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八百七十八章劉璋之死

關燈
如賈詡所料,失去了周不疑這個智囊之後,漢室宗親如同無頭蒼蠅一般,四處亂撞。幾番努力,發現根本無法救出劉先之後,劉和糾結人手再次上疏,請劉辯還都洛陽。

這一次,劉辯沒有猶豫,直接下令,再敢有人提議遷都之事,按謀逆論處,有意讓晉王就國者同罪!

一道旨意,頓時掀起軒然大波。

當然,這是指在劉氏子孫中,得了指使的張揚一系十分低調,並沒有掀起半分波瀾。

以皇叔劉和為首的宗室,長跪在皇城大殿之外,請求劉辯收回旨意。

然而這一次劉辯卻表現的強勢無比,以前所未有的強硬姿態下旨道:“自朕在弘農官道被晉王救下之後,諸侯混戰不休,百姓十不存一,如今大漢能有如此局面,全賴晉王血戰百場,死不旋踵。朕非薄幸之人,況且如今飛鳥尚未盡,良弓豈能藏?特詔告天下之人,天下只要一日未平,晉王絕不就國!”

話說得漂亮,但其中卻還隱藏著另一層含義,無非就是責問以劉和為首的一眾宗室,在他劉辯差點被殺的時候,你們在何處?在天下紛亂不休的時候,你們在何處?在大漢風雨飄零的時候,你們為何不站出來維護朝綱,現在卻又想出來爭權奪利。再者說,就憑你們,真的是天下諸侯對手,又能指揮得動張揚麾下的雄兵嗎?

劉和等人不甘心,很不甘心,但如此明白的責問之意,他們還是聽得出來。

這時的他們才猛然發現,當劉辯離去之後,他們竟然連一點依仗都沒有,沒有權利,沒有兵馬,甚至連他們的名頭都成為了笑話。於是乎,哪怕再不甘心,他們也只能偃旗息鼓,不敢再在此事上糾纏。

隨後劉先和他的家人被放了出來,據毌丘興的調查,謀逆之事,與劉先無關,乃是有人陷害,至於具體是誰陷害,暫無結果,可能以後也會一直沒有結果。

這件事,本來足以讓所有宗室讓欣喜若狂,但接下來從晉王府發出的一道詔令,使得他們破口大罵。

劉先被張揚拜為晉王府尚書。

若是僅僅如此倒還罷了,但最讓劉和他們不敢置信的是,劉先竟然沒有絲毫猶豫,欣然接受!

幾乎晉陽城中所有的宗室都在咒罵,之前劉先可是宗室之中的骨幹,對抗張揚的急先鋒,怎麽只是進了一趟廷尉大牢,就立刻改變了態度?

這在劉和等人看來,是背叛,是赤果果的背叛!

但是哪怕是背叛,他們這些宗室又能如何?劉先已經貴為晉王府尚書,配享千石的俸祿,他們又怎麽敢去招惹?

暗地裏咒罵劉先的人倒是不少,但更多的卻並非是因為劉先的背叛,而是因為嫉妒。只要進了晉王府,劉先不只有了權利,還有了靠山,遠比他們這些劉辯不疼,張揚不愛的家夥要好。

相對於劉先的背叛來說,毌丘興之子毌丘儉進入晉王府擔任侍中反而沒有泛起任何的波瀾,不過這件事對於河東毌丘家來說卻是一件大事。

侍中雖然不如劉先那個尚書,但也有七百石的俸祿,對於劉先這個年過四十的人來說,剛剛二十出頭的毌丘儉擁有更加美好的前途,而且河東毌丘家再也無需擔心會步了衛家的後塵,算是一個大好的消息。

而劉辯不知是不是為了修覆張揚的關系,親自下旨為張揚賜婚,原衛將軍、溫侯之女呂玲綺下嫁張揚,封昭陽夫人。另外已故的蔡琰和如今張揚的平妻大喬也一同被封為夫人,一時之間,整個晉陽城又熱鬧起來。

張揚成親,尤其還是納妾,其實是一件小事,田豐、寇準等人不過是口頭恭賀一下,沒備什麽重禮,但這對於那些在晉陽沒有後臺的寒門士子和並、涼的豪門世家來說,卻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不過,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一件事的發生瞬間吸引了整個天下的目光。

劉璋死了!

劉璋如今的年紀並不大,只不過剛剛進入不惑之年,比張揚大將近十歲,但比曹操、袁紹兩人則要小不少。對於一個四十來歲的百姓來說,死了很正常,畢竟這個時代人們的平均壽命都很短,一般百姓哪怕生病也請不起大夫,或許一個小小的風寒便能要了性命,但對於劉璋這等諸侯來說,卻是有些不可能。

最重要的是,之前的劉璋也沒聽說有什麽災病,好端端的一個人,怎麽一下就沒了?

對於劉璋的死,眾說紛紜,但有一點卻很清楚,那就是劉璋絕對不是自然死亡,只是這兇手是誰,卻很難說清楚。

有這個動機的人不少,早些年被劉焉清楚的益州世家,不滿劉璋鎮壓的南蠻,一直窺視益州的劉表,還有剛剛拿下漢中,對益州虎視眈眈的張揚,而如今的漢中太守賈龍也有著充足的理由。

所以說一時之間,人們很難找到一個準確的兇手,不過有心找兇手的人也著實不多。

對於劉璋這個人,有人說他性情溫和,乃是少有的仁慈之主,也有人說他暗弱無能,遲早為人所吞。

總體而言,這些話其實都不錯,如果劉璋只是一個普通的漢室宗親,或者活在大漢承平的年頭,那他說不定能成為名動一方的名士,或許不會名動天下,但至少在本地應該有不小的名頭。

但可惜的是,他是劉焉之子,還生在了大漢風雲飄搖的年頭,就註定無法享受太平的生活,只能每日面對諸侯之間的爾虞我詐,相互攻伐。

可最大的問題是,作為劉焉的兒子,他並沒有繼承劉焉的權謀與手段,終究難成大事。

當然,若他真是有劉焉的本事,這個益州牧或許也輪不到他來當,福禍相依的道理並不是那麽難以理解。

劉璋一死不要緊,但益州卻不可一日無主,可劉璋有兩個兒子,究竟誰來接過益州這一大攤子事,卻成了問題。

劉璋膝下有兩子,長子名叫劉循,喜愛武藝,天性好鬥,頗有當年劉焉在幽州坐鎮之時,鎮壓異族的鐵血手段。對待建寧郡的南蠻,劉循認為應該趕盡殺絕,最重要的是,他覺得張揚在草原做得不錯,大丈夫就當如此。

二子名叫劉闡,更像他的父親劉璋,性情文和,為人恭謙,並沒有什麽紈絝子弟的習氣。視金錢如糞土,喜愛結交天下英雄,甚是得劉璋的喜愛。

在劉璋還活著的時候,兄弟兩人算得上兄友弟恭,一片和睦。但問題是,劉璋死得太過突然,沒來得及吩咐身後事,因為他年富力強的原因,平日也沒有選定自己的繼承人。

那問題也就隨之而來,兄弟兩個,究竟誰來繼承劉璋的位置?

別說是兄弟,哪怕是父子,在皇位面前反目成仇的都不是什麽少數,劉循和劉闡都不是什麽傻子,怎麽可能對劉璋留下的位置不動心?更別說還有兩幫人在其中推波助瀾。

這兩幫人也不是什麽外人,正是劉璋手下的文武。

其中一派以中郎將吳懿為首,當年隨劉焉入川時的東州系將領為骨幹,態度分明的支持劉璋的大兒子劉循。

理由也很充分,從夏啟開始,嫡長繼承便是至理,更何況劉循和劉闡乃是一母所出的親兄弟,自然就應該由兄長劉循來繼承劉璋的大位。

從這一點來說,沒有任何的問題,益州的大部分將領也都支持,所有人都挑不出毛病來。

但問題是,不管是劉璋在世的時候,還是劉璋之妻,兩兄弟的母親龐氏,都不喜歡兄長劉循,而偏愛次子劉闡。

原因也簡單,劉循不愛讀書,喜好武藝,為人不拘小節,說白了,就是有些粗魯,所以,劉璋夫妻兩人都不喜歡。

一般來說,劉璋已死,龐氏哪怕再不喜歡,一個女人的話,也做不得數,但龐氏不同,確切地說,她有一個權利不小的父親。

龐氏之父名叫龐羲,論輩分,龐羲和劉璋之父劉焉是一輩人,並且他同樣也是當年追隨劉焉入蜀的元老,資格比吳懿可老多了。

劉焉在的時候,還能壓制得住龐羲,但劉焉一死,劉璋性格又很軟弱,這就導致龐羲十分驕橫。劉循不喜歡自己這個外公,不止一次地說過如果自己登上那個位置的話,一點要好好教訓一下龐羲。就憑這點,足以讓龐羲去支持劉闡,更別說還有自家女兒的苦苦哀求。

再加上益州本土世家同樣不喜歡性格暴虐的劉循,使得這兩派的實力其實並不差多少。

於是乎,一場席卷整個益州的動亂,開始了。而害死劉璋的罪魁禍首,卻反而沒人去追查。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