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重建計劃(下)
關燈
小
中
大
李雋終於說出了讓在座之人最為關心的問題,特別是負責中書省事務的李庭芝最愛聽到的一句話:“我們要實行重建計劃,馬上就需要一大筆銀子,這銀子可以從兩個方面籌措,一個是出賣朝庭掌握的一些技術,比如水泥的生產技術、鋼鐵的生產技術、以及軍備產品的生產技術。為了不使這些技術控制在一個或者少數人手裏,我決定可以采取公開競價的方式來出售,可以多賣幾家。”
“這些技術不僅僅可以用於軍隊的裝備,還可以用於民生事業,全部掌握在朝庭手裏在現階段雖是必要,但是除了使我們的軍隊的戰鬥力獲得長足發展以外,起不到其他的作用。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固然是我們的目標,但不是我們的唯一目標,在強大的軍隊以外,朝庭還要老百姓富裕起來,過上幸福的生活,安居樂業。正是從這些方面的考慮,我決朝庭把水泥、鋼鐵、蒸汽機、機床、輪船、橡膠、造船、自行車的生產技術以及礦山的開采權全部轉為民間生產與開采。”
李雋的計劃是想把由國營轉為民營,朝庭不再經營管理這些行業的生產,也不再參與技術的開發。其實,這是一個龐大的發展工業的計劃,要是把這些在目前很賺錢的行業轉為民營的話,自然會帶動一批新興產業的出現。
對於中國人來說,國營與民營之間的好與壞,我想朋友們應該是記憶深刻的事情。別的不說,就漢武大帝大破匈奴之時,由於財政枯竭,起用桑弘羊理財,把鹽鐵收歸國有,“與民爭利”,給老百姓造成的不便在歷史上非常有名。這些行業都轉為國營了,誰還敢跟他叫板?完全可以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坐吃山空,倒黴的還不是老百姓,所以漢武大帝這一舉措備受後世的譏諷。當然,也有一個積極的後果,那就是漢武帝籌措到了大批的資金,可用於對外戰爭,打出了中華民族的第一個盛世。
與民爭利,不如與民分利,爭奪民間有限的資源,不如與民間一起發展,把資源進行優化組合,進行最佳利用,這樣的話就可結出碩果。套用一話現代非常有名的話來說就是與老百姓爭一個不大的饃,不如把饃做大點,讓大家都有得吃。
正是基於這樣的想法,李雋決定把這些行業轉為民營,再通過其他的一些措施刺激技術革新、通過管理出效益,要不了多久時間,南宋就會從現階段的手工作坊進入到工廠時代,具備一定的工業能力,再適時催生一些新的行業,可以想象一條長長的產業鏈條就會出現在南宋,到那時南宋百業並舉,必然是一副欣欣向榮景象,老百姓生活幸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國富兵強。
李庭芝以敏銳的政治眼光道:“皇上聖明!皇上所言實是開一代先河之言,將會為我朝開創出一個盛世。不過,臣以為在現階段,這些行業都與軍隊息息相關,要是轉到民間的話,恐會給朝庭帶來不便,還請皇上三思。”
確如李庭芝所言,這些軍工產業正是目前軍隊所急需,軍隊大規模更換裝備還沒有結束,要是在現階段就開始進行的話,固然可以籌措到一大批銀子用於重建,但是,這會增添變數,說不定不僅沒有達到積極的目的,反倒是出現混亂。
“祥甫的擔心並非多餘。”李雋非常讚賞李庭芝的話,道:“為了避免混亂的出現,我們一定要做好準備,要分步驟分階段進行,不能一次到位,可以通過多次出售達到目標。”
李庭芝點頭讚同道:“要是這樣的話,朝庭必然會有一大筆銀子進帳。機床、蒸汽機、造船、鋼鐵、橡膠、自行車、武器制造是日進鬥金的賺錢行業,要是朝庭有意出售的話,民間的富商肯定會樂瘋。”
朝庭現在正在大規模擴軍備戰,積極準備北伐中原,軍備開支極其龐大,是一個天文數字,賺錢是必然的,只要朝庭願意的話,那些富商必然是削尖了腦袋往裏鉆,這銀子自然是大筆大筆進帳。
“所以啊,我們的價碼也不會低。”李雋嘴角掛有一絲奸商笑容,道:“要價格公道,不能虧人,也不虧了自己。”
聽了李雋的話,李庭芝,陳宜中和文天祥三人差點笑出聲來,他們萬萬想不到這話居然是從李雋嘴裏說出來。在他們的印象中,李雋是一個不貪婪的人,李雋說的價格公道,不能虧人都不過是一個鋪墊,真正要說的就是不虧自己,由不得李庭芝他們不想笑。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不能讓人滿意的王朝之一,北宋時期擁有的領土主要是中原、嶺南、西南、江南這些地方,現在的西北、新疆、東北、北京這些在漢代就屬於中國領土的地方都沒有並入版土。據我所知,宋太祖除了有一個收覆燕雲之地,也就是現在的北京一帶的計劃外,並沒有把東北、西北、新疆並入版土的計劃。
宋朝在對外戰爭方面是出了名的一塌糊塗,一敗再敗,一敗就是兩百多年。但是,並不是說宋朝一無是處,還是有可取之處,那就是在經濟方面的成就可能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巔峰時期。經濟是相當的繁榮、發達,除了中原、江南、淮河流域這些富饒的地區以外,還把珠江三角洲開發出來了,其經濟實力相當可觀。
當然,珠江三角洲的開發其實是一件讓人感到辛酸的事情。宋朝之所以能夠開發珠江三角洲,那是因為對外戰爭的失利,大量北方老百姓逃難到嶺南,也就是珠江三角洲定居下來,憑著他們的聰慧,把珠江三角洲給開發出來了。
關於珠江三角洲的開發,其實是一個讓所有中國人感到憤慨的事。開發固然是好事,可是造成開發的真正原因卻讓人無法接受,珠江三角洲從秦始皇時期對這一地區用兵並入版圖開始,就一直是中國的領土。但是,這裏一直被視不毛之地,歷代把官員貶謫到這一地區。促成珠江三角洲大開發的卻是戰爭,中原的每一次戰亂,都會造成大量老百姓逃難到這一地區定居下來,相應地也就促進了這一地區的發展。
真正稱得上由中央政府主導,對珠江三角洲地區進行開發的就是我們現在進行的改革開放。都知道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第一個點,正好是在珠江三角洲,是為了開發這一地區而設。
在南宋,由於嶺南之地偏遠,金的入侵、蒙宋戰爭打下來不少老百姓遷到嶺南之地,造成了這地區的空前發展,特別是廣州更是這一地區最繁華的城市,不乏富商。李雋這一計劃一開展的話,是這些富商的福音。
文天祥充分發揮了他的洞察力,道:“皇上,臣以為朝庭要做好監督,避免這些技術流入境外,特別是韃子的刺探。”
在古代盡管科學技術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被列入雜學,但並不是古人不知道其重要性,歷朝歷代都曾采取過一些措施嚴守科技機密。文天祥的擔心並非多餘,這些和軍事息息相關的技術,雄材大略的忽必烈和足智多謀的郭侃不會不知道其重要性,要是給他們知道了定然會派人來竊取。
“當然,這是必須的。”李雋非常讚同文天祥的提議,道:“保守朝庭的秘密並不完全是指軍事機密,技術機密也是其中的重要一項。對於這一工作,我想好了,要成立一個專門的反間諜機構來做這一工作。”
對於這一提議,李庭芝他們自是無話可說,非常讚同。
李雋接著道:“光靠出賣技術和經營權還籌措不到我們需要的銀子,重建計劃我們馬上就要啟動,銀子要得也挺急。蘇定方從海外歸來,帶回來的原鉆正好派上用場了。這批原鉆得來不易啊,這是蘇定方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從異域萬裏以外帶回來的,我們一定要好好用用。要不然,太也對不起人家的心血了。正所謂,好鋼要用在刃口上。”
一說起這批原鉆,李庭芝他們的眼裏一下子就冒出星星了,李庭芝眼裏的熱度都增加了許多,馬上就道:“皇上,臣已下令調集玉工對這批原鉆進行加工了。這原鉆真是個好東西,硬得很,要不是黃永善的鋼鐵過硬,可以雕琢的話,還真拿這批鉆石沒辦法。”
“那是當然,要不然鉆石怎麽用來做特種刀具。”李雋在心裏如是想。
陳宜中也是興奮地道:“皇上,臣以為,我們可把這批鉆石賣給富商,就可以把他們手裏的銀子變成國庫裏的銀子了。”
文天祥馬上表示反對,道:“皇上,歷代的富商都是為富不仁,奢侈成性,要是把這批鉆石賣給他們的話,會造成奢糜成性,對朝庭對老百姓很不利。”
鉆石的價值雖然大,但確實是奢侈品,可有可無。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奢侈品的出現是經濟好壞的晴雨表,良好的經濟表現才會促成奢侈品暢通的銷路,不好的經濟表現由於市場需求不足,奢侈品很難有好的銷路。
這是一條經濟規律,但是這一規律並不是完全正確,有時卻會失靈。還有可能完全相反,就是最糟糕的經濟狀態卻有奢侈品最好的銷路,原因在於貧富不均,大量的財富掌握在少數人手裏,為了氣派,他們自然是要搞些奢糜之事。印度可能是這方面最好的例子,印度的經濟表現並不好,但對奢侈品的需求卻是驚人,比中國還要多得多。
文天祥的擔心並不是多此一舉,而是遠見著識。
“履善之言很對,這點我們一定要防止。陳宜中的話也不無道理,也是可行之策。”李雋少有地模棱兩可,讓李庭芝他們很是驚奇,驚奇之極地看著李雋。李雋自然是明白他們心裏的想法,接著道:“蘇定方他們帶回這批鉆石對於我們既是好事,也是壞事,用得好是皆大歡喜的好事,用得不好,那就是很不好的事。這感覺就好象一個撿到金元寶的人走在懸崖邊上,固然讓人開心,也讓人心驚膽跳,一個不小心就會跌入懸崖。”
李雋這一比喻非常有道理,李庭芝他們不由自主地點頭讚同。
“我打算把其中一小部分在境內出售,換回一批銀子。為了得到更好的價格,到時搞一個拍賣會,邀請那些富商來參與競拍。我,你們,還有廖勝功他們都可以到場去捧捧場,甚至還可以題字,再找些畫工,凡是購買了鉆石的人都可以獲得與我們同畫一幅象的機會。”李雋很有頭腦地說,在心裏感嘆:“要是有照象機就好了,用不著畫工這麽麻煩。”
這既是一個顯示自己富派的機會,也是一個親近九五至尊的良機,可以提升自己的身價,可以想象得到,那些富翁得到消息肯定是趨之若鶩了。
如此一來,必然會賣個好價錢,這銀子自然是大大的有,李庭芝他們不得不佩服李雋的商業頭腦。
可是,文天祥他們萬萬想不到的是,李雋這是從現代商家搞促銷中獲得啟發,想出這麽一個創意。
李雋接著道:“至於另一部分,我們就銷售到海外去,在海外去舉辦展覽會,邀請他們的富商士紳來出席,會促成大宗的生意。當然,為了安全,就責成特種部隊去負責安全。”
鉆石這種奢侈要是在境內銷得太多的話,會大量擠占有限的資金,不能用於民生事業,李雋才想到海外去舉辦展覽會,減少鉆石帶來的危害。
“這樣一來,我們就有了銀子,重建計劃就可以全面啟動。有了這筆資金的投入,用不了多少時間,江南之地就會出現一派繁榮景象。”李雋信心十足地說。
馬上就要啟動的重建計劃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計劃,需要的銀子非常多,十船原鉆再加上兩船黃金肯定不夠,就是再加上出賣技術所得也是不夠,李雋卻如此有信心,李庭芝他們雖然相信李雋之能,卻不敢相信李雋描繪的未來會成真。
文天祥遲疑了一下,道:“皇上,臣以為朝庭是不是太樂觀了點?”
“這早就為現代經濟學所論證過的事情,是鐵板上釘釘的事情,哪裏是樂觀了,我覺得還有點悲觀。”李雋在心裏暗笑文天祥他們的保守,給他們解釋道:“履善放心好了,我敢打保票,要不了多少時間,江南的繁華更甚昔日。履善,你想想,比如你去菜市場買一次菜,用掉一兩銀子,你說,這一兩銀子只起一兩銀子的作用嗎?”
對於這些現代經濟學上的問題,文天祥這個古人哪裏懂得,楞了楞,有點叫屈地道:“皇上,臣買一次菜頂多五文錢,用不了一兩銀子,那也太浪費了。”
文天祥是個勤於修身的人,哪會一次買菜就花一兩銀子的,確實有點冤枉他。
憧憬未來的李雋這才發現話中的語病,忙解釋道:“履善別介意,我這是打個比方,打個比方。其實,我們花出去一兩銀子,產生的效果絕不止一兩銀子,會是好幾兩銀子的效果。這道理其實很簡單,我用一兩銀子買了一次菜,農夫就多了一兩銀子的收入,他就會拿去進行開支,去買豬、買羊、買農具、買其他的東西。給農夫買過的人也會象農夫一樣買他必需的物品,如此循環下去,就會產生出好幾兩銀子的效果。”
“我們投入這批銀子,其結果會是產生出好幾批銀子的效果。我們主要是投在建築上,由建築開始,會帶動百業的發展,江南自然會成為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這是經濟學上的一個放大系數,意思是說當你消費一塊錢時,由於不斷有人消費,就會產生出好多個一塊錢。至於這個放大系數是多少,就要看經濟表現好與不好來決定。按照我的理解,消費型的經濟體系比節約型的經濟體系產生的效果更好,因為人們都在消費,而不是節約,產生的效果自然是要大些。
人們一直在為老美感嘆,說老美可以借錢消費,用的是未來的錢,這不好。中國人崇尚節儉,能節約就節約,消費熱情不高,一句很有名的話“細水長流”。其實,我們的擔心是多餘的,正是老美喜歡消費,才造成了老美的經濟體系是一個消費型的,需求夠足,才使老美的經濟體系是全球最強勁的經濟體系。
反觀中國的經濟體系卻往往因為消費不足造成某些方面的需求不足,上世紀九十年代東南亞金融風暴期間采取的經濟措施正是為了刺激消費,把需求這駕馬車的動力加足,從而拉動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真正要改變的卻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消費觀念,該消費就去消費,不能仿效古人把錢埋在地下,數十年後,數百後還不和道便宜誰了。再說,正常的消費是滿足正常需求的方法,只有進行正常的消費,才能獲得福利,人民才能生活美滿,才有幸福的生活。嚴監生的銀子夠多,他過的是幸福生活嗎?
中國的經濟體系要從節約型向消費型轉變,這是必然趨勢,才有一個這幾年提得很響亮的詞“內需”。
當然,南宋時期的經濟體系與現在很是不一樣,現代經濟學不能完全適用於南宋,但是有些東西仍是共同的,比如沒有了需求,也就沒有了經濟的動力這一點也是適用的。李雋投入這筆銀子進行重建,促進了需求,也就會促進南宋的大發展。這點,在後面會陸陸續續介紹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些技術不僅僅可以用於軍隊的裝備,還可以用於民生事業,全部掌握在朝庭手裏在現階段雖是必要,但是除了使我們的軍隊的戰鬥力獲得長足發展以外,起不到其他的作用。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固然是我們的目標,但不是我們的唯一目標,在強大的軍隊以外,朝庭還要老百姓富裕起來,過上幸福的生活,安居樂業。正是從這些方面的考慮,我決朝庭把水泥、鋼鐵、蒸汽機、機床、輪船、橡膠、造船、自行車的生產技術以及礦山的開采權全部轉為民間生產與開采。”
李雋的計劃是想把由國營轉為民營,朝庭不再經營管理這些行業的生產,也不再參與技術的開發。其實,這是一個龐大的發展工業的計劃,要是把這些在目前很賺錢的行業轉為民營的話,自然會帶動一批新興產業的出現。
對於中國人來說,國營與民營之間的好與壞,我想朋友們應該是記憶深刻的事情。別的不說,就漢武大帝大破匈奴之時,由於財政枯竭,起用桑弘羊理財,把鹽鐵收歸國有,“與民爭利”,給老百姓造成的不便在歷史上非常有名。這些行業都轉為國營了,誰還敢跟他叫板?完全可以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坐吃山空,倒黴的還不是老百姓,所以漢武大帝這一舉措備受後世的譏諷。當然,也有一個積極的後果,那就是漢武帝籌措到了大批的資金,可用於對外戰爭,打出了中華民族的第一個盛世。
與民爭利,不如與民分利,爭奪民間有限的資源,不如與民間一起發展,把資源進行優化組合,進行最佳利用,這樣的話就可結出碩果。套用一話現代非常有名的話來說就是與老百姓爭一個不大的饃,不如把饃做大點,讓大家都有得吃。
正是基於這樣的想法,李雋決定把這些行業轉為民營,再通過其他的一些措施刺激技術革新、通過管理出效益,要不了多久時間,南宋就會從現階段的手工作坊進入到工廠時代,具備一定的工業能力,再適時催生一些新的行業,可以想象一條長長的產業鏈條就會出現在南宋,到那時南宋百業並舉,必然是一副欣欣向榮景象,老百姓生活幸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國富兵強。
李庭芝以敏銳的政治眼光道:“皇上聖明!皇上所言實是開一代先河之言,將會為我朝開創出一個盛世。不過,臣以為在現階段,這些行業都與軍隊息息相關,要是轉到民間的話,恐會給朝庭帶來不便,還請皇上三思。”
確如李庭芝所言,這些軍工產業正是目前軍隊所急需,軍隊大規模更換裝備還沒有結束,要是在現階段就開始進行的話,固然可以籌措到一大批銀子用於重建,但是,這會增添變數,說不定不僅沒有達到積極的目的,反倒是出現混亂。
“祥甫的擔心並非多餘。”李雋非常讚賞李庭芝的話,道:“為了避免混亂的出現,我們一定要做好準備,要分步驟分階段進行,不能一次到位,可以通過多次出售達到目標。”
李庭芝點頭讚同道:“要是這樣的話,朝庭必然會有一大筆銀子進帳。機床、蒸汽機、造船、鋼鐵、橡膠、自行車、武器制造是日進鬥金的賺錢行業,要是朝庭有意出售的話,民間的富商肯定會樂瘋。”
朝庭現在正在大規模擴軍備戰,積極準備北伐中原,軍備開支極其龐大,是一個天文數字,賺錢是必然的,只要朝庭願意的話,那些富商必然是削尖了腦袋往裏鉆,這銀子自然是大筆大筆進帳。
“所以啊,我們的價碼也不會低。”李雋嘴角掛有一絲奸商笑容,道:“要價格公道,不能虧人,也不虧了自己。”
聽了李雋的話,李庭芝,陳宜中和文天祥三人差點笑出聲來,他們萬萬想不到這話居然是從李雋嘴裏說出來。在他們的印象中,李雋是一個不貪婪的人,李雋說的價格公道,不能虧人都不過是一個鋪墊,真正要說的就是不虧自己,由不得李庭芝他們不想笑。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不能讓人滿意的王朝之一,北宋時期擁有的領土主要是中原、嶺南、西南、江南這些地方,現在的西北、新疆、東北、北京這些在漢代就屬於中國領土的地方都沒有並入版土。據我所知,宋太祖除了有一個收覆燕雲之地,也就是現在的北京一帶的計劃外,並沒有把東北、西北、新疆並入版土的計劃。
宋朝在對外戰爭方面是出了名的一塌糊塗,一敗再敗,一敗就是兩百多年。但是,並不是說宋朝一無是處,還是有可取之處,那就是在經濟方面的成就可能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巔峰時期。經濟是相當的繁榮、發達,除了中原、江南、淮河流域這些富饒的地區以外,還把珠江三角洲開發出來了,其經濟實力相當可觀。
當然,珠江三角洲的開發其實是一件讓人感到辛酸的事情。宋朝之所以能夠開發珠江三角洲,那是因為對外戰爭的失利,大量北方老百姓逃難到嶺南,也就是珠江三角洲定居下來,憑著他們的聰慧,把珠江三角洲給開發出來了。
關於珠江三角洲的開發,其實是一個讓所有中國人感到憤慨的事。開發固然是好事,可是造成開發的真正原因卻讓人無法接受,珠江三角洲從秦始皇時期對這一地區用兵並入版圖開始,就一直是中國的領土。但是,這裏一直被視不毛之地,歷代把官員貶謫到這一地區。促成珠江三角洲大開發的卻是戰爭,中原的每一次戰亂,都會造成大量老百姓逃難到這一地區定居下來,相應地也就促進了這一地區的發展。
真正稱得上由中央政府主導,對珠江三角洲地區進行開發的就是我們現在進行的改革開放。都知道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第一個點,正好是在珠江三角洲,是為了開發這一地區而設。
在南宋,由於嶺南之地偏遠,金的入侵、蒙宋戰爭打下來不少老百姓遷到嶺南之地,造成了這地區的空前發展,特別是廣州更是這一地區最繁華的城市,不乏富商。李雋這一計劃一開展的話,是這些富商的福音。
文天祥充分發揮了他的洞察力,道:“皇上,臣以為朝庭要做好監督,避免這些技術流入境外,特別是韃子的刺探。”
在古代盡管科學技術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被列入雜學,但並不是古人不知道其重要性,歷朝歷代都曾采取過一些措施嚴守科技機密。文天祥的擔心並非多餘,這些和軍事息息相關的技術,雄材大略的忽必烈和足智多謀的郭侃不會不知道其重要性,要是給他們知道了定然會派人來竊取。
“當然,這是必須的。”李雋非常讚同文天祥的提議,道:“保守朝庭的秘密並不完全是指軍事機密,技術機密也是其中的重要一項。對於這一工作,我想好了,要成立一個專門的反間諜機構來做這一工作。”
對於這一提議,李庭芝他們自是無話可說,非常讚同。
李雋接著道:“光靠出賣技術和經營權還籌措不到我們需要的銀子,重建計劃我們馬上就要啟動,銀子要得也挺急。蘇定方從海外歸來,帶回來的原鉆正好派上用場了。這批原鉆得來不易啊,這是蘇定方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從異域萬裏以外帶回來的,我們一定要好好用用。要不然,太也對不起人家的心血了。正所謂,好鋼要用在刃口上。”
一說起這批原鉆,李庭芝他們的眼裏一下子就冒出星星了,李庭芝眼裏的熱度都增加了許多,馬上就道:“皇上,臣已下令調集玉工對這批原鉆進行加工了。這原鉆真是個好東西,硬得很,要不是黃永善的鋼鐵過硬,可以雕琢的話,還真拿這批鉆石沒辦法。”
“那是當然,要不然鉆石怎麽用來做特種刀具。”李雋在心裏如是想。
陳宜中也是興奮地道:“皇上,臣以為,我們可把這批鉆石賣給富商,就可以把他們手裏的銀子變成國庫裏的銀子了。”
文天祥馬上表示反對,道:“皇上,歷代的富商都是為富不仁,奢侈成性,要是把這批鉆石賣給他們的話,會造成奢糜成性,對朝庭對老百姓很不利。”
鉆石的價值雖然大,但確實是奢侈品,可有可無。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奢侈品的出現是經濟好壞的晴雨表,良好的經濟表現才會促成奢侈品暢通的銷路,不好的經濟表現由於市場需求不足,奢侈品很難有好的銷路。
這是一條經濟規律,但是這一規律並不是完全正確,有時卻會失靈。還有可能完全相反,就是最糟糕的經濟狀態卻有奢侈品最好的銷路,原因在於貧富不均,大量的財富掌握在少數人手裏,為了氣派,他們自然是要搞些奢糜之事。印度可能是這方面最好的例子,印度的經濟表現並不好,但對奢侈品的需求卻是驚人,比中國還要多得多。
文天祥的擔心並不是多此一舉,而是遠見著識。
“履善之言很對,這點我們一定要防止。陳宜中的話也不無道理,也是可行之策。”李雋少有地模棱兩可,讓李庭芝他們很是驚奇,驚奇之極地看著李雋。李雋自然是明白他們心裏的想法,接著道:“蘇定方他們帶回這批鉆石對於我們既是好事,也是壞事,用得好是皆大歡喜的好事,用得不好,那就是很不好的事。這感覺就好象一個撿到金元寶的人走在懸崖邊上,固然讓人開心,也讓人心驚膽跳,一個不小心就會跌入懸崖。”
李雋這一比喻非常有道理,李庭芝他們不由自主地點頭讚同。
“我打算把其中一小部分在境內出售,換回一批銀子。為了得到更好的價格,到時搞一個拍賣會,邀請那些富商來參與競拍。我,你們,還有廖勝功他們都可以到場去捧捧場,甚至還可以題字,再找些畫工,凡是購買了鉆石的人都可以獲得與我們同畫一幅象的機會。”李雋很有頭腦地說,在心裏感嘆:“要是有照象機就好了,用不著畫工這麽麻煩。”
這既是一個顯示自己富派的機會,也是一個親近九五至尊的良機,可以提升自己的身價,可以想象得到,那些富翁得到消息肯定是趨之若鶩了。
如此一來,必然會賣個好價錢,這銀子自然是大大的有,李庭芝他們不得不佩服李雋的商業頭腦。
可是,文天祥他們萬萬想不到的是,李雋這是從現代商家搞促銷中獲得啟發,想出這麽一個創意。
李雋接著道:“至於另一部分,我們就銷售到海外去,在海外去舉辦展覽會,邀請他們的富商士紳來出席,會促成大宗的生意。當然,為了安全,就責成特種部隊去負責安全。”
鉆石這種奢侈要是在境內銷得太多的話,會大量擠占有限的資金,不能用於民生事業,李雋才想到海外去舉辦展覽會,減少鉆石帶來的危害。
“這樣一來,我們就有了銀子,重建計劃就可以全面啟動。有了這筆資金的投入,用不了多少時間,江南之地就會出現一派繁榮景象。”李雋信心十足地說。
馬上就要啟動的重建計劃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計劃,需要的銀子非常多,十船原鉆再加上兩船黃金肯定不夠,就是再加上出賣技術所得也是不夠,李雋卻如此有信心,李庭芝他們雖然相信李雋之能,卻不敢相信李雋描繪的未來會成真。
文天祥遲疑了一下,道:“皇上,臣以為朝庭是不是太樂觀了點?”
“這早就為現代經濟學所論證過的事情,是鐵板上釘釘的事情,哪裏是樂觀了,我覺得還有點悲觀。”李雋在心裏暗笑文天祥他們的保守,給他們解釋道:“履善放心好了,我敢打保票,要不了多少時間,江南的繁華更甚昔日。履善,你想想,比如你去菜市場買一次菜,用掉一兩銀子,你說,這一兩銀子只起一兩銀子的作用嗎?”
對於這些現代經濟學上的問題,文天祥這個古人哪裏懂得,楞了楞,有點叫屈地道:“皇上,臣買一次菜頂多五文錢,用不了一兩銀子,那也太浪費了。”
文天祥是個勤於修身的人,哪會一次買菜就花一兩銀子的,確實有點冤枉他。
憧憬未來的李雋這才發現話中的語病,忙解釋道:“履善別介意,我這是打個比方,打個比方。其實,我們花出去一兩銀子,產生的效果絕不止一兩銀子,會是好幾兩銀子的效果。這道理其實很簡單,我用一兩銀子買了一次菜,農夫就多了一兩銀子的收入,他就會拿去進行開支,去買豬、買羊、買農具、買其他的東西。給農夫買過的人也會象農夫一樣買他必需的物品,如此循環下去,就會產生出好幾兩銀子的效果。”
“我們投入這批銀子,其結果會是產生出好幾批銀子的效果。我們主要是投在建築上,由建築開始,會帶動百業的發展,江南自然會成為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這是經濟學上的一個放大系數,意思是說當你消費一塊錢時,由於不斷有人消費,就會產生出好多個一塊錢。至於這個放大系數是多少,就要看經濟表現好與不好來決定。按照我的理解,消費型的經濟體系比節約型的經濟體系產生的效果更好,因為人們都在消費,而不是節約,產生的效果自然是要大些。
人們一直在為老美感嘆,說老美可以借錢消費,用的是未來的錢,這不好。中國人崇尚節儉,能節約就節約,消費熱情不高,一句很有名的話“細水長流”。其實,我們的擔心是多餘的,正是老美喜歡消費,才造成了老美的經濟體系是一個消費型的,需求夠足,才使老美的經濟體系是全球最強勁的經濟體系。
反觀中國的經濟體系卻往往因為消費不足造成某些方面的需求不足,上世紀九十年代東南亞金融風暴期間采取的經濟措施正是為了刺激消費,把需求這駕馬車的動力加足,從而拉動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真正要改變的卻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消費觀念,該消費就去消費,不能仿效古人把錢埋在地下,數十年後,數百後還不和道便宜誰了。再說,正常的消費是滿足正常需求的方法,只有進行正常的消費,才能獲得福利,人民才能生活美滿,才有幸福的生活。嚴監生的銀子夠多,他過的是幸福生活嗎?
中國的經濟體系要從節約型向消費型轉變,這是必然趨勢,才有一個這幾年提得很響亮的詞“內需”。
當然,南宋時期的經濟體系與現在很是不一樣,現代經濟學不能完全適用於南宋,但是有些東西仍是共同的,比如沒有了需求,也就沒有了經濟的動力這一點也是適用的。李雋投入這筆銀子進行重建,促進了需求,也就會促進南宋的大發展。這點,在後面會陸陸續續介紹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