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 夜出禁宮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天早朝,中書令褚遂良向皇帝提議,由中書舍人柳奭出任中書侍郎。
一位中書令向陛下提議手下的侍郎人選,放在往日很正常,但此時馬王殿下、尚書令班師未回,褚遂良急匆匆地拋出這項提議,目的很明顯。
褚遂良已經很明確地與太子站到一起去了。
長孫無忌看了一眼對面的江夏王李道宗,兩人竟然會心一笑,江夏王微微地搖了搖頭。
柳奭,字子邵,蒲州解縣人,出身於河東柳氏。
貞觀十七年,晉王李治升為皇太子之後,柳奭因為是太子妃王氏的舅父,也很快被擢升為兵部侍郎。
只不過才半年的時間,柳奭因為一項嚴重失誤,被皇帝認為他根本不適此職,但也未深究,只是讓他去中書省做了個舍人。
將此人提起來,誰都明白是太子的意思,只是籍由褚遂良之口提出罷了。
在鷂國公身份一案中,褚遂良沖的太靠前了,失去了退身的餘地,他只能全心全意地倚靠太子,第一步便是加強中書省內自己的力量。
沒想到,皇帝居然當時便同意了,柳奭出任中書侍郎。
然後褚遂良說,現任的中書侍郎樊伯山能力不足,提議另加委派。
很明顯這是得寸進尺,中書省有兩個侍郎職數,褚遂良這是要將馬王殿下的人一腳踹離中書省。
皇帝不同意,“褚大人,你說樊侍郎不稱職,朕認為這只是你標準過高,不要將每個人都按中書令來看待呀。”
褚遂良退了下去,偷偷看一眼太子李治,看起來太子李治對這個結果還算滿意。他又看了看趙國公,發現長孫大人上嘴角微微地往上挑了挑,一臉的不屑。
皇帝對此事拍板極其利落,顯見著是不想就這件事在朝臣中征求什麽意見,長孫無忌也就沒有說話的機會。
但樊伯山卻出班奏道,“陛下,正如褚大人所說,微臣真是沒什麽能力,而中書省中多麽重要的地方!臣請求辭去中書侍郎之職!”
樊伯山耿直少諛,他受不了被自己的頂頭上司如此的當眾貶損。
皇帝剛剛就此事回絕了褚遂良,沒想到樊伯山又提出來不幹了,眾人都以為,皇帝一定會再一次擋回樊伯山的話,誰知皇帝只是尋思了一下,便說道:
“如此……樊伯山出任國子祭酒。”
國子祭酒,是國子監的首官,從三品。樊伯山從正四品上階的中書侍郎被褚遂良趕了出來,居然又升了一階,而且已是一個部門的主官。
但凡是有些頭腦的人都知道,樊伯山被擠離了中樞。
國子監,整天面對的都是聖人之言,對著故紙堆坐而論道,但離著朝堂上的實時而出的大政決策,已經遠的不能再遠了。
在太子東宮,太子妃興奮地對李治道,“雖然舅父大人不如樊大人的品階高,但這一次就是我們勝了!”
李治看著自己的妻子,發現她這兩日面色紅潤,眼睛裏也活躍起來,這倒是以往從沒有過的事。
不過太子知道,東宮這樣擦著邊兒的行事,最好別引起皇帝警覺,尚書令——他的王兄未回長安,先把樊伯山擠兌走,不知馬王回來後,會如何不爽。
但太子擁有的可貴品質,可不僅僅只是一項“仁孝”,面對著地位上的威脅,木頭人也得挺挺腰桿、動一動,皇帝陛下豈能不理解?
永寧坊,馬王府,樊鶯將叔叔移職的消息帶回來時,蘇殷就說,“褚遂良與東宮並到一起去了,從此中書省的訊息我們就別想知道了。”
柳玉如說,“可峻如何還不回來呢!長孫舅父派人傳話說,峻成了親王,馬上要籌備著建府、招募王府官。他不回來,這些事我們可不能決定呀。”
甲午日,是四月二十一日。
新任中書侍郎柳奭建言:左千牛大將軍薛禮隨著馬王出征未歸,但禁宮守衛之事不能有片刻的懈怠,是否臨時頂上去一位衛將,暫時接管太極宮、大明宮兩道玄武門的防衛。
柳侍郎說得好,是“臨時”的,等薛禮由龜茲返回,玄武門的禁衛之責再移交給薛將軍。
皇帝對柳侍郎關心大內安危的心意大加讚賞,但他問郎柳侍郎,“龜茲戰事已然結束,薛禮馬上也就回來了,不知柳大人對薛禮的委任有什麽建議?”
柳奭說,薛禮將軍在室韋單騎止亂,在龜茲聽說也戰功赫赫,恐怕這次再做個守門的將軍已大為不妥。
柳奭說,如果對薛禮將軍一點升進都沒有,薛禮會不會有不滿?這也不符合陛下有功必賞的作法——
是不是可由薛將軍出任安西都護府大都護,又可升上去一階,到正三品。且郭孝恪殞職後,安西都護府也著實的缺個硬人了。
皇帝暗道,“你才剛剛說過找人頂上薛禮,是暫時的,但朕只問了你一句,你便要將薛禮遠遠地支去安西了!”
以薛禮之能,到安西絕對能夠勝任,但由別人來頂上左千牛大將軍的空缺,馬王回來會怎麽想?
三丈外的錘子可比不上身邊的一根針,東宮這是想抓住馬王未回的空當,進一步削弱馬王的力量。
看來,自己這個仁孝柔順的小兒子也有些頭腦。
皇帝看趙國公,趙國公出班奏道,“柳大人提議是不錯,只是安西與大內的安危同等重要,薛禮走了可沒什麽合適的人選,有哪個合適?”
柳奭一時竟然答不上來,不是沒有人選,而是薛禮太強,一時找不出能夠同薛禮不相上下的人來。
若是說出個差著太多的,豈不正讓趙國公說著了——安西與大內的安危不等同了?長孫無忌說,“微臣倒是有個提議,”
皇帝道,“趙國公你盡管說。”
趙國公說,“既然柳大人說只是暫時的,依微臣看薛將軍指日可回,正式派人去替換就有不妥……馬王殿下的四夫人本來有公職,但人卻一直閑著,”
江夏王接話道,“有理!我們可都知道,思晴夫人可是有兩下子的!女子又心細,就讓她去玄武門臨時頂幾天,等馬王回來再作定奪。”
趙國公道,“馬王殿下剛剛奏凱離開安西、龜茲反叛盡滅,微臣就不信,才這麽兩日,就有誰敢在馬王身後乍個刺。”
皇帝道,“有理,可由思晴暫管玄武門,等薛禮回來後再移回防務。但朕令兒婦守門就不大好聽了,天氣日暖,朕決定擇日起駕翠微宮。”
趙國公欲言又止,心說你拍拍屁股又躲開,難道還令太子聽政?那麽馬王即日便回,你讓這哥兩個在朝堂上如何自處?
兄弟在上邊做太子,馬王在下邊站著做尚書令,如今馬王未回呢,東宮一邊的明爭暗鬥就已經開始了,這不是越搞越亂嘛!
長孫無忌發現,皇帝離座前,意味深長地看了自己一眼,不讓他再開口。他暗自嘆了口氣,不再說話。
看來他的這位妹夫又要玩高祖的手法,讓兒子們彼此之間相互制衡。
唉!皇帝才五十來歲,就比當日的高祖皇帝更是春秋鼎盛,他懷中掛上了至寶黃蓮珠,這是雄心未泯呀。
而此時再看馬王,年紀輕輕的戰功赫赫,但他的職、爵都已到了頂峰,再往上只有個太子之位,如果這麽容易就讓馬王做到了太子的話,接下來呢?
皇帝幾乎連想都不想,便同意了褚遂良的提議,將太子妃的舅父柳奭提拔上來,也就不難理解了。
只是,事態會不會再次回到武德九年的那個血腥的場面上去?
那時故太子建成坐擁東宮、元吉掌握城外兵權,而秦王手中還有天策府一大幫虎將能臣,雙方勢均力敵。
相比較起來,馬王比起當初的秦王,就處於弱勢了。建府之事還是自己提醒過永寧坊,只要建了府,馬王的身邊也會凝聚些隨時可用的力量。
但馬王不回京,建府這件事等於沒有。
看來,皇帝不明確同意調離薛禮,也算是不糊塗,他的打算是寧可躲到翠微宮、去置身事外,也不想過分明顯地、擺出削弱馬王的姿態。
但皇帝在這件事的處理上,簡直一點都不比他父親高明,他以為可以這麽無限地兩邊平衡下去,難道看不出馬王和太子李治的火拼是早晚的事?
這可都是他長孫無忌的親外甥啊!
散朝時,長孫大人曾痛心地想到了自己的妹妹,“愚兄有心無力!”
長孫無忌想入宮勸一勸皇帝,總之不能讓他坐視兒子鬥的兩敗俱傷。通報進去以後,皇帝傳出話來說身子不適,不見人。
乙未日,四月二十二,也就是馬王和七王妃麗容,在焉耆主持郭孝恪與崔穎婚禮日子。中書令褚遂良舉薦陳州刺史王仁佑,建議由他出任兵部侍郎。
李士勣離開兵部去疊州後,兵部到現在群龍無首,兵部尚書一職也沒有明確說仍由馬王接著兼任,兩個侍郎的職位居然也都是空缺的。
朝臣們已經清楚地感覺到,東宮這邊加快了鞏固勢力的步伐,誰不知道王仁佑是哪個?
褚遂良的理由也很站得住腳,堂堂的大兵部,怎麽能一下子空缺三個最主要的官員呢?如果再加上去豐州任長史的長孫潤,那就是空著四職了。
皇帝準奏了。
陳州刺史,太子妃王氏的父親王仁佑走馬上任。
貞觀十七年以前,王仁佑是個縣令,李治立了太子以後,王仁佑升到了陳州刺史職位上,現在又到兵部來做侍郎了。
短短三天的功夫,太子妃的父親和舅舅都升任了侍郎,這個力度夠大的。
而反觀馬王這邊,樊伯山去了國子監,被人從中書侍郎的職上替換下來。
如果不是長孫無忌打岔,先由馬王的四王妃思晴暫代,那麽按著皇帝意意遲遲的不明態度,左千牛大將軍薛禮的位置也懸乎。
但人們想,安西的戰報早已到了,那麽馬王殿下一定在返京的途中,用不了多久,他也就該抵達了。
四月二十三日,丙申日。
馬王和七王妃麗容,在牧場舊村處置那些戒日國女俘的這天晚上,四王妃思晴全身披掛,按例巡視太極宮北門——玄武門的宿衛。
玄武門門上有值班的郎將上前見禮,“四王妃,不知薛將軍還回不回到這裏來領我們?”
思晴說,“我只是暫代,薛將軍很快會回來的。”
郎將說,“這我就放心了,再說,哪有王妃長期守宮門的!薛將軍說,他還想教末將射箭呢。”
思晴說,“那麽薛將軍不教會你射箭就更不會走了,射箭誰有他好呢。”
正說著,玄武門上有軍校高聲問了一句,“是什麽人!”
門上燈火通明,但在門下有幾個騎馬的人,遠處,夾城的陰影中還停有一駕馬車。
聽到軍士喝問,為首的一人咳了一下,沈聲回道,“勿噪!是本官。”
說話的人派著隨從,沿著上城的馬道跑上來,遞交他的名刺,守門軍校接過來,上呈四王妃思晴。
思晴一看,來人是兵部侍郎王仁佑。
但這麽晚了,王仁佑來幹什麽?還帶著車子。
從公布王仁佑由陳州調職兵部,剛剛才過了一天的時間,他來的可真是太快了。也就是說,褚遂良提出這個建議時,王仁佑就已經在長安了。
思晴問,“原來是王伯父,你連夜到此,有何事?”
王仁佑說,“太子妃說想念她的妹妹了,前些日子去信陳州,說要見一見,本官昨天就已帶著次女抵京。”
思晴道,“那可真是有些巧了,晚輩恰聞伯父大人業已任職兵部,這麽說也就不必再回陳州去了。”
王仁佑道,“有聖命在,本官唯有欣然履職,但原來並未打算在京長住、只是讓她們姐妹見見,便帶她趕回陳州去了,因而本官將宿處安頓在城外。”
“伯父大人難道是要此時出城?”四王妃問道。
王仁佑說,“正是。此次本官只帶著女兒匆匆前來,但家還安在陳州,這是要連夜出城、去陳州搬家,好早日回兵部任上。”
思晴說,“伯父大人的行程真是急迫……怎麽不多留一晚?”
王仁佑笑道,“王妃,東宮可不是普通人家,本官雖是太子妃之父,豈能夜裏留宿東宮呢!”
思晴赧顏道,“晚輩只是暫代玄武門,不知東宮的規矩。”
王仁佑心說,“果然太子想的周全,說玄武門薛禮未回,此時天大晚的,馬王這個四王妃大約也會在永寧坊、不一定在門上,就是在門上也好糊弄。”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一位中書令向陛下提議手下的侍郎人選,放在往日很正常,但此時馬王殿下、尚書令班師未回,褚遂良急匆匆地拋出這項提議,目的很明顯。
褚遂良已經很明確地與太子站到一起去了。
長孫無忌看了一眼對面的江夏王李道宗,兩人竟然會心一笑,江夏王微微地搖了搖頭。
柳奭,字子邵,蒲州解縣人,出身於河東柳氏。
貞觀十七年,晉王李治升為皇太子之後,柳奭因為是太子妃王氏的舅父,也很快被擢升為兵部侍郎。
只不過才半年的時間,柳奭因為一項嚴重失誤,被皇帝認為他根本不適此職,但也未深究,只是讓他去中書省做了個舍人。
將此人提起來,誰都明白是太子的意思,只是籍由褚遂良之口提出罷了。
在鷂國公身份一案中,褚遂良沖的太靠前了,失去了退身的餘地,他只能全心全意地倚靠太子,第一步便是加強中書省內自己的力量。
沒想到,皇帝居然當時便同意了,柳奭出任中書侍郎。
然後褚遂良說,現任的中書侍郎樊伯山能力不足,提議另加委派。
很明顯這是得寸進尺,中書省有兩個侍郎職數,褚遂良這是要將馬王殿下的人一腳踹離中書省。
皇帝不同意,“褚大人,你說樊侍郎不稱職,朕認為這只是你標準過高,不要將每個人都按中書令來看待呀。”
褚遂良退了下去,偷偷看一眼太子李治,看起來太子李治對這個結果還算滿意。他又看了看趙國公,發現長孫大人上嘴角微微地往上挑了挑,一臉的不屑。
皇帝對此事拍板極其利落,顯見著是不想就這件事在朝臣中征求什麽意見,長孫無忌也就沒有說話的機會。
但樊伯山卻出班奏道,“陛下,正如褚大人所說,微臣真是沒什麽能力,而中書省中多麽重要的地方!臣請求辭去中書侍郎之職!”
樊伯山耿直少諛,他受不了被自己的頂頭上司如此的當眾貶損。
皇帝剛剛就此事回絕了褚遂良,沒想到樊伯山又提出來不幹了,眾人都以為,皇帝一定會再一次擋回樊伯山的話,誰知皇帝只是尋思了一下,便說道:
“如此……樊伯山出任國子祭酒。”
國子祭酒,是國子監的首官,從三品。樊伯山從正四品上階的中書侍郎被褚遂良趕了出來,居然又升了一階,而且已是一個部門的主官。
但凡是有些頭腦的人都知道,樊伯山被擠離了中樞。
國子監,整天面對的都是聖人之言,對著故紙堆坐而論道,但離著朝堂上的實時而出的大政決策,已經遠的不能再遠了。
在太子東宮,太子妃興奮地對李治道,“雖然舅父大人不如樊大人的品階高,但這一次就是我們勝了!”
李治看著自己的妻子,發現她這兩日面色紅潤,眼睛裏也活躍起來,這倒是以往從沒有過的事。
不過太子知道,東宮這樣擦著邊兒的行事,最好別引起皇帝警覺,尚書令——他的王兄未回長安,先把樊伯山擠兌走,不知馬王回來後,會如何不爽。
但太子擁有的可貴品質,可不僅僅只是一項“仁孝”,面對著地位上的威脅,木頭人也得挺挺腰桿、動一動,皇帝陛下豈能不理解?
永寧坊,馬王府,樊鶯將叔叔移職的消息帶回來時,蘇殷就說,“褚遂良與東宮並到一起去了,從此中書省的訊息我們就別想知道了。”
柳玉如說,“可峻如何還不回來呢!長孫舅父派人傳話說,峻成了親王,馬上要籌備著建府、招募王府官。他不回來,這些事我們可不能決定呀。”
甲午日,是四月二十一日。
新任中書侍郎柳奭建言:左千牛大將軍薛禮隨著馬王出征未歸,但禁宮守衛之事不能有片刻的懈怠,是否臨時頂上去一位衛將,暫時接管太極宮、大明宮兩道玄武門的防衛。
柳侍郎說得好,是“臨時”的,等薛禮由龜茲返回,玄武門的禁衛之責再移交給薛將軍。
皇帝對柳侍郎關心大內安危的心意大加讚賞,但他問郎柳侍郎,“龜茲戰事已然結束,薛禮馬上也就回來了,不知柳大人對薛禮的委任有什麽建議?”
柳奭說,薛禮將軍在室韋單騎止亂,在龜茲聽說也戰功赫赫,恐怕這次再做個守門的將軍已大為不妥。
柳奭說,如果對薛禮將軍一點升進都沒有,薛禮會不會有不滿?這也不符合陛下有功必賞的作法——
是不是可由薛將軍出任安西都護府大都護,又可升上去一階,到正三品。且郭孝恪殞職後,安西都護府也著實的缺個硬人了。
皇帝暗道,“你才剛剛說過找人頂上薛禮,是暫時的,但朕只問了你一句,你便要將薛禮遠遠地支去安西了!”
以薛禮之能,到安西絕對能夠勝任,但由別人來頂上左千牛大將軍的空缺,馬王回來會怎麽想?
三丈外的錘子可比不上身邊的一根針,東宮這是想抓住馬王未回的空當,進一步削弱馬王的力量。
看來,自己這個仁孝柔順的小兒子也有些頭腦。
皇帝看趙國公,趙國公出班奏道,“柳大人提議是不錯,只是安西與大內的安危同等重要,薛禮走了可沒什麽合適的人選,有哪個合適?”
柳奭一時竟然答不上來,不是沒有人選,而是薛禮太強,一時找不出能夠同薛禮不相上下的人來。
若是說出個差著太多的,豈不正讓趙國公說著了——安西與大內的安危不等同了?長孫無忌說,“微臣倒是有個提議,”
皇帝道,“趙國公你盡管說。”
趙國公說,“既然柳大人說只是暫時的,依微臣看薛將軍指日可回,正式派人去替換就有不妥……馬王殿下的四夫人本來有公職,但人卻一直閑著,”
江夏王接話道,“有理!我們可都知道,思晴夫人可是有兩下子的!女子又心細,就讓她去玄武門臨時頂幾天,等馬王回來再作定奪。”
趙國公道,“馬王殿下剛剛奏凱離開安西、龜茲反叛盡滅,微臣就不信,才這麽兩日,就有誰敢在馬王身後乍個刺。”
皇帝道,“有理,可由思晴暫管玄武門,等薛禮回來後再移回防務。但朕令兒婦守門就不大好聽了,天氣日暖,朕決定擇日起駕翠微宮。”
趙國公欲言又止,心說你拍拍屁股又躲開,難道還令太子聽政?那麽馬王即日便回,你讓這哥兩個在朝堂上如何自處?
兄弟在上邊做太子,馬王在下邊站著做尚書令,如今馬王未回呢,東宮一邊的明爭暗鬥就已經開始了,這不是越搞越亂嘛!
長孫無忌發現,皇帝離座前,意味深長地看了自己一眼,不讓他再開口。他暗自嘆了口氣,不再說話。
看來他的這位妹夫又要玩高祖的手法,讓兒子們彼此之間相互制衡。
唉!皇帝才五十來歲,就比當日的高祖皇帝更是春秋鼎盛,他懷中掛上了至寶黃蓮珠,這是雄心未泯呀。
而此時再看馬王,年紀輕輕的戰功赫赫,但他的職、爵都已到了頂峰,再往上只有個太子之位,如果這麽容易就讓馬王做到了太子的話,接下來呢?
皇帝幾乎連想都不想,便同意了褚遂良的提議,將太子妃的舅父柳奭提拔上來,也就不難理解了。
只是,事態會不會再次回到武德九年的那個血腥的場面上去?
那時故太子建成坐擁東宮、元吉掌握城外兵權,而秦王手中還有天策府一大幫虎將能臣,雙方勢均力敵。
相比較起來,馬王比起當初的秦王,就處於弱勢了。建府之事還是自己提醒過永寧坊,只要建了府,馬王的身邊也會凝聚些隨時可用的力量。
但馬王不回京,建府這件事等於沒有。
看來,皇帝不明確同意調離薛禮,也算是不糊塗,他的打算是寧可躲到翠微宮、去置身事外,也不想過分明顯地、擺出削弱馬王的姿態。
但皇帝在這件事的處理上,簡直一點都不比他父親高明,他以為可以這麽無限地兩邊平衡下去,難道看不出馬王和太子李治的火拼是早晚的事?
這可都是他長孫無忌的親外甥啊!
散朝時,長孫大人曾痛心地想到了自己的妹妹,“愚兄有心無力!”
長孫無忌想入宮勸一勸皇帝,總之不能讓他坐視兒子鬥的兩敗俱傷。通報進去以後,皇帝傳出話來說身子不適,不見人。
乙未日,四月二十二,也就是馬王和七王妃麗容,在焉耆主持郭孝恪與崔穎婚禮日子。中書令褚遂良舉薦陳州刺史王仁佑,建議由他出任兵部侍郎。
李士勣離開兵部去疊州後,兵部到現在群龍無首,兵部尚書一職也沒有明確說仍由馬王接著兼任,兩個侍郎的職位居然也都是空缺的。
朝臣們已經清楚地感覺到,東宮這邊加快了鞏固勢力的步伐,誰不知道王仁佑是哪個?
褚遂良的理由也很站得住腳,堂堂的大兵部,怎麽能一下子空缺三個最主要的官員呢?如果再加上去豐州任長史的長孫潤,那就是空著四職了。
皇帝準奏了。
陳州刺史,太子妃王氏的父親王仁佑走馬上任。
貞觀十七年以前,王仁佑是個縣令,李治立了太子以後,王仁佑升到了陳州刺史職位上,現在又到兵部來做侍郎了。
短短三天的功夫,太子妃的父親和舅舅都升任了侍郎,這個力度夠大的。
而反觀馬王這邊,樊伯山去了國子監,被人從中書侍郎的職上替換下來。
如果不是長孫無忌打岔,先由馬王的四王妃思晴暫代,那麽按著皇帝意意遲遲的不明態度,左千牛大將軍薛禮的位置也懸乎。
但人們想,安西的戰報早已到了,那麽馬王殿下一定在返京的途中,用不了多久,他也就該抵達了。
四月二十三日,丙申日。
馬王和七王妃麗容,在牧場舊村處置那些戒日國女俘的這天晚上,四王妃思晴全身披掛,按例巡視太極宮北門——玄武門的宿衛。
玄武門門上有值班的郎將上前見禮,“四王妃,不知薛將軍還回不回到這裏來領我們?”
思晴說,“我只是暫代,薛將軍很快會回來的。”
郎將說,“這我就放心了,再說,哪有王妃長期守宮門的!薛將軍說,他還想教末將射箭呢。”
思晴說,“那麽薛將軍不教會你射箭就更不會走了,射箭誰有他好呢。”
正說著,玄武門上有軍校高聲問了一句,“是什麽人!”
門上燈火通明,但在門下有幾個騎馬的人,遠處,夾城的陰影中還停有一駕馬車。
聽到軍士喝問,為首的一人咳了一下,沈聲回道,“勿噪!是本官。”
說話的人派著隨從,沿著上城的馬道跑上來,遞交他的名刺,守門軍校接過來,上呈四王妃思晴。
思晴一看,來人是兵部侍郎王仁佑。
但這麽晚了,王仁佑來幹什麽?還帶著車子。
從公布王仁佑由陳州調職兵部,剛剛才過了一天的時間,他來的可真是太快了。也就是說,褚遂良提出這個建議時,王仁佑就已經在長安了。
思晴問,“原來是王伯父,你連夜到此,有何事?”
王仁佑說,“太子妃說想念她的妹妹了,前些日子去信陳州,說要見一見,本官昨天就已帶著次女抵京。”
思晴道,“那可真是有些巧了,晚輩恰聞伯父大人業已任職兵部,這麽說也就不必再回陳州去了。”
王仁佑道,“有聖命在,本官唯有欣然履職,但原來並未打算在京長住、只是讓她們姐妹見見,便帶她趕回陳州去了,因而本官將宿處安頓在城外。”
“伯父大人難道是要此時出城?”四王妃問道。
王仁佑說,“正是。此次本官只帶著女兒匆匆前來,但家還安在陳州,這是要連夜出城、去陳州搬家,好早日回兵部任上。”
思晴說,“伯父大人的行程真是急迫……怎麽不多留一晚?”
王仁佑笑道,“王妃,東宮可不是普通人家,本官雖是太子妃之父,豈能夜裏留宿東宮呢!”
思晴赧顏道,“晚輩只是暫代玄武門,不知東宮的規矩。”
王仁佑心說,“果然太子想的周全,說玄武門薛禮未回,此時天大晚的,馬王這個四王妃大約也會在永寧坊、不一定在門上,就是在門上也好糊弄。”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