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章 棠吉狙擊
關燈
小
中
大
1942年中國出兵緬甸,是中國從國際國內戰略局勢出發,聯合盟國在國外進行的一次反法西斯戰爭。這一戰役以盟國方面的失敗而告終,遠征軍損失也十分慘重。
現在重溫一下歷史,進行縝密的分析,可以吸取教訓,汲取經驗,防止再次發生類似的事件。
當時中國出兵緬甸,主要是從中國本身戰略利益出發,中國在緬甸最重要的利益所在即保衛緬甸南部的仰光出海口,以維持較為便捷的海外物資輸入的運輸線。
但是當緬甸仰光及東南亞地區失陷後,這一目標已難以實現,在英國未表現出堅守緬甸決心情況下,中國當然也不願為英國作嫁,擔當防守全緬的義務。
集中遠征軍在曼德勒地區作戰,是蔣介石的初衷,這裏有幾方面的有利因素。曼德勒扼緬北之咽喉,為緬北廣大地區之屏障,同時,又是中國經緬北西向印度公、鐵交通之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保衛曼德勒,既可使緬北地區充當中國大西南地區的緩沖,使大西南地區免受日軍的直接威脅,又可保住中國經緬甸至印度的對外通道,維持獲得外援的間接途徑,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也就是說,當仰光失陷後,守住曼德勒,即是中國在緬作戰的最大利益目標。
但是,新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想法一開始就和蔣介石有很大不同。史迪威對中國之行雄心勃勃,他一開始就沒有把其在中國的位置限於蔣介石的參謀長地位上,指揮軍隊建功立業,是史迪威衷心追求的目標。而他當時對中日兩軍的素質、特點、戰鬥力均未有全面了解,在缺乏背景知識的情況下,按照他“具有以最快的速度輕率地作出最生硬的結論的才能”的個性,進攻戰顯然更符合他的選擇。
正是從如上數原因出發,史迪威對蔣介石綜合中國各方調查提出的緬甸作戰意見不以為然,同時對蔣提出的中英協同問題、緬甸地形、後方聯絡、第五縱隊等在緬作戰諸困難也均不表重視。當其受命負責緬甸前線指揮並走馬上任後,即把蔣的計劃完全置諸腦後,此後,一直到緬甸戰役失敗,史迪威實際都堅持和蔣思路完全相反的進攻戰略。中國遠征軍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和史迪威的這一戰略思路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所以,整個入緬戰爭,相比日軍戰略上的精密計劃,中國遠征軍明顯缺乏遠見,既沒有整體的作戰思路,更對日軍可能發動的大幅度迂回作戰沒有足夠警惕。
日軍第56師團長驅直入,相繼奪取了和榜、棠吉等要地,使臘戎的大門洞開。這使史迪威、羅卓英均十分震驚,當即決定調200師向東攻奪棠吉。戴師長受命後,即派軍騎兵團和598團附裝甲車連先行出發,占領棠吉西方的要地黑河,掩護師主力集結,並於第三日拂曉對棠吉之敵展開圍攻。
此時,吳銘所率別動隊沿河輾轉跋涉,終於到達了黑河附近,在雲南昆明軍統電臺的指引下,與200師建立了聯系,他們顧不上休息,直赴棠吉,吳銘率別動隊狙擊手參加了棠吉戰鬥。
棠吉戰事激烈異常,200師官兵與第五軍直屬隊不顧長途辛苦,奮力沖殺,一舉攻占了日軍在棠吉西側的警戒陣地沈白,對棠吉構成南北包圍、東西夾擊之態勢,並於次日拂曉對棠吉之敵展開圍攻,激戰一天一夜後,突入市區與日軍展開了血腥的巷戰。
在最後的日軍據點即指揮部前,被炸毀的裝甲車還在熊熊燃燒,厚實的圍墻東倒西歪的坍塌於地,而地上則遍是冒著青煙的土坑和窪地,幾百具敵我雙方的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
吳銘接過水壺,咕咚咚喝下去一半,剩下的一半都澆在了自己的頭上,涼爽的感覺讓他疲憊的精神振作了起來。
城市中到處都是廢墟和瓦礫,各處都有未滅的火在燃燒著,吳銘身邊的幾個人都累得不行,橫七豎八地坐臥在地。
“天亮了,能看得更清楚,這將是最後一次進攻。”吳銘邊向槍裏壓著子彈,邊鼓舞著士氣,“再加把勁,分散尋找位置,重點是日軍指揮官和機槍射手,都給我盯緊了,幫助200師弟兄們消滅最後一批鬼子。”
半小時後,東方露出了魚肚白。200師官兵對日軍發起了最後一擊,“轟,轟,轟……”各種型號的火炮對著日軍的陣地猛烈地轟擊,然後一道道散兵線吶喊著迅速圍了上去。
“呯!”的一聲槍響,一個正咬牙切齒操縱機槍的鬼子被掀掉了頭蓋骨,帶著滿頭紅白相間的汙物仰面倒下,噴吐著火舌的機關槍為之一頓。
吳銘飛快地推彈上膛,死死盯住了這挺吞噬生命的重機槍,又一個鬼子剛接過重機槍的手柄,他冷冷的又是一槍爆頭。
隨著時間的流逝,日軍陣地上的中、下級指揮官,機槍操作手越來越多的被吳銘等狙擊手所擊死擊傷,鬼子的防線出現了松動與混亂。國軍士兵借勢一鼓作氣,沖進了日軍的前沿陣地,開始了短兵相接的廝殺,手榴彈爆炸的火光耀眼而絢爛。
吳銘在瞄準鏡中突然捕捉到了前沿陣地上一個日本指揮官的身影,他竟然爬了起來,揮舞著指揮刀,嚎叫著,組織日本鬼子要反沖鋒。
吳銘迅速將鬼子裝入了瞄準鏡,輕輕扣動了扳機。瞄準鏡裏,這個鬼子指揮官的胸口冒出了朵血花,他立刻停止了手舞足蹈的吼叫,低頭看了看,頹然地摔倒在地。
這個指揮官的死亡,使得反沖鋒的鬼子混亂了起來,國軍士兵則不斷地沖殺過來,穩住了陣腳,輕重火力一起開火,向著縱深繼續進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現在重溫一下歷史,進行縝密的分析,可以吸取教訓,汲取經驗,防止再次發生類似的事件。
當時中國出兵緬甸,主要是從中國本身戰略利益出發,中國在緬甸最重要的利益所在即保衛緬甸南部的仰光出海口,以維持較為便捷的海外物資輸入的運輸線。
但是當緬甸仰光及東南亞地區失陷後,這一目標已難以實現,在英國未表現出堅守緬甸決心情況下,中國當然也不願為英國作嫁,擔當防守全緬的義務。
集中遠征軍在曼德勒地區作戰,是蔣介石的初衷,這裏有幾方面的有利因素。曼德勒扼緬北之咽喉,為緬北廣大地區之屏障,同時,又是中國經緬北西向印度公、鐵交通之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保衛曼德勒,既可使緬北地區充當中國大西南地區的緩沖,使大西南地區免受日軍的直接威脅,又可保住中國經緬甸至印度的對外通道,維持獲得外援的間接途徑,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也就是說,當仰光失陷後,守住曼德勒,即是中國在緬作戰的最大利益目標。
但是,新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想法一開始就和蔣介石有很大不同。史迪威對中國之行雄心勃勃,他一開始就沒有把其在中國的位置限於蔣介石的參謀長地位上,指揮軍隊建功立業,是史迪威衷心追求的目標。而他當時對中日兩軍的素質、特點、戰鬥力均未有全面了解,在缺乏背景知識的情況下,按照他“具有以最快的速度輕率地作出最生硬的結論的才能”的個性,進攻戰顯然更符合他的選擇。
正是從如上數原因出發,史迪威對蔣介石綜合中國各方調查提出的緬甸作戰意見不以為然,同時對蔣提出的中英協同問題、緬甸地形、後方聯絡、第五縱隊等在緬作戰諸困難也均不表重視。當其受命負責緬甸前線指揮並走馬上任後,即把蔣的計劃完全置諸腦後,此後,一直到緬甸戰役失敗,史迪威實際都堅持和蔣思路完全相反的進攻戰略。中國遠征軍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和史迪威的這一戰略思路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所以,整個入緬戰爭,相比日軍戰略上的精密計劃,中國遠征軍明顯缺乏遠見,既沒有整體的作戰思路,更對日軍可能發動的大幅度迂回作戰沒有足夠警惕。
日軍第56師團長驅直入,相繼奪取了和榜、棠吉等要地,使臘戎的大門洞開。這使史迪威、羅卓英均十分震驚,當即決定調200師向東攻奪棠吉。戴師長受命後,即派軍騎兵團和598團附裝甲車連先行出發,占領棠吉西方的要地黑河,掩護師主力集結,並於第三日拂曉對棠吉之敵展開圍攻。
此時,吳銘所率別動隊沿河輾轉跋涉,終於到達了黑河附近,在雲南昆明軍統電臺的指引下,與200師建立了聯系,他們顧不上休息,直赴棠吉,吳銘率別動隊狙擊手參加了棠吉戰鬥。
棠吉戰事激烈異常,200師官兵與第五軍直屬隊不顧長途辛苦,奮力沖殺,一舉攻占了日軍在棠吉西側的警戒陣地沈白,對棠吉構成南北包圍、東西夾擊之態勢,並於次日拂曉對棠吉之敵展開圍攻,激戰一天一夜後,突入市區與日軍展開了血腥的巷戰。
在最後的日軍據點即指揮部前,被炸毀的裝甲車還在熊熊燃燒,厚實的圍墻東倒西歪的坍塌於地,而地上則遍是冒著青煙的土坑和窪地,幾百具敵我雙方的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
吳銘接過水壺,咕咚咚喝下去一半,剩下的一半都澆在了自己的頭上,涼爽的感覺讓他疲憊的精神振作了起來。
城市中到處都是廢墟和瓦礫,各處都有未滅的火在燃燒著,吳銘身邊的幾個人都累得不行,橫七豎八地坐臥在地。
“天亮了,能看得更清楚,這將是最後一次進攻。”吳銘邊向槍裏壓著子彈,邊鼓舞著士氣,“再加把勁,分散尋找位置,重點是日軍指揮官和機槍射手,都給我盯緊了,幫助200師弟兄們消滅最後一批鬼子。”
半小時後,東方露出了魚肚白。200師官兵對日軍發起了最後一擊,“轟,轟,轟……”各種型號的火炮對著日軍的陣地猛烈地轟擊,然後一道道散兵線吶喊著迅速圍了上去。
“呯!”的一聲槍響,一個正咬牙切齒操縱機槍的鬼子被掀掉了頭蓋骨,帶著滿頭紅白相間的汙物仰面倒下,噴吐著火舌的機關槍為之一頓。
吳銘飛快地推彈上膛,死死盯住了這挺吞噬生命的重機槍,又一個鬼子剛接過重機槍的手柄,他冷冷的又是一槍爆頭。
隨著時間的流逝,日軍陣地上的中、下級指揮官,機槍操作手越來越多的被吳銘等狙擊手所擊死擊傷,鬼子的防線出現了松動與混亂。國軍士兵借勢一鼓作氣,沖進了日軍的前沿陣地,開始了短兵相接的廝殺,手榴彈爆炸的火光耀眼而絢爛。
吳銘在瞄準鏡中突然捕捉到了前沿陣地上一個日本指揮官的身影,他竟然爬了起來,揮舞著指揮刀,嚎叫著,組織日本鬼子要反沖鋒。
吳銘迅速將鬼子裝入了瞄準鏡,輕輕扣動了扳機。瞄準鏡裏,這個鬼子指揮官的胸口冒出了朵血花,他立刻停止了手舞足蹈的吼叫,低頭看了看,頹然地摔倒在地。
這個指揮官的死亡,使得反沖鋒的鬼子混亂了起來,國軍士兵則不斷地沖殺過來,穩住了陣腳,輕重火力一起開火,向著縱深繼續進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