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究竟誰該贏?(上)
關燈
小
中
大
遠卓八年四月十九日,江西九江府武寧、修水兩縣白蓮教舉旗放炮,占據了兩縣之地,參與暴亂之人數達到十餘萬人之多,消息傳開,舉國震驚,上大怒,著兵進剿,遠卓四月二十七日,接到聖諭的兩江軍區出動第八、第九軍共計四萬餘眾,在兩江軍區副參謀長陳渺中將指揮下快速出擊,第八軍兵分三路從南昌、安義、德安三個方向,向暴亂發生所在地包抄過去,與此同時,駐紮在湖北的第九軍從九宮山方向掩殺而至。
遠卓八年四月二十五日,二阿哥弘揚上本章,提出將工部所有的民用技術推廣至民間一事,上留中不發;遠卓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大阿哥弘歷上本章,提出三府兩院制以清吏治、固國本,上同樣留中不發;遠卓八年四月二十七日,內廷傳出旨意:上有微恙,四月二十八日早朝免,各部照常理事。
病了?胤祚是病了,不過卻是心病罷了,這病的名字就叫“多子多福綜合癥”,對於尋常人家來說有出息的孩子多了,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可對於帝王之家來說,那就是厄運當頭了,面對著兩份漂亮的答卷,胤祚頭疼了半邊,獨自想了數天,始終沒法斷定出到底誰該勝,胤祚也不是沒想過找自己那幾位心腹謀士商議一二,趕巧了——鄔、林、方全病了,連面都沒露,只是各自上了個告假的本章。
這麽巧,全病了?還是在這等時分?扯淡吧,這三只老狐貍不過是不想再次參與到奪嫡之爭中去罷了,胤祚自個兒心知肚明,也不想強人所難,甚至連派人去宣都省了,自個兒躲在暢春園裏埋頭苦思。
弘揚的折子中提出以紡織業、食品工業、化工產業為突破口,充分利用現有之飛梭、蒸汽機、紡織機技術以及鋼鐵產業為依托,以集約化規模生產來代替現有的小手工作坊形式,利用流水線作業的原理來建設工廠,對產業鏈進行整體規劃,從而實現全國整體商品經濟的啟動,本章中還提到朝廷出資依靠現有之鋼鐵工業及水泥工業來建設道路、橋梁從而在為民造福的同時加快商品流通的腳步。
對於如何啟動商品市場,弘揚的本章中提到了八旗商號的三個解決方案——其一,拍賣制:簡而言之就是所有的工廠全部都由八旗商號出面來建設,而後出售給想要購買的商人,由商人們自負盈虧去經營,八旗商號可以承擔一部分的銷售,此法的好處是工廠建設的速度快,又有八旗商號龐大的流通能力作為保證,容易吸引有錢人來投資,缺點是各地投資者對八旗商號的依賴性大,八旗商號負擔重的同時,也造成了八旗商號巨無霸的地位無人能撼動,對商品市場將來的前景極為不利。
其二,拆分制:工廠依舊由八旗商號出面來建,但將八旗商號按產業或是地域大卸八塊,分別拍賣給想要投資的商人,由商人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其優點在於工廠建設起來快,現有的八旗商號人員可以立刻投入到經營管理中去,從而帶動全國商品經濟的快速成型,但主要問題是八旗商號除海外部分外,原有之股東利益將受到極大的影響,胤祚作為最大的股東自然是受損失最大的一方。
其三,技術轉讓制:由八旗商號出面,對成型的技術進行拍賣,價高者得,建廠之時由工部或是八旗商號之技術人員對投資者進行技術指導,幫助完成建廠事宜,同時對八旗商號進行改組,將八旗商號定位為技術研發及支持中心,將原有之商業流通、工廠、礦山等一一剝離出去,或賣或轉,以回收大量的現金作為研發費用,從而保證八旗商號強大的研發能力得以延續,以新型技術的轉讓作為八旗商號的主要利潤來源。
工部的改組問題:現有的工部體制下,技術官員的地位低下,晉升機會極少,建議將工部技術官員與八旗商號之秘密實驗室體系進行合並,整合成工部科技司,由朝廷統一規劃科研任務,部分民用技術按技術轉讓制從市場獲取資金,軍用技術的開發完全依靠朝廷撥款以達到保密及高效的目的。
法律體系問題:弘揚的折子中附上了 《商業法初稿》 ,主張保護並鼓勵發明,對發明者的技術進行登記並加以確認其所有權;主張在維持逢百抽八的稅制不變的前提下,對新開辦之工廠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健全商業管理局,將稅收部分從原有之官員體系中剝離出來,成立專門的稅務部門,並建議建立專門部門來打擊官商勾結或是官員肆意侵占民財之行為。
以商立國的爭議問題:弘揚的折子上提出擱置爭議,甚或不理會文人騷客所提出的理論爭議,先行將各種利商政策推廣到位,用事實來說話,以既成之事實來說明一切。
在胤祚看來,弘揚的這份折子其實還粗陋得很,但是閃光點不少,以現時代的人來說能寫出這樣的東西已經是屬於具有超前意識了,其中所言的那些東西,按照後世的名稱來說就是:科學院、工商局、稅務局、專利局、反貪局之類的玩意兒,那份 《商業法初稿》 中寫得雖籠統,可物權法、專利法、國家宏觀調控之類的概念已是呼之欲出了。至於擱置爭議,先做後說其實原本就是胤祚心中所盤算的策略,用事實說話總比翻故紙堆找典故來得強,隨著商業市場的發達,商人的地位自然而然地便能得到提高,原也無需朝廷出面去為商人正名。
從總的來說,胤祚對弘揚能拿出這些東西已經是很滿意了,但卻沒有滿意到立刻判定弘揚勝出的地步,除了是因弘歷的折子也很不錯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弘揚的折子中並沒有點出將來商品社會到來之後可能對皇權的威脅,以及如何應對這種威脅——實際上,就這一點而論,整個大清朝中也只有胤祚明白將來可能會發生什麽事,只是胤祚自個兒也沒想明白該怎麽面對這種威脅——胤祚是下定了決心要將華夏推上世界的巔峰,讓華夏子孫可以成為世界的主人,但是胤祚不是聖人,絕無拿自個兒或是自己的子孫後代來當社會進步的祭品的想法,該如何取得一個平衡就是其中的關鍵,至少到目前為止,胤祚還沒找到這個平衡點。
弘歷的折子歸根結底其實就一句話——司法獨立,簡而言之就是將司法權從督撫等官員手中剝離出來,成立遍布全國之專門機構,以朝廷頒布的律法為準繩來斷案,從而將行政權與司法權分開,以達到司法監督地方官員之目的。所謂的兩院其實就是法院——法院只管審案子,包括民事案、刑事案,但不參與地方政務;監察院——只管刑事案的追蹤與起訴,具體追緝嫌犯則由提刑府負責;三府指的是:提刑府——將刑部、地方官府中有關追緝嫌犯之職責獨立出來,成立專門的組織,也就是後世所謂的公安局系統;督察府——將現有的督察院體系加以整合,將“鴻鵠”並入其中,對各級官員進行監督,該府只有調查權、審問權,沒有判決權;民事府——以“鴻鵠”為主體,對民間進行監控,了解民間動態,除為朝廷提供立法、詔令之依據外,還負責對類似白蓮教之類的邪教組織進行打擊,同時也負責國家之安全,類似於後世的國家安全局與情報局之綜合。
胤祚對弘歷的折子也很滿意,雖說弘歷的折子中尚有不少地方寫得很含糊,有待磋商之處甚多,但至少這三府兩院制從總的來看沒有什麽太大的漏洞,當然,真要想實現卻不容易,不光是朝廷的決心問題,這其中牽涉到整個朝廷乃至地方官府的大變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得了的,只能是一步步慢慢行去,沒個三、五年的工夫別想整出個名堂來,真要完全實現,少說也得十幾年乃至二十多年的完善。
五天了,胤祚整整花了五天的時間對兩份折子進行潤色和修改,結合自個兒前世的知識體系以及這些年來的從政經驗,整理出了兩套看起來算是不錯的實施綱領,雖說其中可能還有許多的漏洞和不足之處,但就總體而言,這兩份綱領性的東西已經算是具備了實用的價值,只是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胤祚——究竟該判誰贏?
胤祚苦心造詣出了這兩道難題就是為了確定誰才是最適合繼承大位的人選,可沒想到現如今卻令胤祚自個兒有些子狼狽不堪——他實在無法憑借著面前的這兩份差不多優秀的折子推斷出誰更優秀一些,思索覆思索,胤祚頭都想得疼了也沒鬧明白該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可不管怎麽說,事情總得辦不是?總不能將這兩份重要的折子都捂在手中罷,沒奈何胤祚也只能將一起子軍機大臣都宣到了煙波致爽閣。
“都看完了罷,好生說說,這兩樁事該如何著手?”胤祚默不作聲地等一起子軍機大臣們都看完了折子,這才貌似隨意地開口問道。
茲體事大,不單關系到朝廷的大變革,還關系到繼位人選之爭,眾臣都是老於世故之人,早就明白了其中的關竅之處,盡管被這兩份折子震驚得不輕,可卻沒有人願意在這時候開口議論此事,大家夥全都垂首而立,就是不吭氣兒。
胤祚心裏頭原本就煩,此時見眾軍機全都在裝啞巴,頓時來了氣兒,瞥了一眼眾臣,冷著聲道:“怎麽?都啞巴啦?馬齊,你先來說。”
馬齊是多年的老相了,朝廷各部尚書都輪過,對朝務的熟悉原本就無人在他之上,此時聽胤祚第一個就點到自己,額頭上頓時見了汗,只是聖上有令,他也不敢不答,沒奈何只好沈吟了一下回道:“啟稟聖上,臣以為此二策都算得上策,只是有個先後的問題,臣以為推廣技術之事可以先行,至於……”馬齊頓了一下,猶豫地說道:“至於三府兩院之事牽涉過廣,若是一體動了起來,只怕朝野不安,此臣之愚見耳,望聖上明鑒。”
“唔。”胤祚不置可否地點了下頭,斜了眼張廷玉道:“衡臣,爾素來辦事謹慎,對此二折有何看法?”
張廷玉咬了咬牙,跪倒在地道:“聖上,臣以為聖人之道在於教化民眾,天下不患寡而患不均,若是重商輕農,怕有大禍,臣不敢茍同馬大人之意,臣以為推廣技術之策須緩,倒是吏治清明為要,只是若依大阿哥所獻之策行事,朝廷變動過大,一旦有失,則小人之禍叢生,臣以為也當緩緩行之方好。”
“聖上,張大人所言甚是,臣也以為此二策當緩行為宜。”軍機大臣兼禮部尚書李振裕也跪倒在地,高聲勸諫道。
“聖上三思。”李光地也站了出來,聲援張廷玉。
範時捷偷眼看了看胤祚那張愈來愈黑的臉,又瞅了瞅不動聲色站在一旁的馬齊,猶豫了一下,還是站了出來,高聲道:“聖上,臣以為推廣技術一事不妨先在一省試行,若是無誤再推廣也來得及,至於三府兩院制臣以為不妨先整理個章程出來,與推廣技術一事並行好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遠卓八年四月二十五日,二阿哥弘揚上本章,提出將工部所有的民用技術推廣至民間一事,上留中不發;遠卓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大阿哥弘歷上本章,提出三府兩院制以清吏治、固國本,上同樣留中不發;遠卓八年四月二十七日,內廷傳出旨意:上有微恙,四月二十八日早朝免,各部照常理事。
病了?胤祚是病了,不過卻是心病罷了,這病的名字就叫“多子多福綜合癥”,對於尋常人家來說有出息的孩子多了,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可對於帝王之家來說,那就是厄運當頭了,面對著兩份漂亮的答卷,胤祚頭疼了半邊,獨自想了數天,始終沒法斷定出到底誰該勝,胤祚也不是沒想過找自己那幾位心腹謀士商議一二,趕巧了——鄔、林、方全病了,連面都沒露,只是各自上了個告假的本章。
這麽巧,全病了?還是在這等時分?扯淡吧,這三只老狐貍不過是不想再次參與到奪嫡之爭中去罷了,胤祚自個兒心知肚明,也不想強人所難,甚至連派人去宣都省了,自個兒躲在暢春園裏埋頭苦思。
弘揚的折子中提出以紡織業、食品工業、化工產業為突破口,充分利用現有之飛梭、蒸汽機、紡織機技術以及鋼鐵產業為依托,以集約化規模生產來代替現有的小手工作坊形式,利用流水線作業的原理來建設工廠,對產業鏈進行整體規劃,從而實現全國整體商品經濟的啟動,本章中還提到朝廷出資依靠現有之鋼鐵工業及水泥工業來建設道路、橋梁從而在為民造福的同時加快商品流通的腳步。
對於如何啟動商品市場,弘揚的本章中提到了八旗商號的三個解決方案——其一,拍賣制:簡而言之就是所有的工廠全部都由八旗商號出面來建設,而後出售給想要購買的商人,由商人們自負盈虧去經營,八旗商號可以承擔一部分的銷售,此法的好處是工廠建設的速度快,又有八旗商號龐大的流通能力作為保證,容易吸引有錢人來投資,缺點是各地投資者對八旗商號的依賴性大,八旗商號負擔重的同時,也造成了八旗商號巨無霸的地位無人能撼動,對商品市場將來的前景極為不利。
其二,拆分制:工廠依舊由八旗商號出面來建,但將八旗商號按產業或是地域大卸八塊,分別拍賣給想要投資的商人,由商人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其優點在於工廠建設起來快,現有的八旗商號人員可以立刻投入到經營管理中去,從而帶動全國商品經濟的快速成型,但主要問題是八旗商號除海外部分外,原有之股東利益將受到極大的影響,胤祚作為最大的股東自然是受損失最大的一方。
其三,技術轉讓制:由八旗商號出面,對成型的技術進行拍賣,價高者得,建廠之時由工部或是八旗商號之技術人員對投資者進行技術指導,幫助完成建廠事宜,同時對八旗商號進行改組,將八旗商號定位為技術研發及支持中心,將原有之商業流通、工廠、礦山等一一剝離出去,或賣或轉,以回收大量的現金作為研發費用,從而保證八旗商號強大的研發能力得以延續,以新型技術的轉讓作為八旗商號的主要利潤來源。
工部的改組問題:現有的工部體制下,技術官員的地位低下,晉升機會極少,建議將工部技術官員與八旗商號之秘密實驗室體系進行合並,整合成工部科技司,由朝廷統一規劃科研任務,部分民用技術按技術轉讓制從市場獲取資金,軍用技術的開發完全依靠朝廷撥款以達到保密及高效的目的。
法律體系問題:弘揚的折子中附上了 《商業法初稿》 ,主張保護並鼓勵發明,對發明者的技術進行登記並加以確認其所有權;主張在維持逢百抽八的稅制不變的前提下,對新開辦之工廠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健全商業管理局,將稅收部分從原有之官員體系中剝離出來,成立專門的稅務部門,並建議建立專門部門來打擊官商勾結或是官員肆意侵占民財之行為。
以商立國的爭議問題:弘揚的折子上提出擱置爭議,甚或不理會文人騷客所提出的理論爭議,先行將各種利商政策推廣到位,用事實來說話,以既成之事實來說明一切。
在胤祚看來,弘揚的這份折子其實還粗陋得很,但是閃光點不少,以現時代的人來說能寫出這樣的東西已經是屬於具有超前意識了,其中所言的那些東西,按照後世的名稱來說就是:科學院、工商局、稅務局、專利局、反貪局之類的玩意兒,那份 《商業法初稿》 中寫得雖籠統,可物權法、專利法、國家宏觀調控之類的概念已是呼之欲出了。至於擱置爭議,先做後說其實原本就是胤祚心中所盤算的策略,用事實說話總比翻故紙堆找典故來得強,隨著商業市場的發達,商人的地位自然而然地便能得到提高,原也無需朝廷出面去為商人正名。
從總的來說,胤祚對弘揚能拿出這些東西已經是很滿意了,但卻沒有滿意到立刻判定弘揚勝出的地步,除了是因弘歷的折子也很不錯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弘揚的折子中並沒有點出將來商品社會到來之後可能對皇權的威脅,以及如何應對這種威脅——實際上,就這一點而論,整個大清朝中也只有胤祚明白將來可能會發生什麽事,只是胤祚自個兒也沒想明白該怎麽面對這種威脅——胤祚是下定了決心要將華夏推上世界的巔峰,讓華夏子孫可以成為世界的主人,但是胤祚不是聖人,絕無拿自個兒或是自己的子孫後代來當社會進步的祭品的想法,該如何取得一個平衡就是其中的關鍵,至少到目前為止,胤祚還沒找到這個平衡點。
弘歷的折子歸根結底其實就一句話——司法獨立,簡而言之就是將司法權從督撫等官員手中剝離出來,成立遍布全國之專門機構,以朝廷頒布的律法為準繩來斷案,從而將行政權與司法權分開,以達到司法監督地方官員之目的。所謂的兩院其實就是法院——法院只管審案子,包括民事案、刑事案,但不參與地方政務;監察院——只管刑事案的追蹤與起訴,具體追緝嫌犯則由提刑府負責;三府指的是:提刑府——將刑部、地方官府中有關追緝嫌犯之職責獨立出來,成立專門的組織,也就是後世所謂的公安局系統;督察府——將現有的督察院體系加以整合,將“鴻鵠”並入其中,對各級官員進行監督,該府只有調查權、審問權,沒有判決權;民事府——以“鴻鵠”為主體,對民間進行監控,了解民間動態,除為朝廷提供立法、詔令之依據外,還負責對類似白蓮教之類的邪教組織進行打擊,同時也負責國家之安全,類似於後世的國家安全局與情報局之綜合。
胤祚對弘歷的折子也很滿意,雖說弘歷的折子中尚有不少地方寫得很含糊,有待磋商之處甚多,但至少這三府兩院制從總的來看沒有什麽太大的漏洞,當然,真要想實現卻不容易,不光是朝廷的決心問題,這其中牽涉到整個朝廷乃至地方官府的大變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得了的,只能是一步步慢慢行去,沒個三、五年的工夫別想整出個名堂來,真要完全實現,少說也得十幾年乃至二十多年的完善。
五天了,胤祚整整花了五天的時間對兩份折子進行潤色和修改,結合自個兒前世的知識體系以及這些年來的從政經驗,整理出了兩套看起來算是不錯的實施綱領,雖說其中可能還有許多的漏洞和不足之處,但就總體而言,這兩份綱領性的東西已經算是具備了實用的價值,只是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胤祚——究竟該判誰贏?
胤祚苦心造詣出了這兩道難題就是為了確定誰才是最適合繼承大位的人選,可沒想到現如今卻令胤祚自個兒有些子狼狽不堪——他實在無法憑借著面前的這兩份差不多優秀的折子推斷出誰更優秀一些,思索覆思索,胤祚頭都想得疼了也沒鬧明白該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可不管怎麽說,事情總得辦不是?總不能將這兩份重要的折子都捂在手中罷,沒奈何胤祚也只能將一起子軍機大臣都宣到了煙波致爽閣。
“都看完了罷,好生說說,這兩樁事該如何著手?”胤祚默不作聲地等一起子軍機大臣們都看完了折子,這才貌似隨意地開口問道。
茲體事大,不單關系到朝廷的大變革,還關系到繼位人選之爭,眾臣都是老於世故之人,早就明白了其中的關竅之處,盡管被這兩份折子震驚得不輕,可卻沒有人願意在這時候開口議論此事,大家夥全都垂首而立,就是不吭氣兒。
胤祚心裏頭原本就煩,此時見眾軍機全都在裝啞巴,頓時來了氣兒,瞥了一眼眾臣,冷著聲道:“怎麽?都啞巴啦?馬齊,你先來說。”
馬齊是多年的老相了,朝廷各部尚書都輪過,對朝務的熟悉原本就無人在他之上,此時聽胤祚第一個就點到自己,額頭上頓時見了汗,只是聖上有令,他也不敢不答,沒奈何只好沈吟了一下回道:“啟稟聖上,臣以為此二策都算得上策,只是有個先後的問題,臣以為推廣技術之事可以先行,至於……”馬齊頓了一下,猶豫地說道:“至於三府兩院之事牽涉過廣,若是一體動了起來,只怕朝野不安,此臣之愚見耳,望聖上明鑒。”
“唔。”胤祚不置可否地點了下頭,斜了眼張廷玉道:“衡臣,爾素來辦事謹慎,對此二折有何看法?”
張廷玉咬了咬牙,跪倒在地道:“聖上,臣以為聖人之道在於教化民眾,天下不患寡而患不均,若是重商輕農,怕有大禍,臣不敢茍同馬大人之意,臣以為推廣技術之策須緩,倒是吏治清明為要,只是若依大阿哥所獻之策行事,朝廷變動過大,一旦有失,則小人之禍叢生,臣以為也當緩緩行之方好。”
“聖上,張大人所言甚是,臣也以為此二策當緩行為宜。”軍機大臣兼禮部尚書李振裕也跪倒在地,高聲勸諫道。
“聖上三思。”李光地也站了出來,聲援張廷玉。
範時捷偷眼看了看胤祚那張愈來愈黑的臉,又瞅了瞅不動聲色站在一旁的馬齊,猶豫了一下,還是站了出來,高聲道:“聖上,臣以為推廣技術一事不妨先在一省試行,若是無誤再推廣也來得及,至於三府兩院制臣以為不妨先整理個章程出來,與推廣技術一事並行好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