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三章綜合條文 (25)

關燈
的價格從一兩白銀漲到了五兩,仍然是有價無市。布匹的價格更是上漲了十多倍,仍然是有求無供。最重要的是,維持北方軍隊的軍餉軍資也嚴重缺乏。若無法打通南北貿易,導致軍隊嘩變,不等南方集團出手,世宗皇帝都將失去皇位。

見到封鎖起到了效果,楊廷和不但沒有放松警惕,反而加強了封鎖力度。

當時,北方所需要的很多重要物資,都是通過走私,或者第三方購買的方式從南方獲取的。不說別的,北方軍隊需要的火銃、火炮幾乎都是先由日本與朝鮮從帝國南方大量購進,然後以高價販賣給北方政府。

可是,不管是第三方購進,還是走私,都不足以維持北方政權的穩定。

無奈之下,世宗皇帝只有兩個選擇:要麽向南方政權妥協,要麽主動進攻,在戰爭資源耗盡之前,占領南方的工業重鎮,獲取工業資源。

三月,北方軍進攻揚州,第二次內戰正式爆發。

四月,由南方政府控制的帝國南洋艦隊北上,在劉公島擊敗由北方政府指揮的北洋艦隊,最終完成了封鎖威海港的任務,成功打開了進入渤海灣的大門,並且於三個月之後進軍秦皇島,完成了從側翼包抄北方集團的任務。

因為北方缺乏造船工業,也缺乏基礎工業。

整個戰爭期間,南方集團的重點全放在海上,而北方集團的重點則放在陸地上。問題是,北方集團能夠跨過長江嗎?

揚州失守之後,新組建的東洋艦隊逆江而上,迅速封鎖了鎮江與蕪湖之間的江面。

從此開始,直到戰爭結束,北方軍團都未能渡過長江,也就沒有辦法威脅到江南地區的工業中心。

相反,在海軍的支持下,南方集團順利開辟了第二戰線,並且在明歷一百五十八年(公元1526年),派軍從威海出發,幾乎橫掃整個山東半島,嚴重動搖了北方集團的基礎。當時,山東是北方集團最重要的產糧地。

帝國第一支“海軍陸戰隊”在此時誕生。只不過,當時用的並不是這個稱呼。

到明歷一百六十年(公元1528年),北方集團已經無力支撐龐大的戰爭消耗,內戰進入了停停打打的階段。

在此後的十年之中,南北雙方一共進行了五次三十八輪和談。

期間,大大小小的戰役,戰鬥打了上千次。雖然沒有爆發內戰初期那樣的大規模戰役,且交戰雙方都有所顧忌,但是十年的和談給帝國帶來的仍然是難以愈合的創傷。

也正是在這時年中,一些思想先進的資本家意識到,相對集中的皇權所產生的危害。

在第一次內戰,也就是“憲政戰爭”之後,內閣府取代中央朝廷,可是皇權並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內閣首輔是由皇帝任命的,如果皇帝願意,隨時可以解散內閣,由其親信重新組閣。

只是,憲宗、孝宗、武宗三位皇帝都勵精圖治,且把重點放在了對外擴張上,需要資本家,商人的支持,對待內閣政府相對寬松。

問題是,誰能保證今後的所有皇帝都如同憲宗、孝宗與武宗?

不說今後,世宗皇帝就已經讓資本家感到心寒了。

因此,削弱皇權,約束皇帝成為了當時所有有遠見的資本家的共識。或者說,必須要確立一套新的政治體制,在該體制中,皇權是次要的,甚至沒有任何影響力,同時政權必須掌握在資本家的手裏。

內閣是理想的選擇嗎?

當然不是,如果內閣掌握了所有大權,那麽內閣就將成為新的“皇帝”。畢竟,皇權對資本主義發展產生的影響並不是皇帝本人,而是高度集中的權力。

因此,新的政治體制中,必須要有一個強大的機構來限制皇帝與內閣的權力。

正是在此基礎上,“議政”的設想出現了。

所謂“議政”,就是所有資本家都有參政議政的權利,擁有發表政治觀點,並且建立政治基礎的權利。這個權利並不是平均分散在每一個資本家手裏的,而是由代表資本家的政客掌握。

另外,為了賦予“議政院”實質的權力,議政院必須具備監督內閣政府的能力。

隨著“參政議政”思想的擴散,也就出現了篇首的那一幕。

內戰結束前,控制著帝國工業命脈的五十多個大家族的代表共同簽署了《自由與民主宣言》。並且迫使世宗皇帝接受了由五十個資本家族,以及代表帝國各行各業的數百名代表組成的“議政院”。

當時,“議政院”並不是後來的“議院”,因為議政院只有監督權,而沒有立法權。

直到數十年之後,隨著資本主義思想的普及與發展,議政院才演變成了後來的議院,並且掌握了立法權。

當然,以當時的情況來說,議政院的出現,絕對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從此開始,資本家真正獲得了參政議政的實權。

明歷一百七十一年(公元1539年),出身南方資本家庭的嚴嵩改組內閣,共設十八個部門。此舉再度分散了內閣大臣的權力,並且細化了內閣部門的職責,實際上就削弱了皇帝對內閣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此舉對資本主義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時,在嚴嵩內閣的三十六名正副部長中,有二十一人來自南方資本家集團,僅僅只有十五人來自北方地主集團。

到明歷一百七十五年(公元1543年),內戰的創傷基本上愈合,帝國國力恢覆到了戰前水平。

只是,在帝國滄桑劇變的二十年中,世界格局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序 不一樣的歷史(五)

朝陽絢麗奪目的光輝下,一面金燦燦的騰龍旗從小土丘頂部的木桿上緩緩升起。

旗桿下,一名身著將服,神情肅穆的年輕將領將右手平舉在胸前,朝著東面正在升起的紅日敬上了莊嚴的軍禮。在他四周,上千名統一著裝的帝國軍人也跟著行了最莊嚴的軍禮。隨即,象征著帝國海軍陸戰隊的嘹亮軍號聲響了起來。

“將軍,巴迪安親王來了!”

年輕將領回過了身來,目光迅即落到了山丘下方,正喘著粗氣爬上來的那個西方人身上。

陳淵洋,歷史上,自鄭和、馬歡、王景弘之後,第一位留名史冊,並且得到了公認的海軍名將。同時,他也是帝國海軍陸戰隊的創始人。

獲得第一次重大勝利之後,他才三十二歲!

在那名西方人爬上來之前,陳淵洋的副官已經搬出了桌椅,準備好了筆墨,並且將擬定好的文件放在了桌子上。

與其說是和談,還不如說是和約簽字儀式。

僅僅只是走過場而已,五分鐘不到,代表西班牙王國的巴迪安親王就在和約上簽了字,並且蓋上了西班牙王室的印章。同時,陳淵洋也代表大明帝國在和約上簽字,蓋上了遠征軍統帥印章。

至此,西班牙王室正式將直布羅陀半島“永久”租借給大明帝國。

也正是從這一天開始,大明帝國在歐洲大陸上打下了一顆重要的釘子,並且借助這顆“釘子”,在未來數百年之中,對歐洲的發展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同樣的,陳淵洋也因此一戰成名。

只不過,勝利並不是唾手而來的,也不是在一天之內獲得的。一切,還得從明歷一百九十八年(公元1566年)爆發的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說起。

尼德蘭,在英語中為“低地”的意思。泛指萊茵河、馬斯河、斯還爾德河下游,以及北海沿岸一帶,相當於現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以及法國北部地區。

公元1516年時,查理一世繼承西班牙王位,在此之前,查理從其父親手裏繼承了尼德蘭。因此,在查理一世成為西班牙國王之後,尼德蘭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西班牙的屬地,受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

當時,尼德蘭的航海業非常發達,並且控制著北海,以及從歐洲到大明帝國的海上航線,並且有著“海上馬車夫”的稱譽。

正是因為航海業的高度發達,並且頻繁與大明帝國接觸,所以尼德蘭的資本主義經濟非常發達,資本主義思想也非常先進,甚至超過了隔海相望的大不列顛王國。

因為在美洲大陸擴張失利,以及尼德蘭的海商嚴重威脅到了西班牙商人的利益,成為西班牙國王之後,查理一世,以及繼位的腓力二世用各種方式,大肆收刮尼德蘭的財富,比如對尼德蘭商人課以重稅,濫發紙幣,設立宗教裁判所等等。到公元1566年,四十年間,尼德蘭的海上貿易銳減八成以上,大量資本家破產,資本經濟受到嚴重打擊。

而此時,大明帝國的“立憲戰爭”已經結束了二十三年,在嚴嵩內閣的推動下,帝國經濟蒸蒸日上,發展更是日新月異。

見到了大明帝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之後,尼德蘭的資本家萌發了革命與獨立的念頭。

當時,與資產階級有著密切利益關系的奧倫治親王威廉聯合其他開明貴族組成的“貴族同盟”在推動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中起到了主導作用。

公元1565年,威廉曾派代表前往覲見腓力二世,要求改變專制政策。次年,他又派代表去布魯塞爾向西班牙總督請願,反對西班牙的宗教迫害與政治壓迫,同時表示將繼續效忠國王,卻沒有得到任何結果。

也就是說,威廉代表的開明貴族采取的溫和方式並沒有產生任何效果。

當年,在安德衛普、海牙、烏特勒支等地,連續爆發了大規模的破壞聖像運動。群眾手持斧頭、鐵錘、木棍湧向天主教教堂與修道院,砸毀聖像與十字架,沒收教會財產,焚燒教會債券與地契等。

起義很快就席卷了尼德蘭十七個省中的十二個省,參加者逾數百萬之眾。

尼德蘭反抗西班牙統治的獨立戰爭就此爆發。

毫無疑問,西班牙王室絕不會輕易放棄這個“金餑餑”。當時,尼德蘭上繳的賦稅占到了西班牙王室收入的一半以上。另外,腓力二世在繼承王位的同時,還繼承了查理一世的巨額債務。如果尼德蘭獨立的話,他將無力償還債務,甚至無力維持其奢侈的生活。

面對尼德蘭狂風驟雨般的革命浪潮,腓力二世采取了兩項政策。

一是停止宗教裁判所在尼德蘭的活動,以此平息尼德蘭的民憤,並且暫時緩解緊張的局面。當然,最重要的是,以此麻痹那些在幕後推動革命的尼德蘭資本家。

與此同時,腓力二世撥款在尼德蘭增建軍隊,並且派老將阿爾法公爵前去鎮壓。

公元1567年,阿爾法公爵率領一萬八千人到達尼德蘭,並且立即設立了“除暴委員會”,以血腥和恐怖手段大肆搜捕革命群眾。期間,一萬餘人被無辜燒死,斬首,或者處以絞刑。

主導革命的威廉兄弟在阿爾法公爵到達之前就以逃到德意志。

面對阿爾法公爵的殘酷鎮壓,威廉兄弟不得不采取更多的應對措施。

威廉留在了歐洲,負責在德意志組建雇傭軍,以抗擊西班牙軍隊。同時,威廉的弟弟路易秘密前往大不列顛王國,然後達成商船前往大明帝國,請求大明帝國的支持。

當時,大明帝國內部環境已經穩定了下來,正在全力向外擴張。

而帝國主要的擴張方向就是非洲與美洲大陸,而當時,除了由大不列顛王國控制的北美東海岸地區之外,西班牙是大明帝國在非洲與美洲大陸上的主要對手之一。早在數年之前,帝國的殖民者就與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洲北部(現哥倫比亞),以及非洲東南部(現剛果)地區發生過武裝沖突。

毫無疑問,對大明帝國來說,尼德蘭革命是打擊西班牙的重要機會。

沒有任何耽擱,路易到達北京後不到一個月,帝國遠征軍成立,擔任遠征軍統帥的正是年僅二十八歲的陳淵洋。

與以往一樣,帝國遠征軍的規模並不龐大。

總共就三十二艘戰船,一萬五千餘名官兵,其中還包括了八千多名海員。只不過,帝國遠征軍的裝備卻極為先進,而且戰鬥力遠在當時的歐洲軍團之上。

次年,即明歷二百年(公元1568年)底,遠征軍到達佛得角群島。

路易現行返回尼德蘭,而此時,由威廉指揮的雇傭軍已經被阿爾法公爵的西班牙軍團擊潰,活躍在戰場上的是尼德蘭百姓自建的游擊隊。

弄清楚情況後,次年初,陳淵洋率領遠征軍離開佛得角,奔赴戰場。

因為遠征軍兵力有限,投入尼德蘭戰場的意義不大,所以從一開始,陳淵洋就確定了“避敵鋒芒,擊敵軟肋”的策略。

參戰後,遠征艦隊首先炮轟了西班牙大西洋艦隊的母港加的斯,隨即經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沿途炮轟了馬加拉、卡塔赫納、阿利坎特、巴倫西亞、塔拉戈納、巴塞羅那等港口,並且派遣隨艦作戰官兵上岸,焚毀了港口的造船與修船設施。

一路下來,陳淵洋用微小的代價摧毀了西班牙海軍幾乎所有母港。

更重要的是,在一系列戰鬥中,陳淵洋逐漸總結出了“以海制陸”的戰法,並且數次實施登陸作戰行動,並且提出了“海軍陸戰隊”的概念。

正在尼德蘭執行封鎖任務的西班牙大西洋艦隊聞訊而回,並且阿爾赫西拉斯灣,等待著返航的帝國遠征艦隊。

陳淵洋並沒有急於返航,或者說,早就料到西班牙艦隊會在直布羅陀海峽守株待兔。

當時,遠征艦隊的彈藥物資已經所剩無幾,若貿然交戰,結果必然對遠征艦隊不利。

也正是如此,陳淵洋率領艦隊繼續向東航行,並且到達了北非的亞歷山大港。在用重金買通了奧斯曼帝國在當地的總督之後,遠征艦隊獲得了寶貴的給養,特別是當時最為緊缺的炮彈與火藥。

完成補給之後,遠征艦隊開赴直布羅陀海峽。

此時,西班牙大西洋艦隊根本就不知道,大明帝國的遠征艦隊已經重新具備了戰鬥力,而且將士也得到了休整。

當戰鬥在阿爾赫西拉斯灣外面打響的時候,局勢從一開始就對西班牙大西洋艦隊極為不利。

數量上的劣勢並沒有讓陳淵洋畏首畏尾。

遠征艦隊利用夜色靠近港灣的出口,並且布好了陣列。陳淵洋將十二艘活力強大的“寶艦”(即後來的戰列艦)部署在了中央,二十艘相對弱小的“戰船”(相當於後來的巡洋艦)則分兩部分,部署在了艦隊的首尾,並且更加靠近港灣。

當第一輪炮擊打破了拂曉的平靜之後,西班牙大西洋艦隊的指揮官才知道,敵人就在門外!

可是,太晚了!

西班牙大西洋艦隊倉皇沖出海灣的時候,立即遭到了十二艘戰列艦的集中炮轟。雖然當時的實心炮彈難以擊沈戰艦,但是陳淵洋並沒有打算放過任何一艘敵人的戰艦。那些被戰列艦轟毀的西班牙戰艦立即遭到了來自巡洋艦的攻擊。

隨著巡洋艦上的官兵殺上來,西班牙戰艦很快就變成了浮在海面上的篝火堆。

戰鬥從清晨打到傍晚,是役,西班牙大西洋艦隊一百多艘戰艦中,八十二艘被擊沈,或者被焚毀,三十四艘在遭到重創後擱淺,二十一艘投降,只有三艘速度快的小船趁亂逃出了阿爾赫西拉斯灣。

這是有史記載以來的,大明帝國與歐洲國家之間的第一場大規模海戰。

這也是海軍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海戰。直到現在,“阿爾赫西拉斯灣海戰”仍然保留在各國海軍的教材裏面,被當作海軍經典戰役,為各國海軍數十代官兵所推崇與敬仰。

同樣的,陳淵洋也一戰成名。

更重要的是,大明帝國海軍的實力得到了印證,之後兩百多年內,再無任何一個歐洲國家敢於挑戰大明帝國的海上霸權。

以當時的情況來說,暗中支持西班牙王室的法蘭西等國也受到了極大的震懾。

說白了,幾乎所有歐洲國家都在馬歡拋起的“大航海時代”中獲得了好處,特別是西歐的幾個國家,都通過對外擴張,從海外殖民地掠奪了大批財富。其中,西班牙的海上力量在歐洲國家中首屈一指。

連強大的西班牙艦隊都不是大明帝國遠征艦隊的對手,其他國家的艦隊更不值一提。

也就是說,只要陳淵洋的遠征艦隊還在歐洲海域活動,歐洲國家的艦隊就得老老實實的呆在港口裏面。

正是如此,完勝西班牙大西洋艦隊之後,陳淵洋開始了在歐洲海域的“巡洋”活動。

與此同時,大批運載著先進武器,戰爭物資的商船陸續抵達尼德蘭,向尼德蘭革命軍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支持。

這也正是帝國推行的“以夷治夷”方針的具體表現。

具體來講,除了海上軍事行動之外,帝國並不直接介入歐洲的地面戰爭,只是通過輸送武器,戰爭資源的方式來資助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

這種方針的效果是明顯的。

一來可以避免曠日持久的地面戰爭,減少帝國的投入。二來可以減弱歐洲國家與帝國的敵對情緒。三來可以通過販賣軍械的方式獲得高額利潤。四來在長期的地面戰爭中消耗歐洲國家的國力。

實際上,帝國的目的確實達到了。

到明歷二百零五年(公元1573年),西班牙首先向帝國乞和。

經過不到半年的談判,西班牙與大明帝國首先達成和解。按照簽署的條約,西班牙將扼守地中海出入口的直布羅陀半島永久租借給大明帝國,而大明帝國則撤除對西班牙的海上封鎖。

同年,尼德蘭北方各省先後宣布獨立。

三年之後,既公元1576年,尼德蘭南方再次爆發革命。因為從海外殖民地獲得了大量資源,實力逐步恢覆,西班牙迅速鎮壓了新的革命。

就次,尼德蘭分成了南北兩派。

到公元1579年的時候,南方地區組建“阿拉斯同盟”,宣布繼續效忠腓力二世。十多天後,北方各省組成“烏特勒支同盟”,宣布永不分裂,並且制定共同的軍事與外交政策,成立尼德蘭聯省共和國。

到公元1609年的時候,西班牙國王腓力三世正式承認尼德蘭聯省共和國的獨立地位。

因荷蘭省經濟最為發達,所以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又被稱為荷蘭共和國。

可以說,尼德蘭革命是大明帝國在歐洲事務中第一次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大明帝國第一次以武裝力量幹涉歐洲內部事務。

從此開始,大明帝國與歐洲走上了既截然不同,又相互利用,更相互對立的發展道路。

序 不一樣的歷史(六)

宮廷外,人頭攢動,京城的居民早早就趕了過來。

似乎,一件極為重大的事情將在今天發生。

宮廷內,高位正坐的神宗皇帝根本擡不起頭來,面對著三十多名內閣大臣,年幼的神宗皇帝並沒有意識到,即將發生的事情不但會改變皇室的命運,還將改變整個帝國的面貌,甚至改變帝國的未來。

坐在神宗皇帝側後方的李太後卻非常清楚。

對李太後來講,短短六年時間,完全可以用天翻地覆來形容。

作為北方大地主家庭出身,並且嫁入皇宮,最終得成“正果”的李太後來說,從進入皇宮的那一刻起,她的命運就註定與其他人不一樣。

世宗駕崩之後,穆宗即位。

穆宗在位僅六年,算不上有作為的皇帝。前三年,由嚴嵩為首的內閣府把持國家大權,後三年,以海瑞為首的內閣仍然淩駕於皇權之上。在此情況下,碌碌無為的穆宗反而是帝國保持穩定的關鍵。

穆宗駕崩之後,傳位於年僅十歲的兒子,也就是神宗皇帝。

對一個十歲的少年來說,根本不具備處理朝政的能力。如果不發生意外的話,神宗也註定是一名碌碌無為,且在位至少數十年的皇帝。問題是,意外偏偏發生了。

明歷二百零四年(公元1572年),也就是神宗即位的那一年,內閣首輔海瑞病逝。

接替海瑞的是時任內政大臣的高拱,半年後,高拱卸職,由時任商貿大臣的張居正接替,並且重組內閣。

毫無疑問,內閣府的頻繁變動必然引發禍亂。

特別是,還有一個居心叵測,受到大地主階級控制的皇後在一旁窺視的時候,帝國內閣府的動蕩帶來的只是新的亂局。

也就在張居正就職的次月,李太後在數名出身大地主家庭的內閣官員的支持下,以親政的方式出現在內閣府,開始幹預內閣政務。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場變動並沒有引發新的內戰。

說白了,當時的大地主階級沒有打內戰的資本。“立憲戰爭”結束後,三十四年間,世宗與穆宗皇帝都很少幹預政務,在嚴嵩與海瑞兩位內閣首輔的領導下,帝國的政治改革已經初顯成效。

張居正上臺的時候,內閣三十六名大臣中,只有七人來自地主階層。

同時,帝國軍隊也完成了改革,不但全部換裝新式火器,還全面效忠內閣,而不是帝國皇帝。

也就是說,通過政治與軍事改革,由資本家把持的帝國內閣府已經掌握了帝國的政治與軍事大權,再加上掌握在資本家階層手裏的經濟大權,殘留的大地主階層根本無法與資本家階層抗衡。

只是,嚴嵩與海瑞的改革並不徹底。

或者說,他們沒有來得及完成改革就先後病逝了。

當時,帝國政治體制中最大的漏洞就是缺乏監管體系。而當時,根本沒人知道該怎麽監管權力龐大的內閣府。

李太後正是以監管內閣府為由,參與內閣政務。

面對地主階層的反撲,張居正沒有采取強硬手段,畢竟保持穩定是資產階層的共同目的,也是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關鍵因素。

最重要的是,張居正也意識到,如果內閣缺乏監管,缺乏約束的話,內閣遲早會變質。

接下來的六年中,以張居正為首的內閣“開明派”與被李太後控制的內閣“守舊派”進行了激烈的爭鬥,直到現在,即明歷二百一十年(公元1578年),政治鬥爭才有了最終的結果。

“皇上,時辰到了!”

小皇帝回過頭來,朝側後方的母親看去。

李太後閉上了眼睛,暗暗長嘆一聲之後,朝著年幼的皇帝微微點了下頭。

隨即,在內務官員的幫助下,小皇帝拿起帝國印璽,在面前的文件上蓋上了帝國皇室的印章。隨即,帝國印璽被放入了一只錦盒之中,由內務官員送到了首輔張居正的面前。

似乎心有他想一樣,略微遲疑了一下,張居正才接過了裝有帝國最高權力標志的錦盒。

到此,帝國皇帝向內閣全面移交權力的儀式正式完成。

當日,神宗皇帝頒布詔書,移居西苑(現中南海)。

次日,張居正下達帝國內閣府第一千五百八十三號法令,也是帝國內閣府下達的最後一道法令:授命徐階改組帝國議政院,並且正式授予議政院立法權。

半年之內,帝國第一次議員選舉結束,一千三百二十一名當選議員入主帝國議政院。

到此,帝國政治改革完成了最為重要,也是最具有資本主義特點的改革。

實際上,由張居正推動的“議政改革”並不是帝國首創的,而是從遠在萬裏之外的尼德蘭革命中吸取的經驗。

當時,尼德蘭革命剛剛爆發,並未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尼德蘭各省成立了聯合執政機構,並且在執政機構外設立立法機構,由各省推選立法委員。也就是說,初步完成了行政權與立法權的分割,並且使擁有立法權的議會具有約束與監督政府的實質性權利。

尼德蘭資產階級的開創性舉措給了張居正極大的幫助。

當時,帝國面臨的也是同樣的問題,如果不能限制內閣的權力,內閣就不是完整的,也不是真正的內閣,同時也無法打消皇室覆辟的野心。

說白了,帝國需要一個不屬於皇室,由資產階級掌握,獨立於內閣運作的權力機構。

擴大議政院的職權範圍,並且授予其立法權是唯一的,也是最佳的選擇。

正是如此,張居正名垂千古,成為了帝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與改革家。

雖然,張居正並沒有建立真正意義上的“三權分離”體制,當時司法權仍然掌握在帝國內閣府的手裏,但是設立真正意義上的議院,並且賦予議院足夠的權力,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進步了。

另外,張居正還為帝國的發展找到了另外一條道路。

以往,帝國新興資產階級與守舊地主階級的矛盾都是通過內戰的方式爆發出來,結果必然產生嚴重的破壞,消耗帝國的實力。

張居正卻用和平的方式化解了帝國的內部矛盾。

也就是說,張居正首創了“漸進改革”的發展模式,從而避免了大規模內戰對帝國所產生的嚴重破壞。

這也是後來史學家最為推崇,也是張居正最受後人敬仰的地方。

只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無論是漸進式的改革,還是激進的內戰,隨著帝國資本經濟的飛速發展,包括皇室在內的守舊勢力遲早都會退出歷史舞臺,將帝國的大權,將帝國的未來交給新興資產階級。

如果說,在嚴嵩與海瑞執政期間,帝國更多的是在恢覆第二次內戰造成的創傷,並且著重鞏固帝國在東方世界的地位,穩步拓展海外空間的話。張居正上臺之後,帝國迎來了早期資本主義發展的第二個“黃金時期”。

從明歷二百一十年(公元1578年)到明歷二百五十年(公元1618年),大明帝國進入了四十年的高速發展時期。

在此期間,帝國國內工業以平均每年百分之八的速度增長。

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民湧入城市,成為自由工人,帝國的社會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

明歷二百零三年的時候,帝國人口中,農民仍然占到了七成以上。到明歷二百四十一年的時候,農民只占到了帝國總人口的四成。

當然,對失去土地的農民來說,他們並不一定獲得了幸福。

四十年間,帝國最為流行的就是“圈地運動”。

隨著紡織業,特別是毛紡業的飛速發展,帝國工廠對羊毛,棉花等農作物的需求量急劇增加。除了通過海外掠奪獲得部分資源之外,絕大部分資源仍然需要從帝國內部獲取。為了生產更多的羊毛與棉花,大量開明地主收回了土地,並且通過巧取豪奪等各種方式圈占小農的耕地。

到明歷二百五十年的時候,帝國的農場與牧場占地面積從明歷二百零三年的一億二千萬畝擴大到了四億七千五百萬畝!

伴隨著“圈地運動”的還有“科技革命”。

“科技”是從歐洲引進的新詞匯,是科學與技術的合稱。

之前,帝國資本家重視的只是能夠提高生產效率的技術,而不是探索技術背後本源的科學。隨著東西方交流的擴大,西方文藝覆興思想的傳入,越來越多的資本家意識到了技術本源的重要性,並且加強了對科學研究的投入。

四十年間,隨著科技進步,帝國在最重要的紡織、冶煉、船舶等工業方面的生產效率提高了至少五到十倍。同時,廣泛推行的農場式經營模式,也使農業生產效率提高了數倍,從而基本上滿足了帝國的糧食需求。

伴隨著技術進步,是資本家越來越開闊的眼界,以及越來越高的政治要求。

這其中,張居正推行的政治改革產生了非常大的誘導作用。

自從議政院改革後,就有人提出了設立單獨的司法機構,以此更加全面的約束內閣府,並且對議政院形成制約。

只是,當時張居正德高望重,且清廉自律,由他領導的內閣府的腐敗問題並不嚴重。

設立獨立司法機構的設想並沒有成為現實,只是越來越多的被資本家所議論,並且成為了資產階級最強大的訴求。

這些,都為帝國後來建立“三權分立”的政治體系打下了思想與民意基礎。

只不過,對正在高速發展的大明帝國來說,在明歷二百五十年(公元1618年)之前,最大的威脅並不是來自國內,而是來自國外,來自已經平靜了近兩百年的北疆。

似乎老天爺要考驗大明帝國的生命力。

明歷二百五十年(公元1618年),一場幾乎摧毀了整個大明帝國的暴風雨到來了。

序 不一樣的歷史(七)

護城河外,數萬名衣著闌珊,面色疲憊,神態恐懼的帝國將士整齊的排列成了三道戰線。

在他們身後,是年久失修的城墻,以及快被淤泥塞滿了的護城河。

自從火炮成為戰場上威力最大的武器之後,冷兵器時代的城墻以及護城河逐漸失去了防禦價值。另外,上百年來,除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