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章 堯舜堂上置木鼓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四九章 堯舜堂上置木鼓
新式馬車因為用了流求來的鋼軸車輪的緣故,在路上跑起來分外輕盈,如果不是道路實在有些不堪,人坐在馬車之中,幾乎感覺不到什麽震動。這種馬車,臨安的工匠也開始模仿,只是無論他們怎麽樣模仿,工藝可能比流求產的更考究,卻總也無法將價錢降到與流求馬車一般的地步。
鄧若水坐在這馬車之上,眉眼間始終帶著笑意。
前些時日的喧鬧,已經漸漸遠去了,但臨安是個熱鬧的城市,永遠不會缺少熱點。眼看端午將至,一個新的消息讓臨安的書生士子們再度興奮起來,一份免費發放的“報紙”被送到了他們手中。
跟隨流求“使船”來的,除了在那日騷亂之中被搗毀的東西外,更多的是一些沒拿出來的機械設備。比如說最新式的金屬活字印刷機,還有與這印刷機配套的大量流求粗紙、流求特制油墨等等。
同時,隨船來的人中,有相當數量在來之前受過印刷訓練,雖不能說極熟練地掌握這活字印刷機,卻也可以派上用場。
故此,僅僅用了三天功夫,兩萬份、每份由八張大紙組成的《大宋時代周刊》問世了。
對於大宋百姓而言,邸報不是什麽新鮮東西,但象《大宋時代周刊》這般的,卻還極少見。
為了區別於邸報,在《大宋時代周刊》的創刊辭中,前一段時間因為抨擊史彌遠、置疑天子而聲名大噪的鄧若水將之稱為“報紙”,鄧若水還不無得意地專門指出,這份《大宋時代周刊》的標題,為當今天子禦筆所書。
《周刊》共八張、十六版,第一、二版為“時務”,專門印有最近朝中大事,象是官員任免、地方災變、政策通告等等。第一期因為準備還不算足的緣故,故此在第一版主要是創刊辭、刊論和天子《告大宋百姓官民將士詔》。創刊辭為鄧若水抄刀,刊論則是署名為“趙一”的不知名作者所寫,將報紙的作用大肆吹噓了一番,特別提到其廣開言路、上傳下達、教化人心、補益民生這幾項,並以古時“諫鼓”、“謗木”相比,其文中說道:“古之聖人,唯恐為奸小蒙蔽,使天子不知民生疾苦,百生不知天家雨露,故堯置敢諫之鼓,舜立誹謗之木,何也,使上情得以下達、下情得以上傳,勿令奸小胥吏弄權枉法,上蔽聖聰,下淩百姓耳。國朝以來,不以言罪士大夫,然則一秦檜,一史彌遠,二奸為相,萬馬齊喑,何也,權臣操柄阻塞言路,忠義之音無處聲張耳。金烏出而黯雲收,聖人出而河宴清,今聖天子在位,賢士滿朝,開此報紙,為子孫計,不至覆有奸相矣。”
這段文字,卻是鈧鏘有力,那些不喜報紙之人,見了也唯有默然。而且傳聞這位趙一,便是當家官家自己,雖也有人腹誹天子有些兒戲,卻不得不承認,這“報紙”著實是件好東西。
天者詔書除了全文登出外,還有朝中部分大員對這詔書的解讀與看法。其中既有真德秀、魏了翁這般在朝的名士宿儒,也有宣繒、薛極這般前史黨殘餘。雙方無論願不願意,卻都得交口稱聖,文章交相輝印,倒也顯得有趣。不過因著版面緣故,朝臣之文都在二版,每篇之後加有鄧若水針貶點評,倒是言語犀利之至。
第三、四版為“史鑒”,登的卻是國朝已故幾位史家大師的史論,既有司馬光、歐陽修、三蘇之絕唱,也有當今史家之大作,第一期中登的,便是岳珂之《桯史》。
第五、六版為“國風”,其中第五版子欄目為“游歷”,專門刊登些大宋江河之美、文明之盛。在第一期中,這一版有一半倒是在介紹臨安風物人情,這報紙先是到了臨安太學生手中,看著這些風物人情,人人都覺得親切。另一半是在介紹流求地理,諸如流求位置、所設五府、土人風俗、移民生計,負責寫這些的,便是陳昭華了。
第七、八版最為引起爭議,這被稱為“和而”的版面,取之“君子和而不同”之意,在編按中,鄧若水極是尖刻地說道:“國朝以來,黨同伐異之風極盛,幾近於唐時牛李矣。時人皆以為,君子不黨,小人常黨,然則慶歷諸公真小人乎,何故有黨?司馬文正真小人乎,何故棄蘇子瞻!天下至理,辯之方明,以言罪士,實為霸道。故此仲尼誅少正卯,荀況質之曰夫子為政始誅之得無失乎,朱熹疑之曰論語不載思、孟不言其無謬乎。”這不但是鼓勵辯論,而且一開頭便拋出一個孔子誅少正卯是有還是無、是對還是錯的大爭論問題了。
在這個爭論問題之下,是太學諸生就此展開的激烈辯論,李仕民、趙景雲、謝岳對此意見不一,李仕民是以為不存在孔子誅少正卯之事的,趙景雲與謝岳對此則反對。而謝岳激烈抨擊孔子此舉是“言行不一”,未能“不為己甚”,在這問題上李仕民與趙景雲又聯合起來,反駁說名正言順誅之極當。
“和而”一版的最後,又是署名“趙一”的評論,全部只有一個字,那便是“頂”。顯然,趙一雖未表明自己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卻是極支持這種爭論的。在“頂”字之後,還有下一期中“和而”版的辯論預告:國朝二百年何至如斯。
初看到這個題目時,鄧若水雖是膽大,卻也吸了口冷氣。他上次上書,只不過是指責當今天子一位皇帝,可這個題目真要展開來,只怕要攻擊的不僅僅是一位天子了。
不過,他極是膽大,又有天子支持,便真用了上去。反正大宋開科取士,也有策論一項,不禁士子針貶時事。
《大宋時代周刊》第一期甫一發送,便立刻告磬,凡識字者,幾乎想方設法都要弄上一份。連著數日,百官言論的焦點,也都是這份報紙,眾人都知道這報紙之後便是官家,對於辦一份這般報紙倒是很少有反對意見,但對那報紙內容,卻是各有不同看法。
這種爭論也蔓及到國子監與臨安各書院,凡是讀書之人,幾乎都卷了進來。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大宋時代周刊》被好事者帶到各處去,幾乎每到一處,便引起一處爭議。所有人都緊切地想知道,在《周刊》的下一期裏,究竟又會有哪些新鮮見解。
“先生,到了。”
車夫的呼聲讓鄧若水從遐思中醒來,他坐正了身子,掀起車窗簾向外看去。
作為《大宋時代周刊》首任主筆,他一個月的薪金頗為可觀,加上他在家中原本就頗有資財,故此雇的是這輛好車,不象李仕民、趙景雲他們,雇的是那種通透的大車。
他下了馬車,付了車費,行入《大宋時代周刊》的“公署”。就象往常一樣,甫一進院子,他便聽得一片哄鬧的響聲,那是前來拜訪的學子,在此議論點評,也有些拿著自家文章,跑來尋求變為鉛字的。
流求的印刷技藝,比起大宋要先進得多,鉛活字印刷機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紙張、油墨的改進。流求紙不適合用毛筆研墨書寫大字,這種紙的紙漿是通過機械磨木的方式得到的,無論是漂白還是烘幹上,都與大宋那種紙坊不同。而油墨更是不象墨汁般淋漓易散,在試制過程中,還添加了樹脂,使之帶著一種脂香。這樣印刷出來的“蔡京體”字,極是漂亮好看,而且《大宋時代周刊》還改進了斷句方式,使用了大量標點符號,以便於。
大宋之時,無論是士大夫還是民間,對於文化上的改進還是頗為寬容的,故此雖然海獠帶來了異域教派,在大宋境內卻不曾受到歧視與迫害。《大宋時代周刊》本身便是一個新得不能再新的事務,裏面添加一些新鮮東西,雖然也有人看不慣,卻並沒有激起多大的反對聲。很大原因,是因為看報之人,都把註意力集中在有關《周刊》內容的爭論之上了。
鄧若水才進門,院子裏的太學生紛紛與他行禮,他抱了個團揖,笑道:“諸位,在下尚有公務,須得入內,還請借光。”
眾人紛紛讓開,鄧若水心中隱隱有些自得,他向來被視為狂生,也以狂自詡,但隱隱之間,還是希望能因才華學問受人矚目。象現今這般,做得舉世欽佩,卻還是第一次。
《大宋時代周刊》編輯公署位於太學邊上買了一座三進的院子,前一進房屋是眾人的辦公所在,後兩進則是印刷與儲放之處。整個公署如今有二十餘人,多是來自流求的護衛隊員,他們在帶會大宋工人之後,便要離開回流求去。
鄧若水看了幾篇文稿,門忽然被人推開,他擡起頭來,見著來人不由一驚。
來的是耶律楚材,在耶律楚材身後,則是當今天子趙昀。
“官……”他剛要行禮,卻被趙與莒一個眼色攔住,這才恍然,天子便服出來,定是不願為人所知的。
陪趙與莒來的,除了耶律楚材外,還有秦大石與龍十二、霍重城。霍重城笑嘻嘻的模樣,鄧若水也算熟了,這些時日,沒少去群英會宴飲,對這位豪爽而無市儈味的東家,他也是頗為欣賞。
“鄧兄,感覺如何?”趙與莒進來後,隨意拉過一張凳子便坐下來,笑著問道。
“回……呃,甚善。”鄧若水又險些露了口風,他向四周看了看,他這間屋子裏只有六個《周刊》員工,倒是相熟的太學生,倒不虞有何問題。他卻不知,趙與莒來之前,霍重城已經派人到他這查看過,確認沒有危險,這才陪著趙與莒一起前來。
“方才去送了李之政他們?”趙與莒見他有些緊張,便輕松地提起別的事情來。
“是,學生極是惋惜,也想去流求見識一番,只是現在忙著周刊,也不知何時能有空了。”
趙與莒笑道:“遲早有你的機會,你這急什麽?”
他們二人沒有談上幾句話,秦大石帶著一個殿前司侍衛進來,悄悄在趙與莒耳畔說了兩聲,趙與莒神情不變,起身告辭道:“原本以為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閑,故此來尋你說話,卻不曾想又遇著事了……平仲,好生做事,我等著你下一期出來!”
鄧若水肅然起身,應了聲是。趙與莒擺擺手,示意他不要送,然後便出了門。
“鄧平仲,那少年是誰,好大的口氣。”有一個太學生忍不住問道。
“你這廝,上回車駕幸學時必是逃課了。”另一人罵道:“連當今官家都不認識,當真正是有目無珠!”
“官家?他如何會來此處?”另一個太學生也顯然是個愛逃學的主兒。
“今上極是不凡,當初還在潛邸時,鄭文叔便如此讚譽。”另一個年長的太學生嘆息道:“往常先帝車駕幸學時,提前三日便要清點搜檢,學中諸生都須搬出回避,前些時日如今官家幸學,卻是突然而來,你等當時不在,不知倒也不怪。當今天子,極是仁厚親民之人,逢此明主,盛世可期!”
且不提這些太學生背後議論,趙與莒一行穿過院中的太學諸生,識得他的紛紛躬身行禮,不識的則愕然相望。他微笑頷首,看在眾人眼中是極為輕松,可當他獨自坐入那輛不起眼的馬車時,面色立刻凝重起來。
讓他不快的消息,來自於楚州,原本因為他的穿越,流求對忠義軍的支持,李全行事沒有史書所載的那般跋扈,與大宋派去節制忠義軍的淮東制置司關系也不如史書所載那般緊張。故此,二月之時,原本會發生的楚州之變並未發生,但是,這個並未發生卻只是推遲,而不是消失。
就是五日之前,史彌遠一黨垮臺的消息詔告天下不久,李全便以淮東制置使許國為史彌遠一黨為借口,自稱得密旨伐之,遣部將劉慶福奪了楚州,殺了制置使許國,而且進兵揚州。
趙與莒明白,自己親政之後真正的考驗開始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新式馬車因為用了流求來的鋼軸車輪的緣故,在路上跑起來分外輕盈,如果不是道路實在有些不堪,人坐在馬車之中,幾乎感覺不到什麽震動。這種馬車,臨安的工匠也開始模仿,只是無論他們怎麽樣模仿,工藝可能比流求產的更考究,卻總也無法將價錢降到與流求馬車一般的地步。
鄧若水坐在這馬車之上,眉眼間始終帶著笑意。
前些時日的喧鬧,已經漸漸遠去了,但臨安是個熱鬧的城市,永遠不會缺少熱點。眼看端午將至,一個新的消息讓臨安的書生士子們再度興奮起來,一份免費發放的“報紙”被送到了他們手中。
跟隨流求“使船”來的,除了在那日騷亂之中被搗毀的東西外,更多的是一些沒拿出來的機械設備。比如說最新式的金屬活字印刷機,還有與這印刷機配套的大量流求粗紙、流求特制油墨等等。
同時,隨船來的人中,有相當數量在來之前受過印刷訓練,雖不能說極熟練地掌握這活字印刷機,卻也可以派上用場。
故此,僅僅用了三天功夫,兩萬份、每份由八張大紙組成的《大宋時代周刊》問世了。
對於大宋百姓而言,邸報不是什麽新鮮東西,但象《大宋時代周刊》這般的,卻還極少見。
為了區別於邸報,在《大宋時代周刊》的創刊辭中,前一段時間因為抨擊史彌遠、置疑天子而聲名大噪的鄧若水將之稱為“報紙”,鄧若水還不無得意地專門指出,這份《大宋時代周刊》的標題,為當今天子禦筆所書。
《周刊》共八張、十六版,第一、二版為“時務”,專門印有最近朝中大事,象是官員任免、地方災變、政策通告等等。第一期因為準備還不算足的緣故,故此在第一版主要是創刊辭、刊論和天子《告大宋百姓官民將士詔》。創刊辭為鄧若水抄刀,刊論則是署名為“趙一”的不知名作者所寫,將報紙的作用大肆吹噓了一番,特別提到其廣開言路、上傳下達、教化人心、補益民生這幾項,並以古時“諫鼓”、“謗木”相比,其文中說道:“古之聖人,唯恐為奸小蒙蔽,使天子不知民生疾苦,百生不知天家雨露,故堯置敢諫之鼓,舜立誹謗之木,何也,使上情得以下達、下情得以上傳,勿令奸小胥吏弄權枉法,上蔽聖聰,下淩百姓耳。國朝以來,不以言罪士大夫,然則一秦檜,一史彌遠,二奸為相,萬馬齊喑,何也,權臣操柄阻塞言路,忠義之音無處聲張耳。金烏出而黯雲收,聖人出而河宴清,今聖天子在位,賢士滿朝,開此報紙,為子孫計,不至覆有奸相矣。”
這段文字,卻是鈧鏘有力,那些不喜報紙之人,見了也唯有默然。而且傳聞這位趙一,便是當家官家自己,雖也有人腹誹天子有些兒戲,卻不得不承認,這“報紙”著實是件好東西。
天者詔書除了全文登出外,還有朝中部分大員對這詔書的解讀與看法。其中既有真德秀、魏了翁這般在朝的名士宿儒,也有宣繒、薛極這般前史黨殘餘。雙方無論願不願意,卻都得交口稱聖,文章交相輝印,倒也顯得有趣。不過因著版面緣故,朝臣之文都在二版,每篇之後加有鄧若水針貶點評,倒是言語犀利之至。
第三、四版為“史鑒”,登的卻是國朝已故幾位史家大師的史論,既有司馬光、歐陽修、三蘇之絕唱,也有當今史家之大作,第一期中登的,便是岳珂之《桯史》。
第五、六版為“國風”,其中第五版子欄目為“游歷”,專門刊登些大宋江河之美、文明之盛。在第一期中,這一版有一半倒是在介紹臨安風物人情,這報紙先是到了臨安太學生手中,看著這些風物人情,人人都覺得親切。另一半是在介紹流求地理,諸如流求位置、所設五府、土人風俗、移民生計,負責寫這些的,便是陳昭華了。
第七、八版最為引起爭議,這被稱為“和而”的版面,取之“君子和而不同”之意,在編按中,鄧若水極是尖刻地說道:“國朝以來,黨同伐異之風極盛,幾近於唐時牛李矣。時人皆以為,君子不黨,小人常黨,然則慶歷諸公真小人乎,何故有黨?司馬文正真小人乎,何故棄蘇子瞻!天下至理,辯之方明,以言罪士,實為霸道。故此仲尼誅少正卯,荀況質之曰夫子為政始誅之得無失乎,朱熹疑之曰論語不載思、孟不言其無謬乎。”這不但是鼓勵辯論,而且一開頭便拋出一個孔子誅少正卯是有還是無、是對還是錯的大爭論問題了。
在這個爭論問題之下,是太學諸生就此展開的激烈辯論,李仕民、趙景雲、謝岳對此意見不一,李仕民是以為不存在孔子誅少正卯之事的,趙景雲與謝岳對此則反對。而謝岳激烈抨擊孔子此舉是“言行不一”,未能“不為己甚”,在這問題上李仕民與趙景雲又聯合起來,反駁說名正言順誅之極當。
“和而”一版的最後,又是署名“趙一”的評論,全部只有一個字,那便是“頂”。顯然,趙一雖未表明自己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卻是極支持這種爭論的。在“頂”字之後,還有下一期中“和而”版的辯論預告:國朝二百年何至如斯。
初看到這個題目時,鄧若水雖是膽大,卻也吸了口冷氣。他上次上書,只不過是指責當今天子一位皇帝,可這個題目真要展開來,只怕要攻擊的不僅僅是一位天子了。
不過,他極是膽大,又有天子支持,便真用了上去。反正大宋開科取士,也有策論一項,不禁士子針貶時事。
《大宋時代周刊》第一期甫一發送,便立刻告磬,凡識字者,幾乎想方設法都要弄上一份。連著數日,百官言論的焦點,也都是這份報紙,眾人都知道這報紙之後便是官家,對於辦一份這般報紙倒是很少有反對意見,但對那報紙內容,卻是各有不同看法。
這種爭論也蔓及到國子監與臨安各書院,凡是讀書之人,幾乎都卷了進來。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大宋時代周刊》被好事者帶到各處去,幾乎每到一處,便引起一處爭議。所有人都緊切地想知道,在《周刊》的下一期裏,究竟又會有哪些新鮮見解。
“先生,到了。”
車夫的呼聲讓鄧若水從遐思中醒來,他坐正了身子,掀起車窗簾向外看去。
作為《大宋時代周刊》首任主筆,他一個月的薪金頗為可觀,加上他在家中原本就頗有資財,故此雇的是這輛好車,不象李仕民、趙景雲他們,雇的是那種通透的大車。
他下了馬車,付了車費,行入《大宋時代周刊》的“公署”。就象往常一樣,甫一進院子,他便聽得一片哄鬧的響聲,那是前來拜訪的學子,在此議論點評,也有些拿著自家文章,跑來尋求變為鉛字的。
流求的印刷技藝,比起大宋要先進得多,鉛活字印刷機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紙張、油墨的改進。流求紙不適合用毛筆研墨書寫大字,這種紙的紙漿是通過機械磨木的方式得到的,無論是漂白還是烘幹上,都與大宋那種紙坊不同。而油墨更是不象墨汁般淋漓易散,在試制過程中,還添加了樹脂,使之帶著一種脂香。這樣印刷出來的“蔡京體”字,極是漂亮好看,而且《大宋時代周刊》還改進了斷句方式,使用了大量標點符號,以便於。
大宋之時,無論是士大夫還是民間,對於文化上的改進還是頗為寬容的,故此雖然海獠帶來了異域教派,在大宋境內卻不曾受到歧視與迫害。《大宋時代周刊》本身便是一個新得不能再新的事務,裏面添加一些新鮮東西,雖然也有人看不慣,卻並沒有激起多大的反對聲。很大原因,是因為看報之人,都把註意力集中在有關《周刊》內容的爭論之上了。
鄧若水才進門,院子裏的太學生紛紛與他行禮,他抱了個團揖,笑道:“諸位,在下尚有公務,須得入內,還請借光。”
眾人紛紛讓開,鄧若水心中隱隱有些自得,他向來被視為狂生,也以狂自詡,但隱隱之間,還是希望能因才華學問受人矚目。象現今這般,做得舉世欽佩,卻還是第一次。
《大宋時代周刊》編輯公署位於太學邊上買了一座三進的院子,前一進房屋是眾人的辦公所在,後兩進則是印刷與儲放之處。整個公署如今有二十餘人,多是來自流求的護衛隊員,他們在帶會大宋工人之後,便要離開回流求去。
鄧若水看了幾篇文稿,門忽然被人推開,他擡起頭來,見著來人不由一驚。
來的是耶律楚材,在耶律楚材身後,則是當今天子趙昀。
“官……”他剛要行禮,卻被趙與莒一個眼色攔住,這才恍然,天子便服出來,定是不願為人所知的。
陪趙與莒來的,除了耶律楚材外,還有秦大石與龍十二、霍重城。霍重城笑嘻嘻的模樣,鄧若水也算熟了,這些時日,沒少去群英會宴飲,對這位豪爽而無市儈味的東家,他也是頗為欣賞。
“鄧兄,感覺如何?”趙與莒進來後,隨意拉過一張凳子便坐下來,笑著問道。
“回……呃,甚善。”鄧若水又險些露了口風,他向四周看了看,他這間屋子裏只有六個《周刊》員工,倒是相熟的太學生,倒不虞有何問題。他卻不知,趙與莒來之前,霍重城已經派人到他這查看過,確認沒有危險,這才陪著趙與莒一起前來。
“方才去送了李之政他們?”趙與莒見他有些緊張,便輕松地提起別的事情來。
“是,學生極是惋惜,也想去流求見識一番,只是現在忙著周刊,也不知何時能有空了。”
趙與莒笑道:“遲早有你的機會,你這急什麽?”
他們二人沒有談上幾句話,秦大石帶著一個殿前司侍衛進來,悄悄在趙與莒耳畔說了兩聲,趙與莒神情不變,起身告辭道:“原本以為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閑,故此來尋你說話,卻不曾想又遇著事了……平仲,好生做事,我等著你下一期出來!”
鄧若水肅然起身,應了聲是。趙與莒擺擺手,示意他不要送,然後便出了門。
“鄧平仲,那少年是誰,好大的口氣。”有一個太學生忍不住問道。
“你這廝,上回車駕幸學時必是逃課了。”另一人罵道:“連當今官家都不認識,當真正是有目無珠!”
“官家?他如何會來此處?”另一個太學生也顯然是個愛逃學的主兒。
“今上極是不凡,當初還在潛邸時,鄭文叔便如此讚譽。”另一個年長的太學生嘆息道:“往常先帝車駕幸學時,提前三日便要清點搜檢,學中諸生都須搬出回避,前些時日如今官家幸學,卻是突然而來,你等當時不在,不知倒也不怪。當今天子,極是仁厚親民之人,逢此明主,盛世可期!”
且不提這些太學生背後議論,趙與莒一行穿過院中的太學諸生,識得他的紛紛躬身行禮,不識的則愕然相望。他微笑頷首,看在眾人眼中是極為輕松,可當他獨自坐入那輛不起眼的馬車時,面色立刻凝重起來。
讓他不快的消息,來自於楚州,原本因為他的穿越,流求對忠義軍的支持,李全行事沒有史書所載的那般跋扈,與大宋派去節制忠義軍的淮東制置司關系也不如史書所載那般緊張。故此,二月之時,原本會發生的楚州之變並未發生,但是,這個並未發生卻只是推遲,而不是消失。
就是五日之前,史彌遠一黨垮臺的消息詔告天下不久,李全便以淮東制置使許國為史彌遠一黨為借口,自稱得密旨伐之,遣部將劉慶福奪了楚州,殺了制置使許國,而且進兵揚州。
趙與莒明白,自己親政之後真正的考驗開始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