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合圍汴京
關燈
小
中
大
“啟奏皇上,南朝的軍隊正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壓過來。以臣推斷,合圍汴京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巴布爾向忽必烈匯報情況。
此時的忽必烈比起先前,已經明顯蒼老了許多,以前的忽必烈意氣風發,在什麽情況下都是意氣自若,即使面對趙僉的大軍也是冷靜從容,活力四射。現在,這種活力與冷靜依然還在,但是一連串的敗仗對他的打擊已經很明顯,他的容顏顯得有些蒼老。
這也難怪,換作任何一人個,處在他的地位,在遭到一連串沈重的打擊之後,都會和他一樣的表現,這點已為歷史所證明,可以舉出一打例子。二戰時,那位元首在戰爭一開始的表現讓德軍將領們傾倒,可是當德國軍隊遭到慘敗後,他了變了,不再喜歡傾聽將領們的意見,只喜歡獨斷專行,變得歇斯底裏,讓德軍將領們感到失望。
忽必烈並沒有問戰爭的情況,而是關切地問道:“巴布爾,你的傷勢怎麽樣?好些了嗎?”
巴布爾也真夠倒黴的,也許這是上天對他這種人的懲罰,碭山大火他雖然是逃出來了,可是他也給燒傷多處,他能夠死裏逃生真的是稱得上很僥幸了。對於忽必烈來說,今年是很不利,對巴布爾來說也是流年不利,東線決戰時,炮彈好象長了眼睛,一發炮彈正正對著他打來,要不是他的親兵見機得快,把他倒在地上的話,他肯定給炸成了碎塊。
饒是如此,他的左邊身子也是給炸得血肉模糊,左臂齊肩給炸斷,不得不送到汴京養傷。忽必烈身邊正缺少一位足智多謀的軍事助手,巴布爾雖是重傷在身,也不得不打點起精神,當好這一助手角色。
“回皇上,臣好多了。”巴布爾如實回答。他的傷勢在太醫的調治下,明顯好轉。
忽必烈稍為放心,問道:“有沒有忠和的消息?”忽必烈對郭侃這位最得力的謀士是情有獨鐘,無時無刻不在關心他的下落。
“到現在還沒有收到郭大人的消息。”巴布爾回答,道:“臣已派出探子,一有郭大人的消息,馬上報來。”
對於巴布爾的處置,忽必烈還是滿意,問道:“你說,三弟這是怎麽了?他明明有機會在東線解圍,他為什麽會放棄呢?即使他不想解救殘軍,那麽在南線,他也同樣有機會救出忠和大軍,可他為什麽不動手?老是機動。”
“皇上,伊兒汗的事,臣無話可說。”巴布爾深知“疏不間親”的道理,他雖得到忽必烈的信任,但他畢竟是外人,不好參與忽必烈兄弟之間的事情。
忽必烈看了他一眼,道:“三弟能從西方趕來中土,這份情誼比天高,比海深,朕會永遠記住。可是,讓朕想不通的是,他為什麽不盡這最後一功呢?你聽到了什麽風聲?你說。”
巴布爾不得不佩服忽必烈見機之快,居然猜到了,只得直言道:“皇上,在伊兒汗到達東線之前,他和埃及蘇丹拜巴爾打了一仗,臣以為正是這個拜巴爾讓他改變了決定。”
“他這是為了保存實力,免得到時拜巴爾有所異動時,他無法應付。”忽必烈一語道破玄機,嘆道:“三弟啊,你壞了朕的大事。有句話得好‘皮之不存,毛將焉付?’要是中原決戰失利,你就能完然西返?南朝的軍隊還不把你團團圍住,聚而殲之。三弟啊,你聰明一世,卻糊塗一時。”
人不存私心,往往見事明快,一旦存了私心,再聰明的人都可能變得糊塗,這點在歷史上特別明顯。
巴布爾可不敢插話,只好靜靜呼著。
忽必烈話鋒一轉,問道:“東線情況怎麽樣?”
“目前還在抵抗,南朝軍隊到達汴京,還有點時間。不過,臣以為,這只是時間問題,還請皇上早做打算。”巴布爾提醒忽必烈。
巴布爾這是在暗示忽必烈,應該命令旭烈兀向汴京靠攏,以免他離汴京太遠給南宋吃掉。他是聰明人,深知疏不間親的道理,不明言,以委婉的方式點醒。
忽必烈哪有不明白的道理,看著巴布爾,道:“你很會說話。不過,朕不喜歡你繞彎子。嗯,是該催催三弟,趕快退到汴京來,我們合兵一處,共同守衛汴京。朕想,這次他應該會盡全力了。”
“廖將軍,就讓我們放開手腳打一仗吧,只要我們盡力一搏,韃子根本就抵擋不住,我們很快就會到達汴京。”部將孫外年很是不滿地道:“斬亂麻要快刀,殺雞你卻用鈍刀,這能殺得死嗎?我們明明有實力,卻不準我們用,也太太太……”後面的言詞太激烈了,不自然地住嘴不說。
他的話得到眾將的響應,道:“是啊,大人,孫將軍說得有道理,讓我們好好打一仗吧。”
廖勝功一向好說話,這次的表現卻是一點都不好說話,環視眾人一眼,道:“你們什麽都不要說,叫你們悠著點打,就悠著點打。誰要是打得太狠了,那可是違背軍令,要受重處。”說到後來,語氣已經變得非常嚴厲。
“哪有這種事,打得好還要受處罰,那打得差不是要受獎了?”眾將難以理解這一道奇怪的命令,開始逆向思維。
趙良淳糾正道:“不是打得好要受處罰,是違背軍令要受處罰。”
“這軍令也太不近情理了。”孫外年仍是難以理解,嘮叨起來。
廖勝功笑道:“孫將軍,你不用不服氣,給你交個底吧。早點打到汴京,我也想。我還恨不得現在就把汴京光覆,雪卻百年的恥辱,可皇上不許啊。”
“這是皇上的命令?”眾將齊聲問道。李雋一向英明,下達的命令總是讓將士們心服口服,如此不近情理的命令還沒有過,眾將乍聞是言還有不驚奇的道理。
趙良淳點頭道:“你們難以置信,這很正常。我也跟你們一樣,接到這道命令時,也是想不通。等我想通了,我不得不佩服皇上的奇思妙想,這是皇上的一條妙計。”
眾將本就有些糊塗,聽了趙良淳的話就更迷糊了,一個個瞪大眼睛,好奇地看著趙良淳和廖勝功二人,連話都不知道說了。
這也難怪,進攻不準用全力,打得太好了還要受到處罰,這種事情只能歸於不近情理,不懂兵法,卻給趙良淳說成是奇謀妙計,任誰聽了都會如眾將一般反應。
“燈不撥不亮,話不說不明,我就給你們明說了吧。”廖勝功在征得趙良淳同意後決定給眾將說明白,免得他們整天吵著要狠打猛揍,道:“我相信你們會嚴守軍規,不會洩露出去。即使有人洩露出去也不怕,皇上這一計不怕給忽必烈識破,就算是他識破了,他還得上當,這就是皇上的高明處。皇上之所以要我們緩攻緩圍,是因為皇上決定以汴京為餌來釣旭烈兀。汴京的重要性,我不說你們也明白。要是我們現在就把汴京圍住了,甚至打下來,旭烈兀就有可能不向汴京靠攏。”
孫外年馬上發表看法道:“大人,就算旭烈兀不向汴京靠攏,中原就這麽大,他能去哪裏?這是朝廷的天下,還怕他能飛上天去?”
他這話很有道理,馬上就得到眾將的一致讚同。
“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廖勝功笑道:“中原是朝廷的天下,這點沒錯。現在,朝廷是打了好幾個大勝仗,韃子的軍隊遭到了重創,損失得差不多了。但是,你們不要給勝利沖昏了頭腦,中原現在的局勢很亂,主要原因是很多散兵游勇橫行,朝廷要集中兵力對旭烈兀和忽必烈,剿滅這些散兵游勇還沒有時間。”
象這樣大規模的戰爭,必然會有很多散兵游勇,四處橫行,欺壓百姓,制造混亂,這點很正常。眾將也是明白這個道理,點頭稱是。
“朝廷目前最緊要的任務就是把忽必烈剩下的軍隊以及旭烈兀的軍隊徹底殲滅掉。”廖勝功接著道:“這兩件事其實是一件事,兩者可以一起完成。汴京還在韃子手裏,旭烈兀就會向汴京靠攏,因為他只有這麽做才有機會支持下去。即使支撐不下去,旭烈兀也會想辦法侍機渡過黃河北躥,好似在中原等著被殲滅。”
部將鐘文忠道:“朝廷擁有強大的海軍,把黃河封得死死的,他就是想北躥也沒有機會。”
廖勝功點頭,道:“你說得不錯。上次,旭烈兀能夠渡過黃河,趕到中原,他也太僥幸了。這次,鄭將軍把海軍分成三個部分,部署在黃河的上中下游,即使一段給封了河,另一部分還可以趕去。”
趙良淳接過話頭道:“回到黃河以北,旭烈兀還有一條道路,他可以不通過黃河,而是沿著黃河南河向西逃躥,再到甘涼之地,輾轉回到大都或者是回到中東。”
“趙將軍說得一點不錯,要是朝廷現在就把汴京打下來的話,旭烈兀肯定會這麽做。你們都是軍人,你們也都知道一個理:只要能夠保存軍隊的事情,就應該去做。”廖勝功接著分析道:“所以,汴京現在不能給打下來,免得旭烈兀西躥,給朝廷的圍殲造成麻煩。”
趙良淳得出結論道:“即使旭烈兀西躥,他也難以回到大都。但是,那會給朝廷的圍殲行動增加很多困難。把他吸引到汴京附近來殲滅掉,就省事多了。”
話說到這份上,不會有人還不明白,眾將齊聲讚道:“皇上的計策真高明!”
孫外年想了一下,道:“戲要演得逼真,朝廷的軍隊應該出現在汴京城下,給韃子造成更大的壓力,忽必烈就會催促旭烈兀向汴京靠攏,這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孫將軍,你這個主意出得好,皇上早有安排。東西南三個方向的軍隊齊頭並進,向汴京開去,只不過是一個幌子,暗中要進行的就是圍堵旭烈兀,免得他逃躥。”廖勝功很是讚許地道:“兵臨汴京的事就交給鄭將軍的海軍去做。”
汴京的黃河上,鄭靜和站在船頭上,靜靜地望著南岸,虎目中含滿了淚水。鄭靜和具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可貴品質,冷靜沈著,不為感情所左右,然而此時的他也忍不住潸然淚下,沾濕衣衫。
黃河的汴京段,曾經上演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尤其是宋朝在這段河曲上上演的故事就更多了,更加讓人傷悲、悲憤。女真人攻破汴京,逼迫宋室南遷,中原淪陷,雖是百年前的故事,但是宗澤將軍的疾呼“渡河!渡河!渡河!”仍是言尤在耳,每一個華夏子民銘記在心。
鄭靜和到了這裏,他能不激動嗎?更何況他率領的南宋海軍不計其數,船只把河面都遮住了,換句話說光覆汴京的行動正式拉開了幄幕。不要說鄭靜和將軍,就是換作任何人,當此情景,都激動不已。
“光覆汴京!”激動難已的鄭靜和振臂高呼。
他身邊的將士們跟著他吶喊:“光覆汴京!”
他們的吶喊立即得到其他船上的將士的呼應,齊聲吶喊:“光覆汴京!”只一會兒功夫,無數聲“光覆汴京”匯成一首壯歌,直上雲霄。
“宗將軍,你聽見了嗎?朝廷開始光覆汴京了。”鄭靜和喃喃告慰宗澤將軍的在天之靈。
“你有什麽事?”忽必烈問急急而入的巴布爾。
巴布爾行完禮,道:“回皇上,南朝的海軍已經到了汴京。他們在河上大呼‘光覆汴京’,聲浪直沖九霄,良久不絕,以臣判斷,他們的人數很多。”
忽必烈神態淡然,好象這個天大的壞消息根本就沒有聽見似的,但是敏銳的巴布爾還是發現忽必烈的瞳孔明顯地縮小了。
過了一會兒,忽必烈才道:“該來的終歸要來。他們現在在做什麽?”
“正在準備登陸。”巴布爾回答,提醒忽必烈道:“皇上,是不是再催催伊兒汗?”在現在這種情況下,旭烈兀趕到汴京,兵力合到一處,好處大得多。
忽必烈點頭,道:“是該再催催他了。”
看了手裏的信,旭烈兀微微嘆口氣,下令道:“命令所有軍隊,一刻也停地向汴京靠攏。”
羅思可問道:“可汗,天可汗又來信催了?”
“明知故問。”旭烈兀冷冷地道。
羅思可遲疑了一下,道:“可汗,臣有一句話,不知道當說不當說。”
“你說吧。”旭烈兀非常幹脆地道:“把你心裏的話都說出來。”
羅思可小心地道:“可汗,臣以為我們不一定要向汴京靠攏。中原這麽富饒,我們完全可以開創出一片新天地。臣在中東時聽人說過,有一個叫迦什麽將軍的,在意大利十六年,沒有得到他國家的一兵一卒的增援。我們有三十萬軍隊,可以比他做得更好。”
“你說的是迦太基名將漢尼拔的事。”旭烈兀否決他的提議,道:“那根本就不可能。這裏是中原,不是意大利。我們除了向汴京靠攏以外,還能去什麽地方?沿著黃河南岸向西撤都比你的主意高明。就是西邊的路已經不通了,給南朝封死了。現在,只有北邊的路還能通行,要是我們晚了,連這條路都會沒有。”
漢尼拔在意大利一呆十六年,沒有得到迦太基一兵一卒的增援,究其原因,不外兩個方面。一個是漢尼拔這位名將傑出的軍政才幹,使得當時羅馬帝國的第一名將西庇阿也認為要想在意大利境內擊敗他根本不可能,才極力主張攻擊迦太基本土,逼其撤軍。經過努力,這一目的達到了。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羅馬帝國才興起,征服了羅馬境內很多民族,而羅馬人還沒有把這些民族同化掉,這些民族還沒有和羅馬人融為一體,使得漢尼拔在這裏如魚得水,要兵有兵,要糧有糧。
而中原就不同了,華夏的根本重地,清一色的漢人,同一個民族,有著相同的祖先,有著相同的文明,有著相同的文化根底,老百姓根本就不會與旭烈兀合作,羅思可想仿效漢尼拔真的是異想天開。旭烈兀這位滅國數十的蒙古英雄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才否決他的提議。
“報告,旭烈兀的前隊馬上就到朱仙鎮了。”探子喘著氣,把這個天大的好消息告訴趙良淳。
趙良淳很是振奮地道:“好,來得好。”拍拍火炮,對朱瑞祥道:“朱將軍,看你的了。旭烈兀一到,你不用客氣,給他狠點。”
朱瑞祥很是期待地道:“趙將軍放心吧,我的胃口一向不小,有多少吃多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此時的忽必烈比起先前,已經明顯蒼老了許多,以前的忽必烈意氣風發,在什麽情況下都是意氣自若,即使面對趙僉的大軍也是冷靜從容,活力四射。現在,這種活力與冷靜依然還在,但是一連串的敗仗對他的打擊已經很明顯,他的容顏顯得有些蒼老。
這也難怪,換作任何一人個,處在他的地位,在遭到一連串沈重的打擊之後,都會和他一樣的表現,這點已為歷史所證明,可以舉出一打例子。二戰時,那位元首在戰爭一開始的表現讓德軍將領們傾倒,可是當德國軍隊遭到慘敗後,他了變了,不再喜歡傾聽將領們的意見,只喜歡獨斷專行,變得歇斯底裏,讓德軍將領們感到失望。
忽必烈並沒有問戰爭的情況,而是關切地問道:“巴布爾,你的傷勢怎麽樣?好些了嗎?”
巴布爾也真夠倒黴的,也許這是上天對他這種人的懲罰,碭山大火他雖然是逃出來了,可是他也給燒傷多處,他能夠死裏逃生真的是稱得上很僥幸了。對於忽必烈來說,今年是很不利,對巴布爾來說也是流年不利,東線決戰時,炮彈好象長了眼睛,一發炮彈正正對著他打來,要不是他的親兵見機得快,把他倒在地上的話,他肯定給炸成了碎塊。
饒是如此,他的左邊身子也是給炸得血肉模糊,左臂齊肩給炸斷,不得不送到汴京養傷。忽必烈身邊正缺少一位足智多謀的軍事助手,巴布爾雖是重傷在身,也不得不打點起精神,當好這一助手角色。
“回皇上,臣好多了。”巴布爾如實回答。他的傷勢在太醫的調治下,明顯好轉。
忽必烈稍為放心,問道:“有沒有忠和的消息?”忽必烈對郭侃這位最得力的謀士是情有獨鐘,無時無刻不在關心他的下落。
“到現在還沒有收到郭大人的消息。”巴布爾回答,道:“臣已派出探子,一有郭大人的消息,馬上報來。”
對於巴布爾的處置,忽必烈還是滿意,問道:“你說,三弟這是怎麽了?他明明有機會在東線解圍,他為什麽會放棄呢?即使他不想解救殘軍,那麽在南線,他也同樣有機會救出忠和大軍,可他為什麽不動手?老是機動。”
“皇上,伊兒汗的事,臣無話可說。”巴布爾深知“疏不間親”的道理,他雖得到忽必烈的信任,但他畢竟是外人,不好參與忽必烈兄弟之間的事情。
忽必烈看了他一眼,道:“三弟能從西方趕來中土,這份情誼比天高,比海深,朕會永遠記住。可是,讓朕想不通的是,他為什麽不盡這最後一功呢?你聽到了什麽風聲?你說。”
巴布爾不得不佩服忽必烈見機之快,居然猜到了,只得直言道:“皇上,在伊兒汗到達東線之前,他和埃及蘇丹拜巴爾打了一仗,臣以為正是這個拜巴爾讓他改變了決定。”
“他這是為了保存實力,免得到時拜巴爾有所異動時,他無法應付。”忽必烈一語道破玄機,嘆道:“三弟啊,你壞了朕的大事。有句話得好‘皮之不存,毛將焉付?’要是中原決戰失利,你就能完然西返?南朝的軍隊還不把你團團圍住,聚而殲之。三弟啊,你聰明一世,卻糊塗一時。”
人不存私心,往往見事明快,一旦存了私心,再聰明的人都可能變得糊塗,這點在歷史上特別明顯。
巴布爾可不敢插話,只好靜靜呼著。
忽必烈話鋒一轉,問道:“東線情況怎麽樣?”
“目前還在抵抗,南朝軍隊到達汴京,還有點時間。不過,臣以為,這只是時間問題,還請皇上早做打算。”巴布爾提醒忽必烈。
巴布爾這是在暗示忽必烈,應該命令旭烈兀向汴京靠攏,以免他離汴京太遠給南宋吃掉。他是聰明人,深知疏不間親的道理,不明言,以委婉的方式點醒。
忽必烈哪有不明白的道理,看著巴布爾,道:“你很會說話。不過,朕不喜歡你繞彎子。嗯,是該催催三弟,趕快退到汴京來,我們合兵一處,共同守衛汴京。朕想,這次他應該會盡全力了。”
“廖將軍,就讓我們放開手腳打一仗吧,只要我們盡力一搏,韃子根本就抵擋不住,我們很快就會到達汴京。”部將孫外年很是不滿地道:“斬亂麻要快刀,殺雞你卻用鈍刀,這能殺得死嗎?我們明明有實力,卻不準我們用,也太太太……”後面的言詞太激烈了,不自然地住嘴不說。
他的話得到眾將的響應,道:“是啊,大人,孫將軍說得有道理,讓我們好好打一仗吧。”
廖勝功一向好說話,這次的表現卻是一點都不好說話,環視眾人一眼,道:“你們什麽都不要說,叫你們悠著點打,就悠著點打。誰要是打得太狠了,那可是違背軍令,要受重處。”說到後來,語氣已經變得非常嚴厲。
“哪有這種事,打得好還要受處罰,那打得差不是要受獎了?”眾將難以理解這一道奇怪的命令,開始逆向思維。
趙良淳糾正道:“不是打得好要受處罰,是違背軍令要受處罰。”
“這軍令也太不近情理了。”孫外年仍是難以理解,嘮叨起來。
廖勝功笑道:“孫將軍,你不用不服氣,給你交個底吧。早點打到汴京,我也想。我還恨不得現在就把汴京光覆,雪卻百年的恥辱,可皇上不許啊。”
“這是皇上的命令?”眾將齊聲問道。李雋一向英明,下達的命令總是讓將士們心服口服,如此不近情理的命令還沒有過,眾將乍聞是言還有不驚奇的道理。
趙良淳點頭道:“你們難以置信,這很正常。我也跟你們一樣,接到這道命令時,也是想不通。等我想通了,我不得不佩服皇上的奇思妙想,這是皇上的一條妙計。”
眾將本就有些糊塗,聽了趙良淳的話就更迷糊了,一個個瞪大眼睛,好奇地看著趙良淳和廖勝功二人,連話都不知道說了。
這也難怪,進攻不準用全力,打得太好了還要受到處罰,這種事情只能歸於不近情理,不懂兵法,卻給趙良淳說成是奇謀妙計,任誰聽了都會如眾將一般反應。
“燈不撥不亮,話不說不明,我就給你們明說了吧。”廖勝功在征得趙良淳同意後決定給眾將說明白,免得他們整天吵著要狠打猛揍,道:“我相信你們會嚴守軍規,不會洩露出去。即使有人洩露出去也不怕,皇上這一計不怕給忽必烈識破,就算是他識破了,他還得上當,這就是皇上的高明處。皇上之所以要我們緩攻緩圍,是因為皇上決定以汴京為餌來釣旭烈兀。汴京的重要性,我不說你們也明白。要是我們現在就把汴京圍住了,甚至打下來,旭烈兀就有可能不向汴京靠攏。”
孫外年馬上發表看法道:“大人,就算旭烈兀不向汴京靠攏,中原就這麽大,他能去哪裏?這是朝廷的天下,還怕他能飛上天去?”
他這話很有道理,馬上就得到眾將的一致讚同。
“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廖勝功笑道:“中原是朝廷的天下,這點沒錯。現在,朝廷是打了好幾個大勝仗,韃子的軍隊遭到了重創,損失得差不多了。但是,你們不要給勝利沖昏了頭腦,中原現在的局勢很亂,主要原因是很多散兵游勇橫行,朝廷要集中兵力對旭烈兀和忽必烈,剿滅這些散兵游勇還沒有時間。”
象這樣大規模的戰爭,必然會有很多散兵游勇,四處橫行,欺壓百姓,制造混亂,這點很正常。眾將也是明白這個道理,點頭稱是。
“朝廷目前最緊要的任務就是把忽必烈剩下的軍隊以及旭烈兀的軍隊徹底殲滅掉。”廖勝功接著道:“這兩件事其實是一件事,兩者可以一起完成。汴京還在韃子手裏,旭烈兀就會向汴京靠攏,因為他只有這麽做才有機會支持下去。即使支撐不下去,旭烈兀也會想辦法侍機渡過黃河北躥,好似在中原等著被殲滅。”
部將鐘文忠道:“朝廷擁有強大的海軍,把黃河封得死死的,他就是想北躥也沒有機會。”
廖勝功點頭,道:“你說得不錯。上次,旭烈兀能夠渡過黃河,趕到中原,他也太僥幸了。這次,鄭將軍把海軍分成三個部分,部署在黃河的上中下游,即使一段給封了河,另一部分還可以趕去。”
趙良淳接過話頭道:“回到黃河以北,旭烈兀還有一條道路,他可以不通過黃河,而是沿著黃河南河向西逃躥,再到甘涼之地,輾轉回到大都或者是回到中東。”
“趙將軍說得一點不錯,要是朝廷現在就把汴京打下來的話,旭烈兀肯定會這麽做。你們都是軍人,你們也都知道一個理:只要能夠保存軍隊的事情,就應該去做。”廖勝功接著分析道:“所以,汴京現在不能給打下來,免得旭烈兀西躥,給朝廷的圍殲造成麻煩。”
趙良淳得出結論道:“即使旭烈兀西躥,他也難以回到大都。但是,那會給朝廷的圍殲行動增加很多困難。把他吸引到汴京附近來殲滅掉,就省事多了。”
話說到這份上,不會有人還不明白,眾將齊聲讚道:“皇上的計策真高明!”
孫外年想了一下,道:“戲要演得逼真,朝廷的軍隊應該出現在汴京城下,給韃子造成更大的壓力,忽必烈就會催促旭烈兀向汴京靠攏,這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孫將軍,你這個主意出得好,皇上早有安排。東西南三個方向的軍隊齊頭並進,向汴京開去,只不過是一個幌子,暗中要進行的就是圍堵旭烈兀,免得他逃躥。”廖勝功很是讚許地道:“兵臨汴京的事就交給鄭將軍的海軍去做。”
汴京的黃河上,鄭靜和站在船頭上,靜靜地望著南岸,虎目中含滿了淚水。鄭靜和具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可貴品質,冷靜沈著,不為感情所左右,然而此時的他也忍不住潸然淚下,沾濕衣衫。
黃河的汴京段,曾經上演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尤其是宋朝在這段河曲上上演的故事就更多了,更加讓人傷悲、悲憤。女真人攻破汴京,逼迫宋室南遷,中原淪陷,雖是百年前的故事,但是宗澤將軍的疾呼“渡河!渡河!渡河!”仍是言尤在耳,每一個華夏子民銘記在心。
鄭靜和到了這裏,他能不激動嗎?更何況他率領的南宋海軍不計其數,船只把河面都遮住了,換句話說光覆汴京的行動正式拉開了幄幕。不要說鄭靜和將軍,就是換作任何人,當此情景,都激動不已。
“光覆汴京!”激動難已的鄭靜和振臂高呼。
他身邊的將士們跟著他吶喊:“光覆汴京!”
他們的吶喊立即得到其他船上的將士的呼應,齊聲吶喊:“光覆汴京!”只一會兒功夫,無數聲“光覆汴京”匯成一首壯歌,直上雲霄。
“宗將軍,你聽見了嗎?朝廷開始光覆汴京了。”鄭靜和喃喃告慰宗澤將軍的在天之靈。
“你有什麽事?”忽必烈問急急而入的巴布爾。
巴布爾行完禮,道:“回皇上,南朝的海軍已經到了汴京。他們在河上大呼‘光覆汴京’,聲浪直沖九霄,良久不絕,以臣判斷,他們的人數很多。”
忽必烈神態淡然,好象這個天大的壞消息根本就沒有聽見似的,但是敏銳的巴布爾還是發現忽必烈的瞳孔明顯地縮小了。
過了一會兒,忽必烈才道:“該來的終歸要來。他們現在在做什麽?”
“正在準備登陸。”巴布爾回答,提醒忽必烈道:“皇上,是不是再催催伊兒汗?”在現在這種情況下,旭烈兀趕到汴京,兵力合到一處,好處大得多。
忽必烈點頭,道:“是該再催催他了。”
看了手裏的信,旭烈兀微微嘆口氣,下令道:“命令所有軍隊,一刻也停地向汴京靠攏。”
羅思可問道:“可汗,天可汗又來信催了?”
“明知故問。”旭烈兀冷冷地道。
羅思可遲疑了一下,道:“可汗,臣有一句話,不知道當說不當說。”
“你說吧。”旭烈兀非常幹脆地道:“把你心裏的話都說出來。”
羅思可小心地道:“可汗,臣以為我們不一定要向汴京靠攏。中原這麽富饒,我們完全可以開創出一片新天地。臣在中東時聽人說過,有一個叫迦什麽將軍的,在意大利十六年,沒有得到他國家的一兵一卒的增援。我們有三十萬軍隊,可以比他做得更好。”
“你說的是迦太基名將漢尼拔的事。”旭烈兀否決他的提議,道:“那根本就不可能。這裏是中原,不是意大利。我們除了向汴京靠攏以外,還能去什麽地方?沿著黃河南岸向西撤都比你的主意高明。就是西邊的路已經不通了,給南朝封死了。現在,只有北邊的路還能通行,要是我們晚了,連這條路都會沒有。”
漢尼拔在意大利一呆十六年,沒有得到迦太基一兵一卒的增援,究其原因,不外兩個方面。一個是漢尼拔這位名將傑出的軍政才幹,使得當時羅馬帝國的第一名將西庇阿也認為要想在意大利境內擊敗他根本不可能,才極力主張攻擊迦太基本土,逼其撤軍。經過努力,這一目的達到了。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羅馬帝國才興起,征服了羅馬境內很多民族,而羅馬人還沒有把這些民族同化掉,這些民族還沒有和羅馬人融為一體,使得漢尼拔在這裏如魚得水,要兵有兵,要糧有糧。
而中原就不同了,華夏的根本重地,清一色的漢人,同一個民族,有著相同的祖先,有著相同的文明,有著相同的文化根底,老百姓根本就不會與旭烈兀合作,羅思可想仿效漢尼拔真的是異想天開。旭烈兀這位滅國數十的蒙古英雄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才否決他的提議。
“報告,旭烈兀的前隊馬上就到朱仙鎮了。”探子喘著氣,把這個天大的好消息告訴趙良淳。
趙良淳很是振奮地道:“好,來得好。”拍拍火炮,對朱瑞祥道:“朱將軍,看你的了。旭烈兀一到,你不用客氣,給他狠點。”
朱瑞祥很是期待地道:“趙將軍放心吧,我的胃口一向不小,有多少吃多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