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戰爭前奏
關燈
小
中
大
1882年5月20日,德、奧、意3國在維也納簽訂同盟條約。條約主要內容:如意大利遭到法國進攻,德、奧兩國應全力援助,如德國遭受法國侵略,意大利也擔負同樣的義務。締約國的一國或兩國遭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大國(指法、俄)進攻,則締約3國應協同作戰。意大利對此附有一個保留條件:如英國攻擊德國或奧匈,意大利將不負援助自己盟國的義務 。當一大國(指俄國)攻擊締約國一方時,其他兩締約國應取善意的中立,即一旦發生俄、奧戰爭 ,意大利將保守中立。條約有效期5年,1887 、1891、1902、1912年4次續訂,並增補了一些義務條款。
對於意大利這種二五仔,辰天向來抱著強烈鄙視的態度。不過正是由於這種同盟關系,以及1910年德國與土耳其凱末爾政權訂立的秘密盟約,當1911年意大利以在的黎波裏塔尼亞和昔蘭尼加地區意大利人受到不公正待遇為借口向土耳其政府發出最後通牒,威脅入侵上述地區時,德國政府積極從中調和。凱末爾鑒於土耳其的軍事實力尚需要一段時間恢覆,而且上述地區孤懸海外,戰爭一旦爆發幾乎無法從本土派兵支援,同時巴爾幹地區危機重重,他只得忍辱將的黎波裏塔尼亞和昔蘭尼加割讓給意大利,使得原本歷史上在意大利和土耳其之間的戰爭最終得以避免。
1910年土耳其民主共和國成立後,凱末爾一直致力於加強經濟建設和穩定國內各民族矛盾,但保加利亞、希臘、塞爾維亞和黑山要求脫離土耳其的統治,這是他和土耳其所無法妥協的。1912年秋,保加利亞、希臘、塞爾維亞和黑山組成的巴爾幹同盟與土耳其政府爆發了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戰爭一開始,首先是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爆發反土起義,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和希臘要求土耳其給馬其頓和色雷斯以自治權。土耳其政府拒絕此要求,開始軍隊動員,巴爾幹聯盟對土宣戰。黑山、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和希臘也相繼行動,他們動員了95萬兵力,參戰士兵超過70萬,火炮1500門,另有希臘海軍的4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11艘炮艇。
土耳其動員85萬兵力,參戰士兵約40萬,1200門火炮,30架飛機,3艘戰列艦,1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5艘德籍潛艇。
土耳其軍隊在凱末爾政府的領導以及德國教官的訓練下,士氣和裝備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巴爾幹盟國則在兵員數量占有很大的優勢,同時在民族解放鬥爭目標的鼓舞下,他們的軍隊士氣高昂。
保加利亞軍隊在伊斯坦布爾方向上以3個集團軍組成主要集團,塞爾維亞的主要兵力對付土耳其軍隊在馬其頓的集團,希臘的弗薩利亞集團軍和伊皮魯斯集團軍分別準備對付薩洛尼卡和亞尼納,希臘海軍應對土耳其海軍采取行動,保證盟國在地中海的制海權,黑山軍隊的任務是協同塞爾維亞軍隊在馬其頓作戰。盟軍對土軍形成了包圍態勢,準備在土援軍到達之前在巴爾幹將土軍擊潰。
土軍統帥部則力圖在增援部隊抵達前采取積極行動阻止盟軍的進攻。土耳其認為保加利亞是最危險的敵人,因而展開其主要集團以對付保軍。黑山軍與塞爾維亞伊巴爾部隊共同對色雷斯北部和阿爾巴尼亞北部的土軍作戰。
10月,保軍越過保土邊界向南推進,與土軍發生激烈交戰,土軍處於劣勢,且戰且退,並在守伊斯坦布爾以西150公裏的埃迪爾內築壘防線。保軍於11月對該防線進行了猛烈的進攻,但被凱末爾的人民軍擊退,保軍傷亡慘重,無力繼續進攻。
在馬其頓,土軍於10月對塞爾維亞第1集團軍發起進攻,但被擊退,土軍隨後轉入防禦。不久之後,塞爾維亞各集團軍發起總攻,其第2集團軍對西南方向實施突擊,構成對土軍集團右翼的威脅;第1集團軍向庫馬諾沃發起攻勢,於10月底占領該地;第3集團軍對斯科普裏實施翼側突擊,並將其攻克。塞軍快速向南推進,11月中旬與希臘部隊協同下攻克比托利。馬其頓的土軍集團開始全面撤退。塞軍務兵團進至亞得裏亞海沿岸地帶,與黑山軍共同包圍斯庫臺,希軍掃蕩伊庇魯斯境內的土軍,包圍阿尼納。在馬其頓南部,希軍於11月在葉尼傑附近獲勝,向薩洛尼卡展開進攻,但遭到土軍頑強抵抗,最終未能攻下這座凱末爾的發家之地。
12月1日,阿爾巴尼亞宣布獨立。
巴爾幹聯盟的勝利不符合列強利益。因此俄國在支持巴爾幹國家的同時,又擔心保軍進抵伊斯坦布爾對自己解決黑海海峽問題不利。作為土耳其的秘密盟友,德國和奧匈帝國不希望土耳其實力受到太大的損害。在列強的壓力下,1912年12月,土耳其與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簽訂停戰協定,交戰各國大使在倫敦就和約條件開始談判。1913年2月,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以簽訂倫敦和約而告終。根據這項條約,土耳其喪失其在歐洲的一大半領土。
1913年5月,失去亞得裏亞海出海口的塞爾維亞,要求馬其頓償付賠款。希臘也希望犧牲保加利亞以擴大自己的領土,羅馬尼亞向保加利亞提出對多布羅加的領土要求。奧匈帝國和德國力圖破壞協約國在巴爾幹影響,從中插手,更加速了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的爆發。在德奧同盟的唆使下,保加利亞於1913年5月對馬其頓的塞爾維亞軍與希臘軍采取軍事行動。保軍各集團軍的進攻受阻。塞軍進行反擊,突破保第4集團軍陣地。戰鬥持續到7月。保軍被迫撤退。7月,羅馬尼亞對保開戰。羅軍占領多布羅加,並將主力向索菲亞推進,未遇任何抵抗。隨後,土耳其撕毀1913年倫敦和約,與保軍作戰,並沿海岸推進至瓦爾納。保加利亞在全面潰敗的威脅下,於7月底宣告投降。根據1913年8月簽訂的布加勒斯特和約,保加利亞失去已收回的大部分領土。1913年9月,保、土簽訂的君士坦丁堡和約又迫使保加利亞將包括布爾加斯港在內的南部領土割讓給土耳其。
兩次巴爾幹戰爭使得巴爾幹的軍事力量進行了重新改組,羅馬尼亞脫離1882年的三過同盟朝協約國靠近,保加利亞和土耳其則加入了德奧同盟。巴爾幹戰爭導致國際矛盾的進一步激化,大戰的前奏已經響起……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對於意大利這種二五仔,辰天向來抱著強烈鄙視的態度。不過正是由於這種同盟關系,以及1910年德國與土耳其凱末爾政權訂立的秘密盟約,當1911年意大利以在的黎波裏塔尼亞和昔蘭尼加地區意大利人受到不公正待遇為借口向土耳其政府發出最後通牒,威脅入侵上述地區時,德國政府積極從中調和。凱末爾鑒於土耳其的軍事實力尚需要一段時間恢覆,而且上述地區孤懸海外,戰爭一旦爆發幾乎無法從本土派兵支援,同時巴爾幹地區危機重重,他只得忍辱將的黎波裏塔尼亞和昔蘭尼加割讓給意大利,使得原本歷史上在意大利和土耳其之間的戰爭最終得以避免。
1910年土耳其民主共和國成立後,凱末爾一直致力於加強經濟建設和穩定國內各民族矛盾,但保加利亞、希臘、塞爾維亞和黑山要求脫離土耳其的統治,這是他和土耳其所無法妥協的。1912年秋,保加利亞、希臘、塞爾維亞和黑山組成的巴爾幹同盟與土耳其政府爆發了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戰爭一開始,首先是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爆發反土起義,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和希臘要求土耳其給馬其頓和色雷斯以自治權。土耳其政府拒絕此要求,開始軍隊動員,巴爾幹聯盟對土宣戰。黑山、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和希臘也相繼行動,他們動員了95萬兵力,參戰士兵超過70萬,火炮1500門,另有希臘海軍的4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11艘炮艇。
土耳其動員85萬兵力,參戰士兵約40萬,1200門火炮,30架飛機,3艘戰列艦,1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5艘德籍潛艇。
土耳其軍隊在凱末爾政府的領導以及德國教官的訓練下,士氣和裝備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巴爾幹盟國則在兵員數量占有很大的優勢,同時在民族解放鬥爭目標的鼓舞下,他們的軍隊士氣高昂。
保加利亞軍隊在伊斯坦布爾方向上以3個集團軍組成主要集團,塞爾維亞的主要兵力對付土耳其軍隊在馬其頓的集團,希臘的弗薩利亞集團軍和伊皮魯斯集團軍分別準備對付薩洛尼卡和亞尼納,希臘海軍應對土耳其海軍采取行動,保證盟國在地中海的制海權,黑山軍隊的任務是協同塞爾維亞軍隊在馬其頓作戰。盟軍對土軍形成了包圍態勢,準備在土援軍到達之前在巴爾幹將土軍擊潰。
土軍統帥部則力圖在增援部隊抵達前采取積極行動阻止盟軍的進攻。土耳其認為保加利亞是最危險的敵人,因而展開其主要集團以對付保軍。黑山軍與塞爾維亞伊巴爾部隊共同對色雷斯北部和阿爾巴尼亞北部的土軍作戰。
10月,保軍越過保土邊界向南推進,與土軍發生激烈交戰,土軍處於劣勢,且戰且退,並在守伊斯坦布爾以西150公裏的埃迪爾內築壘防線。保軍於11月對該防線進行了猛烈的進攻,但被凱末爾的人民軍擊退,保軍傷亡慘重,無力繼續進攻。
在馬其頓,土軍於10月對塞爾維亞第1集團軍發起進攻,但被擊退,土軍隨後轉入防禦。不久之後,塞爾維亞各集團軍發起總攻,其第2集團軍對西南方向實施突擊,構成對土軍集團右翼的威脅;第1集團軍向庫馬諾沃發起攻勢,於10月底占領該地;第3集團軍對斯科普裏實施翼側突擊,並將其攻克。塞軍快速向南推進,11月中旬與希臘部隊協同下攻克比托利。馬其頓的土軍集團開始全面撤退。塞軍務兵團進至亞得裏亞海沿岸地帶,與黑山軍共同包圍斯庫臺,希軍掃蕩伊庇魯斯境內的土軍,包圍阿尼納。在馬其頓南部,希軍於11月在葉尼傑附近獲勝,向薩洛尼卡展開進攻,但遭到土軍頑強抵抗,最終未能攻下這座凱末爾的發家之地。
12月1日,阿爾巴尼亞宣布獨立。
巴爾幹聯盟的勝利不符合列強利益。因此俄國在支持巴爾幹國家的同時,又擔心保軍進抵伊斯坦布爾對自己解決黑海海峽問題不利。作為土耳其的秘密盟友,德國和奧匈帝國不希望土耳其實力受到太大的損害。在列強的壓力下,1912年12月,土耳其與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簽訂停戰協定,交戰各國大使在倫敦就和約條件開始談判。1913年2月,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以簽訂倫敦和約而告終。根據這項條約,土耳其喪失其在歐洲的一大半領土。
1913年5月,失去亞得裏亞海出海口的塞爾維亞,要求馬其頓償付賠款。希臘也希望犧牲保加利亞以擴大自己的領土,羅馬尼亞向保加利亞提出對多布羅加的領土要求。奧匈帝國和德國力圖破壞協約國在巴爾幹影響,從中插手,更加速了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的爆發。在德奧同盟的唆使下,保加利亞於1913年5月對馬其頓的塞爾維亞軍與希臘軍采取軍事行動。保軍各集團軍的進攻受阻。塞軍進行反擊,突破保第4集團軍陣地。戰鬥持續到7月。保軍被迫撤退。7月,羅馬尼亞對保開戰。羅軍占領多布羅加,並將主力向索菲亞推進,未遇任何抵抗。隨後,土耳其撕毀1913年倫敦和約,與保軍作戰,並沿海岸推進至瓦爾納。保加利亞在全面潰敗的威脅下,於7月底宣告投降。根據1913年8月簽訂的布加勒斯特和約,保加利亞失去已收回的大部分領土。1913年9月,保、土簽訂的君士坦丁堡和約又迫使保加利亞將包括布爾加斯港在內的南部領土割讓給土耳其。
兩次巴爾幹戰爭使得巴爾幹的軍事力量進行了重新改組,羅馬尼亞脫離1882年的三過同盟朝協約國靠近,保加利亞和土耳其則加入了德奧同盟。巴爾幹戰爭導致國際矛盾的進一步激化,大戰的前奏已經響起……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