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一百九十七章 廟堂之高(二十七)

關燈
三年血戰,南唐終於俯首稱臣,交出了江北十四州六十四縣,面對著強大的大周水師,向來占有水中優勢的南唐反而被長江被阻,同時南唐還受到吳越、荊南等割據勢力的牽制,再也無力對大周構成致命威脅。

大周朝達到了暫時劃江而治、穩定南方的戰略目的,顯德五年四月底,大周軍遂聲勢浩大地搬師回朝,兵鋒直指趁火打劫的北漢,北漢軍不敢與之大周軍爭鋒,急忙退兵回到了太原。

在大周軍赫赫軍威之下,一向多事的邊境也變得風平浪境,就連久不來朝的高麗國、占城國、女真國也派使臣來到了大梁。

柴榮回到大梁以後,各部官員自然睡不成懶覺了,每天天不亮,就要穿戴整齊來到崇元殿早朝。

侯大勇穿著文官的紫色長衫,掛著金魚袋,和螞蟻般的朝堂官員一樣,騎著老邁的戰馬“風”,帶著羅青松和林中虎兩名隨從,奔向崇元殿。

侯大勇在朝堂官員中雖說大名鼎鼎,可是見過他的朝堂不過十之二三,有交情的更少,不過,那一身紫色蟒袍大家可是認得清清楚楚,而且侯大勇長年征戰,因而臉上有著難以掩飾的殺伐之氣,加上長期堅持鍛煉,沒有文臣們常有的鼓鼓的小肚子,身姿旗桿一般挺拔,眾官員不用想就知道這一定是接替李谷的新任宰臣侯大勇。因此,一路上均有反應靈敏、自認為有些身份的朝官主動上前行禮,順帶報上姓名、官名。

柴榮身穿皇袍,氣勢威嚴地來到大殿之上,等到柴榮坐上龍座,隨著太監尖聲的發號,朝會就正式開始了。

百官之首自然資相宰臣範質,第二是王薄,第三是魏仁浦,侯大勇排在第四的位置。侯大勇是第一次以宰相的身份在崇元殿議事。頗有些新奇之感,加上手中沒有急需要奏之事,跟隨著大家行罷禮,眼睛餘光就四處游走,探看百官言談舉止。這朝堂重要官員飛鷹堂均錄有名單,也算是老朋友,今日和真人互相印證,印象自然就深刻不少。

範質資格最老,相應就事情就最多,先講:“江南李景派他的宰相馮延巳上貢軍銀十萬兩、絹十萬匹、錢十萬貫、茶五十萬斤、米麥二十萬石。大周依照對待屬國之禮。賜李景禦衣、玉帶、錦綺羅榖帛共十萬匹、金器千兩、銀器萬兩、禦馬五匹、金玉鞍轡全、散馬百匹、羊三百口。”

又講:“大梁內城城門的名字取好了,東二門叫做寅賓、延春,南三門叫做株明、景風、畏景,西二門叫做迎秋、肅政,北三門曰叫做元,德、長景、愛景。”

再講:“契丹軍犯境,殿前司都點檢張永德率軍北上,防禦北部邊境等等”

範質講的事情都是國之大事,只是他說話頗為啰嗦,每一件事情總有窮其細節,柴榮也是問得極為詳細。包括各門取名字的理由也一小一個詢問,兩人一問一答。時間用去不少。

侯大勇心中暗笑:範質長相和說話方式都和唐僧差不多,這個唐僧當然是那個以啰嗦出名的唐僧。

陛下親征有近四個月。除了侯大勇以外,每個重臣手中都有些需要稟報之事,這些重臣心中均有不耐之色,可是見陛下穩坐如初,也就不敢亂動。

奏了七件事情之後,時間已經到了巳時,範質這才意猶未盡地回到隊列之中。侯大勇沒有料到早朝會如此之久,他早上喝了兩大碗小米粥。此時有些內急,不過眾臣皆穩重得如石頭一樣,他只好強忍著,只是心道:下回早朝前一定要方便幹凈,免得內急。

範質把要事講完,王薄、魏仁浦各講一事後就退入行列之中。兵部尚書張昭趕快出列,報告《太祖實錄》三十卷已經完成,緊接著,中書舍人竇儼出列,稟報《大周刑統》完成。

樞密使王樸見竇儼奏完,後面大臣們躍躍欲似,趕緊快出列,上奏任東京留守期間發生諸事,其中就有了因和尚暴亡一事。此事涉及侯大勇,侯大勇本已腰酸背痛,立刻來了精神,把耳朵也豎了起來。

聽完此事,柴榮沈吟了一會,道:“王樞密使現在兼任了開封府尹,這兩個職務都極為繁雜,這樣吧,就由宣徽南院使吳延祚來任開封府尹,另外,大梁城發生天靜寺住持被殺一事,也算一件大案了,開封府二尹鄭起難辭其咎,鄭起就到禦史臺任侍禦史吧。”

鄭起所任二尹為為從四品,手握實權,而禦史不過六品之官,這樣安排,也算是對鄭起地處罰,不過,禦史品級雖不高,因為有糾彈百官的職責,在大周朝,禦史升遷也較快,一般官員一般要四考或五考(每年一考)才能升遷,但是,侍禦史一般只有十三個月或兩考就可以升遷。鄭起任職其間頗有政績,官聲也不錯,如此安排,算是打一個耳光給一塊糖的馭臣之術。

此事畢,翰林學士李昉滿嘴書卷語,文質彬彬地奏道:“臣已遵旨對新科進士劉坦等一五人進行了覆試,劉坦、戰貽慶、柳江清、李頌、徐緯、王汾等六人詩賦皆優,宜放及第;另外,吳若谷來自靈州,陳保衡來自房州,這兩個地方數十年都沒有及第之人,實在難得,建議及弟;郭峻、趙保雍、楊丹、安元度、張昉、董鹹則、杜思道等七人,文辭不精,建議苦學後再來考試。”

李昉奏完後,滿殿之人全部把目光射向了知貢舉、右諫議大夫劉濤,這十五人均是由他所錄取,一下被翰林學士李昉否定了七人,算是載到家了。剛才重臣們的稟報,均是論事,此時一下論人,大臣們精神一下就來了,報著不同心態看好戲。

劉濤面色不變,眼觀鼻、鼻觀心,低著頭在殿內穩如泰山,眾官皆佩服其修身養性功夫之好。已到了泰山崩於前而不潰的境界。

這時,左諫議大夫周光海走出行列,道:“臣風聞郭峻、杜思道等人給劉濤送了財物。”

柴榮也把目光轉向了劉濤,狠狠地盯著他看了一會。柴榮稱帝以後,當日在澶州地舊人多半都成為朝廷重臣。這個劉濤更是曾跟隨著自己南下經商的患難之交,柴榮聽到李昉和周光海的奏議,心知劉濤定然弄了些手腳,若換作其他人,定然令刑部嚴查細審,可是。對於這些澶州舊人,柴榮總是有些心慈手軟,他想了一會,才道:“就準李翰林所奏,今科就有劉坦、戰貽慶、柳江清、李頌、徐緯、王紛、吳若谷、陳保衡等八人進士及弟,其餘七人,明年再來。”

柴榮突然用手指著劉濤,加重語氣道:“劉濤,你身為知貢舉,竟有七人文辭不精。實有失察之責,立刻免去知貢舉、右諫議大夫之職。到東宮去當右讚善大夫。”

右讚善大夫屬於東宮的官職。在唐代以來,如玄宗、肅宗等等人。均由太子而徑就帝位,所以極為重視東宮,東宮的官屬組織相當龐大,右讚善大夫就屬於東宮官屬,為正五品官,主要掌“諷諭規諫與辭見勞問之事”。這原本也是一個要緊之差,只是皇長子侯宗訓年齡尚幼,等到侯宗訓長大。劉濤已垂垂老矣,柴榮此舉,實際上把劉濤貶為閑職官員,和知貢舉這等實權官位自不可同日而語。

侯大勇對裏奇部所送的才子暗自佩服,全國成千上萬地舉子,最終柳江清和吳若谷二名裏奇學子進士及弟,這實在是一件了不起地事情。侯大勇又有些暗自僥幸,當日若不是飛鷹堂得知了柳江清和知貢舉劉濤有了密謀,自己狠狠地訓斥了柳江清,暗中阻止了交易完成,此時,柳江清和吳若谷定然弄巧成拙,要受到劉濤的牽連。

各部官員又零零總總地談了一些雜事,柴榮細無巨細,每一件事情總是問得清清楚楚,能下決斷的當場就定下來,不能下決斷的或是明確散朝後再議,或是直接分給相關官員去辦理。

當滿殿大臣都站得腳軟背痛之時,陛下親征之後的第一次早朝終於要結束了。

隨後,頒下兩道聖旨。

第一道聖旨是對南唐戰事緣後安排。

第二道聖旨則是任命了一批在南唐戰事中立了功勞之大臣:任命右龍武統軍趙讚為廬州節度使;殿前都虞候慕容延釗為淮南節度使兼殿前副指揮使;任命端明殿學士竇儀判河南府兼知西京留守事;任命襄州節度使安審琦為青州節度使;任命許州節度使韓通為宋州節度使,依前兼侍衛馬步都虞候;任命宋州節度使向訓為襄州節度使兼西南面水陸發運招討使;任命趙匡胤為忠武軍節度使,依前殿前都指揮使。任命左武衛上將軍武行德為鄜州節度使,以右神武統軍白霜文為滑州節度使。

參與南征地禁軍諸將成為南征之戰的最大受益者,數名將領建節開牙,成為一方之雄。

侯大勇聽了此旨,心中一緊:禁軍將領只經漸漸掌握了國之重權,這些將領大多數都和趙匡胤關系密切,正是趙匡胤稱帝的支持者或盟友。

散朝後,四位宰相和樞密使被留在宮中陪同柴榮用膳,在席中,柴榮向範質、王薄、魏仁浦和王樸宣布了侯大勇的主要職責:專門負責調度北伐諸事。

這是一項不能公開宣布地任職,對外只能宣稱侯大勇以宰相之職判兵部事,侯大勇至此擺脫了無所事事的尷尬境地。

顯德五年七月,鳳州節度使馮繼超接到密旨,要作好伐蜀地準備。

顯德五年八月,朝廷以戶部侍郎高防為西南面水陸制置使,右讚善大夫李玉為判官,加大了對西蜀作戰的準備工作。

九月以來,西蜀邊境不斷發生小規模沖突,大周派到西蜀地間諜也在不斷地增加,西蜀對於大周原本就深具戒心,急忙派蜀將伊審征坐鎮漢中,聚集了近十萬大軍,隨時準備抵抗周軍的入侵。

大周西線戰事隨時一觸及發。

在大周朝堂中,除了四位宰臣、樞密使王樸和李重進、張永德、趙匡胤等少數八人,絕大多數大周朝官員均以為大周即將開始攻打西蜀之役。

契丹、北漢派往大周的細作自然也把此信息帶了回去。

與此同時,大周開始了以大梁為中心的水利工程:

一是征集徐州、宿州、宋州、單州等州的數萬丁夫。疏通汴河,北入五丈河,再到大野澤,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汴河通過大野澤和濟水連接起來。也就是把大粱和山東的水路打通,完成此項水利工程之後,大粱城內地物質和軍隊就可以通過水路直達渤海,再由海路可以直斷幽雲十六州遼軍的後路。二是開掘汴河堤岸,引導黃河水和淮河水連接起來,恢覆唐時運路。這樣,江、淮漕船也可直達大梁,

這兩條水道都是恢覆唐時水利工程,完工後,既是經濟命脈,同樣又是支撐北伐地黃金水道,遼人建國已久,和黨項、回鶻不可同日而語,沒有強大的後勤支撐,難以取得戰場上地優勢。

霍知行是水利工程地專家。侯大勇就調其到工部任虞部郎中,專門督造這兩條水利工程。霍知行當他在中牟縣任職之時。多次到過汴水,看到唐代造福萬家的水利工程被廢棄。禁不住在河岸邊嗟嘆不已,這次被任命為虞部郎中,專門負責恢覆唐代水利工程。接到調令之後,霍知行大喜過望,立刻帶著幾個隨從,輕裝簡行,不到一月,就從靈州回到了大梁。正式走馬上任。

侯大勇在八月多次巡視水利工程,沿著未完工的永濟渠北上,抵達了契丹邊境,在獨流口停留一日後,返回大梁。這一路上,侯大勇免去了數名怠惰的地方官員的職務,杖殺了一名貪占水利款的工部小吏,為此,在河道上侯大勇令行禁止,威風八面,有了鐵面宰相之稱。

九月,侯大勇還特意巡視了鳳、秦、成、階四州。侯大勇共在西蜀名聲赫赫,西蜀君臣聽說侯大勇到鳳、秦、成、階督戰,更加堅信了大周地進攻意圖,一面派使臣上貢,另一方面也被迫調兵遣將加強防務。

十月初,侯大勇從鳳州回大梁,一路急行,二十六傍晚時分,侯大勇到達大梁城外,這半年來,侯大勇四處出巡,多數時間不在大梁城中,因此,到了城門外就急欲歸家,好好在大木桶裏洗一個熱水澡,再泡上一壺青城新茶,抱抱女兒小璐和兒子宗林,順便抱抱符英或秋菊,這應當算是男人在外辛苦操勞地最好報酬。

一行人來到東城門處,城門已經關閉,羅青松躍馬來到城門處,大喊道:“快開門,侯相要進城。”

隔著護城河,城樓上旗幟隨風發出“呼、呼”的響聲,城樓上值勤的軍士並沒有聽清楚來人喊話,不過,值勤軍士都久在大梁,見多識廣,知道敢於在城門外叫喊者,定然有些身份,就禮貌地答道:“實在抱歉,今日城門已經關閉,明日再進城吧。”

羅青松跟隨在侯大勇身邊已久,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就加大嗓門道:“少啰嗦,快點開門,否則罪責難逃。”

城墻上的軍士是參加過南征之戰的兵將,聽到樓下口氣不善,幹脆,裝聾作啞,自顧自縮著身體躲在城墻角樓裏,不再理睬城下的呼喊。

參軍封沙見狀,走上前來,喊道:“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侯大勇就在城門外,哪一位軍官在城樓值崗,報上名來。”封沙連喊數遍,料來城墻上軍士已經聽到,便停下來等待。

城墻上的軍士們這一下聽清楚來者是誰了,趕快去報告在角樓裏睡覺的殿前司指揮使郭蒼,這位殿前司指揮使郭蒼正是當日在慶州城墻上遇到了校尉郭蒼,郭蒼的父親曾在郭威手下當過左驍衛大將軍,和當時地宰臣王峻來往甚密,柴榮稱帝後,王峻就被流配,郭蒼的父親也受到牽連,郭蒼因此從禁軍中被踢到了慶州軍。顯德四年,郭蒼父親地一位生死之交見王峻事件過去已久,就悄悄把郭蒼調回禁軍,擔任指揮使一職。

今天,恰恰由郭蒼在東城門上值勤。郭蒼一聽到侯大勇在城門外。頓感啼笑皆非,嘴裏念道:“難怪今日出門眼皮直跳,果然又遇到得罪權貴之事。”當日在慶州城門,郭蒼就曾經得罪過侯大勇,沒有想到。今日一模一樣的事情又發生了。

郭蒼不敢怠慢,趕緊來到城墻上,恭敬無比地大聲道:“末將是禁軍指揮使郭蒼,夜間東城門開啟必須要經過殿前司都指揮使趙匡胤同意,否則定斬不饒,軍法無情。末將不敢擅自作主,請侯相稍等,末將這就去稟報。”

郭蒼下了城樓,直奔趙匡胤府弟,按例送上了半貫周元通寶,趙府守門親衛這才進去通報,正所謂無巧不成書,這時趙匡胤恰恰被柴榮叫到宮中去了。郭蒼是值勤軍官,不能離開城墻過久,等了一柱香地時間。還不見趙匡胤回來,只好回到城墻之上。

郭蒼雖然不願意得罪當朝宰相。可旦得罪了當朝宰相,最多是升官慢一點。若得罪了趙匡胤,說不定那一天就會掉腦袋,郭蒼無奈之下,只好對不起侯大勇了。

侯大勇也知道城門不能輕啟,沒有刁難郭蒼,掉轉馬頭向西而去,那裏有較大的驛站,名為望城驛站。專為那些夜間到達大梁城的官員居住。

羅青松、封沙等人都憤憤不平,大聲地咒罵著城墻的禁軍,侯大勇沈著臉道:“別吵了,那些軍士也是職責所在。”

侯大勇被拒入門,心裏也是沈甸甸的,不斷轉著心思:“晚唐藩鎮割據,武人驕橫,文官毫無地位,五代較晚唐更甚,積習日久,這些禁軍眼中只有他們地長官,這也正是陳橋兵變能夠順利進行的深層次原因。”

“如今殿前司兵強馬壯,和侍衛司一同護衛著大梁城內,自己雖然貴為宰相,其實手中除了兩百親衛和飛鷹堂的一百多人,根本調不動禁軍一兵一卒,在大梁城內能夠制約殿前司地只有侍衛司,換一個說法,能夠制約侍衛司的也只有殿前司。”

“柴榮是武將出身,參與了當年郭威登基地全部過程,從理論上來說,他一定對武將很不放心,所以,當黑雕軍連勝諸胡聲威大振之時,柴榮讓我棄武從文,另外,禁軍分設為殿前司和侍衛司兩部,殿前司主帥張永德和侍衛司主帥李重進搞得勢若水火,而柴榮對此事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似乎是有意為之。”

“制衡,是帝王駕馭手下的一個重要手段。”侯大勇似乎揣摩到柴榮內心深處的想法:“盡管禁軍分設互不統屬的兩部,不過,侍衛司有八萬之眾,殿前司也有五萬之眾,兩位主帥仍然手握重兵,現在若從侍衛司和殿前司各抽一部分兵力,成立一支汴河水軍,即能滿足北伐時對水軍的要求,又能削弱侍衛司和殿前司的力量,這一策定然暗合柴榮心中最隱密地想法,至於水軍人選,按照柴榮的用人特點,最好選用皇族成員。”

“風之子”跟隨侯大勇近二年了,也懂得揣摩主人的心思,走得極為平穩,不再如當初那麽急躁。

就要來到望城驛站之時,侯大勇突然靈光一閃:“郭炯,郭炯是太祖郭威的族人,郭迥的父親郭行簡和柴榮關系良好,現在郭炯為朔方軍節度副使,若由他來當汴河水軍統領,柴榮或許能夠同意此事。”

進入望城驛站,驛丞聽說是侯相到來,帶著眾驛衛連滾帶爬地連滾帶爬地出來,已在驛站安頓好的眾官,很快就聽到侯相住進了驛站,這時地方官員,平時難得見到中央大員,自然不會錯過這個天賜良機,紛紛穿上官服,遞上名刺,等待侯相的接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