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八二章 返平陽
關燈
小
中
大
平陽城。
如今的平陽城已經似乎成為了一個高舉在並北臨汾平原北面的火炬,不管是紅彤彤的平陽城墻,還是在夜間其燃起的火把燈籠,吸引著無數的商人,流民,寒門,甚至士族子弟,如同撲火的飛蛾一般,匯集到這裏。
隨著周邊灌溉尚好的舊有平陽渠道一一的被疏通,這一塊區域農耕上的潛力迅速的被挖掘開發出來,雖然說每一塊田地之上的產出依舊是要繳納稅收和佃租,不過因為一方面有提供駑馬或是退役的戰馬等蓄力進行深耕,另外一個方面加上棗祗在這些時間內對於農耕技術上的不斷改進,畝產比起一般其他地方都來的要高出不少。
漢代的農業極其落後,落後的程度遠遠超出斐潛的想象。
大漢畝產,一般都是均畝三石上下,良田可達四石至六石,當然也有劣田,那些甚至連畝產一石都達不到。
漢畝,比後世的畝要小了不少。後世的畝是666平方米,而漢畝大概只有465平方米,面積還不到後世的畝的百分之七十。
看起來似乎是不錯,後世一些不求甚解的磚家叫獸甚至說漢代畝產能夠有兩三百斤了,雖然明明是看到了不少古代文獻上記載著糧食以斛,或鬥,或升來作為單位的,但是依舊下意識的還用後世的重量單位去換算,因此就產生了什麽漢代畝產竟然和後世民國末期差不多的感念。
那麽一兩千年的農耕進化都到哪裏去了?
但是實際上呢?
漢石,有兩種用途。一個是用在重量上,分為銖、兩、斤、鈞、石。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漢斤大概只有後世市斤的一半不到,差不多是兩百四十多克的樣子。
另外一個則是用在容量上,龠、合、升、鬥、斛,一斛也就等於是一石。一合等於二龠,其餘都是十進制。
而用在糧食上的時候,多數時候是采用容量單位來進行計算。
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了後世,就連清朝民國時期,依舊還是用容量進行統計,說豐收年多收了三五鬥,而不是說多收了三五斤……
因此,實際上漢代的生產力其實相當低下的。
一畝漢田,若一定要換算成為後世的重量單位來進行計算的話,一般情況下是只是畝產一百二十斤左右,像平陽附近的區域,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是一片良田美地,在史記中亦有所記載,“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陰下,引河溉汾陰、蒲阪下,度可得五千頃。五千頃故盡河需棄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萬石以上”,再加上棗祗的一直以來在農桑上的努力,現在平陽附近的農田,基本上來說可以一畝收到後世的一百八十斤左右。
就因為如此,雖然對於後世的人來說,多個幾十斤的產量能算得了什麽,但是對於現在漢代的農戶來說,就意味著他們能多出十幾斤,甚至只是多出幾斤的糧食結餘,配上野菜糠麩,又可以多吃一兩個月……
所以棗祗在平陽的身份,尤其是在周邊農戶的心目當中,甚至比斐潛還更響亮和崇高一些。
不過,這個自然是棗祗應得的,尤其是當那些農夫拿著編制的草筐,捧著一些果子或者是些許粟黍等物,來到平陽府衙之外,就為了將這些事物送給棗祗,表示一下對於棗祗的感激之情,就已經足以證明棗祗在平**備的聲望了。
在平陽,不僅是農業發達,也同樣的推進了商業貿易的發展。
伴隨著商貿交易越來越多,原本設在城內的用於交易的市坊已經不堪重負,便直接遷移到了城東和城西,在兩個城門外建立起龐大的東西二市。
平陽東市,由於面向河東方向,也是同樣臨近城中原本的市政、酒樓等區域,所以在平陽東市當中,一般經營的都是偏向於漢地的物品,比如種類繁多的布匹,漆器,陶器等等,另外也有一些奢侈品出售,就算是要青州的上等青鹽,揚州吳郡的極品茶磚,川中貴如黃金的錦緞,都可以見得到……
在平陽西門的市坊,則是胡人居多,自然是以胡地之物為主,除了牛羊、毛皮等物之外,還有間雜一些衣、燭、餅、藥等日常生活品,也是平民百姓最常去采購置換物品的市坊。
隨著貿易的不斷發展,白天的幾個時辰已經完全滿足不了越來越龐大的商貿體系,結果在平陽東西二市上,最早出現了兩班倒的貿易模式,白天是零散交易,也是商隊大宗貨物進行磋商,討價還價達成約定的時間,而到了晚上,則是裝卸貨物清點交割的時間,因為是在城外,所以也並沒有多少擾民,倒是因此促進了一些照明設備的發展。
正是因為商貿的原因,平陽這個城市總是蘇醒得極早。似乎是昨天晚上的喧囂還未散去,還在耳邊縈繞的時候,新的一天又到來了,又開始了新的忙碌。
正常來說,漢代人的朝食時間是在上午的七點至九點,但因為平陽縣城商貿發展的原因,早在卯時就已經有商隊準備出發了,因此在平陽就連第一縷的炊煙都比其他的地方城市要來的更早。
春天已經悄悄的走過,夏天接踵而至,在平陽街頭之上,也像是進入了不斷升溫的夏日一樣,一片欣欣向榮的模樣。
隨著清晨第一縷陽光照耀而下,街道之上的人流漸漸的多了起來,在主要的街坊路口,人頭攢動,衣袖繽紛。沿街的商鋪挑開了門簾,站著小二或是夥計在外殷勤的招呼著,招攬著生意;城外的農夫樵夫挑著自家的事物,也不懂得招呼,只是蹲著路邊,憨憨的笑著等著主顧前來;或胖或瘦的商人,卻都是一個相同的表情,笑嘻嘻相互拱著手作著揖,客氣、謹慎又敏銳的相互試探著話語……
對於士族而言,事情就更加的多了。眼看氣溫一天比一天高,冬衣該收起來的,原本收藏起來的綢緞絹衣什麽的,該拿出來吹吹風,熏熏香了;去年冬天窖藏的冰塊也應該挖一些出來了,省的臨時要用的時候還要費時等候;日頭漸漸延長了,所以夏日午後的各類消夏的宴會邀約也漸漸安排出來,同時也要盤算一下相互之間的關系遠近,根據朝野地方的變動,選擇舍棄或是結交一些朋友了……
城內的幾家酒樓之內,則是更加的熱鬧,一層基本上都是手頭上略顯得寬裕一些的,穿著葛衣的城中居民,圍著長案,坐著蒲席,喝一碗薄酒,吃兩塊腌制的菘菜,扯天扯地的亂說一氣,就圖個呵呵一樂,也是舒適。
那些朝堂政爭,那些刀槍劍影,似乎距離他們很遠很遠,他們想的,便是面前的一碗酒,還有腰帶內的幾張交子。這些城中居民多半都是最早遷移到平陽的那一批人,其中甚至還有一些是當年白波攜裹的百姓,對這些人來說,眼前的生活就宛如天界一般,美麗且夢幻。
不過在酒樓的二樓,則是清凈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客商們各自散落坐著,若是有人要賣貨物,便會攜帶些小件的樣品,往桌案上一放,感興趣的商人便自然會湊上前來,兩個人低聲嘰嘰咕咕的交涉,或成或不成,都是一臉和氣,極少會出現有人跳著腳發怒的景象。
而在酒樓的三層,相互談論的卻完全不同,在夏日氣溫漸漸升高的時候,一件事情終於傳遞了開來,原本在平陽的這個護匈中郎將斐潛,再次獲得了皇恩加封,現在已經是征西將軍,食邑平陽!
雖然只是一個亭侯,但可是貨真價實的平陽功臣侯了!
最早的平陽侯是曹參,是繼承了蕭何的相位的侯爺,也是漢初有名的幾位功臣侯之一。
漢代侯爺,大體上分為功臣侯,王子侯,外戚恩澤侯,宗室侯四類。其中王子侯和宗室侯是同姓分封,也就是劉家的血脈,只不過宗室侯一般是因為什麽原因犯錯,從王降級為侯而來,所以位於最低等的侯爺系列。
功臣侯和外戚恩澤侯,都是異姓,但是功臣侯的地位比起外戚恩澤侯來的更高,甚至比王子侯都要更加的顯得尊貴。
這種尊貴不僅體現在當世受封之人,甚至可以綿延子嗣,就像是曹參,平陽侯這個稱號甚至都已經絕嗣了,依舊要找一個相鄰血脈的人來繼承,隨後再次絕嗣之後,才最終罷了,由此可見功臣侯的特殊之處。
因此當斐潛受封征西,平陽亭侯的消息逐漸擴散之後,這些從河東,西河,上黨、太原,甚至是關中的一些士族子弟,鄉間豪右們,就坐不住了,相互湊在一起議論紛紛,如今斐潛的大軍,已然從關中班師而回,即將抵達平陽,那麽當下作為和朝堂之上相對關系比較密切的士族子弟,現在應該如何面對新鮮上任,火熱出爐的平陽亭侯,就成為了擺在他們面前的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這個問題,對於王晨而言,也是困擾無比……
太原王氏自從中流砥柱王允身隕之後,就一落千丈,在太原把持著整個王氏家族的王老太爺憂憤悲痛之下,終究是扛不住衰老的侵襲,臥床不起。
而王允的兩個兒子,大兒子跟著王允,一同葬身在長安之中。次子王景,原本身體就不是很好,突然經此大變,也是一病不起……
太原王氏,這麽一個在並北經營了百餘年的龐大家族,當然不會沒有準備繼承人,只不過這個繼承人就是現在於學宮求學的王黑,王允的長孫。王黑目前年幼,所以就讓王允的侄子王晨前來陪伴,但是家中王氏直系的梁柱一而再,再而三的倒下,也就給與了王晨一個絕佳的機會。
現在,就是證明自己的時候。
王晨看著桌案之上的那個拇指大小的土陶瓶子,目光有些漂移不定,之前的所作所為就算是被人發現,多少自己也可以回轉得回來,但是眼前的這一步踏將出去,便是再也無法回頭了!
王晨默默的伸出手,將這個拇指大小的陶瓶捏在手掌之中,他也知道,自己將要進行的所作所為未必有多麽光彩,但是既然有機會,總歸不能輕易的就這樣放棄!
正當王晨下定決心的時候,忽然庭院之外傳來了一陣陣的喧嘩之聲,只聽到似乎有人在大聲喊叫著:“回來了!回來了!”
王晨嚇得一哆嗦,手一松,手掌當中的陶土瓶子落到桌面上,咕嚕嚕的就往邊緣滾。王晨連忙一撲,才將陶土瓶子抓到了手中,差一點落到地面之上。
“什麽回來了?”後院當中傳出了一個興奮的聲音,王黑蹬蹬蹬的跑了出來,手舞足蹈的喊道,“是不是征西將軍回來了?”
在外的下人正好前來稟報,的確是征西將軍斐潛即將到達了,連城北的校場當中的兵卒都已經一列列,一隊隊的開撥出來,在城中和城外開始列隊維持秩序了……
“叔父!”王黑如今血氣方剛的年紀,對於斐潛這樣征戰沙場的英雄正是最為崇拜的時間,聽聞斐潛班師回來了,頓時就轉頭看著王晨,想要外出看看的神情溢於言表。
王晨裝作若無其事的將小陶瓶藏到了懷中,扯出幾分笑容,說道:“好……好,看看,看看也好……”
王黑頓時歡呼雀躍起來,大步小步的便往外跑,幾個王家的仆人護衛慌不疊的趕忙跟在其後。
等到王黑趕到城門的時候,已經是人滿為患了,不過士族子弟畢竟還是有一些特權,在城門之外圈出一塊區域,由士族子弟所帶著的護衛在進行圍護。圈子當中幾名學宮的學子認得王黑,連忙招手示意,並在圈中讓出了一塊地方,讓王黑不必和泥腿子擠在一處。
還沒等王黑道謝,就聽見周邊又是一陣喧然!
只見遠方騰起了層層煙塵,眼見斐潛的部隊就將抵達了!
眾人轉眼之間忽然都安靜下來,各個肅然敬立的等待著,等待著……
當一桿三色旗幟在遠方騰起的煙塵當中升起的時候,當三色旗下出現了斐潛的身影的時候,平陽城外,道路兩側,前來等候歡迎的百姓終於是爆發出了一陣陣高亢無比的歡呼聲,這個聲音就像是一層層海浪一樣,洶湧著,澎湃著,沖過平陽,沖過了並北,沿著廣袤無垠的天空和大地,向四方擴散,宛如就將會這樣一直綿延下去,直到天地的盡頭!
漢代產量這一塊的歷史存留下來的文獻相當久遠,且相對覆雜較少,再加上古代文人喜歡用概數,因此計算實際上十分不方便,本文當中的數據,參考楊際平先生的《再談漢代的畝制、畝產——與吳慧先生商榷》,楊際平此文發表在《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0年第二期上,有興趣的可自行查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如今的平陽城已經似乎成為了一個高舉在並北臨汾平原北面的火炬,不管是紅彤彤的平陽城墻,還是在夜間其燃起的火把燈籠,吸引著無數的商人,流民,寒門,甚至士族子弟,如同撲火的飛蛾一般,匯集到這裏。
隨著周邊灌溉尚好的舊有平陽渠道一一的被疏通,這一塊區域農耕上的潛力迅速的被挖掘開發出來,雖然說每一塊田地之上的產出依舊是要繳納稅收和佃租,不過因為一方面有提供駑馬或是退役的戰馬等蓄力進行深耕,另外一個方面加上棗祗在這些時間內對於農耕技術上的不斷改進,畝產比起一般其他地方都來的要高出不少。
漢代的農業極其落後,落後的程度遠遠超出斐潛的想象。
大漢畝產,一般都是均畝三石上下,良田可達四石至六石,當然也有劣田,那些甚至連畝產一石都達不到。
漢畝,比後世的畝要小了不少。後世的畝是666平方米,而漢畝大概只有465平方米,面積還不到後世的畝的百分之七十。
看起來似乎是不錯,後世一些不求甚解的磚家叫獸甚至說漢代畝產能夠有兩三百斤了,雖然明明是看到了不少古代文獻上記載著糧食以斛,或鬥,或升來作為單位的,但是依舊下意識的還用後世的重量單位去換算,因此就產生了什麽漢代畝產竟然和後世民國末期差不多的感念。
那麽一兩千年的農耕進化都到哪裏去了?
但是實際上呢?
漢石,有兩種用途。一個是用在重量上,分為銖、兩、斤、鈞、石。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漢斤大概只有後世市斤的一半不到,差不多是兩百四十多克的樣子。
另外一個則是用在容量上,龠、合、升、鬥、斛,一斛也就等於是一石。一合等於二龠,其餘都是十進制。
而用在糧食上的時候,多數時候是采用容量單位來進行計算。
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了後世,就連清朝民國時期,依舊還是用容量進行統計,說豐收年多收了三五鬥,而不是說多收了三五斤……
因此,實際上漢代的生產力其實相當低下的。
一畝漢田,若一定要換算成為後世的重量單位來進行計算的話,一般情況下是只是畝產一百二十斤左右,像平陽附近的區域,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是一片良田美地,在史記中亦有所記載,“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陰下,引河溉汾陰、蒲阪下,度可得五千頃。五千頃故盡河需棄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萬石以上”,再加上棗祗的一直以來在農桑上的努力,現在平陽附近的農田,基本上來說可以一畝收到後世的一百八十斤左右。
就因為如此,雖然對於後世的人來說,多個幾十斤的產量能算得了什麽,但是對於現在漢代的農戶來說,就意味著他們能多出十幾斤,甚至只是多出幾斤的糧食結餘,配上野菜糠麩,又可以多吃一兩個月……
所以棗祗在平陽的身份,尤其是在周邊農戶的心目當中,甚至比斐潛還更響亮和崇高一些。
不過,這個自然是棗祗應得的,尤其是當那些農夫拿著編制的草筐,捧著一些果子或者是些許粟黍等物,來到平陽府衙之外,就為了將這些事物送給棗祗,表示一下對於棗祗的感激之情,就已經足以證明棗祗在平**備的聲望了。
在平陽,不僅是農業發達,也同樣的推進了商業貿易的發展。
伴隨著商貿交易越來越多,原本設在城內的用於交易的市坊已經不堪重負,便直接遷移到了城東和城西,在兩個城門外建立起龐大的東西二市。
平陽東市,由於面向河東方向,也是同樣臨近城中原本的市政、酒樓等區域,所以在平陽東市當中,一般經營的都是偏向於漢地的物品,比如種類繁多的布匹,漆器,陶器等等,另外也有一些奢侈品出售,就算是要青州的上等青鹽,揚州吳郡的極品茶磚,川中貴如黃金的錦緞,都可以見得到……
在平陽西門的市坊,則是胡人居多,自然是以胡地之物為主,除了牛羊、毛皮等物之外,還有間雜一些衣、燭、餅、藥等日常生活品,也是平民百姓最常去采購置換物品的市坊。
隨著貿易的不斷發展,白天的幾個時辰已經完全滿足不了越來越龐大的商貿體系,結果在平陽東西二市上,最早出現了兩班倒的貿易模式,白天是零散交易,也是商隊大宗貨物進行磋商,討價還價達成約定的時間,而到了晚上,則是裝卸貨物清點交割的時間,因為是在城外,所以也並沒有多少擾民,倒是因此促進了一些照明設備的發展。
正是因為商貿的原因,平陽這個城市總是蘇醒得極早。似乎是昨天晚上的喧囂還未散去,還在耳邊縈繞的時候,新的一天又到來了,又開始了新的忙碌。
正常來說,漢代人的朝食時間是在上午的七點至九點,但因為平陽縣城商貿發展的原因,早在卯時就已經有商隊準備出發了,因此在平陽就連第一縷的炊煙都比其他的地方城市要來的更早。
春天已經悄悄的走過,夏天接踵而至,在平陽街頭之上,也像是進入了不斷升溫的夏日一樣,一片欣欣向榮的模樣。
隨著清晨第一縷陽光照耀而下,街道之上的人流漸漸的多了起來,在主要的街坊路口,人頭攢動,衣袖繽紛。沿街的商鋪挑開了門簾,站著小二或是夥計在外殷勤的招呼著,招攬著生意;城外的農夫樵夫挑著自家的事物,也不懂得招呼,只是蹲著路邊,憨憨的笑著等著主顧前來;或胖或瘦的商人,卻都是一個相同的表情,笑嘻嘻相互拱著手作著揖,客氣、謹慎又敏銳的相互試探著話語……
對於士族而言,事情就更加的多了。眼看氣溫一天比一天高,冬衣該收起來的,原本收藏起來的綢緞絹衣什麽的,該拿出來吹吹風,熏熏香了;去年冬天窖藏的冰塊也應該挖一些出來了,省的臨時要用的時候還要費時等候;日頭漸漸延長了,所以夏日午後的各類消夏的宴會邀約也漸漸安排出來,同時也要盤算一下相互之間的關系遠近,根據朝野地方的變動,選擇舍棄或是結交一些朋友了……
城內的幾家酒樓之內,則是更加的熱鬧,一層基本上都是手頭上略顯得寬裕一些的,穿著葛衣的城中居民,圍著長案,坐著蒲席,喝一碗薄酒,吃兩塊腌制的菘菜,扯天扯地的亂說一氣,就圖個呵呵一樂,也是舒適。
那些朝堂政爭,那些刀槍劍影,似乎距離他們很遠很遠,他們想的,便是面前的一碗酒,還有腰帶內的幾張交子。這些城中居民多半都是最早遷移到平陽的那一批人,其中甚至還有一些是當年白波攜裹的百姓,對這些人來說,眼前的生活就宛如天界一般,美麗且夢幻。
不過在酒樓的二樓,則是清凈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客商們各自散落坐著,若是有人要賣貨物,便會攜帶些小件的樣品,往桌案上一放,感興趣的商人便自然會湊上前來,兩個人低聲嘰嘰咕咕的交涉,或成或不成,都是一臉和氣,極少會出現有人跳著腳發怒的景象。
而在酒樓的三層,相互談論的卻完全不同,在夏日氣溫漸漸升高的時候,一件事情終於傳遞了開來,原本在平陽的這個護匈中郎將斐潛,再次獲得了皇恩加封,現在已經是征西將軍,食邑平陽!
雖然只是一個亭侯,但可是貨真價實的平陽功臣侯了!
最早的平陽侯是曹參,是繼承了蕭何的相位的侯爺,也是漢初有名的幾位功臣侯之一。
漢代侯爺,大體上分為功臣侯,王子侯,外戚恩澤侯,宗室侯四類。其中王子侯和宗室侯是同姓分封,也就是劉家的血脈,只不過宗室侯一般是因為什麽原因犯錯,從王降級為侯而來,所以位於最低等的侯爺系列。
功臣侯和外戚恩澤侯,都是異姓,但是功臣侯的地位比起外戚恩澤侯來的更高,甚至比王子侯都要更加的顯得尊貴。
這種尊貴不僅體現在當世受封之人,甚至可以綿延子嗣,就像是曹參,平陽侯這個稱號甚至都已經絕嗣了,依舊要找一個相鄰血脈的人來繼承,隨後再次絕嗣之後,才最終罷了,由此可見功臣侯的特殊之處。
因此當斐潛受封征西,平陽亭侯的消息逐漸擴散之後,這些從河東,西河,上黨、太原,甚至是關中的一些士族子弟,鄉間豪右們,就坐不住了,相互湊在一起議論紛紛,如今斐潛的大軍,已然從關中班師而回,即將抵達平陽,那麽當下作為和朝堂之上相對關系比較密切的士族子弟,現在應該如何面對新鮮上任,火熱出爐的平陽亭侯,就成為了擺在他們面前的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這個問題,對於王晨而言,也是困擾無比……
太原王氏自從中流砥柱王允身隕之後,就一落千丈,在太原把持著整個王氏家族的王老太爺憂憤悲痛之下,終究是扛不住衰老的侵襲,臥床不起。
而王允的兩個兒子,大兒子跟著王允,一同葬身在長安之中。次子王景,原本身體就不是很好,突然經此大變,也是一病不起……
太原王氏,這麽一個在並北經營了百餘年的龐大家族,當然不會沒有準備繼承人,只不過這個繼承人就是現在於學宮求學的王黑,王允的長孫。王黑目前年幼,所以就讓王允的侄子王晨前來陪伴,但是家中王氏直系的梁柱一而再,再而三的倒下,也就給與了王晨一個絕佳的機會。
現在,就是證明自己的時候。
王晨看著桌案之上的那個拇指大小的土陶瓶子,目光有些漂移不定,之前的所作所為就算是被人發現,多少自己也可以回轉得回來,但是眼前的這一步踏將出去,便是再也無法回頭了!
王晨默默的伸出手,將這個拇指大小的陶瓶捏在手掌之中,他也知道,自己將要進行的所作所為未必有多麽光彩,但是既然有機會,總歸不能輕易的就這樣放棄!
正當王晨下定決心的時候,忽然庭院之外傳來了一陣陣的喧嘩之聲,只聽到似乎有人在大聲喊叫著:“回來了!回來了!”
王晨嚇得一哆嗦,手一松,手掌當中的陶土瓶子落到桌面上,咕嚕嚕的就往邊緣滾。王晨連忙一撲,才將陶土瓶子抓到了手中,差一點落到地面之上。
“什麽回來了?”後院當中傳出了一個興奮的聲音,王黑蹬蹬蹬的跑了出來,手舞足蹈的喊道,“是不是征西將軍回來了?”
在外的下人正好前來稟報,的確是征西將軍斐潛即將到達了,連城北的校場當中的兵卒都已經一列列,一隊隊的開撥出來,在城中和城外開始列隊維持秩序了……
“叔父!”王黑如今血氣方剛的年紀,對於斐潛這樣征戰沙場的英雄正是最為崇拜的時間,聽聞斐潛班師回來了,頓時就轉頭看著王晨,想要外出看看的神情溢於言表。
王晨裝作若無其事的將小陶瓶藏到了懷中,扯出幾分笑容,說道:“好……好,看看,看看也好……”
王黑頓時歡呼雀躍起來,大步小步的便往外跑,幾個王家的仆人護衛慌不疊的趕忙跟在其後。
等到王黑趕到城門的時候,已經是人滿為患了,不過士族子弟畢竟還是有一些特權,在城門之外圈出一塊區域,由士族子弟所帶著的護衛在進行圍護。圈子當中幾名學宮的學子認得王黑,連忙招手示意,並在圈中讓出了一塊地方,讓王黑不必和泥腿子擠在一處。
還沒等王黑道謝,就聽見周邊又是一陣喧然!
只見遠方騰起了層層煙塵,眼見斐潛的部隊就將抵達了!
眾人轉眼之間忽然都安靜下來,各個肅然敬立的等待著,等待著……
當一桿三色旗幟在遠方騰起的煙塵當中升起的時候,當三色旗下出現了斐潛的身影的時候,平陽城外,道路兩側,前來等候歡迎的百姓終於是爆發出了一陣陣高亢無比的歡呼聲,這個聲音就像是一層層海浪一樣,洶湧著,澎湃著,沖過平陽,沖過了並北,沿著廣袤無垠的天空和大地,向四方擴散,宛如就將會這樣一直綿延下去,直到天地的盡頭!
漢代產量這一塊的歷史存留下來的文獻相當久遠,且相對覆雜較少,再加上古代文人喜歡用概數,因此計算實際上十分不方便,本文當中的數據,參考楊際平先生的《再談漢代的畝制、畝產——與吳慧先生商榷》,楊際平此文發表在《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0年第二期上,有興趣的可自行查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