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查到線索(一)
關燈
小
中
大
“隨著封磚被一點點地鑿開,顯露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高大的黑色石碑,上面密密麻麻的刻滿了工整秀麗的楷體字。張澍急忙從廢墟上跨了過去,想看看碑文的內容。當他靠近石碑,仔細查看碑上的文字,卻被驚得目瞪口呆!這些乍一看好像都能認識的字,細看卻沒有一個能認得出。張澍立刻叫人把亭子四周的封磚全部拆除,這塊被詛咒了幾個世紀的石碑終於全部顯現了出來。當然了,傳聞中的天災報應並沒有應驗。不過,接下來發生的事,卻給這位學者帶來了更大的震撼。石碑的另一面刻有熟悉的漢字,碑文內容大致是修建護國寺感通塔及寺廟的情況,這與同類石碑相比,並沒有什麽特別之處。然而再往下看,一行小字引起張澍極大的興趣,建碑的年款一行寫的是‘天祐民安五年歲次甲戌十五日戊子建’。張澍知道,‘天祐民安’為西夏年號,遂判定此碑為西夏碑,因此,人們以後稱之為西夏碑。”楊先生講著。
“老師,西夏碑的正面刻的是西夏文吧?”唐劍問。
“是的!此碑為重修大雲寺感通塔而立,大雲寺在西夏時被稱為護國寺,碑的正面就是早已被人遺忘了的一種語言文字——西夏文,當時無人認識,被稱之為‘天書’;背面則是漢文,全稱《涼州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銘》,碑文主要記載了一個神奇的故事,大意是古涼州護國寺之感應塔,自西周建塔以來,屢現靈瑞。西夏惠帝時期,某次羌兵來犯,是夜雷雨大作,塔現神燈,駭退羌兵。崇宗天祐民安三年,涼州地震,佛塔傾斜。崇宗下令修繕,還未動工,塔又自行覆原。為此,夏國皇太後、皇帝下詔對佛塔重新裝飾,於天祐民安五年正月十五日竣工,特立此碑以紀功德。”
“老師,這塊西夏碑背面的漢文應該是對正面西夏文的翻譯吧?”唐劍又問。
“一般情況下,應該是這樣。不過,張澍並不認識西夏文,無法做出判定。又過了一百年,俄國人在黑水城遺址發現了《番漢合時掌中珠》,那是一本西夏文和漢文的雙語字典,羅福成教授根據這本字典把西夏碑上的西夏文譯成漢文,發現石碑上的西夏文跟後面的漢文內容基本一致,但順序不對,應該是各寫各的,並不是直接翻譯。這是我前些年才知道的,當時去看西夏碑時還不知道這些。”
“這樣一座碑能保存下來,真是奇跡啊!當時決定封砌石碑的人真是有識之士,也是冒了極大風險的。”楊先生感嘆道。
“是啊!當時已經到了西夏末年,蒙古人攻打西夏極其殘酷,寺院僧人為避免災禍,將此碑封閉在一座磚砌的碑亭內。幾百年後,張澍才讓這座神秘的西夏碑重見天日,一個神秘的王朝也浮出了水面。可以說張澍為後來研究西夏立下了大功,他自己也有相當研究,寫了一些著作,我也收藏了幾本。”林泉教授說。
“研究西夏,卻不認識西夏文,這確實有些說不過去,也非常的不方便。回頭我要多找些資料,好好研究西夏文,最起碼能讀懂一般的西夏文書。”
“確實,不認識西夏文真是很不方便。我這裏收集了一些資料,包括羅福成教授摹寫的《番漢合時掌中珠》,當時買了兩本,給你一本唄!”
“是給,而不是賣?”楊先生開玩笑說。
“我的苓老弟,這可是學術,而不是商品!志同道合者,分文不取。想借此牟利者,給座金山也不換!”林泉教授義正詞嚴。
“好一個剛正不阿的林教授,中國多有一些這樣的教授,何懼國力不強?哎,泉兄,你看完西夏碑,又到哪野去了?”
“苓老弟,這個野字還真用的準!看完了西夏碑,我覺得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哪都想去,簡直跑野了。看了西夏碑,我馬不停蹄,直奔甘州,去看了那裏的大佛寺。隨後又去了敦煌,觀摩了那裏的洞窟和壁畫。還去了榆林窟,把那一帶打聽到的跟西夏有關的地方都跑了個遍……”
林泉教授慢慢講述著。唐劍他們聽得如癡如迷,恨不得立馬飛到遙遠的大西北,飛到黃土高原,飛到黃河兩岸,飛到神秘的大漠地帶……去拜訪那些古老的遺跡,領略大西北絕美的風光,還有黃土高原上那些淳樸可愛的老百姓……
聽完了林泉教授走訪西夏故土的故事,唐劍他們繼續查閱資料。林泉教授的故事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但是讓他們進一步了解了西夏,開闊了視野,也拓寬了思路,查閱資料也不感覺那麽枯燥,反而覺得越來越有意思,越看越有興致。
書架上有一排書籍,上面有一層細細的灰塵,看樣子很久都沒人翻閱了。唐劍湊近一看,都是一些縣志之類的書籍,便順手翻閱起來。這些縣絕大多數都屬於本省以及周邊省份,而林泉教授主要研究處在大西北的西夏歷史,不怎麽翻閱這些書籍也就不難理解了。
一本《南餘縣志》引起了唐劍的興趣。倒不是發現了什麽情況,而是這本縣志裏面多次出現了一個名字,叫餘家。一開始以為是個姓餘的家族或是什麽,仔細一看原來是個地方名字,不禁有些啞然失笑。心想這南方就是跟北方不大一樣,還有叫這麽個名字的地方,叫起來倒是挺順口的,就是怎麽看怎麽覺得有點那個……不過,聽劉春講,他們那裏的地名也相當有意思,有叫什麽疙瘩、豁子、要峴……還有這個窪那個坡的,比這可要有趣多了。
隨手翻了翻,正要合上書籍,卻不經意的掃見了一行字:據傳,餘家的居民可能從北方遷徙而來……頓時精神頭來了,趕緊翻開書籍仔細往下看,越來越有興致,越看越激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老師,西夏碑的正面刻的是西夏文吧?”唐劍問。
“是的!此碑為重修大雲寺感通塔而立,大雲寺在西夏時被稱為護國寺,碑的正面就是早已被人遺忘了的一種語言文字——西夏文,當時無人認識,被稱之為‘天書’;背面則是漢文,全稱《涼州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銘》,碑文主要記載了一個神奇的故事,大意是古涼州護國寺之感應塔,自西周建塔以來,屢現靈瑞。西夏惠帝時期,某次羌兵來犯,是夜雷雨大作,塔現神燈,駭退羌兵。崇宗天祐民安三年,涼州地震,佛塔傾斜。崇宗下令修繕,還未動工,塔又自行覆原。為此,夏國皇太後、皇帝下詔對佛塔重新裝飾,於天祐民安五年正月十五日竣工,特立此碑以紀功德。”
“老師,這塊西夏碑背面的漢文應該是對正面西夏文的翻譯吧?”唐劍又問。
“一般情況下,應該是這樣。不過,張澍並不認識西夏文,無法做出判定。又過了一百年,俄國人在黑水城遺址發現了《番漢合時掌中珠》,那是一本西夏文和漢文的雙語字典,羅福成教授根據這本字典把西夏碑上的西夏文譯成漢文,發現石碑上的西夏文跟後面的漢文內容基本一致,但順序不對,應該是各寫各的,並不是直接翻譯。這是我前些年才知道的,當時去看西夏碑時還不知道這些。”
“這樣一座碑能保存下來,真是奇跡啊!當時決定封砌石碑的人真是有識之士,也是冒了極大風險的。”楊先生感嘆道。
“是啊!當時已經到了西夏末年,蒙古人攻打西夏極其殘酷,寺院僧人為避免災禍,將此碑封閉在一座磚砌的碑亭內。幾百年後,張澍才讓這座神秘的西夏碑重見天日,一個神秘的王朝也浮出了水面。可以說張澍為後來研究西夏立下了大功,他自己也有相當研究,寫了一些著作,我也收藏了幾本。”林泉教授說。
“研究西夏,卻不認識西夏文,這確實有些說不過去,也非常的不方便。回頭我要多找些資料,好好研究西夏文,最起碼能讀懂一般的西夏文書。”
“確實,不認識西夏文真是很不方便。我這裏收集了一些資料,包括羅福成教授摹寫的《番漢合時掌中珠》,當時買了兩本,給你一本唄!”
“是給,而不是賣?”楊先生開玩笑說。
“我的苓老弟,這可是學術,而不是商品!志同道合者,分文不取。想借此牟利者,給座金山也不換!”林泉教授義正詞嚴。
“好一個剛正不阿的林教授,中國多有一些這樣的教授,何懼國力不強?哎,泉兄,你看完西夏碑,又到哪野去了?”
“苓老弟,這個野字還真用的準!看完了西夏碑,我覺得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哪都想去,簡直跑野了。看了西夏碑,我馬不停蹄,直奔甘州,去看了那裏的大佛寺。隨後又去了敦煌,觀摩了那裏的洞窟和壁畫。還去了榆林窟,把那一帶打聽到的跟西夏有關的地方都跑了個遍……”
林泉教授慢慢講述著。唐劍他們聽得如癡如迷,恨不得立馬飛到遙遠的大西北,飛到黃土高原,飛到黃河兩岸,飛到神秘的大漠地帶……去拜訪那些古老的遺跡,領略大西北絕美的風光,還有黃土高原上那些淳樸可愛的老百姓……
聽完了林泉教授走訪西夏故土的故事,唐劍他們繼續查閱資料。林泉教授的故事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但是讓他們進一步了解了西夏,開闊了視野,也拓寬了思路,查閱資料也不感覺那麽枯燥,反而覺得越來越有意思,越看越有興致。
書架上有一排書籍,上面有一層細細的灰塵,看樣子很久都沒人翻閱了。唐劍湊近一看,都是一些縣志之類的書籍,便順手翻閱起來。這些縣絕大多數都屬於本省以及周邊省份,而林泉教授主要研究處在大西北的西夏歷史,不怎麽翻閱這些書籍也就不難理解了。
一本《南餘縣志》引起了唐劍的興趣。倒不是發現了什麽情況,而是這本縣志裏面多次出現了一個名字,叫餘家。一開始以為是個姓餘的家族或是什麽,仔細一看原來是個地方名字,不禁有些啞然失笑。心想這南方就是跟北方不大一樣,還有叫這麽個名字的地方,叫起來倒是挺順口的,就是怎麽看怎麽覺得有點那個……不過,聽劉春講,他們那裏的地名也相當有意思,有叫什麽疙瘩、豁子、要峴……還有這個窪那個坡的,比這可要有趣多了。
隨手翻了翻,正要合上書籍,卻不經意的掃見了一行字:據傳,餘家的居民可能從北方遷徙而來……頓時精神頭來了,趕緊翻開書籍仔細往下看,越來越有興致,越看越激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