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八百四十六章偃師之爭

關燈
有道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或者說千裏之堤,潰於蟻穴。

說老實話,曹操對於整個洛陽,乃至京兆的防禦,不可謂不嚴密,甚至可能發生的情況他都考慮了一個遍。

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千慮的這一失,這個蟻穴竟然只是兩個降將。

在曹操看來,三關不能說固若金湯,但絕對不應該是張揚的突破之處。兩個降將他在之前絲毫沒看出背叛的可能,更別說,三關中還有一個軒轅關在他最為信任的老部下掌控之中。

但有時候命運就是這樣,原本歷史中看似強橫無匹的袁紹,看似絲毫沒有希望獲勝的官渡之戰,轉機不也正是因為許攸這一個降人嗎?

“三關易手,曹賊再難挽回頹勢!”

幫助鄧當攻破軒轅關,斬殺呂虔之後,步騭星夜返回伊闕關,面見張揚,進言道:“大王,當務之急,是要趁曹操反應過來之前,迅速拿下偃師,斷掉曹軍從虎牢關退走的道路。騭以為,曹操一定會派重兵拿下偃師,確保退路的通暢,所以大王當早做決斷,盡快出兵!”

張揚沈思半晌,突然問道:“子山以為,何人可鎮守三關?”

步騭沒想到張揚會問自己這個問題,略微沈思片刻,道:“啟稟大王,臣不通武藝,單獨鎮守有些吃力,不如由臣、鄧當將軍鎮守軒轅關,憑借關隘險要,當無甚問題。大谷關,典韋將軍粗中有細,勇武絕倫,當可保無恙。伊闕關有張繡將軍和胡車兒將軍鎮守,加上陸渾關距離不遠,可為策應,應當也沒有什麽問題。”

這個分派,並沒有什麽問題,步騭有智謀,呂蒙雖然年幼,但靈氣十足,鄧當統率將士也算合格,再加上軒轅關為三關最險,所以應當沒什麽問題。

其實曹軍想要退走,如今只有兩條路,一條是從偃師退到虎牢關,然後再從河南尹退往潁川。另一條則是直接走三關,退回潁川。這其中還有一個許昌的問題,如果荀彧得知三關已失,無論如何都會派出大軍猛攻三關,不論是運送糧草,還是接應曹操撤退,三關都十分重要。

這一點,不管是曹操還是荀彧,都一定能看出來。

所以,如今張揚面對的就是分兵的問題,在拿下偃師的同時,還要面對來自潁川的襲擊,所以把守三關的人選便十分重要。

略微沈思片刻,張揚點頭道:“既然如此,那便按子山的分派,孤親自領軍去突襲偃師。文遠留下掌總,務必給孤守好這三關,千萬不能有失,你可明白?”

張遼頓時急了,留他一個剛降之人掌總,這絕對是莫大的信任還有對他能力的認可,但是他留在後方,張揚親自去冒險,這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

“大王因臣一言便深入敵後,親冒矢石,臣無以為報,區區偃師,臣願率軍前往,獻於大王!”

話說的漂亮,沒質疑張揚的能力,更沒說什麽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只談自己想要立功,但張揚還是從張遼的話中聽出了他對自己的擔心。

突襲偃師,尤其是在洛陽十萬曹軍的眼皮子底下搶食,怎麽可能沒有風險?畢竟打仗的事,從來沒有什麽一帆風順,強橫如袁紹、苻堅,尚有官渡與淝水之敗,如今的晉軍雖然搶了個先手,但要說有多麽大的優勢,那也不見得。

可對於張揚來說,他征戰這十餘年,從來沒有退卻的時候,此時此刻,怎麽能允許自己退縮?

倒不是不信任張遼,甚至只按屬性來說,張遼比他自己還強,忠心也無需擔心,但如此重要的時刻,張揚若是不能親自前往的話,始終難以安心。

“文遠莫要再說,此事便這麽定了。孤即刻領軍出發,三關...軍師應當會安排人前來接應,文遠可在軍師指派的人抵達之後,立刻率軍前來偃師與孤匯合。”

這件事,之前商量計策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到,畢竟哪怕步騭、劉伯溫等人再聰明,但誰能完全猜出戰事的走勢?大多數時候,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聰明人則能看到兩步、三步,至於走一步看百步的人,張揚沒見識過,也覺得根本不可能存在。

別看張遼歸順張揚的時間並不長,但對自家這位大王說一不二的風格明顯已深有體會,知道他平日裏雖然很好說話,可一旦做出決定,再想改變的話,那可是困難無比,否則,張揚也不可能出現在這三關,親自來招攬鄧當。

就這樣,步騭連夜啟程,又趕回了軒轅關。

張揚則率領著麾下的三千親衛騎,向著偃師狂奔,在途徑大谷關的時候,還沒忘記入關叮囑典韋一番。典韋自然不樂意張揚去冒險,連說的話都和張遼差不多,但張揚已經做下的決定卻沒幾個人能夠挽回。

略微休整一番,張揚繼續率軍踏著漫天的風雪向著偃師狂沖而去。

偃師在當年諸侯討並州的時候,經歷過一場水災,雖然過去了不少年,但依稀還是可以辨認出當年的淒慘。

雖然後來諸葛亮統領京兆的時候,曾經命人修繕城墻,可問題是,當時他的主要精力還是屯田和遷徙民眾,畢竟和函谷關、洛陽相比,偃師其實沒那麽重要。

不過現在嘛...

張揚率軍抵達偃師的時候,時間已經到了正午。

而此時此刻,趙雲已經率軍開始攻打洛陽城外的大營,函谷關前後劉伯溫、楊七郎、甘寧等人同樣打得十分熱鬧。

整個京兆亂成一團,可以說處處都有大軍正在作戰。

不過偃師卻顯得一片寧靜,偃師縣令名叫孟建,表字公威,和之前投靠張揚的石濤石廣元一般,孟建孟公威同樣是諸葛四友之一。而且他還是年紀最大的一個,今年已有三十歲,但卻是混得最淒慘的一個。

四友中諸葛亮不必說,在曹操麾下掌管京兆軍政大權,雖然被潁川世家排擠,但有曹操的賞識和郭嘉的推薦,境遇不錯。

第二個徐庶聽說在江東也頗受重用,和周瑜為孫策的左膀右臂。

之前還有一個石濤給他略感安慰,但如今石濤在西域,也就是甘州同樣成為了一郡之守,雖然趕不上諸葛亮和徐庶,但同樣也是兩千石的地方大員。

唯有他孟建,年紀最大,自問才學也不算差,但蹉跎十餘年,才是一個偃師縣令。如果沒有對比的話,那還能安慰自己一番,但眼看著當年一起讀書的同窗一個個聲名鵲起,孟建心中如何能平?

可又有什麽辦法呢?

孟建是汝南人,算起來,離潁川也不遠,勉強可以算做鄉黨,唯一的問題是他的出身。他是寒門子弟,否則放著潁川這讀書聖地不來,去什麽荊州?

可就是因為寒門出身,孟建一直得不到重用,這個偃師縣令還是諸葛亮統領京兆以後照顧老同學,否則如今的他還不知道在哪個偏遠之地擔任縣丞、曹緣呢。

諸葛亮是好意,但孟建卻不怎麽願意接受,他是有本事的人,難不成自己當個小小的縣令還需要裙帶關系嗎?

張揚的大軍還沒有抵達偃師的時候,孟建就得到了消息。不過他並沒有組織人手準備守城,而是返回了家中,詢問自己妻子道:“夫人,晉王大軍兵鋒已至,為夫該如何做?”

孟建的妻子姓蒯,沒錯,就是荊州蒯越、蒯良兄弟那個蒯家的族女,不過不是什麽主支,而是旁支。

不過這蒯氏識文斷字,見識不俗,自孟建成親之後,遇事便多與這蒯氏商議,這次同樣沒有例外。

蒯氏聽到孟建的詢問,微微一笑,道:“夫君不是常恨懷才不遇,曹丞相麾下鄉黨之風甚重,就連諸葛孔明都畏首畏尾。夫君蹉跎十年,方才靠著孔明提攜為一縣令,遠不如發布求賢令的晉王賞罰分明,用人不拘一格嗎?怎麽晉王殿下大軍將至,夫君反倒問起妾身來?”

“夫君且放手去做,不論決定如何,妾身都與夫君一起。”

聰明的女人,蒯氏點出了孟建的心思,但又沒有替他做出決定,這番話可是相當漂亮。

不過孟建猶豫的卻不是這些,“夫人所說,我自然知曉,只是晉王大軍一到,為夫便投降的話,難免為晉王所看輕,如之奈何?”

蒯氏雖然對軍政之事不算關註,但對偃師的情況也算不得陌生,開口問道:“敢問夫君,偃師城中有多少軍卒。”

“郡縣兵...八百。”

“夫君之長處,可是在行軍作戰?”

孟建搖搖頭,“行軍作戰,我與廣元不過是略通,遠遠不及孔明、元直。”

蒯氏一笑,道:“既然如此,夫君難不成想憑借八百郡縣兵硬抗晉王的虎狼之師?說到底,夫君志不在行軍作戰,既然如此,何必勉力為之?聽聞晉王量才適用,軍政分離,哪怕一開始不重視夫君,但憑夫君的本事,只要公平競爭,何愁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再難,難得過這十年的摸爬滾打,處處被人刁難嗎?”

“再者說,晉王識人之明天下皆知,石廣元在投靠晉王甚至沒做過官,便可得一太守之位,夫君又憂慮什麽?”

蒯氏的一番話堅定了孟建的心思,他立刻將正在修繕城墻的百姓遣散回家,帶著三兩親信,打開偃師城門,出城來迎接張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