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294章 該恨什麽

關燈
而在貞觀皇帝這些兒子當中,趙國公掂量來掂量去,這個紀王李慎真有些委屈了。當初,李慎出任襄州刺史期間,在地方的治理上頗得好評,天子也曾致璽書給予慰勉,百姓為其立石頌德。

但後來很奇怪,李慎被他親爹一巴掌趕到紀州去,食戶也降到了八百。

至於今天,趙國公看好李慎,原因也沒多麽覆雜,都在李慎的母親紀國太妃身上呢。

先皇的態度可以無須多考慮了,關鍵是現任皇帝的態度。

金徽皇帝既然放心將太極宮女學交給韋澤打理,說明他對韋澤沒什麽反感有一個比韋澤更年輕、更順眼的鄭充容在那兒擺著,皇帝都沒有看一看,不正說明韋澤對了皇帝的胃口?

這才是看事的重點,正所謂時勢!

對於一位親王的任職意向,身為一品國公的長孫無忌,不會在眼前這些人面前明確表態。一來這是皇族中的事,二來,萬一最後的結果不是李慎出任,便顯得長孫府看問題看不準,這會影響威望。

真要表態,也須等到摸實了金徽陛下的意思再說。此時,長孫無忌只須意猶不明地微微頜首,相信褚遂良能夠體會他的意思。

另外,還有個越王李貞看起來也不錯,李貞今年二十二歲,是越國太妃的兒子。此人善騎射,涉獵文史,很有些能水,被私底下傳論為宗室才王。

若放在以前也就是晉王作太子的時候,趙國公絕對不會考慮這個人對自己外甥威脅太大!

但現在,除了李恪,這個曾經明確站出來爭過儲位的,別人都可以既往不咎了。面對金徽大帝,他們那些能水算得了什麽呢?

但李貞此時在越州,天高皇帝遠,他想不想換換地方還是另一回事。但趙國公有這個打算,萬一皇帝在早朝時問到此事,他有兩個人選,李慎和李貞。

理由便是他們的能力,不能明說的理由便是他們各自的母親。

李貞的母親是燕德妃、眼下的越國太妃,她沒有隨兒子之藩,此時也在太極宮女學。皇帝不知什麽時候便會往太極宮走一趟,你知道這些太妃們可能因為什麽事不痛快、給誰上上眼藥?

長孫無忌知道這裏的關節!一個人的強勢是需要從一點一滴來經營的,在不能違背金徽皇帝的大方向基礎上,小的地方難道不更該註意?

再說,除了像金徽陛下那般無可懷疑的能力,其他那些人,誰又比誰強到哪兒去呢?

又有個從四品下階的少府少監謹慎地插話道,“就是不知陛下是個什麽想法,但卑職從陛下最初考慮福王來看,好似陛下並不排斥上一輩的親王……”

褚遂良聽了,也尋思著道,“是啊,是啊,這倒不可不琢磨!”

長孫無忌道,“那還等什麽?清議清議,正是為陛下出言獻策,說說也不當真,我們接著議議便是!”

……

散了朝,皇帝先從含元殿回的紫宸殿。徐惠已回紫宸殿,捧著李淳風獻給皇帝的兩本袁天師的易學宏著,正在那裏鉆研。

桌案上還有她命宮人們專門到太掖池邊采來的篷篙竿兒,被她截成長長短短的一小把,不知做什麽用處。

一見皇帝回來,貴妃連忙起身見禮。皇帝問她道,“不知朕給你拿來的這兩道大菜,合不合你胃口呢?”

徐惠道,“既是陛下拿過來的,臣妾總得看,以備陛下什麽時候垂詢。”

皇帝很受用,拉著徐惠坐下,又很不著邊際地問了一句,“紀王李慎……和紀國太妃韋澤的事,你怎麽看?”

徐惠此時見到皇帝已不大拘謹,便嗔怪道,“陛下你要問這兩人何事,就問我怎麽看?讓臣妾從哪裏說起?”

皇帝撓撓鼻子沒有回答,因為他只是隨口一問。

徐惠道,“據臣妾所知,韋澤在先皇在世時,並不怎麽得寵,臣妾聽說她是以犯婦身份進入的秦王府。而先皇是看不起這類人的,據臣妾所知,若非長孫皇後保她,韋澤這個貴妃也是得不到的。至於紀王,那臣妾更不知道了。陛下你知道,臣妾一向離事大遠,宮中事尚不摻和,別說宮外事了。”

皇帝點點頭,不再問,因為徐惠說的這些他都知道。

但皇帝猜測,長孫皇後中意韋澤,弄不好就是趙國公所講的那個原因說起來也算一石二鳥既可以用韋貴妃阻斷其他妃嬪往上爬的奢念,又可以用韋貴妃拉攏一批人。

因為韋澤正是隋代大將軍、戶尚書李子雄之子李瑉的小妾。韋澤的這個身份至少可以安慰與李子雄親近的那些有力量者,讓他們有點歸屬感。

那麽,關於李慎的遭際,想來先皇後參與意見的情況會少許多。

她的丈夫貞觀皇帝已在韋澤占據貴妃之位上有過妥協,心情上想來總有些委委屈屈的。

那麽從妻嬌子抱的角度看,先皇帝看不上紀王李慎,長孫皇後也不大好管,再說她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皇帝想,韋澤這個貴妃倒是與謝金蓮有一點點相似,但她的境遇可比謝金蓮差太多了。至少皇帝看待李雄、李壯、李威、李武這些兒子沒有任何偏向。

皇帝在冥思時,徐惠又捧出來一疊剛剛按記憶謄寫下來的文稿,她對皇帝道,“陛下,都是臣妾不好,當初焚掉了崖州的重要供辭,臣妾怕拖久了會忘記,因而又寫下來,這是不會有什麽錯的!”

皇帝極為驚訝,接過來道,“果真這麽自信?難道就一點沒有錯處?”

徐惠道,“嗯!臣妾相信不會有出入!”

皇帝不急著翻看,卻由衷而欣喜的誇獎她道,“不錯,想不到你還有這一手,可以這麽久過目不忘!大明宮裏亦有記性好的,但都達不到你這一層!”

徐惠也很高興,“也沒什麽吧?只是出於專心罷了,陛下你過獎了。”

皇帝說,“但朕有了你,真感覺如虎添翼一般,你知道麽?朕不是不知自己的能水,本來也沒想過爭什麽太子之位,因為朕在文采上總有些缺漏。朕那時只想做個尚書令,真比如今自由多了。”

“陛下,那你因為什麽忽然又做了太子呢?”

皇帝看著她,低低的聲音道,“從待詔之死、朕伐滅了龜茲之後。”

徐惠註意地聽著,但她有些不解。郭待詔是原安西都護府副都護、絲路督監,在龜茲叛亂中殉國了,死的還有郭待詔的妻子和孩子。

皇帝仍用低低的聲音,半是回顧,半是分析,對徐惠說,“待詔之死,表面上是蘇伐叛亂所致,但英國公李士遲遲不給安西增發援兵,這才是出事的根源。”

他說,“王玄策從戒日國帶了上萬名的俘虜回來,郭孝恪為長安著想,硬著頭皮將俘虜全都留在自己手裏,但結果呢?明明朕那時任著尚書令,已經定下了援助安西的策略,但李士楞是按兵不動!”

徐惠早知道皇帝看不上李士,上一次皇帝派著晉王和薛禮,跑到疊州去打英國公的板子,一點面子都不留,八成皇帝那時便恨不得李士敢跳起來。

這次英國公捐獻了黃峰嶺山莊,皇帝連個“好”字都沒出口。還有“乞丐之語”的來處正是李士的疊州,她都知道。

原來根子是在這裏,看來對郭待詔之死,皇帝一時半會兒是不能忘懷的。她試著問皇帝道,“陛下一直對人寬忍大量,看來對英國公已網開一面了!”

皇帝道,“隨他怎麽看,朕就是看在他曾隨先皇東擋西殺,才不為難!”

徐惠笑著道,“可陛下你已經夠為難他的了!”

皇帝道,“英國公當初敢這麽怠誤軍機,還不是看朕那時正被高審行糾纏不清、被鷂國公身份一案纏身?而那個時候,太子對朕也萌生了敵對之意,先皇不知出於什麽目的,居然也不急!”

他對徐惠說,“待詔是死於蘇伐叛亂嗎?不如說死於長安的這些人!也包括朕!一位同朕手足情深的驍勇將軍,就這麽沒了!!”

皇帝說著,氣息有些急促,眼睛也紅了。

郭孝恪曾經是多麽深明大義的一個人,眼界寬泛、在安西都護府獨擋一面眾人欽服。但愛子的喪生,真讓他傷透心了。

覆生之後,即便皇帝數次表達出想使他覆出的意願,郭孝恪都不為所動,現在又加上個態度堅決的崔夫人,就連皇後的面子也不想給。

皇帝如此推心置腹地與她說這些事,令徐惠大受感動。她至此才真正體會到,皇帝親征龜茲的時候為什麽是那種打法了。

拆一城、砸一城、皇帝連一個俘虜都不要。就連正常情況下,要虜敵王回京、獻俘的規矩都不要了,就是要弄死蘇伐。

她感慨道,“與對蘇伐比起來,陛下對某些人的確稱得上寬容了。”

皇帝說這可不一樣,“李士和蘇伐能一樣嗎?在長安,朕恨的可不是哪一個人因為朕總不能恨父皇。但朕有時也弄不清楚,到底該恨什麽,你也替朕好好想想。”

像是想起什麽,又像是對剛才、與一個女人掏了心窩子有些不習慣,皇帝跳起來對她道,“朕想起來了,今日正是午日,趙國公他們應該正在太極殿清議,朕要去看看,最好問一問他們對洪州人選的看法。”

皇帝走後,徐惠再也看不下袁天師的書了,將書攤開著,人卻出神。

她知道自己在皇帝心幕中的地位,姐姐謝金蓮跑到安仁殿擠兌自己,身上換來了皇帝三鞭子,但聽皇帝親口對她講出來,則又是另一回事。

“我真成了陛下的翅膀嗎?”

她喜滋滋地、收起自己剛剛拿出來的、那套覆寫的崖州供辭,想到,“但陛下為什麽不急著看一看呢?”

又想到,“陛下都不知恨的什麽,那麽我自己前些日子好懸沒有死掉,大約也不知該恨什麽了!但見到了金徽陛下,我怎麽就沒有恨了呢?”

也許,這便是皇帝從不想做太子,到最後坐上了皇位的、說不清的原因。

眼看著已到了正午,徐惠起身,出了紫宸殿。

家中人已經圍坐在桌邊等著開飯了,皇後見到徐惠,便問她,“陛下早朝後也不見人影子,可曾到你那裏去過?”

徐惠道,“陛下是去過,可是又去了太極宮。”

皇後忍不住埋怨道,“你怎麽不想著,今日是午日。李太史令說過,已日和午日這兩日天幹火氣旺,陛下不宜出行!都這個時候了,萬一他在太極殿與誰喝起酒來,怎麽好?”

徐惠一下子吱唔,有些難為情。皇後今日所說的這個責任,看來自己說什麽都躲不過了,因為皇帝散了早朝,只到她這裏來過。

她稍稍替自己辯解道,“幸好陛下只是去了太極宮,也不算多遠……”

皇後道,“怎麽不算?本宮說過,凡已午這兩日須陛下在大明宮用膳!”

徐惠道,“可他是皇帝呀!”

樊鶯想兩邊勸解一下,但張了張嘴,什麽話都沒能出口。

而謝金蓮則開著玩笑,替妹妹開解道,“柳姐姐,只是這一次,再說這些人中除了你,誰能攔得住陛下!”

柳玉如哼了一聲,不想再說。

姐妹們開始用飯。但誰都看的出來,皇後還是有點不快,自始至終不再吱聲,偶爾有一點笑模樣,看起來也是在照顧眾人情緒。

但隨著午飯將畢,時間越來越晚,皇後的臉色就越發的不好看,一點笑意都沒有了。此時大概回過頭來又在生皇帝的氣了。

這是進入大明宮以來,徐惠頭一回感到不得勁兒,雖然柳玉如對此事已經顯而易見地沒有深責,連謝金蓮的面子也給了。

一邊吃著飯,貴妃徐惠一邊自己責備自己。陛下剛剛誇獎她記性好,能記住崖州涉事的那麽多人名和數目,怎麽偏偏就記不住兩個日子!

一直到侍女們上來,將桌上杯、盤、碗、筷都撤下去了,眾人仍沒有誰說走。皇後對淑妃說道,“鶯妹,我們去太極宮!”

徐惠說,“我,我要不要去?”

皇後道,“你怎麽去?萬一在太極宮被哪位熟識你的太妃看到,你怎麽說?”徐惠的臉頰頓時一片通紅,強忍著不叫眼淚淌下來。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