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一十二 修史
關燈
小
中
大
入黑後的應天,依舊燈火通明。
懷州城外的酣戰,未曾影響到這裏半分。
若說兩者有什麽牽連,大約就是百姓們擔憂自己的家人能否平安歸來。
明軍能否取勝,百姓並無疑慮。
久居京城,哪怕在遲鈍的人都知道國朝軍隊的厲害,自然信心滿滿。
再則,若是前線吃緊,此時應天兩萬精銳禁軍也該開出去了吧?
然而並沒有。
並且,城中並未宵禁,放任百姓夜間來往。
所以,街道上叫賣聲絡繹不絕,行人也是川流不息。
此時的應天城裏,街道兩側都豎起了木桿,木桿上架著電線,掛著電燈。
百姓們已經司空見慣了,除了感嘆兩句真亮外,也不會駐足觀望。
鐺~鐺~鐺~
一隊衙役敲著鑼出來,喝道:“前線戰報,岳飛將軍於耀德城圍殲西夏軍兵四萬,關勝將軍陣斬西夏晉王察哥。”
嘩~
百姓們聞言,立刻圍了過來。
衙役拱手道:“諸位,莫要攔著去路,我等還要去別處通報。”
“小哥莫急,且把詳細說說。”有性急的百姓催問道。
衙役道:“這戰元宵前後就打完了,之所以現在才放出來,乃是為了瞞過遼國耳目,因此延後……”
劉子羽領兵來往掃蕩,遼國若是要聯系西夏,非得繞遠路不可。
但是要獲得前線戰報,只要從明國境內打探就行。
邊境漫漫,許多地方大軍難以通行,個把人通傳消息還是可以的。
為了防止遼國得知西夏近況,明國官方通報前線戰況,有意識地延遲了一個月。
一個月的時間,大約也就是西夏信使跑到遼國的時間。
其目的,便是不要讓耶律大石提前得知消息。
根本原因,再於方明擔心耶律大石揮兵西進。
三十萬騎兵西進,明國還真不一定能幹的過。
畢竟,兩條腿還是跑不過四條腿啊。
所以,盡量讓耶律大石呆在遼國西京,等明軍兵臨城下就好。
詳細說了前方戰報,衙役們笑瞇瞇地排開眾人,往其他地方去了。
聽了這等好消息,百姓們都是喜笑顏開。
不過日子過得如何,國家打勝了總是一件好事。
不一刻,衙役們到了翰林院前。
這等高雅的地方,他們全無半點顧慮,只把銅鑼敲的飛起,大聲昭告喜訊。
屋內,宇文虛中止住吵鬧的學士們,道:“都聽清楚了?”
“聽到了,前線大捷!”吳激應道。
兩人聽得這個消息,感想各自不同。
宇文虛中於大觀三年進士及第,歷官州縣,政和五年入為起居舍人、國史院編修官,官至資政殿大學士。
當時開封被破,宇文虛中感於內戰,並未多加抗拒,隨後出仕,仍然為國史院編修官。
下旨提拔宇文虛中的方天定,包括宇文虛中本人也不清楚,他的文弱身軀裏有著怎樣的剛烈。
宋高宗建炎二年,宇文虛中應詔使金,被軟禁,以仕金為條件獲釋,後與禮部尚書、翰林學士韓具掌詞命。
金天眷間(年),累官翰林學士、知制誥,兼太常卿,封河南郡國公,後以書《太祖睿德神功碑》,進階為金紫光祿大夫。
皇統二年(2年),金朝移文南宋、索其家屬北遷。
皇統四年虛中仕為翰林學士,承旨,加特進,遷禮部尚書,承旨如故。
皇統六年,虛中以所據位柄,暗中聯絡中原東北豪傑義勇舉事覆宋,事洩被殺,全家老幼百口同日遇害。
如此剛烈的人物,若非方明確實幹的不錯,怕是他也不會投明。
不過,聽到前線大捷,宇文虛中也清楚,趙宋是徹底沒戲了。
想起舊日恩情,他的心情有些傷感。
吳激則不同,他滿滿的全是激動。
反正他也未曾出仕,不虧欠趙宋分毫,開心完全不用掩飾。
當然,若說吳激和趙宋朝廷全無瓜葛,那也是不對的。
他老子吳,可是趙宋重臣。
崇寧二年,徽宗和高麗正式修好,時任給事中的吳奉令出使,從此,高麗和宋來往不絕。
吳自高麗回國後,任開封府知府,進升為工部、戶部侍郎,後調宛邱知府,政績出色。
其先後歷任蘇州、陳州、河中及成都府知府,政績都相當不錯。
明軍抵達開封時,吳以兵部侍郎留守開封。
結果不用多說,自然是被生擒活捉。
然而吳也是硬氣,寧願坐牢殺頭,也不出仕。
方天定無奈,只得放其歸鄉。
後來內閣擴增,因吳熟悉高麗,有益於攻略其地,方天定便再三延請。
許是熱血未冷,最重要的是姓方的確實比姓趙的能幹,因此吳接受任命,成了內閣一員。
當然,吳激能成為翰林,和他老子關系不大。
吳激本身書法俊逸,繪畫得其岳父米芾筆意,十分出色,文名傳天下。
因此,吳激進了國史館。
兩人夜間聚在一起,也不是探討文學,而是為了修撰宋史。
曾經,宇文虛中以趙宋未滅,不同意修撰宋史。
畢竟趙佶未死,國統尚存,不能說趙宋已經滅亡了。
吳激卻不以為然,堅持現在就開動。
他認為,寄人籬下的皇帝,不能叫皇帝,叫亡國之君更合適,趙宋事實上已經滅亡。
為此,兩人已經吵了無數次。
本來,兩人各帶著小弟們,剛剛吵了一架,正要不歡而散,外面卻傳來了衙役們的通報。
吳激按下激動,道:“宇文叔通,宋夏聯軍再次大敗,已然沒了五萬餘人,你還有何話可說?”
宇文虛中能說什麽,只能罵趙佶、李乾順不爭氣咯。
當然,他也不想李乾順太爭氣了。
若是明國真的折戟於西夏,他也不會開心。
總的來說,左右為難。
吳激不理宇文虛中的覆雜,只問道:“趙宋事實已滅,趙佶不日非死即擒,我以為,現在就可以修撰宋史了。”
“罷了。”宇文虛中嘆了口氣,道:“那便修吧。”
頓了頓,他又補充道:“趙宋畢竟是漢家正統,修史時當力求公正,勿要抹黑才好。”
吳激冷笑道:“太祖起兵之因,實乃趙佶倒行逆施,我等便是實事求是,後人定然也會懷疑我等故意抹黑。”
宇文虛中更加郁悶了。
說到底,方明飛速崛起,都是趙佶的鍋,怎麽也甩不掉的。
“蓋棺定論,我等據實而寫,是非功過,留待後人評判便是。”
說完,宇文虛中起身,向外走去。
內心實在覆雜,唯有一醉解千愁。
吳激不管,只和同僚商議,該如何編撰宋史。
易代修史,可借鑒得失,亦可說明前朝已亡,本朝乃是唯一正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懷州城外的酣戰,未曾影響到這裏半分。
若說兩者有什麽牽連,大約就是百姓們擔憂自己的家人能否平安歸來。
明軍能否取勝,百姓並無疑慮。
久居京城,哪怕在遲鈍的人都知道國朝軍隊的厲害,自然信心滿滿。
再則,若是前線吃緊,此時應天兩萬精銳禁軍也該開出去了吧?
然而並沒有。
並且,城中並未宵禁,放任百姓夜間來往。
所以,街道上叫賣聲絡繹不絕,行人也是川流不息。
此時的應天城裏,街道兩側都豎起了木桿,木桿上架著電線,掛著電燈。
百姓們已經司空見慣了,除了感嘆兩句真亮外,也不會駐足觀望。
鐺~鐺~鐺~
一隊衙役敲著鑼出來,喝道:“前線戰報,岳飛將軍於耀德城圍殲西夏軍兵四萬,關勝將軍陣斬西夏晉王察哥。”
嘩~
百姓們聞言,立刻圍了過來。
衙役拱手道:“諸位,莫要攔著去路,我等還要去別處通報。”
“小哥莫急,且把詳細說說。”有性急的百姓催問道。
衙役道:“這戰元宵前後就打完了,之所以現在才放出來,乃是為了瞞過遼國耳目,因此延後……”
劉子羽領兵來往掃蕩,遼國若是要聯系西夏,非得繞遠路不可。
但是要獲得前線戰報,只要從明國境內打探就行。
邊境漫漫,許多地方大軍難以通行,個把人通傳消息還是可以的。
為了防止遼國得知西夏近況,明國官方通報前線戰況,有意識地延遲了一個月。
一個月的時間,大約也就是西夏信使跑到遼國的時間。
其目的,便是不要讓耶律大石提前得知消息。
根本原因,再於方明擔心耶律大石揮兵西進。
三十萬騎兵西進,明國還真不一定能幹的過。
畢竟,兩條腿還是跑不過四條腿啊。
所以,盡量讓耶律大石呆在遼國西京,等明軍兵臨城下就好。
詳細說了前方戰報,衙役們笑瞇瞇地排開眾人,往其他地方去了。
聽了這等好消息,百姓們都是喜笑顏開。
不過日子過得如何,國家打勝了總是一件好事。
不一刻,衙役們到了翰林院前。
這等高雅的地方,他們全無半點顧慮,只把銅鑼敲的飛起,大聲昭告喜訊。
屋內,宇文虛中止住吵鬧的學士們,道:“都聽清楚了?”
“聽到了,前線大捷!”吳激應道。
兩人聽得這個消息,感想各自不同。
宇文虛中於大觀三年進士及第,歷官州縣,政和五年入為起居舍人、國史院編修官,官至資政殿大學士。
當時開封被破,宇文虛中感於內戰,並未多加抗拒,隨後出仕,仍然為國史院編修官。
下旨提拔宇文虛中的方天定,包括宇文虛中本人也不清楚,他的文弱身軀裏有著怎樣的剛烈。
宋高宗建炎二年,宇文虛中應詔使金,被軟禁,以仕金為條件獲釋,後與禮部尚書、翰林學士韓具掌詞命。
金天眷間(年),累官翰林學士、知制誥,兼太常卿,封河南郡國公,後以書《太祖睿德神功碑》,進階為金紫光祿大夫。
皇統二年(2年),金朝移文南宋、索其家屬北遷。
皇統四年虛中仕為翰林學士,承旨,加特進,遷禮部尚書,承旨如故。
皇統六年,虛中以所據位柄,暗中聯絡中原東北豪傑義勇舉事覆宋,事洩被殺,全家老幼百口同日遇害。
如此剛烈的人物,若非方明確實幹的不錯,怕是他也不會投明。
不過,聽到前線大捷,宇文虛中也清楚,趙宋是徹底沒戲了。
想起舊日恩情,他的心情有些傷感。
吳激則不同,他滿滿的全是激動。
反正他也未曾出仕,不虧欠趙宋分毫,開心完全不用掩飾。
當然,若說吳激和趙宋朝廷全無瓜葛,那也是不對的。
他老子吳,可是趙宋重臣。
崇寧二年,徽宗和高麗正式修好,時任給事中的吳奉令出使,從此,高麗和宋來往不絕。
吳自高麗回國後,任開封府知府,進升為工部、戶部侍郎,後調宛邱知府,政績出色。
其先後歷任蘇州、陳州、河中及成都府知府,政績都相當不錯。
明軍抵達開封時,吳以兵部侍郎留守開封。
結果不用多說,自然是被生擒活捉。
然而吳也是硬氣,寧願坐牢殺頭,也不出仕。
方天定無奈,只得放其歸鄉。
後來內閣擴增,因吳熟悉高麗,有益於攻略其地,方天定便再三延請。
許是熱血未冷,最重要的是姓方的確實比姓趙的能幹,因此吳接受任命,成了內閣一員。
當然,吳激能成為翰林,和他老子關系不大。
吳激本身書法俊逸,繪畫得其岳父米芾筆意,十分出色,文名傳天下。
因此,吳激進了國史館。
兩人夜間聚在一起,也不是探討文學,而是為了修撰宋史。
曾經,宇文虛中以趙宋未滅,不同意修撰宋史。
畢竟趙佶未死,國統尚存,不能說趙宋已經滅亡了。
吳激卻不以為然,堅持現在就開動。
他認為,寄人籬下的皇帝,不能叫皇帝,叫亡國之君更合適,趙宋事實上已經滅亡。
為此,兩人已經吵了無數次。
本來,兩人各帶著小弟們,剛剛吵了一架,正要不歡而散,外面卻傳來了衙役們的通報。
吳激按下激動,道:“宇文叔通,宋夏聯軍再次大敗,已然沒了五萬餘人,你還有何話可說?”
宇文虛中能說什麽,只能罵趙佶、李乾順不爭氣咯。
當然,他也不想李乾順太爭氣了。
若是明國真的折戟於西夏,他也不會開心。
總的來說,左右為難。
吳激不理宇文虛中的覆雜,只問道:“趙宋事實已滅,趙佶不日非死即擒,我以為,現在就可以修撰宋史了。”
“罷了。”宇文虛中嘆了口氣,道:“那便修吧。”
頓了頓,他又補充道:“趙宋畢竟是漢家正統,修史時當力求公正,勿要抹黑才好。”
吳激冷笑道:“太祖起兵之因,實乃趙佶倒行逆施,我等便是實事求是,後人定然也會懷疑我等故意抹黑。”
宇文虛中更加郁悶了。
說到底,方明飛速崛起,都是趙佶的鍋,怎麽也甩不掉的。
“蓋棺定論,我等據實而寫,是非功過,留待後人評判便是。”
說完,宇文虛中起身,向外走去。
內心實在覆雜,唯有一醉解千愁。
吳激不管,只和同僚商議,該如何編撰宋史。
易代修史,可借鑒得失,亦可說明前朝已亡,本朝乃是唯一正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