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三章綜合條文 (21)

關燈
作。

這一設計工作最終交給了青島造船廠。青島造船廠與威海造船廠的關系也非同一般,而威海造船廠設計了帝國海軍第一種通用巡洋艦,在戰艦自給保障設計上的功底非常雄厚,所以在威海造船廠的幫助下,青島造船廠僅僅用了半年的時間就完成了新式大型巡洋艦的設計工作。

如同海軍上將級大量采用了海龍級的設計理念一樣,青島造船廠設計的蛇級大型巡洋艦也大量采用了鯊魚級的設計理念,其主要的改進之處就是對艦體上的一些開口做了改變,並且增加了用於自給保障的設備。

經過海軍的審批之後,青島造船廠在七十六年(44年)三月份就完成了細節設計。

當月月底,海軍首先向四家造船廠下達了八艘的訂單,並且將其命名為“蛇”級大型巡洋艦。隨後,在逐步提高海軍上將級的建造數量之後,海軍分兩次向六家造船廠增訂了二十四艘,使該級大型巡洋艦的建造總量達到了三十二艘。

其主要性能為:

標準排水量:24500噸,滿載排水量:28850噸,最大排水量:32750噸;總長:224.7米,水線長度:217.8米,型寬:24.7米,吃水:9.8米;定員:928人。

鍋爐:8臺七十五年型燃油鍋爐,主機:4臺七十五年型(乙型)蒸汽輪機,功率:215000軸馬力,推進:4軸4漿;航速:37節,續航力:22000海裏/18節,或者27500海裏/16節(前一巡航速度主要用於破交作戰,後一巡航速度主要用於護航作戰)。

主炮:9門七十三年型240毫米/L55型艦炮(3×3),副炮:16門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0型艦炮(8×2);魚雷:2具三聯裝魚雷發射器(各備雷20條)。

主裝甲帶:110-210+50毫米,裝甲甲板:80-140+80毫米,裝甲隔艙:80毫米,炮塔:80-250毫米,炮座:250毫米,司令塔:120-250毫米。

很明顯,蛇級比鯊魚級的排水量大得多。

這主要是蛇級取消了聯動推進方式,換回了原來的蒸汽輪機加齒輪變速箱的推進方式,從而使動力設備所占比重有所增加,並且使燃油消耗率有所提高,同時為了達到與海軍上將級一樣的續航力,不得不增設更多的油艙。

其他方面,蛇級的提高並不是很明顯,火力配制與鯊魚級一樣,裝甲防護只得到了片面加強,最快速度也只提高了一節。

當然,最大的變化還是在電子設備方面。

按照帝國海軍的設想,蛇級與鯊魚級都是破交艦隊裏的“抵擋”戰艦,其主要任務就是隨同海龍級、海外領地級與海軍上將級這些“高檔”戰艦作戰,在戰場上面對的敵人並不強大,所以對防護與火力的要求都不是很高。

當然,為了能夠在浩瀚的大洋上作戰,通信設備必不可少。

另外,蛇級與鯊魚級在很多時候還要執行偵察與搜尋任務,所以這兩級戰艦配備的雷達與“高檔”破交艦並不完全一樣。最初的時候,鯊魚級只配備了兩部搜索雷達,而沒有配備火控雷達。蛇級從一開始就明確要配備兩部搜索雷達與一部火控雷達,因此其桅桿明顯比鯊魚級高大一些,另外前艦橋也要稍微大一點。

後來,隨著雷達技術進步,蛇級與鯊魚級都只配備了一部搜索雷達與一部火控雷達。

蛇級還有另外一個被很多人遺漏的特別之處。

那就是,該級戰艦上有三個空著的,總共可以容納四百五十人的住艙。設置這三個住艙的目的,主要就是在襲擊了敵人的船隊之後,收容敵人的海員。只是,一般情況下,戰艦在離港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這三個住艙都用堆放生活物資,比如食物、罐頭、生活必須品等等。當然,當初設計這三個住艙的工程師怎麽也沒有想到,在大部分時候,這三個住艙仍然是用來堆放生活物資的,而且大部分物資都是從敵人的商船上掠奪來的。蛇級還因此成為了艦隊裏的“生活物資補給艦”。

當然,蛇級上的小特點還有很多。

比如,每艘戰艦上都設了一個專門的“海軍郵政處”,並且配備了一名士官。那些長期在海上執行作戰任務的官兵可以把寫好的信交給該士官,並且蓋上當時的郵戳。在與補給船會合之後,郵政處的士官就會將官兵的信件送到補給船上,讓補給船將這些寄托著思鄉之情,寄托著平安信息的信件帶回帝國,送到海軍將士親人的手裏。

這一點,在戰艦上極受歡迎。實戰中,艦隊指揮官為了保證官兵的士氣與鬥志,在途徑由帝國海軍控制的港口時,甚至會派遣一艘蛇級回去投遞官兵的家書,並且將官兵親人的信件帶回來。

結果,蛇級又因此得到了“艦隊郵政船”的外號。

只是比起另外一項“特殊能力”,前面這些都算不了什麽。

蛇級是帝國海軍第一種設置了大型海上醫院的戰艦,其醫療部門占用了五個艙室,不但設有手術臺,還配備了一些當時極為昂貴的醫療設備,並且每艘蛇級戰艦上都有八名專業的醫療軍官,其中至少有三人是外科醫生。

也就是說,艦隊官兵在患病或者受傷之後,可以立即得到醫療救治。

這一點,是以前任何一種大型巡洋艦都沒有的能力。也正是如此,大戰期間,蛇級巡洋艦上的醫官拯救了上千名官兵的生命,並且使艦隊在執行長達數個月的作戰行動時,讓艦隊指揮官不必顧慮傷病產生的影響。

也正是如此,實戰中,除非情況萬分危急,不然艦隊指揮官總會讓一艘蛇級留在後面,而不是讓所有的蛇級巡洋艦沖到第一線去。

由此可見,蛇級大型巡洋艦是一種非常有特色,也非常有針對性的戰艦。

在蛇級出現之前,帝國海軍的破交艦隊只算得上是一群在海上游弋的破交艦,還算不上真正的艦隊。蛇級之後,破交艦隊才名副其實,成為了可以在海上連續活動數個月的戰鬥艦隊。

戰爭期間,帝國海軍破交艦隊的最長活動時間紀錄為一年又八個月零二十七天!

如果沒有蛇級大型巡洋艦,任何一支艦隊都不可能在海上活動這麽久的時間。

可以說,蛇級大型巡洋艦在戰爭期間做出的貢獻絕不亞於其他任何一種戰艦!

風馳電掣——鷹雕級大型巡洋艦

海鷹號,雀鷹號,灰腹鷹號,鳳頭鷹號,紅胸鷹號,非洲鷹號,灰鷹號,褐鷹號,黑背鷹號,棕頸鷹號,白頭鷹號,蒼頭鷹號,灰頭鷹號,隼鷹號,雙色鷹號,歌鷹號,長尾鷹號,赤鷹號,獵鷹號,鶴鷹號,鷹雕號,冕雕號,冠雕號,角雕號,黑栗雕號,猛雕號,白腹雕號,隼雕號,金雕號,白肩雕號,草原雕號,烏雕號,黑雕號,細嘴雕號,林雕號,海雕號,短尾雕號,蛇雕號,漁雕號,小雕號。

……

蛇級的建造工作還沒有開始,廣州造船廠就向海軍提交了另外一份設計方案。

這就是後來有名的鷹雕級大型巡洋艦的初始設計方案。

作為帝國有名的四大造船廠之一,廣州造船廠的歷史與江南造船廠一樣悠久。在風帆時代,廣州造船廠還是帝國海軍實力最強大的造船廠,其建造的風帆戰艦占到了帝國海軍所有戰艦的百分之四十!

只是,在蒸汽動力取代了風帆之後,廣州造船廠故步自封,被江南造船廠迅速超越。

幾十年來,廣州造船廠的規模一直在縮小。雖然在戰爭爆發前,廣州造船廠仍然是帝國第四大造船廠,能夠承擔所有大型戰艦的設計與建造工作,但是其實力明顯不如江南造船廠與大連造船廠,就連後起的高雄造船廠與馬尾造船廠都比不上。

可想而知,廣州造船廠當時面臨的情況有多麽窘迫。

如果不是戰爭爆發,恐怕廣州造船廠很有可能倒閉。

與其他大型造船廠都有附屬的,專門負責建造普通戰艦的造船廠一樣,廣州造船廠與湛江造船廠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相對而言,湛江造船廠更有活力,在帝國海軍中的地位比廣州造船廠高得多。

因此,很多人認為,鷹雕級的設計工作是由湛江造船廠完成的。

事實也確實如此。

發現帝國海軍越來越重視執行破交作戰任務的大型巡洋艦之後,在前幾輪通用巡洋艦的設計競標中敗下陣來的湛江造船廠立即嗅到了機會。可是大型巡洋艦屬於大型戰艦,其設計與建造工作一直是由甲類造船廠負責的,而湛江造船廠只屬於乙類造船廠,沒有參加大型巡洋艦設計競標的資格。

在此情況下,湛江造船廠開始與“老東家”合作。

也就是說,由湛江造船廠出人出力完成設計工作,然後以廣州造船廠的名義提交給帝國海軍。

這一招很快就收到了效果。

為了能夠引起海軍的重視,湛江造船廠在設計鷹雕級的時候選擇了一個更高的起點。其設計基礎來源於島級通用巡洋艦,而不是功臣級通用巡洋艦。另外,在火力配備上也全面向更高級別看齊。

當時,蛇級的很大一部分設計基礎是來源於功臣級!

也就是說,鷹雕級的“底盤”比蛇級領先了足足兩代,其性能自然更加優秀!

更難能可貴的是,湛江造船廠的工程師嚴格的控制了建造成本,在盡量采用先進設計歷練的同時,大量采用了一些成熟設備,特別是對主要性能沒有多大影響的方面,采用成熟設備能夠極大的降低采購價格。

當然,降低采購價格的負面影響也是比較大的。

比如,鷹雕級只配備了八名醫官,而且沒有像蛇級那樣配備全套醫療與外科手術設備。鷹雕級的官兵生活空間也相對狹小,服役之後受到了很多官兵的抱怨。其戰艦內的隔音設備更是能減就減,結果導致在服役之後不得不進行改進。戰艦的上層建築也相對偏小,導致軍官很是不滿。

反正,這就是一種用來作戰的戰艦。

按照湛江造船廠工程師的設計觀點,鷹雕級是戰艦,而不是“郵船”。生活條件簡陋一點,對官兵的影響不會很大,畢竟軍人不是游客,其架艦出海的目的是打擊敵人,而不是游覽觀光。

當然,在戰鬥力方面,鷹雕級不但沒有削減,反而大量采用了新裝備。

比如,其主炮就決定采用當時正在開發的240毫米新式艦炮(七十六年型,只是因為趕工期,第一批鷹雕級裝備的還是蛇級上的七十三年型艦炮),電子設備也采用了最先進的搜索雷達與火控雷達。最初的時候,工程師甚至打算用150毫米艦炮做副炮,只是在考慮到排水量之後,才放棄了這個想法。

真正引起海軍註意的,還是其低廉的價格。

通過設計審核時,其采購價格只有蛇級的百分之八十五。這多多少少都讓海軍的審核官員感到驚訝,畢竟鷹雕級采用的是更先進的艦體。因為第二批針對官兵的反映做了改進,所以其實際采購價格與蛇級相當。海軍在訂購第二批的時候,也要求改善官兵的生活環境,結果第二批的采購價格達到了蛇級的百分之九十七。

當然,在更好的艦體基礎上,能夠將價格控制下來,這足以讓海軍下定采購決心了。

七十六年(44年)四月份,就在海軍采購了第一批蛇級之後,隨著各大造船廠的新船臺投入使用,海軍立即訂購了第一批二十艘,並且將其命名為“鷹”級大型巡洋艦。

當時,湛江造船廠也獲得了特別批準,與崇明造船廠、威海造船廠、基隆造船廠一同參加了建造工作,因此建造該級大型巡洋艦的造船廠達到了十家!

該年年底,帝國海軍下達了第二批二十艘的訂單。

因為第二批有所改進,所以海軍將其命名為“雕”級。後來,第一批二十艘按照第二批的標準做了改進,所以一般情況下,這兩批四十艘大型巡洋艦被統稱為“鷹雕”級。

其主要性能為(第二批):

標準排水量:24250噸,滿載排水量:28450噸,最大排水量:31950噸;總長:221.7米,水線長度:215.8米,型寬:25.1米,吃水:9.7米;定員:837人。

鍋爐:8臺七十五年型燃油鍋爐,主機:4臺七十五年型(乙型)蒸汽輪機,功率:215000軸馬力,推進:4軸4漿;航速:37.5節,續航力:23000海裏/18節,或者29000海裏/16節(前一巡航速度主要用於破交作戰,後一巡航速度主要用於護航作戰)。

主炮:9門七十六年型240毫米/L58型艦炮(3×3),副炮:16門七十七年型(第一批在改進之後仍然采用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5型艦炮(8×2);魚雷:2具三聯裝魚雷發射器(各備雷20條)。

主裝甲帶:800-200+80毫米,裝甲甲板:50-160+80毫米,裝甲隔艙:110毫米,炮塔:20-280毫米,炮座:280毫米,司令塔:160-280毫米。

與蛇級相比,鷹雕級有幾個比較明顯的特點。

一是更換了主炮與副炮,使火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二是在去掉了一些與戰鬥無關的設備之後,排水量有所降低,加上本來就更有優勢的艦體設計,其速度達到了創紀錄的37.5節,從而使其成為了帝國海軍中速度最快的大型巡洋艦。結果,實戰中,艦隊指揮官往往會讓鷹雕級去執行前進偵察任務。如果遇到敵人的老式戰艦,艦隊指揮官還往往會讓鷹雕級去充當觀察艦,為那些配備了300毫米艦炮的大型巡洋艦提供炮火引導信息。

三是其裝甲敷設全面采用了“重點防護”理念,使其實際防禦能力比蛇級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鷹雕級在戰鬥中的表現往往比蛇級好得多,特別是在追逐敵人的護航戰艦時,鷹雕級的防護能力讓其敢於迫近敵人的護航戰艦。

最後就是其出色的續航力,這也是因為減少了很多與戰鬥無關的設置後,用多餘的艦體空間安排了更多的油艙,使其載油量超過了蛇級,從而獲得了更大的續航力。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說蛇級是一種綜合能力非常強,而且很有特色的大型巡洋艦,那麽鷹雕級就是一種全面側重作戰,幾乎沒有什麽特色的大型巡洋艦。可以說,兩者的設計出發點就不一樣。

當然,鷹雕級在戰場上的表現往往會讓人感到驚嘆。

在有備案的一次戰鬥中,隼鷹號在追上了兩艘護航輕巡洋艦,並且將其擊沈之後,又返身殺回,追逐了二百多海裏,擊沈了四艘逃跑的快速貨輪。在此期間,隼鷹號以35節的速度連續航行了十一個小時,而且戰鬥時的平均航速超過了30節!

因為很多時候要充當艦隊的炮火觀察艦,所以鷹隼級在戰鬥中的速度往往超過了30節,即便是在與敵人的巡洋艦對抗時,其平均戰鬥航速都很少低於24節。如此快的作戰速度,讓很多指揮官都不得不感嘆,如果鷹隼級在作戰艦隊服役,驅逐艦還有存在的價值嗎?當然,即便帝國海軍再有錢,也不可能將大型巡洋艦當作驅逐艦使用。

鷹隼級也以其飛快的作戰速度而天下聞名!

完美變身——勝利級大型巡洋艦

勝利號,凱旋號,輝煌號,成功號,進取號,榮譽號,光輝號,勇敢號。

前進號,英雄號,華章號,無懼號。

……

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型巡洋艦服役,海上絞殺戰迅速達到了高潮。

當鯊魚級,蛇級與鷹雕級陸續服役的時候,帝國海軍面臨著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能夠充當破交艦隊旗艦的戰艦數量嚴重不足!

當時帝國海軍一共采購(或準備采購)了144艘大型巡洋艦,其中只有36艘具有完備的旗艦功能(海外領地級因為省去了大量指揮設備,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只能充當備用旗艦,而不是真正的旗艦)。另外,隨著帝國海軍在直布羅陀部署的通用巡洋艦加入破交作戰行動,以及大量補給艦服役,在太平洋戰場上通用巡洋艦也參加了破交作戰行動。在此情況下,帝國海軍需要更多的能夠擔任破交艦隊旗艦的大型巡洋艦。

采購更多的海軍上將級不是不可以,只是帝國海軍認為沒有這個必要。

道理很簡單,當時協約國已經沒有幾艘老式戰列艦可以用來執行護航任務了,而海軍上將級的主要設計目的是用來對付敵人的老式戰列艦。如果要對付的僅僅是敵人的大型巡洋艦,帝國海軍的任何一級大型巡洋艦都能擔當重任。

換句話說,海軍認為沒有必要繼續建造價格昂貴的海軍上將級。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破交作戰中的一些問題也暴露了出來。

比如,艦隊急需一種能夠為其他戰艦提供支持,特別是全面的醫療支持,能夠收容戰俘,能夠在必要時候為其他戰艦提供補給,能夠承載俘獲艦船上的貴重物資,當然最好還要具備艦隊指揮能力。

換句話說,帝國海軍需要的不是旗艦,而是一種多功能艦艇。

以往,這些任務都是由相關的輔助戰艦完成的。比如,接收傷員由醫療船負責,補給則由快速補給支援艦負責,轉運貴重物資則由運輸船負責。反正,在此之前,沒有人認為應該讓承擔作戰任務的戰艦具備這些只需要輔助戰艦執行的任務。

可是在實際作戰中,往往會出現輔助戰艦無法及時趕到的情況。

據帝國海軍統計,整個大戰期間,有近五千名破交艦隊的官兵因為傷患得不到及時資料而傷殘,其中有近兩千人殉國。雖然相對於戰爭中的傷亡,這幾千人根本算不了什麽,但是眼看著傷患官兵得不到治療,對艦隊裏其他官兵的士氣有著毀滅性的打擊,從而使艦隊的戰鬥力受到巨大影響。

另外,實戰中,往往因為無法得到及時的補給,錯過了攔截敵船隊的最好機會。

還有,往往因為沒有辦法承載更多的物資,破交艦隊只能直接炸沈敵人的商船,而無法利用敵人船只上的物資。

至於因為破交艦隊無法收容過多的戰俘,結果有多少協約國的海員死在海上,恐怕根本就無法進行準確統計。只是,根據戰後獲得的資料來看,整個大戰期間,協約國一共有超過三十萬名海員陣亡或者失蹤,其中後者占了絕大多數!

反正,這些問題都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

結合這些情況,帝國海軍在七十六年(44年)年初的時候就提出了建造一種具備艦隊指揮能力,擁有全套醫療設備,能夠收容足夠多的戰俘,在必要的時候能夠為艦隊裏的其他戰艦提供補給(主要就是彈藥與燃油),並且有一定的倉儲能力,在關鍵時刻能夠參與艦隊作戰,並且在遭遇敵人的大型戰艦時有能力戰勝敵人,或者逃避敵人打擊的大型戰艦。

如果拋開參與艦隊作戰這一點,帝國海軍需要的就是一種大型綜合輔助艦。

因為海軍要求其具備作戰能力,所以最終還是被劃入了大型巡洋艦的範疇。

在海軍提出了設計要求後,竟然沒有一家造船廠應標!

原因很簡單,如果要達到海軍的這些要求,而且還是戰艦的話,那麽造出來的戰艦的排水量必然超過40000噸,甚至更高!

不說別的,帝國海軍願意采購這樣的戰艦嗎?

40000噸的排水量,加上大量輔助設備,其造價肯定遠遠超過了同噸位的快速戰列艦,甚至超過了超戰列艦!

可以說,在很多人看來,帝國海軍完全沒有必要采購這樣的戰艦。

直到七十六年(44年)六月份的時候,江南造船廠才拿出了一套基本上滿足了海軍要求的戰艦設計書。

結果與造船廠預料的一樣,在完成價格審核之後,海軍猶豫了。

這種排水量達到了38000噸的戰艦,其采購價格是省級乙型戰列艦的一點五倍!

雖然其各項性能都比較出眾,但是有必要采購一種只裝備了240毫米主炮,價格又如此昂貴的戰艦嗎?

拖到十月份的時候,江南造船廠已經完成了總體設計。

這時候,帝國海軍才下定決心,先采購四艘,看看使用效果如果,再決定是否需要采購更多的此類戰艦。

七十七年(45年)一月,細節設計工作完成,海軍下達了四艘的訂單,並且將其命名為“勝利”級大型巡洋艦。

其主要性能為:

標準排水量:38500噸,滿載排水量:47850噸,最大排水量:52450噸;總長:245.9米,水線長度:241.2米,型寬:31.4米,吃水:10.5米;定員:1167人(充當旗艦時為1453人)。

鍋爐:8臺七十五年型燃油鍋爐,主機:4臺七十五年型蒸汽輪機,功率:220000軸馬力,推進:4軸4漿;航速:33節,續航力:25000海裏/18節,或者34000海裏/16節(前一巡航速度主要用於破交作戰,後一巡航速度主要用於護航作戰)。

主炮:6門七十六年型240毫米/L58型艦炮(2×3),副炮:8門七十七年型130毫米/L55型艦炮(4×2)。

主裝甲帶80-200毫米,裝甲甲板:80-110+50毫米,裝甲隔艙:50毫米,炮塔:50-230毫米,炮座:200毫米,司令塔:180-280毫米。

看得出來,勝利級實際上就一艘多功能戰艦。

其武備僅能滿足自衛的要求,幾乎不具備參加艦隊作戰的能力。另外,其二座三聯裝炮塔都置於艦首方向,從而騰出了艦尾空間,為安裝補給設備提供了條件。艦體也盡可能的做得大一點,為增添指揮艙室,醫療艙室,戰俘收容艙室,物資艙提供了條件。

防護方面,更是一下降低到了鯊魚級的標準。當然,如果面對的只是敵人的巡洋艦,問題還不是很大。

速度上,也比以往的大型巡洋艦有所降低,其33節的最快速度只能勉強保證在遇到敵人的快速戰列艦時能夠逃跑,不至於因為速度不夠快而被敵人追上。

為了能夠盡量降低建造價格,勝利級在一些次要部位采用了民船的建造標準,而沒有完全按照戰艦的標準建造。雖然在當時看來這是一個嚴重的隱患,但是勝利級從來就沒有參加過激烈的戰鬥,所以這個問題的影響還不是很大。

當然,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出色的戰鬥指揮能力。

可以說,當時帝國海軍任何一艘旗艦的指揮能力都比不上勝利級。

也正是如此,最先對勝利級產生興趣的不是破交艦隊,而是主力艦隊!

結果,第一批四艘勝利級剛剛開工建造,幾支主力艦隊都提出,希望獲得“專業旗艦”,以此避免讓艦隊指揮官與艦隊司令部陷入危險之中。

當然,勝利級並不是為主力艦隊設計的。

帝國海軍很快就響應了這一要求,並且立即命令江南造船廠對勝利級做全面改進,去除一些不必要的功能,將其該位艦隊旗艦!

七十七年(45年)八月,在江南造船廠完成了改進設計之後,帝國海軍又下達了四批訂單,並且將其命名為“進取”級大型巡洋艦(直到戰後,拆除了上面的火炮之後,才改稱指揮艦)。

雖然“進取”級與“勝利”級有很大的區別,但是其基礎設計是一樣的,而且當時都被歸為大型巡洋艦,所以一般情況下不將“進取”級當作單獨的一級大型巡洋艦看待,而是作為“勝利”級的第二批對待。

其主要性能為:

標準排水量:41500噸,滿載排水量:46650噸,最大排水量:51250噸;總長:245.9米,水線長度:241.2米,型寬:31.9米,吃水:10.5米;定員:924人(充當旗艦時為1253人)。

鍋爐:8臺七十五年型燃油鍋爐,主機:4臺七十五年型蒸汽輪機,功率:220000軸馬力,推進:4軸4漿;航速:33節,續航力:15000海裏/18節。

主炮:6門七十六年型240毫米/L58型艦炮(2×3),副炮:8門七十七年型130毫米/L55型艦炮(4×2)。

主裝甲帶120-280+80毫米,裝甲甲板:110-170+80毫米,裝甲隔艙:110毫米,炮塔:80-280毫米,炮座:280毫米,司令塔:220-350毫米。

與勝利級相比,進取級的主要改進就是強化了防護能力。

顯然,除了醫療設施之外,用來裝載更多燃油的油艙,收容戰俘的住艙,裝載戰利品的貨艙都顯得多餘。不說別的,減少油艙數量,以及裝載的燃油量之後,多餘的重量幾乎全都拿來強化防護裝甲了。

除此之外,戰艦上多餘的空間還被改建為供軍官休息與娛樂的艙室。

因此,進取級成為了帝國海軍在戰爭期間建造的最為“豪華”的旗艦。不說別的,當時戰艦上擁有桑那浴室,桌球室,電影院以及三家小商品店。這些,在其他任何一艘戰艦上都是見不到的!

毫無疑問,進取級服役之後,得到艦隊軍官的廣泛歡迎。

也正是如此,戰爭結束之後,帝國海軍不但保留了四艘進取級,還將四艘勝利級按照進取級的標準進行了全面改進。後來,隨著海戰模式的變化,裝甲防護顯得多餘之後,帝國海軍還對勝利級進行了第二輪改進,主要就是去掉無用的裝甲,換裝更先進的指揮設備,改善官兵的居住環境等等。

當然,四艘勝利級服役之後,也得到了破交艦隊的廣泛歡迎。

結果,在戰爭結束前,帝國海軍又采購了第三批四艘勝利級,這四艘都是按照第一批的標準建造的。只是,在其服役之前,戰爭就已經結束了。

隨後,帝國海軍曾經一度打算放棄這四艘戰艦的建造工作。直到戰爭結束後三年,帝國海軍才決定按照第二批的標準完成最後四艘勝利級的建造工作。如此一來,戰後帝國海軍擁有了十二艘“專業旗艦”。

在進行第二次改進的時候,十二艘勝利級上的主炮全部被拆除,只保留了兩座雙聯裝副炮。隨後,勝利級由大型巡洋艦劃歸指揮艦,也就是常說的“旗艦”。

因此,勝利級也成為了帝國海軍歷史上第一種專業旗艦。

引領潮流——省級戰列艦

按照服役時間:松江府號,遼省號,北直隸號,南直隸號,臺灣號,廣東號,江蘇號,吉林號,河北號,福建號,浙江號,廣西號。

……

省級戰列艦的設計工作始於《倫敦海軍條約》簽署之後。

當時,美英認為帝國正在暗中幫助德國設計建造排水量超過了45000噸的俾斯麥級戰列艦(帝國確實在俾斯麥級戰列艦的設計工作中為德國提供了幫助,只是如同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一樣,大部分設計工作還是由德國完成的)。同時,帝國也認為英美在暗中支持日本建造大和級戰列艦。

在此情況下,三國經過反覆磋商,最終決定將戰列艦的噸位限制從35000噸放寬到45000噸,這也基本上是當時三個海軍強國能夠承建的最大噸位的戰艦(主要受船臺的大小,以及建造工藝,相關技術的限制)。

明歷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初,帝國海軍就委托江南造船廠展開設計工作。

與以往的戰艦設計招標不一樣,帝國海軍沒有進行公開招標,而是以下達任務的方式,將設計工作交給了江南造船廠。當時,江南造船廠也是唯一能夠設計45000噸級戰列艦的造船廠。另外,在設計皇帝級與英宗級的工作中,江南造船廠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最重要的是,江南造船廠有足夠雄厚的資本,能夠保證設計工作按時完成。

正是如此,外界一直認為省級是英宗級的放大加長版。

即通過增加艦長來增加排水量,從而有更多的排水量來設置動力系統,加強裝甲防護,達到全面提高戰鬥力的目的。

顯然,省級戰列艦絕不是英宗級的簡單改進型號。

可以說,省級戰列艦是帝國海軍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快速戰列艦,也同時是一種按照新要求,新標準設計的戰列艦。

最有力的證據是,在前三版的設計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