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決戰幽雲(十)
關燈
小
中
大
拒馬河南線戰事進展得極為順利,或者說,比預想中還要順利得多,大周北伐軍先鋒鐵騎軍抵近瓦橋關以後,守將姚內斌沒有猶豫,立刻選擇了開門投降。
寧州、益津關、瓦橋關落入了大周禁軍手中以後,瓦橋關更南端的莫州和瀛州就徹底與契丹人失去了聯系,成為懸於周軍的孤島,已經失去了所有退路。不等周軍前鋒逼近莫州和瀛州,莫州刺史劉楚信,瀛州刺史高延輝主動派人來到了瓦橋關,幾乎是同時獻表歸降。
韓通率領的控鶴軍,任務是奪取益津關東邊的淤口關,淤口關的守將原是漢將,但是關內的契丹軍士,發起突然襲擊,殺掉了漢將,奪取了關內的指揮權,他命令守軍死守城池,戰鬥進行了兩天,當契丹守將被床弩擊斃以後,淤口關漢軍一擁而入,把數量不多的契丹人全部殺掉,然後開門投降。
大周禁軍奪取淤口關以後,拒馬河南岸,只有遠在東北方向的易州,還是由契丹漢軍所控,其餘皆由大周軍控制。
四月二十七日上午,易州守軍就如往常一樣,在城墻上嚴陣以待,李延壽帶著眾將巡視著城墻。
李侍力神情有些緊張,道:“派出的三批探子,只有兩人探回消息,看來其餘探子恐怕都被周兵抓獲了。現在瓦橋關和益律關已經丟失,周軍似是傾巢出動,一場大戰已經難以避免了。”李侍力從軍以來,也打過不少硬仗,可對於一場如此大規模的戰鬥,心中不由有些慌張。
李延壽神色自若,當周軍騎兵出現在易州城下之時,他已經知道了這個結果,他有意讓契丹兵出城送死,若有五百契丹兵在城內,是戰是降就有許多的變數。也不能完全由他來控制。
極目遠眺,有些許白發的李延壽似乎透過時間和空間,重新看到了大梁城裏的大街小巷,現在是到了給李侍力交底的時候了。
李延壽緩緩地道:“老夫二十歲時,曾是大晉皇帝石重貴的禦前軍校,耶律德光攻入大梁之時,陛下被俘,我就逃回了幽州。我的第一任妻子就死在了契丹人刀下。”
李延壽祖籍幽州,當年在大梁城,曾經娶了一名面容姣好的杭州女子,育有一個小孩,一家人在大梁城,也算得上其樂融融。契丹人攻入了大梁,李延壽地妻兒皆也喪生了契丹人的刀下,無家可歸、心灰意冷的李延壽就回到了幽州,不久以後,契丹軍開始征召漢人投軍。李延壽咬咬牙就投入了契丹漢軍。他本是後晉軍中勇武的軍校,在契丹漢軍中屢立功勳,慢慢地官居易州刺史。
李延壽坐鎮易州以後。常和私鹽販子們打交道,一來可以享用溫柔漂亮的南唐女子,二來可以從私鹽販子口中得到中原各個政權的詳情,因此,李延壽的信息極為準確,他對於大周的情況也是有所了解。
“古人有雲,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老夫等待這一天,已有二十多年了。”李延壽一字一句地說道。並用腳踢了踢墻垛,墻垛極為結實,只有一些細微地粉塵落下。
幾天來,李侍力總覺得李延壽的言行舉止有些奇怪,在周軍極有可能設伏的情況下,仍然命令契丹騎兵追擊周軍,致使契丹騎兵全軍覆沒,李侍力徹底明白過來:派契丹兵出城完全是李延壽有預謀的行動,他要借周軍之手消滅掉這一股駐紮在易縣的契丹騎兵。
“將軍。難道真的要降周軍。”李侍力出生之時,幽州已歸契丹人,李侍力雖是漢人,可是潛意識中仍把周軍當成自己的敵人,得知李延壽的心思以後,反而覺得特別疑懼。
“這次征戰不同尋常,周軍禁軍精銳盡出,已奪得益津關和瓦橋關兩個險關,莫州和瀛州已被周軍斷了退路,我估計劉楚信和高延暉這兩位將軍很快就會投降。”
李侍力有些不相信地道:“劉楚信和高延暉都是兩員能征慣戰的勇將,未經一戰就投降了大周,恐怕一輩子都要背上怯懦之名。”
李延壽拍了拍李侍力的肩膀,道:“幽州雖然被契丹人占了許多年,我們也變成了契丹人地將軍,但是大遼永遠都是契丹人地江山,絕大多數的漢人只能在契丹人的馬鞭上生活,如我等這樣富貴之人,又能有幾個,劉楚信和高延暉都曾是晉軍軍校,只要周軍實力夠強,他們一定會倒戈一擊。”
“劉、高兩位將軍都曾是晉軍軍校?”李侍力雖然長期跟隨李延壽,可是李延壽對於過去之事很少提及,此時,李侍力已經明白,李延壽已定然要降大周,要不然也不會跟他說這些事情。
李延壽似乎沈浸在另一種氛圍之中,他輕聲道:“大周和大遼兩強相遇,這易州城恐怕就要沒有寧日了。”
易州是邊境城池,也是一個重要地軍事重鎮,城外被契丹人占去了不少好地,往日的農田就成了牧場,地少人多的易州百姓生活頗為艱難,好在契丹軍力強大,大小戰事主要集中在大周境內,易州反而躲過了戰火的摧殘,老百姓也勉強獲得了安全的生存空間。
李延壽正準備走下城墻,只聽到外面沈重的馬蹄轟響,他連忙來到城墻邊,從東面卷來一部騎兵,人數並不多,約有三千多人。騎兵來到城墻下,一名騎兵軍官走出陣列,張弓搭箭,對著易州城上的旗桿就是一箭。
李延壽距離旗桿很近,他聽得“噗”一聲,一只利箭插在了旗桿正中間。易州漢軍受契丹軍隊影響很深,其中有許多用箭好手,這一箭,準頭和力量都極為驚人,有些軍士情不自禁的低聲喝了一彩。反而是城墻下的周軍,見慣了馬仁璃的神乎其神地箭技,對於射旗桿這種事,反倒覺得平平常常。
箭上有信,信自然是勸降信,而且是大周陛下柴榮的親筆信。
城墻下有一名粗豪的聲音道:“李兄,我是楚信,大周軍天威難擋。寧州、益津關、瓦橋關、淤口關、莫州、瀛州全部歸降了大周,易州軍難以抗拒天兵。大周陛下禮賢下士,言而有信,歸順之後,你就是大周的將軍,我們都是漢家子弟,不要再為契丹人賣命了。”李延壽和劉楚信兩人在後晉軍中就是好友,幾年來一直互通聲息。因此,劉楚信知道李延壽十有八九會投降大周,他自高奮勇請求勸降李延壽,也是為了在新主人面前掙些功勞。
李延壽其實心中早有定見,劉楚信喊聲剛落,就下令道:“開門,向周軍投降。”
至此,北伐軍第一階段的作戰計劃基本完成。北伐軍從四月出兵,不到一個月,拒馬河以南地寧州、益津關、瓦橋關、淤口關、莫州、瀛州和易州數百裏的土地。全部收歸大周所有。大周的領土就由滄州到定州一線,一直向北推進到拒馬河岸了。第二階段的作戰目標是幽州,幽州為遼五京中地南京。是大遼的軍事重鎮,城內有契丹軍四萬人,城防堅固,易守難攻。
在瓦橋關內,柴榮建起了一座簡易行營,說是行營,只不過是大一些的帳篷而已。
柴榮把一份相當簡陋的粗紙遞給範質,範質看完之後,滿臉凝重,又把紙條遞給了身旁地侯大勇。範質、王薄、魏仁浦和侯大勇四位宰相之中,只有侯大勇是軍事將領出身,而且現在又接替王樸擔任了樞密使,有重大的軍事情報,範質看過之後,總是自然而然由侯大勇來看,這個順序已經成為了一種慣例,雖說沒有明文規定,卻也成了四位宰相心中的潛規則。
在四位宰相之下。還有鐵騎營都指揮使趙匡胤、汴河水師都指揮使李繼勳、控鶴都指揮使韓通等禁軍大將。
侯大勇看完紙條後,把紙條遞給了身邊的魏仁浦,四位宰相輪流看完了紙條,又遞給各位將軍。
眾人都看完紙條後,擡頭望著柴榮。柴榮冷冷一笑道:“拒馬河以南全部險關要地都丟掉了,耶律小兒才從七鷹山回來,現在開始調兵遺將,反應也真是遲緩。”
這張紙條是大周派往幽州的細作送回來的,此人隱藏在幽州蕭思溫身邊,是一位消息靈便的參軍,這名細作叫陳東,幽州人,在廣順年間,柴榮還在鎮守澶州時,陳東成為了柴榮部下,柴榮目光早就盯上了幽州,就讓陳東回到幽州為內應,陳東潛回幽州以後,投入了幽州漢軍之中,在幽州漢軍之中,陳東官運亨通,居然成為了蕭思溫十分信任的參軍。
當大周攻下益津關時,幽州留守蕭思溫這才得到了消息,大驚失色之下,他一面組織防禦,一面向七鷹山的遼主耶律述律報告軍情。耶律述律得到蕭思溫的報告之後,這才下令調集精銳之師來幽州北邊,準備在幽州和大周軍決戰。
柴榮得到這個情報之後,立刻單獨召見了侯大勇,堅定了北進信心之後,柴榮這才召集群臣商議。
魏仁浦是老成持重之人,他有些憂慮地道:“遼主耶律述律親調精兵增援幽州,我軍貿然在幽州和遼軍主力決戰,一旦失利,北漢定然會聞風而動,只怕到時想退軍也難。”
盛唐之時,唐軍征服了東突厥,附屬於東突厥地契丹族自然也歸附於唐朝,唐太宗征高麗之時,曾經調用了契丹人從軍作戰,並用其首領窟哥為右武衛將軍,契丹人性情強悍,雖然部分歸化中國,被編為羈縻州府,卻叛服無常,成為盛唐在東北地一項困擾和負擔。唐朝衰弱之後,契丹漸漸強大起來,等到耶律阿保機橫空出世,不過短短二十年的時間,不僅統一了契丹各部,而且滅掉了勃海國,奪取了中原大片土地,制定了契丹文字、法律,使契丹一躍而成為一個幅員廣闊、人口眾多的強國。
魏仁浦雖然對於具體地軍事指揮並不內行,但是他深知兩國實力對比,此時契丹雖然內亂不止、遼主昏庸,可契丹無論從人口、地域、軍隊等多方面來說,實力都在大周之上,大周此時和契丹騎兵決戰,勝則慘勝,敗則無法收拾。
魏仁浦看過紙條以後,第一個提出了相反的意見。決戰之前,柴榮最不喜歡聽見反對意見,他心中有些怒意,看了一眼滿臉是深深皺紋的魏仁浦。
趙匡胤雖然在內心深入同意魏仁浦的意見,但是他深知柴榮的性格,當日高平之戰時,柴榮不顧眾臣反對,下定決心親征,在途中,禁軍控鶴都指揮使趙晁派人向柴榮進言,似圖勸阻親征。柴榮為之大怒,將趙晁囚禁在懷州。有了前車之鑒,趙匡胤也不敢勸阻柴榮,他上前一步道:“現在契丹軍隊還沒有集聚,按照常理推測,耶律述律從七鷹山趕到幽州,至少也是五月中旬,現在聚集在幽州的騎兵定然不會太多,速度是取勝的關鍵,誰先到達幽州,誰就能取得戰鬥的主動權。”
侯大勇暗自讚嘆:眾臣之中,最能摸準柴榮心思的,還是這位方面大耳、面相忠厚的趙匡胤。
果然,柴榮聞言大喜,他也不想讓群臣再議,決斷道:“此事不必再議,現在十萬禁軍已陸續到了益津關和瓦橋關,而契丹主力還在調集之中,沒有十天到十五天地時間,契丹軍根本無法集結,這是天賜良機,若是失掉了這個機會,以後要想收覆幽州,就難上加難。”
大周軍北伐是由侯大勇全權策劃,準備得十分充分,特別是以原侍衛軍統帥李重進為西南行營都招討使,把攻打西蜀的架式做得十足,又暗通永濟渠,加快了運兵的速度,保障了後勤供應。
正是有了這一系列的運作,北伐大軍才做到了出其不意,雖然是在契丹控制區域內,但是周軍的集結速度反而明顯快於向來以機動靈活見長的契丹軍。
柴榮下令道:“龍捷都指揮使袁彥聽令,你部迅速搶占拒馬河上的固安渡口,架起浮橋,確保禁軍主力過河。”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寧州、益津關、瓦橋關落入了大周禁軍手中以後,瓦橋關更南端的莫州和瀛州就徹底與契丹人失去了聯系,成為懸於周軍的孤島,已經失去了所有退路。不等周軍前鋒逼近莫州和瀛州,莫州刺史劉楚信,瀛州刺史高延輝主動派人來到了瓦橋關,幾乎是同時獻表歸降。
韓通率領的控鶴軍,任務是奪取益津關東邊的淤口關,淤口關的守將原是漢將,但是關內的契丹軍士,發起突然襲擊,殺掉了漢將,奪取了關內的指揮權,他命令守軍死守城池,戰鬥進行了兩天,當契丹守將被床弩擊斃以後,淤口關漢軍一擁而入,把數量不多的契丹人全部殺掉,然後開門投降。
大周禁軍奪取淤口關以後,拒馬河南岸,只有遠在東北方向的易州,還是由契丹漢軍所控,其餘皆由大周軍控制。
四月二十七日上午,易州守軍就如往常一樣,在城墻上嚴陣以待,李延壽帶著眾將巡視著城墻。
李侍力神情有些緊張,道:“派出的三批探子,只有兩人探回消息,看來其餘探子恐怕都被周兵抓獲了。現在瓦橋關和益律關已經丟失,周軍似是傾巢出動,一場大戰已經難以避免了。”李侍力從軍以來,也打過不少硬仗,可對於一場如此大規模的戰鬥,心中不由有些慌張。
李延壽神色自若,當周軍騎兵出現在易州城下之時,他已經知道了這個結果,他有意讓契丹兵出城送死,若有五百契丹兵在城內,是戰是降就有許多的變數。也不能完全由他來控制。
極目遠眺,有些許白發的李延壽似乎透過時間和空間,重新看到了大梁城裏的大街小巷,現在是到了給李侍力交底的時候了。
李延壽緩緩地道:“老夫二十歲時,曾是大晉皇帝石重貴的禦前軍校,耶律德光攻入大梁之時,陛下被俘,我就逃回了幽州。我的第一任妻子就死在了契丹人刀下。”
李延壽祖籍幽州,當年在大梁城,曾經娶了一名面容姣好的杭州女子,育有一個小孩,一家人在大梁城,也算得上其樂融融。契丹人攻入了大梁,李延壽地妻兒皆也喪生了契丹人的刀下,無家可歸、心灰意冷的李延壽就回到了幽州,不久以後,契丹軍開始征召漢人投軍。李延壽咬咬牙就投入了契丹漢軍。他本是後晉軍中勇武的軍校,在契丹漢軍中屢立功勳,慢慢地官居易州刺史。
李延壽坐鎮易州以後。常和私鹽販子們打交道,一來可以享用溫柔漂亮的南唐女子,二來可以從私鹽販子口中得到中原各個政權的詳情,因此,李延壽的信息極為準確,他對於大周的情況也是有所了解。
“古人有雲,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老夫等待這一天,已有二十多年了。”李延壽一字一句地說道。並用腳踢了踢墻垛,墻垛極為結實,只有一些細微地粉塵落下。
幾天來,李侍力總覺得李延壽的言行舉止有些奇怪,在周軍極有可能設伏的情況下,仍然命令契丹騎兵追擊周軍,致使契丹騎兵全軍覆沒,李侍力徹底明白過來:派契丹兵出城完全是李延壽有預謀的行動,他要借周軍之手消滅掉這一股駐紮在易縣的契丹騎兵。
“將軍。難道真的要降周軍。”李侍力出生之時,幽州已歸契丹人,李侍力雖是漢人,可是潛意識中仍把周軍當成自己的敵人,得知李延壽的心思以後,反而覺得特別疑懼。
“這次征戰不同尋常,周軍禁軍精銳盡出,已奪得益津關和瓦橋關兩個險關,莫州和瀛州已被周軍斷了退路,我估計劉楚信和高延暉這兩位將軍很快就會投降。”
李侍力有些不相信地道:“劉楚信和高延暉都是兩員能征慣戰的勇將,未經一戰就投降了大周,恐怕一輩子都要背上怯懦之名。”
李延壽拍了拍李侍力的肩膀,道:“幽州雖然被契丹人占了許多年,我們也變成了契丹人地將軍,但是大遼永遠都是契丹人地江山,絕大多數的漢人只能在契丹人的馬鞭上生活,如我等這樣富貴之人,又能有幾個,劉楚信和高延暉都曾是晉軍軍校,只要周軍實力夠強,他們一定會倒戈一擊。”
“劉、高兩位將軍都曾是晉軍軍校?”李侍力雖然長期跟隨李延壽,可是李延壽對於過去之事很少提及,此時,李侍力已經明白,李延壽已定然要降大周,要不然也不會跟他說這些事情。
李延壽似乎沈浸在另一種氛圍之中,他輕聲道:“大周和大遼兩強相遇,這易州城恐怕就要沒有寧日了。”
易州是邊境城池,也是一個重要地軍事重鎮,城外被契丹人占去了不少好地,往日的農田就成了牧場,地少人多的易州百姓生活頗為艱難,好在契丹軍力強大,大小戰事主要集中在大周境內,易州反而躲過了戰火的摧殘,老百姓也勉強獲得了安全的生存空間。
李延壽正準備走下城墻,只聽到外面沈重的馬蹄轟響,他連忙來到城墻邊,從東面卷來一部騎兵,人數並不多,約有三千多人。騎兵來到城墻下,一名騎兵軍官走出陣列,張弓搭箭,對著易州城上的旗桿就是一箭。
李延壽距離旗桿很近,他聽得“噗”一聲,一只利箭插在了旗桿正中間。易州漢軍受契丹軍隊影響很深,其中有許多用箭好手,這一箭,準頭和力量都極為驚人,有些軍士情不自禁的低聲喝了一彩。反而是城墻下的周軍,見慣了馬仁璃的神乎其神地箭技,對於射旗桿這種事,反倒覺得平平常常。
箭上有信,信自然是勸降信,而且是大周陛下柴榮的親筆信。
城墻下有一名粗豪的聲音道:“李兄,我是楚信,大周軍天威難擋。寧州、益津關、瓦橋關、淤口關、莫州、瀛州全部歸降了大周,易州軍難以抗拒天兵。大周陛下禮賢下士,言而有信,歸順之後,你就是大周的將軍,我們都是漢家子弟,不要再為契丹人賣命了。”李延壽和劉楚信兩人在後晉軍中就是好友,幾年來一直互通聲息。因此,劉楚信知道李延壽十有八九會投降大周,他自高奮勇請求勸降李延壽,也是為了在新主人面前掙些功勞。
李延壽其實心中早有定見,劉楚信喊聲剛落,就下令道:“開門,向周軍投降。”
至此,北伐軍第一階段的作戰計劃基本完成。北伐軍從四月出兵,不到一個月,拒馬河以南地寧州、益津關、瓦橋關、淤口關、莫州、瀛州和易州數百裏的土地。全部收歸大周所有。大周的領土就由滄州到定州一線,一直向北推進到拒馬河岸了。第二階段的作戰目標是幽州,幽州為遼五京中地南京。是大遼的軍事重鎮,城內有契丹軍四萬人,城防堅固,易守難攻。
在瓦橋關內,柴榮建起了一座簡易行營,說是行營,只不過是大一些的帳篷而已。
柴榮把一份相當簡陋的粗紙遞給範質,範質看完之後,滿臉凝重,又把紙條遞給了身旁地侯大勇。範質、王薄、魏仁浦和侯大勇四位宰相之中,只有侯大勇是軍事將領出身,而且現在又接替王樸擔任了樞密使,有重大的軍事情報,範質看過之後,總是自然而然由侯大勇來看,這個順序已經成為了一種慣例,雖說沒有明文規定,卻也成了四位宰相心中的潛規則。
在四位宰相之下。還有鐵騎營都指揮使趙匡胤、汴河水師都指揮使李繼勳、控鶴都指揮使韓通等禁軍大將。
侯大勇看完紙條後,把紙條遞給了身邊的魏仁浦,四位宰相輪流看完了紙條,又遞給各位將軍。
眾人都看完紙條後,擡頭望著柴榮。柴榮冷冷一笑道:“拒馬河以南全部險關要地都丟掉了,耶律小兒才從七鷹山回來,現在開始調兵遺將,反應也真是遲緩。”
這張紙條是大周派往幽州的細作送回來的,此人隱藏在幽州蕭思溫身邊,是一位消息靈便的參軍,這名細作叫陳東,幽州人,在廣順年間,柴榮還在鎮守澶州時,陳東成為了柴榮部下,柴榮目光早就盯上了幽州,就讓陳東回到幽州為內應,陳東潛回幽州以後,投入了幽州漢軍之中,在幽州漢軍之中,陳東官運亨通,居然成為了蕭思溫十分信任的參軍。
當大周攻下益津關時,幽州留守蕭思溫這才得到了消息,大驚失色之下,他一面組織防禦,一面向七鷹山的遼主耶律述律報告軍情。耶律述律得到蕭思溫的報告之後,這才下令調集精銳之師來幽州北邊,準備在幽州和大周軍決戰。
柴榮得到這個情報之後,立刻單獨召見了侯大勇,堅定了北進信心之後,柴榮這才召集群臣商議。
魏仁浦是老成持重之人,他有些憂慮地道:“遼主耶律述律親調精兵增援幽州,我軍貿然在幽州和遼軍主力決戰,一旦失利,北漢定然會聞風而動,只怕到時想退軍也難。”
盛唐之時,唐軍征服了東突厥,附屬於東突厥地契丹族自然也歸附於唐朝,唐太宗征高麗之時,曾經調用了契丹人從軍作戰,並用其首領窟哥為右武衛將軍,契丹人性情強悍,雖然部分歸化中國,被編為羈縻州府,卻叛服無常,成為盛唐在東北地一項困擾和負擔。唐朝衰弱之後,契丹漸漸強大起來,等到耶律阿保機橫空出世,不過短短二十年的時間,不僅統一了契丹各部,而且滅掉了勃海國,奪取了中原大片土地,制定了契丹文字、法律,使契丹一躍而成為一個幅員廣闊、人口眾多的強國。
魏仁浦雖然對於具體地軍事指揮並不內行,但是他深知兩國實力對比,此時契丹雖然內亂不止、遼主昏庸,可契丹無論從人口、地域、軍隊等多方面來說,實力都在大周之上,大周此時和契丹騎兵決戰,勝則慘勝,敗則無法收拾。
魏仁浦看過紙條以後,第一個提出了相反的意見。決戰之前,柴榮最不喜歡聽見反對意見,他心中有些怒意,看了一眼滿臉是深深皺紋的魏仁浦。
趙匡胤雖然在內心深入同意魏仁浦的意見,但是他深知柴榮的性格,當日高平之戰時,柴榮不顧眾臣反對,下定決心親征,在途中,禁軍控鶴都指揮使趙晁派人向柴榮進言,似圖勸阻親征。柴榮為之大怒,將趙晁囚禁在懷州。有了前車之鑒,趙匡胤也不敢勸阻柴榮,他上前一步道:“現在契丹軍隊還沒有集聚,按照常理推測,耶律述律從七鷹山趕到幽州,至少也是五月中旬,現在聚集在幽州的騎兵定然不會太多,速度是取勝的關鍵,誰先到達幽州,誰就能取得戰鬥的主動權。”
侯大勇暗自讚嘆:眾臣之中,最能摸準柴榮心思的,還是這位方面大耳、面相忠厚的趙匡胤。
果然,柴榮聞言大喜,他也不想讓群臣再議,決斷道:“此事不必再議,現在十萬禁軍已陸續到了益津關和瓦橋關,而契丹主力還在調集之中,沒有十天到十五天地時間,契丹軍根本無法集結,這是天賜良機,若是失掉了這個機會,以後要想收覆幽州,就難上加難。”
大周軍北伐是由侯大勇全權策劃,準備得十分充分,特別是以原侍衛軍統帥李重進為西南行營都招討使,把攻打西蜀的架式做得十足,又暗通永濟渠,加快了運兵的速度,保障了後勤供應。
正是有了這一系列的運作,北伐大軍才做到了出其不意,雖然是在契丹控制區域內,但是周軍的集結速度反而明顯快於向來以機動靈活見長的契丹軍。
柴榮下令道:“龍捷都指揮使袁彥聽令,你部迅速搶占拒馬河上的固安渡口,架起浮橋,確保禁軍主力過河。”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