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話題(二)
關燈
小
中
大
你還在埋頭苦讀撰寫畢業論文,不覺得太累了嗎?你還在圖書館裏的浩瀚書海和實驗室裏冷冰冰的儀器之間駐足,不覺得過於單調嗎?
看看比爾·蓋茨吧!他這個前哈佛學生沒有完成學業就成了老板,剛剛成了這個星球最富有的人;看看甲骨文公司的埃裏森吧!這個讀了三家大學都沒能畢業的家夥,沒上過一堂計算機課,並不妨礙他成為程序員和軟件公司的老板;看看邁克爾·戴爾吧!這個才30歲的家夥,中學畢業後戴爾遵父母之命進入德克薩斯大學選修醫學,大學第二年因過度迷戀電腦和立志在PC機領域有所建樹而退學,如今他的公司已經成了全球五百強企業,並在前年就成為全球五大計算機系統制造商之一。對了,還有那位中國人李思明,不是也沒按部就班地讀完大學嗎?
所以,如果你認為你不比以上的人物差,就休學或者幹脆退學創業吧!你還等著那一張畢業文憑並眼睜睜地看著機會從眼前白白流走嗎?
現在這個名單又加上了兩位,那就是YAHOO的兩位創始人,斯坦福大學兩位博士生楊致遠和大衛·費洛,準確地說他們要高上一等,因為他們只是沒能完成博士論文就投身互聯網的博士生而已,至少還有一張碩士文憑。
1995年4月12日,YAHOO正式在華爾街上市,上市第一天的股票總價達到5億美元,事實上,YAHOO股票上市首日便上漲154%,而網景上市的第一天,才上漲102%,其它一般公司不過百分之幾。這家剛上市公司的股票引得各界人士爭先購買,致使股價瘋狂上漲。一夜之間,兩位美國青年名垂青史,步入億萬富翁之列。這是90年代的“車庫傳奇”,這無疑為美國這個崇尚個人成功的國度,再次樹起青年一代的偶像。YAHOO的成功在全美以至臺灣刮起了一股創業旋風,大學生們不再追求進入待遇優厚的公司或者攻讀什麽MBA,他們二、三個自成一夥,殺入互聯網絡,像當年開拓西部荒野的牛仔,義無反顧。
互聯網的偉大意義在於,讓所有有機會染指這一新興事物的年輕人們的心開始跳躍,似乎並不需要太大的努力就可以成功。年輕人們變的不安份起來。也許是對財富的渴望和出人頭地的偉大夢想,促成了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大誘因,年輕人們開始狂躁不安,從加州到紐約,從紐約到臺北,從臺北到北京,從美國到歐洲,從歐洲到日本,無數的年輕人們投身到了洶湧澎湃的互聯網大潮之中。風險投資者也懷揣著大額的支票,到處尋找著下一個YAHOO、下一個網景或者下一個微軟。
無數大學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紛紛放棄了自己的學業,追尋著蓋茨、戴爾等人的足跡,滿懷夢想義無反顧地創業。
“如果我也休學或者幹脆退學,創立自己的公司,我也能成功,也能出人頭地!”年輕人都這麽想。
去創業吧!也許你就成了蓋茨第二戴爾第二,有大把大把的金錢等著你,有無數次機會在諸如《財富》雜志上露面,還有可能讓自己成為更多的年輕的後輩們偶像。
這個知識經濟時代實在太瘋狂,一拔又一拔富有理想和冒險精神的年輕大學生們投身到新興的互聯網之中,教育家、大學校長和社會觀察家們發出了一串又一串的警告:
“過去幾年之中,美國大學的在校學生休學、退學的比例一直在增加,在1995年夏天即將到來的時候達到最高點,互聯網業因為YAHOO等公司的成功而變的瘋狂起來。比爾·蓋茨、楊致遠和李思明之流帶來了一個不好的影響,許多年輕的大學生放棄了自己的學業,去追求所謂的成功,這種成功的機率實在是太小了。他們的黃金時間本應該在圖書館與實驗室度過的,而不是穿著西裝打著領帶跟風險投資人共進晚餐,並談論股權與商業策略之類的事情!”
大學生休學或者退學創業,是1995年上半年的一個熱鬧話題,並且是一個全球性的話題。就連互聯網事業剛剛起步的中國也在談論這一新鮮名詞,伴隨著計算機日益進入中國的學校、企業,中國新一代年輕精英們也開始以極大的熱情投入進來,而且看上去一個網站的建設並非需要太多的投入——一臺服務器,幾臺電腦而已。互聯網就像一位打扮地花枝招展的大眾情人,無數人吹捧、追逐,它本身也是飛速發展中快速膨脹,大多數像氣球一樣被人吹起,要麽爆炸要麽隨風飄走。
人們在驚嘆YAHOO的成功上市的巨大勝利之時,大多數人驚奇地發現,原來這家公司上市說明書上明確記載著它除了兩位創始人之外的最大股東——美國加州微科創投有限公司。人們很快找到這家公司的真正主人,香港微科創投有限公司,而這家公司的股東卻是鼎鼎大名的李思明和另外30位香港富豪。
“為什麽又是他?”美國人大聲地質問自己,仿佛自己精心烹飪的美餐被一位不速之客給奪走一般。
“難道YAHOO公司是另外一個微軟?”投資家們一邊扼腕長嘆自己沒能抓住機會,一邊發出這樣的疑問。
“這個世道真的變了,李思明又一次證明了自己在科技投資上的超人眼光,什麽時候才能讓我們看到他失敗一次?”更多的人卻是在想這個問題。
而微科創投的其他股東們,香港的30名富豪再一次被李思明給征服了。那些當初給微科創投投入原始股本較少的富豪們腸子都悔青了。
“李先生,您還要不要擴大股本?您出個價,我絕不退縮!”富豪們追著李思明要求道。
李思明成了1995年上半年的“話題人物”,幸虧不是“問題人物”。他又一次證明了自己的商業投資上的眼光,只不過他本人並不這麽看。
“我只是尊重歷史而已,不賺才怪呢!”李思明一邊在心裏偷笑,一邊對著媒體大談微科創制的總經理陳仕豪是如何如何專業,另一邊又在搜索枯腸地尋找著下一個可以下手的有利可圖的目標。
《時代》周刊又一次將李思明列為一期的封面人物,這是他第12次還是第13次上了這個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影響力的期刊的封面?恐怕《時代》周刊的總編輯也不太清楚了。反正李思明這個很有傳奇性的人物的身上總是有很多東西可以寫,並且有關於他的新聞總是令人很感興趣。只要讀者感興趣,只要有新聞可挖,誰管他上封面一百次還是一千次呢?李思明的個人歷史包括在美國好萊塢的歷史,又一次被翻出來炒成一盤美味大餐,就連當年李思明在好萊塢時盛傳一時後來被證明是假新聞的緋聞也被拿出了調侃一番。
人們開始關註李思明對外的每次公開露面時的談話,希望從中找出下一個可能會很賺錢的買賣的端倪,李思明也一度就像美聯儲的主席格林斯潘大爺一樣,是“金口玉言”。
“他即使是個送漢堡包外賣的,我想他也一定會不費吹毫之力就讓人很開心地花高價訂購,那漢堡包也一定是與眾不同,一定像一架波音747飛機一般巨大無比!”股神巴菲特用這種調侃的語氣評價人們對李思明的景仰之情。
就在人們熱烈地談論“話題人物”李思明的時候,他卻正率領微星中央研究院的12名年輕的院士在北京亮相,這就是5月26日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這是他們的首次公開集體亮相,成了這中國最重要的科學大會的整場的焦點:
從來就沒有一家公司擁有這麽多的院士級人物,更何況是一家私營公司,而且都是歸國的留學生,不是挖墻腳而來的。
從來就沒有看到過如些多的院士是這麽的年輕,平均年齡只有39歲,但是他們在集成電路、電子工程、微電子光刻技術、先進制造、新材料、計算機芯片和無線通信等領域,代表著世界一流的水準。
也從來就沒有看到過這麽多如此富有的院士,他們12個人獲得微星科技集團贈予的股票的總價值達到了21億元人民幣,他們是知識經濟的代表,他們說明了一個科技人員的市場價值所在。
李思明應邀作了主題演講,一個人成名了,影響力大了,就得招人惦記,這演講也是一樣。李思明很樂意借這個全國最高水平的科技大會,宣傳著自己的理念:
“當今世界的差距就在於知識的差距。過去我們農民兄弟種田靠天吃飯,能否解決十多億人口吃飯問題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現在我們可以在病蟲害防治、農業灌溉系統包括雜交水稻上下功夫,提高糧食單位面積產量。這就是知識的價值。我們可以讓自然界廣泛分布的二氧化矽變成價值上千美元的計算機芯片,這也是知識的價值。”
“今天我很榮幸地跟各位代表分享一下我們微星科技的經驗,首先要從企業根本原則上保證有足夠的資金投入。我們微星科技每年的收入的資金中用於科技投入的就達到10%的比例,發達國家的經驗是4%,我們比別人落後,所以我們更要提高科技投入的比例。”
“在這個風起雲湧的知識經濟大潮中,技術的鴻溝將用比歷史上重大技術變革更快地速度加大從此岸到彼岸的距離。要保證我們科技事業的趕超發達國家,國家和企業都必須加大投入,政府資金是有限的,但是我們其實有很多民間的力量可以使用。微科創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為什麽不可以讓更多的微科創投出現呢?利用更多的民間力量,發展高新技術,而並非一味地仰仗政府的力量!”
“第一,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理念。據我了解,全世界科技移民的40%被吸引到了美國,在全美從事科學和工程項目工作的人員中有72%出生在發展中國家,目前僅在矽谷地區供職的中國科技人才至少有5萬人,他們當中大多數是我們各高校的優秀畢業生或者科研單位的年輕人。認真分析我國人才流失的原因,我們不能不看到自身在管理理念上的落後,有人一談到這個問題就說是待遇差,這固然是一個原因,但關鍵問題就在於重物輕人。國內有些研究單位包括企業十分重視研究設備的擁有和配置,他們津津樂道的往往是實驗設備和儀器,好像這些才是研究所的實力和水平。應當說他們重視的不是人才,而是設備。但是,即使是最先進的設備,幾年以後也會變得不先進了。沒有人才,即使有最先進的設備,也不會產生出什麽像樣的研究成果。
我們微星中央研究院曾在一場大火之中燒了三分之二,而數年積累的各種研究資料和文字成果包括設備也付之一炬,但是我們並不畏懼,因為所有科研人員還很健康地活著,沒有一個人受傷,而且活得更加精彩!
第二,造就開放的科學環境。現代科學越來越趨向於覆雜和綜合,許多重大科學成就的取得,往往都是來自於交叉和邊緣學科,我們微星中央研究院所有的小組都是交叉的,每一個小組的研究都要考慮到其他小組和科學領域,這一個個小組的成員所學的專業卻大相徑庭。一部手機它不僅是通訊基礎技術的成果,也是芯片技術的結晶,也是新材料的應用,同時也是先進制造技術的應用,你還要考慮到東西方顧客的手型差異和審美心理學。
第三,我國科學界比較缺乏應有的批判精神,這與傳統文化中‘以和為貴’的中庸思想不能說沒有一定的聯系。在微星中央研究院內,有許多人是同學、導師關系,也有的人資歷老,是元老,有的人卻是剛從大學畢業的,但是我們必須永遠保持一個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文化氛圍。一個項目的立項必須依靠所有人的參與科學分析,確定它的可行性,而在研究過程中允許別人置疑和反對。我們允許犯錯,鼓勵競爭,鼓勵平等地就事論事地爭論。
第四,摒棄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的浮燥習性。微星中央研究院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但是我們取得重大突破卻是在1991年,也就是說我們為了心中的目標,埋頭工作了將近六年。在科學技術領域,沒有一顆對技術最虔誠的心,沒有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是不會有持續的進步的。”
李思明利用這個十分難得的機會,推銷著自己的理念。在他看來,一個微星科技集團實在是太少了,至多在少數幾個領域做到不比外國差,但是科學技術領域卻是廣泛的,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李思明希望借這個全國科技界代表雲集的大會,能夠讓更多的人腳踏實地加入進來,向著科技高峰前進。一個微星中央研究院也實在是太少了,他希望有更多的世界級中國研究院誕生,每一天都在進步,每一天都在成長,終將集腋成裘,讓科技的小溪匯成一條奔騰的大河。
“話題人物”李思明這次上了《人民日報》,這“話題人物”他是想甩也甩不掉了,他在北京精彩的演講被全文刊出,並且得到了官方高度的肯定。
他應當感到欣慰。人們在驚嘆微星科技集團的科技實力和財富神話的同時,同時也在反思、學習和模仿。至少,在深圳已經形成了一種整體向上的積極的風氣,在這個越來越吸引著有志於科技創新的地方,中興和華為以及剛剛把總部遷到深圳的聯想集團都早已經建立了類似於微星中央研究院的研究體制,投入巨資,也分別跟微星中央研究院展開從基礎研究到應用技術方面的合作。一大批企業特別是那些私營高新技術企業也紛紛制定政策,給予科研人員重獎或者股份。
當然也有的公司只是學了點皮毛,比如CEO、CFO、COO和CTO這些頭銜如天上的星星一樣爭奇鬥艷。
李思明憑借他創造的科技與財富神話,正越來越發揮著它的巨大影響力,他不僅在科技界、企業界和學術界產生了影響,即使在政界,李思明也日益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比如在全國科學技術大學召開不久,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確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上,風險投資相關的法律政策出臺,並且深圳創業板股票市場的建設加快。並在三個月內,北京和深圳共有七家風險投資公司誕生,這將成為中國高科技企業的首批“孵化器”。
“即使把我關在果殼裏,仍然自以為無限空間之王!”莎士比亞《哈姆雷特》裏的一句臺詞,這就是科學探索至尊至上的理想境界,是世界上所有科學家們夢寐以求的自由王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看看比爾·蓋茨吧!他這個前哈佛學生沒有完成學業就成了老板,剛剛成了這個星球最富有的人;看看甲骨文公司的埃裏森吧!這個讀了三家大學都沒能畢業的家夥,沒上過一堂計算機課,並不妨礙他成為程序員和軟件公司的老板;看看邁克爾·戴爾吧!這個才30歲的家夥,中學畢業後戴爾遵父母之命進入德克薩斯大學選修醫學,大學第二年因過度迷戀電腦和立志在PC機領域有所建樹而退學,如今他的公司已經成了全球五百強企業,並在前年就成為全球五大計算機系統制造商之一。對了,還有那位中國人李思明,不是也沒按部就班地讀完大學嗎?
所以,如果你認為你不比以上的人物差,就休學或者幹脆退學創業吧!你還等著那一張畢業文憑並眼睜睜地看著機會從眼前白白流走嗎?
現在這個名單又加上了兩位,那就是YAHOO的兩位創始人,斯坦福大學兩位博士生楊致遠和大衛·費洛,準確地說他們要高上一等,因為他們只是沒能完成博士論文就投身互聯網的博士生而已,至少還有一張碩士文憑。
1995年4月12日,YAHOO正式在華爾街上市,上市第一天的股票總價達到5億美元,事實上,YAHOO股票上市首日便上漲154%,而網景上市的第一天,才上漲102%,其它一般公司不過百分之幾。這家剛上市公司的股票引得各界人士爭先購買,致使股價瘋狂上漲。一夜之間,兩位美國青年名垂青史,步入億萬富翁之列。這是90年代的“車庫傳奇”,這無疑為美國這個崇尚個人成功的國度,再次樹起青年一代的偶像。YAHOO的成功在全美以至臺灣刮起了一股創業旋風,大學生們不再追求進入待遇優厚的公司或者攻讀什麽MBA,他們二、三個自成一夥,殺入互聯網絡,像當年開拓西部荒野的牛仔,義無反顧。
互聯網的偉大意義在於,讓所有有機會染指這一新興事物的年輕人們的心開始跳躍,似乎並不需要太大的努力就可以成功。年輕人們變的不安份起來。也許是對財富的渴望和出人頭地的偉大夢想,促成了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大誘因,年輕人們開始狂躁不安,從加州到紐約,從紐約到臺北,從臺北到北京,從美國到歐洲,從歐洲到日本,無數的年輕人們投身到了洶湧澎湃的互聯網大潮之中。風險投資者也懷揣著大額的支票,到處尋找著下一個YAHOO、下一個網景或者下一個微軟。
無數大學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紛紛放棄了自己的學業,追尋著蓋茨、戴爾等人的足跡,滿懷夢想義無反顧地創業。
“如果我也休學或者幹脆退學,創立自己的公司,我也能成功,也能出人頭地!”年輕人都這麽想。
去創業吧!也許你就成了蓋茨第二戴爾第二,有大把大把的金錢等著你,有無數次機會在諸如《財富》雜志上露面,還有可能讓自己成為更多的年輕的後輩們偶像。
這個知識經濟時代實在太瘋狂,一拔又一拔富有理想和冒險精神的年輕大學生們投身到新興的互聯網之中,教育家、大學校長和社會觀察家們發出了一串又一串的警告:
“過去幾年之中,美國大學的在校學生休學、退學的比例一直在增加,在1995年夏天即將到來的時候達到最高點,互聯網業因為YAHOO等公司的成功而變的瘋狂起來。比爾·蓋茨、楊致遠和李思明之流帶來了一個不好的影響,許多年輕的大學生放棄了自己的學業,去追求所謂的成功,這種成功的機率實在是太小了。他們的黃金時間本應該在圖書館與實驗室度過的,而不是穿著西裝打著領帶跟風險投資人共進晚餐,並談論股權與商業策略之類的事情!”
大學生休學或者退學創業,是1995年上半年的一個熱鬧話題,並且是一個全球性的話題。就連互聯網事業剛剛起步的中國也在談論這一新鮮名詞,伴隨著計算機日益進入中國的學校、企業,中國新一代年輕精英們也開始以極大的熱情投入進來,而且看上去一個網站的建設並非需要太多的投入——一臺服務器,幾臺電腦而已。互聯網就像一位打扮地花枝招展的大眾情人,無數人吹捧、追逐,它本身也是飛速發展中快速膨脹,大多數像氣球一樣被人吹起,要麽爆炸要麽隨風飄走。
人們在驚嘆YAHOO的成功上市的巨大勝利之時,大多數人驚奇地發現,原來這家公司上市說明書上明確記載著它除了兩位創始人之外的最大股東——美國加州微科創投有限公司。人們很快找到這家公司的真正主人,香港微科創投有限公司,而這家公司的股東卻是鼎鼎大名的李思明和另外30位香港富豪。
“為什麽又是他?”美國人大聲地質問自己,仿佛自己精心烹飪的美餐被一位不速之客給奪走一般。
“難道YAHOO公司是另外一個微軟?”投資家們一邊扼腕長嘆自己沒能抓住機會,一邊發出這樣的疑問。
“這個世道真的變了,李思明又一次證明了自己在科技投資上的超人眼光,什麽時候才能讓我們看到他失敗一次?”更多的人卻是在想這個問題。
而微科創投的其他股東們,香港的30名富豪再一次被李思明給征服了。那些當初給微科創投投入原始股本較少的富豪們腸子都悔青了。
“李先生,您還要不要擴大股本?您出個價,我絕不退縮!”富豪們追著李思明要求道。
李思明成了1995年上半年的“話題人物”,幸虧不是“問題人物”。他又一次證明了自己的商業投資上的眼光,只不過他本人並不這麽看。
“我只是尊重歷史而已,不賺才怪呢!”李思明一邊在心裏偷笑,一邊對著媒體大談微科創制的總經理陳仕豪是如何如何專業,另一邊又在搜索枯腸地尋找著下一個可以下手的有利可圖的目標。
《時代》周刊又一次將李思明列為一期的封面人物,這是他第12次還是第13次上了這個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影響力的期刊的封面?恐怕《時代》周刊的總編輯也不太清楚了。反正李思明這個很有傳奇性的人物的身上總是有很多東西可以寫,並且有關於他的新聞總是令人很感興趣。只要讀者感興趣,只要有新聞可挖,誰管他上封面一百次還是一千次呢?李思明的個人歷史包括在美國好萊塢的歷史,又一次被翻出來炒成一盤美味大餐,就連當年李思明在好萊塢時盛傳一時後來被證明是假新聞的緋聞也被拿出了調侃一番。
人們開始關註李思明對外的每次公開露面時的談話,希望從中找出下一個可能會很賺錢的買賣的端倪,李思明也一度就像美聯儲的主席格林斯潘大爺一樣,是“金口玉言”。
“他即使是個送漢堡包外賣的,我想他也一定會不費吹毫之力就讓人很開心地花高價訂購,那漢堡包也一定是與眾不同,一定像一架波音747飛機一般巨大無比!”股神巴菲特用這種調侃的語氣評價人們對李思明的景仰之情。
就在人們熱烈地談論“話題人物”李思明的時候,他卻正率領微星中央研究院的12名年輕的院士在北京亮相,這就是5月26日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這是他們的首次公開集體亮相,成了這中國最重要的科學大會的整場的焦點:
從來就沒有一家公司擁有這麽多的院士級人物,更何況是一家私營公司,而且都是歸國的留學生,不是挖墻腳而來的。
從來就沒有看到過如些多的院士是這麽的年輕,平均年齡只有39歲,但是他們在集成電路、電子工程、微電子光刻技術、先進制造、新材料、計算機芯片和無線通信等領域,代表著世界一流的水準。
也從來就沒有看到過這麽多如此富有的院士,他們12個人獲得微星科技集團贈予的股票的總價值達到了21億元人民幣,他們是知識經濟的代表,他們說明了一個科技人員的市場價值所在。
李思明應邀作了主題演講,一個人成名了,影響力大了,就得招人惦記,這演講也是一樣。李思明很樂意借這個全國最高水平的科技大會,宣傳著自己的理念:
“當今世界的差距就在於知識的差距。過去我們農民兄弟種田靠天吃飯,能否解決十多億人口吃飯問題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現在我們可以在病蟲害防治、農業灌溉系統包括雜交水稻上下功夫,提高糧食單位面積產量。這就是知識的價值。我們可以讓自然界廣泛分布的二氧化矽變成價值上千美元的計算機芯片,這也是知識的價值。”
“今天我很榮幸地跟各位代表分享一下我們微星科技的經驗,首先要從企業根本原則上保證有足夠的資金投入。我們微星科技每年的收入的資金中用於科技投入的就達到10%的比例,發達國家的經驗是4%,我們比別人落後,所以我們更要提高科技投入的比例。”
“在這個風起雲湧的知識經濟大潮中,技術的鴻溝將用比歷史上重大技術變革更快地速度加大從此岸到彼岸的距離。要保證我們科技事業的趕超發達國家,國家和企業都必須加大投入,政府資金是有限的,但是我們其實有很多民間的力量可以使用。微科創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為什麽不可以讓更多的微科創投出現呢?利用更多的民間力量,發展高新技術,而並非一味地仰仗政府的力量!”
“第一,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理念。據我了解,全世界科技移民的40%被吸引到了美國,在全美從事科學和工程項目工作的人員中有72%出生在發展中國家,目前僅在矽谷地區供職的中國科技人才至少有5萬人,他們當中大多數是我們各高校的優秀畢業生或者科研單位的年輕人。認真分析我國人才流失的原因,我們不能不看到自身在管理理念上的落後,有人一談到這個問題就說是待遇差,這固然是一個原因,但關鍵問題就在於重物輕人。國內有些研究單位包括企業十分重視研究設備的擁有和配置,他們津津樂道的往往是實驗設備和儀器,好像這些才是研究所的實力和水平。應當說他們重視的不是人才,而是設備。但是,即使是最先進的設備,幾年以後也會變得不先進了。沒有人才,即使有最先進的設備,也不會產生出什麽像樣的研究成果。
我們微星中央研究院曾在一場大火之中燒了三分之二,而數年積累的各種研究資料和文字成果包括設備也付之一炬,但是我們並不畏懼,因為所有科研人員還很健康地活著,沒有一個人受傷,而且活得更加精彩!
第二,造就開放的科學環境。現代科學越來越趨向於覆雜和綜合,許多重大科學成就的取得,往往都是來自於交叉和邊緣學科,我們微星中央研究院所有的小組都是交叉的,每一個小組的研究都要考慮到其他小組和科學領域,這一個個小組的成員所學的專業卻大相徑庭。一部手機它不僅是通訊基礎技術的成果,也是芯片技術的結晶,也是新材料的應用,同時也是先進制造技術的應用,你還要考慮到東西方顧客的手型差異和審美心理學。
第三,我國科學界比較缺乏應有的批判精神,這與傳統文化中‘以和為貴’的中庸思想不能說沒有一定的聯系。在微星中央研究院內,有許多人是同學、導師關系,也有的人資歷老,是元老,有的人卻是剛從大學畢業的,但是我們必須永遠保持一個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文化氛圍。一個項目的立項必須依靠所有人的參與科學分析,確定它的可行性,而在研究過程中允許別人置疑和反對。我們允許犯錯,鼓勵競爭,鼓勵平等地就事論事地爭論。
第四,摒棄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的浮燥習性。微星中央研究院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但是我們取得重大突破卻是在1991年,也就是說我們為了心中的目標,埋頭工作了將近六年。在科學技術領域,沒有一顆對技術最虔誠的心,沒有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是不會有持續的進步的。”
李思明利用這個十分難得的機會,推銷著自己的理念。在他看來,一個微星科技集團實在是太少了,至多在少數幾個領域做到不比外國差,但是科學技術領域卻是廣泛的,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李思明希望借這個全國科技界代表雲集的大會,能夠讓更多的人腳踏實地加入進來,向著科技高峰前進。一個微星中央研究院也實在是太少了,他希望有更多的世界級中國研究院誕生,每一天都在進步,每一天都在成長,終將集腋成裘,讓科技的小溪匯成一條奔騰的大河。
“話題人物”李思明這次上了《人民日報》,這“話題人物”他是想甩也甩不掉了,他在北京精彩的演講被全文刊出,並且得到了官方高度的肯定。
他應當感到欣慰。人們在驚嘆微星科技集團的科技實力和財富神話的同時,同時也在反思、學習和模仿。至少,在深圳已經形成了一種整體向上的積極的風氣,在這個越來越吸引著有志於科技創新的地方,中興和華為以及剛剛把總部遷到深圳的聯想集團都早已經建立了類似於微星中央研究院的研究體制,投入巨資,也分別跟微星中央研究院展開從基礎研究到應用技術方面的合作。一大批企業特別是那些私營高新技術企業也紛紛制定政策,給予科研人員重獎或者股份。
當然也有的公司只是學了點皮毛,比如CEO、CFO、COO和CTO這些頭銜如天上的星星一樣爭奇鬥艷。
李思明憑借他創造的科技與財富神話,正越來越發揮著它的巨大影響力,他不僅在科技界、企業界和學術界產生了影響,即使在政界,李思明也日益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比如在全國科學技術大學召開不久,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確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上,風險投資相關的法律政策出臺,並且深圳創業板股票市場的建設加快。並在三個月內,北京和深圳共有七家風險投資公司誕生,這將成為中國高科技企業的首批“孵化器”。
“即使把我關在果殼裏,仍然自以為無限空間之王!”莎士比亞《哈姆雷特》裏的一句臺詞,這就是科學探索至尊至上的理想境界,是世界上所有科學家們夢寐以求的自由王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