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797.華語樂壇(下)

關燈
90年代末,經過金融危機後,隨著港島“四大天王”的逐漸淡出,進入新世紀後港島樂壇,只出現了謝廷鋒、醫生等人的輝煌。這其中,港島歌手謝廷鋒更是以一年兩張專輯200萬銷量成為華語最暢銷歌手。

等到2000年,英皇娛樂宣布成立musicplus音樂家唱片公司,將醫生、謝廷鋒、容祖、陳老師、鄭西怡、tins等歸入旗下,發展不過5年時間,便成為港島樂壇此時最當紅的唱片公司之一。1999-2002年,是謝廷鋒最輝煌的時期,推出首張國語大碟《謝謝你的愛1999》,勇奪當年寶島唱片銷量榜的冠軍專輯總銷量也過百萬。醫生則被認為是香港流行音樂新時代的指標人物之一,也被人認為是張學友的接班人。

同時期的寶島樂壇周董憑借同名專輯《jay》騰空而出,緊接著的第二張專輯《範特西》又迅速風靡整個亞洲流行音樂界。專輯中大熱單曲《雙截棍》將rap開創出華夏風,以華語樂壇少見的風格而傳唱至今。2002年—2006年,周董連續推出《八度空間》、《葉惠美》、《七裏香》、《十一月的蕭邦》、《依然範特西》等多幾張大碟,確立了他在流行樂壇無可爭議的地位。

1999年,王力宏憑借《公轉自轉》、《不可能錯過你》等專輯,以及幹凈清爽的形象,確立在寶島樂壇“優質偶像”地位。蕭亞軒憑借個人第一張專輯《蕭亞軒》以50萬的銷量登頂當年臺灣銷量冠軍。在空前繁榮的“r&b浪潮”中,還湧現出許多優秀的歌手,jj、潘瑋伯、小豬、黃立行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2000年,梁靜如憑借《勇氣》一炮而紅,99年出道的“少男殺手”jolin也在這一時期正式轉型,《看我72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寶島大賣37萬張、亞洲地區150萬的銷量首次榮膺寶島年度銷售女歌手冠軍。

這幾年,就是21世紀開始的前後這幾年,是華語樂壇最後的巔峰期。

等二十一世紀後,選秀時代開始出現,並且迅速造就了不少選秀紅人,比如21歲的春哥就成為了華夏首個民選偶像。mp3、ipod等音樂播放器陸續出現,數字音樂已經打敗實體音樂成為了主流,多數的音像店在失寵後被迫轉型,2003年,寶島地區本土滾石唱片公司關閉了實體唱片發行渠道,到2009年,數字發行占到整個亞洲音樂市場的60%。

大勢所趨形勢所迫,許多唱片公司都把重心放在了無線音樂,也造就了一批網絡歌手,2005年,紅遍全國的《老鼠愛大米》創下了單月600萬次的彩鈴下載記錄,由此帶來的1200萬元的收入相當於當時70萬張傳統唱片。這一年被很多業內人士稱為“華夏數字音樂元年”。此後,傳統音像店逐步走向寒冬。

2011年,徐量和汪蘇籠兩個網絡歌手的純自然下載量收入高達500萬,超過了環球等老牌大唱片公司。而後,更是隨著蘋果宣布ipod停產,智能手機逐漸成為人們聽歌的最佳工具。有數據顯示,2011年在我國11億音樂用戶中,移動互聯網用戶占據7億。除了傳統唱片歌手,當下也是許多小眾獨立歌手最好的時代,他們通過網絡平臺也比以往取得了更大的傳播效應。

總而言之,04-05年這個階段,既是各路大神瘋狂輸出的年代,也是網絡歌手開始展露苗頭的年代,說是諸神之戰神仙打架,真的一點都不為過。

再往後,華語樂壇的興盛終於終結,隨著老一批音樂工作者退居幕後,中青代的年齡逐漸走高,年青一代的音樂人,卻沒有了前輩們的才情,更多的,全都是些流量小生。

人們開始對華語樂壇的表現感到失望,人們終於有一次開始懷念當年的盛景。

猶記得1982年還在做實習醫生的羅大右創作完一系列作品,開始自己錄制,他拿著樣帶前前後後找了好幾家唱片公司,但都被拒絕,只有滾石願意“賭一把”。結果《之乎者也》一經發布,猶如一顆重磅炸彈投入當時的音樂市場,掀起了寶島樂壇史上的一場黑色風暴。中送給張艾嘉的《童年》,在1986年被成方圓帶入內地,廣為傳唱,而另一首《光陰的故事》成了陳可辛在《中國合夥人》中對青春的懷念。

羅大右一躍成為寶島年輕人的精神偶像,但受困於寶島當局,他不得不遠走米國。這個時候,原來在羅大佑身邊還是小透明的李宗勝,在張艾嘉的力薦下嶄露頭角。1989年,李宗勝為陳淑樺推出《跟你說聽你說》,把寶島唱片業推進到工業時代,他成為90年代寶島樂壇流行音樂的第一推手。除了《愛的代價》《真心英雄》等歌曲,大眾所熟悉的可能更多是他培養的新一代流行歌手,如林億蓮、周華建、許如蕓、莫文慰、梁靜如、張興哲等等。

這時,在紐約待了4年的羅大右也回來了,屬於他們的時代才剛剛開始。不過當時他首先選擇轉戰港島,而這時候的港島樂壇已經進入譚張爭霸結束的前奏曲。

80年代中期,整個港島音樂因譚詠麟和張國榮的崛起而星光熠熠,但兩家粉絲的爭鋒相對令交情不錯的譚張備受困擾。這一矛盾爆發在1987年的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譚詠麟宣布從此不再參加任何音樂歌曲比賽的節目,兩年後,張國榮也遺憾暫別歌壇。

天王天後紛紛交出權杖,港島樂壇在90年代初期瞬間失語,但很快空缺便被新四大天王填補。1992年,港島當時發行量最大的《東方日報》用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冊封”劉德華、張學友、黎明和郭富城四人,至此,四大天王誕生,壟斷了港島乃至整個華語樂壇近10年。而且港島音樂人的影響力不再囿於港臺地區,而是進入內地,推動我國娛樂產業進入一個巨星雲集的時代。這是屬於80後的青春:金庸武俠和四大天王。

時間滾動到1997年港島回歸,四大天王和港島群星在人民大會堂同臺演唱,內地人一睹真人風采,闊別樂壇多年的張國榮也在這一年重返演出,門票被一搶而空。與此同時,一位18歲的少年首次演唱了自己寫的歌曲,幾年後華語樂壇進入最後的黃金十年,他則成為唱片時代最後一位天王巨星,他就是周董。華語樂壇風風雨雨數十年,有太多的人創造經典、寫盡滄桑,他們不是現在流量時代轉瞬即逝的流星,而是如同恒星般留在一代人的記憶裏。

我們通常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羅大佑讓流行歌曲不再局限於小情小愛,張學友創造出亞洲流行歌曲的新紀錄,黃家駒關註社會、民族國家的原創音樂拉升了港島樂壇的格調,而周傑倫以極富爭議性的唱歌形式,引領了當下年輕人的時尚潮流,這是華語樂壇更加大眾化、通俗化的一個節點。

但時代向前,音樂行業的成就和價值卻急劇縮減,我們無法找到一首流行歌曲發人深省地拷問人的神經,又或拋開沈重、深刻的內容,充滿自由地滿足聽者的感知,也再沒有一個音樂人能驅動整個時代。在周方遠所熟知的未來裏,一個流量明星可以不靠作品沖頂排行榜第一,一個歌手曲曲抄襲、矢口否認,她的歌還能流連各大榜單。

這是華語音樂的斷層,而這種斷層很大程度上映射了音樂傳承的失敗。

周董最早的時候喜歡羅大佑和張學友,十五歲的時候開始喜歡黑人音樂,盡管後來他的歌曲不再受別人的影響,但他曾說過他的目標是像羅大佑一樣成為一個時代的“音樂教父”,讓大家在想到這個時代的時候就想起他。張學友很早就被冠上歌神稱號,而他的偶像是上一代歌神許冠傑,他曾說,在許冠傑面前沒人敢稱是巨星;劉德華也曾經說過一句話,黃家駒帶領我,進入了音樂的殿堂。

在歌壇前輩面前,無論張學友、劉德華還是周傑倫,他們都保持一貫的謙遜和尊敬,而這種情感出於他們對上一個時代音樂發展的感同身受和精神觸動,這有些像薪火相傳,代代延續了對音樂執著的熱愛。但未來這種情況會發生改變,當外界層層加固的數據,在流量明星及其粉絲周圍構建起一口高度不斷上漲的無形之井,他們可看到的天空就愈發狹窄,也就逐漸不自知。

就像某kun粉絲的邏輯:某kun的數據最好,所以kun的實力最強,人人都會記得kun,都會知道kun。所以,某老演員、表演藝術家因為不認識kun,不幸地被噴了。

而相對應地,當歌壇前輩也不再認可新人,傳承也就斷層了。李宗勝直言,“我很熱愛這個行業,我太看重這個行業,我看到太多不相幹的人來攪和我覺得非常不開心”,而鄭鈞更是爆粗口,“我一聽,這就是屎啊”,網上一陣讚同。

當然,更根本的是,資本和流量搶占了樂壇的空白,助長和利用了他們的無知。

從某種程度上講,kun也有些不幸,他一個人集中了輿論抨擊流量明星的所有炮火,而且他的名聲一次比一次響亮,可戰鬥一次輸得比一次慘。

比如說kun在遭到b站聯合圍剿,大量up自發制作各種惡搞視頻,大面積不間斷輪流炮轟之後,粉絲團官方宣布永久退出b站,並稱以後再也不會在b站更新任何視頻和動態;微博決戰,又被周董的夕陽紅粉絲團破了蟬聯內地榜64周連冠的記錄,最後,相關數據站和粉絲團官微不得不發布聲明,宣布退出微博各項數據榜單的競爭。

但這也不是華語樂壇的勝利。

當外界把兩個不同等級和高度的人,硬是拉到一個規則下比拼,這本身就是對位高者的一種諷刺,受益者不過是制定規則和搭臺子的一方。

根據微博發布的財報顯示,微博用戶活躍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與媒體、綜藝節目、體育賽事合作,以互動形式帶動,比如春晚攝影大賽;二是通過超話社區、粉絲群等產品促進用戶之間互動交流。越來越娛樂化的微博,顯然少不了kun、han、tf這種流量大戶,但迎合流量明星的遠不止微博。qq音樂的排行榜增加了“歌手社交媒體活躍指數”,作為衡量音樂作品的指標之一,網易雲音樂的“雲音樂歌手榜”排名規則,選取了歌曲播放量、收藏量、分享量以及歌手話題活躍度四個項目進行綜合計算。

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切皆能以流量進行量化,音樂、電影等藝術形式也不例外,這讓華語樂壇陷入沈睡的魔咒。

2010年港島音樂力量式微,這主要來自造星運動的反噬,與張、劉、郭、黎四大天王的時代不同,90年代末崛起的港島小生多受益於形象包裝和宣傳造勢,可真要說出他們的經典作品已經很難。即使是鄭尹健、陳惠琳,所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兩三首主打歌曲。與此同時,寶島樂壇、綜藝也相繼告別黃金時代。

這本是內地音樂借助互聯網勢力勃興的時機,但數字音樂的碎片化再難創造出周董式的天王巨星,相反社交媒介的繁盛卻衍生出一套造星機制。此時,恰好韓流侵襲過後,年輕一代的審美和偏好逐漸受到影響,外表俊美的新式偶像闖入他們的視野,所以平臺、媒體、經紀公司及背後的資本,都把小鮮肉作為造星的對象。而音樂只不過是支撐起明星光環和人設的輔助工具,流量和數據則變成了強硬拉升其音樂造詣的必要手段。

港臺音樂沒落,但至少他們輝煌過,內地音樂還不曾崛起,就已然被輿論所拋棄。滿腔熱血的黃家駒曾痛惡港島音樂的浮躁,說“港島沒有樂壇,只有娛樂圈”,而如果他看到現在的華語樂壇,恐怕更要失望了。不過還好,作為“老年人”,周方遠親身經歷過諸神之戰的年代,也有幸自己能生長在這樣一個年代。反正他本人,對於那些流量明星是完全沒有興趣的,也根本理解不了粉絲的腦回路,當然了,粉絲經濟他還是能明白的,粉絲價值他也相當清楚,所以該賺的錢還是要賺,畢竟集團是要吃飯的嘛。

當然了,在零五年這個當口,流量明星還沒有露出苗頭,現在還是網絡明星和傳統明星的戰場,作為國內數得上號的音樂平臺,遠方音樂和qq音樂,也在各自的平臺上面,為雙方提供盡可能廣闊的戰場。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