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初章:離人千殤——度日唯艱

關燈
寧海城東,徐明家內,只聞一個女子嚎啕哭泣:“老天爺啊!我這是造了什麽孽啊!她還不到一歲啊……我的冬兒啊!我的冬兒……”

“爹,妹妹走了,媽整天以淚洗面的,該怎麽辦啊?”徐盛問道

“人死不能覆生,讓你媽再緩一陣兒吧。”徐明邊編著竹席邊囑咐道:“盛兒,待會兒讓徐慕將張舅舅接來。”他問道:“慕兒上哪兒去了?”徐盛回道:“弟弟陪東家的少爺去玩了。”徐明吩咐道:“把篾刀放下吧,去樓上陪陪你的母親。”說罷,徐明又忙著編起竹席來。

不見往昔家家戶戶的炊煙,只有寒鴉在遠處星星點點。

“徐明啊!素娟怎麽樣了?”張鴻君問道。徐明皺眉回道:“娟兒每日以淚洗面,唉!讓你來,一是為了勸勸娟兒,二來是要和你商量一下,這接下去的日子該怎麽過了。”張鴻君嘆了口氣說道:“娟兒也不容易啊!”徐明走上前說道:“阿哥,你別站著。”他轉身對徐慕道:“慕兒,去準備一下碗筷,盛兒,去樓上把你母親帶下來,再去叫上叔伯,一家人該吃飯了。”

飯後,徐明支開了兩個兒子,留下張鴻君和其叔伯,同聚在房間。徐明從櫃子裏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個木盒子。張鴻君問道:“徐明啊,這裏面裝的是什麽東西?”徐明回道:“阿哥,叔伯,這裏是我幾年的積蓄。”說罷便打開了盒子,盒子基本見底。

“除去日常的開支,還有幾年前修繕房子的銀兩,如今,已剩下不到十兩。”叔伯問道:“明兒,和東家一起幹的營生如何?”徐明回道:“和東家走的都是明面的帳,東家一直待我如自家人。前幾年,編好的竹席在市集上叫賣,還能湊活營生,餘多的東家也會幫忙收走,再轉賣到臺州府,一年下來也能多出幾兩銀子。可是,今兒恰逢災年,東家這邊的營生實在難做,寧海城中,買的人本就少……”張鴻君問道:“接下去你有什麽打算?”叔伯道:“明兒啊!當家的無非兩條路,開源和節流。”徐明回道:“叔伯提醒的是。如今城外還有一大批流民,東家那邊走貨不易,如今,別說去臺州府了,就連去寧波府的官道也少有商人往來。開不了源,只能節流了。”張鴻君問道:“那,東家就沒有說起,過往後該如何走貨?”徐明嘆了口氣回道:“上個月,少東家從寧波府走貨歸來,被一群強盜給劫了。還好這強盜不是真正的惡徒,也就是圖口飯吃,要個活路。”徐明叔伯問道:“人沒事就好,可這事兒,我卻一直不知……”徐明回道:“叔伯,這事當然越少人知道越好。少東家沒被害了性命,只是斷了一條腿,如今再無心思去外頭跑貨了。”

張鴻君聽完,皺其了眉,徐明的叔伯感傷道:“往年鬧個大水趕個旱年,老百姓苦一苦都能熬過去,今年是蟲蝗作祟,都往死裏收人,我活了那麽大歲數,也是第一次見著,老天爺啊!民間疾苦啊!”徐明感慨道:“哥!我也是沒辦法了,才找你商量,好歹幫我想想有什麽營生可做,如今糧價幾天一番,這幾兩銀子怕是撐不了多久。”他眼眶濕潤:“娟兒還沒從悲痛中走出倆,慕兒和盛兒都還小,這個家……”張鴻君道:“不瞞你和叔伯,自打在府衙做差後,也算是吃上了公家的飯。可從今年入秋以來,我也就再沒拿過俸祿,牢頭說整個寧海府衙,無一例外。”

一時,在場三人都沈默了。張鴻君嘆了口氣道:“受苦的都是百姓窮人,那些地主權貴才餓不著。縣裏的那些地主大戶都認準了這個災年,這就是個發財的機會,都不肯貸糧度荒,硬是逼著那些窮苦百姓把田賣了去換糧。如今地價被已經被壓至十石一畝。”徐明叔伯感慨道:“照理,一畝地,豐年五十石,歉年四十石。這麽傷天害理的事情,知府就不管?”張鴻君回道:“叔伯,人家就是不給你怎麽辦?陳知府,只是一個小小的知縣,那裏鬥得過這些人,如今只能等著朝廷的調糧。”說完對著徐明說道:“對了徐明,素月樓的陳老板在災年裏發了筆橫財,正打算在村頭修個祠堂。你會點木匠活,正巧這張木匠也缺個幫,如何?”徐明沈默著,看著叔伯一言不發。

徐明的叔伯深知徐明敦厚老實,便勸道:“明兒啊!你也別顧慮太多,我知道,你打內心裏是不願意替陳老板做事,但是,為娟兒還有兩個兒子……”徐明朝張鴻君點點頭,張鴻君起身道:“我明兒就去幫你去打個招呼,我也該回去了。叔伯,徐明你們也早些休息吧!娟兒那邊還是慢慢來吧!畢竟……”此時,屋外明月高懸於空,格外皎潔。

離縣衙不遠處,有一個別致的小院,院內鋪成樸素,內外清幽。院裏,兩個丫頭正在曬被褥衣服,院中的葡萄藤和幾棵紅楓都枯謝頹廢著。正房裏傳來一聲聲尖銳的罵聲:“我大明朝遲早毀在這些碩鼠蛀蟲手上,簡直是畜生不如!”

“老爺,您這是何必呢。”陳夫人掀開綢簾,從內房走了出來,愁眉道:“我一個婦道人家,是不該管這官府裏的行當。可今兒,我也要說說,自打從山西調至寧海,整整兩年了,還是那麽直腸子,凡事都不知道要圓滑。”陳知縣反問道:“難道要我和那些蛀蟲同流合汙?和他們一樣做個貪官汙吏?從太倉運往浙江的糧,算算期限,一個月前就該到了,扣著糧船,把著糧市,逼著百姓賤賣土地,好乘機發一把……”見他一臉牢騷,陳夫人回道:“你小點聲!知道你一向清高不合汙,我也沒說讓你和著縣裏的那些豪紳大戶們……”陳知縣道:“也就城東的諸家,能替百姓著想,其餘的我就不說了,幾百畝的小地主都是喝了墨的,也趁著災年賤價去兼並土地。”說罷又嘆起氣來。

陳夫人皺著眉說道:“你就沒和他們再商議商議,你可是一縣之長,明面上多奉承奉承,他們心裏落著好了,自然就好辦多了。”陳知縣氣道:“都叫苦!撈不著實際的好處,誰會真給你辦事?面子上都是在到處張羅著,幾個月下來,他們才捐了多少的糧,私底下又兼並了多少田地,外面都說官府不管,可官府根本管不了(可見豪紳勢力之大)。”陳夫人又問道:“從太倉運來的糧一共有多少?”陳知縣面容凝重:“一個臺州府,那麽多難民,六個縣就只有二十艘糧船。運糧的事我已經交給縣丞去辦了。”陳夫人長嘆一聲,望著門外的青天:“上天保佑,皇上保佑,讓寧海的百姓能熬過這個冬天吧。”

嘉靖四年,浙江的饑荒漸漸淡出了統治者的視線,一年多的大饑荒,就像被風吹過的一片落葉,被遺落在歷史的角落。有逃荒遷移的,有餓死他鄉的,有賣兒賣女的,有落草為寇的。從洪武年間開始,大明朝便頒布了一系列治理流民的詔令和商譽,讓流民歸籍或者當地附籍,且禁止攤征和減免賦稅,禁止土地兼並和查抄皇族侵吞的土地,使得受災的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可是反對土地兼並,對付一般的地主階級是可以的,可是皇親國戚就無所適從。好在新皇帝嘉靖即位沒幾年,國庫尚且還有“餘錢”去對付災後最棘手的流民的問題。可是上高路遠,天水一方,浙江的百姓依舊是風雨飄搖,度日唯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