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七章突襲(五)
關燈
小
中
大
不管侯君集和王保保兩人有著怎樣的猜測,三千玄甲軍卻是結結實實地在這無名渡口處的大營呆了整整一天的時間。
清晨的小雪飄飄灑灑,到傍晚十分已經成了漫天的鵝毛大雪,若是一般將領看到這種情況肯定會大罵賊老天不願成人之美,但李世民卻頗為欣喜,這次突襲的開端絕對算不上完美,但在他看來,老天還算給面子,他心心念念的大雪終於還是下了起來,雖說晚了那麽一天,但還算及時。
在北地生活過的人都清楚,雪天往往會比平常冬日要暖和上一些,除非一些特殊天氣之外,大雪和朔風並不是共存的,而只要沒有了寒風之後,冬日其實也並非那麽難以忍受。更別說對於正在行軍打仗的人們來說,大雪無疑是隱藏蹤跡的一種好辦法。
張揚既然已經把他麾下的大軍派到了此處,那就說明整個晉軍如今應該是處於防範的姿態,想來桑幹城也應該如此。既然是防範,那派出的斥候必然不會很多,至少和要主動進攻之時無法相比,這無疑是一個絕好的消息。
雪一直下到了天色全黑也沒有停止的跡象,放眼望去,眼中滿是白茫茫的一片,就如同給大地鋪上了一層潔白的地毯一般。好處是不少,可那些都不是普通士卒該考慮的,他們只知道這場大雪對他們來說絕對算不上什麽好事。
不到三千的玄甲軍將士們牽著自己的戰馬,從擁擠的營寨之中出來,踉踉蹌蹌地向著南方行進,融化的雪水很快就浸濕了他們的戰靴和褲腳,那種滋味很難用語言來形容,但絕對談不上好受。
從高句麗寒風中穿梭而來的高句麗將士強悍之處無需細說,耐寒的本領也不需要多談,但就算如此,在他們行進在幽州的風雪之中時,同樣也只能叫苦連連。
畏寒是人的本性,人的忍耐則都是有限度的,如果讓江南的將士來穿越這風雪,可能此時已經有不少人倒下了,高句麗將士要強上不少,但如果真算起來的話,往年的如此時節他們都是在溫暖的營帳和屋宇之中度過的,耐寒性雖然比江南的將士強上不少,但也有限的很。
夜色漸漸變得深沈,就在眾人埋頭趕路的當口,誰都沒有註意到大雪什麽時候竟然停了下來,天上厚重的烏雲隨著大雪消散於無形,皎潔的明月露出它的面容,將天地間灑上一層清輝,北風隨之而起,更增添了幾分寒涼。
這個時候,被凍得面色鐵青的高句麗將士也終於看到了那座聳立在風月之中的桑幹城。
桑幹縣城不算什麽大城,城墻不高,而且全部都是泥土壘成的,當然,在代郡這個邊郡之中,想要找到足夠的青石來築城其實也是一件頗為不現實的事。
不過,距離桑幹縣不遠就是用青石壘成的長城,但是這其實並沒有什麽可比性,長城這個東西不管是在韓趙魏的戰國時期,還是秦統一六國之後,都是一種全國性的大工程,旁的暫且不說,當年秦始皇發動數十萬民夫,幾乎是舉全國之力來修築長城,所以哪怕代郡缺少青石也無需擔心。
可桑幹縣城卻不同,作為一個個普普通通的縣城,甚至連代郡的郡治都不是,怎麽有和長城這種奇跡相比較的資格?
至於桑幹縣城中的居民,如果往上倒一倒的話,其實原汁原味的本地居民很少,大都是當年修築長城時民夫和看管他們將士的後裔。其實也不難理解,幽州苦寒,代郡又是邊郡,正常人又有誰會往此地跑?若不是此地緊鄰長城,肩負著為駐守長城的大軍一個落腳地方的任務的話,只怕此地連百姓的身影也難以看見。
幽、並兩州像這樣的縣城很多,只是隨著南匈奴的內遷,鮮卑崛起,東漢的無能等等因素在內,並州失去了上郡、五原、雲中等郡,否則的話,並州邊境的情況其實比幽州強不了多少,而這也是張揚在占據整個草原之後,遲遲沒有將這些郡縣覆置的原因。沒人,你光是恢覆這些郡縣又有什麽意義呢?
三國人口銳減,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甚至有些史書一度曾出現到三國時期,人口最少之時只有九百萬人口的記載。不過如今看來,這個記載的靠譜性應該不怎麽高,如果硬要說的話,因為諸侯割據,給中央朝廷納稅的人口還有九百萬還差不多。
不過就算如此,因為黃巾之亂、諸侯割據等等因素,人口銳減是不爭的事實,在張揚看來,等到天下平定,人口增多的時候,再恢覆這些州郡同樣不遲。
而由於當年修築長城的規模,使得桑幹縣城的占地一點都不小,再加上這裏地處邊境,時常會有中原商人和漠北胡族前來互市,所以這裏以往雖然不能算做繁華,但其實也差不到哪去。
可現在嘛,自高句麗南下之後,無數漢人百姓南逃,其餘不曾逃走的也被高句麗人集中到了幾個有數的大城之中,再加上張揚兵進代郡,直逼薊縣,使得原本駐守在桑幹縣的高句麗士卒被撤走,之後再被晉軍占領,這座城池也就變成了一個標準的大兵營。
桑幹縣的人馬不多,四千步卒,一千騎兵,五千人馬就是整個桑幹縣的全部兵力。
騎兵不多,這倒不是張揚小氣,而是戰馬不耐嚴寒,代縣有從草原源源不斷運送而來的煤炭,再往桑幹縣送的話,耗時耗力,而且桑幹縣大軍的主要任務是駐守,攻防戰中騎兵的作用遠遠比不上步卒,這就是桑幹縣步卒比騎兵要多的全部理由。
至於說統軍將領,嚴格來說,桑幹縣並沒有一個真正能夠統率五千人馬的大將,而是由三個校尉來分派統率麾下的人馬。
其中韓永的頂頭上司韓德算一個,作為新晉崛起的小將,他的官職並不高,一介校尉,統率的兵馬也只有那一千騎兵。
另外兩個統軍將領一個名叫王淩,一個名叫牽弘,他們兩人同為步軍校尉,各自統率兩千步卒。
其中王淩為太原王氏子,今年三十餘歲,如果算輩分的話,他是司徒王允的侄子。這麽大的年紀和一群小將同等官職,若是一般人看來,定然會以為他是一個廢物,只憑家世才擔任這個官職,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王淩的能力不差,至少張揚在系統檢測之後得出的結論來看,此人統率和智力雙80,武力和內政也在70以上,算是一個四項全能的全面性人才,至於職位不高,一來,張揚壓制世家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不算奇怪。二來,此人是個降將,一開始在許昌曹操的麾下擔任官職,後來許昌城破才順勢投靠的張揚,所以官職不高。
另外一個牽弘則是正兒八經的小將,今年不過十八歲,來歷也不普通,正是張揚軍法司統領牽招的次子,剛毅正直頗有其父之風,武藝、兵法又經過馬超、劉伯溫等人的教導,算是將二代中和典滿一樣,為官較早的之一。不過因為年紀太小,再加上他的老爹剛正無比,一直在壓制他,所以他升官的速度遠遠無法和比他大一些典滿、馬岱等人比較,如今同樣也只是一個校尉。
張揚安排他們三人駐守桑幹縣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一來嘛,桑幹縣確實需要一些忠心之人前來看守,牽弘和韓德都算根正苗紅,不可能有什麽背叛的想法,王淩的心思雖然還不清楚,但有他們兩人在,哪怕有什麽想法也無法翻天。二來,自然是錘煉小將,韓德在京兆大戰之時好歹露了露臉,可惜卻沒撈到什麽戰機,牽弘則根本沒有經歷過什麽大戰,張揚把他們安排在這裏,自然是覺得此處應當不會有什麽戰事,但卻能感受一下大戰的氣氛,又有王淩這員老將看著,不會出什麽大事。
至於幾個人的關系,其實談不上和睦,韓德是涼州人,平日不休邊幅,為人大大咧咧,沒有什麽心計,但卻不太看得慣王淩這個世家出身,又是降將的老家夥。
至於牽弘,他繼承了牽招的剛正,對任何人都是一副公事公辦,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樣子,別人自然也難以親近。
而王淩呢,他是一個降人,雖說有太原王家為後盾,不像王保保那種根本沒有根底的降將,但張揚對世家不喜不是什麽秘密,王淩在官場縱橫十餘年,又有世家大族的處世之道,自然不會跟誰表現的太過親近。
張揚麾下的派系之爭其實在此時的桑幹縣就有很深的體現,元從系、世家系、涼州系,另外還有什麽並州系、益州系等等,不一而足。這是爭霸天下必須所要經歷的,甚至張揚登上那個至尊之位之後也無法消除,只能聽之任之。
當然,他們三人都不是什麽蠢貨,都清楚的知道該如何約束麾下的將士,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之間並沒有什麽直接的利益沖突。
誰都沒有獨自統率這五千大軍的資格,而且守這個破縣城也算不上什麽功勞,自然也沒人會去爭。
於是乎,五千大軍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三部,牽弘駐紮在城南,王淩則駐紮在城西,兼顧城北,韓猛兵力最少,駐紮在東城。
三部兵馬涇渭分明,也算是各司其職,井水不犯河水,有事一起商量,目前的桑幹城中大概就是這麽一副景象。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清晨的小雪飄飄灑灑,到傍晚十分已經成了漫天的鵝毛大雪,若是一般將領看到這種情況肯定會大罵賊老天不願成人之美,但李世民卻頗為欣喜,這次突襲的開端絕對算不上完美,但在他看來,老天還算給面子,他心心念念的大雪終於還是下了起來,雖說晚了那麽一天,但還算及時。
在北地生活過的人都清楚,雪天往往會比平常冬日要暖和上一些,除非一些特殊天氣之外,大雪和朔風並不是共存的,而只要沒有了寒風之後,冬日其實也並非那麽難以忍受。更別說對於正在行軍打仗的人們來說,大雪無疑是隱藏蹤跡的一種好辦法。
張揚既然已經把他麾下的大軍派到了此處,那就說明整個晉軍如今應該是處於防範的姿態,想來桑幹城也應該如此。既然是防範,那派出的斥候必然不會很多,至少和要主動進攻之時無法相比,這無疑是一個絕好的消息。
雪一直下到了天色全黑也沒有停止的跡象,放眼望去,眼中滿是白茫茫的一片,就如同給大地鋪上了一層潔白的地毯一般。好處是不少,可那些都不是普通士卒該考慮的,他們只知道這場大雪對他們來說絕對算不上什麽好事。
不到三千的玄甲軍將士們牽著自己的戰馬,從擁擠的營寨之中出來,踉踉蹌蹌地向著南方行進,融化的雪水很快就浸濕了他們的戰靴和褲腳,那種滋味很難用語言來形容,但絕對談不上好受。
從高句麗寒風中穿梭而來的高句麗將士強悍之處無需細說,耐寒的本領也不需要多談,但就算如此,在他們行進在幽州的風雪之中時,同樣也只能叫苦連連。
畏寒是人的本性,人的忍耐則都是有限度的,如果讓江南的將士來穿越這風雪,可能此時已經有不少人倒下了,高句麗將士要強上不少,但如果真算起來的話,往年的如此時節他們都是在溫暖的營帳和屋宇之中度過的,耐寒性雖然比江南的將士強上不少,但也有限的很。
夜色漸漸變得深沈,就在眾人埋頭趕路的當口,誰都沒有註意到大雪什麽時候竟然停了下來,天上厚重的烏雲隨著大雪消散於無形,皎潔的明月露出它的面容,將天地間灑上一層清輝,北風隨之而起,更增添了幾分寒涼。
這個時候,被凍得面色鐵青的高句麗將士也終於看到了那座聳立在風月之中的桑幹城。
桑幹縣城不算什麽大城,城墻不高,而且全部都是泥土壘成的,當然,在代郡這個邊郡之中,想要找到足夠的青石來築城其實也是一件頗為不現實的事。
不過,距離桑幹縣不遠就是用青石壘成的長城,但是這其實並沒有什麽可比性,長城這個東西不管是在韓趙魏的戰國時期,還是秦統一六國之後,都是一種全國性的大工程,旁的暫且不說,當年秦始皇發動數十萬民夫,幾乎是舉全國之力來修築長城,所以哪怕代郡缺少青石也無需擔心。
可桑幹縣城卻不同,作為一個個普普通通的縣城,甚至連代郡的郡治都不是,怎麽有和長城這種奇跡相比較的資格?
至於桑幹縣城中的居民,如果往上倒一倒的話,其實原汁原味的本地居民很少,大都是當年修築長城時民夫和看管他們將士的後裔。其實也不難理解,幽州苦寒,代郡又是邊郡,正常人又有誰會往此地跑?若不是此地緊鄰長城,肩負著為駐守長城的大軍一個落腳地方的任務的話,只怕此地連百姓的身影也難以看見。
幽、並兩州像這樣的縣城很多,只是隨著南匈奴的內遷,鮮卑崛起,東漢的無能等等因素在內,並州失去了上郡、五原、雲中等郡,否則的話,並州邊境的情況其實比幽州強不了多少,而這也是張揚在占據整個草原之後,遲遲沒有將這些郡縣覆置的原因。沒人,你光是恢覆這些郡縣又有什麽意義呢?
三國人口銳減,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甚至有些史書一度曾出現到三國時期,人口最少之時只有九百萬人口的記載。不過如今看來,這個記載的靠譜性應該不怎麽高,如果硬要說的話,因為諸侯割據,給中央朝廷納稅的人口還有九百萬還差不多。
不過就算如此,因為黃巾之亂、諸侯割據等等因素,人口銳減是不爭的事實,在張揚看來,等到天下平定,人口增多的時候,再恢覆這些州郡同樣不遲。
而由於當年修築長城的規模,使得桑幹縣城的占地一點都不小,再加上這裏地處邊境,時常會有中原商人和漠北胡族前來互市,所以這裏以往雖然不能算做繁華,但其實也差不到哪去。
可現在嘛,自高句麗南下之後,無數漢人百姓南逃,其餘不曾逃走的也被高句麗人集中到了幾個有數的大城之中,再加上張揚兵進代郡,直逼薊縣,使得原本駐守在桑幹縣的高句麗士卒被撤走,之後再被晉軍占領,這座城池也就變成了一個標準的大兵營。
桑幹縣的人馬不多,四千步卒,一千騎兵,五千人馬就是整個桑幹縣的全部兵力。
騎兵不多,這倒不是張揚小氣,而是戰馬不耐嚴寒,代縣有從草原源源不斷運送而來的煤炭,再往桑幹縣送的話,耗時耗力,而且桑幹縣大軍的主要任務是駐守,攻防戰中騎兵的作用遠遠比不上步卒,這就是桑幹縣步卒比騎兵要多的全部理由。
至於說統軍將領,嚴格來說,桑幹縣並沒有一個真正能夠統率五千人馬的大將,而是由三個校尉來分派統率麾下的人馬。
其中韓永的頂頭上司韓德算一個,作為新晉崛起的小將,他的官職並不高,一介校尉,統率的兵馬也只有那一千騎兵。
另外兩個統軍將領一個名叫王淩,一個名叫牽弘,他們兩人同為步軍校尉,各自統率兩千步卒。
其中王淩為太原王氏子,今年三十餘歲,如果算輩分的話,他是司徒王允的侄子。這麽大的年紀和一群小將同等官職,若是一般人看來,定然會以為他是一個廢物,只憑家世才擔任這個官職,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王淩的能力不差,至少張揚在系統檢測之後得出的結論來看,此人統率和智力雙80,武力和內政也在70以上,算是一個四項全能的全面性人才,至於職位不高,一來,張揚壓制世家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不算奇怪。二來,此人是個降將,一開始在許昌曹操的麾下擔任官職,後來許昌城破才順勢投靠的張揚,所以官職不高。
另外一個牽弘則是正兒八經的小將,今年不過十八歲,來歷也不普通,正是張揚軍法司統領牽招的次子,剛毅正直頗有其父之風,武藝、兵法又經過馬超、劉伯溫等人的教導,算是將二代中和典滿一樣,為官較早的之一。不過因為年紀太小,再加上他的老爹剛正無比,一直在壓制他,所以他升官的速度遠遠無法和比他大一些典滿、馬岱等人比較,如今同樣也只是一個校尉。
張揚安排他們三人駐守桑幹縣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一來嘛,桑幹縣確實需要一些忠心之人前來看守,牽弘和韓德都算根正苗紅,不可能有什麽背叛的想法,王淩的心思雖然還不清楚,但有他們兩人在,哪怕有什麽想法也無法翻天。二來,自然是錘煉小將,韓德在京兆大戰之時好歹露了露臉,可惜卻沒撈到什麽戰機,牽弘則根本沒有經歷過什麽大戰,張揚把他們安排在這裏,自然是覺得此處應當不會有什麽戰事,但卻能感受一下大戰的氣氛,又有王淩這員老將看著,不會出什麽大事。
至於幾個人的關系,其實談不上和睦,韓德是涼州人,平日不休邊幅,為人大大咧咧,沒有什麽心計,但卻不太看得慣王淩這個世家出身,又是降將的老家夥。
至於牽弘,他繼承了牽招的剛正,對任何人都是一副公事公辦,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樣子,別人自然也難以親近。
而王淩呢,他是一個降人,雖說有太原王家為後盾,不像王保保那種根本沒有根底的降將,但張揚對世家不喜不是什麽秘密,王淩在官場縱橫十餘年,又有世家大族的處世之道,自然不會跟誰表現的太過親近。
張揚麾下的派系之爭其實在此時的桑幹縣就有很深的體現,元從系、世家系、涼州系,另外還有什麽並州系、益州系等等,不一而足。這是爭霸天下必須所要經歷的,甚至張揚登上那個至尊之位之後也無法消除,只能聽之任之。
當然,他們三人都不是什麽蠢貨,都清楚的知道該如何約束麾下的將士,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之間並沒有什麽直接的利益沖突。
誰都沒有獨自統率這五千大軍的資格,而且守這個破縣城也算不上什麽功勞,自然也沒人會去爭。
於是乎,五千大軍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三部,牽弘駐紮在城南,王淩則駐紮在城西,兼顧城北,韓猛兵力最少,駐紮在東城。
三部兵馬涇渭分明,也算是各司其職,井水不犯河水,有事一起商量,目前的桑幹城中大概就是這麽一副景象。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