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3章 90年代

關燈
那個時候,一家子住在位於西南邊陲山區的貧困農村。

雖然國家1978年提出了改革開放,一部分頭腦機敏的人抓住時機率先富裕了起來,東南沿海地帶人們的生活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14年過去,改革的春風也沒有吹到這個大西南偏遠地區的貧困小山村,盡管1980年國家推行了包產到戶的政策,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可山裏可以耕種的平地良田本來就少,分到的土地就更少了。山上的農民依舊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甚至還比不上80年代的城鎮。

一家人起早貪黑辛勤勞作,還掙紮在溫飽線上,更無從談及其他。

唐家的房子是十多年前蓋的,土木結構稻草蓋頂。那個時候的農村竈房,完全不像現在幹凈整潔的廚房,有著天然氣,和一系列現代化的廚竈器具。

那時的竈房就像是一個簡陋的棚屋,僅靠著堂屋搭起來,中間只隔了一塊布簾子。竈房沒有煙囪,一炒菜的時候整個屋裏都彌漫著嗆人的油煙味,墻壁和棚頂的木頭被熏燒的黑乎乎的,一刮一層的黑灰。墻壁上掛著菜刀鏟子勺子,個個都是精鐵鑄的,又大又沈,一勺子舀起來的水都足夠灌滿大號的搪瓷碗。

鍋鏟大,做飯的鍋自然也不小。土竈是用磚石砌的,上面嵌著兩口碩大的鍋,側方是兩個燒火的爐膛。旁邊靠著角落堆滿了比人都高的幹柴堆。

農村孩子懂事的都早,很小的時候就會幫爸媽做事。要是在農忙時節,父母忙著種地的話。煮飯炒菜的事,都是由小孩子幫忙。

唐心悅還記得,自己每天都要帶著唐家兩個小的都要出去撿柴劈柴。在陸秀雲炒菜的時候要幫著燒火。坐在幹柴前面,一手攥著燒火鉗,一手往竈膛裏塞幹柴。那時候完全不像現在用天然氣竈一樣,火力大小輕松可以調節,最難的是就掌握火候了,火大了飯要糊,火小了又半天燒不開水浪費了柴料。

而且熊熊火焰把臉照的通紅,冬天還好,要是在夏天,燒一頓飯要出一身的汗水。所以家裏人臉頰兩邊從來都是紅撲撲的。

後來大了點,她要跟著母親學做菜,第一次上竈臺的時候,人就比臺子高一點點,腳底下要踩兩匹磚才夠得著鍋鏟炒菜,力使得過猛了,更是差一點一頭栽倒在比臉盆還要大的鍋裏。

她走了幾步,看到竈臺一頭抵著墻壁,另外一邊是過道,過道靠墻那放著一個木頭櫃子,上面擺放著幾個大號的搪瓷碗,掛在墻上的筷筒裏插著數的清的筷子,櫃子旁是兩個暖水瓶,外殼是鐵皮鏤空包裹的,唐心悅記得這是父親剛下鄉到這來的時候,隊裏分給他的家當。

“怎麽起來了?”陸秀雲正在炒菜,兩個弟弟妹妹坐在竈臺前幫忙燒火。

“姐!”

“大姐!”兩個孩子笑著叫她。

“哎!”唐心悅應了聲,走到爐子邊,把信一口氣全扔了進去。

橘色的火舌舔舐著薄薄的紙張,卷曲融化,眨眼間變為灰燼。

唐心悅長長吐了口氣。

旁觀的三人都驚呆了,平日裏唐心悅最寶貴這些信了,弟弟妹妹摸一下都生怕弄臟,現在竟然悄無聲息就給燒毀了?!

“心悅,你怎麽把信給燒了?你不給人寫信了嗎?”陸秀雲奇怪地問道。

唐心悅笑笑,“我就是覺得人家是董事長,日理萬機的,我就不要用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打擾人家了。等我以後賺了錢再回報給他。”

她還是對對方有感激,畢竟人家給了她上學的機會。但是她不會再上門去主動承受又一次的屈辱了。

至於徐蔚然……

唐心悅心中浮起一絲悵然,徐蔚然和他家裏人完全不一樣,可他們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這一世就更不會有交集了。

“我來。”把兩個孩子叫開,唐心悅往小板凳上一座,開始燒起了火。

陸秀雲制止,“你剛好點出來做什麽,快回去躺著。”

唐心悅笑著道,“我沒事了,躺太久身體都沒力氣了,還是起來活動點好。這裏也更熱和。”

“那你烤火吧,”陸秀雲知道竈房裏溫暖,沖唐恬道,“去,把你姐的湯婆子和衣服給她拿過來。”

那個時候村裏連電都沒通,更何談電熱毯、電暖爐了。唐心悅剛才在被窩裏醒來,發現還有陸秀雲特意放的湯婆子。湯婆子是一種銅質的扁扁的圓壺,上方開有一個帶螺帽的口子,熱水就從這個口子灌進去。擰好螺帽,外面包一層棉布,塞在被窩裏,就是能夠保溫很長時間的取暖工具了。

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塑料制品逐漸普及,輕便好攜帶的暖水袋才取代了傳統的沈重不便的湯婆子。而唐家還是用著湯婆子。燒的滾燙的開水倒進湯婆子裏,能管五六個小時,把潤涼的被子烘的暖暖的。然後水涼了又得換,可唐心悅身邊的湯婆子就一直沒徹底涼過。

這是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懷。

“哎又是我……”唐恬本來被烘烤的渾身暖洋洋的,一點也不想離開竈房,嘟囔著抱怨了一句,可想起生病的姐姐,瞪了眼笑嘻嘻沖她做鬼臉的唐巖,應蹬蹬跑了出去,很快又折返回來,把湯婆子往唐心悅手裏一塞,把衣服給她披上。

“我這裏不冷,你拿著。”唐心悅心中暖融融的,反手把湯婆子給她。

唐恬笑嘻嘻地抱到懷裏,和唐巖一左一右圍在唐心悅身邊,幫她遞柴,時不時拿燒火鉗捅一捅竈膛,把裏面騰出點空隙來好進空氣,讓木材充分燃燒。

他們其實還小,並不知道其中蘊含的物理知識,只是一代代父母教導下來的結果。知道捅一捅,火能燒的更旺,能夠節約燃料。

“呲啦”

一大盆白菜倒進熱了油、燒的滾燙的鍋中,頓時油星四濺,煙霧繚繞。

陸秀雲動作麻利,幾翻幾炒,很快出了鍋。而另一邊的大鍋裏,雜糧饃饃也蒸好了。

“吃飯了。”陸秀雲招呼。

兩個孩子歡呼一聲,迫不及待丟了柴火,一個幫著陸秀雲端菜端飯,一個擦桌子拿碗筷,分工協作,動作快速又不手忙腳亂,一看就是做慣了的。

唐心悅去水缸那用葫蘆瓢舀了勺水。葫蘆瓢是用葫蘆幹殼做成的勺,是以前常用的一種舀水工具。進城讀書後唐心悅就再也沒見過有人家用這東西。城裏人更講究輕便,多用塑料的。不像農村裏更在乎工具的結實耐用。

她往鍋裏舀了兩勺水,用劈篾成細絲然後紮成一束的竹刷把,刷刷幾下就把剛炒過菜的鍋給洗了。

他們這裏地處山區,農田有限,但水量充沛,平整的良田用來種稻子,而春天種稻之前就種油菜,食油都是各家各戶自己用油菜籽榨的,油菜收成產量也僅夠家用。而其他食鹽、糖等必須的調味品就要下山去鎮裏買了,所以平時也是盡量節儉著用。

熱水涮鍋也只水面上漂浮幾顆油星子,根本用不著洗潔精這些東西,更何況家裏也沒有。

把水舀了往外面的地上一澆,拿抹布擦了鍋,這就算是洗完了,接著再舀上大半鍋水,蓋上木蓋子,就著爐竈裏剩下的餘溫,燒開一鍋水就是今晚和明早一家人吃用的了。

看著繁瑣,其實動作麻利的幾下就給弄完了。

“看來技術也沒生疏。”唐心悅心想。這大概是從小跟著母親做家務,早已養成了深入骨髓的習慣,盡管去了城裏讀書那麽多年,她始終也沒忘記這些活兒。

“呼”唐心悅看了下水缸裏剩下的淺淺一層水,嘆了口氣。

大躍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這裏一共有43戶人家,一百多人口,沒有通自來水。村裏只有一口公用的水井,離得近的可以去打,遠的就只有去村邊的山泉河中挑水了。

唐家還算離公用井不遠,一天要挑好幾趟才灌的滿這口大水缸,水要做飯洗碗、餵養雞鴨,除此之外,還要提供飲用和洗漱。擔水以前是陸秀雲每天必做的家務活,日覆一日,後來唐心悅大了點也幫著挑。一把2米長的淺黃色的竹扁擔,兩頭挑著兩個黑色塑料的高水桶,這擔水用的水桶質地和平常的木桶完全不一樣,桶壁很厚,提了水就更沈了,但耐用耐摔。

唐心悅掃了眼水缸邊的水桶,水桶用的太久已經出現了細小的裂縫,是母親用鐵絲在裂縫周圍來回繞穿封實,一圈又一圈。農家的東西都是這樣,修修補補只要還能用就絕對不會扔,滄桑的痕跡記錄著那些艱難的歲月。

望著家徒四壁的屋子,唐心悅秀眉緊鎖,犯了愁。

重來一世,到底要怎樣才能帶著家人脫貧致富,過上幸福生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