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突發新聞
關燈
小
中
大
“這個女人好有錢啊,她手裏拿的是最新款的大哥大吧?”
“是啊,聽說現在要賣六萬多一支呢,哎,真搞不懂人怎麽能這麽燒錢,有六萬塊我就拿去蓋房子了。”
無上良品超市裏,經過葉秋桐身邊的兩名中年女顧客邊走邊嘀咕。
……
葉秋桐牽著遲子若的手,趙思在後面做小尾巴,他們一起來到陽輝鎮。
這一次,鎮裏的氣氛完全不一樣。
沒有了上次要搬遷時的劍拔弩張,這一次,小鎮的居民顯得悠游多了,仿佛他們的生活裏,沒有了要整體搬遷這回事。
自從葉秋桐那個方案通過之後,電視臺、報紙都做了大量的輿論宣傳,房子是用來住、不是理財工具的觀念慢慢深入人心,而且政府也下了很大的決心,按照未來特大城市人口增長的需要,開始每年劃撥低價地塊,建造足夠的廉租房長租房。
相關專家也天天上電視做訪談,說按照政府這個力度,向陽的房地產是不可能漲價的,大家買一套夠住的就可以了,如果實在家裏子女多,有能力,也可以買第二套。
但是太早買恐怕也沒有必要,因為政府的長租小區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越建設越現代化,以後還會建成象新加坡那樣的花園小區,甚至象美國那樣的現代化小區……
雲雲……
電視臺這樣的媒體對於如今的老百姓來說,還是很有公信力的;而能在報紙上發表一小塊豆腐塊就被人們稱為才子的年代,報紙的可信度自是極高……
當所有的媒體都在為房子只是住的不必炒的理念站臺後,這些觀點就慢慢被群眾接受了。
再說,現在也還沒有出現“兇殘”的溫州炒房團這樣專業化的推高房價的推手團隊,一點點要漲價的苗頭馬上被政府打壓下去,而葉秋桐這樣的“良心”房地產商,也只是賺個“敲敲打打”的零碎錢罷了。
政府調控、媒體輿論引導、房地產商配合,沒有炒作房價的土壤,向陽的房價神奇地被平抑住了。
這是多方同頻共振產生的良好效應。
陽輝鎮的群眾,也在當地鎮裏幹部不分日夜的做工作之下,慢慢接受了搬到新區生活會更好的理念,反正房子就是一堆鋼筋水泥,而且政府也會提供長期的廉租房,一個月的租金,一百平方米只要18元,囤房?何必呢……
普通老百姓不可能超越時代看得多遠,哪怕是政府官員也不可以,如果他們能象葉秋桐一樣,就會知道其實,他們都被“騙”了,失去了一個變成百萬、千萬富翁的機會。
但是只有少數人失去機會,大部份人卻獲得了解放,大家奮鬥的方向,不再僅僅是一套房子,房子作為生活資料,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許多人更看重的是自己的才能、才華,能不能轉化為生產力的事。
在陽輝鎮閑逛一圈,發現群眾對於要搬遷討論的熱度已經明顯下降,葉秋桐提著的心放松了下來。
只要第一批的群羊效應形成,後面向陽再有類似的項目,就不難了。
葉秋桐沒有料到的是,新德公司拆分後,新組建成立的立恒實業到向陽選址興建總部時,也需要對當的小鎮進行整體遷移,這事發生在陽輝小鎮整體遷移一年後了。
當時立恒實業的負責人以為會遭遇到極大的阻力,畢竟,象他們這樣龐然大物般的企業,在一般人眼裏就是一塊大肥肉。
現在大肥肉摞到地方上,能咬一口不咬一口就是傻瓜。此前的例子中,有些需要搬遷的當地百姓為了多獲得一些賠償,有連夜加蓋三層樓的,有不分晝夜種樹想多得青苗款的……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立恒在當地的征遷異常順利,在拿出合理參照的補償方案後,雖然也有一些小插曲,但是老百姓們總體十分配合地完成了這項任務。
順利地以至於項目負責人以為自己是不是到了外星球……
其實,現在沒有搬遷項目的鎮子,在看到陽輝小鎮的居民住上別墅一樣的花園居屋後,生活環境和質量大大提升,並且工廠入駐,也促進了當地就業率,老百姓的生活就象報紙上經常用的形容詞:芝麻開花節節高。沒有搬遷項目的小鎮,居民們還經常會問當地的領導:什麽時候找個大項目,讓我們也能被政府照顧到新房子裏去住……
一個人不可能改變時代和歷史的大勢,但是只要想去做,總能改變些什麽。
半年後,看著建好的專家公寓,一棟棟都是二十幾層的高樓,每一套套房的套內面積至少都有一百平方米,還引進了精裝修概念,屆時入住實現了拎包入住,葉秋桐十分滿意。
電視臺和報社都來采訪,尤其是電視臺清晰完整的畫面,讓觀眾都對“精裝房”的概念大感興趣。
現在市面上出售的商品房都是毛坯房,對於嫌裝修麻煩的人來說,葉秋桐推出的精品房專家公寓,引起了他們的興趣。
還有人特意跑到新恒地產,打聽那些精裝的專家公寓賣不賣。因為據他們去實地了解,這些精裝公寓邊竟然還有無上良品超市正在入駐,購物、上學、娛樂等配套也很齊全,完全是再造了一個新的大型生活社區。
結果,新恒地產的人也很郁悶地說房子不是用來賣的,是用來住的……
其實,換成一般房地產商,在城郊小鎮開發的地產能引起老百姓的興趣,早就巴不得賣了換成現金了。
奈何,人家老板財大氣粗,非要捂著,也不知道蓋那麽多房子要幹什麽。
知道這些情況,葉秋桐笑而不語。
捂著手裏茶杯的熱度,看著窗外西北風烈烈地吹起,電視機裏,正在轉播的新聞突然中斷了,一個還帶著倉促神色的播音員出現在屏幕上:
“下面播報一條突發新聞……”
葉秋桐擡起手腕,看了一下機械表上顯示的時間,現在是1991年12月25日,歷史還是如期推進到這一步了。
電視畫面上,蘇聯國旗從克裏姆林宮上空緩緩下降……蘇聯,解體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是啊,聽說現在要賣六萬多一支呢,哎,真搞不懂人怎麽能這麽燒錢,有六萬塊我就拿去蓋房子了。”
無上良品超市裏,經過葉秋桐身邊的兩名中年女顧客邊走邊嘀咕。
……
葉秋桐牽著遲子若的手,趙思在後面做小尾巴,他們一起來到陽輝鎮。
這一次,鎮裏的氣氛完全不一樣。
沒有了上次要搬遷時的劍拔弩張,這一次,小鎮的居民顯得悠游多了,仿佛他們的生活裏,沒有了要整體搬遷這回事。
自從葉秋桐那個方案通過之後,電視臺、報紙都做了大量的輿論宣傳,房子是用來住、不是理財工具的觀念慢慢深入人心,而且政府也下了很大的決心,按照未來特大城市人口增長的需要,開始每年劃撥低價地塊,建造足夠的廉租房長租房。
相關專家也天天上電視做訪談,說按照政府這個力度,向陽的房地產是不可能漲價的,大家買一套夠住的就可以了,如果實在家裏子女多,有能力,也可以買第二套。
但是太早買恐怕也沒有必要,因為政府的長租小區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越建設越現代化,以後還會建成象新加坡那樣的花園小區,甚至象美國那樣的現代化小區……
雲雲……
電視臺這樣的媒體對於如今的老百姓來說,還是很有公信力的;而能在報紙上發表一小塊豆腐塊就被人們稱為才子的年代,報紙的可信度自是極高……
當所有的媒體都在為房子只是住的不必炒的理念站臺後,這些觀點就慢慢被群眾接受了。
再說,現在也還沒有出現“兇殘”的溫州炒房團這樣專業化的推高房價的推手團隊,一點點要漲價的苗頭馬上被政府打壓下去,而葉秋桐這樣的“良心”房地產商,也只是賺個“敲敲打打”的零碎錢罷了。
政府調控、媒體輿論引導、房地產商配合,沒有炒作房價的土壤,向陽的房價神奇地被平抑住了。
這是多方同頻共振產生的良好效應。
陽輝鎮的群眾,也在當地鎮裏幹部不分日夜的做工作之下,慢慢接受了搬到新區生活會更好的理念,反正房子就是一堆鋼筋水泥,而且政府也會提供長期的廉租房,一個月的租金,一百平方米只要18元,囤房?何必呢……
普通老百姓不可能超越時代看得多遠,哪怕是政府官員也不可以,如果他們能象葉秋桐一樣,就會知道其實,他們都被“騙”了,失去了一個變成百萬、千萬富翁的機會。
但是只有少數人失去機會,大部份人卻獲得了解放,大家奮鬥的方向,不再僅僅是一套房子,房子作為生活資料,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許多人更看重的是自己的才能、才華,能不能轉化為生產力的事。
在陽輝鎮閑逛一圈,發現群眾對於要搬遷討論的熱度已經明顯下降,葉秋桐提著的心放松了下來。
只要第一批的群羊效應形成,後面向陽再有類似的項目,就不難了。
葉秋桐沒有料到的是,新德公司拆分後,新組建成立的立恒實業到向陽選址興建總部時,也需要對當的小鎮進行整體遷移,這事發生在陽輝小鎮整體遷移一年後了。
當時立恒實業的負責人以為會遭遇到極大的阻力,畢竟,象他們這樣龐然大物般的企業,在一般人眼裏就是一塊大肥肉。
現在大肥肉摞到地方上,能咬一口不咬一口就是傻瓜。此前的例子中,有些需要搬遷的當地百姓為了多獲得一些賠償,有連夜加蓋三層樓的,有不分晝夜種樹想多得青苗款的……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立恒在當地的征遷異常順利,在拿出合理參照的補償方案後,雖然也有一些小插曲,但是老百姓們總體十分配合地完成了這項任務。
順利地以至於項目負責人以為自己是不是到了外星球……
其實,現在沒有搬遷項目的鎮子,在看到陽輝小鎮的居民住上別墅一樣的花園居屋後,生活環境和質量大大提升,並且工廠入駐,也促進了當地就業率,老百姓的生活就象報紙上經常用的形容詞:芝麻開花節節高。沒有搬遷項目的小鎮,居民們還經常會問當地的領導:什麽時候找個大項目,讓我們也能被政府照顧到新房子裏去住……
一個人不可能改變時代和歷史的大勢,但是只要想去做,總能改變些什麽。
半年後,看著建好的專家公寓,一棟棟都是二十幾層的高樓,每一套套房的套內面積至少都有一百平方米,還引進了精裝修概念,屆時入住實現了拎包入住,葉秋桐十分滿意。
電視臺和報社都來采訪,尤其是電視臺清晰完整的畫面,讓觀眾都對“精裝房”的概念大感興趣。
現在市面上出售的商品房都是毛坯房,對於嫌裝修麻煩的人來說,葉秋桐推出的精品房專家公寓,引起了他們的興趣。
還有人特意跑到新恒地產,打聽那些精裝的專家公寓賣不賣。因為據他們去實地了解,這些精裝公寓邊竟然還有無上良品超市正在入駐,購物、上學、娛樂等配套也很齊全,完全是再造了一個新的大型生活社區。
結果,新恒地產的人也很郁悶地說房子不是用來賣的,是用來住的……
其實,換成一般房地產商,在城郊小鎮開發的地產能引起老百姓的興趣,早就巴不得賣了換成現金了。
奈何,人家老板財大氣粗,非要捂著,也不知道蓋那麽多房子要幹什麽。
知道這些情況,葉秋桐笑而不語。
捂著手裏茶杯的熱度,看著窗外西北風烈烈地吹起,電視機裏,正在轉播的新聞突然中斷了,一個還帶著倉促神色的播音員出現在屏幕上:
“下面播報一條突發新聞……”
葉秋桐擡起手腕,看了一下機械表上顯示的時間,現在是1991年12月25日,歷史還是如期推進到這一步了。
電視畫面上,蘇聯國旗從克裏姆林宮上空緩緩下降……蘇聯,解體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