了,下了密旨宣鎮北王世子進京。
其實從私心上,太後也是挺中意祁煊的,畢竟這孩子是由她看大的,知道這孩子是個至忠至孝之人。除了脾氣不好了些,但那也是之前,在經過去福建的一番歷練,越見沈穩。皇帝用他,更連著幾番在和那些朝臣們博弈中取得勝利。
讓太後來看,那孩子就是個福星。
尤其對她孝順,對皇後也孝順。
一切都盡善盡美,除了他是鎮北王的兒子。
可這兒子卻被他們養得和鎮北王不親,據說他去了遼東以後,鎮北王對他並不待見,甚至將之放逐去了黑河衛那種窮山惡水的地方。
為了此事,太後還和惠帝抹了眼淚,說虧待了那孩子。
惠帝也是嘆氣連連,卻沒說要召祁煊回京的話。祁煊是回去幹什麽的,沒人比太後和惠帝更為清楚。
所以還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嗎?
就算他是鎮北王的兒子,既然要做嗣皇帝,肯定是要入嗣過來,所以也沒什麽值得考量的了。
太後也算聰明,沒從明面下懿旨,而是下了密旨去福建,讓惠帝心腹王銘晟將密旨傳到遼東。
接下來的時間裏,太後等人一直和薛庭儴等眾朝臣拒抗。怕從中出了差錯,也沒敢直言拒絕,而是找著各種借口拖延。
薛庭儴似乎也洞悉了太後的想法,表面畢恭畢敬,實則心裏充滿了不滿。
這日,他聯合諸位朝臣進宮面見太後,竟在慈寧宮就對太後威逼上了。
“太後娘娘,國不可一日無君。”
“還請太後速速做出決斷!”
“還請太後速速做出決斷!”
一眾大臣紛紛跪了下來,看似恭謹有禮,實則個個都在行那威逼之事。
太後被氣得渾身發顫,皇後拿帕子捂著嘴哭了起來,孫貴妃也是淚水漣漣,一副孤兒寡母為人所逼的淒涼。
可惜這些朝臣都宛如睜眼瞎也似,竟個個視若不見。
“喲,這是在做什麽呢?知道的人曉得這是慈寧宮,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是菜市口。”一個聲音驀地在門邊響起。
所有人都不禁望了過去,就見一身材高大面容剛毅的男子站在宮門那處。
正是祁煊。
他一身玄色錦袍,風塵仆仆的,多年未在京中眾人眼裏出現,少了幾分桀驁不馴,多了幾分穩重,渾身的氣質沈穩而內斂,就像是一把入了鞘的劍,看似悄無聲息,實則內有鋒芒。
一時之間,竟沒人敢去認他。
直到首位上的太後高呼了一聲‘榮壽’,他們才知道眼前這人是誰。
竟然安郡王。
不對,是鎮北王世子。
他這個時候來這裏做什麽?
只有薛庭儴眼中閃過了一抹異色。
祁煊嘴角噙著冷笑,面色略見譏誚之色,他一面大步朝裏走來,一面朗聲道:“爺皇伯父剛殯天,你們這群不忠不義不仁不孝的小人就來慈寧宮逼我祖母,真是好大的膽子!”
一眾大臣面面相覷,其中一人走出來道:“世子此言差矣,我等眾人也是為江山社稷著想。”
祁煊滿臉冷笑:“好大的臉,讓你們著想。想什麽?你們姓祁?不姓祁,就邊上站著去,輪得到你們來指手畫腳議論我祁姓的江山。”
這人當場老臉就漲紫了,氣得胡須直顫抖:“好一個張狂的鎮北王世子,若是老臣沒記錯,藩王無詔不得進京,敢問世子進京可向禮部遞了折子?”此人正是禮部尚書胡前。
“喲,你這意思爺進京還要跟你打聲招呼?聽不懂人話還是什麽,你姓不姓祁,不姓祁就滾邊上去。這是紫禁城,是慈寧宮,不是你尚書府。”
這時,鳳座上的太後出聲了。
“榮壽,不得無禮。”她訓斥道,又轉頭對胡前說:“還望尚書大人不要見怪,榮壽這孩子素來孝順,大抵也是見著哀家郁郁不樂,皇後等人也是垂淚不止,才誤會了什麽。”
好吧,這話更是將胡前氣得不輕,合則鎮北王世子是因為孝順,才會對他出言不遜。而他的責問,都是阻止人盡孝的不忠不義之舉了。
“另,榮壽是哀家從遼東召回京的,為的自是繼承大統的嗣皇帝之事。”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驚了,包括祁煊。
太後滿意地看著下面朝臣一臉□□樣,心裏說不出的痛快。
“哀家和皇後商量了一下,私心還是覺得恭親王之子不太適合繼承大統,大昌不能選一個還在繈褓中的孩子作為新君。而榮壽,從小由皇後撫養長大,也是哀家和大行皇帝看著長大的。這孩子秉性純良,待人至善,又知根知底,文武全才,與大行皇帝有著最近的血脈,其本人也已大婚並有了嫡子,所以在子嗣上也是沒什麽問題的。讓哀家來看,簡直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了,不知眾卿以為如何?”
“這——”
“眾卿還是不要猶豫了,畢竟這可是為了社稷江山。要知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啊!”方才眾臣對太後所言,此時被她道出,簡直就像是一記耳光,狠狠地打在眾人的臉上。
太後端著雍容高貴的笑,俯視著下面眾人,又道:“大行皇帝素來禮賢下士,有容乃大,從諫如流,哀家雖身為太後,也是秉承大行皇帝一貫為人作風。難道一個在繈褓之中的嬰孩都能繼承大統,反倒是哀家和大行皇帝看中的世子不成?看來哀家是得去祖廟問一問先帝,這江山到底是不是姓祁的,哀家是不是真頭發長見識短,人老且眼瞎。”
說著,太後就從鳳座上站了起來,這便要擺駕去奉先殿了。
這行舉實在不得不讓眾大臣為之恐慌,他們逼著剛死了兒子的太後去哭祖廟,這要是傳了出去,不光沒臉見人,也會被天下人為之唾罵。
還有鎮北王世子,他背後可是站著幾十萬遼東軍。他們擁立嗣皇帝,本就是借口怕四邊生亂,舉國動蕩,這四邊其實說得就是遼東,如今若是祁煊為新君,這個借口卻是再不能用了。
就在這時,祁煊身邊的南寧公幾個大步上前,“太後英明,世子當是新君最佳人選。”
太後忙虛扶了一下:“南寧公快快請起,這些日子你勞累了。”
“臣作為大昌的臣子,當是為國為民死而後已。”
太後微笑頷首,再度面向以薛庭儴為首的一眾大臣。
事到如今,還能辯駁什麽?南寧公可是掌著內城九門的提督,就是因為有他一直在背後撐著太後,這些大臣才會好言相商,沒有行那強逼之事。看此時這場面,明顯就是太後早有決斷,才會夥同南寧公演了這麽長時間的戲,實則私下裏已經將鎮北王世子召回了京,說不定和遼東那邊也達成了什麽協議。
大勢已去,大勢已去啊!
“太後英明,我等不敢有異議。”隨著薛庭儴拜了下來,眾臣們都拜了下來。
太後覆又坐回鳳座上:“那事不宜遲,還請禮部與內閣諸位大臣擬旨,畢竟大行皇帝的喪儀卻是拖不得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