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關燈
小
中
大
兩個村子挨得近, 遠遠看去,像是一個村子,其實不然, 確實是兩個村子。
李家村, 三姓屯。
施小小他們的馬車停在了李家村村口的一家農戶屋前。
熊地主撐著油紙傘, 笑的一團和氣, 沖著坐在屋檐下的老漢說話。“老大哥, 這雨太大,委實不好趕路,借老大哥家歇個腳可行?”
抽旱煙的老漢, 掀掀眼皮子,瞅了瞅熊地主, 吐了嘴裏的煙,翁聲翁氣的道。“進來吧。”接著,他往屋裏喊了句。“老伴,家裏來人了。”說完, 繼續吞吐煙霧。
“哪個啊?這麽大的雨。”屋裏傳出道聲, 緊接著,一個老婆婆扶著墻出現在門口, 瞇著眼睛往外瞅。“外頭來的?”好像知道是怎麽回事了, 絮絮叨叨的念著。“這雨大的著哩, 咋挑了這天趕路,這馬車也不好擱外面淋著,這樣吧, 往堂屋裏去,堂屋裏寬敞,先進去再說。”
大白小白頗有靈性,指揮起來比較容易,順順暢暢的就進了堂屋,都沒鬧什麽動靜。
抽著旱煙的老漢,咧著嘴笑了笑。“這馬兒養得好!”誇了句。
“來,喝口熱水暖暖身子,有點燙,當心些。”老婆婆端了幾杯茶過來,見著小六六和福寶楞了下。“還有倆娃兒呢,這天趕路,太遭罪了,來這邊屋裏坐吧。”
隔壁屋裏比堂屋要小一半,裏面是間廚房,一眼望去可以看到屋後,大雨瓢潑,周邊景色如霧裏看花瞧不真切。
“坐啊。”老婆婆搬了幾張矮凳,側頭笑著問。“聽著說話不太像本地口音,打外地來的呢?”
熊地主點點頭,很是無奈的回。“去前面的縣城投奔親戚,沒想成會遇著大雨。”說著,露出個苦笑。“吃早飯那會,還沒下雨呢,想著也沒差多少路程,早點到了縣城心裏總歸要踏實點,哪成想,才出發沒多久,便又開始下起雨,雨越下越大,眼瞅實在沒法趕路,恰巧看見了村莊,就過來暫借歇會兒。”
“昨兒下了一整宿呢,河水一夜暴漲,路面全是坑坑窪窪,你們今個就不該趕路,多不安全吶。”老婆婆碎碎念著。
“當時就是心急了些,哪成想,昨兒下了整宿的雨,今個稍稍停歇又開始下。”望著屋外的大雨,熊地主擰緊了眉頭,很是擔憂。“也不知道這雨會下多久,可得停上個把時辰才行。”
“不穩當,不穩當啊!”老婆婆搖著頭,像是長輩看犯錯的小輩般,帶著善意的責備。“看你這年紀,活了半輩子,還是帶著兒女呢,出門在外,怎麽還這麽不穩當,不念著旁的,也得多念念這幾個孩子,做事兒萬萬不能存僥幸心理,必須要很有把握。”
她把沈松泉施小小也看成了熊地主的孩子,以為柳叔是老仆。
熊地主憨憨的笑著,很是不好意思。“我這也是頭回出遠門,以前啊,最遠就去過鎮裏,確實是想的不周到,幸好沒出什麽事。”他狠狠的松了口氣。“就是這雨,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停,若一直不見停,今個怕是得多多叨擾老大哥老大姐。”
“這有啥,我家裏還算寬敞,睡覺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老婆婆很和氣的回了句。
老漢拎了條凳子走進屋裏,隨手將煙旱掛到了墻面上,翁聲翁氣的說了句。“這雨越下越大了。”
“它下就讓它下,咱們這屋子前陣你剛剛拾掇過,不用擔心漏雨。”老婆婆很鎮定,從從容容的納著鞋子,拿針尖刮了兩下頭皮。“就是屋後的菜地,雞圈驢棚你得去瞅兩眼。”
“嗯。就去。”老漢往廚房走。
柳叔起身道。“老大哥我跟你一道,我幹活也是很利落的。”
“戴鬥笠穿蓑衣,這天有點寒,可不能沾雨水。”老婆婆擱了手裏的活,起身幫著拿鬥笠蓑衣,絮絮叨叨的叮囑著。“就去看兩眼,沒甚事兒,趕緊回來,我給燒點姜湯喝喝。”又沖著柳叔笑了笑。“當心點啊。”
“要煮姜湯呢?我也會,老大姐我來幫你生火。”熊地主趕緊湊了過去,生火這事他麻溜的很,隨後,不經意的問了句。“大姐,這麽大的雨,進村時,我看見前面不遠處有條河,雨下得這麽急,要是多下兩天,河水估摸會漲到村裏來,到時候可咋辦?村裏就不打算趁著還早,做點兒準備?”
老婆婆拿刀拍著老姜,連頭都沒有擡。“不礙事,十幾年前也有過幾天幾夜的大雨,河水眼看就要到村口了,不也一樣沒事。這才哪兒到哪兒,早著呢。”倒是安心的很。
“十幾年前也有過?”熊地主瞄了眼旁邊的施小小,詫異的問著。“雨也是下的這麽大?”
“可不就是,當時可把村裏嚇壞了,慌裏急裏的收拾著家當,深一腳淺一腳的往山裏去,結果呢,壓根就沒事!”說起這事,老婆婆就來氣。“也不知道是哪個挨千刀的,趁著大夥都往山裏逃,把村裏偷了個遍,幸好沒有大損失。後面啊,又遇著過幾回下雨,眼看河水暴漲,大夥兒也不著急了,啥時候到了跟前再說吧,結果啊,楞是沒事呢!”
熊地主樂呵呵的讚了句。“村裏福氣足呢。”
“那是自然。”老婆婆很是驕傲。“除了下雨這事兒,還遇著過一回土匪呢,也是看著兇險,其實沒什麽事兒。”
說著話,老漢和柳叔一前一後進了廚房。
老婆婆趕緊盛了兩碗姜湯出來,“得趁熱喝,慢慢喝,別著急。”又問著熊地主。“你們幾個要不要喝點兒?這天啊,甭管有沒有淋雨,姜湯喝點兒都是好事,身上熱乎。”
“我不要。”小六六把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臉上寫滿了拒絕。“奶奶,我不要,我不冷,我熱乎著呢。”還伸出自個胖胖的小手,摸了把老婆婆的手掌,咧著嘴沖著她笑,笑得滿臉天真無邪。
老婆婆的一顆心喲,瞬間軟的一塌糊塗,摸摸他的腦瓜兒,眉眼慈祥話裏透著濃濃的和藹。“嗳,乖娃兒,咱不喝,不喝。”
“他打小就聞不得老姜的氣味,不過,菜裏放了姜,他還是吃的。”施小小柔聲說著,接過老婆婆遞來的半碗姜湯。
“姜湯氣味確實沖,小娃兒沒淋雨,身上暖呼呼的倒也用不著。”老婆婆看著小六六,眼裏堆滿了喜愛。“這娃兒長得可真好,要說啊,你們幾個娃兒,都得頂個的好,我啊,活了大半輩子,也是頭回見著這麽標致的孩子呢。”
等著屋裏幾人喝完姜湯,就發現這一老一少聊得熱絡,凈是些家長裏短的瑣碎。
男女是真的很有區別,年紀大或年紀輕,還沒這麽明顯。
“村裏前些日子也死了個人呢。”老婆婆話裏帶著嘆息。“可惜啊。”
施小小就問。“難道也是被冤枉?”
她剛才特意把話題往這邊方面帶,一點點的帶,總算帶到了正題上。
老漢聽到這話,重重的哼了聲。“都是些黑心肝的玩意!”拎著凳子坐到了堂屋去了。
施小小他們幾個面面相覷的看了眼,別人不知道,反正她這神態是裝出來的。
疑惑歸疑惑,他們也沒開口問,這事兒吧,可不好問。
剛還一團和氣溫馨熱絡的氣氛,忽得有點沈悶冷清。屋外嘩嘩作響的雨聲,顯得有點刺耳。
“作孽喲。”半響,老婆婆停下手裏的活,重重的嘆了口氣,擰緊著眉頭。“這是要遭報應的呢!”似是氣憤又似是悲哀。
火候差不多,施小小細細聲,好奇的問。“奶奶,到底是咋回事?”
“還不是為著錢,這些人,為了錢,良心都讓狗給啃光了,不是東西啊,太不是東西了。”老婆婆罵了兩句。“要說村裏,打我懂事起,鄉鄰間還算和氣,大面兒上都過得去,也就是去年,早幾十年就搬到了縣城的李二柱那支,可能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一大家子拉拉雜雜三十多口人又搬回了村裏。”
事情說起來,就比較覆雜了。
李二柱有個親哥哥叫李大樁,和老婆婆年紀相當,不過,這倆人都死了,估摸著就剩把骨頭。
李二柱李大樁兄弟倆感情好,李二柱娶了個鎮裏姑娘,成親後,就打算去鎮裏生活,可這是娶媳婦不是當上門女婿,去鎮裏生活也拿出點底氣來。李二柱當時說得好聽,他先去鎮裏發展,有了出息再把大哥也拉起來,接著爹娘一道去鎮裏過好日子。
其父其母琢磨著這話兒挺在理,李大樁這個當哥哥也是分外讚同,事兒便這麽說定了!拿出家裏全部的積蓄,只留下一點點家用,都交給李二柱,讓他去鎮裏發展。
李二柱腦子還是有的,短短不過五年,就在鎮裏擁有了兩間鋪子,他也牢記當時的話,手頭寬松就時不時的拿些錢財接濟鄉下的大哥一家,對仍在世的爹娘也很是上心。
李大樁手裏有了錢,瞧著有田地,就麻溜兒的買下,一畝兩畝五畝十畝,他都不挑,只要是良田好地,都買,反正他有錢!
手裏有田,還建了敞亮的大宅子,算是村裏的頭一份,把隔壁三姓屯的劉家都給比下去了。
後來,李二柱覺得鎮裏還是太小,他準備前往縣城發展,臨走前,特意回鄉下看望爹娘和大哥,問他們願不願意跟著一道走。
李大樁日子過的很著呢,家裏都請了長工,再者,老人年紀大,不愛挪地兒,便沒有跟著一道去。
李二柱這一去啊,就很少有消息傳回來,主要是,縣城離這太遠,不太方便,爹娘在時,一年回來一趟,爹娘去世後,就好幾年都不見回來。
說是親兄弟,因離得遠,兩家的小輩倒是沒怎麽往來,甚至連名兒叫甚都不太清楚。
李大樁一輩子就得了個兒子,取名叫李善喜,生得晚,他五十歲的時候,兒子才十六,身子骨還不咋利落,病蔫蔫地。
擔心兒子出啥意外,李家沒了後,早早的就給娶了個媳婦,是隔壁三姓屯劉家的。劉家有好幾支,這姑娘是劉家最最貧窮的一支,子嗣單薄,窮是窮了點,卻是個厚道本分的人家,用鄉鄰的話來打趣就是劉家歹筍出好竹。
小姑娘福氣不錯,才進門,不出半年就懷上了,李善喜娶了她後,身子骨也一點點的好起來了,都說這倆人八字配是天生的一對兒。小姑娘是個特別心善的,平時吧,能搭把手就絕不會有二話,碰著錢財上需要幫幫忙的,她也絕不含糊,像村裏的橋啊,路啊,大水過來,就爛得不成樣子,全是她一手一腳帶著鄉親給張羅的,有不樂意的做這事的,她也不勉強,有願意搭把手,她就笑盈盈的分配,還管吃管喝。
李家因為這小姑娘很旺丈夫,就算她有點兒敗家,反正家裏錢也夠,就睜只眼閉不眼,權當沒看見。
李大樁夫妻倆死後,沒兩年李善喜也死了,小姑娘生了兩個兒子,兒子一個十歲,一個八歲,她也沒改嫁,就帶著倆孩子過日子。
去年,李二柱的後人,帶著子子孫孫突然回來,都好幾十年沒回來過,哪還有住的地方,和他們最親的,也就是李大樁這支的後人。
好在宅子寬敞,拉拉雜雜三十多口人,倒也住下了,就是有點擁擠。
李二柱這支回來後,村裏還笑著說,這下有伴了,哪裏想,卻是成了樁惡夢。
李二樁的兩個兒子,說這宅子家裏的百來畝良田,都是當年用他們家的錢建的買的,現在他們回來了,理應歸還。
這是欺負人孤兒寡母呢!
李家村的人哪裏能忍,紛紛上前替善喜媳婦娘仨討公道。
這事鬧了好一陣,動靜還不小,別說隔壁村,就連後面山坳裏的村民都聽到了消息,大清早的翻山越嶺特意急巴巴的跑出來替善喜媳婦撐腰。
山坳裏有個小村子,村裏受善喜媳婦幫助良多,這恩情一直記心裏頭呢。
鬧過之後,李二柱的後人們倒也安靜了,沒出什麽幺蛾子,日子平平靜靜過了小半年,村民們以為這事就這麽過去的時候。
哪裏想,就在前些日子,善喜媳婦被人發現死在了山裏,且死的很不體面,眼睛一直沒閉上,辦法想盡,還是沒能讓她閉上眼睛。
都說這是死不瞑目,有冤啊!
倆個兒子當場就發了瘋,拿了斧頭往宅子裏沖,李二柱的後人沒傷著,卻是砍死了個長工,當天來了官差把人給帶走了。
鄉親們一邊替善喜媳婦張羅喪事一邊忙著走關系去衙門裏撈倆個孩子,雖說都知道這事八成跟李二柱的後人們脫不了幹系,但沒有證據啊,叫來官差,官差反而說,像這種不守婦道的女人,沒死也得浸豬籠。
瞅瞅這話說的,壓根就沒想著查清真相。
祖祖輩輩全是泥腿子,也沒個得力的親戚,民不與官鬥,便是想鬥也沒法鬥,村民們縱然有心對這事卻是沒辦法,能做的,就是讓善喜媳婦走得體面些,家家戶戶都掏點錢,東湊湊西湊湊把牢裏的倆孩子撈出來。
不等眾人把錢湊齊,就傳出兩孩子死在了牢裏,說是發熱,燒得厲害,一夜沒撐過去,清晨才發現屍體涼透了。問村裏有沒有人去收屍,沒有就直接扔亂葬崗。
村裏把好不容易湊來的錢,給倆孩子張羅了喪事,一家四口葬一塊。
李二柱的後人們,名聲是徹底臭了,明著不敢有什麽動作,暗地裏卻沒少往門口潑糞,夜裏不是往宅子裏扔雞血就是鬼哭狼嚎,怎麽惡心怎麽來,總之就是讓他們過得不安心。
白天只要宅子裏有人出來,總有嘴皮子利落的,說著各種不堪入耳的話來膈應人。
李二柱的後人撐不住,放出風聲要賣掉手裏的良田,共有一百二十畝,低價賤賣!連同宅子一道。
村裏聽到消息,說好哪個都不許搭理這喪盡天良的一家子。
轉眼隔壁村卻有人進了宅子裏,還不止一家,都是劉姓,手裏有點錢。
沒兩天,良田被分賣了個幹凈,接著是宅子,能賣的都賣得差不多,他們從鎮裏雇了足足十個馬車,加上自家的兩個馬車,共有十二個!每個馬車都裝得滿滿當當,他們來的時候,連人帶東西也就六個馬車而已!
村裏越發肯定,善喜媳婦出事,兩個孩子出事,肯定是李二柱下的毒手,真狠吶!心可真毒!
他們想做點東西,又有點顧及。就是這時,老天下起了大雨,出村沒多遠的十二輛馬車,很是狼狽的返回的宅子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李家村, 三姓屯。
施小小他們的馬車停在了李家村村口的一家農戶屋前。
熊地主撐著油紙傘, 笑的一團和氣, 沖著坐在屋檐下的老漢說話。“老大哥, 這雨太大,委實不好趕路,借老大哥家歇個腳可行?”
抽旱煙的老漢, 掀掀眼皮子,瞅了瞅熊地主, 吐了嘴裏的煙,翁聲翁氣的道。“進來吧。”接著,他往屋裏喊了句。“老伴,家裏來人了。”說完, 繼續吞吐煙霧。
“哪個啊?這麽大的雨。”屋裏傳出道聲, 緊接著,一個老婆婆扶著墻出現在門口, 瞇著眼睛往外瞅。“外頭來的?”好像知道是怎麽回事了, 絮絮叨叨的念著。“這雨大的著哩, 咋挑了這天趕路,這馬車也不好擱外面淋著,這樣吧, 往堂屋裏去,堂屋裏寬敞,先進去再說。”
大白小白頗有靈性,指揮起來比較容易,順順暢暢的就進了堂屋,都沒鬧什麽動靜。
抽著旱煙的老漢,咧著嘴笑了笑。“這馬兒養得好!”誇了句。
“來,喝口熱水暖暖身子,有點燙,當心些。”老婆婆端了幾杯茶過來,見著小六六和福寶楞了下。“還有倆娃兒呢,這天趕路,太遭罪了,來這邊屋裏坐吧。”
隔壁屋裏比堂屋要小一半,裏面是間廚房,一眼望去可以看到屋後,大雨瓢潑,周邊景色如霧裏看花瞧不真切。
“坐啊。”老婆婆搬了幾張矮凳,側頭笑著問。“聽著說話不太像本地口音,打外地來的呢?”
熊地主點點頭,很是無奈的回。“去前面的縣城投奔親戚,沒想成會遇著大雨。”說著,露出個苦笑。“吃早飯那會,還沒下雨呢,想著也沒差多少路程,早點到了縣城心裏總歸要踏實點,哪成想,才出發沒多久,便又開始下起雨,雨越下越大,眼瞅實在沒法趕路,恰巧看見了村莊,就過來暫借歇會兒。”
“昨兒下了一整宿呢,河水一夜暴漲,路面全是坑坑窪窪,你們今個就不該趕路,多不安全吶。”老婆婆碎碎念著。
“當時就是心急了些,哪成想,昨兒下了整宿的雨,今個稍稍停歇又開始下。”望著屋外的大雨,熊地主擰緊了眉頭,很是擔憂。“也不知道這雨會下多久,可得停上個把時辰才行。”
“不穩當,不穩當啊!”老婆婆搖著頭,像是長輩看犯錯的小輩般,帶著善意的責備。“看你這年紀,活了半輩子,還是帶著兒女呢,出門在外,怎麽還這麽不穩當,不念著旁的,也得多念念這幾個孩子,做事兒萬萬不能存僥幸心理,必須要很有把握。”
她把沈松泉施小小也看成了熊地主的孩子,以為柳叔是老仆。
熊地主憨憨的笑著,很是不好意思。“我這也是頭回出遠門,以前啊,最遠就去過鎮裏,確實是想的不周到,幸好沒出什麽事。”他狠狠的松了口氣。“就是這雨,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停,若一直不見停,今個怕是得多多叨擾老大哥老大姐。”
“這有啥,我家裏還算寬敞,睡覺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老婆婆很和氣的回了句。
老漢拎了條凳子走進屋裏,隨手將煙旱掛到了墻面上,翁聲翁氣的說了句。“這雨越下越大了。”
“它下就讓它下,咱們這屋子前陣你剛剛拾掇過,不用擔心漏雨。”老婆婆很鎮定,從從容容的納著鞋子,拿針尖刮了兩下頭皮。“就是屋後的菜地,雞圈驢棚你得去瞅兩眼。”
“嗯。就去。”老漢往廚房走。
柳叔起身道。“老大哥我跟你一道,我幹活也是很利落的。”
“戴鬥笠穿蓑衣,這天有點寒,可不能沾雨水。”老婆婆擱了手裏的活,起身幫著拿鬥笠蓑衣,絮絮叨叨的叮囑著。“就去看兩眼,沒甚事兒,趕緊回來,我給燒點姜湯喝喝。”又沖著柳叔笑了笑。“當心點啊。”
“要煮姜湯呢?我也會,老大姐我來幫你生火。”熊地主趕緊湊了過去,生火這事他麻溜的很,隨後,不經意的問了句。“大姐,這麽大的雨,進村時,我看見前面不遠處有條河,雨下得這麽急,要是多下兩天,河水估摸會漲到村裏來,到時候可咋辦?村裏就不打算趁著還早,做點兒準備?”
老婆婆拿刀拍著老姜,連頭都沒有擡。“不礙事,十幾年前也有過幾天幾夜的大雨,河水眼看就要到村口了,不也一樣沒事。這才哪兒到哪兒,早著呢。”倒是安心的很。
“十幾年前也有過?”熊地主瞄了眼旁邊的施小小,詫異的問著。“雨也是下的這麽大?”
“可不就是,當時可把村裏嚇壞了,慌裏急裏的收拾著家當,深一腳淺一腳的往山裏去,結果呢,壓根就沒事!”說起這事,老婆婆就來氣。“也不知道是哪個挨千刀的,趁著大夥都往山裏逃,把村裏偷了個遍,幸好沒有大損失。後面啊,又遇著過幾回下雨,眼看河水暴漲,大夥兒也不著急了,啥時候到了跟前再說吧,結果啊,楞是沒事呢!”
熊地主樂呵呵的讚了句。“村裏福氣足呢。”
“那是自然。”老婆婆很是驕傲。“除了下雨這事兒,還遇著過一回土匪呢,也是看著兇險,其實沒什麽事兒。”
說著話,老漢和柳叔一前一後進了廚房。
老婆婆趕緊盛了兩碗姜湯出來,“得趁熱喝,慢慢喝,別著急。”又問著熊地主。“你們幾個要不要喝點兒?這天啊,甭管有沒有淋雨,姜湯喝點兒都是好事,身上熱乎。”
“我不要。”小六六把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臉上寫滿了拒絕。“奶奶,我不要,我不冷,我熱乎著呢。”還伸出自個胖胖的小手,摸了把老婆婆的手掌,咧著嘴沖著她笑,笑得滿臉天真無邪。
老婆婆的一顆心喲,瞬間軟的一塌糊塗,摸摸他的腦瓜兒,眉眼慈祥話裏透著濃濃的和藹。“嗳,乖娃兒,咱不喝,不喝。”
“他打小就聞不得老姜的氣味,不過,菜裏放了姜,他還是吃的。”施小小柔聲說著,接過老婆婆遞來的半碗姜湯。
“姜湯氣味確實沖,小娃兒沒淋雨,身上暖呼呼的倒也用不著。”老婆婆看著小六六,眼裏堆滿了喜愛。“這娃兒長得可真好,要說啊,你們幾個娃兒,都得頂個的好,我啊,活了大半輩子,也是頭回見著這麽標致的孩子呢。”
等著屋裏幾人喝完姜湯,就發現這一老一少聊得熱絡,凈是些家長裏短的瑣碎。
男女是真的很有區別,年紀大或年紀輕,還沒這麽明顯。
“村裏前些日子也死了個人呢。”老婆婆話裏帶著嘆息。“可惜啊。”
施小小就問。“難道也是被冤枉?”
她剛才特意把話題往這邊方面帶,一點點的帶,總算帶到了正題上。
老漢聽到這話,重重的哼了聲。“都是些黑心肝的玩意!”拎著凳子坐到了堂屋去了。
施小小他們幾個面面相覷的看了眼,別人不知道,反正她這神態是裝出來的。
疑惑歸疑惑,他們也沒開口問,這事兒吧,可不好問。
剛還一團和氣溫馨熱絡的氣氛,忽得有點沈悶冷清。屋外嘩嘩作響的雨聲,顯得有點刺耳。
“作孽喲。”半響,老婆婆停下手裏的活,重重的嘆了口氣,擰緊著眉頭。“這是要遭報應的呢!”似是氣憤又似是悲哀。
火候差不多,施小小細細聲,好奇的問。“奶奶,到底是咋回事?”
“還不是為著錢,這些人,為了錢,良心都讓狗給啃光了,不是東西啊,太不是東西了。”老婆婆罵了兩句。“要說村裏,打我懂事起,鄉鄰間還算和氣,大面兒上都過得去,也就是去年,早幾十年就搬到了縣城的李二柱那支,可能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一大家子拉拉雜雜三十多口人又搬回了村裏。”
事情說起來,就比較覆雜了。
李二柱有個親哥哥叫李大樁,和老婆婆年紀相當,不過,這倆人都死了,估摸著就剩把骨頭。
李二柱李大樁兄弟倆感情好,李二柱娶了個鎮裏姑娘,成親後,就打算去鎮裏生活,可這是娶媳婦不是當上門女婿,去鎮裏生活也拿出點底氣來。李二柱當時說得好聽,他先去鎮裏發展,有了出息再把大哥也拉起來,接著爹娘一道去鎮裏過好日子。
其父其母琢磨著這話兒挺在理,李大樁這個當哥哥也是分外讚同,事兒便這麽說定了!拿出家裏全部的積蓄,只留下一點點家用,都交給李二柱,讓他去鎮裏發展。
李二柱腦子還是有的,短短不過五年,就在鎮裏擁有了兩間鋪子,他也牢記當時的話,手頭寬松就時不時的拿些錢財接濟鄉下的大哥一家,對仍在世的爹娘也很是上心。
李大樁手裏有了錢,瞧著有田地,就麻溜兒的買下,一畝兩畝五畝十畝,他都不挑,只要是良田好地,都買,反正他有錢!
手裏有田,還建了敞亮的大宅子,算是村裏的頭一份,把隔壁三姓屯的劉家都給比下去了。
後來,李二柱覺得鎮裏還是太小,他準備前往縣城發展,臨走前,特意回鄉下看望爹娘和大哥,問他們願不願意跟著一道走。
李大樁日子過的很著呢,家裏都請了長工,再者,老人年紀大,不愛挪地兒,便沒有跟著一道去。
李二柱這一去啊,就很少有消息傳回來,主要是,縣城離這太遠,不太方便,爹娘在時,一年回來一趟,爹娘去世後,就好幾年都不見回來。
說是親兄弟,因離得遠,兩家的小輩倒是沒怎麽往來,甚至連名兒叫甚都不太清楚。
李大樁一輩子就得了個兒子,取名叫李善喜,生得晚,他五十歲的時候,兒子才十六,身子骨還不咋利落,病蔫蔫地。
擔心兒子出啥意外,李家沒了後,早早的就給娶了個媳婦,是隔壁三姓屯劉家的。劉家有好幾支,這姑娘是劉家最最貧窮的一支,子嗣單薄,窮是窮了點,卻是個厚道本分的人家,用鄉鄰的話來打趣就是劉家歹筍出好竹。
小姑娘福氣不錯,才進門,不出半年就懷上了,李善喜娶了她後,身子骨也一點點的好起來了,都說這倆人八字配是天生的一對兒。小姑娘是個特別心善的,平時吧,能搭把手就絕不會有二話,碰著錢財上需要幫幫忙的,她也絕不含糊,像村裏的橋啊,路啊,大水過來,就爛得不成樣子,全是她一手一腳帶著鄉親給張羅的,有不樂意的做這事的,她也不勉強,有願意搭把手,她就笑盈盈的分配,還管吃管喝。
李家因為這小姑娘很旺丈夫,就算她有點兒敗家,反正家裏錢也夠,就睜只眼閉不眼,權當沒看見。
李大樁夫妻倆死後,沒兩年李善喜也死了,小姑娘生了兩個兒子,兒子一個十歲,一個八歲,她也沒改嫁,就帶著倆孩子過日子。
去年,李二柱的後人,帶著子子孫孫突然回來,都好幾十年沒回來過,哪還有住的地方,和他們最親的,也就是李大樁這支的後人。
好在宅子寬敞,拉拉雜雜三十多口人,倒也住下了,就是有點擁擠。
李二柱這支回來後,村裏還笑著說,這下有伴了,哪裏想,卻是成了樁惡夢。
李二樁的兩個兒子,說這宅子家裏的百來畝良田,都是當年用他們家的錢建的買的,現在他們回來了,理應歸還。
這是欺負人孤兒寡母呢!
李家村的人哪裏能忍,紛紛上前替善喜媳婦娘仨討公道。
這事鬧了好一陣,動靜還不小,別說隔壁村,就連後面山坳裏的村民都聽到了消息,大清早的翻山越嶺特意急巴巴的跑出來替善喜媳婦撐腰。
山坳裏有個小村子,村裏受善喜媳婦幫助良多,這恩情一直記心裏頭呢。
鬧過之後,李二柱的後人們倒也安靜了,沒出什麽幺蛾子,日子平平靜靜過了小半年,村民們以為這事就這麽過去的時候。
哪裏想,就在前些日子,善喜媳婦被人發現死在了山裏,且死的很不體面,眼睛一直沒閉上,辦法想盡,還是沒能讓她閉上眼睛。
都說這是死不瞑目,有冤啊!
倆個兒子當場就發了瘋,拿了斧頭往宅子裏沖,李二柱的後人沒傷著,卻是砍死了個長工,當天來了官差把人給帶走了。
鄉親們一邊替善喜媳婦張羅喪事一邊忙著走關系去衙門裏撈倆個孩子,雖說都知道這事八成跟李二柱的後人們脫不了幹系,但沒有證據啊,叫來官差,官差反而說,像這種不守婦道的女人,沒死也得浸豬籠。
瞅瞅這話說的,壓根就沒想著查清真相。
祖祖輩輩全是泥腿子,也沒個得力的親戚,民不與官鬥,便是想鬥也沒法鬥,村民們縱然有心對這事卻是沒辦法,能做的,就是讓善喜媳婦走得體面些,家家戶戶都掏點錢,東湊湊西湊湊把牢裏的倆孩子撈出來。
不等眾人把錢湊齊,就傳出兩孩子死在了牢裏,說是發熱,燒得厲害,一夜沒撐過去,清晨才發現屍體涼透了。問村裏有沒有人去收屍,沒有就直接扔亂葬崗。
村裏把好不容易湊來的錢,給倆孩子張羅了喪事,一家四口葬一塊。
李二柱的後人們,名聲是徹底臭了,明著不敢有什麽動作,暗地裏卻沒少往門口潑糞,夜裏不是往宅子裏扔雞血就是鬼哭狼嚎,怎麽惡心怎麽來,總之就是讓他們過得不安心。
白天只要宅子裏有人出來,總有嘴皮子利落的,說著各種不堪入耳的話來膈應人。
李二柱的後人撐不住,放出風聲要賣掉手裏的良田,共有一百二十畝,低價賤賣!連同宅子一道。
村裏聽到消息,說好哪個都不許搭理這喪盡天良的一家子。
轉眼隔壁村卻有人進了宅子裏,還不止一家,都是劉姓,手裏有點錢。
沒兩天,良田被分賣了個幹凈,接著是宅子,能賣的都賣得差不多,他們從鎮裏雇了足足十個馬車,加上自家的兩個馬車,共有十二個!每個馬車都裝得滿滿當當,他們來的時候,連人帶東西也就六個馬車而已!
村裏越發肯定,善喜媳婦出事,兩個孩子出事,肯定是李二柱下的毒手,真狠吶!心可真毒!
他們想做點東西,又有點顧及。就是這時,老天下起了大雨,出村沒多遠的十二輛馬車,很是狼狽的返回的宅子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